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东公安机关DNA数据库建设流程设计

山东公安机关DNA数据库建设流程设计

山东公安机关DNA数据库建设流程设计
山东公安机关DNA数据库建设流程设计

山东公安机关DNA数据库建设流程设计

摘要:

在过去的几年,山东地区DNA数据库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通过调研发现,山东地区公安机关DNA数据库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DNA 数据的采集、保存及送检到DNA数据分析再到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善设计,从而使公安机关DNA数据库为案件的侦破提供更加详实、准确的线索,提高办案效率。

关键词:公安机关;DNA数据库;建设流程;设计

1.1 DAN数据的采集、保存及送检

DNA数据库的建立从样品采集做起,采集工作依法进行,首先有政策文件、规范性文件规范工作任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落实责任,加强管理,保证采集样品的质量,人员背景信息准确,信息共享。

一、犯罪分子前科DNA库及失踪人员DNA库

1、采集的范围

根据《法庭科学DNA数据库建设规范》(GA/T418-2003)和《山东省公安机关DNA数据库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的要求,分别采集犯罪分子前科DNA 数据库及失踪人员DNA库血样。

2、采样员及采样员的培训

按照属地管辖,DNA信息血样样本采集施行各市辖区派出所主办,所长负责制原则,由各派出所选派一名正式民警担任血样采集员,负责采集工作。未通过派出所办理的案件涉及人员的DNA血样样本采集工作,由刑警、治安、经侦、国保、交警、出入境、消防等办案单位采集。异地羁押的未决犯罪嫌疑人及行政拘留人员的DNA血样样本的采集工作,分别由看守所、拘留所负责。

各市公安局负责各县(市、区)公安机关派出所及相关单位采样人员的定期培训任务,并统一印发材料。

3、血样采集流程

血样样本采集的过程按以下步骤进行。

(1)登记。填写DNA血样包装袋封面上标注的相关信息及违法犯罪嫌疑人员信息登记表,并按要求在血样包装袋上粘贴DNA编码(不干胶)。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参考方案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参考方案

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

1.系统概述 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内部拥有着大量城市基础数据资源,但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范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随着政府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就要求必须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化政府部门掌控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需求越来越紧密,但当前部门间信息共享多是点对点方式,

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管理平台。因此各部门对加快解决数据资源分散管理、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建立城市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数据采集交换,为各部门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共享支持,一方面数据信息从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整合接入,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和这些接入部门提供全面的共享服务。同时,以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建立为基础,整合来自各委办局和各所辖地区的、经过审核转换处理的数据资源,可实现对经济社会信息的统一和集中存储,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为今后政府工作提供一致的基础数据支持。 数据整合共享只是手段,数据分析服务才是目的。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有效整合各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全市经济社会信息资源,满足政府业务对统一数据资源共享需要,进而提升形势分析预测水平,对政府在发展规划、投资布局、资源环境、管理创新、科学决策等业务提供强有力支持,提高了政府部门掌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能力。 2.建设目标 1)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反映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 2)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地对政府统计部门、政府各部门以及国民经济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统计的关系到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建立全地区城市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统一管理机制; 3)依托地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科学的地区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为基础,建设支持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数据库系统,提高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共建共享能力; 4)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一致的城市基础数据,为各类应用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满足政府管理决策、部门信息共享和社会公共服务“三个层次”的需求。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

