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比例尺》习题

《比例尺》习题

《比例尺》习题
《比例尺》习题

《比例尺》习题

一、填空。

1、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厘米,合()千米。

2、在比例尺是1:100000的地图上,2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3、在比例尺是()的平面图上,4厘米的图上距离表示实际距离240千米。

4、在比例尺是1:100的图纸上,量得操场宽70厘米,操场的实际宽是()米。

5、一张图纸的比例尺是6:1,如果在图上量线段的长是48毫米,实际长()。

6、一个机器零件长8毫米,按7:1的比例画在纸上,要画()毫米。

7、测量一种零件的长60毫米,若画在比例尺是2:1的图纸上则应画()厘米;若画在比例尺是1:1的图纸上则应画()厘米;若画在比例尺是1:2的图纸上则应画()厘米。

8、甲乙两地相距560千米,用1:20000000的比例尺画图,图上距离应是()厘米;如果在图上要画56厘米长的线段表示这一实际距离,就应选用()比例尺。

9、一所大学的一座教学楼长150米,宽90米,在一张学校平面图上用30厘米的线段表示教学楼的长,该图的比例尺是(),在图上的宽应画()。

二、选择。

1、一个精密零件,实际长5毫米,在比例尺是()的图纸上才能量得10厘米的距离。

A、2:1

B、20:1

C、1:20

2、在一幅地图上用4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2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A、1:5

B、1:20000

C、1:500000

3、在一幅比例尺是1:40的图纸上,量得一个零件的长是5毫米,这个零件的实际长()。

A、20厘米

B、20毫米

C、8毫米

三、判断。

1、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两地的实际距离是900千米,在比例尺1:6000000的地图上的距离是1.5厘米。()

3、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1050千米,在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图上,这段距离画3.5厘米。()

4、有一幅地图,已知图上距离是2厘米,实际距离是7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3500000。()

5、在一张比例尺是1:45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城的距离是6厘米,两城之间的实际距离是270千米。()

四、应用题。

1、一幅地图,图上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千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2、一幅地图,图上1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3、长春到吉林的铁路长124千米,如果用1:400000的比例尺,画在一幅地图上,需要画多长的线段?

4、在比例尺是1:2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8厘米,如果在1:800000的地图上两地的距离是多少?

5、甲乙两地相距44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图上距离是2、2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6、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中国地图上,甲地到乙地的铁路长是35厘米,求这段铁路的实际长是多少?

7、我国东西宽约4800千米,南北长约5700千米,在1:6000000的地图上,求出东西和南北图上距离各是多少厘米?

8、一座仓库的墙壁长4.3米,高220厘米,按1:100的比例尺画在纸上。问各应画多长?

9、在比例尺是7:1的图纸上,量得一个精密零件的长是42毫米,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多少毫米?

10、在比例尺为3:1的设计图上,量得精密零件的长为105毫米,这种精密零件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11、一种精密零件长2.5毫米,用20:1的比例尺画图,应画多长?

12、在比例尺1:25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约26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13、在一张比例尺是5:1的机器零件图上,量得一种零件长是100毫米,宽是85毫米,求这种零件实际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14、新建一幢大楼,地基是长方形,长80米,宽30米把它画在设计图上,长是40厘米,宽应是多少厘米?

15、要把一座长110米、宽40米的楼房设计图画在一张长80厘米,宽60厘米的图纸上,选择多大的比例尺比较合适?

16、在一幅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无锡到北京的距离是17厘米,求无锡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17、甲地到乙地实际距离是950千米,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甲地到乙地的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

18、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1050千米,在比例尺是1:25000000,应画多少厘米?

19、有一个直径是0、3厘米的钟表零件,如果用10:1的比例尺画图,这个零件的直径应该画多少厘米?

20、在比例尺是1:2000的图纸上,量得一个正方形花坛的边长为4厘米,这个花坛实际面积是多少?

21、在比例尺是1:5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距离是4厘米,这段距离如果画在比例尺是1:10000的地图上,距离是多少?

22、一块长方形地,长60米,宽30米,若用1:600的比例尺画在图纸上,求在图纸上的面积是多大?

23、在一幅比例尺1:2000的图上,量得一块长方形的土地,平面图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求这块土地实际面积是多少?

24、在五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量得北京到天津的距离为6.5厘米,若火车每小时行50千米,北京到天津火车需要几小时到达?

