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GPS高程总结

GPS高程总结

GPS高程总结
GPS高程总结

GPS高程测量总结

GPS是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兴起的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

定位技术

,

它被广泛应用于测绘行业各个领域。

到目前为止

, GPS

技术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

,

即大地经度

L

大地纬度

B

大地高

H 。

GPS

在高程控制测

量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

,

生产实践中又急需此项技术以解决

GPS

高程应用问

题。从

GPS

系统的建立以后,测量领域得到了革命性的飞跃,与传统的手工测

量手段相比,

GPS

技术有着巨大的优势,利用载波相位差分技术

(R T K)

,在实

时处理两个观测站的载波相位的基础上,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精度,

并同时具有操

作简便、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全天候操作、观测点之间无须通视、测量结果统

一在

WGS84

坐标下及信息自动接收、存储、减少繁琐的中间处理环节等特点

.

当前,

GPS

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

资源勘查、

地壳运动、

地籍测量等领域。

但是,在

GPS

测高方面还有很多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GPS

高程测量精度问题

至今仍是测量领域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影响

GPS

高程测量中大地高精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来源于

GPS

卫星、卫星信号的传播过程和地面接收设备,还有

与地球整体运动有关的地球潮汐、负荷潮等的影响。下面对

GPS

高程测量的基

本原理和影响

GPS

高程测量精度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

GPS

高程测量精度的方法进行分析、讨论。

GPS

数字高程模型共14页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班级 11级_ 实验课程名称数字高程模型 实验名称坡度等地形因子提取的不确定性研究 指导教师及职称 开课学期 2014 至_ 2015 学年_上学期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编印 一、实验准备

1)DEM网格计算。 Arctoolbox---Data Management Tools ---raster processing ----rasampe 将DEM数据分为30M,60m,90m,100m。

2) 计算坡度 地面某点的坡度是过该点的切平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是高度变化的最大值比率,表示了地表面在该点的倾斜程度。基于 DEM 数据,利用 Arcgis 的 Slope 工具提取坡度。 分别计算不同分辨率30、60、90、100的坡度图。 如下图所示为30M 、100M 的坡度分布图。

30m 100m 60m 90m 提出的坡面特征分析的自然地域导向表,将坡度重分类为 0°~3°,3°~5°,5°~15°,15°~25°,25°~30°,30°~ 45°,>45°七级。

重分类结果如下图所示:

30M 60M 90M 100M 3) 坡向计算 地面任何一点切平面的法线在水平面的投影与过该点的正北方向的夹角成为该点的坡向。坡向是决定局部地面接收阳光和重新分配太阳辐射量的重要地形因子之一,直接造成局部地区气候特征的差异。坡向还直接影响到诸如土壤水分、地面无霜期以及作物生长适宜性程度等多项重要的农业生产指标。 坡向图: 30m 60m 90m 100m 4)坡向重分类

数字摄影测量总结

第九章 1、数字微分纠正的概念 根据有关的参数与数字地面模型,利用相应的构像方程式,或者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将原始构像的非正射投影的数字影像变换为正射投影的数字影像,这个过程是将影像化为很多微小的区域逐一进行的,且使用的是数字处理方式,故称为数字微分纠正或者数字纠正。 2、框幅式中心投影影像的数字微分纠正的方法和流程 反解法流程: 1)计算地面点坐标。根据正射影像左下角图框点地面坐标与正射影像的的比例尺分母计算出P 点对应的地面坐标; 2)计算像点坐标坐标。利用共线方程以及DEM 内插的高程计算出相应的像点坐标; 3)灰度内插。 4)灰度赋值。 3、如给定RPC 模型,会进行卫星影像的数字微分纠正 第八章 1、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 数字高程模型DEM 或DHM 是表示区域D 上地形的三维向量有限序列。 2、数字高程模型的内插方法 一、移动曲面拟合法 a 建立局部坐标。对DEM 的每一个格网点,将坐标原点移动到该DEM 格网点P ; b 选取邻近数据点。 c 列出误差方程式 (有6个参数,所以至少要选取6个数据点,但实际计算时,为了提高精度一般选择的数据点个数都大于6个,然后建立误差方程式) 局部函数 d 数据点的权值计算 (反映改点与待定点之间的相关程度。应该和改点与待定点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e 法化求解 二、多面函数法DEM 内插 A 写出核函数。 B 建立误差方程 C 法化求解 D 任意一点的高程 E 多面函数法解算 三、有限元法DEM 内插 用大量的有限面积单元来趋近曲面 a 一次样条有限元DEM 内插。方法类似于双线性插值。 b 断裂线的处理 1) 做线性内插。为了突出断裂线所显示的特征,可在原始采集的数据点的基础上进行线性内插,加密断裂线点; 2) 将计算单元按照断裂线划分成子区域; R Y X d i i i <+=22F Ey Dx Cy Bxy Ax Z +++++=22F E Y D X C Y B Y X A X v i i i i i i i +++++=22

GPS控制网平差总结报告.doc

西南林业大学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原理》GPS控制网平差实习 (2012级) 题目静态GPS控制网平差总结报告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学号20120456023 学生姓名施向文 任课教师朱毅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 2015年07月 12 日

