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七 (1)(1)

【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七 (1)(1)

【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七 (1)(1)
【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七 (1)(1)

回顾·拓展七

学习目标:

1、回顾从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2、积累一批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成语。

3、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来源和含义。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交流话题1:

1、本组课文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

4、学生自由说。

5、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6、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人物的性格、外貌等多角度说。

7、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从人物的性格、外貌、品

质等多角度说出了他们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下面我们把对某个人印象深刻的同学集中在一组,让你们对这个人进行深入的讨论。

8、组成小组。

9、明确小组讨论的要求:

(1)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2)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

(3)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给其他组成员也留下深刻印象。

10、小组讨论

11、全班交流。

12、话题小结。

二、交流话题2:

1、本组课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者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请结合具体的课文实例说一说。

3、按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进行分类交流。

4、这次习作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

5、小组交流,要求结合自己的作文实例说一说。小组推荐最佳组员参与班级交流。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回顾拓展七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回顾.拓展七》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易读错字:奕瞪簧娓 2.易写错字:簧奕垂 3.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文质彬彬仪表堂堂虎背熊腰身前体壮 神采奕奕满面春风垂头丧气目瞪口呆 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点头哈腰 低声细语巧舌如簧娓娓动听语重心长 (二)重点读背:能流畅地背诵“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最后一段。 二、理解运用: 1. 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2. 交流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 3. 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描写人物的看法 4、积累一批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成语。 三、情感体验:

1. 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来源和含义。 2.积累你知道的表现学习刻苦的成语故事。 教学重点: 1、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2、交流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 教学难点: 1.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2.体会成语的故事的意义和成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内容回顾。 1、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形象,他们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谁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学生交流(先自己说,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二)回顾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和《刷子李》《金钱的魔力》,并思考这几篇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

五下语文《回顾●拓展一》作业本答案

回顾●拓展一 1 读拼音,写词语。 绿毯渲染马蹄礼貌摔跤 襟飘带舞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1)①(2)④(3)④ 3.从“词语盘点”的“读读写写”中找出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高歌(低吟)拘束(洒脱) 跃出(陷入)大方(羞涩) 4.古诗填空。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前两句写出了黄河奔腾万里的特点,后两句作者联系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要沿着黄河到天上去做客,想象真是奇特。 (2)“趣味语文”中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一诗是这样写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描写了我国古代西北边疆的风光,表达了守卫边疆士兵思乡的感情。 5.连一连,将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符号。 6.默读短文,完成练习。 已解决问题收藏转载到空间转播到腾讯微博《高原红柳》阅读答案 5 [ 标签:高原红柳, 答案] 莪們↘默葜2010-04-17 11:21 高原红柳 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植物。 在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大风暴的确太可怕了!狂风肆虐,石走沙飞,直刮得遮天蔽日,天昏地暗。枯草吹走了,牛羊刮散了,帐篷撕裂了,风魔和沙怪露出狰狞的面孔,发出一阵阵狂笑。沙丘下的红柳,却没有被风暴吓倒。她们把根扎得更深,把触须伸得更长,最深、最长的可达三十多米,以汲取水分。她们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干变成根须,再从沙层的表面冒出来,伸出一丛丛细枝,去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她们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红柳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高寒的自然气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风湿病,红柳春天的嫩枝和绿叶是治疗这种顽症的良药,使多少人摆脱了病痛的折磨,让他们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藏族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观音柳”和“菩萨树”。 孔繁森同志喜爱红柳。记得是藏历雪顿节的一天,天空湛蓝如洗,这是高原最美好的节日。孔繁森同志领我们来到拉萨河畔的红柳树下。柳林里不时传出人们的欢歌笑语,随处可闻到青稞酒和酥油茶的芳香。孔繁森同志站起身来,从柳枝上采下几朵浅红色的红柳花,放入杯内的青稞酒中,对我们几个援藏的同志说:“人的一生,不一定非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可,只要能像高原上的红柳一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他喝了一口青稞酒,笑着对大家说:“你看那红柳,论资格可谓是老西藏了,恐怕是和文成公主一同来西藏札根的。可她从不炫耀,从不骄傲,柳梢总是低垂着,多么谦虚啊!”接着他又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讲:“我们援藏干部要和藏汉群众一道,像红柳那样,发扬老西藏精神,团结起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设一个美丽富饶的新西藏!” 在纪念孔繁森的日子里,我们这些和他同期援藏的战友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了那历经风霜雨雪却永远挺立的高原红柳。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2)划横线的句子中,孔繁森所说的红柳“甘于吃苦”的精神主要体现在短文第2自然段,