25、在比例尺是1:4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铁路长4.8厘米,若火车每小时行80千米,火车行完全程要用多少天?

26、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距离是3.6厘米,如果汽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在上午8点从甲地出发,到达乙地要几点钟?

统计学第八章练习题

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一、填空题 8.1.1 客观现象之间的数量联系可以归纳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 ,另一种是 。 8.1.2 回归分析中对相互联系的两个或多个变量区分为 和 。 8.1.3 是指变量之间存在的严格确定的依存关系。 8.1.4 变量之间客观存在的非严格确定的依存关系,称为 。 8.1.5 按 的多少不同,相关关系可分为单相关、复相关和偏相关。 8.1.6 两个现象的相关,即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相关关系,称为 。 8.1.7 在某一现象与多个现象相关的场合,当假定其他变量不变时,其中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称为 。 8.1.8 按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 不同,可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 8.1.9 按相关关系的 不同可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 8.1.10 线性相关中按 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8.1.11 研究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之间相关方向和相关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方法,称为 。 8.1.12 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另一个现象的数量也相应由小变大,这种相关称为 。 8.1.13 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而另一个现象的数量相反地由大变小,这种相关称为 。 8.1.14 当两种现象之间的相关只是表面存在,实质上并没有内在的联系时,称之为 。 8.1.15根据相关关系的具体形态,选择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来近似地表达变量间平均变化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称为 。 8.1.16 反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及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是 。 8.1.17 就是寻找参数01ββ和的估计值 01 ββ和,使因变量实际值与估计值的残差平方和达到最小。 8.1.18 正如标准差可以说明平均数代表性大小一样, 则可以说明回归线代表性的大小。 8.1.19 回归分析中的显著性检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 的显著性检验;二是对 的显著性检验。 8.1.20 对各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通常采用 ;对整个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通常采用 。 8.1.21 当相关系数0≈r 时,只能认为变量之间不存在 关系。 8.1.22 的显著性检验就是要检验自变量x 对因变量y 的影响程度是否显著。

比例尺教学反思

《比例尺》是六年级人教版第四单元比例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以及比例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例尺这一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离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产生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上课伊始,呈现了两个同学画的教室平面图,让学生讨论哪一幅画得合理,从而初步体会“只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都相等,画的图才比较合理。”。然后又呈现了一幅画得合理而且标有比例尺的平面图,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提供了支撑,并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中,我考虑到比例尺的概念和怎样求比例尺这一部分知识较简单,况且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自学能力,课前安排学生自学教材21页和22页上面的内容以及搜集了比例尺,学生在汇报搜集到的比例尺时直接板书在黑板上然后看着比例尺来说一说比例尺的意义。学生基本都能根据比例尺说出它所表示的意义,但是可能由于没有把意义板书出来的缘故,有部分学生对于单位的换算不是很清楚,导致之后在做题时后进生容易把单位是厘米还是米(或者千米)弄错。 在概括比例尺公式的这一环节,在学生的自学单上让学生先尝试去求比例尺,课堂上再让学生来汇报。在学生汇报完之后我急于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没有及时的对比例尺的关系式进行强化加深,导致部分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对如何求比例尺也不是很清楚,课堂氛围开始沉闷。有了以上的铺垫教学,在已知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或是已知比例尺、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时,就简单多了。用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我选取书本22页试一试的第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学生根据理解这个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34000000厘米)来解决问题,也有部分同学根据前一课《比例的应用》来解决问题。用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这个问题,我选取的是教材第21页左下

比例尺练习作业

第一单元比例尺 一.解比例。 X 20 = 错误!错误!:错误!= X :错误! 二.化简比。 6400 :2400 80 :2000 三.填空。 1.()和()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比例尺分为()比例尺和()比例尺。 3.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4.上海到延安的实际距离是1258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 :的地图上应是()厘米。 5. 0 40 80千米 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6.在一幅地图上,5厘米长的线段表示8千米的实际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7.比例尺是 1 3000 ,它表示地面实际距离是图上的()。 8.0 50 100 150 200千米 的地图上量得两地之间的距离是9厘米,那么在比例尺是1 :300000的地图上,两地的图上距离是()。 9.在一幅比例尺是30 :1的图纸上,一个零件的图上长度是12厘米,它的实际长度是()。 10.0 60 120 180 240 300千米 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

