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邓三 01

毛邓三 0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应用于中国实际,创建了工农红军,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5年 遵义会议 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1938年 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 首次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话 命题

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 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 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的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 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 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 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 共同的特点:
1)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所凝结的丰硕成果 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这些理论成果在内容上 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 又具有中国特色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
3)这些理论成果在形式上 体现了中国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6.党的十七大鲜明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在当代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而不是

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人们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立足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10.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世界和中国政局变化的20世纪上半叶,战争和革命是时代主题。
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3)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4)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同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5)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
6)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和政策,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提出了进行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继续发展。


11.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的指导思想,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和活的灵魂构成的科学体系。它的主要贡献:
正确的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建立了新中国,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问题,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积极对中国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方面提出过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思想,关于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关于知识分子必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树立又红又专的思想,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6)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毛泽东在党的建设上,特别强调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1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1)实事求是, 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它是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2)群众路线, 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法。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斗争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
3)独立自主, 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与建设道路,把本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办好,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1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等,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15.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 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
2)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3)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指

导方针的决议》,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强调了“两手抓”的战略方针。

4) 1987年党的十三大,比较系统的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全面阐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这表明邓小平理论已经形成了基本轮廓。
5)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对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作出了深刻的回答,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关于“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的思想、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关于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的思想等。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
6)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入宪法。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结论。


16.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贯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主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建设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贡献。
1)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7.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邓小平理论提高了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是指导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之南。
2)邓小平理论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8.1)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3)党的建设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

现实依据。

1998年底中共中央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中展开以“讲学风、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
4)2000年2月20日江泽民在广东高州市指导“三讲”教育活动时提出:我们要使党
(1)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2)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3)始终成为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4)始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始终坚持有力的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这“五个始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雏形。
同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同年5月,江泽民在在上海召开的党建座谈会上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同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提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在执政为民。
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2004年3月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宪法。


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创造性地回答了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十七大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们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两个没有变”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时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3)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以出科学发展观。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行动的指南。


2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3.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2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到:
1)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4)切实加强和改革党的建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