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3学案

3-3学案

3-3学案
3-3学案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了解古代中国著名的书法家, 了解京剧的产生

学考要求:识记:汉字的演变脉络王羲之的主要书法成就

理解:楷书、草书、行书的主要特点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特点及代表作京剧的形成

【基础知识构建】

自主阅读本课内容,完成《学法大视野》知识图解部分和学考达标部分的内容,依据学习目标在教材上勾划重点,并提出疑难问题

【重难点突破】

1、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1)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

(2)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反之,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简要叙述京剧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概括京剧产生的背景。

历程:清代前期:昆曲与地方戏争雄

形成: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局面

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同光十三绝。

走出国门:民国时期,成为国粹

背景: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的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学兴起。

3、繁花似锦,悠扬悦耳的戏曲,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价值取向的变化,传统戏曲面临许多挑战。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将传统戏曲发扬光大。请问:我们应该如何让传统的戏曲立足于现代?让独特的中国文化鹤立于世界之林?

正确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发展创新。

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现状;

了解传统戏曲与影视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变革;

思考振兴传统戏曲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预测传统戏曲未来的发展趋势。

【学考达标】

1.假如你是生活在清康熙年间的北京城,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有( C )

①阅读楷体字印刷的《论语》②在茶馆听人讲《三国演义》③带朋友去看京剧④鉴赏徐渭的《牡丹蕉石图》

A.全部都能享受

B.②③④

C.①②④

D.全部无法享受

2.首次作为全国统一文字的标准字体是( C )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3.右图是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会徽中的“京”字字体在全国统一使用始于( B ) A.商朝B.秦朝C.西汉D.南北朝

4.你看过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福娃吗?你认为它的画风继承了中国画的哪种风格?( D )

A.战国帛画人物肖像画风格

B.秦汉工笔重彩

C.隋唐山水画的风格

D.明清写意画风格

5.某班的部分同学去参观古代绘画珍品展,李明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 C )

A.《女史箴图》

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

6.在这次观展过程中,戴雅同学捡了一句名言来称道一幅名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

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这幅画应该是上题中四幅名画中的哪一幅?( C )【拓展延伸】《学法大视野》P35第10题

第三节浮力导学案

第二节认识浮力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浮力现象,知道浮力方向,会用称重法测浮力. 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并根据生活经验,认识和理解物体的沉浮的条件。 3、感受实验探究的乐趣,培养科学的探究习惯。 重点:称重法测浮力。难点:物体的沉浮条件。 课前学习 一、复习回顾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其使用规则有哪几条? 2.密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3.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其计算公式是什么? 二、尝试学习 1.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它们除受到自身的重力 外还受到了水对它们的力。方向是: 2.飞艇、热气球能升上天空,说明它们也受到空气对它们的力。 3.我们从水中抬起一个石头要比在空气中抬起感觉要(“轻”或“重”), 这些事例都说明,在水中要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力。 4.你觉得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答:,它与重力方 向。 课堂学习 一、什么是浮力: 1.浮力的存在 探究实验1:将木块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你看到什么现象?木块受到重 力的作用,为什么不沉入水中呢? 实验结论:1、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的 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浮力的方向 是。 [及时练习1]如右图,作出水中小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及时练习2]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 如右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 应是() A.F1B.F2C.F3D.F4 2.称重法测浮力大小: 1、仔细阅读教材64页“测量浮力”的内容,并结合右图甲乙回答下列问题: ①物体在空气中称为 N;浸没在水中时,它所受的重力变化了吗? ②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称的示数为 N,为什么示数会变小呢?因为 ③如右图2所示,你能否作出物体中水中时的受力分析,求出浮力的表达式吗?F 浮 = ④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为: N。 这种测量浮力的方法称为称重法。公式:F 浮 = 。 [及时练习3]如右图所示,小明用测力计分别在空气中、水中和盐水中测出了物体的重,则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 [及时练习4]一个石块重5N,把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将其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则该石块受到液体的浮力为__N。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是

