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奥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A4

《奥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A4

《奥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A4
《奥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A4

《奥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剑影实验学校夏新华

指导教师:剑影实验学校许根才

【起点】:学生在本学期已经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除法”的知识,本节课以“奥运会”为主题,引导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根据教材的难易度分析,我估计学生最熟悉的运动员是刘翔,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因此我以“刘翔夺得世界冠军”导入,充分地利用有关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终点】:通过“奥运中的数学”一课,不仅要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小数运算、观察物体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渗透爱国教育,教育学生从小强身健体。

【过程与方法】:抓住“奥运中的数学”这一个主题,创设情境,以情导航,引导学生参与算一算、猜一猜、论一论等教学活动。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让学生自学、问题让学生提出,规律让学生发现,疑难让学生研讨,评价让学生参与。这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本课的特点。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9页—第8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奥运会知识,体验学习乐趣,总结学习方法,学生从而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全情投入,体验奥运文化内涵,发现奥运会特有的数学价值,渗透爱国教育,教育学生从小积极强身健体。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知识解决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数学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灵活解决问题和位置的猜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第28、29、30届奥运会有关的数据,奥运会开幕式录像、110米跨栏决赛的实况录像、郭文珺气手枪最后一枪录像,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奥运中的数学知识和有关运动员的比赛信息等。

【教学过程】

一、由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谈话:孩子们,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提问:在奥运会中有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

生自由发言。

师揭示课题:奥运中的数学。

【设计意图】利用奥运会开幕式导入,吸引孩子的眼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

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穿越时空,观看活动

1、综合运用,提升基础

师:孩子们,今天夏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坐上时光机穿越时空,一起回到过去,观看

2004年雅典奥运会比赛,你们愿意去吗?

生:愿意。

播放穿越视频。

师:在雅典奥运会上,田径项目有一件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我国选手刘翔在男子110

米栏的比赛中获得冠军。我们一起去回顾当时激动的场景。

播放视频。

出示前三名运动员的决赛成绩。

提问:你们能根据这三名运动员的成绩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自由提问回答。

师:当时男子110米栏的奥运会纪录是12.95秒,你们知道刘翔比奥运会纪录少多少秒吗?

生脱口而出:0.04秒。

追问:老师给你们出示两幅图,你们能根据上面的数据,判断哪幅能描述当时的冲刺情况?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达成共识:原来相差的时间越少,相差的距离就越短;相差的时间越多,相差的距离就越长。

依照上面的引导,学生会推导出第二幅图才是正确的冲刺画面,然后我播放刘翔在奥运会决赛的冲刺画面进行验证,并且表扬判断的同学。

【设计意图】根据三名运动员的决赛成绩,能自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将数的大小关系与图的分析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相差的时间越少,实际相差的的距离越近,反之,相差越远。

2、加深感情,巩固提高

师:奥运金牌的取得,极大地鼓舞了中国运动员的土气,让我们再次穿越,去看看2008年奥运会中很有优势的跳水比赛。

出示情景图。

(1)学生阅读所给信息。

(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秦凯落后何冲多少分?

生讨论,说明自己的看法。

(3)根据最后一跳的成绩,判断谁获得冠军。

【设计意图】本题计算难度稍有增加,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解信息和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最后名次的判断,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教法上,我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再进行评说,展开小组评价。

3、巧用教材,拓展思维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次穿越,去看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们现在所处的是射击比赛场地,你们所看到的是我国选手郭文珺参加射击比赛的决赛场景。当郭文珺打出第一枪时,中外记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对她进行拍照。

出示课件,让学生辨认这四幅图片分别是哪个记者拍摄的?

学生观察、思考,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现以比赛已经打完了前7枪,郭文珺比格贝维拉落后0.2环,只剩下3环就知道冠军属于谁了,当时所有人都为郭文珺捏了一把汗。最后三枪,两位射手的成绩究竟是怎样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她们第8枪和第9枪的成绩。

课件出示:

(1)问题1、算一算目前谁获得第一名,谁获得第二名?

生动脑思考,独立计算。

(10.4+10.1+0.2)-(9.8+10.4)=0.5(环)

(2)问题2:第10环格贝维拉的成绩是8.8环,郭文珺至少需要打多少环才能获得冠军?

