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血管

心血管

心血管
心血管

第十章脉管学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

脉管系统是封闭的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分布于人体各部。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淋巴液沿淋巴管道向心流动,最后汇人静脉,故淋巴管道可视为静脉的辅助管道。

脉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运输,即将消化系吸收的营养物质和肺吸收的氧运送到全身器官的组织和细胞,同时将组织和细胞的代谢产物及二氧化碳运送到肾、肺和皮肤,排出体外,以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不断进行;内分泌器官和分散在体内各处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以及生物活性物质由脉管系统输送,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以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此外,脉管系统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的相对稳定以及机体防卫功能等均有重要作用。脉管系统不仅是体内的运输管道系统,而且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心肌细胞可产生和分泌心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脑钠素和抗心律失常肽等;心的神经可产生和分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血管活性肠肽等;血管平滑肌能合成、分泌肾素和血管紧张素等;血管内皮细胞会成、分泌内皮素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这些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参与机体多种功能的调节。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1.心:主要由心肌构成,是连接动、静脉的枢纽和心血管系统的“动力泵”,并且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心内部被房间隔和室间隔分为互不相通的左、右两半,每半又分为心房和心室,故心有4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同侧心房和心室借房室口相通。心房接受静脉,心室发出动脉。在房室口和动脉口处均有瓣膜,它们颇似泵的阀门,可顺流而开启,逆流而关闭,保证血液定向流动。

2.动脉:是运送血液离心的管道,管壁较厚,可分 3层:内膜菲薄,腔面为一层内皮细胞,能减少血流阻力;中膜较厚,含平滑肌、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大动脉以弹性纤维为主,中、小动脉以平滑肌为主;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可防止血管过度扩张。动脉壁的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大动脉中膜弹性纤维丰富,有较大的弹性,心室射血时,管壁被动扩张;心室舒张时,管壁弹性回缩,推动血液继续向前流动。中、小动脉,特别是小动脉中膜平滑肌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收缩或舒张以改变管腔大小,从而影响局部血流量和血流阻力。动脉在行程中不断分支,越分越细,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

3.毛细血管:是连接动、静脉末梢间的管道,管径一般为6~8μm,管壁主要

由一层内皮细胞和基膜构成。毛细血管彼此吻台成网,除软骨、角膜、晶状体、毛发、牙釉质和被覆上皮外,遍布全身各处。毛细血管数量多,管壁薄,通透性大,管内血流缓慢,是血液与血管外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4.静脉:是引导血液回心的血管。小静脉由毛细血管汇台而成,在向心回流过程中不断接受属支,逐渐汇合成中静脉、大静脉,最后注入心房。静脉管壁也可以分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但其界线常不明显。与相应的动脉比较,静脉管壁薄,管腔大,弹胜小,容血量较大。

在神经体液调节下,血液沿心血管系统循环不息。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再通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心冠状窦返回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体循环(大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经肺静脉进人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肺循环(小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体循环的路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并将全身各部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运回心。肺循环路程较短,只通过肺,主要使静脉血转变成氧饱含的动脉血。

二、血管吻合及其功能意义

人体的血管除经动脉一毛细血管—静脉相通连外,动脉与动脉之间,静脉与静脉之间甚至动脉与静脉之间,可藉血管支(吻合支或交通支)彼此连结,形成血管吻合。

1.动脉间吻合:人体内许多部位或器官的两动脉干之间可借交通支相连如脑底动脉之间。在经常活动或易受压部位;其邻近的多条动脉分支常互相吻合成动脉网如关节网。在时常改变形态的器官,两动脉末端或其分支可直接吻合形成动脉弓如掌深弓、掌浅弓和胃小弯动脉弓等。这些吻合都有缩短循环时间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此外,在肾内还存在一种特殊形式的动脉吻合,即动脉性怪网,它不同于一般的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的连结顺序,而是小动脉、动脉性毛细血管,再汇合成小动脉,网内都是动脉血,其功能不明。

2.静脉间吻合:静脉吻合远比动脉丰富,除具有和动脉相似的吻合形式外,常在脏器周围或脏器壁内形成静脉丛,以保证在脏器扩大或腔壁受压时血流通畅。在肝内可见静脉性怪网,其连接形式是小静脉、静脉性毛细血管和小静脉。 3.动静脉吻合:在体内的许多部位,如指尖、趾端、唇、鼻、外耳皮肤和生殖器勃起组织等处,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可借血管支直接相连,形成小动静脉吻合。这种吻合具有缩短循环途径,调节局部血流量和体温的作用。

4.侧支吻合:有的血管主干在行程中发出与其平行的侧副管。发自主干不同高度的侧副管彼此吻合,称侧支吻合。正常状态下侧副管比较细小,但当主干阻塞时,侧副管逐渐增粗,血流可经扩大的侧支吻合到达阻塞以下的血管主干,使血管受阻区的血液循环得到不同程度的代偿恢复。这种通过侧支建立的

循环称侧支循环或侧副循环,侧支循环的建立显示了血管的适应能力和可塑性,对于保证器官在病理状态下的血液供应有重要意义。

有人提出,体内少数器官内的动脉与相邻动脉之间无吻合,这种动脉称终动脉,终动脉的阻塞可导致供血区的组织缺血甚至坏死。视网膜中央动脉被认为是典型的终动脉。如果某一动脉与邻近动脉虽有吻合,但当该动脉阻塞后,邻近动脉不足以代偿其血液供应,这种动脉称功能性终动脉,如脑、肾和脾内的一些动脉分支。

三、血管的变异和异常

胚胎时期,血管是在毛细血管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功能需要以及血流动力因素的影响,有些血管扩大形成主干或分支,有些退化、消失,有的则以吻合管的形式存留下来。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血管的起始或汇入、分支、管径、数目和行程常有不同变化。所以,血管系统的形态、数值并非所有人都完全一样,有时可出现变异,甚至异常(畸形)。教科书中所描述的形态一般是正常型。

第二节心

一、心的位臵、外形和毗邻

心是一个中空的肌性纤维性器官,形似倒臵的、前后稍扁的圆锥体,周围裹以心包,斜位于胸腔中纵隔内。心的大小约与本人握拳相似。国人成年男性正常心重284±50g,女性258±49g,但心重可因年龄、身高、体重和体力活动等因素不同而有差异,一般认为超过350g者多属异常。

心约2/3位于正中线的左侧,l/3位于正中线的右侧,前方对向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平对第5~8胸椎;两侧与胸膜腔和肺相邻;上方连出入心的大血管;下方邻隔。心的长轴自右肩斜向左肋下区,与身体正中线构成约45o角。心底部被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和心包返折缘所固定,因而心室部分则较活动。

心有时因胚胎发育的原因,可以反位,成为右位心,同时常伴有腹腔内脏器官的反位。此时心的位臵偏于中线右侧,心尖指向右下方,心房和心室与大血管的关系正常,但位臵倒转,宛如正常心的镜中影像,无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另一种心位于胸腔右侧,是由于肺、胸膜及膈的病变而引起的。心并无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各房室之间的位臵关系正常,只是心动的位臵右移。

心可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表面尚有4条沟。

心尖:圆钝、游离,由左心室构成,朝向左前下方,与左胸前壁接近,故在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l-2cm处可扪及心尖搏动。

心底:朝向右后上方,主要由左心房和小部分的右心房构成。上、下腔静脉分别从上、下注人右心房;左、右肺静脉分别从两侧注入左心房。心底后面隔心包后壁与食管、迷走神经和胸主动脉等相邻。

心的胸肋面(前面),朝向前上方,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一小部由左心耳和左心室构成。该面大部分隔心包被胸膜和肺遮盖;小部分隔心包与胸骨体下部和左侧第4~6肋软骨邻近,故在左侧第4肋间隙傍胸骨左侧缘处进行心内注射,一般不会伤及胸膜和肺。胸肋面上部可见起于右心室的肺动脉干行向左上方,起于左心室的升主动脉在肺动脉干后方向右上方走行。隔面(下面),几乎呈水平位,朝向下方并略朝向后,隔心包与隔毗邻,大部分由左心室,一小部由右心室构成。心的下绿(锐缘)介于隔面与胸肋面之间,接近水平位,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左缘(钝缘)居胸肋面与肺面之间,绝大部分由左心室构成,仅上方一小部分由左心耳参与。右缘(不明显)由右心房构成。心左、右缘形态圆钝,无明确的边缘线,它们隔心包分别与左、右隔神经和心包膈血管以及左、右纵隔胸膜和肺相邻。

二、心的表面标志

心表面有4条沟可作为4个心腔的表面分界。冠状沟(房室沟)几呈额状位,近似环形,前方被肺动脉干所中断,该沟将右上方的心房和左下方的心室分开。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分别在心室的胸肋面和隔面,从冠状沟走向心尖的右侧,它们分别与室间隔的前、下缘一致,是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前、后室间沟在心尖右侧的会合处稍凹陷,称心尖切迹。冠状沟和前、后室间沟内被冠状血管和脂肪组织等填充,在心表面沟的轮廓不清。在。已底,右心房与右上、下肺静脉交界处的浅沟称后房间沟,与房间隔后缘一致,是左、右心房在心表面的分界。后房间沟、后室间沟与冠状沟的相交处称房室交点,是心表面的一个重要标志。此处是左、右心房与左、右心室在心后面相互接近之处,其深面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等结构。由于在此处冠状沟左侧高于右侧,后房间沟偏右,后室间沟偏左,故房室交点不是一个十字交叉点,而应视为一个区域。

三、心腔

心被心间隔分为左、右两半心,左、右半心各又分成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4个腔,同侧心房和心室借房室口相通。

心在发育过程中出现沿心纵轴的轻度向左旋转,故左半心位于右半心的左后方。若平第4肋间隙上部,通过心作一水平切面并标以钟面数字,有助于对心脏位臵关系的了解:右心室在5~8点之间;右心房在8~11点;左心房在11~1点;左心室相当于2~5点;房间隔和室间隔大致在10点半和4点半位上,与身体正中面约呈45o角。由上可知,右心房、右心室位于房、空间隔平面的右前方,右心室是最前方的心腔,右心房是最靠右侧的心腔,构成心右缘;左心房和左心室位于房、室间隔平面的左后方,左心房是最后方的心腔,左心室是最靠左侧的心腔,构成心左缘。

(一)右心房

右心房位于心的右上部,壁薄而腔大。右心房可分为前、后两部,前部由

原始。动房衍变而来,称固有心房,其前上部呈锥体形突出的盲囊部分,称右心耳,遮盖升主动脉根部的右侧面;后部为腔静脉窦,由原始静脉窦右角发育而成。两部之间以位于上、下腔静脉口前缘间、上下纵行于右心房表面的界沟分界。在腔面,与界沟相对应的纵行肌隆起为界嵴,其横部起自上腔静脉口前内方的房间隔,横行向外至上腔静脉口前外面,移行于界嵴垂直部,后者与下腔静脉瓣相续。

1.固有心房构成右心房的前部,其内面有许多大致平行排列的肌束,称为梳状肌,起自界嵴,向前外方走行,止于右房室口。梳状肌之间房壁较薄,右心导管插管时,需避免损伤这些薄壁。在心耳处,肌束交错呈网,似海绵状。当心功能发生障碍时,心耳处血流更为缓慢,易在此瘀积形成血栓。

2.腔静脉窦位于右心房的后部,内壁光滑,无肌性隆起。内有上、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上腔静脉口开口于腔静脉窦的上部,在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交界处,即界沟上1/3的心外膜下有窦房结,在手术剥离上腔静脉根部时,应避免损伤窦房结及其血管。下腔静脉口开口于腔静脉窦的下部。在下腔静脉口的前缘为下腔静脉瓣。在胎儿时,此瓣有引导下腔静脉血经卵圆孔流入左心房的作用。出生后下腔静脉瓣逐渐退化,形成一瓣膜残痕。

冠状窦口位于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相当于房室交点区的深面。窦口后缘有冠状窦瓣。