第二节第二课时 《苯》导学案

第二节第二课时《苯》导学案 【使用说明】1、认真阅读教材70—73页,独立完成导学案。 2、阅读思考8分钟,自测18分钟,合作探究12分钟。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 (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理解苯环的结构特征。 (2)掌握苯的氧化反应、卤代反应、硝化反应等性质。 过程与方法要求 (1)通过度析推测苯的结构,提升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水平。 (2)通过苯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学习,掌握研究苯环性质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历史介绍,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 成功的过程,培养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重点难点】苯分子结构的理解;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自主学习】 一、苯的物理性质 色、气味液体,密度比水,溶于水,毒,是一种重要溶剂,沸点:80.1℃易挥发,熔点:5.5℃,若用冷却,可凝结成色体。 二、苯分子的组成与结构 ⑴分子式结构式 结构简式或 ⑵结构特点: ①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结构 ②苯环上的碳碳键是_____________之间的独特的键(六个键完全相同) 三、苯的化学性质 ⑴可燃性(氧化性):现象: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思考】苯在空气中燃烧冒黑烟的原因? 【注意】苯________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能或不能) ⑵苯的取代反应 ①苯与液溴的反应—溴代反应: 化学方程式: 注意①反应条件:a.溴的状态:______________,即苯不与溴水发生反应;b.催化剂:________ ②反应中只引入____个溴原子,即只发生单取代反应 ③产物为_______,是一种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无色油状液体。制得的溴苯常因溶解了溴而呈褐色。 ③苯与硝酸的反应—硝化反应: 反应方程式: 注意:①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该反应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优点是什么?) ②混合时,要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并持续振荡。 ③浓H2SO4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产物为硝基苯是无色有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有毒。 ⑶苯的加成反应 在镍催化下,与氢气加成: 反应方程式: 四、苯的用途 ⑴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农药、医药、染料、香料等。 ⑵苯也常用于有机溶剂。 【预习自测】 1、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苯分子里有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 B、苯分子里没有共价单键 C、苯可发生取代反应 D、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2.下列分子中,各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A.甲烷B.乙烯C.苯D.乙烷 3.下列各组液体混合物中,不分层的是 A.苯和水B.酒精和水C.油和水D.CCl4和水 4.有机化学中的加成反应的原理类似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5.有机化学中的反应类型较多,其中加成反应就是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下列不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6.今年3月11日杭甬高速公路萧山路段一辆运送化学物品的槽罐车侧翻,罐内15t苯泄入路边300m长的水渠,造成严重危险,很多新闻媒体实行了连续报道,以下报道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导学案装订线

乙烯和苯学案

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知识回顾】 一、乙烯 [思考] 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是什么? [科学探究] 课本P59 现象:①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和甲烷对比) ②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③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一试管气体,点燃后现象是 [结论]研究表明,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主要是和的混合物。(一)乙烯的结构 1.烯烃的概念: 2.结构: 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空间构型 (二)化学性质 1.乙烯的氧化反应 a.可燃性:CH4 + O2 现象: b.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思考]如何利用化学方法鉴别甲烷与乙烯? 2.乙烯的加成反应 H H H H H—C==C—H + Br—Br H—C—C—H H H Br Br 现象: 加成反应: [思考]从反应物的化学键角度来分析: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有什么区别? [练习]根据加成反应的特点,完成乙烯与H2、HCl、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乙烯的用途 1.重要的化工原料制造聚乙烯,用来。 2.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水果的催熟剂。 【巩固练习】 1.既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是() A.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B.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溴水的洗气瓶 C.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蒸馏水的洗气瓶 D.混合气体与适量HCl混合 2.下列物质不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A.C2H4 B.SO2 C.CH2=CHCH=CH2 D.CH3—CH2—CH3 3.下列关于乙烯的主要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燃料 B.植物生长调节剂 C.化工原料 D.生产聚乙烯塑料的原料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学案