目录 1 实习目的 0 2 实习任务 0 3 数据处理依据 0 4 精度要求 0 5 已有成果数据 0 6 数据处理过程 (1) 6.1创建作业及数据导入 (1) 6.2基线预处理 (1) 6.2.1静态基线处理设置 (1) 6.2.2处理基线 (2) 6.2.3搜索闭合环 (2) 6.3设置坐标系 (2) 6.4网平差 (2) 6.5高程内外符合精度检验 (3) 6.5.1内符合精度 (3) 6.5.2外符合精度 (3) 7 数据处理成果 (3) 7.1二维平面坐标平差 (3) 7.1.1 平差参数 (3) 7.1.2 平面坐标 (4) 7.2高程拟合 (7) 7.2.1 平差参数 (7) 7.2.2 外符合精度 (7) 7.2.3内符合精度 (9) 8 质量简评 (11) 9 总结 (12)

静态GPS网平差总结报告 1 实习目的 通过对静态GPS控制网的数据处理,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本次实习还可以熟悉GPS数据处理软件,现在的数据处理基本用软件处理,使用软件也是必备的一个技能。 2 实习任务 本次实习的任务: (1)静态GPS外业数据基线预处理,预处理基线的方差比应尽量调整在99.9,处理后搜索闭合环要基本合格。 (2)选择/建立坐标系,建立昆明87坐标系。 (3)输入已知点并进行网平差,检测内外符合精度。 (4)撰写数据处理总结报告。 3 数据处理依据 依据《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2010》备案号J990—2010 4 精度要求 二维平差中误差1cm 高程拟合中误差2cm 高程内符合中误差3cm 高程外符合中误差5cm 5 已有成果数据 (1)静态GPS外业数据成果(RINEX) (2)已知点的三维坐标,坐标成果见下表

GIS专业课总结-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元数据 2.拓扑结构 3.图形数据格式 4.数字地形模型 5.格式转换 6.地理空间数据 7.多边形网 8.无损编码 9.隐式表示 10.空间数据编码 11.栅格数据 12.D EM 13.地理空间 14.数据压缩 15.栅格数据 16.S QL查询 17.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18.数据挖掘 19.地理编码 20.T IN 21.组建地理信息系统 22.空间插值 23.空间数据库24.空间内插 25.W ebGIS 26.空间缓冲区分析 27.矢量数据结构 28.地图模型 29.数字地面模型(DTM) 30.矢量化电子地图 31.属性数据 32.数字高程模型 33.黑体辐射 34.空间索引 35.空间信息可视化 36.四叉树编码 37.拓扑关系 38.分布式数据库 39.地理信息流 40.窗坐标索引 41.对象-关系型管理模式 42.多边形统计叠置分析 43.相对空间 44.几何网络 45.G IS互操作 46.无缝图层

47.智能地理信息系统 48.邻接矩阵 49.标识编码 50.有向赋权图 51.空间位置特征 52.空间位置的不确定性 53.地理信息系统 54.地理信息 55.地理信息科学 56.游程编码 57.分层检索 58.叠加分析 59.泰森多边形 60.曼哈顿距离 61.M etadata 62.图层 63.地图 64.地图投影 65.3S技术 66.生命周期 67.影像地图 68.数字地球 69.空间数据质量 70.数据字典 71.最佳路径选择72.空间实体和空间目标 73.分类码和识别码 74.一般聚类发和统计聚类法 75.图幅拼接和图幅合并 76.地理实体和地理目标 77.空间分布模型和空间关系模型 78.数据源和数据集 79.地理信息和地理数据的区别和联系 80.数字高程模型(DEM)与真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的区别 81.地理信息系统(GIS)与信息管理系统(MIS)的区别与联系 82.面向数据模型、拓扑数据模型在空间数据存储方面有何不同,各支持何种数据类型的空间应用 83.缓冲区查询和缓冲区分析在概念上的区别 84.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的区别 85.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的区别和联系 86.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优缺点

测绘年终工作总结(精)

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 转眼间 12年又到尾声了。测量是工程的眼睛, 作为测量人员, 我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以数据说话的原则从事测量工作。我静心回想这一年的工作生活,感受很多,收获颇丰。现将我这一年来的工作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俗语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 。测量是建筑工程之本, 是工程中的各工种的标尺。没有它我们的工作就没了目标,就是盲目的工作,就成了盲人骑瞎马,就会出现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刚开始我以为测量放线是个很简单的工作,后来在工作中慢慢发现,其实不然,它也有好多要学习的地方。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项目部技术人员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对测量工作做到严格控制,和同事一起努力完成每一项测量任务。在施工测量之前, 认真审图, 对图上有误、有疑义的地方及时向领导及前辈们请教、咨询、学习。测量放线中向同事学习,相互配合。从陌生到熟悉,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测量放线后认真复合线的位置确保准确性。在测量放线中各类仪器能准确、快速的使用。在测量放样过程中,有时候会面临改线、补线的问题,这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得我对疑惑的地方理解和掌握的更加彻底,也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通过书籍及同事的帮助指导学习了更多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了解各项规范。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不能自我提高就意味着落后,就不能适应目前施工建设工作的发展要求。所以在 今后的工作中,本着严格要求自己,在尽量减小误差,消灭错误的前提下,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为本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最有利的保障。在平常的工作中积极督促劳务队配合我们的放线工作,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及时改正,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不让其成为工程进度的绊脚石。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从刚来工地的好奇到熟悉,得到了至深的锻炼,专业知识有了进一步提高,而自己也变得成熟、稳重。尽管这一年当中我取得了一定进步,但这并不代表自己就是一个合格的测量员,相对于自己期望还相差甚远,对于现在的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根据现场出现的问题积累经验,吸取教