右心房内侧壁的后部主要由房间隔形成。房间隔右侧面中下部有一卵圆形凹陷,名卵圆窝,为胚胎时期卵圆孔闭会后的遗迹,此处薄弱,是房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也是从右心房进人左心房心导管穿刺的理想部位。卵圆窝前上缘明显隆起,称卵圆窝缘,分为上、下缘支。上缘支较显著,为房间隔左心房导管的标志,当导管由上向下移动滑过该部时有特殊的弹动,尔后进入卵圆窝。下缘支与下腔静脉瓣和冠状窦瓣相连,是心内探查的重要标志。房间隔前上部的右心房内侧壁,有主动脉窦向右心房凸起而成主动脉隆凸,也是心导管术中的一个标志。主动脉窦瘤破裂或手术误伤时,血液可破入右心房。

右心房的冠状窦口前内缘、三尖瓣隔侧尖附着缘和TodaroM之间的三角区,称Koch三角。Todaro腱为下腔静脉口前方心内膜下可触摸到的一个腱性结构,它向前经房间隔附着于中心纤维体(右纤维三角),向后与下腔静脉瓣相延续。Koch三角的前部心内膜深面为房室结,其尖对着膜性室间隔的房室部。此三角为心内直视手术时的重要标志,用以指示房室结的位臵所在,以防术中损伤。此外,在行心导管检查时,在此三角区过分刺激,可引起心律失常。

右心房的前下部为右房室口,右心房的血液由此流入右心室。

(二)右心室

右心室:位于右心房的前下方,直接位于胸骨左缘第4、5肋软骨的后方,在胸骨旁第4肋间隙作心内注射多注入右心室。右心室前壁与胸廓相邻,介于

右冠状沟、前室间沟、心右缘以及肺动脉口平面之间,构成胸肋面的大部,此壁较薄仅及左心室壁厚度的 1/3,供应血管相对较少,因切开前壁后可使右心室腔充分显露,通常是右心室手术的切口部位。

右心室腔被一弓形肌性隆起,即室上嵴分成后下方右心室流入道(窦部)和前上方的流出道(漏斗部)。

1.心室流入道:又称固有心腔,从右房室口延伸至右心室尖。室壁有许多纵横交错的肌性隆起,称肉柱,故腔面凸凹不平。基部附着于室壁,尖端突入。心室腔的锥体形肌隆起,称乳头肌。右心室乳头肌分前、后、隔侧3群:前乳头肌l~5个,位于右心室前壁中下部,由其尖端发出腱索呈放射状分散成5~10条细索连于三尖瓣前、后尖。后乳头肌较小,多数为2~3个,位于下壁,发出腱索多数连于三尖瓣后尖。隔侧乳头肌更小且数目较多,位于室间隔右侧面中上部,其中一个较大的,在室上嵴隔带上端附近,称圆锥(锥状)乳头肌,有腱索连至三尖瓣前尖和隔侧尖,其后下方有心传导系房室束的右束支通过。前乳头肌根部有一条肌束横过室腔至室间隔的下部,称隔缘肉柱(节制索)形成右心室流入道的下界,有防止心室过度扩张的功能。房室束的右束支及供应前乳头肌的血管可通过隔缘肉柱达前乳头肌,在右心室手术时,要防止损伤隔缘肉柱,以免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

此外,在室间隔后部与右室游离壁之间,有时还可见到含Purkinje纤维的游离肌性小梁,称右心室条束,但较左心室者少。

右心室流入道的入口为右房室口,呈卵圆形,其周围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三尖瓣环围绕。三尖瓣基底附着于该环上,瓣膜游离缘垂入室腔。瓣膜被3个深陷的切迹分为3片近似三角形的瓣叶,按其位臵分别称前尖、后尖和隔侧尖。与3个切迹相对处,两个相邻瓣膜之间的瓣膜组织称为连合,有相应3个辩连合即前内侧连合、后内侧连合和外侧连合,连合处亦有腱附着,瓣膜粘连多发生在连合处,造成房室口狭窄。三尖瓣的游离缘和室面借腱索连于乳头肌。当心室收缩时,由于三尖瓣环缩小以及血流推动,使三尖瓣紧闭,因乳头肌收缩和腱索牵拉,使瓣膜不致翻向心房,从而防止血液倒流入右心房。三尖瓣环、瓣尖、腱索和乳头肌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称三尖瓣复合体。它们共同保证血液的单向流动,其中任何一部分结构损伤,将会导致血流动力学上的改变。

2.右心室流出道:又称动脉圆锥或漏斗部,位于右心室前上方,内壁光滑无肉柱,呈锥体状,其上端借肺动脉口通肺动脉于。肺动脉口周缘有3个彼此相连的半月形纤维环为肺动脉环,环上附有3个半月形的肺动脉瓣,瓣膜游离缘朝向肺动脉干方向,其中点的增厚部分称为半月瓣小结节。肺动脉瓣与肺动脉壁之间的袋状间隙称肺动脉窦。当心室收缩时,血液冲开肺动脉瓣进入肺动脉干;当心室舒张时,肺动脉窦被倒流的血液充盈,使3个瓣膜相互靠拢,肺

动脉口关闭,阻止血液返流入心室。动脉圆锥的下界为室上嵴,前壁为右心室前壁,内侧壁为室间隔。

(三)左心房

左心房:位于右心房的左后方,构成心底的大部,是4个心腔中最靠后的一个。前方有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后方与食管相毗邻。左心房因病扩大时,可压迫后方的食管,X线钡餐造影,可依此诊断左心房有无扩大。根据胚胎发育来源,左心房亦可分为前部的左心耳和后部的左心房窦。

1.左心耳:较右心耳狭长,壁厚,边缘有几个深陷的切迹。突向左前方,覆盖于肺动脉干根部左侧及左冠状沟前部,因与二尖瓣邻近,为心外科常用手术入路之一。左心耳腔面结构与右心耳相似,其内壁因有梳妆肌而凹凸不平,似海绵状。梳状肌没有右心耳发达而且分布不匀。由于左心耳腔面凹凸不平,当心功能障碍时,心内血流缓慢,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因此,采用左心耳手术入路时,应防止血栓脱落进人体循环。

2.左心房窦:又称固有心房。腔面光滑,其后壁两侧有左、右各一对肺静脉开口,开口处无静脉瓣,但心房肌可围绕肺静脉延伸10~20mm,具有括约肌样作用。左心房窦前下部借左房室口通左心室。

(四)左心室

左心室位于右心室的左后方,呈圆锥形,锥底被左房室口和主动脉口所占据。左室壁厚约9~12mm,是右室壁厚度的3倍。左心室前壁介于前室间沟、左房室沟和左冠状动脉旋支的左缘支三者之间的区域内血管较少,是进入左心室腔的唯一壁面,称为外科手术壁。在左心室各壁之间或室壁与乳头肌之间,常有一些游离于室腔的细索状结构,称左室条索或假腱索,多从室间隔至后乳头肌、左室前壁和前乳头肌,其内大都含有Purkine纤维,系左束支分支,机械伸张可使其自律性加强,是引起室性早搏原因之一,还可引起心杂音。左心室肉柱较右心室细小。心尖处的心壁肌最薄,临床外科手术可在此插入引流管或器械,此处也是室壁瘤容易发生的部位。左心室腔以二尖瓣前尖为界,分为左后方的左心室流入道和右前方的流出道两部分。

1.左心室流入道:又称为左心室窦部,位于二尖瓣前尖的左后方,其主要结构为二尖瓣复合体,包括一尖瓣环、瓣叶、健索和乳头肌。左心室流入道的入口为左房室口,口周围的致密结缔组织环为二尖瓣环,二尖瓣基底附于二尖瓣环,游离缘垂入室腔。瓣膜被两个深陷的切迹分为前尖和后尖。前尖呈半卵圆形,位于前内侧,介于左房室口与主动脉口之间;后尖略似长条形,位于后外侧。与二切迹相对处,前、后尖叶融合,称前外则连合和后内侧连合。二尖瓣前、后尖借助腱索附着于乳头肌上。

左心室乳头肌较右心室者粗大,分为前、后两组:前乳头肌和后乳头肌。前乳头肌l~5个,位于左心室前外侧壁的中部,常为单个粗大的锥状肌束。后

乳头肌1~5个,位于左心室后壁的内侧部。前乳头肌发出7~12条健索连于二尖瓣前、后尖的外侧半和前外侧连合;后乳头肌以6~13条键索连于两瓣尖的内侧半和后内侧连合。乳头肌的正常位臵排列几乎与左心室壁平行,这一位臵关系对保证二尖瓣前、后尖有效闭合十分重要。当左心室收缩时,乳头肌对腱索产生一垂直的牵拉力,使二尖瓣有效地靠拢、闭合,心射血时又限制瓣尖翻向心房。

2.左心室流出道:又称主动脉前庭、主动脉圆锥或主动脉下窦,为左心室的前内侧部分,由室间隔上部和二尖瓣前尖组成,室间隔构成流出道的前内侧壁,二尖瓣前尖构成后外侧壁。此部室壁光滑无肉柱,缺乏伸展性和收缩性。流出道的下界为二尖瓣前尖下缘平面,此处室间隔呈一凸起,凸起上方室间隔向右方凹陷形成半月瓣下小窝,室间隔膜部即位于这个平面。流出道的上界为主动脉口,位于左房室口的右前方,口周围的纤维环上附有3个半月形的瓣膜,称主动脉瓣。每个瓣膜相对的主动脉壁向外膨出,半月瓣与主动脉壁之间的袋状间隙名主动脉窦。通常根据有无冠状动脉的开口,将主动脉半月瓣及其相应的窦命名为右冠状动脉半月瓣(即前半月瓣)及右冠状动脉窦、左冠状动脉半月瓣(即左后半月瓣)及左冠状动脉窦和无冠状动脉半月瓣(即右后半月瓣)及无冠状动脉窦。冠状动脉口一般位于主动脉窦内主动脉瓣游离缘以上,当心室收缩主动脉瓣开放时,瓣膜未贴附窦壁,进入窦内的血液形成小涡流,这样,不仅有利于心室射血时主动脉瓣立即关闭,还可保证无论在心室收缩或舒张时都不会影响足够的血液流入冠状动脉,从而保证心肌有充分的血液供应。

四、心壁及心间隔

(一)心纤维性支架

心纤维性支架,又称心纤维骨骼,位于房室口、肺动脉口和主动脉口的周围,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心纤维性支架质地坚韧而富有弹性,提供了心肌纤维和心瓣膜的附着处,在心肌运动中起支持和稳定作用。人的心纤维性支架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发生不同程度的钙化,甚至骨化。

心纤维性支架包括左、右纤维三角,4个瓣纤维环(肺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环、二尖瓣环和三尖瓣环)、圆锥韧带、室间隔膜部和瓣膜间隔等。

1.右纤维三角:位于二尖瓣环、三尖瓣环和主动脉后瓣环之间,向下附着于室间隔肌部,向前逐渐移行为室间隔膜部,略呈三角形或前宽后窄的楔形。因右纤维三角位于心的中央部位,又称中心纤维体,其前面与室间隔膜部相延续,后面有时发出一结缔组织束,称Todaro健,呈白色索状,位于右心房心内膜深面,在接近下腔静脉瓣末端时,纤维分散而终止。中心纤维体与房室结、房室束的关系十分密切,已为心外科所重视。房室束穿过中心纤维体的右上面,行向下,在室间隔膜部和肌部交界处离开中心纤维体。

2.左纤维三角:位于主动脉左瓣环与二尖瓣环之间,呈三角形,体积较小,

其前方与主动脉左瓣环相连,向后方发出纤维带,与右纤维三角发出的纤维带共同形成二尖瓣环。左纤维三角位于二尖瓣前外连合之前,外侧与左冠状动脉旋支相邻近,是二尖瓣手术时的重要外科标志,也是易于损伤冠状动脉的部位。