学生独立计算,这时会出现两种答案。

第一种:8.8+0.5=9.3(环)

第二种:8.8+0.5+0.1=9.4(环)

出现这两种答案,让学生讨论哪种答案才是正确的?

(3)问题3: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们希望郭文珺能打出多少环?最希望她能打出多少环?

生自由说。

播放视频验证。

【设计意图】本题以射击决赛为情境,运用观察物体的知识进行判断四幅图片分别是哪个位

置所看到的,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和推理能力。让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计算及估算解决问题。其中出示了郭文珺和格贝维拉前7枪总分的相差情况,两人第8、第9枪的成绩,郭文珺、格贝维拉第10枪的成绩,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复杂而真实的情境,培养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憧憬未来,迈向2016

出示2004年、2008年、2012年奥运会金牌榜,让学生预测中国会取得多少枚金牌?

生自由说。

师总结:大家都希望中国能获得第一名。那就让我们共同期待,期待2016,相信在巴西里约,中国运动健儿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学好数学知识,像中国健儿一样为国争光!

【板书】:

奥运中的数学

田径:跳水:射击:

秦凯落后何冲多少分?谁第一名?谁第二名?

32.45+7.65=40.1(分)(10.4+10.1+0.2)-(9.8+10.4)=0.5(环)

谁获得冠军?郭文珺至少要打出多少环才能获得冠军?

100.7—96.9=3.8(分)8.8+0.5+0.1=9.4(环)

32.45+3.8=36.25(分)

98—96.9=1.1(分)

7.65—1.1=6.55(分)

【所用教材内容】

A4纸笔记本模板(线条清晰,可直接打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化学教案

分析化学教案 第1章定量分析化学导论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误差的分类及产生的原因 2、掌握误差与偏差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 3、熟悉掌握有效数字的有关规则 第一节定量分析误差 一、准确度和精密度 在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的测定过程中,不可能使测出的数据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完全相同。真实值与测试值之间的差别就叫做误差。通常用准确和精密度来评价测量误差的大小。 (一)准确度与误差 准确度是实验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相接近的程度。 准确度以误差来表示,误差又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1、绝对误差:其符号为E,表示式为 E=X-T 式中,X和T分别表示实验值和真实值。对于多次实验,实验值用单次实验的平均值代替 E值越小,准确度越高。 2、相对误差:其符号为R E,表示式为 式中,E和T分别表示实验误差和真实值。 从以上两式可以看出,用相对误差来表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它反映了误差值在整个结果的真实值中所占的比例。 误差有正、负之分。当测定值大于真值时误差为正值,表示测定结果偏高;当测定值小于真值时误差为负值,表示测定结果偏低; (二)精密度与偏差 精密度指一组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精密度用偏差表示。 偏差:个别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如果测定数据彼此接近,则偏差小,测定的精密度高;如果测定数据分散,则偏差大,测定的精密度低。

1、单次测定偏差、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 单次测定偏差: 平均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 2、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 (1)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 无限次测定,标准偏差用σ表示 无限次测定,标准偏差用s表示 (2)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相对标准偏差又称变异系数(CV)(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3、极差:又称全距,是测定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其值愈大表明测定值愈分散。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衡量准确度高低的尺度是误差。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衡量精密度高低的尺度是偏差。偏差越小,精密度越高;偏差越大,精密度越低。 精密度不好,准确度一定不高;精密度好,准确度不一定高,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若要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要好。 例1,甲、乙、丙三人测定某铁矿石中Fe2O3的质量分数如下(已知真实值为50.36%),请对三人的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甲:50.30%、50.27%、50.28%、50.30% 乙:50.40%、50.23%、50.25%、50.30% 丙:50.36%、50.34%、50.35%、50.34%

