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财政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财政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财政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财政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和当前我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定位等原因,我国财政支出

结构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中行政管理费用支出比重偏高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政府管理,以提高社会事务,持续增长,这是一个客观现

实的情况,同时也不可避免。然而,近年来,行政费用23%的年均增长水平,就从数据来看,是极高极不正常的,下面就来分析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存在的问题:

1.我国政府机构庞大。公务员人数众多,使得我国政府越来越向“吃饭财政”发

展。我国近年来通过改革,严格控制了行政单位增编,减少了行政单位财政供养人口。

而我国的事业单位一般都是按照政府的组织结构建立,超过90%的机构是由政府机构,

政府下属机构管理的政府组织。由于事业单位编制缺乏管理和监督,增编现象严重,使

得财政供养人员增加,导致行政和事业费用不断增加。

2.财政预算制度约束力不够。现在的财政制度是一个很松软的制度,很大程度上

算是政府财政,预算制度不是很科学规范监督制度也退化严重,“收支两条线”制度也

没有很好的落实到位,政府收了哪些钱,花了多少钱,财政并不清楚,这就导致了政府

花钱浪费,不懂得节约,行政活动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行政成本高,高昂的管理费用增长

过快等现象,预算没有提供相应的政府约束。

3.行政管理费用支出结构不合理。政府用于提供非公共物品的部门行政经费比例

很高,相对应的用于提供公共物品的部门支出紧缺,这就挤占了社会资源,不利于社会

公平。另外政府人员工资方面,退休人员队伍日渐增加,退休经费支出比例比以往剧增,而在职人员可能会有一定额外的奖金补助,这是不合规定的,导致费用增加。

4.政府管理费用支出不透明。行政管理费用是政府行使各项事务的基础,如果一味

的浪费行政管理费用,会造成财政支出的“吃紧”,也不利于各地方政府做事,

并会形成经费短缺。由于政府管理费用支出不完全透明,政府监督机制也不完善,财政制度是政府说了算,政府的各项行政费用支出由财政大包大揽,人大对政府的监督作用微乎其微,人民更不能很好的监督政府的行为。政府官员着重“面子”工程,导致政府出现铺张浪

费的情况,如公款吃喝、公务用车、行政会议浪费、建造办公楼等,政府的这些行为不

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制度的制约,这些情况容易引起人民矛盾,影响社会安定。

虽然近两年来对于政府人员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现象明令禁止,并且也取得了一定

的成效,但是由于政府机构人员的庞大,想取得很显著的成效,还需再接再厉,坚持在

算“政治账”的同时,也要算“经济账”。

二、缺乏科学合理的财政职能界定,经济建设比重偏高

财政模式可以分为生产建设型和公共财政型两种类型。所谓公共型就是市场自身不能够或不

能有效提供的部分公共产品由政府财政主要提供作为根本职能。由于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还是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反映到经济支出上就体现了为何经济建设支出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虽然我国财政由经济建设型向公共型财政做出了努力,经济建设支出的总量和比例有所下降,但和发达国家比,还是居于高位。虽然从激励投资、扩大内需的角度看,经济建设支出是极为有益的,但过高的经济建设支出势必会挤占相对短缺的各级政府财力,导致其他本应到位的财政支出职能的“缺位”,影响整体的财政支出效果。

三、公共事业投入机制不完善,公共服务支出比重偏小

(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

当今世界,教育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的

衡量标准不仅要看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还要看占GDP 的比例。国际教科文组织呼吁:世界各国教育支出在2000 年要达到占GDP 的6%,但是这一目标并没有在21 世纪初实现。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在2012 年才达到占GDP 比重4%。这一数字表明,我国财政

教育支出既没有和GDP 同步增长,也没有以优于GDP 的势头快速发展。教育支出方面

着实和世界经济第二的称号不相符。

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我国的教育支出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支出比例方

面偏向于高等教育,而小学、初中教育经费支出很少。高等教育一般都是由政府办学,

而真正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在社会总人口中占比很小,相对于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而

获益的人群却不大。相反中低等教育不被重视,一部分民众没办法享受义务教育,提高

国民整体素质靠的恰恰是中低等教育的推动,普及教育。

(二)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总量不足,支出结构不合理

社会保障是市场失灵领域,要靠政府主导,但政府不能承担社会保障无限责任,政

府可以导入市场力量。社会保障是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持社会治安的经济发展,“稳定器”,能够创建一个稳定的经济增长,保护环境的紧要手段和稳定性,间接促进