二尖瓣环、三尖瓣环和主动脉瓣环彼此靠近,肺动脉瓣环位于较高平面,藉圆锥韧带(又称漏斗健)与主动脉瓣环相连。主动脉瓣环和肺动脉瓣环各由三个弧形瓣环首尾相互连结而成,位于3个半月瓣的基底部。主动脉左、后瓣环之间的三角形致密结缔组织板,称瓣膜间隔,向下与二尖瓣前瓣相连续,同时向左延伸连接左纤维三角,向右与右纤维三角相连。

(二)心壁

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和心外膜组成,它们分别与血管的3层膜相对应。心肌层是构成心壁的主要部分。

l.心内膜:是被覆于心腔内面的一层滑润的膜,由内皮和内皮下层构成。内皮与大血管的内皮相延续。内皮下层位于基膜外,由结缔组织构成,其外层较厚,靠近心肌层,又称心内膜下层,为较疏松的结缔组织,含有小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以及心传导系的分支。心瓣膜是由心内膜向心腔折叠而成。

2.心肌层;为构成心壁的主体,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两部分。心房肌和心室肌附着于心纤维骨骼,被其分开而不延续,故心房和心室可不同时收缩。心肌层由心肌纤维和心肌间质组成。心肌纤维呈分层或束状,心肌间质包括心肌胶原纤维、弹性纤维、血管、淋巴管、神经纤维及一些非心肌细胞成分等,充填于心肌纤维之间。

心房肌束呈网格状,出现许多梳状的嵴称梳状肌。心房肌较薄,由浅、深两层组成。浅层肌横行,环绕左、右心房;深层肌为左、右心房所固有,呈拌状或环状,一部分环形纤维环绕心耳、腔静脉口和肺静脉口以及卵圆窝周围。当心房收缩时,这些肌纤维具有括约作用,可阻止血液逆流。心房肌具有分泌心钠素的功能,此物质具有利钠、利尿、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心室肌较厚,尤以左心室为甚,一般分为浅、中、深3层。浅层肌起自纤维环,向左下方斜行,在心尖捻转形成心涡,并转入深层移行为纵行的深层肌,上行续于肉柱和乳头肌,并附于纤维环。中层肌肌纤维环行,亦起于纤维环,位于浅、深两层肌之间,分别环绕左、右心室,亦有联系左、右心室的“S”形肌纤维,左心室的环形肌尤其发达。室间隔处由浅、中、深3层心肌纤维构成。浅层肌与深层肌收缩时,可缩短心室,中层肌收缩时则缩小心室腔。由于心室肌收缩时是向心底运动的,能将血液挤入大血管,部分心肌纤维呈螺旋状走行,收缩时其合力可使心尖作顺时针方向旋转,造成心收缩时心尖向前顶击,因此在体表可扪及心尖搏动。

3.心外膜:即浆膜性心包的脏层,包裹在心肌表面。表面被覆一层间皮,由扁平上皮细胞组成。间皮深面为薄层结缔组织,在大血管与心通连处,结缔

组织与血管外膜相连。

(三)心间隔

心的间隔把心分隔为容纳动脉血的左半心和容纳静脉血的右半心,它们之间互不相通。左、右心房之间为房间隔,左、右心室之间为室间隔,右动房与左心室之间为房室隔。

1.房间隔又称房中隔,位于左、右心房之间,房间隔向左前方倾斜,由两层心内膜中间夹心房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其前缘与升主动脉后面相适应,稍向后弯曲,后缘邻近心表面的后房间沟。房间隔右侧面中下部有卵圆窝,是房间隔最薄弱处。

2.室间隔;又称室中隔,位于左、右心室之间,室间隔上方呈斜位,随后向下至心尖呈顺时针方向作螺旋状扭转,其前部较弯曲,后部较平直,这种扭曲使室间隔中部明显凸向右心室,凹向左心室。室间隔可分为肌部和膜部两部分。

(1)肌部:占据室间隔的大部分,由肌组织覆盖心内膜而成。厚1~2cm,其左侧面心内膜深面有左束支及其分支通过,在右侧有右束支通过,但其表面有薄层心肌覆盖。

(2)膜部:室间隔膜部位于心房与心室交界部位,其上界为主动脉右瓣和后瓣下缘,前缘和下缘为室间隔肌部,后缘为右心房壁。膜部右侧面有三尖瓣隔侧尖附着,故将膜部分为后上部和前下部:后上部位于右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称房室部,而前下部位于左、右心室之间称室间部。室间部范围甚小,位于室上嵴下方,其后上方以三尖瓣隔侧尖附着缘与房室隔相邻;下方是肌性室间隔的嵴,前方为漏斗部肌肉,室间隔缺损多发生于此部。

3.房室隔:为房间隔和室间隔之间的过渡、重叠区域。其上界是间隔上的二尖瓣环,下界为三尖瓣隔侧尖附着缘;前界右侧为室上嵴,左侧为主动脉右瓣环;后界为冠状窦口前缘至隔侧尖的垂线。房室隔右侧面全部属于右心房,左侧面则属左心室流入道后部和流出道前部,大致呈前窄后宽的三角形。房室隔前部的膜部后下缘处主要有房室束,它与隔侧瓣尖附着缘相交叉;在前部后端,中心纤维体的右侧有房室结。在房室隔后部,左侧有二尖瓣环和室间隔肌肉;右侧有薄层右心房肌,它可延伸至三尖瓣隔侧尖的根部;在左、右两侧的肌肉之间为一较大的疏松组织间隙,内有房室结动、静脉,神经纤维束,少量神经节细胞和少量分散的过渡性心肌纤维。此外,房室副束(kent纤维)亦可通过房室隔。

五、心传导系

心肌细胞接形态和功能可分为普通心肌细胞和特殊心肌细胞。前者构成心房壁和心室壁的主要部分,主要功能是收缩;后者具有自律性和传导性,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导冲动,控制心的节律性活动。心传导系由特殊心肌细胞构成,

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和purkinje纤维网。

(一)窦房结

窦房结:是心的正常起搏点。窦房结多呈长梭形(或半月形),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界沟上1/3的心外膜下,从心外膜表面用肉眼不易辨认,结的长轴与界沟基本平行。人心窦房结内恒定地有窦房结动脉穿过其中央。窦房结内的细胞主要有起搏细胞(P细胞)和过渡细胞(T细胞),还有丰富的胶原纤维,形成网状支架。结细胞的排列有一定规律,由结的中心向边缘依次为窦房结中央动脉→P细胞层→T细胞层→普通心房肌细胞。

(二)结间束

窦房结是心的起搏点,窦房结产生的冲动经何种途径传至左、右心房和房室结,长期以来一直未定论。国外有学者提出窦房结和房室结之间有结间束相连,左、右心房之间亦有房间束连接,但迄今尚无充分的形态学证据,但从功能的角度,仍应对结间束的概念有所了解。结间束有3条:

1.前结间束由窦房结头端发出向左行,弓状绕上腔静脉前方和右心房前壁,向左行至房间隔上缘分为两束:一束左行分布于左房前壁,称上房间束(Bachmann束);另一束下行经卵圆窝前方的房间隔,下降至房室结的上缘。

2.中结间束由窦房结右上缘发出,向右、向后弓状绕过上腔静脉,然后进入房间隔,经卵圆窝前缘,下降至房室结上缘,此束即Wenchebach束。

3.后结间束由窦房结下端(尾部)发出,在界峭内下行,然后转向下内,经下腔静脉瓣,越冠状窦口的上方,至房室结的后缘。此束在行程中分出纤维至右心房壁。后结间束又名Thorel束。

各结间束在房室结上方相互交织,并有分支与房间隔左侧的左房肌纤维相连,从而将冲动传至左房。此外,近年国内学者又发现了3条房结束:①从冠状窦周围的心房肌向前下至房室结后缘;②从冠状窦口周围的心房肌至房室结浅层;③从右心房肌过冠状窦口下方至房室结下缘。这3条房结束的心房肌纤维主要由直径细、染色浅淡的过渡性心肌纤维组成。

(三)房室结区

房室结区又称房室交界区,是心传导系在心房与心室互相连接部位的特化心肌结构,位于房室隔内,其范围基本与房室隔右侧面的koch三角一致。它由3部分组成:房室结、房室结的心房扩展部(结间束的终末部)以及房室束(His 束)的近侧部(穿部和未分叉部)。房室结是一个矢状位的扁薄的结构,在 koch 三角的尖端,结的左下面邻右纤维三角,右侧有薄层心房肌及心内膜覆盖。结的后上端和右侧面有数条纤维束伸至房间隔和冠状窦口周围,即房室结的心房扩展部,亦即结间束的入结部分。房室结的前端变细穿入中心纤维体,即为房室束。房室束出中心纤维体即行于肌性室间隔上缘,以后经过室间隔膜部的后下缘分为左、右束支。房室结只是房室结区的中央部分。应该指出,房室结区

的各部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

房室结区将来自窦房结的兴奋延搁下传至心室,使心房和心室肌依次先后顺序分开收缩。该区的传导功能有两个特点:一是双向传导,它可将心房来的冲动向下传入心室,也可以将心室的异位冲动逆行传向心房,形成折返环路;二是双路传导,冲动下传经该区时可分离成快传导和慢传导两条通路。房室交界区是冲动从心房传向心室的必经之路,且为最重要的次级起搏点,许多复杂的心律失常在该区发生。

(四)房室束

房室束:又称 His束,起自房室结前端,穿中心纤维体,继而行于室间隔肌性部与中心纤维体之间,向前下行于室间隔膜部的后下缘,同时左束支有纤维陆续从主干发出,最后分为右束支和左束支。

房室束行程中有重要的毗邻关系。心外科手术如瓣膜臵换时要注意这些重要邻接关系,避免损伤房室束,以免引起房室传导阻滞或不同形式的束支传导阻滞。

(五)左束支

左束支:呈瀑布状发自房室束的分叉部,发出后呈扁带状在室间隔左侧心内膜下走行,于肌性空间隔上、中1/3交界水平,分为3组分支:①前组到达前乳头肌中下部,分支散开分布于前乳头肌和附近游离心室壁并交织成网。③后组分支向后下行也经过游离小梁到达后乳头肌下部,分支分布于后乳头肌和附近游离心壁也交织成网。③间隔组的形式变化较大,分支分布于室间隔的中下部,并绕心尖分布于左室游离壁。3组分支从室间隔上部的前、中、后3个方向散向整个左室内面,在游离壁互相吻合成purkinje纤维网,相互间无明显界限。

(六)右束支

右束支:呈细长圆索状,起于房室束分又部的末端,从室间隔膜部下缘的中部向前下弯行,表面有室间隔右侧面的薄层心肌覆盖,经过右室圆锥乳头肌的后方,向下进入隔缘肉柱,到达右心室前乳头肌根部分支分布至右室壁。右束支则分出较晚,主干为圆索状且较长,故易受局部病灶影响而发生传导阻滞。

(七)purkinje纤维网

左、右束支的分支在心内膜下交织成心内膜下purkinje纤维网,主要分布在室间隔中下部心尖,乳头肌的下部和游离室壁的下部,室间隔上部、动脉口和房室口附近则分布稀少或没有。心内膜下网的纤维发出纤维分支以直角或钝角进入心室壁内构成心肌内purkinje纤维网,最后与收缩心肌相连。

六、心的血管

心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回流的静脉血,绝大部分经冠状窦汇入右心房,一部分直接流入右心房;极少部分流入左心房和左、右心室。心本身的循环称为冠状循环。尽管心仅占体重的约0.5%,而总的冠脉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4%~5%。因此,冠状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冠状动脉

1.左冠状动脉:起于主动脉的左冠状动脉窦,主干很短,约5~10 mm,向左行于左心耳与肺动脉干之间,然后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左冠状动脉主干的分叉处常发出对角支,向左下斜行,分布于左心动室前壁,粗大者也可至前乳头肌。