一张A4纸

一张A4纸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对纸造型作品进行欣赏、评述、设计。 2.初步了解纸造型的基本技法:切挖、折叠、卷曲、接插等。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纸造型的基础知识,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难点:在欣赏、评述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准备 教师准备:铅笔、橡皮、剪刀、小刀、纸、双面胶等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剪刀、小刀、纸、双面胶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一张A4大小的纸,有几种用处? 如果拿来剪纸或折纸呢,又有几种? 纸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还能做什么? 教师:现在让我们看一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仔细看哦?越是爱动脑筋的同学,看到的越有意思! 图片欣赏 教师:大家能不能找一下刚才看到的图片?有什么不同点吗?有意思在哪里? 学生发表看法: 比较普通,有点想法,还是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 教师: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有没有比刚才好一点的呢? 图片欣赏: 教师:比起刚才的怎么样呢?好一点了,有人想说几句吗? 图片欣赏: 学生发表看法: 教师:越来越有意思了~~~~~~~` 学生发表看法: 教师:刚才看了三组图片,大家能不能比较一下,有没有联系的地方 为什么是一组比一组好?想想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作品呢? 分析作品: 1、大胆的想象 2、局部的尝试 3、分解组合 4、完成创作 刚才我们讲了作品的特点,那是不是用什么材料都可以呢? 纸有那些特征呢? 可塑性,易定型,切割方便等物理特性;对加工工具要求简单的特点。 折叠:包括直线折叠、曲线折叠。折叠前最好用刀背刻画折叠线,易于折叠。

华中师大分析化学教案

绪论 绪论,就是开篇,应回答大家四个问题: 为什么要学?(激发学习兴趣) 学什么?(掌握学习主动权) 怎样学?(培养思维方法) 如何用?(倡导创新精神) 下面从四点阐述。 一、分析化学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品位越来越高; 各行各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举例说明(图表或多媒体展示) *“布料怎样?”(是全棉吗?是真丝吗?) 布料感官检验 棉柔软,吸湿易燃,烧纸味,灰散碎 丝柔软,光泽卷缩,臭味,灰颗粒合成纤维弹性,耐热卷缩,冒黑烟,灰小球 例2 “碘盐如何?”(含不含?含多少?) IO3-+5I-+6H+ →3I2+3H2O 用食醋,KI淀粉试纸检验(含不含碘) 用仪器分析测定碘的含量 例3 “哪种主粮营养高?” 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甘薯 蛋白质36.3 碳水化合物76 Vc 32

胡萝卜素 1.32 例4“这套新装修房子能住吗?”(指甲醛) 可用银镜反应或与新配制Cu(OH)2作用来检验。 用仪器分析测定甲醛含量 例5““非典”消毒液如何?“(指过氧乙酸) 用碘量法测定过氧乙酸含量 例6 电子产业 微电子技术生物计算机超导计算机 材料芯片有机物超导材料 需进行成分分析含量测定结构表征。 例7 现代农业(布局、高产、高效) 营养成分分析,有害、有毒物质测定。 *科学研究(如电氟化含氟药物中间体) 需进行氧谱、氢谱、质谱等结构分析。 定义: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测定、结构表征的一门学科。广义讲,是一门获取物质的组成及结构的信息科学。 二、分析方法 1. 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2. 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3. 原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4. 用量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 5. 含量常量成分分析微量成分分析痕量成分分析还有例行分析仲裁分析 环境分析食品分析药物分析 材料分析矿物分析等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设计

分析化学 专业名称: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课程学分:5 总学时:96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一、课程定位 分析化学课程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分析工、检验工考证的必修课程,是全国化学检验工比赛的重点课程,具有业务性、应用性、技能性强的特点。课程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样品前处理和化学分析工作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大学化学”、“有机化学”等,后续课程为“仪器分析”、“有机分析”、“轻化工产品检验技术”等。 二、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 1.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基本设计理念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模式”,课程设计指向工作需要,教学内容的选取主要来自基层企事业单位样品前处理、化学分析的实际工作过程,以实践作为课程教学的主线,通过实践带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和职业素质的养成。采用多元灵活的考核评价方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设计思路 本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该课程是依据企业分析人员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了对学生化学分析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分析工、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的要求。本课程以企业样品前处理实际工作为依据来进行项目设计。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1).doc

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分析化学 上册第三版 华中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Analytic Chemistry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表征和测量的科学,主要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测量有关组分的含量。 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 一、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按 分析任务分) 定性分析:其任务是鉴定物质所含的化学组 成,即鉴定物质由哪些元素、原 子团、官能团或化合物所组成;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结构分析:研究所含组分的分子结构、晶体 结构或形态。

二、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按分析对象分) 三、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按测定原理分) 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 以被测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仪器分析法。四、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按试样用量和被测组分的含量分) 第三节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一、分析化学发展所经历的三次变革 第一次变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化学由一门技术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典分析化学。 第二次变革:20世纪40年代以后,分析化学从经典分析化学发展成了现代分析