我国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地形分析进展研究 汤国安

我国数字高程模型与数字地形分析研究进展 汤国安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南京210023) 摘要:数字高程模型是最重要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于GIS的数字地形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是当今地理学、地貌学界,特别是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DEM的数据模型、数字地形分析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尺度效应、高性能计算方法以及地学应用等方面,对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情况,特别是研究成果进行较全面的梳理与分析。综述显示,我国具有一批从事数字高程模型与数字地形分析的高水平研究力量,研究方向紧跟国际前沿,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部分研究内容具有显著创新,年轻一代科学家正加速成长。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区域数字地形分析方面更彰显我国科学家的优势与特色,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形分析;地貌;测绘;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综述 地形与地貌是最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多年来,对地形的科学表达与分析一直是地理学核心的研究命题,也是测绘学、地图学及地貌学研究的热点。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简称DEM) 是地表形态的数字化表达,蕴含了丰富的地学应用分析所必需的地形地貌信息。数字地形分析(Digital Terrain Analysis,简称DTA) 是在DEM上进 行地形属性计算与地形信息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DEM概念于1958年由Miller首次 提出,我国学者陈述彭、王之卓、廖克、刘岳等人最早在七十年代末采用格网DEM进行 了计算机辅助制图研究,何建邦等在数字地形分析上亦进行了早期的探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DEM的诸多基础理论问题包括DEM数据模型构建、数字地形分析的方法、数字地形分析的精度与尺度问题等,均得到了深入研究,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理论与技术方法正逐步走向成熟。与此同时,由于DEM简洁的数据组织方式、对地形的直观表达、简单高效的地形因子解译方法,以及DEM数据的不断丰富与完善,数字地形分析方法在地貌、水文、土壤等地学领域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测绘与制图、水土保持、水文地质灾害监测与控制、土地利用管理与规划等实践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DEM、DTA基础理论与应用的研究一直是地球信息科学的热点。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各类科学研究项目,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在该研究领域也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拟系统梳理我国学者在该领域中的研究成果与进展,探讨今后发展的方向。 1 DEM 数据模型研究 数字高程模型定义为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王家耀(2004) 等曾系统总结了DEM数据模型包括规则格网、不规则三角网、等高线、离散点、断面线和混合式等六种类型。其中,前三者最为常用,且可以相互转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地学研究和应用需求。然而,对于形态变化更为复杂的地理对象,或具有更高保真性需求的地形分析,上述DEM数据模型往往不能满足要求。我国学者在DEM数据模型改进与构建方法上展开了研究,在高程内插方法、地图代数方法、高精度数学曲面方法以及顾及地形特征要素方法上取得进展。DEM 高程内插方法可分为整体内插法、局部分块内插法、逐点内插法和剖分内插法。整体内插法由于其主要反映地形起伏宏观趋势,不能有效表达局部地形特征,在DEM 构建中并不常用。局部内插方法上,我国学者研究了二元样条函数、Coons曲面 及多层曲面叠加内插等内插方法;逐点内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插函数的选择、权函数确定的改进算法方面;剖分内插法主要面向三角网DEM,现已提出了多种三角网剖分算法及快速更新方法。基于地图代数原理的DEM构建方法(MADEM) 由胡鹏(2007) 提出,是一种在最速下降线水平投影上的线性插值方法。该方法可充分利用全部高程数据资料,其精度高于传统的三角剖分及克里金、反距离权重等插值方法。岳天祥等(2007) 提出的基于微分几何曲面论的曲面建模方法(HASM),利用离散点及等高线数据建立高精度DEM,精度较传

《数字高程模型》实验讲义[1]

数字高程模型 实验讲义 南阳师范学院环旅学院 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编 2011年2月

前 言 Miller于1958年提出首次提出了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的概念。经过40多年的发展,DEM的诸多基础理论问题都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理论与方法体系正在形成,DEM在许多领域的工作中得到了成功应用。DEM已成为各类GIS数据库的核心数据之一。国家测绘部门将DEM作为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ational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NSDI)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在理论研究方面,DEM的不确定性、DEM的尺度效应、DEM的地学分析、基于DEM的数据挖掘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在应用方面,也从一般的地形因子提取、支持三维漫游等简单应用向更多样的形式、更广泛的领域发展。可以说,DEM所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记录海拔的空间数据,更代表着一种地学处理的方法。 适应于学科发展和实践需要,各高等院校的有关专业,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测绘工程等专业都纷纷将数字高程模型作为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我学院办有地理信息系统和测绘工程等专业,数字高程模型一直是此二专业的重要课程。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本实验讲义,供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测绘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使用。本实验讲义中,以验证、探索理论知识和传授技能作为基础目标,另外还注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当代教育理论认为,如果说知识和技能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意识则决定了运用知识和技能的动机,能力则是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当代地学人才不仅需要具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应该具备一系列意识和能力。虽然,高校通常设置培养意识和能力的公共课程;但是,专业课教学也应该将其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这样以来,可以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有目的地培养特定的意识和能力。本课程所涉及的意识和能力主要包括科学精神、团队意识、创新能力和统合能力等。 本讲义共7个实验,需要16个实验课时。实验类型包括基础型、综合型和设计型。每个实验都有明确的实验目的,有实验原理的详细介绍,实验过程中的必要之处作了解释和提示。实验后安排了思考题,要求学生们通过在实验中的探索来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DEM的理论和方法。