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

1.系统概述 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内部拥有着大量城市基础数据资源,但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范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随着政府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就要求必须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化政府部门掌控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需求越来越紧密,但当前部门间信息共享多是点对点方式,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管理平台。因此各部门对加快解决数据资源分散管理、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建立城市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数据采集交换,为各部门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共享支持,一方面数据信息从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整合接入,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和这些接入部门提供全面的共享服务。同时,以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建立为基础,整合来自各委办局和各所辖地区的、经过审核转换处理的数据资源,可实现对经济社会信息的统一和集中存储,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为今后政府工作提供一致的基础数据支持。 数据整合共享只是手段,数据分析服务才是目的。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有效整合各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全市经济社会信息资源,满足政府业务对统一数据资源共享需要,进而提升形势分析预测水平,对政府在发展规划、投资布局、资源环境、管理创新、科学决策等业务提供强有力支持,提高了政府部门掌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能力。 2.建设目标 1)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反映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 2)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地对政府统计部门、政府各部门以及国民经济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统计的关系到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一、数据库设计的生存期 按照规范设计的方法,考虑到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将数据库 设计分为六个阶段。如下图。 ① 需求分析 需求收集和分析, 需求。 ② 概念结构设计 对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 DBMS 的概念模型(用 E-R 图表示)。 ③ 逻辑结构设计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 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例如关系模型),并对其 进行优化。 ④ 物理结构设计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 (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 方法)。 ⑤ 数据库实施 需求A 祈断段 T 1 概念设计阶段 i 逻辑 q 丰计阶段 1 物理. 1 殳计阶段 j 数据E L 支实施阶段 数据库运荷? 维护阶段 得到用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需求,用数据流图描述的处理

运用DBMS 提供的数据语言(例如 SQL )及其宿主语言(例如C),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⑥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说明:设计一个完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往往是上述 六个阶段的不断反复。 二、数据库设计阶段的内容 设计步骤既是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也包括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下面针对各阶段的设计内容给出各阶段的设计描述。如下图。 阶段 濮块结构) 三、数据库设计阶段的模式 数据库结构设计的不同阶段形成数据库的各级模式,如下图 需求数据字睦、全系统中数据项、 分析數据證、数据存储的描述 数1E流图和判定我(利宦 闕)、数据字典中处理过程的 描述 设计 概念模型〔E?兄图) 模块设计 IPO表 编写模武装入 数JE 实施数揭库试 运行阶段 Create … L o豆恋■?. 程序编码 编译联结 测试 Tlain () * ■ A if???then ■■ i HUl 数据宇典 系窥说朋书包括: ①新系统要求、 方案和概图 ②反映新系统信息 流的数据流图 方法选择物理 存取路径建立设计

数据库建设基本流程

使用权数据库建库基本流程 一、标段数据库模版建立 1、根据坐标系统建立标段数据库模版 2、导入本标段所有权数据并检查、 执行“河南专题-所有权成果入库” 检查图层重要属性值不为空 行政区:行政区代码和行政区名称 地籍子区:地籍子区代码和地籍子区名称 所有权宗地:宗地代码;土地所有者名称; 3、分别对地籍子区和行政区设置 执行“数据建库-地籍区维护工具”;“河南专题-行政区设置” 建立好标段数据库模版发放给作业人员,分村建库人员直接把使用权数据导入到模版数据库。合库的时候这些所有权数据可以不合并。 二、外业dwg转shp,处理未转换的要素,数据入库(转换的界址点线不要)

三、分别对单层数据进行图形检查和属性检查 1宗地层 ①拓扑检查,手动处理错误,保存入库 ②检查QLR,DJH,XDLH是否为空 ③DJH正确性和重复性检查 “数据建库-宗地房屋维护-地籍号正确性检查/编号重复性检查” 2房屋层 ①拓扑检查,修改入库 ②检查YSDM,FWJG,FWCS是否为空 3测量控制点 ①拓扑检查,修改入库 ②检查YSDM, KZDMC,Z80是否为空 4线地形要素,面地形要素 ①拓扑检查,修改入库 ②检查YSDM, FHMC是否为空