(1)前室间支:也称前降支,似为左冠状动脉的直接延续,沿前室间沟下行,其始段位于肺动脉始部的左后方,被肺动脉始部掩盖,其末梢多数绕过心尖切迹止于后室间沟下1/3,部分止于中1/3或心尖切迹,可与后室间支末梢吻合。前室间支及其分支分布于左室前壁、前乳头肌、心尖、右室前壁一小部分、室间隔的前2/3以及心传导系的右束支和左束支的前半。

前室间支的主要分支有:①左室前支3~5支者多见,分别向心左缘或心尖斜行,主要分布于左室前壁、左室前乳头肌和心尖部。②右室前支很短小,分布于右心室前壁靠近前纵沟区域。右室前支最多有6支,第1支往往在近肺动脉瓣水平处发出,分布至肺动脉圆锥,称为左圆锥支。此支与右冠状动脉右圆锥交互相吻合形成动脉环,称为Vieussens环,是常见的侧支循环。③室间隔前支以12~17支多见,起自前室间支的深面,穿入室间隔内,分布于室间隔的前2/3。

(2)旋支:也称左旋支。从左冠状动脉主干发出后即走行于左侧冠状沟内,绕心左缘至左心室隔面,多在心左缘与后室间沟之间的中点附近分支而终。旋支及其分支分布于左房、左室前壁一小部分、左室侧壁、左室后壁的一部或大部,甚至可达左室后乳头肌,约40%的人分布于窦房结。

旋支的主要分支有:①左缘支于心左缘处起于旋支,斜行至心左缘。该支较恒定,也较粗大,分支供应心左缘及邻近的左室壁。②左室后支多数为1支,分布于左室隔面的外侧部。较大旋支发出的左室后支也可分布至左室后乳头肌。

③窦房结交约40%起于旋支的起始段,向上经左心耳内侧壁,再经左房前壁向右至上腔静脉口,多以逆时针方向从上腔静脉口后方绕至前面,从尾端穿入窦房结。④心房支为一些细小分支,分别供应左房前壁、外侧壁和后壁。⑤左房旋支起于旋支近侧段,与主干平行,向左后行于旋支上方,分布于左房后壁。 2.右冠状动脉:起于主动脉的右冠状动脉窦,行于右心耳与肺动脉干之间,再沿冠状沟右行,绕心锐缘至隔面的冠状沟内。一般在房室交点附近或右侧,分为后室间支和右旋支。右冠状动脉一般分布于右房、右室前壁大部分、右室侧壁和后壁的全部,左室后壁的一部分和室间隔后1/3,包括左束支的后半以及房室结(93%)和窦房结(60%)。

右冠状动脉的分支有:①右缘支较粗大、恒定,沿心锐缘左行,分布至附近心室壁。左、右缘支较粗大、恒定,冠状动脉造影时可作为确定心缘的标志。

②后室间交;亦称后降支,约94%的人该支起于右冠状动脉,其余者起于旋支,

自房室交点或其右侧起始后,沿后室间沟下行,多数止于后室间沟下1/3,小部分止于中1/3或心尖切迹,可与前室间支的末梢吻合。该支除分支供应后室间沟附近的左、右室壁外,还发7~12支室间隔后支,穿入室间隔,供应室间隔后1/3。③右旋支为右冠状动脉的另一终支,起始后向左行越过房室交点,止于房室交点与心左缘之间也可有细支与旋支(左旋支)吻合。④右房支分布于右心房,并形成心房动脉网。⑤房室结交约93%的人房室结支起于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的右旋支经过房室交点时,常形成倒“U”形弯曲,房室结支多起于该弯曲的顶端,向深部进入 Koch三角的深面,其末端穿入房室结,供应房室结和房室束的近侧段。该支还向下分出细小分支供应室间隔上缘的小部分。右冠状动脉的“U”形弯曲,出现率为69%,一旦出现即为冠状动脉造影的一个有用的辨认标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可造成冠状动脉所分布区域心肌坏死,即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范围基本上与动脉的分布区一致。如左室侧壁和后壁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阻塞了左旋支。前壁和室间隔前部。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阻塞前室间支。冠状动脉任何一支阻塞,还可能引起心传导系不同部分的血供障碍,从而导致相应的心绞痛或心律失常。

(二)心的静脉

心的静脉可分为浅静脉和深静脉两个系统。浅静脉起于心肌各部,在心外膜下汇合成网、干,最后大部分静脉血由冠状窦收集入右心房。冠状窦的主要属支有心大、中、小静脉,此外,冠状窦还收集一些零星的小静脉属支;亦有些小静脉可以直接注入心腔。深静脉也起于心肌层,直接汇入心腔,以回流入右心房者居多。

1.冠状窦及其属支

(1)冠状窦:位于心膈面,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冠状沟内,从左心房斜静脉与心大静脉汇合处作为其起点,最终注入右心房的冠状窦口,冠状窦口往往有一个半月形瓣膜。冠状窦起始部的壁较薄,而大部分冠状窦壁远较一般静脉壁为厚,其表面由左右心房来的薄层肌束覆盖,有类似瓣膜的作用。当心房收缩时,肌束的收缩能阻止血液流入右心房;当心舒张时,可使血液流入右心房。

(2)冠状窦的主要属支:①心大静脉:在前室间沟,伴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上行,斜向左上进入冠状沟,绕心左缘至心隔面,于左心房斜静脉注入处移行为冠状窦。心大静脉借其属支,收纳左心室前面,右室前壁的小部,心左缘、左心房前外侧壁、室间隔前部、左心耳及大动脉根部的静脉血。心大静脉汇入冠状窦的开口处,约70%的心可出现瓣膜,多为单瓣,双瓣者亦不少见。心大静脉接受属支的开口处也有瓣膜,以防止血液逆流。②心中静脉:起于心尖部,伴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间支上行,注入冠状窦的末端。心中静脉收纳左、右心室

后壁,室间隔后部、心尖部和部分心室前壁的静脉血。③心小静脉:起于锐缘,接受锐缘及部分右室前、后壁的静脉血,在冠状沟内,伴右冠状动脉向左注入冠状窦右端或心中静脉。

2.心前静脉:起于右室前壁,可有l~4支,向上越过冠状沟直接注入右心房。有些心前静脉与心小静脉吻合。

3.心最小静脉:是位于心壁内的小静脉,自心壁肌层的毛细血管丛开始,直接开口于心房或心室腔,直径约1mm。心最小静脉没有瓣膜。冠状动脉阻塞时,心最小静脉可成为心肌从心腔获得血液供应的一个途径,对心肌内层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心静脉之间的吻合非常丰富,冠状窦属支之间以及属支和心前静脉之间均在心表面有广泛的吻合。

七、心包

心包是包裹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圆锥形纤维浆膜囊,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心包,内层是浆膜心包。

纤维心包:由坚韧的纤维性结缔组织构成,上方包裹出入心的升主动脉、肺动脉干、上腔静脉和肺静脉的根部,并与这些大血管的外膜相延续。下方与膈中心健愈着。

浆膜心包;位于心包囊的内层,又分脏、壁两层。壁层衬贴于纤维性心包的内面,与纤维心包紧密相贴。脏层包于心肌的表面,称心外膜。脏壁两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互相移行,两层之间的潜在腔隙称心包腔,内含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

在心包腔内,浆膜心包脏、壁两层返折处的间隙,称心包窦,主要有①心包横窦:为心包腔在主动脉、肺动脉后方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前方间的间隙。窦的前壁为主动脉、肺动脉,后为上腔静脉及左心房,上为右肺动脉,下为房室间的凹槽。窦的左侧入口在左心耳与肺动脉左侧之间,窦的右侧入口在上腔静脉、右心耳与主动脉之间。从横窦左、右侧入口可伸入两个横指,当心直视手术需阻断主动脉、肺动脉血流时,可通过横窦从前后钳夹两个大动脉。②心包斜窦:又称Haller窦,为位于左心房后壁,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与心包后壁之间的心包腔。其形状似口向下的盲囊,上端闭锁,下端为连于心包腔本部的开口,稍偏左。心包斜窦的右侧界是浆膜性心包脏壁两层在右肺上、下静脉,下腔静脉根部转折形成的右心包教左侧界为左肺上、下静脉根部的左心包壁;上界为心包连合裂;前界为左心房后壁;后界为心包后壁。手术需阻断下腔静脉血流时,可经过斜窦下部进行。③心包前下窦:位于心包腔的前下部,心包前壁与膈之间的交角处,由心包前壁移行至下壁所形成。人体直立时,该处位臵最低,心包积液常存于此窦中,是心包穿刺比较安全的部位。从左侧剑肋角进行心包穿刺,恰可进入该窦。

八、心的体表投影

心的体表投影可分心外形和瓣膜位臵的体表投影。心外形体表投影的个体差异较大,也可因体位而有变化,通常采用4点连线法来确定:①左上点,于左侧第2肋软骨的下缘,距胸骨侧缘约12mm处;②右上点,于右侧第3肋软骨上缘,距胸骨侧缘约10mm处;③右下点,于右侧第7胸肋关节处;④左下点,于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约70~90mm。左、右上点连线为心的上界。左、右下点连线为心的下界。右上点与右下点之间微向右凸的弧形连线为心的右界,左上点与左下点之间微向左凸的弧形连线为心的左界。

心各瓣膜的体表投影:①肺动脉瓣(肺动脉口),在左侧第3胸肋关节的稍上方,部分位于胸骨之后;②主动脉瓣(主动脉口),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隙,部分位于胸骨之后;③二尖瓣(左房室口),在左侧第4胸肋关节处及胸骨左半的后方;④三尖瓣(右房室口),在胸骨正中线的后方,平对第4肋间隙。

第三节动脉

动脉是从心运送血液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由左心室发出的主动脉及各级分支运送动脉血;而由右心室发出的肺动脉干及其分支则输送静脉血。动脉干的分支,离开主干进入器官前的一段称为器官外动脉,入器官后称为器官内动脉。

器官外动脉的分布表现出一些基本规律:①动脉配布与人体结构是相适应的。人体左、右对称,动脉分支亦有对称性。②每一大局部(头颈、躯干和上、下肢)都有1~2条动脉干。③躯干部在结构上有体壁和内脏之分,动脉也分为壁支和脏支,其中壁支仍保留着原始分节状态,如肋间后动脉、腰动脉。④动脉常有静脉、神经伴行,构成血管神经束,有的还包有结缔组织鞘,在四肢这些血管神经束的行程多与长骨平行。⑤动脉在行程中,多居于身体的屈侧、深部或安全隐蔽的部位,如由骨、肌和筋膜所形成的沟或管内,不易遭受损伤。

⑥动脉常以最短距离到达它所分布的器官,也有个别例外,如睾丸动脉,此种特殊情况可以从胚胎发生中得到解释。⑦动脉分布的形式与器官的形态有关,容积经常发生变化的器官如胃、肠等,其动脉多先在器官外形成弓状的血管吻合,再分支进入器官内部;一些位臵较固定的实质性器官如肝、肾等,动脉常从其凹侧穿人,血管出入处称为门。⑧动脉的管径有时不完全决定于它所供血器官的大小,而与该器官的功能有关,例如,肾动脉的管径就大于营养全部小肠和部分结肠的肠系膜上动脉,这与肾的泌尿功能有关。

器官内动脉分布与器官的结构形式有关,结构相似的器官其动脉分布状况也大致相同。在实质性器官可能有放射型、纵走型和集中型分布。如有分叶状结构的器官,如肝、肾、肺等,动脉自门进入器官,分支呈放射型分布,各分支的分布区与脏器的分叶相当,常作为器官分叶或分段的基础。肌内动脉常沿肌纤维束走行,其间以横支构成吻合。中空性或管状器官,其动脉呈纵行型、