四.选择。(把正确答案的符号填在括号里。) 1.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A .一定大于 B. 一定小于 C. 一定等于 D. 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 2.在一幅比例迟是1 :1000000的地图上,用( )表示60千米。 A .厘米 B. 6厘米 C. 60厘米 3.在一张图纸上,用6厘米的线段表示3毫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 A .1 :2 B. 1 :20 C. 20 :1 D. 2 :1 4.线段比例尺千米 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A .1 50 B. 500000 C. 1 5000000 D. 1 150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比例尺是一种尺子。 B.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相比,叫做比例尺。 C. 由于图纸上的图上距离点小于实际,所以比例尺点小于1。 6.在一幅地图上用1厘米的线段表示50千米的实际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A .1 5000 B. 150000 C. 1 5000000 五.填表。 六.应用题。 1. AB 两地相距480千米,画在图上是15厘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2. 甲乙两地相距160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 :5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统计学习[The Elements of Statistical Learning]第八章习题

The Element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Chapter 8 oxstar@SJTU January 6,2011 Ex.8.1Let r (y )and q (y )b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Jensen’s inequality states that for a random variable X and a convex function φ(x ),E[φ(X )]≥φ[E(X )].Use Jensen’s inequality to show that E q log[r (Y )/q (Y )] is maximized as a function of r (y )when r (y )=q (y ).Hence show that R (θ,θ)≥R (θ ,θ)as stated below equation (8.46). Proof .?log(x )is a convex function,so from Jensen’s inequality we have E q ?log[r (Y )/q (Y )]≥?log[E q (r (Y )/q (Y ))]=?log[ r (y )q (y )q (y )d y ]=?log[ r (y )d y ] =?log 1=0 In other words,E q log[r (Y )/q (Y )]≤0,and i?.r (y )=q (y )it get its maximum. R (θ ,θ)?R (θ,θ)=E[ 1(θ ;Z m |Z )|Z ,θ]?E[ 1(θ;Z m |Z )|Z ,θ] =E Pr(Z m |Z ,θ)[log Pr(Z m |Z ,θ )]?E Pr(Z m |Z ,θ)[log Pr(Z m |Z ,θ)] =E Pr(Z m |Z ,θ)(log Pr(Z m |Z ,θ )Pr(Z m |Z ,θ) )≤0Hence we have R (θ,θ)≥R (θ ,θ)and i?.Pr(Z m |Z ,θ )=Pr(Z m |Z ,θ),the equation is satis?ed. Ex.8.4Consider the bagging method of Section 8.7.Let our estimate ?f (x )be the B -spline smoother ?μ(x )of Section 8.2.1.Consider the parametric bootstrap of equation (8.6),applied to this estimator.Show that if we bag ?f (x ),using the parametric bootstrap to generate the bootstrap samples,the bagging estimate ?f bag (x )converges to the original estimate ?f (x )as B →∞.Proof .According to the de?nition of bagging estimate ?f bag (x )=1B B b =1 ?f ?b (x )=?f ?(x )we have E(?f bag (x ))=E(?f ?(x ))=E(?f ?(x )) (1)Var(?f bag (x ))=Var(?f ?(x ))=Var(?f ?(x ))B (2)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且知道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简易建筑图纸。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今天,老师要测试一下同学们的反应能力,你们准备好了 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单位转换”) 2、学生集体回答。(个别难题,教师引导计算,并且提问学生:你 是怎么想的注意学生的鼓励表扬) 3、创设情境 (1)师:今天我们班的两位同学产生了一场争论,你们想知道是 怎么回事吗 (2)学生情景表演。(师播放动画) (3)通过刚才的观看,你们会支持哪一位同学呢你有什么办法把 操场画进本子吗 生: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 (4)教师:你的想法很对,那你打算在本子上用多长的距离表示 操场的长80 米,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宽60 米 生1:用8 厘米表示80 米,用6 厘米表示60 米。(板书) 5)其他同学认为他说的对吗我们一起来表扬他 4、师:现在,在我们的黑板上出现了两组量,这两组量中,哪组是我们画在图 上的距离(8 厘米和6 厘米)哪组是实际生活中的距离(80米和60

比 例 尺 习 题 精 编#(精选.)