五年级语文:回顾拓展四 教案 五上(示范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五年级语文:回顾拓展四教案 五上(示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五年级语文:回顾拓展四教案五上(示范 文本) 学习目标 1.积累交流课文、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2.了解、积累生活中的座右铭. 3.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课前准备 搜集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交流平台 在上节课的口语交际学习后,大家一定收集整理出许多名言警句吧?谁来交流交流他喜欢的对自己启发很大的名言警句或者座右铭? ◆从课文中找出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感受.

◆把你平时从课外书中积累的、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进行展示,和同学进行交流. ◆把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出的语句,摘抄在本上. 日积月累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是一句汉族谚语,意思是说,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意思相近的谚语还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路在人走,事在人为”“不怕无能,只怕无恒”“有志者,事竟成”等。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欲:想,究竟:结果,原委;留心:注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把事情(问题)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处处注意仔细观察。这句话点明了平时养成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虚心: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自满: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这句话的意思是:虚心能帮助你把许许多多的事办成功;而自以为是,骄傲自满,那十件事中可能会有九件办不成,也就是说事情办成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五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回顾·拓展一

《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性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4、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点】 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西部情况介绍、发展状况、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2、阅读并背诵古诗词. 3、搜集与诗词有关的趣味语文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内容回顾,资料交流: ⑴教师用课件展示本组四篇课文内容,并配以旁白:在近两周的时间里,我们与蒙古族同胞共话夕阳,我们走进了古老苍凉的雪域高原,观赏了风沙漫卷的茫茫戈壁上顽强生存的白杨.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西部的旖旎风光还历历在目,西部建设者可歌可泣的故事还萦绕在我们脑际. ⑵相信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更多,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 ⑶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文资料,并谈谈自己对西部的感受:(可以利用展示台.) 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引导: 西部的过去、现在、未来 西部的建设与发展 西部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西部的旅游与开发 西部的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环境 西部的教育,西部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 2、回眸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⑴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杨》,并思考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⑵小组交流: ①把这两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或者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推荐 给大家,并说说原因.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拓展试题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拓展试题及答案 五年级资料袋课外拓展试题 1.《草原》作者是().是现代著名作家.原名().代表作《》《》《》等。 2.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的( ).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开拓了().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 一人。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往西一直延伸到().在这条漫漫长路中.以 产自我国的()最具有代表性。投笔从戎的().西天取经的()也曾经过丝绸之路。 3.()的《白杨》.茅盾的《》.杨朔的《》.陶铸的《》等.都采用了()的写作方法。 4.()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在藏中为(“ ”)或(“ ”)之意。被人们称为“天路”的()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5.中国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位诗人都善写().合称诗歌史上的“ ” 、“ ” 。6.《冬阳?童年?骆驼队》作者是().我们曾学过她关于读书方面的《》 .她的代表作是《》。7.《祖父的园子》节选自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的《》。 8.进化论是英国生物学家()所创立的关于物种起和发展变化规律的学说。 9.《杨氏之子》选自南朝()的《》.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的小说。10.《晏子使楚》选自《》一书。 11.剧本是一种().它主要通过()().()。 12.相声是一种()的()艺术.也是幽默的艺术.运用()()()()的技巧.组织包袱逗观众哈 哈一笑.并有针砭世俗、寓教于乐的功能。可分为三种:()相声.()相声.()相声。 13.《再见了.亲人》为().作者()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时.在车站上同朝 鲜人民()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14.《金色的鱼钩》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 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课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 征着老班长()。 15.《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 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新课标第一网)让给别人.把()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 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本多用简短的句、段.()。其中的老汉是 个()、()、()、()的人。 16.《梦想的力量》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 ”)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 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作者按照()顺序和() 顺序.叙述了事情的经过。2001年3月.(“ ”)基金会正式成立。瑞恩?希里杰克也被评选为(“ ”).被人称为(“ ”)。 17.《将相和》是根据()写的(《》)中的(《》)改写的。它以()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