四、宗地层属性填写和维护 1、使用工具“7.宗地属性维护”进行属性维护 维护内容如下表,维护前确保DJH的正确性

2、填写维护宗地其他属性

注:更新方式的手动填写指根据调查表或者权属调查资料填写 五、界址点线生成和属性维护 1、界线点线生成 通过“数据建库-宗地房屋维护-宗地拓扑及属性维护-宗地界址线拓扑维护”功能生成界址点和界址线。 2、界址线地籍号和指接人维护 通过“数据建库-宗地房屋维护-界址线所属宗地及指界人维护”可以维护界址线“左宗地籍号LZDJH”,“右宗地籍号RZDJH”,“指界人1 ZJR1”“指界人2 ZJR2”的属性。 RZDJH指的是本宗,就是这次调查的使用权宗地;LZDJH指的邻宗,当邻宗

五大数据库建设现状分析

五大数据库建设现状分析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五大基础数据库建设现状 1、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 该库是四大基础数据库中建设难度最低的,因为其中的信息收集相对容易,不涉及过多的部门利益分配等敏感问题。目前该库已基本建成,但真正投入使用的省市并不多。2012年5月31日,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数据整合改造合同验收和工程初步验收会在北京召开。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是我国第一个开展建设的国家级信息库,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牵头,由11个部门和单位参加,水利部承担其中的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建设。该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于2007年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批复后正式实施,在水利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发改委项目办的指导下,在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建成了水文、水质、水资源、水利设施、土壤侵蚀、水能资源、农村水电、大型灌区等方面的8个专题信息库、90个专题信息产品、21个综合信息子库,完成了实用规范和管理办法的编制与试行工作,数据库管理系统已上线并稳定运行。2、人口基础数据库 人口基础信息库的主体包括公民身份号码、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地等基本信息,还包括各部门业务系统在利用人口基本信息过程中产生的、其他部门存在共享需求的人口信息,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人是任何社会中最基本的活动主体,现代社会中尤其强调以人为本。随着我国管理模式逐步向以人为本转变,人的基本信息在整个行政管理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劳动就业、税收征管、个人信用、社会保障、人口普查、婚姻家庭、计划生育、打击犯罪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无不与人口基础信息密切联系。 尽管我国的人口信息有一定的积累和基础,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它,对其作用认识不足,以至于人口信息系统分散,至今尚未建立覆盖全部人口、代码唯一的基础信息库。更为重要的是,人口信息多头采集,各人口信息库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都不够,流动和死亡人口等信息采集困难,其应用也受到条块分割、互联不畅等问题的限制。此前频频被揭露的死人领工资、领养老金,死人吃低保,未婚无从证明、结婚离婚不能及时反映的现象,充分说明了我国人口信息共享方面的缺陷,也说明建立一套完整的覆盖全部人口、代码唯一的基础信息库的极端重要性。我国正在逐步建立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也使这个信息库的建立具有了十分的紧迫性。 基础信息共享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首先任何一个国家公共部门利用公共投资形成的信息资源,都应列入社会公共资源的范畴,其他公共部门根本不必也不应该利用公共投资进行重复建设。这既是公权力行使遵循精简、效率原则的要求,也是对纳税人负责、珍惜公共资源的体现。事实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建立一套完整精确的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是完全可能的。 3、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 2006年3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印发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对法人库建设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3月29日,国信办召开专题会议了解法人库建设进展情况,并要求加快方案修订、论证、实施进度。