课题: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年级:高三 学科:生物 班级: 姓名: 编写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使用时间: 【阅读教材,基础检测】 一. 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 二.种间关系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四.群落的演替 五.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 且有 的活动能力,可用 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针对练习:调查土壤中螨虫的种群密度用 法。】 2.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统计方法: 法(一般适用于个体 ,种群数量 的 群落)和目测估计法。 【提炼精讲】 一.群落的空间结构关注2个易错点

1.草坪中也存在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是群落中各物种在垂直空间方向上的分布,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合理利用资源或空间的空间配置格局,它应存在于所有群落(包括草坪群落)中。 2.垂直结构涉及的是群落中“不同物种”在空间垂直方向上呈现“分层”现象,切不可将“同种生物”的高矮差异视作垂直结构;高山不同海拔地带应各自有其独特的群落,每一群落内部均各自具备其自身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故不同海拔地带分布有不同群落,不可看作群落的垂直结构。 二.有关群落演替 1.“二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2.群落演替的方向及变化 注: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决定。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森林。 【典例精练】 1.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 2.某种植物病毒V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 .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 .病毒V 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 .水稻和病毒V 是互利共生关系 3.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 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 .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 .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 .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5.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一定是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C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 .在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最终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 【感悟高考】 (2014·课标Ⅰ)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导学案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导学案 【学习目标】学案设计雷得松 1.了解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会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4.会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学习重、难点】 1.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2.学会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学习过程】趣味导读 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例如,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我们会眨眼;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就会立刻排尿;有的人看电影,心情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气管内有异物会咳嗽不停。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反应?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反射的奥秘。 学习任务一:学习理解反射的概念: (一)、合作探究:阅读P101页每两位同学一组,两人轮换进行实验,然后讨论交流: 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想一想,这种反应是生来就有的,还是生活中逐渐获得的?膝跳反射受大脑控制吗?为什么? (二)分享交流,教师点评:学生分享交流后教师评定结论,学生填写下面题目:1.叩击韧带时,小腿以膝盖为轴,突然地跳起来──()。这种反射很小的孩子就有,是()就有的。2.膝跳反射来不及(),有关的神经中枢在()内,所以不受()的控制。但是,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会将这一神经冲动传往(),使人感觉到膝盖被叩击了。 (三)概括小结:反射的定义:人体通过(),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就叫反射。反射有三个要素一是通过()完成,而是有(),三是有对刺激做出了()。 (四)练习巩固:根据上面三个要素判断下面现象是不是反射(是反射的在括号里填√,不是的填×):①用力摇树,树叶落;()②老师提问睡着的学生,没反应;() ③老师到睡觉学生跟前大声喊“站起来”,结果学生像弹簧一样站了起来。() 学习任务二:学习理解反射弧的结构环节和功能。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02--103页课文和图片,独立完成下列题目:1.认真阅读102页图片和图片中方块内文字,从图中找出反射弧有五个环节,它们分别是:()→()→()→()→(); 2.在完成这个反射的同时,()中通向大脑的(),还会将冲动传到大脑,使人感觉到烫,不过由于传向大脑的路径较长,在大脑做出判断之前,手已经缩回了,这就是手缩回了人才感觉到烫的原因,这种反射方式,有利于人体躲避()。 3.由此可见反射是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而完成这种功能的结构是()。

高中化学《煤的综合利用 苯》导学案+课后提升练习

第三课时煤的综合利用苯 [学习目标] 1.认识煤综合利用的意义。2.会书写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知道苯分子中碳碳键的特殊性。3.知道苯能够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并会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煤的综合利用 [学生预习区] 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气化和液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提示:均为化学变化。 2.煤干馏得到的产品有哪些?煤干馏时为什么要隔绝空气? 提示:煤干馏得到的产品主要有焦炭、煤焦油、粗苯、焦炉气、粗氨水等。煤干馏时若有空气,则煤会燃烧。