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4.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点 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教学方法指导法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西部情况介绍、发展状况、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2.阅读并背诵古诗词。 3.搜集与诗词有关的趣味语文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内容回顾,资料交流。 1.教师用课件展示本组四篇课文内容,并配以旁白:在近两个周的时间里,我们与蒙古族同胞共话夕阳,我们走进了古老苍凉的雪域高原,观赏了风沙漫卷的茫茫戈壁上顽强生存的白杨。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西部的旖旎风光还历历在目,西部建设者可歌可泣的故事还萦绕在我们脑际。 2.相信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更多,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

3.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文资料,并谈谈自己对西部的感受。(可以利用展示台) (二)回眸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杨》,并思考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 (1)把这两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或者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推荐给大家,并说说原因。 (2)你认为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分别说一说。 (如:场面描写人物对话的描写 借物喻人(借赞扬白杨树来赞扬西部建设者) 景色描写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3.全班交流、点评。 (三)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1.在学习中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 3.总结: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我们、你们、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必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西部必将会迎来灿烂辉煌的明天!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然后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请学生把课前收集的一些古诗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互相激励和启发。 3.建议学生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回顾·拓展二|人教新课标

回顾·拓展二 基础过关 一、读拼音,写汉字。 yōu ( )静chóu,丝( ) shuāi ( )老shū,( )理 二、辨字组词。 仗( ) 愁( ) 账( ) 瞅( ) 绢( ) 甚( ) 捐( ) 堪( )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顶天立( ) 颇负盛( ) 能书善( ) 香飘十( ) 四、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间:A.中间;B.一定的空间或时间;C.一间房子;D.量词。 1.我们要把东西放在桌子中间.。( ) 2.这篇文章根据时间.来安排写作顺序。( ) 3.单元房的里间.住着美国来的小表妹。( ) 五、选词填空。 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尽管……还是……不是……而是……1.( )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 )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 2.( )船快开了,( )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 1.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填写诗句。 1.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2.复恐匆匆说不尽,________________。3.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 4.家在梦中何日到,________________? 探究应用 八、短文阅读。 乡愁 [台湾] 余光中 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海峡一坟墓2.品悟诗歌,选择正确的答案。 (1)“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为什么说海峡是“浅浅”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浅浅的”是反话,实际上水很深。B.台湾海峡水本身很浅。 C.以“浅浅的”海峡衬托乡愁之深。(2)“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的深层含义是( ) A.诗人因海峡阻隔,难以回乡,无限哀愁。 B.诗人的乡愁就像一湾浅浅的海峡。C.海峡本不该成为两岸人民隔离的障碍,诗人面对现实,为人为地造成两岸隔离而感到痛心、惋惜。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曼、兮、骚、跬、荀 2.易写错字:兮、骚、跬、荀 3.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自强不息、莫等闲、跬步、空悲切 (二)重点读背:能流畅地背诵“日积月累”。 二、理解运用:(根据交流平台来制定) 1.交流怎样入情入境朗读课文, 2.交流怎样才能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呢? 3.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描写人物的看法。 三、情感体验:(依据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来制定) 1.理解名言警句的含义,体会人生的道理,懂得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等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描写人物的看法。 教学难点:理解名言警句的含义,体会人生的道理,懂得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等道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1.导入: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写我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我们深深被感染了。课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读起来非常亲切。说说课文中的哪些事让你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学生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二)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1.导语:作者怎样做到让文章这样亲切感人,打动我们呢?2.学生发言。 3.归纳: (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比如,《祖父的园子》里,把“我”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让我们觉得写的就是我们同龄人的真实生活,所以才打动了我们,感染了我们。 (2)作者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比如《童年·冬阳·骆驼队》中对“我”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由于作者描写细致,所以更能表现童年的天真无邪。 (三)交流读书方法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作业本回顾拓展七答案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作业本回顾拓展七答案 1、拼一拼,写一写。 diàn tánɡ háo mài qí qū zhuì luò (殿堂)(豪迈)(崎岖)(坠落) yǎn hù chóu hèn ɡuī bǎo huī jìn (掩护)(仇恨)(瑰宝)(灰烬) 2、填一填,读一读。 (惊)天(动)地(斩)钉(截)铁玲(珑)(剔)透 诗(情)画(意)众(星)(捧)月亭(台)楼(阁) (气)(壮)山河(满)腔(怒)火天(南)海(北) 3、读一读,并按要求分类。 (1)描写人物外貌的词:眉清目秀面如土色骨瘦如柴红光满面 (2)描写人物语言的词:口若悬河豪言壮语滔滔不绝喋喋不休 (3)描写人物品质的词:临危不惧大义凛然舍生取义不屈不挠 4、照样子,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1)圆明园中有民族建筑。圆明园中有西洋景观。 圆明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2)五壮士向顶峰攀登。五壮士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五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3)激光可以用于军事、医学。激光可以用于通讯、传播。 激光既可以用于军事、医学,又可以用于通讯、传播。 5、照样子,把带点词语的意思写具体。 广场上挤满了看表演的人。 广场上挤满了看表演的人,小到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大到年过花甲老爷爷、老奶奶。