《数据库及其建立过程》教案

《数据库及其建立过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数据库的建立过程。 2.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数据库的建立步骤,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3.将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体会信息技术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的方便。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数据库的概念及建立过程。 【难点】数据库的建立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学校的“校本课程”数据库: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数目众多,每位同学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并参加相关课程的学习。为了随时掌握大家的选修情况,学校建立了“校本课程”数据库来存储相关信息,并且通过数据库应用系统对数据库进行管理与操作,同时提供数据查询、数据统计等服务。由此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数据库及其建立过程。(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认识数据库 教师先让同学们根据上节课所学的“操作数据库”的内容,总结数据库的一些特点:数据集合、可共享的、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统一管理,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什么是数据库:所谓数据库,就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它是一个按一定的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教师强调在数据库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知识点,比如:数据库中的数据不再针对某一应用,而是面向全体,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资源的共享不仅满足各用户对信息内容的要求,同时也满足各用户之间信息通信的要求。 任务二:数据库建立的基本过程 教师讲解建立数据库时具体事物到计算机数据的转换过程:具体事物的特征通过人脑的加工,转换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然后再由计算机进行处理。 教师讲解使用数据库管理“校本课程”信息时,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的过程:首先就要对“校本课程”和“学生”这两个事物进行分析,寻找各自所具有的特征。在“校本课程”中,可供选择的校本课程很多,如:中国诗歌研究、趣味数学、古典音乐欣赏等,这些都称为实体。所有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也很多。对于“校本课程”实体来说,其特征包括课程名称、课时数、负责老师等(这些都称为属性),在这里需要用到的是课程号、课程名称、负责老师、学生数四个属性。对于“学生”实体来说,则需要学生编号、姓名、性别、所在班级等属性。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校本课程的例子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建立数据库的过程:要建立一个数据库,首先要收集相关的信息,然后从中分析并抽取信息的特征,确定特征之间的关系,接着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最后根据需要使用数据库。 (三)巩固提高 学生同桌两人相互讨论以表格的形式来列举建立数据库的步骤及任务。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完善建立数据库的步骤及任务,得到如下表格:

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项 目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

一、地籍数据库建设 (一)、成果数据库建设的内容 农村地籍调查成果数据库建设是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地籍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相关数据库标准的要求,建立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库。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数据库内容: 1、农村地籍数据库包括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权属、土地利用、基础地理等数据。 2、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宗地的权属、位置、界址、面积等空间和属性信息; 3、土地利用数据包括行政区(含行政村)图斑的权属、地类、面积、界线等; 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数学基础、境界、测量控制点、居民地、交通、水系、地理名称等。 (二)成果数据库建设要求 1、严格遵循数据库标准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以《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为基础,结合《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等新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对相关要素属性结构表进行扩展,以满足农村地籍调查成果管理要求。 2、坐标系统

数据库建设采用的坐标系统为山西省全省及区域地籍测量控制及服务体系定制的独立坐标系统。 3、面积计算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宗地面积按高斯-克吕格投影面面积计算。 4、数据库逻辑结构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数据库由空间数据库和非空间数据库组成。空间数据由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组成,主要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居民地数据、土地权属数据等。非空间数据由权属信息调查数据组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数据库逻辑结构见图1。 空间数据库 农村集 体建设 用地和 宅基地 使用权 非空间数据库 扫描文件 调查表格 权属资料 其他数据 土地权属数据 居民地数据 基础地理数据 图1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数据库逻辑结构图

数据库创建流程

一、数据库设计过程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资源管理最有效的手段。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有效存储数据,满足用户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数据库设计的各阶段: A、需求分析阶段:综合各个用户的应用需求(现实世界的需求)。 B、在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和各DBMS产品的概念模式(信息世界模型),用E-R图来描述。 C、在逻辑设计阶段:将E-R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然后根据用户处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虑,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VIEW)形成数据的外模式。 D、在物理设计阶段:根据DBMS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设计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1. 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收集和分析,结果得到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需求(和数据流图描述的处理需求)。 需求分析的重点:调查、收集与分析用户在数据管理中的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需求分析的方法:调查组织机构情况、各部门的业务活动情况、协助用户明确对新系统的各种要求、确定新系统的边界。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跟班作业、开调查会、请专人介绍、询问、设计调查表请用户填写、查阅记录。 分析和表达用户需求的方法主要包括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类方法。自顶向下的结构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 Analysis,简称SA方法)从最上层的系统组织机构入手,采用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并把每一层用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描述。 数据流图表达了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系统中的数据则借助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简称DD)来描述。 2.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可以用E-R图表示。 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概念模型不依赖于某一个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概念模型可以转换为计算机上某一DBMS支持的特定数据模型。 概念模型特点: (1) 具有较强的语义表达能力,能够方便、直接地表达应用中的各种语义知识。 (2) 应该简单、清晰、易于用户理解,是用户与数据库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 概念模型设计的一种常用方法为IDEF1X方法,它就是把实体-联系方法应用到语义数据模型中的一种语义模型化技术,用于建立系统信息模型。 使用IDEF1X方法创建E-R模型的步骤如下所示: 2.1 第零步——初始化工程