比例尺习题精编 一、对号入座。 1.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 米。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1 ()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2. ,那么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50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3.一种微型零件的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4.判断下列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路程一定,车轮的周长和车轮滚动的圈数。()(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3)大米的总量一定,吃掉的质量和剩下的质量。()(4)圆的半径和周长。() (5)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6)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 (7)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和所需块数。()(8)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com 5.A、B 、C 三种量的关系是: A×B = C (1)如果 A一定,那么 B和 C成()比例;(2)如果 B一定,那么 A和C 成()比例; (3)如果 C一定,那么 A和 B成()比例. 6.4X=Y,X和Y成()比例。 4÷X=Y ,X和Y成()比例。 二、解决问题。 1.在一幅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2厘米,已知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480千米。(1)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2)在这幅地图上量得A、B两城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求A、B两城的实际距离。 2.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5厘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

统计学第八章习题答案

第8章 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 从时间序列图可以看出,国家财政用于国防的支出额大体上呈指数上升趋势。 (2)年平均增长率为: %1.161%1.116131 .2901.49511190=-=-=-=n n Y Y G 。 (3)2271.5748%)1.161(1.4951?2010 =+?=Y 。 (2)2010年的预测值为:

8.6945 3474 57.6372.7494.7623.7534.5712010==++++= F (3)由Excel 输出的指数平滑预测值如下表: 2010年3.0=α时的预测值为: 24.6679.679)3.01(7.6373.0)1(2010=?-+?=-+=t t F Y F αα 5.0=α时的预测值为: 85.683730)5.01(7.6375.0)1(2010=?-+?=-+=t t F Y F αα 比较误差平方可知,5.0=α更合适。 8.3(1)第19个月的3期移动平均预测值为: 33.6303 1891 366064458719==++= F

3.0=时的预测值: 5.5959.567)3.01(6603.019=?-+?=F ,误差均方=87514.7 4.0=α时的预测值: 7.6181.591)4.01(6604.019=?-+?=F ,误差均方=62992.5 5.0=α时的预测值: 3.6335.606)5.01(6605.019=?-+?=F ,误差均方=50236。 比较各误差平方可知,5.0=α更合适。 输出的回归结果如下: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9673 R Square 0.9356 Adjusted R Square 0.9316 标准误差 31.6628 观测值 18 方差分析 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回归分析 1 232982.5 232982.5 232.3944 5.99E-11 残差 16 16040.49 1002.53 总计 17 249022.9 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 t Stat P-value Lower 95% Upper 95% Intercept 239.73203 15.57055 15.3965 5.16E-11 206.7239 272.7401 X Variable 1 21.928793 1.438474 15.24449 5.99E-11 18.87936 24.97822 t Y t 9288.2173.239?+=。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例尺》教学反思1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比例尺 1 教学反思 本节《比例尺》教学我在设计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得出一下教学反思,供大家讨论: 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这些平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 在推导概念之前,我力求将“猜想与估算”的教学引入课堂,首先让学生猜测购买“两幅住房平面图”中的哪一套面积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考查学生考虑问题是否全面,当学生对购买决策有争议时,我又及时的给他们一个带有比例尺的平面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起学生们对比例尺的注意,及时发现往往针对平面图的大小不能准确的判断实际图形的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与比例尺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引起学生对学习比例尺的好奇心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进一步有侧重点的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在认识、研究、推导、归纳“比例尺”概念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教室地面的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并且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资料,让学生自己亲自感受到画图的标准,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很多结论,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 (1)9厘米:9米=9:9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2)6厘米:9米=6:900=1:150 4厘米:6米=4:600=1:150 (3)3厘米:9米=3:900=1:300 2厘米:6米=2:600=1:300 (4)18厘米:9米=18:900=1:50 2厘米:6米=12:600=1:50 让学生抓住1:100、1:300、1:50…….进一步认识比例尺有大有小,在讨论1:6000000时,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比例尺的意义,但这一环节我认为课堂上还应该展开讨论,让学生打开思路,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具体情境,启发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比和比的基本性质,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习了比例、正反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些都为比例尺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学生也接触了比例尺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比例尺已不再陌生,并能较容易的掌握本课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接触过地图,对地图上的比例尺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比例尺的学习提供了资料,带来了方便。 重点难点 1、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疑诱趣,引入新知: 很多同学都喜欢脑筋急转弯,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让同学们猜猜:北京到天津的距离大约是1200千米,可是一只蚂蚁从北京到天津只用了3秒钟,这是为什么?(蚂蚁可能在地图上爬。) 对了。蚂蚁爬的是从北京到天津的图上距离,而人们坐车所行的是从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 1、操作计算。 (1)画线段。 让我们先来做个最简单的游戏——画线段游戏。我说物品的长度,你用线段