6、默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个粗瓷大碗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用过的。她那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团政委。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了一次,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有一回,一场激烈的战斗刚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从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通讯员为难地说:“这……这……敌人都消灭了,往哪儿还呀!” 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部队虽然还有一点点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赵一曼端着这碗高粱米饭,望着面前的小通讯员,怎么忍心责备他呢? ( 6 )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 5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 2 )这些,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到了,他没有吭声,眼睛里却含着泪花。 ( 4 )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呀!”

五年级上册语文拓展六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拓展六教学反思小学语文第七册《语文园地六》围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共安排了五个方面的训练内容,分别是“感谢和安慰”的交际训练、“胜似亲人”的习作训练、“我的发现”的阅读方法训练、诵读《过故人庄》的积累训练、朗读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训练等。 五年级上册语文拓展六教学反思【1】 在设计指导过程的时,我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的储备状况,侧重了几点:一是整合资源,将“我的发现”和“成语故事”结合起来进行;二是注重了学习方法的自主性,将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有效交流结合起来;三是适度进行拓展训练,在习作训练中,不仅让学生写出来,而且还引导学生将习作“写出去”。这样设计并实践,确保了训练目标的实效性。从实践来看,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满意的: (一)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园地”的劳动。比如在“口语交际”训练和“习作训练”中,老师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分组学习,由于调控得当,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参与的有效性在这次训练中体现得很充分。 (二)让所有的学生在“园地”里都能形成劳动技能。比如“口语交际”训练中,不仅训练学生“好好说”,更要求学生养成“好好听”的习惯。在“我的发现”的训练中,引导学生了解

并掌握了“小林”和“小东”的读书方法后,还启发学生回顾自己平时的一些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总结,促使了阅读技能的形成。 (三)指导体现了有序性、拓展性。如“口语交际”训练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水平,以理解“感谢”和“安慰”为切入点,有利于学生围绕中心表达。另外,还适度地把学生引向“园地”以外,如回去把“感谢”和“安慰”的故事讲给父母听,习作完成后,把自己的作品整理后发给媒体等。 (四)注重了整合,体现了综合性。如训练了“我的发现”以后,为巩固形成的经验,引导学生练习阅读“成语故事”。 五年级上册语文拓展六教学反思【2】 这次交流的重点是名著中的人物,让学生感受人物的栩栩如生,从而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是本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交流平台紧扣这一教学目标,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总结自己的收货。 日积月累是我国古典名著人物的歇后语。课外书屋的内容是要求学生读读《西游记》的原著,这对学生兴趣不是很大,他们更乐于看电视剧,为了使课外阅读落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所以这个单元让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这不是最终的教学目标,而是把这单元的几篇课文作为引子,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众多的名著中,通过认识更多的名著,感受名著的魅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回顾·拓展七

回顾·拓展七 1.回顾从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2.积累一批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成语。 3.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来源和含义。 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 体会成语故事并学会运用。 准备成语词典,搜集描写人物的词语。ft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一、交流话题1 1本组课文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这么多的人物中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4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人物的性格、外貌等多角度说。 5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从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质等多角度说出了他们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下面我们把对某个人印象深刻的同学集中在一组,让你们对这个人进行深入的讨论。 6组成小组,小组讨论。 7明确小组讨论的要求: (1)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2)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 (3)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给其他组成员也留下深刻印象。 8全班交流。 9话题小结。 二、交流话题2 1本组课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者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请结合具体的课文实例说一说。