案例分析 第六章:物流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六个基本步骤)案例分析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得数据库设计 (案例分析) 系统名称: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一、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就是整个数据库设计过程得基础,要收集数据库所有用户得信息内容与处理要求,并加以规格化与分析。 物流管理系统就是为制造商与零售商设计得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目得就是: 1、实现上游制造商得信息管理。 2、实现下游零售商得信息管理。 3、实现进库与配送得信息管理。从而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并提高企 业管理化水平。经过调研分析,得到系统得如下功能需求。 (1)数据检索 1、制造商、零售商查询某一产品名称,规格与单位 输入:产品编号 输出:产品名称,产品规格,产品单位,制造商编号 2、物流中心、制造商查询某一零售商名称,联系人,地址,电话号码,网址 输入:零售商编号 输出:零售商名称,联系人,地址,电话号码,网址 3、零售商、物流中心查询某一制造商信息表 输入:制造商编号 输出:制造商名称,联系人,地址,电话号码,网址 4、物流中心、制造商、零售商查询某一产品得出库信息表 输入:仓库编号 输出:仓库编号,库名,地址,电话 5、物流中心、零售商查询某一产品得制造商与产品信息表 输入:产品编号编号 输出:制造商名称,联系人,地址,电话号码,网站,产品名称,产品名称,产品规格,产品单位 6、查询某一产品对应得物流中心编号及产品信息 输入:产品编号 输出:物流中心编号,货物价格,提取、产品编号,产品、产品名称,产品名称,产品规格,产品单位 7、制造商,零售商查询某一物流中心信息 输入:物流中心编号 输出:物理中心名称,联系人,地址,电话号码,网址 (2)数据插入 ①产品数据插入 ②制造商数据插入 ③零售商数据插入 ④物流中心数据插入 (3)数据修改 ①产品数据修改:某产品数据变化时,输入该产品编号以及需修改得属性, 完成对产品表得修改

数据库设计步骤简述

数据库设计步骤简述

数据库设计步骤简述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和服务的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数据库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从小型的单项事物处理系统到大型的信息服务系统大都利用了先进的数据库技术来保持系统数据的整体性、完整性和共享性。 数据库应用软件和其他软件一样,也有它的诞生和消亡。数据库应用软件作为软件,在其生命周期可以看作有三个大的时期:软件定义时期,软件开发时期和软件运行时期。 按照规范化设计方法,从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全过程来考虑,将数据库及其应用软件系统的生命周期的三个时期又可以细分为六个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实施及运行维护。 一、需求分析 信息需求:指目标系统设计的所有实体、属性、以及实体间的联系等,包括信息的内容和性质,以及由信息需求导出的数据需求。 处理需求:指为得到需要的信息而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要求,包括处理描述,发生的频度、响应时间以及安全保密要求等。进行数据库设计首先必须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需求分析是真个设计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步。作为地基的需求分析是否做得充分与准备,决定了在其上构建数据库大厦的速度与质量。需求分析做得不好,甚至会导致整个数据库设计返工重做。 需求任务分析:

需求分析的任务是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组织、部门、企业等),充分了解原系统(手工系统或计算机系统)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新系统必须充分考虑今后可能的扩充和改变,不能仅仅按当前应用需求来设计数据库。 需求分析的重点是调查、收集与分析用户在数据管理中的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信息要求是指用户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得信息的内容与性质。由用户的信息要求可以导出数据要求,即在数据库中需要存储哪些数据。处理要求是指用户要求完成什么处理功能,对处理的响应时间有什么要求,处理方式是批处理还是联机处理。新系统的功能必须能够满足用户的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需求分析的方法: 通过调查了解了用户需求后,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表达用户的需求。分析和表达用户需求的方法主要包括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类方法。 二、概念设计 将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即概念模型的过程就是概念结构设计。 概念结构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即对实际的人、物、事和概念进行人为处理,抽取人们关心的共同特性,忽略非本质的细节,并把这些特性用各种概念精确地加以描述。

数据库建设基本流程

数据库建设基本流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使用权数据库建库基本流程 一、标段数据库模版建立 1、根据坐标系统建立标段数据库模版 2、导入本标段所有权数据并检查、 执行“河南专题-所有权成果入库” 检查图层重要属性值不为空 行政区:行政区代码和行政区名称 地籍子区:地籍子区代码和地籍子区名称 所有权宗地:宗地代码;土地所有者名称; 3、分别对地籍子区和行政区设置 执行“数据建库-地籍区维护工具”;“河南专题-行政区设置” 建立好标段数据库模版发放给作业人员,分村建库人员直接把使用权数据导入到模版数据库。合库的时候这些所有权数据可以不合并。 二、外业dwg转shp,处理未转换的要素,数据入库(转换的界址点线不要) 三、分别对单层数据进行图形检查和属性检查 1宗地层 ①拓扑检查,手动处理错误,保存入库 ②检查QLR,DJH,XDLH是否为空 ③DJH正确性和重复性检查 “数据建库-宗地房屋维护-地籍号正确性检查/编号重复性检查” 2房屋层

①拓扑检查,修改入库 ②检查YSDM,FWJG,FWCS是否为空 3测量控制点 ①拓扑检查,修改入库 ②检查YSDM, KZDMC,Z80是否为空 4线地形要素,面地形要素 ①拓扑检查,修改入库 ②检查YSDM, FHMC是否为空 四、宗地层属性填写和维护 1、使用工具“7.宗地属性维护”进行属性维护 维护内容如下表,维护前确保DJH的正确性 2、填写维护宗地其他属性

注:更新方式的手动填写指根据调查表或者权属调查资料填写 五、界址点线生成和属性维护 1、界线点线生成 通过“数据建库-宗地房屋维护-宗地拓扑及属性维护-宗地界址线拓扑维护”功能生成界址点和界址线。 2、界址线地籍号和指接人维护 通过“数据建库-宗地房屋维护-界址线所属宗地及指界人维护”可以维护界址线“左宗地籍号LZDJH”,“右宗地籍号RZDJH”,“指界人1 ZJR1”“指界人2 ZJR2”的属性。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

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 1.系统概述 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内部拥有着大量城市基础数据资源,但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范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随着政府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就要求必须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化政府部门掌控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需求越来越紧密,但当前部门间信息共享多是点对点方式,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管理平台。因此各部门对加快解决数据资源分散管理、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建立城市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数据采集交换,为各部门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共享支持,一方面数据信息从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整合接入,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和这些接入部门提供全面的共享服务。同时,以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建立为基础,整合来自各委办局和各所辖地区的、经过审核转换处理的数据资源,可实现对经济社会信息的统一和集中存储,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为今后政府工作提供一致的基础数据支持。 数据整合共享只是手段,数据分析服务才是目的。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有效整合各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全市经济社会信息资源,满足政府业务对统一数据资源共享需要,进而提升形势分析预测水平,对政府在发展规划、投资布局、资源环境、管理创新、科学决策等业务提供强有力支持,提高了政府部门掌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能力。 2.建设目标 1)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反映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 2)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地对政府统计部门、政府各部门以及国民经济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统计的关系到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建立全地区城市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统一管理机制; 3)依托地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科学的地区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为基础,建设支持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数据库系统,提高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共建共享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