(完整版)比例尺练习题精选

比例尺 一、填空题: 1、( )和( )的比叫做比例尺。 比例尺=( ):( ),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 )。 2、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 ( )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3、一幅图的比例尺 是 ,那么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50千米在图上要画( )厘米。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6、如果将一个长3cm,宽2cm 的长方形放大到原来的4倍,放大后的长方形长( ) cm, 宽( ) cm ,面积( ) cm 2 ;如果要缩小到原来的12 ,缩小后的长方形长( ) cm, 宽( ) cm ,面积( ) cm 2.. 二、填写下表。 三、解答题 1、 在一幅比例尺是1 :3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是7.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千米? 5 0 15 km 10

2、英华小学有一块长120米、宽80米的长方形操场,画在比例尺为1 :4000的平面图上,长和宽各 应画多少厘米? 3、一个机器零件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是4厘米,求这幅图纸的比例尺。 4、某建筑工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地基,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 :2000的平面图上,长是6厘米,宽是4 厘米,这块地基的面积是多少? 5、画一画 (1)将下面的梯形按3:1放大 (2)将下面的三角形按1:2缩小

6、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 0 40 80 120 160千米,甲乙两城在 这幅地图上相距18厘米,两城间的实际距离是多 少千米?丙丁两城相距66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两城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7、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10厘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经过 3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 8、在比例尺是1: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济南到青岛的距离是4厘米。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 地图上,济南到青岛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9、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长方形教室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 (1)求这间教室的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 (2)写出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并与比例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10、在一幅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3厘米,已知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780千米。(1)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2)在这幅地图上量得A、B两城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求A、B两城的实际距离。 11、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10厘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3小 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

统计学概论课后答案第8章统计指数习题解答.

第八章 对比分析与统计指数思考与练习 一、选择题: 1.某企业计划要求本月每万元产值能源消耗率指标比去年同期下降5%,实际降低了 2.5%,则该项计划的计划完成百分比为( d )。 a. 50.0% b. 97.4% c. 97.6% d. 102.6% 2.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 b )。 a..产值利润率 b.基尼系数 c. 恩格尔系数 d.人均消费支出 3.编制综合指数时,应固定的因素是(c )。 a .指数化指标 b.个体指数 c.同度量因素 d.被测定的因素 4.指出下列哪一个数量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恒等于综合指数形式的拉氏数量指标指数(c )。 a . 1 010p q p q k q ∑∑;b. 1 111p q p q k q ∑∑;c. 000p q p q k q ∑∑; d. 101p q p q k q ∑∑ 5.之所以称为同度量因素,是因为:(a )。 a. 它可使得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数量上可以加总; b. 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 c. 是我们所要测定的那个因素; d. 它必须固定在相同的时期。 6.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所采用的同度量因素是(a ) a . 质量指标 b .数量指标 c .综合指标 d .相对指标 7.空间价格指数一般可以采用( c )指数形式来编制。 a .拉氏指数 b.帕氏指数 c.马埃公式 d.平均指数 二、问答题: 1.报告期与基期相比,某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10%,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了20%,试问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了多少?