[教师点拨区] 关于石油的分馏与煤的干馏的比较 1.条件不同:干馏是在加强热条件下,分馏是在加热条件下,温度的高低不同。 2.环境不同:干馏需要隔绝空气,分馏不需要隔绝空气。 3.物质变化的类型不同:干馏过程发生的主要是化学变化,分馏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4.目的不同:干馏是为了制取新物质,分馏是为了分离混合物。 [对点即时练] 1.下列关于煤的利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煤的气化是指对煤进行加热使其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 B.煤干馏可以得到冶金用的优质焦炭 C.煤干馏和石油分馏的本质差别是:干馏是物理变化而分馏是化学变化D.工业上苯、甲苯等可由煤干馏得到,它们主要存在于干馏所得的焦炉气中 答案 B 解析煤的气化主要是指在高温下煤和水蒸气作用得到CO、H2等气体的过程,A项错误;煤干馏可以得到焦炭、焦炉气、煤焦油等,B项正确;煤干馏时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分馏是利用沸点不同而分离混合物中的各成分,是物理变化,C项错误;苯、甲苯等主要存在于煤焦油中,D项错误。 2.下列有关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都是物理变化 B.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 C.通过煤的干馏可获得苯、甲苯等芳香烃 D.水煤气是通过煤的干馏得到的气体燃料 答案 C 解析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都是化学变化,A项错误;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其中不含芳香烃,通过煤的干馏可得到苯、甲苯等芳香烃,B项错误,C项正确;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气化得到的气体燃料,D项错误。 规律方法 有关煤综合利用的两个误区

苯教学设计

《苯》教学设计 化学化工学院师范(3)班董可 【教材】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2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内容分析】苯是学生在学习过饱和烃—甲烷、不饱和烃—乙烯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有饱和烃、又有不饱和烃的性质,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苯又是芳香烃化合 物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个物质,掌握了苯的性质可以为后面选修5中系统的 研究芳香烃及其衍生物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苯结构中特殊的化学键决定了 苯的化学性质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真正的解释需要用用杂化轨道理论及价键 理论中的大∏键,这又是选修3中的内容,因此需要简化内容,把苯中的化学 键理解为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即可。 苯是《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的第2课时,教材在最初就讲了苯 和乙烯的用途,然后分析苯的结构,得出结构以后做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溴水 的实验,最后讲苯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我针对教材两处做了改进:1、先做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溴水的实验,通过本 实验得出苯的结构。2、对于苯的取代反应讲解更为详细,设置学生讨论,让 学生发散思维,了解条件对于有机反应的重要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完甲烷与乙烯之后,已经掌握烷烃和烯烃的基本性质,并在学习了甲烷和乙烯的性质之后,已具备了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基本能力。可以根据分子 式的特点,推断出可能的结构简式;并能够根据实验验证结构简式的正误,由 学生自己推断、实验、验证等。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苯的结构的理解还 存在部分问题,需要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苯的结构。在苯的取代反应中,学生 要进一步理解条件对于一个反应的影响。并且应注意此时学生有机知识储备并 不多,更谈不上知识的综合整理,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不能随意增加难度,随意 补充知识如苯的磺化反应等,这样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 情绪。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进一步掌握“结构——性质——用途”的 学习主线,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3群落的结构学案