横行型或放射状分布。

一、肺动脉干:位于心包内,系一粗短的动脉干。起自右心室,在升主动脉前方向左后上方斜行,至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右肺动脉。左肺动脉较短,在左主支气管前方横行,分2支进入左肺上、下叶。右肺动脉较长而粗,经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后方向右横行,至右肺门处分为3支进入右肺上、中、下叶。按右肺动脉走向和口径似为肺动脉干的延续。在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有一纤维性的动脉韧带,连于主动脉弓下缘,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遗迹。动脉导管若在出生后6个月尚未闭锁,则称动脉导管未闭,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二、主动脉:是体循环的动脉主干。主动脉由左心室发出,起始段为升主动脉,向右前上方斜行,达右侧第2胸肋关节高度移行为主动脉弓,再弯向左后方,达第4胸椎体下缘处移行为胸主动脉,沿脊柱左侧下行逐渐转至其前方,达第12胸椎高度穿肠的主动脉裂孔,移行为腹主动脉,在腹腔内沿脊柱左前方下降,至第4腰椎体下缘处分为左、右骼总动脉。骼总动脉沿腰大肌内侧下行,至骶骼关节处分为骼内动脉和骼外动脉。

升主动脉发出左、右冠状动脉。主动脉弓壁外膜下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称压力感受器。主动脉弓下,靠近动脉韧带处有2~3个粟粒样小体,称主动脉小球,为化学感受器。主动脉弓凹侧发出数支细小的支气管支和气管支。主动脉弓凸侧从右向左发出3大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为一粗短干,向右上方斜行至右胸锁关节后方分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三、头颈部的动脉

(一)颈总动脉:颈总动脉是头颈部的主要动脉干。左侧发自主动脉弓,右侧起于头臂干。两侧颈总动脉均经胸锁关节后方,沿食管、气管和喉的外侧上行,至甲状软骨上缘高度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颈总动脉上段位臵表浅,在活体上可摸到其搏动。在颈动脉杈处有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两个重要结构。

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膨大部分。窦壁外膜较厚,其中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称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增高时,窦壁扩张,刺激压力感受器,可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末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颈动脉小球:是一个肩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动脉杈的后方,为化学感受器,可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和氢离子浓度变化。当血中氧分压降低或二氧化碳增高时,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加快。

当头面部大出血时,可在胸锁乳突肌前缘,平喉的环状软骨高度,向后内将颈总动脉压向第6颈椎的颈动脉结节,进行急救止血。

(二)颈外动脉:初居颈内动脉前内侧,后经其前方转至外侧,上行穿腮腺至下颌颈处分为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两个终支。主要分支有:甲状腺上动脉、

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脑膜中动脉、枕动脉、耳后动脉和咽升动脉等。

(l)面动脉:约平下颌角起始,向前经下颌下腺深面,于咬肌前缘绕过下颌骨下缘至面部,沿口角及鼻翼外侧,可以迂曲上行到内眦,易名内毗动脉。面动脉分支分布于下颌下腺、面部和腭扁桃体等。面动脉在咬肌前缘绕下颌骨下缘处位臵表浅,在活体可摸到动脉搏动。当面部出血时,可在该处压迫止血。

(2)颞浅动脉:在外耳门前方上行,越颧弓根至颞部皮下,分支分布于腮腺和额、颞、顶部软组织。在活体外耳门前上方颧弓根部可摸到颞浅动脉搏动,可在此处进行压迫止血。

(3)上颌动脉:经下颌颈深面入颞下窝,在翼内、外肌之间向前内走行至翼腭窝。沿途分支至外耳道、鼓室、牙及牙龈、鼻腔、腭、咀嚼肌、硬脑膜等处。其中分布于硬脑膜者称脑膜中动脉,在下颌颈深面发出,向上穿棘孔入颅腔,分前、后两支,紧贴颅骨内面走行,分布于颅骨和硬脑膜。前支经过颅骨翼点内面,颞部骨折时易受损伤,引起硬膜外血肿。

(三)、颈内动脉由颈总动脉发出后,垂直上升至颅底,经颈动脉管入颅腔,分支分布于视器和脑。

四、上肢的动脉

(一)锁骨下动脉:左侧起于主动脉弓,右侧起自头臂干。锁骨下动脉从胸锁关节后方斜向外至颈根部,呈弓状经胸膜顶前方,穿斜角肌间隙,至第1肋外缘延续为腋动脉。上肢出血时,可于锁骨中点上方的锁骨上窝处向后下将该动脉压向第1肋进行止血。

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有:①椎动脉:在前斜角肌内侧起始,向上穿第6~l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腔,分支分布于脑和脊髓。②胸廓内动脉:在椎动脉起点的相对侧发出,向下入胸腔,沿第l~6肋软骨后面下降,分支分布于胸前壁、心包、膈和乳房等处。其较大的终支称腹壁上动脉,穿膈进入腹直肌鞘,在腹直肌鞘深面下行,分支营养该肌和腹膜。③甲状颈干:为一短干,在椎动脉外侧,前斜角肌内侧缘附近起始,迅即分为甲状腺下动脉、肩胛上动脉等数支,分布于甲状腺、咽和食管、喉和气管以及肩部肌、脊髓及其被膜等处。此外,锁骨下动脉还发出肋颈干至颈深肌和第1、2肋间隙后部;肩胛背动脉至背部。锁骨下动脉的直接延续——腋动脉是上肢的动脉主干。

(二)腋动脉:行于腋窝深部,至大圆肌下缘移行为肱动脉。其主要分支有:①胸肩峰动脉:在胸小肌上缘处起于腋动脉,穿出锁胸筋膜,迅即分为数支分布于三角肌、胸大肌、胸小肌和肩关节。②胸外侧动脉:沿胸小肌下缘走行,分布到前锯肌、胸大肌、胸小肌和乳房。③肩胛下动脉:在肩胛下肌下缘附近发出,向后下行,分为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前者至背阔肌和前锯肌;后者穿三边孔至冈下窝,营养附近诸肌,并与肩胛上动脉吻合。④旋肱后动脉:

伴腋神经穿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的后外侧至三角肌和肩关节等处。腋动脉还发出胸上动脉至第1、2肋间隙;旋肱前动脉至肩关节及邻近肌。

(三)肱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下行至肘窝,平桡骨颈高度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肱动脉位臵比较表浅,能触知其搏动,当前臂和手部出血时,可在臂中部将该动脉压向肽骨以暂时止血。肱动脉最主要分支是肱深动脉,肱深动脉斜向后外方,伴桡神经绕桡神经沟下行,分支营养肱三头肌和肱骨,其终支参与肘关节网。肱动脉还发出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肱骨滋养动脉和肌支,营养臂肌和肱骨。

(四)桡动脉:先经肱桡肌与旋前圆肌之间,继而在肱桡肌位与桡侧腕屈肌键之间下行,绕桡骨茎突至手背,穿第1掌骨间隙到手掌,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构成掌深弓。挠动脉下段仅被皮肤和筋膜遮盖,是临床触摸脉搏的部位。桡动脉在行程中除发分支参与肘关节网和营养前臂肌外,主要分支是:①掌浅支:在桡腕关节处发出,穿鱼际肌或沿其表面至手掌,与尺动脉末端吻合成掌浅弓。②拇主要动脉:在桡动脉出现于手掌深部处发出,分为3支,分布于拇指掌面两侧缘和示指挠侧缘。

(五)尺动脉: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下行,经豌豆骨桡侧至手掌,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成掌浅弓。尺动脉在行程中除发分支至前臂尺侧诸肌和肘关节网外,主要分支有:①骨间总动脉:在肘窝处起自尺动脉,行于指深屈肌与拇长屈肌之间,到前臂骨间膜近侧端分为骨间前动脉和骨间后动脉,分别沿前臂骨间膜前、后面下降,沿途分支至前臂肌和尺、烧骨。②掌深支:在豌豆骨远侧起自尺动脉,穿小鱼际至掌深部,与桡动脉末端吻合形成掌深弓。

(六)掌深弓和掌浅弓

(1)掌浅弓:由尺动脉末端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位于掌腱膜深面,弓的凸缘约平掌骨中部。从掌浅弓发出3支指掌侧总动脉和1支小指尺掌侧动脉。指掌侧总动脉行至掌指关节附近,每支再分为2支指掌侧固有动脉,分别分布到第2~5指相对缘;小指尺掌侧动脉分布于小指掌面尺侧缘。

(2)掌深弓:由桡动脉末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位于屈指肌腱深面,弓的凸缘在掌浅弓近侧,约平腕掌关节高度。由弓发出3支掌心动脉,行至掌指关节附近,分别注入相应的指掌侧总动脉。

五、躯干部的动脉

(一)胸主动脉

胸主动脉是胸部的动脉主干,其分支有壁支和脏支两种。壁支有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和膈上动脉,分布于胸壁、腹壁上部、背部和脊髓等处。脏支包括支气管支、食管支和心包支,为一些分布于气管、支气管、食管和心包的一些细小分支。

(二)腹主动脉

腹主动脉是腹部的动脉主干,其分支亦有壁支和脏支之分,但脏支远较壁支粗大。

1.壁支主要有腰动脉、膈下动脉、骶正中动脉等,分布于腹后壁、脊髓、膈下面和盆腔后壁等处,其中膈下动脉还发出细小的肾上腺上动脉至肾上腺。 2.脏支分成对脏支和不成对脏支两种。成对脏支有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男性)或卵巢动脉(女性);不成对脏支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

(1)肾上腺中动脉:约平第1腰椎高度起自腹主动脉,分布到肾上腺。

(2)肾动脉:约平第l~2腰椎椎间盘高度起于腹主动脉,横行向外,到肾门附近分为前、后两干,经肾门入肾,在肾内再分为肾段动脉,营养各肾段组织。肾动脉在入肾门之前发出肾上腺下动脉至肾上腺,在腺内与肾上腺上、中动脉吻合。肾除经肾门入肾的肾动脉供血外,还可由肾动脉、腹主动脉和膈下动脉等发出的肾副动脉(出现率约41.8%)供血。它不经过肾门而从肾的上端或下端入肾。

(3)睾丸动脉:细而长,在肾动脉起始处稍下方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沿腰大肌前面斜向外下方走行,穿入腹股沟管,参与精索组成,分布至睾丸和附睾,故又称精索内动脉。在女性则为卵巢动脉,经卵巢悬韧带下行入盆腔,分布于卵巢和输卵管壶腹部。

(4)腹腔干:为一粗短的动脉干,在主动脉裂孔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前壁,迅即分为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脾动脉。

l)胃左动脉:向左上方行至胃贲门附近,沿胃小弯向右行于小网膜两层之间,沿途分支至食管腹段、贲门和胃小弯附近的胃壁。

2)肝总动脉:向右行至十二指肠上部的上缘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分为肝固有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①肝固有动脉: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在肝门静脉前方、胆总管左侧上行至肝门,分为左、右支,分别进入肝左、右叶。右支在入肝门之前发出一支胆囊动脉,分支分布于胆囊。肝固有动脉尚分出胃右动脉,在小网膜内行至幽门上缘,再沿胃小弯向左,与胃左动脉吻合,沿途分支至十二指肠上部和胃小弯附近的胃壁。②胃十二指肠动脉:经胃幽门下缘分为胃网膜右动脉和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者沿胃大弯向左,沿途分出胃支和网膜支至胃和大网膜,其终末支与胃网膜左动脉吻合;后者有前、后两支,在胰头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的前、后面下行,分布到胰头和十二指肠。

3)脾动脉:沿胰上缘婉蜒左行至脾门,分为数条脾支入脾。脾动脉在胰上缘走行中,发出多支较细小的胰支至胰体和胰尾;发出l~2支胃后动脉(出现率约60%~80%),在网膜囊后壁腹膜后面,经胃肠韧带上行,分布于胃体后壁上部。脾动脉在脾门附近,发出3~5支胃短动脉,经胃脾韧带至胃底;发出胃网膜左动脉沿胃大弯右行,发出胃支和网膜支营养胃和大网膜,其终末支与胃