化学。 第三次变革: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至现在,分析化学发展到了分析科学阶段。 二、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分析仪器已成为分析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分析化学的主要应用领域正在向生命科学领域转移 ······ 主要参考书: 1.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 2. 彭崇慧等编: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 3. 何先莉等编:分析化学 4. 林树昌等编:分析化学

设计说明书1(A4纸)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题目: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 学生:陈朝 学号:200705040109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成型071 指导教师:闫茹 2010 年 3 月 22 日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2.传动方案的拟定……………………………………………………… 3.电动机的选择,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4.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5.齿轮传动……………………………………………………………… 6.轴的设计计算………………………………………………………… 7.键联接的选择和校核………………………………………………… 8.滚动轴承的选择和计算……………………………………………… 9.联轴器的选择和校核………………………………………………… 10.箱体的设计…………………………………………………………… 11.减速器附件的选用…………………………………………………… 12.润滑方式和密封方式,润滑油牌号的选择………………………… 13.设计小结……………………………………………………………… 14.参考资料………………………………………………………………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 运动简图:1—电动机 2—联轴器 3—减速器 4—卷筒 5—传送带 工作条件:每日两班制工作,空载起动,工作有轻振,不反转,使用期限为10年。传送速度允许误差5%。 原始数据: 设计工作量: 设计说明书1份(30页以上) 主传动系统装配图1张(A1图纸) 主要零件工作图3张 开始日期2009年12月5日完成日期2009 年6月30 日

分析化学实验课教案

安全教育;仪器的认领、洗涤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地掌握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并掌握典型的分析方法。 2.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培养手脑并用能力和统筹安排能力。 3.确立“量”、“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学会正确、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通过自拟方案实验,培养综合能力。如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记录与分析,问题的提出与证明,观点的表达与讨论;树立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意识。 5.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培养科学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要求: 1.课前必须认真预习。通过预习了解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数学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测定结果的计算方法,实验中的误差来源。做好必要的预习笔记,未预习者不得进行实验。 2.集中精力做好实验。实验中要求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利用所学理论解释实验现象,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3.保持实验台面整洁。学生到实验室后,可利用上课前的时间将实验要用的仪器准备好,并整齐地摆放在实验台上。实验进行时,也要始终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将仪器及所需要的试剂摆放整齐有序。 4.实事求是地、认真地做好实验记录。所有实验数据,尤其是各种测量的原始数据,必须随时记录在专用的、预先编好页码的实验记录本上。不得记录在其他任何地方,不得涂改原始实验数据。 5.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本包括实验题目、日期、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步骤、原始记录、实验结果(列出计算公式)。简要地用文字和化学反应方程式说明方法及原理,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步骤,把实验数据用文字、表格或图行表示出来,并根据实验要求计算出分析结果。最后对实验教材上的思考题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制度。注意节约使用试剂、滤纸、纯水与自来水、电等。实验结束后,应马上清洗自己使用过的玻璃器皿,整理实验台面,并把自己用过的试剂、仪器归位。离开实验室前,要进行安全检查,认真清扫实验室,最后检查水电等开关是否关好,关好门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7.每次实验不得迟到。迟到超过15分钟取消此次实验资格。因病、因事缺席,必须请假。 三、清点仪器: 对照“仪器清单”,核查各类仪器的规格、数量、质量。首先在实验室内“多退少补”,互相

免费教案模板空白表格下载

免费教案模板空白表格下载 精品文档 免费教案模板空白表格下载 第 1 页共页 第页共页 第页共页 第单元第 1 课时总课时数:1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设计者单位授课班级 课堂教学设计表由4张基本表格组成,在填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章节名称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 上的一节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才能完成,那幺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 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 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 原子和2. 原子两个设计表。 2(计划学时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 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2”;若按照第二种 1 / 4 精品文档 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3(教学目标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 对象的特点,提出本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编写一般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方面的内容。尤其是情感 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 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若本节课和思想、情感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则不必挖空心思搞形式主义。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 准四个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 目标的简单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 围相符合。如果是一节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的全部。 4(学习目标描述学习目标描述的内容分三个部分: 知识点编号指该知识点的代号,它在本课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识点编号由两 部分组成:前边为章、节的代号, 2 / 4 精品文档 后边为该知识点在本节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横线相连。如: 2.6,1 代表第二章第六节的第一个知识点; 3.2, 代表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三个知识点; 2, 代表第28课的第四个知识点; 1.3.4, 代表第一编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二个知识点。 学习目标指每个知识点所具有的学习目标层次。 具体描述语句指对学习目标各个层次的具体描述。