高二年级生物导学案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3节群落的结构 【学习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实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学习重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学习难点】 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学习方法】 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 【学习过程】 A.自主学习 一、群落的概念及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同一时间内聚集在___________中___________的集合,叫做群落。如果把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作为一个生命系统来研究,那么这个群落的系统组分就是___________。同理,种群的系统组分就是___________。 2.种群水平上研究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是不同的,种群水平的研究集中于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群落水平的研究是另外一些问题:如_____________等,但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群落是更高层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提醒:判断种群、群落,要看是同种生物,还是所有生物,是否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二、群落的结构特征 1.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______________。不同群落的______________有差别。 2.丰富度:群落中______________的多少。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间关系:研究群落的结构,不但要研究______________的组成,还需研究______________的关系,即______________关系,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特别提醒:群落的物种组成衡量指标是丰富度,组成群落的物种数目越多,其丰富度越高;反之,丰富度越低。一般来说,热带地区群落的丰富度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丰富度高。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1.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______________,使群落形成一定的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2.垂直结构指在______________方向上,绝大部分群落都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现象。森林中,高大的乔木占据上层,往下依次是灌木和草本植物,这种现象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结构,其形成与______________相关,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动物的分层现象依赖于______________,因为这种现象为其提供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水平结构也是群落的______________之一,因为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______________,同一地段上______________也有差别,它们常呈______________分布。 特别提醒:森林的垂直结构和水域的垂直结构是由光照决定的,高山由下到上的垂直结构是由温度决定的,动物的垂直分布是由植物的垂直分布决定。 B.知识点拨 一、种群、群落和物种的区别 1.种群与群落的比较 种群和群落都强调一定自然区域中的生物成分。 (1)种群专指这个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之和,而群落则泛指生活在此区域内的所有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所以群落囊括了该区域的所有种群。 (2)种群内的不同个体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群落则是不同种群之间通过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3)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征;群落是生物种群组合成的更高层次的群体,具有丰富度、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等基本特征。 (4)二者关系可表示为: 种群之和= 群落;种群? ? ?→ ?种间关系群落 2.种群与物种的比较 种群是物种生存、发展和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之间一定存有生殖隔离。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具有较稳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能够分布在不同的自然区域形成不同种群,这些种群间只存有地理隔离而不存有生殖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能形成新物种。因而种群是物种的存有形式、繁殖和进化的单位。 3.群落与物种的关系 群落是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同一物种的个体以种群形式分布在不同的群落中。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研究意义 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组成的。不同类型的群落必然具有不同的物种组成,所以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 2.丰富度和优势种 (1)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其规律为:①热带→两极:物种多样性减小。 ②海拔高度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小。

专题3 第一单元 第4课时煤的综合利用 苯导学案-word文档

第4课时煤的综合利用苯 1.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大约70%的煤是直接用于燃烧,以获得我们所需的能量,但同时会带来大量的污染物,你知道煤直接燃烧通常产生哪些污染物吗? 答案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烟尘等。 (2)为了减少污染,提高煤的热效率,特别是从煤中提取有价值的化工原料,现在采用多种方法对煤加工,进行综合利用。对煤进行加工综合利用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煤的气化、煤的液化和煤的干馏等。 2.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气化和液化都属于物理变化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案不正确。煤的气化是把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煤的液化就是把煤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都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从煤焦油中可以分离出哪些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化合物有哪些重要用途? 答案从煤焦油中可以分离出苯、甲苯、二甲苯等。利用这些有机物可以制取染料、化肥、农药、洗涤剂和溶剂等多种合成材料。 3.煤的干馏与石油的分馏有什么异同? 答案

(1)煤干馏的过程中发生复杂的变化,其中主要是化学变化。 (2)煤干馏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要隔绝空气,防止煤燃烧;二是要加强热。 (3)煤本身不含苯、萘、蒽等物质。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苯、萘、蒽等物质是煤分解的产物。 1.下列属于煤的综合利用且说法正确的是() A.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化合物,可采用先干馏后分馏的方法分离 B.将煤干馏制得煤焦油和焦炭 C.煤的气化和液化为物理变化 D.将煤变为煤饼作燃料 答案 B 解析煤是由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组成的复杂的化合物,经过干馏才能得到苯、甲苯、二甲苯等的混合物,可用分馏法将它们分离,A错误;将煤干馏制得煤焦油和焦炭属于煤的综合利用,B正确;煤的气化是煤与水蒸气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液化分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煤的直接液化是指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煤的间接液化是指将煤先转化为CO和H2,再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因此煤的液化属于化学变化,C不正确;将煤变为煤饼作燃料,不属于煤的综合利用,D不正确。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和石油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其主要组成元素均为碳、氢元素,二者都是混合物B.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原理相同,都是化学变化 C.煤的液化主要是为了得到苯等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D.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其主要用途就是再经蒸馏得到高品质燃油 答案 A