中医治疗心血管病

首都国医名师学术精粹 廖家桢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经验 益气活血通补并用---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人民网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廖家桢教授是著名的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家,他率先应用中医气血理论指导治疗心血管疾病,并提出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病机是气虚血瘀,治疗应以益气活血为基本治则。笔者在此简要介绍其应用气血理论辨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 气虚血瘀是基本病机 气血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可以生血、行血、统血;血可以载气运行。《血证论》说:“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张氏医通》说:“盖气与血,两相维附,气不得血,则散而无统,血不得气,则凝而不流。”可见,气起着主导作用,气的病理改变可导致血的运行异常。 《素问·痿论》说:“心主身之血脉”,即全身血脉统属于心。血液在脉中环流不息,濡养周身,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若心气异常,则可导致血瘀。气滞与气虚皆可致瘀,然而气滞血瘀是实证,气虚血瘀是本虚标实。 心绞痛是气滞血瘀为主,还是气虚血瘀为主,应“审证求因”,具体分析。心绞痛的患者多有胸骨后或心前区部位的固定性压闷作痛,并兼有舌质紫黯,少数还有瘀斑,这是血瘀的见证。除此之外,还多有疲乏、气短、胸闷、自汗、心悸、脉弦细或结代,部分病例舌淡胖、有齿痕,这些四诊所见显然不属气滞而是气虚的证候。气虚引起血瘀,血瘀又影响气的流畅,而致心脉瘀滞,引起疼痛及舌质紫黯。 《金匮要略》指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心居胸中,主阳气,主血脉,今阳气虚亏,而致血脉瘀阻作痛。已故名医蒲辅周也认为:“冠心病属虚者多,而实者少。” 因此,冠心病的基本病机是气虚血瘀,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据临床观察冠心病辨证为气虚血瘀证者达70%以上。然而,也有少数冠心病者,除有胸闷、心绞痛外,并无气虚征象,可归属于气滞血瘀证。益气活血通补兼用 廖家桢认为,多数冠心病心绞痛病例可以把“益气活血”作为基本治则,以补为通,以通为补,通补并用。在组方时可选用二三味补气药如党参、黄芪、黄精,三四味活血药如丹参、赤芍、川芎、红花等组方,以此为基本方,再根据兼证不同加减选用其他药物。 痰浊:胸阳不振,津凝为痰。其特点为舌苔厚腻,口黏无味,胸腹胀满,纳食不香,脉兼滑象。治宜宣痹通阳,选用瓜蒌、薤白、半夏等。痰浊久郁又可化热,症见苔黄腻,口干口苦,心绞痛发时局部有灼热感。治宜清热豁痰,选用瓜萎、黄连(或黄芩)、半夏。 寒凝:胸中阳微,寒邪侵袭,脉泣不行。其特点为胸痛遇冷易发,痛时肢冷汗出,面色苍白,脉迟舌淡。治宜芳香温通,选用荜茇、细辛、桂枝、石菖蒲等。 气滞:气机不畅,血脉泣涩。其特点为胸痛因七情而发,两胁不适,胸闷不舒,脉弦。而这类患者气虚较不明显。治宜行气解郁,可选用柴胡、香附、郁金、川楝子等。 阴虚:阳损及阴,阴精不足。其特点为舌红苔少或无苔,或舌有裂纹,五心烦热,心烦少寐,口干喜冷,小便黄,脉细数。治宜滋补心肾,可选用麦冬、五味子、枸杞子、女贞子等。 阳虚:久病及肾,心肾阳虚。其特点为畏寒肢冷,腰酸腿软,或心悸气促,面浮肢肿,舌淡而胖,

心血管终点事件定义

Standard End Point Definitions in Cardiovascular Trials Karen A. Hicks, M.D. Medical Officer Division of Cardiovascular and Renal Products (DCRP),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DER),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On behalf of the Standardized Data Collection for Cardiovascular Trials Initiative CDISC Webinar Friday, November 19, 2010 1:00 p.m. –2:00 p.m.

Key Events Leading to the Need for Standards in Cardiovascular Trials z Endocrinologic and Metabolic Drugs Advisory Committee (July 2008) z Diabetes Cardiovascular Guidance (December 2008) z Advisory Committee Meetings (April 2009) 2

July 2008 Endocrinologic and Metabolic Drugs Advisory Committee z Discussed the role of cardiovascular assessment in the premarketing and postmarketing settings z Recommended requiring sponsors to conduct a long-term cardiovascular trial (VOTE: 14 “YES”, 2 “NO”) z If an anti-diabetic therapy demonstrated a concerning cardiovascular (CV) safety signal during Phase 2/3 development OR z If no signal existed (and sponsor could not provide other equivalent evidence to rule out unacceptable cardiovascular risk) 3

心血管内科学知识要点

心血管内科学知识要点 1.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P21 心脏搏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循环血量和循环系统容积的比值。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有哪些?P24 1)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受体,使全身微动脉收缩,总外周阻力升高,动脉血压升高; 2)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 3)作用于中枢使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缩血管神经); 4)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 5)AD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6)刺激渴觉中枢→饮水行为; 7)抑制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弱血压升高引起的心率减慢。 3.奇脉的发病机制P36 1)吸气时右室的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室间隔随之左移,导致左室搏出量下降; 2)吸气时肺静脉系统储血增加导致左心回心血量减少。 4.主动脉瓣重度反流引起的脉搏异常体征有哪些?P37 1)Hill征:股动脉收缩压明显高于肱动脉(>40mmHg);提示慢性主动脉重度关闭不全的 可靠体征;是由流向主动脉远端的叠加波形成的。 2)Traube征:枪击音,听诊器胸件放到股动脉上,可听到“放枪音” 3)Corrigan脉:水冲脉,由心脏的高排低阻导致洪大的上升支和下降支。 4)Duroziez征:股动脉的收缩/舒张双期杂音,最具有预测性。 5.HOCM与AC杂音的鉴别要点?P40 1)站立时 HOCM杂音增强,AS杂音减弱 2)Valsalva HOCM杂音增强,AS杂音减弱或不变 3)硝酸酯类药物 HOCM杂音增强,AS杂音增强 4)室性早搏后 HOCM杂音增强,AS杂音增强 5)紧握双手 HOCM杂音减弱,AS杂音不变或下降 6.什么叫Austin—Flint杂音与Graham—Stell杂音P41 1)Austin—Flint杂音:指中重度主动脉关闭不全患者,由于舒张期血流由主动脉反流入 左心室,将二尖瓣前叶冲起,造成相对二尖瓣狭窄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2)Graham—Stell杂音:继发于肺动脉高压者,在胸骨左缘第2-4肋间第二心音后立即开 始的舒张期叹气样高调递减杂音,沿胸骨左缘向三尖瓣区传导,吸气时增强,原因与相对三尖瓣关闭不全。 7.心肌灌注显像常见异常类型有哪些?P50 1)可逆性缺损、部分可逆性缺损、固定缺损、反向再分布 2)负荷后肺摄取增加、暂时性左室扩张(提示心室功能障碍,预后差)

3专业-17-心血管病专业(2019年)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情况调查表 V1.0-20200619

注意:如1.医院无某个诊疗科目或未开展某项业务的相关数据,或2.已开展的某项业务相关填报数据未统计或无法统计,请填“/”,切不可填“0”,数值“0”具有统计学意义! 举例说明:如某疾病本年度出院病例中确实无人死亡,则填写数值“0”,“0”作为死亡率会被纳入统计。如医院1.未开展该诊疗科目;2.未统计或无法统计出院死亡人数,则填“/”。 提示:1.为避免因数据较多引起填报位置错误等问题,本年度将根据往年填报的数据结果5%-95%范围,在某些指标填报时予以提醒,超出此范围不代表错误,请各医疗机构认真、如实填写;2.本年度将会对填报项“/”率进行统计,并对上报结果进行抽样检查,请各医院真实准确统计所有调查数据,认真填写。 重要事项: 1.参加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医疗机构,请务必确保全国医疗质量抽样调查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所用医院名称完全一致!若名称不一致,请点击【申请账号】,输入手机号码进入【审核状态】页面,点击【修改】来变更医院名称,如不确定医院名称请登录绩效考核系统进行确认。 填报数据范围: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填报开放时间:2020年8月3日至2020年8月31日。 2019年度心血管病专业 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情况调查表 说明:心血管病专业调查表要求这些医院填报: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儿童专科、妇产专科、妇幼保健院、妇儿专科、心血管/心脑血管专科、肿瘤专科、脑血管/脑科专科)填报。 编码版本:

1.疾病诊断采用北京版RC020-ICD-10诊断编码。 2.手术操作采用北京版RC022-ICD-9手术编码。 [填报指标]你院是否设有心血管病专业?(包括心血管病外科,心血管病内科或血管外科。开设心血管病专业,指设有对应的科室、诊疗团队或医生,具有心血管病的诊疗能力) ○是 ○否 【强制】指标隐藏显示控制 [你院是否设有心血管病专业?(包括心血管病外科,心血管病内科或血管外科。开设心血管病专业,指设有对应的科室、诊疗团队或医生,具有心血管病的诊疗能力)(单选)]选“是”,系统显示下面的指标给用户填写。否则,系统隐藏下面的指标,不显示。 一、心外科 [填报指标]你院是否设有心外科诊疗项目?(单选) ○是 ○否 【强制】指标隐藏显示控制 [你院是否设有心外科诊疗项目?(单选)]选“是”,系统显示【心外科】其他指标给用户填写。否则,系统隐藏该部分的指标,不显示。 [填报指标]心外科手术总例数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年度)(二)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二) 三、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具体措施心血管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绝大多数是可预防的。预防策略包括由医疗机构为慢病患者及高危个体提供的从筛查到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医疗服务,也包括由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不仅慢病患者与高危个体,而且全体居民都可以受益的生活方式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够预防或推迟心血管病的发生(一级预防),而且能够和药物治疗协同作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复发(二级预防)。 1.生活方式干预: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针对尚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采取的干预措施。这些干预措施通常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戒烟,减少钠盐摄入量,限制有害使用酒精,增加体力活动和控制体重及合理膳食等,同时配合药物控制代谢性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及血糖异常)的水平。目的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这些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同 样重要。但每个患者执行的方式和力度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1.1戒烟及预防青少年吸烟:大量的研究表明,无论主动吸烟或是被动吸入二手烟,吸烟量和心血管病、肿瘤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呈显著正关联。队列研究证据显示,戒烟者发病和死亡风险显著低于持续吸烟者。无论何时戒烟都会获益。越早戒烟,获益越多。我国是

世界上吸烟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吸烟导致的健康损失和经济损失也最大。因此预防青少年开始吸烟及帮助吸烟者戒烟是预防心血管病及其他慢性病的重要措施。在医疗服务机构帮助吸烟者戒烟对于预防与控制心血管病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了解吸烟的危害,戒烟的步骤,可能面临的困难及克服的方法,必要时提供戒烟药物治疗并约患者定期复诊。同时邀请患者家人或朋友参加门诊谈话,帮助患者建立一个良性的支持环境。医学专业机构除帮助患者戒烟外,更应督促并支持各级政府制定有效的控烟法规为公众创造无烟环境,宣传吸烟的危害,防止青少年吸烟。1.2减少钠盐摄入量:人群观察性研究发现膳食钠盐摄入量和高血压,心血管病死亡及疾病负担相关联。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显示减少钠盐摄入量可以降低血压。而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最主要的可预防可控制的危险因素,长期维持健康的血压水平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中国人群钠盐摄入量普遍较高(平均10.5 g/d),特别是北方人群,远高于WHO(5 g钠盐/d)或我国营养学会(6 g钠盐/d)的推荐量。应鼓励患者实施减盐措施。减少烹调用盐,选购含盐量低的食物,尽量少食或避免高盐食物。让患者明白即使钠盐摄入量不能立即达到推荐的水平,长期努力逐渐减少钠盐摄入量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全球慢病防控目标要求到2025年人群钠盐摄入量应较2010年减少30%。同时观察性研究