解:(1+20%)/110%-100%=109.10%-100%=9.10% 2.某公司报告期能源消耗总额为28.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所耗能源的价格平均上升了20%,那么按去年同期的能源价格计算,该公司报告期能源消耗总额应为多少? 解:28.8÷(1+20%)=24万元 3.编制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的选择与指数化指标有什么关系?同度量因素为什么又称为权数?它与平均指数中的权数是否一致? 解:(略) 4.结构影响指数的数值越小,是否说明总体结构的变动程度越小?一般说来,当总体结构发生什么样的变动时,结构影响指数就会大于1。可结合具体事例来说明。 解:(略) 5.为什么在多因素指数分析中要强调各因素的排列顺序?“连锁替代法”是否适用于任一种排序的多因素分析? 解:(略) 6.某厂工人分为技术工和辅助工两类,技术工人的工资水平大大高于辅助工。最近,该厂一位财务人员对全厂工人的平均工资变动情况进行了动态对比,他发现与上年相比,全厂工人的平均工资下降了5%。而另一人则通过分析认为,全厂工人的工资水平并没有下降,而实际上工人的工资平均提高了5%。你认为这两人的分析结论是否矛盾?为什么? 解:不矛盾。前者依据的是可变构成指数的计算结果;后者依据的是固定构成指数的计算结果。 三、计算题 1. 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报告期和基期产量、出厂价格资料如下 要求:(1)用拉氏公式编制产品产量和出厂价格指数;(2)用帕氏公式编制产品产量和出厂价格指数;(3)比较两种公式编制的产量和销售量指数的差异。

《比例尺》教学案例评析与反思

学与教的统一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比例尺》教学案例评析与反思 保康县寺坪小学姜琼嫣 【教学背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 活动经验。 【分析研究】 当前,我们在大力提倡、推广、普及“生本教育”、“生本课堂”,许多老师认为:我把学生“充分地”放在主体地位,那么老师就没有事可做了啊,老师就纯粹当成了“看客”。这样的课堂是否就是高效的呢?其实不然,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个“统一”应是有机的、高度的。高效的数学课堂不能脱离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样也不能脱离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以《比例尺》的几个教学片断为例,来看看在教学中“学”与“教”的有机统一。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沟通了比和比例尺的联系,还介绍了线段比例尺,把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联系起来,使学生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 学情分析 《比例尺》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比,比的名称,化简比以及长度单位间的转换、倍数关系等知识。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比例尺不是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尺子,是一个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工具,所以在这节课中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是让学生看懂比例尺,理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比例尺知识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与学生实际生活不大沾边,所

(完整版)六年级比例尺练习题

六年级比例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一种精密的机器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是4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 ()。 2、在一幅比例尺是1:1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北京与深圳之间的距离是26厘米。北京与深圳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千米。 3、A、B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600千米,把它们画在一幅比例尺是1:1000000的地图上,它们之间的图上距离是()厘米。 4、解放军训练,从甲地到乙地,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40厘米。要求在 4小时内到达,平均每小时要行军()千米。 5、一张精密零件的图纸的比例尺是10:1,在图纸上量得这个零件的长是6厘米。这个精密零件的长度是()毫米。 6、一幅图的比例尺是,那么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实际距离50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如果量得图上距离为4.5厘米,实际距离为()千米。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二、选择: 1、第三实验小学新建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50米,宽30米。 选用比例尺()画出的平面图最大;选用比例尺()画出的平面图最小。 A、1∶1000 B、1∶1500 C、1∶500 D、1:100 2、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2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它们之间的距离是20厘米。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 A、1:1000000 B、20:200 C、1:10 D、20000000:20 3、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大约是12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是20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A、 1200:20 B、60:1 C、 6000000:1 D、1:6000000 4、扬州到南京的路程大约是1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0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A、10:1000000 B、100:10 C、1:1000000 D、1000000:1

统计学第8章习题

第8章习题 1、一项新的减肥计划声称:在计划实施的第一周内,参加者的体重平均至少可以减轻8磅。随机抽取40位参加该计划的样本,结果显示:样本的体重平均减少7磅,标准差为3.2磅,则其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是( ) A B C D 2、在假设检验中,第一类错误指( ) A当原假设正确时拒绝原假设 B当原假设错误时拒绝原假设 C当备择假设正确时拒绝备择假设 D当备择假设错误时未拒绝备择假设 3、在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指( ) A当原假设正确时拒绝原假设 B当原假设错误时未拒绝原假设 C当备择假设正确时拒绝备择假设 D当备择假设错误时未拒绝备择假设 4、指出下列假设检验哪一个属于右侧检验( ) A B C D 5、如果原假设为真,,所得到的样本结果会像实际观测结果那么极端或更极端的概率称为( ) A临界值 B统计量 C P值 D事先给定的显著性水平 6、P值越小( ) A拒绝原假设的可能性越小 B拒绝原假设的可能性越大 C拒绝备择假设的可能性越大 D不拒绝备择假设的可能性越小7、一个零件的标准长度为5cm,要检验某天生产的零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是( ) A B C D 8、某企业每月发生事故的平均次数为5次,企业准备制定一项新的安全生产计划,希望新计划能减少事故次数。用来检验这一计划有效性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应为( ) A B C D 9、环保部门想检验餐馆一天所用的快餐盒平均是否超过600个,建立的