测绘工作总结范文3篇

测绘工作总结范文3篇 测绘工作总结范文篇一: 我的工作是测绘工程,通常开发一片处女地或进行大型工程建设前,必须由测绘工程师测量绘制地形图,并提供其他信息资料,然后才能进行决策、规划和设计等工作,所以测绘工作非常重要。作为一名测绘人员,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和耐心,也要求我们非常细心。大量的图纸可能会让我们觉得有些枯燥,但野外作业让我们游览优美的自然风光,找到旅游的感觉。现代化的测量工具,会让我们轻松完成工作任务。如今,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测绘高新技术和测绘成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这为测绘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这为测绘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对我们年轻的测绘技术人员提出更高要求。 过去将近俩年我主要参加完成的测量工程包括:GPS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大型沉降观测及数据处理、线路测量及断面图测量、水准路线测量、地理信息库的建设、航空摄影测量的后期处理等,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许多的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回顾二年来的工作,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技术人员,深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相对较弱,因此在工作中虚心向同志们学习,从外业观测到内业计算,不以印象作业,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努力作到精益求精。在包钢尾矿坝沉

降观测的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整理;包固水管线、乌海四道泉的GPS观测和解算;多伦至蓝旗线路测量、白云地理信息库的建设等项工程中,让我从一名普通作业员,逐渐掌握了测绘的新技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 在以后的测量工作中,首先要求我们树立热爱测绘,献身测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益求精的思想意识,其次要求我们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及时掌握测绘前沿新技术、新知识,奋发图强,勇于创新,缩小差距,为勘察院的建设与发展献技献策,实现科学发展。两年来,我不断的充实自己。特别是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两年里,我思想积极向上,工作勤恳努力。不断学习有关规章制度和测绘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去。在领导的带领下,团结互助,踏实工作,按照“xx规划”重要方针,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任务,保证了工作质量。 再次做到勤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作为一名测绘技术人员,深知学习业务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时刻提醒自己不管多忙也要勤于学习。通过学习,使自己在业务能力和工作协调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实用测绘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年轻同志都得到了加强,为以后的测绘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级组织各级领导的培养和帮助,离不开各位同事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是你们为我们的

数字高程模型(DEM)考试题目答案

1、什么是数字高程模型,它有什么特点?答:广义:地形表面形态的数字化表达狭义:有限的离散高程采样数据对地表形态的数字化模拟特点1)精度的恒定性2)表达的多样性3)更新的实时性4)尺度的综合性 2、简述数字高程模型的主要研究内容。答:1)地形数据采集;2)数据组织与地表建模,主要分为不规则格网DEM(TIN)和规则格网DEM (GRID);3)精度分析与质量控制;4)可视化表达;5)应用与分析 3、试分析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源及其特点 1)地面本身通过气压测高法、航空和测高仪等可获得精度要求不高的高程数据,以用于大范围高程要求不高的科学研究2)既有模拟/数字地形图a地形图现势性:纸质地形图制作工艺复杂、更新周期长,一般不能反映局部地形地貌的变化情况。b地形图存储介质:多为纸质存储介质导致地形图幅不同程度的变形。c地形图精度:不同的精度对应的等高线等高距、对地形的综合程度、成图方法各不同。3)航空/航天遥感影象航空/航天遥感影象的更新速度快,一直是地形图测绘和更新最有效、也是最主要的手段特点:遥感的几何畸变;遥感数据的增强处理;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的解译与判读4)既有DEM数据4、简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采样中的基本布点方式及采样数据的属性。 基本布点方式:选择性采样、沿等高线采样、剖面法、规则格网采样、渐近采样、混合采样采样数据的三大属性:点的分布、密度、数据精度 5、目前主流的DEM数据采集方法有哪些?并对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1)从地面直接采集的方法全站仪数字采集、GPS采集(RTK方式);精度非常高(cm)、效率低、成本高、适用于小范围区域(特别是工程应用)2)地形图数据采集方法精度与底图有关(图上0.1~0.3mm)、效率高、成本低、适用于国家范围内的中低精度DEM的数据采集3)摄影测量数据采集方法精度比较高(cm~dm)、效率高、成本比较高、适用于国家范围内的较高精度DEM的数据采集 6、DEM数据获取中的新技术和方法有哪些?答:1)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数据采集方法; 2)机载激光扫描数据采集;3)基于声波、超声波的DEM数据采集 7、简述GRID的结构特点与数据组织形式。 答:1)基本数据结构数据头——角点坐标、格网间距、行列数、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无数据区值、高程放大系数、高程平移系数、最小高程、最大高程、数据存储类型、方位角数据体——按行列顺序排列的格网点高程阵列2)数据压缩a二进制存储b高程放大系数、高程平移系数c数字图象压缩算法3)DEM金字塔 8、如何GRID数据进行压缩?答:1)行程编码结构:对于一幅DEM,常常在行或列方向上相邻若干个具有相同的高程值,因而从第一列开始在格网单元数值发生变化时该值以及重复个数。2)块状编码结构:采用方形区域作为记录单元,每个记录单元的初始值(行号、列号)、格网单元高程值和方形区域半径所组成的单元组。3)四叉树数据结构:首先把一个图幅等分成四个部分,逐块检查起栅格值若每个子区所有的栅格都含有相同值时,该块不在往下分,否则,该去在分成四个区域,如此递归下去,直到子区都含有相同值为止 9、简述TIN的存储结构和特点。答:在TIN模型中的基本元素有三角形顶点、边和面 基本元素间的拓扑关系:存在点与线、点与面、线与面、面与面的拓扑关系 基本数据结构:三角形顶点坐标文件和组成三角形三顶点文件 10、DEM表面建模中常用的函数模型有哪些?各适用于哪种类型的表面模型? 线性内插:连续而不光滑双线性内插;局部光滑连续,整体不光滑 三次样条函数线性内插、双线性内插、三次样条函数是适合规则分布采样点的内插函数。