酚、苯学案,酚、苯酚知识总结

酚 1.酚: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官能团为酚羟基。如(苯酚), (邻甲基苯酚)等。 2.苯酚的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的晶体,常温下微溶于水,65℃以上与水混溶,有毒,有腐蚀性,若皮肤上沾到苯酚,可用酒精洗涤。 苯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酚醛树脂、染料、医药、农药等。苯酚的稀溶液可以直接杀菌消毒,如日常药皂中常加入少量的苯酚。 3.苯酚的化学性质: (1)燃烧反应:C 6H 6O+7O 2――→点燃6CO 2+3H 2O 。 (2)取代反应:向盛有少量稀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生成2,4,6-三溴苯酚(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苯酚易发生取代反应,且发生在-OH 的邻、对位上,说明-OH 对苯环上的H 原子有活化作用。 写出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2,4,6-三溴苯酚易溶于苯等有机溶剂,不能用溴水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杂质。可以用NaOH 溶液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具体实验过程为:向混合物中加入NaOH 溶液,充分振荡后静置,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上层液体。 (3)显色反应:酚羟基与FeCl 3溶液作用溶液显紫色,利用此性质也可以检验酚羟基的存在。 (不作要求) (4)弱酸性:苯酚俗称石炭酸,显弱酸性,其电离方程式为。 与Na 反应:。 与NaOH 溶液反应:。 苯酚有酸性,而甲醇没有酸性,说明苯环对-OH 上的H 原子有活化作用。 写出 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苯酚酸性强弱的探究,比较CH3COOH、H2CO3、C6H5OH、HCO-3的酸性强弱: A中的试剂是CH3COOH和碳酸钠,B中试剂是饱和NaHCO3,C中试剂是苯酚钠溶液。 A中的反应是: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B中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CH3COOH。 C中溶液变浑浊,反应为。 由此可判断酸性强弱:CH3COOH>H2CO3>C6H5OH>HCO3-。 注意: a.苯酚酸性很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b.苯酚钠与CO2的反应,无论二氧化碳是否过量,都生成NaHCO3。 c.苯酚能与Na2CO3反应但不会生成CO2,反应为。(5)氧化反应: a.苯酚在空气中会慢慢被氧化呈粉红色:+O2→(C℃H℃O℃,对苯醌) +H℃O。 b.苯酚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3+4KMnO℃→3(C℃H℃O℃,对苯醌) +4MnO℃+4KOH+H℃O。 补充: 酚醛树脂的合成:。 反应原理:在浓盐酸的作用下,甲醛中的氧原子和苯酚中羟基邻位的两个H原子会脱去结合成水,这样甲醛就变成-CH2-,而苯酚则变成,这两个结构交替连接就形成了线性酚醛树 脂。 酚醛树脂的应用:制造各种涂料、胶粘剂及隔热保温材料等。

学案:种群和群落MicrosoftWord文档

《种群和群落》学案 一、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区别 例1在下列①?⑥叙述中,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依次是____ ①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②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马尾松③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 ④一个草原上全部的动植物⑤一个草原上全部的生物⑥一条河流及其河流里的全部生物 、种群的特征和增长曲线 目 项 征 特 定义特点或作用 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单位内某种群的 个体数量 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 ②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以变化 ③调查方法:法、法 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期的个体数目 的 ①三种类型:型、稳定型、型 ②可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种群内具有生殖能力的个体数 目的比例 在一定程度上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 死亡率对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起作用 迁入率和 迁出率 例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和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C.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 D.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大小的最直接因素之一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 体数,再求其_______ 值,即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 调查面积 cm210X 10 20 X 20 40 X 40 80 X 80 90 X 90 100 X 100 110 X 110 120 X 120 130 X 130 140 X 140 物种数量35691113131313 某同学根据该表,调查草原中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选取40 cm X 40 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 N4 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例4 (1)如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 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 果。则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 O

第三节地图【地理学案 地理导学案】

第三节地图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1猜谜: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谜底是。 2.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3.请在下图中标出“四面八方”: 【自学导航】 读课本13页—14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观察第13页图1.22“台湾岛” 表示,表示,表示。地图是我 们要读懂地图,用好地图就必须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和的知识。 2.比例尺表示比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就是:比例尺= 3.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4.比例尺是个分数,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分母愈大,比例尺愈。 5.读课本23页活动,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内容越;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内容越。 【多元互动】 1.小林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0000的地图上,量的他所在城市与 北京哪的图上直线距离为6厘米,你认为两城市之间的实际直