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应为( ) A B C D 10、随机抽取一个n=100的样本,计算得到样本均值为60,标准差为15,要检验假设,检验的统计量为( ) A -3.33 B 3.33 C -2.36 D 2.36 11、若检验的假设为,则拒绝域为( ) A B C D或 12、若检验假设为,则拒绝域为( ) A B C D或 13、一家汽车企业在广告中宣传“该公司的汽车可以保证在2年或24000公里内无事故”,但该汽车的一个经销商认为保证“2年”这一项是不必要的,因为汽车车主在2年内行驶的平均里程超过24000公里。假定这位经销商要检验假设,抽取容量为n=32个车主的一个随机样本,计算出两年行驶里程的均值为24517公里,标准差为1866公里,则计算的检验统计量应为( ) A 1.57 B -1.57 C 2.33 D -2.33 14、一项调查表明,5年前每个家庭每天看电视的平均时间是6.7小时,而最近对200个家庭的调查结果是:每个家庭每天看电视的平均时间是7.25小时,标准差是2.5小时,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检验假设,得到的结论是( ) A. 拒绝原假设 B.不拒绝原假设 C.可以拒绝也可以不拒绝原假设 D.可能拒绝也可能不拒绝原假设 15、检验假设,随机抽取一个n=16的样本,得到的统计量的值为 t=1.341,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得到的结论是( ) A. 拒绝原假设 B.不拒绝原假设 C.可以拒绝也可以不拒绝原假设 D.可能拒绝也可能不拒绝原假设 16、从均值为和的两个总体中,随机抽取两个大样本(n>30),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要检验假设,则拒绝域为 A |z|>2.58 B z>2.58 C z<-2.58 D |z|>1.645 17、从均值为m1和m2的两个总体中,抽取两个独立的随机样本,有关结果如下,

《比例尺》教学反思二

《比例尺》教学反思二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比例尺》教学反思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比例尺》教学反思二《比例尺》一课是比例的应用第一课时,以比、比例为知识基础。本课时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在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三大板块:一:设疑: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但是在大小不同的两张中国地图上(出示两张中国地图),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奥密吗?二、学习探索中国地图。请学生量出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并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交流得出所求的比是1:41880000,为什么这几个比是一样的?再得出在同一幅图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一定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三、求比例尺和利用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拓展题: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105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的距离是4厘米,广州到北京的距离是588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这题可以依据比例尺一定写出比例计算。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

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一节课下来,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在处理一个生成环节的时候,学生讨论得尤为激励:在第三环节计算图上距离时,如果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绘制两个城市的距离,与刚才这幅1:41880000的地图上比较,有什么不同?有学生说:图上距离会短一些,有学生说图上距离会长一些,这时教师适当地点拨:数据比较大,你能否举一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于是,学生讲出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练习题_题型归纳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练习题_题型归纳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练习题 一、填空。 1.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2.一幅图的比例尺是,那么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实际距离50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3.一种微型零件的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4.实际距离5毫米,图上距离10厘米,比例尺是()。 5.把一个长方形按1:3进行缩小,就是把长方形的长(),宽()。 6.在一幅比例尺是30 :1的图纸上,一个零件的图上长度是12厘米,它的实际长度是()。 二、选择: 1、第二实验小学新建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50米,宽30米。选用比例尺()画出的平面图最大;选用比例尺()画出的平面图最小。 A、1∶1000 B、1∶1500 C、1∶500 D、1:100 2、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2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它们之间的距离是20厘米。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 A、1:1000000 B、20:200 C、1:10 D、20000000:20 3、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大约是12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是20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A、1200:20 B、60:1 C、6000000:1 D、1:6000000 4、扬州到南京的路程大约是1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0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A、10:1000000 B、100:10 C、1:1000000 D、1000000:1