中医心血管病单选题

主题内容:(务必留空) 题目内容:题干 题目答案:A.此部分就是选支,请直接用 A.B.C.D.E.隔开各个选支即可,千万不要用回车或者空格隔开各个选支。 正确答案:B 试题难度:1 此行空白(每题之间留一行空白) 1.痰浊闭阻型胸痹的代表方为:() A.瓜蒌薤白白酒汤 B.瓜蒌薤白半夏汤 C.乌头赤石脂丸 D.温胆汤 B 2.气滞心胸型胸痹的主证是:() A. 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 B. 心胸满闷,遇情志不遂时易诱发 C. 心胸隐痛,时作时休 D. 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 B 3.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更甚,自汗,面色 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温,证属:()A. 心肾阳虚B. 寒凝心脉C. 心肾阴虚D. 气阴两虚 A 4.胸痹本虚宜补,尤应重视:() A.补益心气 B.滋补心阴 C.温补阳气 D.养心补血 A 5.胸痹病位在心,尚与何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A.肝胆脾 B.肺脾肾 C.脾肾 D.肝脾肾 E.肝脾 D 6.下列哪项不是胸痹的病因:() A.寒邪内侵B先天遗传C饮食不当D情志失调E.年老体虚 B 7.胸痹与真心痛的不同点主要在于:() A.病情程度不同 B.虚实属性不同 C.寒热病性不同 D.病程长短不同 E.好发年龄不同 A 8.胸痹的临床特点是:() A.左胸部发作性憋闷 B.左胸部发作性疼痛 C.气短喘促 D.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E.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 E 9.胸痹虚证主要责之哪些脏腑的亏虚:() A.心肾 B.心脾肺 C.心肝肾 D.心脾肝肾 E.心脾肾

D 10.下列哪项不是胸痹标实的主要病机:() A.血瘀 B.痰浊 C.寒凝 D.水湿 E.气滞 D 11.“胸痹”病名最早见于:() A.《内经》B《五十二病方》C.《金柜要略》D.《世医得效方》E.《证治准绳》 A 12.瓜蒌薤白汤治疗胸痹出自:() A.《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金柜要略》 D.《世医得效方》 E.《证治准绳》 C 13.哪一本书将胸痹的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中藏经》 D.《金匾要略》 E.《伤寒论》 D 14.胸痹的病位在:() A.肾 B.肝 C.脾 D.心 E.肺 D 15.胸痹心痛之疼痛以胸骨后或心前区发作:() 性闷痛为主,一般不会呈现 A.灼痛 B.跳痛 C.绞痛 D.刺痛 E.隐痛 B 16.痰浊壅塞型胸痹心痛的主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胸闷重而心痛轻B.肥胖体沉C.痰多气短D.遇阴雨天易发或加重E.痛有定处,如刺如绞 E 17.李某,女,52岁,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正值正月来诊。症见心痛如绞,手足厥冷,冷汗出,心悸气短,苔薄白,脉微。本病治法为:() A.祛寒活血;宣痹通阳 B.疏调气机,和血舒脉 C.通阳泄浊,豁痰开窍 D.活血化瘀,通脉止 痛F.温振心阳,回阳救逆 E 18.刘某,女,46岁,平素性格忧郁,且有“高血压病”病史。某日与邻居发生口角后即 自觉心痛阵发,脘腹胀闷,暖气频作,苔薄,脉细弦。本病治疗主方宜选用:() A.柴胡疏肝散 B.丹栀逍遥散C当归四逆汤D.栝蒌薤白半夏汤E.甘麦大枣汤 A 19.罗某,男性,58岁,形体肥胖,有“高血压病”病史,梅雨时节来诊。家人代诉患者 早上6时自觉胸部憋闷,恶心呕吐,痰多气短,头痛乏力,当时测血压为110/85mmHg,予

心血管专业英语

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 心力衰竭 Congestive beart failure 充血性心力衰竭 Acute left-sided heart failure 急性左心衰竭 Chroinc heart failure 慢性心力衰竭 Intractable heart failure 难治性心力衰竭 Systolic insufficiency heart failure 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 Diastolic insufficiency heart failure 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充血性心力衰竭 Cardiac dysfunction 心功能障碍 心律失常: Arrhythmia (cardiac arrhythmia)心律失常 Triggered activity 触发活动 Afterdepolarization 后除极 a.窦房结 Sinus node recovery time SNRT 窦房结恢复时间 Sinoatrial conduction time SACT 窦房传导时间 Bradycardia 心动过缓 Tachycardia 心动过速 Sinus tachycardia 窦性心动过速 Sinus bradycardia 窦性心动过缓 Sinus pause (sinus arrest) 窦性停搏(窦性静止) sinoatrial block 窦房阻滞(Mobitz 莫氏, Wenckebach 文氏) Sick sinus syndrome(SSS)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Bradycardia-tachycardia syndrome 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b.心房 Atrial premature beats 房性期前收缩 Atrial tachycardia 房性心动过速 Intrinsic heart rate 固有心率 Automatic atrial tachycardia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Reentrant atrial tachycardia 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Chaotic atrial tachycardia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atrial tachycardia with A V block (PAT with block) 伴有房室阻滞的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Multifocal atrial tachycardia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Atrial flutter 心房扑动 Atrial fibrillation 心房颤动 c.房室交界区 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房室返性心动过速 Preexcitation syndrome(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d.心室 Premature ventricular beats 室性期前收缩 Ventricular parasystole 室性并行心律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室性心动过速

心血管内科专业考试参考资料-副高级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 (心血管内科专业——副高级)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 熟练掌握心内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并掌握心血管系统解剖学、心脏生理及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生化、临床免疫学、医学统计学等基本理论。 2.掌握心血管内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包括心脏影像诊断学(X线、CT、MRI)、心脏核医学、超声心动图、电生理、心电图学(含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等)、动态血压、床旁血液动力学监测、心导管检查、介入性心脏检查与治疗、人工心脏起搏器、心血管药物知识等。 (二)相关专业知识 1.掌握内科(包括呼吸、消化、肾内、内分泌、风湿免疫、血液、感染性疾病等)、临床药理学的相关知识。 2. 了解心胸外科与心内科有关部分的临床知识。 3. 了解儿科心脏病与心内科有关的内容。 4. 了解与本专业密切相关学科的理论,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 5.掌握与心血管专业有关的边缘学科知识,包括:休克的机理与诊治,颅神经解剖,脑水肿、脑血管意外、昏迷的有关理论知识、呼吸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应用的理论知识、有关出血与凝血的理论知识,疾病心理卫生知识等。 二、学科新进展 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冠心病、瓣膜病、感染

性心内膜炎、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疾病,成人先天性心血管病、心脏猝死、主动脉夹层及肺栓塞等。 了解心脏病学介入治疗等研究进展,并用于医疗实践和科学研究。 三、专业实践能力 1. 熟练掌握心内科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包括发生机理和分类,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高血压病(包括高血压急症的处理)、冠心病(包括心绞痛的分型,不稳定心绞痛的处理、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合并症的诊断与处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新概念等)、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疾病等。 2. 熟练掌握本专业危重病人,如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伴发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和处理;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理论知识和实施方法;各种严重心律失常的识别和处理;高血压危象、恶性高血压、心脏猝死、心源性休克、顽固性心衰、主动脉夹层及肺栓塞等的抢救治疗等。 3. 对本专业的一些少见病和涉及其他学科的一些疾病如多发性动脉炎、妊娠合并心脏病、心脏病与外科手术的处理、马方综合征、糖尿病心肌病等有一定了解,能对其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4. 掌握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介入诊治(PCI)、瓣膜狭窄的球囊扩张术的理论依据和适应证,了解其基本操作;掌握腔内电生理检查术、电复律、临床起搏器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的适应证、并发症及其并发症的处理,了解其基本操作。 5. 掌握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的适应证。了解漂浮导管检查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意义及基本操作。熟练进行深静脉插管等技术操作。掌握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的适应证及基本操作。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

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血液垃圾?对人体有何危害? 血管中残存或积集的过剩蛋白质、脂肪和代谢产物以及残留药物等物质称为血液垃圾。这些物质不但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反而还会给器官带来负担,可导致: 血液粘稠,局部血管血液流速变慢,造成供血供氧不足。 血管硬化。 血管腔变窄。 引起高血压、脑中风、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最危险的因素。 2.高血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胆固醇引发的问题: 大大加剧血管硬化程度,使血管壁变厚、变窄,血小板附着到血管壁上形成血栓。 在血管被堵塞50%时,人们毫无感觉,当血管被堵70%时,就会偶尔出现视觉模糊、口齿不清、口眼歪斜、手脚无力、全身放射性麻木、健忘、心悸、行动迟缓……轻微症状 如此时不在意加上外界刺激,如工作不顺心、情绪变化大喜大怒、精神紧张或突然用力、天气骤变、劳累过度等,就引发了心脑血管事件 3.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 心血管病,是由于动脉血管内壁有脂肪、胆固醇等沉积,并伴随着纤维组织的形成与钙化等病变,即动脉硬化。这种病变发展至心脏冠状动脉时则形成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急性死亡。 从正常动脉到无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搏管狭窄,需要十余年到几十年的时间;但从无症状的动脉硬化到有症状的动脉硬化,如冠心病或脑中风,只需要几分钟。 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的堵塞或破裂,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关症状。常见的脑血管病大致可以分为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出血性脑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疾病;缺血性脑中风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四种病。 4.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性? 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们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

国际2019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最新资料推荐------------------------------------------------------ 国际2019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2010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1 0.18,美国心脏病学会公布了期待已久的 201 0 年心肺复苏指南,本次指南主体结构与2005 指南基本相似,本人最关心的几个最主要变化是: 1 .生存链: 由 2005 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早期识别与呼叫;(2)早期 CPR: 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 CPR;(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 )胸外按压频率由 2005 年的 1 00 次/min 改为至少 1 00 次/min (2)按压深度由 2005 年的 4-5cm 改为至少 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 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 ABC改变为CAB 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 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 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7)维持 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 1 0mmol/L 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 5s 3.整合修 1 / 6

浅议心血管疾病及中医治疗

浅议心血管疾病及中医治疗 【摘要】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实际上,心血管疾病是由心脏学家、胸部外科医生、血管外科医生、神经学家及介入性放射学家来治疗。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治疗;预防 1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1.1心悸心悸是主观感觉及客观征象的综合症状。主观上患者感觉心脏跳动快速、不整或搏动有力。客观检查可见心跳频率过快、过缓或不齐,即有心率和心律的变化。 1.2呼吸困难呼吸困难也是主观感觉和客观征象的综合表现。主观上感觉呼吸费力,客观上呼吸次数增多,动作快而幅度加大。 1.3紫绀紫绀是体征,指粘膜和皮肤呈青紫色。体内还原血红蛋白(未经氧饱和的血红蛋白)绝对值超过5g%(6~7vol%的不饱和度)。紫绀的机制为缺氧血,血红蛋白过多,及血液淤滞。有中心型及周边型两种。 1.4眩晕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使患者自觉周围景物或自身在旋转及摇晃,眩晕发作时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1.5晕厥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的脑缺血、缺氧,导致大脑皮质一过性功能障碍,引起突然的、可逆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的一种临床病征。在发生意识丧失前常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 1.6疲劳是各种心脏病常有的症状。当心脏病使血液循环不畅,新陈代谢废物(主要是乳酸)即可积聚在组织内,刺激神经末稍,令人产生疲劳感。疲劳可轻可重,轻的可不在意,重的可妨碍工作。但心脏病疲劳没有特殊性,它与其它疾病所致的疲劳难以区分。 2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2.1合理膳食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合理膳食是十分重要的,患者在饮食上要严格注意以下几点:(1)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研究证明,高胆固醇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少吃动物脑髓、内脏、蛋黄、蟹黄等胆固醇高的食物。(2)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饱和脂肪酸能升