数字高程模型教程期末总结

1、DEM概念:(1)狭义概念:DEM是区域地表面海拔高程的数字化表达。 (2)广义概念:DEM是地理空间中地理对象表面海拔高度的数字化表达。 (3)数学意义:DEM是定义在二维空间上的连续函数H=f(x,y) 2、数字高程模型的特点:精度恒定性,表达多样性,更新实时性,尺度综合性 3、DEM与DTM的区别:DEM以绝对高程或海拔表示的地形模型;DTM泛指地形表面自然、人文、社会景观模型 4、数字高程模型的系统结构与功能: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应用三部分,DEM模型建立,DEM模型操作,DEM分析,DEM可视化,DEM应用。 5、DEM形成过程:1.通过采样点的建模和内插生成3.进行数据的组织与管理4.生成相应的地形坡面因子5.二维可视和三维可视6.不确定分析和表达(DEM精度) 6、DEM数据模型:认知角度基于对象的模型、基于网络的模型、基于场的模型 表达角度矢量数据模型、镶嵌数据模型、组合数据模型 7、DEM数据结构:1、规则格网DEM数据结构 a. 简单矩阵结构 b. 行程编码结构 c. 块状编码结构 d. 四叉树数据结构 2、不规则三角网DEM数据结构 8、TIN数据结构:面结构,点结构,点面结构,边结构,边面结构 9、DEM数据源特征:(1)数据源:地形图 ?特点:现势性(经济发达地区往往不满足现势性要求)、存储介质、精度:比例尺、等高线密度、成图方式有关 (2)数据源:航空、遥感影像 现势性好:获取速度快、更新速度快、更新面积大(大范围DEM数据的最有价值来源)相对精度和绝对精度低的遥感影像:Landsat—MSS、TM传感器、SPOT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1米分辨率的米QUICKBIRD (3)数据源:地面测量 用途:公路铁路勘测设计、房屋建筑、场地平整、矿山、水利等对高程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项目 缺点:工作量大,周期长、更新十分困难,费用较高 (4)数据源:既有DEM数据覆盖全国范围的1:100万、1:25万、1:5万数字高程模型10、采样的布点原则: 1)沿等高线采样:地形复杂沿等高线跟踪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在平坦的地区,则不宜沿等高线采样 2)规则格网采样:规定X和Y轴方向的间距来形成平面格网,量测这些格网点的高程。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知识点考研总结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知识点考研总结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大地水准面:把一个假象的、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向陆地延伸且包围整个地球的特定重力等位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2、视准轴: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称为视准轴。 3、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出现的误差在符号和数值大小都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4、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5、方位角:由直线一端的基本方向起,顺时针方向至该直线的水平角度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方位角的取值范围是0°~360°。 6、危险圆:待定点P 不能位于由已知点A 、B 、C 所决定的外接圆的圆周上,否则P 点将不能唯一确定,故称此外接圆为后方交会的危险圆。 7、全站仪:全站仪是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简称,它集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微处理器于一体。 8、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两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

9、数字测图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数据采集、输入、处理、输出及管理的测绘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10、数字地面模型(DTM ):是表示地面起伏形态和地表景观的一系列离散点或规则点的坐标数值集合的总称。 11、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高程模型DEM ,是以数字的形式按一定结构组织在一起,表示实际地形特征空间分布的模型,是定义在 x 、y 域离散点(规则或不规则)上以高程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字集合。 二、简答题 1、实际测绘工作中,一般采用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各是什么 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是测量外业所依据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参考椭球面和法线是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2、角度观测的主要误差来源(种类)有哪些 1)仪器误差:(1)水平度盘偏心差(2)视准轴误差(3)横轴倾斜误差(4)竖轴倾斜误差;2)仪器对中误差;3)目标偏心误差;4)照准误差与读数误差;5)外界条件的影响。 3、何谓视差如何消除视差 如果目标像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则观测者的眼睛作移动时,就会发觉目标像与十字丝之间有相对移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消除视差的方法为:先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十分清晰;然后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像十分清晰;上下(或左右)移动眼睛,如