3按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进行分类交流。 4这次习作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 5小组交流,要求组员结合自己的作文实例说一说。小组推荐最佳组员参与班级交流。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每个学生表达的机会,以提高语文的基本素养。 6全班交流,要求全班同学说说他们作文中方法运用的成功之处。 7请同学们将自己运用写人方法写得最成功的一段话并附上自己的体会,交至语文课代表,语文课代表将这些语段分类,编成小报,在全班进行传阅交流。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课文运用了很多的方法刻画人物,如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生动。这一课我们将积累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成语。 二、情境积累 1出示成语,正确朗读。 2积累第一组成语。 (1)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的什么?(外貌) (2)教师给大家几个人名,试着用线与这些成语连连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回顾拓展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评析]辽阔的高原上,远远向西望去,黄河奔腾而来,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在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 前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

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

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七教案

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七教 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教学目的 1.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2.交流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 3.让学生积累描写人物的各类词语 4.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描写人物的看法 教学重点 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交流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 教学难点: 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交流平台 (一)内容回顾。 教师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形象,他们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谁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学生交流(先自己说,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二)回顾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和《刷子李》《金钱的魔力》,并思考这几篇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 2.小组交流: 把这几篇课文中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地方找出来,推荐给大家,并说说理由。 你认为在人物刻画上最成功的地方在哪儿请分别说一说。 3.全班交流、点评。 (三)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1.在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 3.在这次的习作中,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人物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的 (四)师总结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诵十六个词语,要求读准字音,把词语读熟。 2.谈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3.再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是描写人物的哪个方面的 4.组织学生分类说说自己积累的其他描写人物的词语 (学生把课前收集的一些描写人物的词语,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

2020新版大象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生不息的原动力》教案合集(含目录)2017版

新版大象科学五年上册第七单元《生生不息的原动力》教案合集第七单元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第七单元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1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 课程标准要求: 1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2通过分析科学家们建立学说的过程和方法,学习如何更好地分析事实与证据,并得出既论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们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学习案例: 1.重点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们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难点:通过分析科学家们建立学说的过程和方法,学习如何更好地分析事实与证据,并得出结论 2.教法学法:教法:引导法,分析法。学法:阅读法理解法,讨论法。

学习流程 我们已经学过光合作用的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打开书阅读92页-93页前两自然段内容后分组讨论。 1.小组汇报交流情况。 2.得出结论,海尔蒙特实验证明:水分是植物体建造自身的原料。 3.接着,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里斯特利设计并做了这样的实验: 4.分组实验实验后得出结论:植物有时能把坏空气变好,有时也会把好空气变坏。 5.到1779年夏天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做了500多次实验进一步得出结论。 6.分组实验后得出结论:只有绿叶和绿枝才能真正把空气由坏变好。 7.又经过瑞士牧师谢尼伯德国科学家末里斯萨克斯等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不懈的努力。终于了光合作用的秘密:在阳光的作用下,植物的绿叶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产生了氧气。即:水+二氧化碳->碳水化合物+氧气 巩固练习: 按照“土壤汁”的说法,植物生长的需要的物质全部来自于土壤。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海尔蒙特用实验证明,柳树长大需要的物质来自雨水,他的结论正确吗? 普里斯特利设计的实验想证明什么?他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回顾·拓展二 教案1

回顾·拓展二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情。 2.积累读书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1.导入: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写我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我们深深被感染了。课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读起来非常亲切。说说课文中的哪些事让你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学生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二)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1.导语:作者怎样做到让文章这样亲切感人,打动我们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 (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比如,《祖父的园子》里,把“我”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让我们觉得写的就是我们同龄人的真实生活,所以才打动了我们,感染了我们。 (2)作者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比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中对“我”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由于作者描写细致,所以更能表现童年的天真无邪。 (三)交流读书方法 1.导语: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其次要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在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想象如果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句子大意及出处。是自己将会怎么做?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 3.指名读,注意句子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5.说说从这些句子中受到怎样的启示,准备把哪些话语送给谁,为什么。 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7.交流课外收集的类似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8.齐读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并默记心头。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回顾·拓展七教材分析