线距离应是() A.3千米 B.30千米 C.300千米 D.3000千米 2.同样图幅的下列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金水区行政区 B.郑州市行政区 C.河南省行政区 D.中国行政区 3.要绘一幅学校平面图,你认为最适宜的比例尺是() A.1:1000 B.1:10000 C.1:100000 D.1:1000000 【检测反馈】 1.地图的基本要素一般是指、、。 2.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是,比例尺多用表示,有的地图还用比例尺。 3. 是地图的语言,即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4.下列比例尺最大的是() A.比例尺1:600万 B.1:6000 C.1/60000000 D.1/3000000 【质疑解惑】 请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拓展探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十字路口的路标上有向上的箭头、向下的箭头等,向上的箭头是表示让行人向什么方向走?

芳香烃导学案

第二节 芳香烃(导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2.了解芳香烃的来源及其使用 3.归纳、比较法:归纳比较苯和脂肪烃及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 学习重难点: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性质差异 一、 苯的结构和性质 1、苯的结构:分子式 探究一: 苯分子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① 苯分子结构的确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1866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苯环结构, 称为凯库勒式: 那么凯库勒式能完全真实的反应苯分子的结构吗? 根据以下信息,谈谈你对苯分子结构的认识? ② 苯的一取代物只有一种,邻位二取代物只有一种 和 是同一种物质 ③ 苯不能使溴水腿色,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腿色 说明苯环中 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因此凯库勒式不能全面的反应苯的结构,只是习 惯上沿用至今。 苯分子中碳碳键的键长 ,介于 和 之间 这说明碳原子之间形成的一种 的特殊共价键。所以苯的结构简式可 以表示为 或 ,空间结构: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 ,形 成 ,键角 为120° 。 2、苯的物理性质 苯是 色,带有 气味的有 的液体,密度比水 3、苯的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①苯和溴的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长直导管b 的作用——使 冷凝回流和 (HBr 和少量溴蒸气能通过)。 Cl Cl Cl

2 锥形瓶的作用——吸收,所以加入AgNO3溶液,出现浅黄色沉淀(AgBr) 3 锥形瓶内导管为什么不伸入水面以下——防止 4 碱石灰的作用——吸收、蒸气、蒸汽。 5 纯净的溴苯应为无色,为什么反应制得的溴苯为褐色——溴苯中溶解的 6 NaOH溶液的作用——除去溴苯中的,然后过滤、再用分离,可制得较为纯净的溴苯 7 反应中真正起催化作用的是 ②苯的硝化反应 苯和和的混合物共热至50℃——6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注意:1 硝基苯溶于水,密度比水,有味 2 长导管的作用—— 3 为什么要水浴加热?(1)(2)便于控制温度,防止生成副产物(因为加热到100~110℃时就会有间二硝基苯生成;) (2)苯的加成反应 在特定的条件下,苯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苯的氧化反应 苯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说明苯的含碳量很高,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苯(填“能”或“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苯的同系物 1、概念: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取代后的产物 2、结构特点:分子中只有个苯环,侧链都是(即碳碳键全部是单键) 3.通式:;物理性质和苯相似 4、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书写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时,苯环不变,变换取代基的位置及取代基碳链的长短。 例如C8H10对应的苯的同系物有4个同分异构体,分别为、、、 5、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高中必修二《苯》教学设计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二课时)苯 一、教材分析 苯的相关知识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中,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基础和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使学生初步认识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和相关性质。在必修二的第一章中已经学习过共价键的相关知识,以及在上一节和乙烯的学习中对组成有机物的基本结构骨架——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等以及不饱和度的计算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本节所学的难点——苯的结构——的学习有所帮助。本节知识的作用在于对将来在选修五中学习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做好铺垫,以及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初步掌握自然科学方法论探索科学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起点能力”分析】 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和相关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够画出简单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了解有机物的基本骨架是由碳碳单键、碳碳双键(重键)等组成,初步了解等效H原子的辨别以及不饱和度的计算,但对苯的结构不了解,在学习苯的结构时可能会产生疑惑和困扰,是本节课所重点突破的难点。 【学生“生活概念”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装饰涂料、消毒剂、染料等用品中了解到苯是一种有毒的有机物,在化工生产中也能知道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知道苯具有一般有机物的燃烧通性,对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帮助。 【学生“认知方式”分析】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机化学的学习,对有机物的结构认识较为浅显,但已具备基本的知识迁移对比能力,通过与烯烃的比较得出苯的有些化学性质,如氧化、取代、加成反应等但对有机化学中“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的研究思想并不太了解,在学习苯的性质与烯烃有所不同时也会产生困惑,在教学中需要注意讲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理解苯环的结构特征。 2.掌握苯的典型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实验事实逐步推断苯的结构,提高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2.通过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了解自然科学研究应遵循的科学方法。 3.掌握总结苯环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体验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精神,养成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2.体会想象力、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群落的演替学案2人教版必修