GPS监控工作总结

篇一:gps监控中心九月份工作小结 gps监控中心九月份工作小结 gps监控中心自九月九日正式运作以来,坚持对已安装了gps车 载终端的营运车辆实行24小时定位跟踪和动态管理,严格控制车速,不定时抓拍车内情况,一旦发现车辆超速、违章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监控中心立即向驾驶员发出指令,纠正违法违章行为,在一定程度上 降低了交通事故频率。九月份共监控车辆60/1314台/次,查处违章 10/30台/次(车号见后),均已责令驾驶员及时纠正,未对违章车辆实施罚款。 九月份,监控中心处于运作的初始阶段,囿于工作经验和客观条 件,一切都在不停的摸索,工作中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为:大部分车辆的抓拍功能不能实现,摄像头黑屏(原因待查);不少车辆的图片传输效果不佳,图片雪花看不清;车辆不定位现象经常出现(原因待查);在某一时间段内车辆的不上线率较高,主要原因是gps 车载终端的电源为非常电,车辆停驶时,关闭电源,车辆处于离线状态;有的车辆在一个工作日(24小时)内有多次监控记录,有的车辆一次监控记录也没有,出现监控遗漏情况,主要是监控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没有每天清理车辆的上线情况,这一问题如今已解决。 车辆违法违章的共性及具体情况:通过一个月实时监控,车辆违 法违章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违法违章车辆基本为长途车辆,地点基本是在高速公路上。其中鄂s05707超速违章11次,鄂s05690、鄂s05590超速违章各4次,鄂s06855、鄂s06820超速违章各3次,鄂s21579、鄂s21692、鄂s08616、鄂s05860、鄂sw1088超速违章各1次。篇二:物流公司gps监控员年终总结 监控年终工作总结 一路走来步履匆匆。不觉间2012年已悄然向我们挥手告别。回首,自己一年来的工作和生活感慨良多。 我现任物流监控一职。时间一晃而过,2012已经悄然而过,过去的一年来在领导和同事的悉心关怀以及指 导下,也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学习上、工作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诸多不足。在此一年收获颇多。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的成长离不开领导的培养帮助和同事的关心支持;在此之际,我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一下; 第一:坚守工作岗位职责,不擅离职守; 第二:严格执行上级制定的多项规章制度,严谨工作态度,来完成工作任务; 第三:及时发布领导指定的路况、天气等消息; 第四:监控车辆运行情况,及时正确处理行驶途中遇到的异常情况,记录、并及时上报; 第五:车辆进行维修更换的材料与旧件比对、对应后并做好登记; 第六:熟练掌握操作方式,及时查询违章; 第七:及时关注危化车辆运行速度、登记里程,定时提醒驾驶员切勿低速行驶; 第八:爱岗敬业,敬职敬责。积极打扫室内外卫生,美化工作环境; 首先:八月份因二线开启,从上海调来6辆pta,以确保正常生产; 其次:八月中旬监管5辆危化及6辆普化;因初次接触车辆里程完全不懂,又因普化是跑长途不定省份、 地点;感觉到很慌乱,不知所措,后在同事的耐心帮助下慢慢掌握; 总之:首先要有责任心,监控工作更是如此。看似很简单,其实不然。工作中要不断地观察每个角落;每 一处可能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其次,细心也是必须具备的。往往因忽略一些小细节更容易出现重大事故的发生。再次,有一颗学习进取心,也是必要的。要不断的学习更多的知识,