分析化学试题1电子教案

分析化学试题1

分析化学试题1 一、选择题 ( 共12题 24分 ) 1. 若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分别为 1 和 2,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 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 ) (A) 0.09 V (B) 0.18 V (C) 0.24 V (D) 0.27 V 2. 有一煤试样,测定湿试样的灰分为5.88%,干试样的灰分为6.00%,求湿试样的含水量 ( ) (A) 2.50% (B) 3.00% (C) 2.00% (D) 3.50% 3. 0.05 mol/L SnCl2溶液 10 mL 与 0.10 mol/L FeCl3溶液 20 mL 相混合, 平衡时体系的电位是 ( ) [已知此条件时φ0 (Fe3+/Fe2+)= 0.68 V, φ0 (Sn4+/Sn2+)= 0.14 V] (A) 0.14 V (B) 0.32 V (C) 0.50 V (D) 0.68 V 4. 下列说法中违背非晶形沉淀条件的是( ) (A) 沉淀应在热溶液中进行 (B) 沉淀应在浓的溶液中进行 (C) 沉淀应在不断搅拌下迅速加入沉淀剂 (D) 沉淀应放置过夜使沉淀陈化

5. 在用 K2Cr2O7法测定 Fe 时, 加入H3PO4的主要目的 是( ) (A) 提高酸度, 使滴定反应趋于完全 (B) 提高化学计量点前Fe3+/Fe2+电对的电位,使二苯胺 磺酸钠不致提前变色 (C) 降低化学计量点前Fe3+/Fe2+电对的电位,使二苯胺 磺酸钠在突跃范围内变色 (D) 有利于形成 Hg2Cl2白色丝状沉淀 6. 微溶化合物A2B3在溶液中的解离平衡是: A2B3==2A + 3B。今已测得B的浓度为3.0×10-3mol/L,则该微溶化合物 的溶度积Ksp是 ( ) (A) 1.1×10-13 (B) 2.4×10-13 (C) 1.0×10- 14 (C) 2.6×10-11 7. 用重量法测定氯化物中氯的质量分数,欲使10.0mg AgCl沉淀相当于1.00%的氯,应称取试样的质量(g) ( ) (Ar(Cl) = 35. 5, Mr(AgCl) = 143.3) (A) 0.1237 (B) 0.2477 (C) 0.3711 (D) 0.4948 8. 下列做法中不属于对照试验的是() (A)用标准试样对照(B)用其它可靠的分析方 法对照

分析化学教案

课题:第三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教学对象:高中生 教学地点:课室 教学时间:待定(教学当天填写) 教学目标:本章阐述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误差的表达形式、误差分类、误差来源;给出描述误差大小的精度概念及其与误差类型之间的关系;给出测量中的有效数字概念及其在数据处理中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掌握测量误差分析及处理数据的方法,为学习后面的章节及在分析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误差定义及表达形式 测量误差按误差性质的分类处理 有效数字定义、选取以及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根据误差检验各种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可信度;学会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辅助手段:通过ppt展示和黑板板书 教学的内容及过程: (一)引入:研究分析误差的意义 为什么: 信息技术包括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测量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关键和基础。---钱学森 仪器仪表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是高新技术和科研的“催化剂”,在军事上体现的是“战斗力”---王大衍 误差在测量技术等科学研究领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怎么做: 定量分析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步骤来准确测定试样中待测成分的含量。然而,即使是最熟练的技术人员在测量过程中也会出现误差。因此,在进行定量测定的时候,必须对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度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的表达。了解分析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及其特点,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减少误差,使分析结果达到一定的准确度。 ★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误差 ★正确处理测量和实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通过计算得到更接近真值的数据。 ★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选用仪器或测量方法根据目