心血管专业术语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心力衰竭Congestive beart failure 充血性心力衰竭Acute left-sided heart failure 急性左心衰竭Chroinc heart failure 慢性心力衰竭Intractable heart failure 难治性心力衰竭Systolic insufficiency heart failure 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insufficiency heart failure 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充血性心力衰竭Cardiac dysfunction 心功能障碍心律失常:Arrhythmia (cardiac arrhythmia)心律失常Triggered activity 触发活动Afterdepolarization 后除极a.窦房结Sinus node recovery time SNRT 窦房结恢复时间Sinoatrial conduction time SACT 窦房传导时间Bradycardia 心动过缓Tachycardia 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 窦性心动过速Sinus bradycardia 窦性心动过缓Sinus pause sinus arrest 窦性停搏(窦性静止)sinoatrial block 窦房阻滞(Mobitz 莫氏 Wenckebach 文氏) Sick sinus syndromeSSS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Bradycardia-tachycardia syndrome 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b.心房 Atrial premature beats 房性期前收缩 Atrial tachycardia 房性心动过速 Intrinsic heart rate 固有心率 Automatic atrial tachycardia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Reentrant atrial tachycardia 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Chaotic atrial tachycardia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atrial tachycardia with AV block PAT with block 伴有房室阻滞的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Multifocal atrial tachycardia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Atrial flutter 心房扑动 Atrial fibrillation 心房颤动 c.房室交界区性Premature atrioventricular junctional beats 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 AV junctional escape beats 房室交界区性逸搏 AV junctional rhythm 房室交界区性心律 Nonparoxysmal atrioventricular junctional tachycardia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房室返性心动过速 Preexcitation syndrome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预激综合征(WPW 综合征) d.心室 Premature ventricular beats 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parasystole 室性并行心律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室性心动过速 Accelerated idioventricular rhythm 加速性心室自主节律 Torsades de pointes 尖端扭转 Ventricular flutter 心室扑动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心室颤动 Atrioventricular block 房室传导阻滞 Wenckebach block 文氏阻滞Adame-Strokes syndrom 阿-斯综合征 Intraventricular block 室内传导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右束支传导阻滞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左束支传导阻滞 Left anterior fascicular block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Left posterior fascicular block 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Bifascicular block 双分支阻滞 Trifascicular block 三分支阻滞心脏骤停与猝死 sudden cardiac death 心脏性猝死 Cardiac arrest 心脏骤停 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 PEA 无脉性电活动高血压:Hypertension 高血压Hypertensive urgencyes 高血压急症Hypertensive crisis 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ve emergencies 高血压危症Secondary hypertension 继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 原发性高血压“White coat” hypertension 白大衣性高血压4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Arteriolosclerosis 小动脉硬化先心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卫生部心血管内科专业临床药师培训指南

卫生部临床药师专业培训指南 -- 心血管内科专业 心血管专科是以研究各种心脏和血管疾病为内容的一门临床三级学科。近年来心血管病发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品种繁多,发展迅速,联合用药普遍,这对临床药师直接参与心血管专科临床用药实践、提升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特制定本标准,以指导培训。临床药师心血管专科培训时间为期 1 年。 一、培训目标学员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并接受考核,应掌握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师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基本能力,掌握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技能。 (一)了解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二)学会阅读心血管内科医疗文书(如:病历、相关检验、检查报告等)。 (三)熟悉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药物治疗方案的分析与评价,学会制定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药物治疗监护计划,并进行临床药物监护工作。 (四)熟悉心血管内科常用药品的药物治疗学,能够发现与解决常见的临床用药问题。 (五)学会教学药历的书写,具有一定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六)具有与患者、医师及护士交流沟通的能力,能够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用药指导。 (七)具备今后可持续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 (一)培训时间:全脱产培训一年。全年实际工作(学习)日不得少于 49 周, 1960 小时,其中临床实践时间不得少于 1765 小时,理论学习时间不得少于 195 小时。 (二)培训老师:一名主管以上药师和一名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心血管内科临床医师组成培训小组,每个培训小组带 1-2 名受训者参与临床用药实践。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综合素质培训 1.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规

心血管疾病学习资料

第一部分:高血压 第一节:高血压的定义及分类 一、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绝大部分高血压病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或高血压病;少数高血压有因可查,称为继发性高血压或症状性高血压。 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血压水平的定义及分类 采用经核准的水银柱或电子血压计,测量安静休息坐位时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一般需非同日测量三次血压值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 90mmHg可诊断高血压。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WHO/ISH) 三、有效控制血压的三部曲 (一)有效控制高血压步骤1——做好降压治疗的准备 1、了解自己目前有无其它并发症 查明有无高脂血症,有无糖尿病,有无心、脑、肾损害或其它相关疾病。 2、了解自己的血压应控制在什么水平 一般病人:<140/90mmHg 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病人:<130/80mmHg 3.学会自己监测血压 测血压前不饮酒、不喝咖啡、浓茶、不吸烟并精神放松; 室内温度适宜,安静休息5—10分钟后测量; 使用血压计时,取坐位或卧位,肘部及上臂与心脏在同一平面; 右上臂连续测量数次,每次间隔1分钟以上,取平均值; 注意记录测量结果,以便于医生沟通。 (二)有效控制高血压步骤2——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1.合理膳食

低盐——每人每天食盐量不超过6g; 低脂——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低热量 2.适量运动 有恒、有序、有度的运动 (三)有效控制高血压步骤三——坚持服用降压药 第二节常用抗高血压的药物 1.利尿剂(噻嗪类):该药可单独或与其他降压药联合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虽然可作为一线药物使用,但常不作为首选药,常与其他降压药联用。 (1)目前强调小剂量(小至12.5mg)应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对代谢影响小。长期大剂(超过25mg)使用可引起电解质改变、脂质代谢、糖代谢产生不良影响,对降压无益。 (2)与其他降压药(尤其ACEI或ARB)合用可显著提高降压效果 (3)适用于:老年和高龄老年高血压、单独收缩期高血压或伴心力衰竭者,也是难治性高血压基础治疗药之一(4)禁用于痛风; (5)慎用于糖脂代谢异常者 (6)注意事项:低钾血症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与金刚烷胺合用增加肾毒性。与吲哚美辛合用,可引起急性肾衰竭。酒精与本药合用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7)对本药及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痛风患者慎用;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慎用;本药可使血胆红素升高,有黄疸的婴儿慎用;老年人应用本药较易发生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损害,应慎用。 2、呋塞米:一般不作为原发性高血压的首选用药;但在噻嗪类药物疗效不佳时,尤其伴有肾功能不全或高血压危象时,尤为适用。 1)用法用量:晨起口服,成人起始40-80mg/d,分2次服用,根据尿量及血压酌情调整剂量,最大剂量600mg/d。2)用药安全提示:用药前应咨询顾客有无对磺胺药或噻嗪类利尿剂药过敏的现象;长期用药可引起低钾血症、低氯性碱中毒、低钠血症、加重糖尿病症状等可能;呋塞米与地高辛合用时应注意补钾;饮酒及使用含酒精的制剂能增强利尿和降压作用。 3)妊娠期妇女尽量避免使用;低钾血症患者禁用;哺乳期妇女、老年人应用呋塞米发生低血压、电解质紊乱、血栓形成和肾功能损害的风险增加,应慎用。 3、钙通道阻滞药:根据化学结构将其分为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 二氢吡啶类对血管平滑肌具有选择性,较少影响心脏,作为抗高血压药常用的有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等。 非二氢吡啶类包括维拉帕米等,对心脏和血管均有作用。 (1)适用于大多数类型高血压,尤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稳定型心绞痛、冠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周围血管病。 (1)常见头痛、面色潮红、踝部水肿、便秘等不适。长期给药不宜骤停,以避免发生停药综合征而出现反跳现象。与胺碘酮合用可致心动过缓,应避免合用。与地尔硫卓合用可致血压过度降低,尽量避免合用。与环孢素合用可致头痛、外周水肿、牙龈增生。与地高辛合用可致洋地黄类药物中毒。与葡萄柚汁合用可致严重低血压、

心血管病指南要点及解读

2016年心血管病指南要点及解读中国指南 1.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2.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 3. 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 欧洲指南 1. 欧洲血脂异常管理指南 2. 欧洲房颤管理指南 3. 欧洲肿瘤治疗与心血管毒性立场声明 4. 欧洲心血管病预防指南 5. 欧洲心衰管理指南 6. 欧洲新型口服抗凝药指导更新 7. 冠心病和/或房颤患者出血后抗栓治疗ESC专家共识 8. ESH高血压伴心率增快患者管理声明 美国指南 1. ACS血运重建适用标准 2. STS房颤外科消融临床指南 3. ACC/AH颇防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绩效与质量指标文件 4. ACC/AHA成人房颤/房扑患者临床绩效与质量指标文件 5. AHA/ACC/AG老年人心血管病管理知识缺口科学声明 6. ACC/AHAS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疗程指南更新

新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白 1. 血脂与脂蛋白 血脂是指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 TG。在人体内胆固醇主要以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形式存在;TG是甘油分子中3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形成。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载脂蛋白(Apo )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此外还有脂蛋白(a)[Lp(a)]。各类脂蛋白物理特性、主要成分、来源和功能如表1。 表1?脂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加覺虑芒宦』o/ml 1WliAi; CM r 0,950TG酩 Al TIG巧卜匸.卄话屯上耳也悄* 心L却-凱w% E Cs IDL loos-t ms TG.虺谢H Be E腼L巾TG*■戰壇緊后轴t V LDL ntt, LOL 1 Ory.i 血加⑵萨富睪目〒Vl£O【Di 'I' *JR1B鼻的畫皤 4曼谭介耳画聂弊胸雄创即取和 ".;国.Tgli鱼囉相監 HDL IOS3-121Q B-1Q Al w. A?. Cn I ■菱幣脏狗卩曲含厦HItWtM 酬烟禅命瓠HDL疋巧ASCvb盒檢\ L阳1 1 056-1 躅3C FiSU Bqq . IM司讯「^SCVD Hi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舟LDL強股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t CM;* :VLDL (SEL胃;5琳雀包飢L 岸可■磴由耳口LDL 曲 IK.1 D HDL V 曙團乩I B Leld. It 90 '0 甘iZKi ASM 朋 甘世业t! H卫[克軌S IE哥自电酗I 2. 血脂检测项目 临床上血脂检测基本项目为TC、TG、LDL-C和HDL-C。其他血脂项目如ApoAl、ApoB 和Lp(a)的临床应用价值也日益受到关注。 3. 血脂适合水平和异常切点 血脂异常的主要危害是增加 ASCVD发病危险。本指南对我国人群血脂成分合适水平及异常切点的建议(表2)基于多项对不同血脂水平中国人群ASCVD发病危险的长期观 察性研究结果,包括不同血脂水平对研究人群10年和20年ASCVD累积发病危险的独立影 响;也参考了国际多部血脂相关指南对血脂成分合适水平的建议及其依据。需要强调,这些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切点主要适用于ASCVD一级预防目标人群。 表2?中国ASCVD一级预防人群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分层标准[mmol/L(mg/dl)]TC LDL-C I-UL-C非—HDL-C TG 理愎水平<2.6 (100)w 3.4 (130) 合适水举<52 ^200 )<3.A(130)<4.1 |150}< 17(150) 込塚升高产5 2 (200) E 】犷34 (130) H H 4.1 门60) A A 1.7 0 50)且 <6.2 (240)<44 (100)<4.9 1190)<2.3(200) 升离/ 6 2 ^210}至4 J 1160)# 4 .9 (190} 2.3 (200) |降低<1.0 啊6 汴ASCVD =7林尅样悼化啊心即百烷病T匚一总胛忠祈LDL-C 仕耳塔昭皓白阴】曲常 HDL-C:高聖度脂匪白胆固醇;S-HDL-C 非离密度脂医白胆固礴甘池一旣 4 ?血脂异常分类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TG水平升高,也泛指包括低HDL-C血症在内 的各种血脂异常。分类较繁杂,最简单的有病因分类(继发性高脂血症和原发性高脂血症)和临床分类二种,最实用的是临床分类(表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