五下回顾·拓展七教材分析 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五下回顾·拓展七教材分析课堂实录教学反思案例课文教后感,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回顾·拓展七 交流平台 本次“交流平台”安排了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是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另一个方面是关于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是本组教学的重点,通过前面3篇课文的学习,在这里应该有个小结。教学时,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归纳,特别是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偏颇认识要积极引导,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无论是学生发表意见,还是教师梳理、归纳,都要特别注意紧密联系课文实际,要以课文对人物的具体描写为依据,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日积月累 本次“日积月累”安排了十六个描写人物的词语,分四类排列:有形容人物外貌的,如,“仪表堂堂、虎背熊腰”;有形容人物的神态表情的,如,“满面春风、目瞪口呆”;有描写人物行动的,如,“活蹦乱跳、点头哈腰”;有描写人物说话时的情态的,如,“娓娓动听、低声细语”。目的是让学生积累描

写人物的各类词语。教学时,可先读一读,把字音读准,把词语读熟;再说说每个词语的大致意思,分别是描写人物的哪个方面的。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类说说自己积累的其他描写人物的词语,借此机会,帮助学生对积累的词语进行整理。 成语故事 “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典故讲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原是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的,后来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 教学时,应以学生独立阅读为主,由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读懂成语故事。再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教师可引导学生把阅读成语故事的热情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多读书,勤积累。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五下回顾·拓展七教材分析,五下回顾拓展七,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本 第一单元 1.《窃读记》电子课本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走遍天下书为侣 4.《我的“长生果”》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二单元 5.《古诗词三首》之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电子课本 6.《梅花魂》电子课本 7*《桂花雨》电子课本 8*《小桥流水人家》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单元 9.《鲸》电子课本 10*《松鼠》电子课本 11.《新型玻璃》电子课本 12*《假如没有灰尘》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第四单元 13.《钓鱼的启示》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5.《落花生》电子课本 16.《珍珠鸟》电子课本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第五单元 《遨游汉字王国》 《有趣的汉字》电子课本 《我爱你,汉字》电子课本 第六单元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18.《慈母情深》电子课本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0.《学会看病》电子课本 口语交际·习作六 回顾·拓展六 第七单元 21.《圆明园的毁灭》 22.《狼牙山五壮士》

23*《难忘的一课》电子课本24.《最后一分钟》电子课本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第八单元 25.《七律·长征》 26.《开国大典》电子课本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28.《毛主席在花山》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选读课文 1.《黄果树听瀑》 2.《斗笠》电子课本 3.《太空“清洁工”》 4.《鞋匠的儿子》电子课本 5.《剥豆》电子课本 7.《木笛》教学设计 6.《你一定会听见的》 8.《百泉村(四章)》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作业本回顾拓展三答案

回顾·拓展三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ū jí chōu tì wō tóu cū bào (书籍)(抽屉)(窝头)(粗暴)mó guǐ kǔ xíng jū liú jié fàng (魔鬼)(苦刑)(拘留)(解救)jīng bīng jiǎn zhèng sǐ dé qǐ suǒ (精兵简政)(死得其所) zhòng yú tài shān qīng yú hóng máo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二、多音字组词。 (转移/转身)(兴旺/兴盛/兴起) 转兴 (转动/旋转)(高兴/兴趣/即兴) 三、体会下列词语的构词特点,并照样子写一写。 乱蓬蓬热腾腾(冷清清)(光秃秃)(静悄悄)(白茫茫)跳跃陈设(奔跑)(肥胖)(吵闹)(寻找) 四、从“词语盘点”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残暴)的匪徒(陷入)困境 (尖锐)的问题(解救)人质 (含糊)的回答(审阅)文件 (恐怖)的氛围(拘留)嫌犯