A4纸打印版四线三格纸模板教学文案

A4纸打印版四线三格 纸模板

阳光教育凌云校区 姓名()年级()学号()得分 () ---------------------------------------------------------------------------------------------------------------------------------------------------------------------------------------------------------------------------------------------------------------------------------------------------------------------------------------------------------------------------------------------------------------------------------------------------------------------------------------- ---------------------------------------------------------------------------------------------------------------------------------------------------------------------------------------------------------------------------------------------------------------------------------------------------------------------------------------------------------------------------------------------------------------------------------------------------------------------------------------- ---------------------------------------------------------------------------------------------------------------------------------------------------------------------------------------------------------------------------------------------------------------------------------------------------------------------------------------------------------------------------------------------------------------------------------------------------------------------------------------- ---------------------------------------------------------------------------------------------------------------------------------------------------------------------------------------------------------------------------------------------------------------------------------------------------------------------------------------------------------------------------------------------------------------------------------------------------------------------------------------- ---------------------------------------------------------------------------------------------------------------------------------------------------------------------------------------------------------------------------------------------------------------------------------------------------------------------------------------------------------------------------------------------------------------------------------------------------------------------------------------- ---------------------------------------------------------------------------------------------------------------------------------------------------------------------------------------------------------------------------------------------------------------------------------------------------------------------------------------------------------------------------------------------------------------------------------------------------------------------------------------- ---------------------------------------------------------------------------------------------------------------------------------------------------------------------------------------------------------------------------------------------------------------------------------------------------------------------------------------------------------------------------------------------------------------------------------------------------------------------------------------- ---------------------------------------------------------------------------------------------------------------------------------------------------------------------------------------------------------------------------------------------------------------------------------------------------------------------------------------------------------------------------------------------------------------------------------------------------------------------------------------- ---------------------------------------------------------------------------------------------------------------------------------------------------------------------------------------------------------------------------------------------------------------------------------------------------------------------------------------------------------------------------------------------------------------------------------------------------------------------------------------- ---------------------------------------------------------------------------------------------------------------------------------------------------------------------------------------------------------------------------------------------------------------------------------------------------------------------------------------------------------------------------------------------------------------------------------------------------------------------------------------- ---------------------------------------------------------------------------------------------------------------------------------------------------------------------------------------------------------------------------------------------------------------------------------------------------------------------------------------------------------------------------------------------------------------------------------------------------------------------------------------- ---------------------------------------------------------------------------------------------------------------------------------------------------------------------------------------------------------------------------------------------------------------------------------------------------------------------------------------------------------------------------------------------------------------------------------------------------------------------------------------- ---------------------------------------------------------------------------------------------------------------------------------------------------------------------------------------------------------------------------------------------------------------------------------------------------------------------------------------------------------------------------------------------------------------------------------------------------------------------------------------- ---------------------------------------------------------------------------------------------------------------------------------------------------------------------------------------------------------------------------------------------------------------------------------------------------------------------------------------------------------------------------------------------------------------------------------------------------------------------------------------- --------------------------------------------------------------------------------------------------------------------------------------------------------------------------------------------------------------

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使用的教材:《分析化学》(第三版)华中、东北、陕西、北京师范大学编 教学参考书:1. 《分析化学》(第五版)武汉大学主编 2、《定量分析化学》林树昌主编 3、《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评价》宋清编 4、《分离及复杂物质的分析》邵令娴编 教学课时安排:共18周每周4学时共72学时 1. 第一章绪论(2学时) 2.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0学时) 3. 第三章滴定分析概论(2学时) 4.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12学时) 5. 第五章络合滴定法(11学时) 6. 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9学时) 7. 第七章沉淀滴定法(2学时) 8. 第八章重量分析法(8学时) 9. 第九章吸光光度法(8学时) 10、第十章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6学时) 11、第十一章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2学时)

绪论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化学表征和测 量的科学。 其他定义:分析化学是研究测定物质组成的分析方法及其相关理论的科学。 欧洲化学联合会(FECS)化学部(DAC)定义:“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方法、仪器、策略以获得有关物质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组成的信息的科学。” 2、任务:鉴定物质的化学成分定性分析 测定各组分的含量定量分析 确定物质的结构结构分析 3、作用: a.21世纪是生命和信息科学的世纪,科技和社会生产发展 的需要要求分析化学尽可能快速、全面和准确地提供丰 富地信息和有用的数据。 b.现代分析化学正在把化学与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 生物学、精密仪器制造科学等学科结合起来。 c.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国防建设等社会主义建设中 起着重要作用。 d.在各学科的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技术的眼睛, 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