统计第八章习题

第八章抽样推断 计算题 1.一批商品(10000件)运抵仓库,随机抽取100件检验其质量,发现有10件不合格。试按重复与不重复抽样分别计算合格率抽样平均误差。 2、某厂生产彩色电视机,按不重复抽样方法从一批出厂产品中抽取1%的产品进行质量检 试计算抽样平均误差。 3、假设某班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成绩为70分,标准差为12分,要求计算:(1)随机抽取1人,该同学成绩在82分以上的概率;(2)随机抽取9人,其平均成绩在82分以上的概率。 4、某手表厂在某段时间内生产100万个某种零件,用纯随机抽样方式不重复抽取1000个零件进行检验,测得废品为20件。如以99、73%概率保证,试对该厂这种零件的废品率作定值估计与区间估计。 5.利用第1题的资料,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对该批商品的合格率作出区间估计。 6、根据第2题的资料,对该厂生产的这批彩色电视机的正常工作时间作出区间估计。如果规定彩色电视机的正常工作时间在12 000小时以上为一级品,试对该厂这批出厂产品的一级品率作出区间估计。(F(t)=95%) 7.对某型号电子元件10000只进行耐用性能检查。根据以往抽样测定,求得耐用时数的标准差为600小时。试求在重复抽样条件下:(1)概率保证程度为68.27%,元件平均耐用时数的误差范围不超过150小时,要抽取多少元件做检查?(2)根据以往抽样检验知道,元件合格率为95%,合格率的标准差为21、8%,要求在99、73%的概率保证下,允许误差不超过4%,试确定重复抽样所需抽取的元件数目就是多少?如果其她条件均保持不变,采用不重复抽样应抽取多少元件做检查? 8.电子元件厂日产10000只元件,经多次一般测试得知一等品率为92%,现拟采用随机抽样方式进行抽检,如果求误差范围在2%之内,可靠程度为95、45%,问需抽取多少电子元件? 9.从麦当劳餐厅连续三个星期抽查49位顾客,以调查顾客的平均消费额,得样本平均消费额为25、5元。要求: (1)假如总体的标准差为10、5元,那么抽样平均误差就是多少? (2)在0、95的概率保证下,抽样极限误差就是多少?极限误差说明什么问题? (3)总体平均消费额95%的信赖区间就是多少? 10.根据第1题的资料,若误差范围缩小1/3,概率保证程度为99、73%,其她条件保持不变,用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的方法分别需要从总体中抽取多少件产品进行调查? 11、根据第2题的资料,若误差范围缩小1/2,其她条件保持不变,则估计彩色电视机的正常

《比例尺》教学案例与反思--于继红

用“活”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 ~《比例尺》教学案例与反思 于继红 多少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教材方面的影响,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不感兴趣,致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知识的学习过程,缺少生活的气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用“活”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之共识。那么,如何用“活”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呢?本人以“比例尺”一课为例,愿就其中的两个片断,谈一些想法。 片断一: 师:同学们看,这是老师画的我们班的教室平面图,谁能够从图上找到自己的座位? 生1:我的座位在这里。 生2:这是我的座位。 师:你能告诉大家图上的讲桌和最后一排桌在哪里吗? 生:这是我们的讲桌,这是最后一排桌。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米尺、卷尺等测量工具,想请几位同学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量出讲桌到最后一排桌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组织学生测量,然后汇报测量结果) 生1:我用米尺量出了讲桌到最后一排桌的图上距离是30厘米。 生2:我们选用的测量工具是卷尺,量出讲桌到最后一排桌的实际距离是

3米。 师:根据同学们测量的结果,你能自己算出讲桌到最后一排桌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几比几吗?试试看。(组织学生计算,教师巡回指导)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算的?最后结果是多少? 生:我是这样算的,先把3米化成300厘米,再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最后结果是1:10 生:……师:1:10这个比,我们叫它是这幅图的比例尺。(生小声说)师:哪位同学告诉老师,什么叫比例尺? 生: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片断二: 师: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如何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同学们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吗? 生:我还不很明白。 师:××同学还不很明白,老师想请班长帮助他,班长从自己的座位起要走几米路,才能帮助××同学呢?这就需要知道两个人座位之间的图上距离,现在请××同学到前面来,量出你和班长座位之间的图上距离。 生:(量后回答)我和班长座位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0厘米。 师:根据图上距离是20厘米,比例尺是1:10,怎样求出班长要走几米路才能帮助这位同学呢?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做,班长帮助××同学做。 反思: 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不只是知识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诸多方面,这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够实现。我们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