五、阅读回顾。 1、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共同缅怀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时刻牢记毛泽东主席的教导: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这四篇课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其中,李大钊同志无私无畏、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牢牢地刻在我的心中。(或灯光郝副营长为了后代的幸福和安乐英勇献身的情景等) 2、本组课文在写作上也很有特点。比如,《十六年前的回忆》的首尾呼应的写法,好处是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加深了我们的印象。这样的写法很值得学习。 六、学习“日积月累”,完成练习。 1、这首诗的作者是叶挺。这首诗是他在被国民党关押时写下的。 2、选择恰当的朗读停顿方式,在序号上打“√”。 √①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②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七、默读短文,完成练习。 清贫(节选) 方志敏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这在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颇似.(sì√shì)奇迹;而矜持不苟,舍已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我可以 告诉你一桩趣事: 我被俘那天,两个国民党的兵士发现了我,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拿出手榴弹威吓.(hè√xià)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炸死你!” “哼!我一个铜板都没有,想从我这里发财,是想错了。”我微笑淡淡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八单元试卷及参考答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八单元试卷及参考答案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T,错误的在答题卡上涂F)(5分,每题1分) 1.《鸟的天堂》的作者是冯骥才,文中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 2.张继的《枫桥夜泊》表现了羁旅之思、家国之忧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 3.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其中“眼到最急”。() 4.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中的“源头活水”是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5.《九成宫醴泉铭》是初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 二、选择题。(在答题卡上涂出正确答案的选项)(5分,每题1分)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瓷.器(cí) 凛.冽(lǐn) 风一更.( gēng) B.抛.下(pāo) 聒.碎(guō) 悄.没声儿(qiǎo) C.船桨.(jiǎng) 榕.树(róng) 那畔.行(pàn) D.嫉.妒(jì ) 嫦.娥(cháng) 心旷.神怡(guǎng) 7.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树梢红晕炭火述说 B.大雁走廊慌唐愈发 C.静寂竹竿烦琐未免 D.涨潮纠正访问辛酸 8.下列诗歌与作者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A.《山居秋暝》——王维B.《枫桥夜泊》——杜牧 C.《长相思》——纳兰性德D.《渔歌子》——张志和 9.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她的思路总是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B.这幅画上的小鸭栩栩如生,我似乎听见了它扑翅膀的声音。 C.小明不耻下问,遇到问题总是主动请教同学和老师。 D.他只是把这首诗囫囵吞枣地背下来了,至于诗是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清楚。 10.把下列句子排成一段连贯的话,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就是这样来读《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的。 ②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 ③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 ④他认为,读书不必太多,要读得精,要读到你知道这本书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了,这才算读好、读精了。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②①④ D.①④②③ 三、填空题。(35分) 11.查字典,填空。(把答案依序写在答题卡的括号里)(2分) “暇”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再查音节____。 12.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7分) 勤劳zhì pǔ()的客家儿女,在lí míng()的时候便lù xù() 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土楼变得热闹起来了。之后大人出门干活,小孩上学,土楼又变得安静 起来。直到yè mù jiàng lín(),máng lù()了一天的人们先先后后地 回到家里,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晚饭过后,人们才开始有了xián yì()的心情。 1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8分,每空0.5分) 牵()挂()()()失色()()不休 ()光()彩()想联()()心()血 (1)带有人体器官名称或部位的四字词语:、。 (2)描写人物神态的四字词语:。 (3)形容人说话的四字词语:。 14.句子训练营。(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4分)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 (2)做笔记不仅丰富了我的记忆力,还增加了我的理解力。(修改病句) (3)蝴蝶在花丛中飞。(改为拟人句) (4)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把句子画面写得更具体) 15. 回顾拓展,积累运用,按要求作答。(将答案依序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12分,每空1分)(1)读书成功的诀窍在于勤学好问,正如《论语》中所说:“,。”(2)《忆读书》的作者是,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谈了自己的读书经历,这里的“书”指。 (3)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他的话意在告诉我们读书要专心,只有心、眼、口同时配合,才能有最好的阅读效果。 (4)《长相思》是清代纳兰性德写的一首,“长相思”是。 (5)《鸟的天堂》一课中,“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写出了鸟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的。 (6)许多成语都来自诗文名句,如“”便来自朱熹《观书有感(其一)》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句。 16.口语交际。(将内容写在答题卡上)(2分) 我们都爱看电影、电视、书刊,也喜欢吧看过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讲给别人听。那么,从你看过的爱国影视中,选一部印象最深的推荐给大家;也可以从你看过的爱国故事中挑选一本推荐给大家。 四、阅读理解。(25分) (一)四季之美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漂飘)着红 五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6页)五年级语文试卷·第2页·(共6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