数字高程模型考试

1、什么是数字高程模型,数字高程模型有什么特点?定义:当DTM(DTM是描述地球表面形态多种信息空间分布的有序数值阵列)中所表示的第三维属性为高程时,DTM即为DEM,因此DEM是DTM的一个子集,它是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达。特点:(1)精度的恒定性。(2)表达的多样性。(3)更新的实时性。(4)尺度的综合性。 2、数字高程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何关系?注意:根据自己理解答题,应该容易得分,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略加联系:DTM是空间数据库中存储并管理的空间地形数据集合的统称,而DEM是DTM的子集。空间数据库与GIS的联系GIS中的空间分析如透视分析、趋势面分析等与此紧密相关等等方面拓展 3、数字地面模型的分类(1)地貌信息(2)基本地物信息(3)主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信息(4)主要的社会经济信息 4、数字高程模型的分类 根据大小和覆盖范围分:局部DEM、全局DEM、地区DEM 根据模型的连续性:不连续的DEM、连续的DEM、光滑的DEM 根据数据组织方式分:基于面单元的DEM、基于线单元的DEM、基于点的DEM 了解:(基于面单元的DEM:将采样点按某种规则划分成一系列的规则或不规则的格网单元,并用这些格网单元组成的网络逼近原始曲面。)5、简述数字高程模型的研究内容:a、地形数据采样b,地形建模与内插c数据组织与管理d、地形分析与地学应用e、DEM可视化f、不确定分析和表达7、简述数字高程模型的应用范围和领域,并结合所学专业谈谈对数字高程模型的认识。科学研究应用、商业应用、工业、工程应用、管理应用、军事应用。DEM即是地形曲面的数字化表达。建立DEM的实质就是地形数据的建模过程。DEM建模过程:抽象、总结、提炼——地形曲面数据模型(矢量结构、栅格结构、混合结构)——数据组织管理——地形重建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组织的目的:就是要将所有相关的DEM数据通过数据库有效地管理起来,并根据其地理分布建立统一的空间索引,进而可以快速调度数据库中任意范围的数据,实现对整个研究区域DEM数据的无缝漫游。镶嵌数据模型:空间对象可用相互连接在一起的网络来覆盖和逼近,或者说用在二维区域上的网络划分来覆盖整个研究区域。规则镶嵌数据模型:用规则的小面块集合来逼近不规则分布的地形曲面优点:存储量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因而非常适合于大规模的使用与管理。 缺点:对于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难于确定合适的格网大小。不规则镶嵌数据模型:不规则镶嵌数据模型是指用来进行镶嵌的小面块具有不规则的形状和边界优点:能较好的顾及地貌特征点、线,逼真地表示复杂地形起伏特征,并能克服地形起伏变化不大的地区产生冗余数据的问题。缺点:数据量大,数据结构复杂且难以建立,TIN一般只适宜于小范围大比例尺高精度的地形建模。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它描述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它特征,帮助人们定位和理解数据。元数据作用:可用性:用以确定是否存在关于某个地理位置的一组数据。适用性:用以评估这组数据是否适用。存取:用以确定获得验证过的数据的手段。变换:用以成功地处理和使用这组数据。元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元数据库编辑。元数据查询和显示。DEM数据源及特点(或缺点)地形图的缺点:地形图现势性、地形图存储介质、地形图精度遥感影像存在的问题:遥感影像的几何畸变、遥感数据的增强处理、遥感影像数据的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的解译和判读地面测量数据既有DEM数据采样数据的三大属性: a. 数据分布(采样数据的分布通常由数据位置和结构来确定)位置:由地理坐标系中的经纬度或格网坐标系统中的东北向坐标决定结构:规则与不规则 b. 采样密度它与研究区域的地貌类型和地形复杂程度有关。可由几种方式指定:如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单元面积内的点数、截止频率等 c. 数据精度采样数据精度与数据源、数据的采集方法和数据采集的仪器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各种数据源的精度从高到低是野外测量、影像、地形图扫描。DEM数据采集方法1)地形图数据采集方法:手扶跟踪数字化、扫描数字化2)摄影测量数据采集方法: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3)野外测量数据采集方法:野外测量:大平板、全站仪、GPS、移动测绘系统特点:精度高、效率较低适合范围:小范围GIS数据采集或局部数据更新DEM数据采集的新方法: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机载激光扫描数据采集DEM质量评价标准:(1)保凸性(所谓保凸性就是指f(x)和F(x)有共同数量的拐点,并且拐点的位置一致或接近的程度)(2)逼近性(3)光滑性(光滑性是指曲线上切线方向变化的连续性,或者说曲线上曲率的连续性)DEM建立的一般步骤与方法:采用合适的空间模型构造空间结构;采用合适的属性域函数;在空间结构中进行采样,构造空间域函数;利用空间域函数进行分析数字建模的各种方法:基于点的建模方法基于三角形的表面建模基于格网的建模混合表面的建模 基于三角形的表面建模特点:这种建模方法也能容易地融合断裂线、生成线或其他任何数据基于格网的表面建模特点:简单;常被用于处理覆盖平缓地区的全局数据,但对于有着陡峭斜坡和大量断裂线等地形形态的比较破碎的地区,若不进行特殊的处理,这种方法并不适用。混合表面建模特点:混合建模实际上就是格网与TIN并存的一种混合数据结构。DEM建立过程的关键环节就是格网点上高程的内插计算。DEM内插就是根据分布在内插点周围的采样点高程求出未知点的高程值,在数学上属于数值分析中的插值问题DEM 内插:整体内插(整体内插的拟合模型是由研究区域内所有采样点的观测值建立的。)整体内插存在的问题:(1)整体内插函数保凸性较差;(2)不容易得到稳定的数值解;(3)多项式系数物理意义不明显;(4)解算速度慢且对计算机容量要求较高;(5)不能提供内插区域的局部地形特征。 分块内插(DEM分块内插即是将地形区域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分块,对每一块根据地形区面特征单独进行曲面拟合和高程内插)问题:1、如何进行分块?2、如何保证相邻图块之间的连续性?答案:1、按地形结构线或规则划分块。2、相邻分块之间有一定的重叠度或增加一些限制条件逐点内插:是以待插点为中心,定义一个局部函数去拟合周围的数据点,数据点的范围随待插点位置的变化而移动,因此又称为移动曲面法。基本步骤:定义内插点的邻域范围;确定落在邻域内的采样点;选定内插数学模型;通过邻域内的采样点和内插数学模型计算内插点的高程。Voronoi图把平面分成N个区,每一个区包括一个点,该点所在的区是距离该点最近的点的集合,这样的区域就是Voronoi多边形。