4.4 《群落的演替》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方面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关注人的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认同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重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导学过程】 1群落演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阅读课本请写出裸岩上的演替的几个阶段: 裸岩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看下面一个例子: 我国东北科尔沁草原地区的农田,耕作前的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后种了几年玉米,后因产量下降而弃耕。弃耕后的1~2年内以黄蒿、狗尾草、猪毛菜、苦荬菜等杂草占优势;2~3年后,黄蒿占优势;3~4年后,羊草、野古草、狼尾草等根茎禾草入侵,并逐渐占优势,进入根茎禾草阶段;7~8年后,土壤变坚实,丛生禾草开始定居,并逐渐代替了根茎禾草,恢复到贝加尔针茅群落。这一过程需要经历10~15年,根据耕作时期长短,土壤侵蚀程度,以及周围原始物种的远近而有所不同。 讨论:火山喷发后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有何异同呢? 初生演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面,或者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回忆日常生活中人类的哪些活动影响了群落的演替,怎样影响的呢? 【巩固练习】 1.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2.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华木,华木因不如云杉耐

泡菜制作导学案(答案版)

课题 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导学案 课标要求】 1. 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2. 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测定。 、乳酸菌发酵 1. 乳酸菌 (1)类型:原核生物。 (2)种类:常见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用于制酸奶)。 (3)分布: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肠道内部都有。 (4)繁殖类型:二分裂(无性生殖)。 (5)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 2. 制作泡菜原理 (2)问题1:为什么含抗生素牛奶不能生产酸奶?这是因为牛奶发酵为酸奶,主要依靠乳酸杆菌的发酵作用,而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杆菌的生长。 问题2:日常生活中不宜食用放置时间过长和变质蔬菜的原因是什么?有些蔬菜,如小白菜和萝卜等含有丰富的硝酸盐。当这些蔬菜放置过久时发生变质(发黄、腐烂)或者在腌制过程中,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不吃存放时间过长、变质的蔬菜;对于腌制的蔬菜,也不宜多吃。 二、亚硝酸盐 1. 物理性质及用途:为粉末、易溶于,常用作食品白色水添加剂 2. 分布以及含量统计: 分布蔬菜咸菜豆粉 含量 约为4mg/Kg7mg/Kg 以上10mg/Kg 1)反应式:

()亚硝酸盐的危害 (2)人体内的亚硝酸盐是如何转化成亚硝胺的?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随尿排出,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适宜PH、温度和微生物作用)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亚硝胺对动物还具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亚硝酸盐 本身不是致癌物质)。 4.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的亚硝酸酸含量标准 、泡菜制作的实验流程 二、泡菜制作 问题1:泡菜坛的选择标准是?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否则容易引起蔬菜腐烂问题2:坛沿注满水目的是什么? 保证坛内乳酸菌的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 问题3: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形成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母菌的繁殖。 三、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比色法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生成玫瑰红溶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