用直线段连接两个相邻多边形内的离散点而生成的三角网称为狄洛尼三角网。等高线构建TIN法先建立TIN,然后通过内插TIN形成DEM1、误差是指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按性质分,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差三大类。2、不确定性是指对真值的认知或肯定的程度,它是更广泛意义上的误差。包括粗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可度量和不可度量误差、数据的布完整性、概念的模糊型等。3、精度是指误差分布的密集或离散程度。 误差源:地形表面特征数据源误差采样点密度和分布内插方法DEM结构DEM精度评定方式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分开评定;两种精度同时评定。DEM高程精度评定方法理论分析方法实验分析方法实验方法和DEM经验模型DEM实验建立包括两个基本环节,即原始数据精度评价和DEM精度评定。1、原始数据精度评价2、DEM精度评定理论分析与理论模型意义:预测DEM内插精度为数据采样提供指导方法:基于功率普的传递函数法DEM精度理论模型基于协方差和变差的DEM精度理论模型基于高频普分析的模型影响等高线数据DEM的精度的因素:(1)原始数据质量;(2)数据点的分布和密度;(3)内插数学模型;(4)等高距原始数据的采样点误差(1)航空像片像片的质量及比例尺;仪器的精度及保养状态;测量的精度;像片的几何等(2)现有的地形图数字化仪的精度及保养状态;原始地图的质量;数字化量测的精度模型验证试验与分析实验分析的主要结论(1)较高密度数据的DEM 精度较低密度数据的DEM精度为高;(2)附加地形特征数据能够获取较高精度的DEM;(3)理论模型能给出比较合理的精度预测值,可以在实际生产中给出DEM精度的概值。第六章重点(数字地面模型的精度分析)可视化即是将抽象符号转化为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以便研究者能够观察其模拟和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地形可视化即是以DEM为基础实现对地形的直观表达。可视化方法:写景法半色调符号表示法等高线法分层设色法晕渲法拍摄实地景观照片建造三维几何相似的实物模型产生三维线框透视投影图真实感图形显示地形剖面即是指沿一条直线或曲线上的在垂直方向上的地形起伏情况。地形的二维表达是把三维地形表面通过投影到平面上,再用相应的方法加以表达。1、等高线法2、地貌晕渲图法3、明暗等高线法4、分层设色法地貌晕渲图:优点:能够形成较好的视觉立体效果。缺点:难以定量表示地形的起伏程度。明暗等高线法:优点:能详细刻画地貌特征、便于图上量测。缺点:所表示的地形立体感不强,不便于初学者使用。分层设色法基于高程的分带设色是根据等高线划分出地形的高程带,逐层设置不同的颜色,用以表示地势起伏的一种方法。第七章重点(地形特征提取)意义:1、高精度制图、DEM生产、DEM数据压缩的保障;2、地貌制图综合的根本;3、地貌类型自动划分的依据;4、地学分析的基础;5、地貌分布格局研究的前提山脊线、山谷线的提取:基本方法:提取地形特征点(山脊点、山谷点、鞍点等);将特征点连成地形特征线地形可视性基本特征(1)简单复杂性(2)不可逆性(3)可视不变性1、什么是数字高程模型,它有什么特点?答:广义:地形表面形态的数字化表达狭义:有限的离散高程采样数据对地表形态的数字化模拟特点1)精度的恒定性2)表达的多样性3)更新的实时性4)尺度的综合性2、简述数字高程模型的主要研究内容。答:1)地形数据采集;2)数据组织与地表建模,主要分为不规则格网DEM(TIN)和规则格网D EM (GRID);3)精度分析与质量控制;4)可视化表达;5)应用与分析 3、试分析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源及其特点1)地面本身通过气压测高法、航空和测高仪等可获得精度要求不高的高程数据,以用于大范围高程要求不高的科学研究2)既有模拟/数字地形图a地形图现势性:纸质地形图制作工艺复杂、更新周期长,一般不能反映局部地形地貌的变化情况。b地形图存储介质:多为纸质存储介质导致地形图幅不同程度的变形。c地形图精度:不同的精度对应的等高线等高距、对地形的综合程度、成图方法各不同。3)航空/航天遥感影象航空/航天遥感影象的更新速度快,一直是地形图测绘和更新最有效、也是最主要的手段特点:遥感的几何畸变;遥感数据的增强处理;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的解译与判读4)既有DEM数据 4、简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采样中的基本布点方式及采样数据的属性。基本布点方式:选择性采样、沿等高线采样、剖面法、规则格网采样、渐近采样、混合采样采样数据的三大属性:点的分布、密度、数据精度 5、目前主流的DEM数据采集方法有哪些?并对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1)从地面直接采集的方法全站仪数字采集、GPS采集(RTK方式);精度非常高(cm)、效率低、成本高、适用于小范围区域(特别是工程应用)2)地形图数据采集方法精度与底图有关(图上0.1~0.3mm)、效率高、成本低、适用于国家范围内的中低精度DEM的数据采集3)摄影测量数据采集方法精度比较高(cm~dm)、效率高、成本比较高、适用于国家范围内的较高精度DEM的数据采集 6、DEM数据获取中的新技术和方法有哪些?答:1)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数据采集方法;2)机载激光扫描数据采集;3)基于声波、超声波的DEM 数据采集 7、简述GRID的结构特点与数据组织形式。答:1)基本数据结构数据头——角点坐标、格网间距、行列数、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无数据区值、高程放大系数、高程平移系数、最小高程、最大高程、数据存储类型、方位角数据体——按行列顺序排列的格网点高程阵列2)数据压缩a二进制存储b高程放大系数、高程平移系数c数字图象压缩算法3)DEM金字塔 8、如何GRID数据进行压缩?答:1)行程编码结构:对于一幅DEM,常常在行或列方向上相邻若干个具有相同的高程值,因而从第一列开始在格网单元数值发生变化时该值以及重复个数。2)块状编码结构:采用方形区域作为记录单元,每个记录单元的初始值(行号、列号)、格网单元高程值和方形区域半径所组成的单元组。3)四叉树数据结构:首先把一个图幅等分成四个部分,逐块检查起栅格值若每个子区所有的栅格都含有相同值时,该块不在往下分,否则,该去在分成四个区域,如此递归下去,直到子区都含有相同值为止 9、简述TIN的存储结构和特点。答:在TIN模型中的基本元素有三角形顶点、边和面基本元素间的拓扑关系:存在点与线、点与面、线与面、面与面的拓扑关系基本数据结构:三角形顶点坐标文件和组成三角形三顶点文件10、DEM表面建模中常用的函数模型有哪些?各适用于哪种类型的表面模型?线性内插:连续而不光滑双线性内插;局部光滑连续,整体不光滑三次样条函数线性内插、双线性内插、三次样条函数是适合规则分布采样点的内插函数。1 1、试对比分析GRID和TIN的优缺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