经济拉长。

社会收入再分配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社会保障支出,也是当局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方法。然而,社会保障支出金额往往是相对较低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在国内,虽然增加,但相对增加GDP 的快速发展保持不变。

从2007 到2013 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从5447.16 亿增加到14417 亿,单从数字来看,总量增加了不少,但与所占GDP 的比重来看,大约11%上下。这一数字相对较少.然而,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比行政费用低得多,如果把行政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对照可以得到.此外,这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如果这种现象继续发展,会导致不平衡的政府开支,并且不利于社会正义和廉政建设。

由于全国各地城市和农村间的收入差距严重不均衡,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社

会保障支出也存在问题,一方面是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不断增加社会保障缴款,而另

一方面,基本上是农村的低收入人群被排除在社会保障支出外,仅社会救助性保障如“五保”等。多年来,社会保障体系只覆盖城市劳动者,居民绝大多数不包括农村劳动者。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举例,目前通过政府的决议,尤其是中央政府的干涉下,我国“低保”

制度的实施效果较好,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由于中央政府在农村地区的地方政

府这一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缺席”,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低保”受财政状况限制是不同的。“农村低保”制度不均衡。大多数的农村贫困人口只能享受救济的是不规则的。社会保

障支出应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广大农村人应成为重要的享受社会保障支出的对象,而现在,忽视了农村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拿养老保险来说,城市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缴费由国家、单位、个人三部分组成,而农村基本是由家庭本身负担,这对于

农村人口来说,本身就是不小的压力,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重,政府补贴压力

也很大,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社会保障给了他们一定的信心和希望。但实际情况是,

保障费很少能用在自己身上让很多人产生不满,政府在管理期间产生一系列不必要地费用,使社会保障支出利用不合理,这都是目前社会保障支出存在的问题。

四、财政支出结构缺乏协调运转性、整体财政支出效益偏低

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协调,取决于各个职能的地位,在不同的条件下,各个支出职

能的地位是不同的,有主次之分和重点与非重点之分,所以,必须注重资金的投向和投量。抓住支出重点,协调好各个支出的关系,才能实现财政支出的效益最大化、最优化。我国现阶段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不尽适应。社保、医疗、住房方面的社会公共产品领域的匮乏和公路、铁路、电信等垄断型经济建设支出过高,

这两大问题并存。而东西部、沿海和内陆、城乡间的财政分配更不均衡。所以说,我国

财政支出结构在协调性方面欠缺不少,影响财政支出效益。

五、预算体制不够完善

我国的预算法律制度,是财政支出管理的基本法律依据。然而,中国颁布并自

1995年开始实施,《预算法》,至今尚未建立科学规范的有效支出管理和控制机制。预算科目划分不科学,预算的编制也有待完善。另外,还有不按预算法律制度办事的情况出现,例如,有预算而不执行,没预算而擅自支出,这都表明了预算体制不够严谨。业评级体系的有效性,既做好基础性文化设施建设,又要突出重点工程,打造服务优质,均衡发展的文化服务平台。

第五章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十二五”时期是一个关键时期;在此期间,财政工作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确保适度的收入增长,改善财政支出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优化财政

支出结构方面,向三农、教育、公共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领域倾斜,向科技创新和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倾斜。内容包括:促进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加大强农惠农、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

国与人才强国政策、加大转移消费,促进区域发展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安排财政资金支

持社会保障事务,积极推进公共服务系统的转型升级。

一、减少行政管理的支出的同时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近年来,中国的高行政管理成本,而且几乎保持平等与财政支出增长率,管理费用

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始终保持高昂的行政开支,一方面显示政府工作的效率低,再一

方面也会使人们怀疑政府内部问题,如奢侈消费和浪费等问题。所以要有一些创新办法

来改善这种状况:“降低行政成本也是政绩”;如果道路,绿化,税收,投资,

GDP 的增长和财政收入可以看作是成就,做到精打细算,降低行政成本,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成果。另外,严格执行制度设计,对资金严格把关。加强行政管理费用的内容控制规范。同时,政府管理部门应严格遵守支出管理的要求,按照规定办理支出事项。这样才能遏

止行政管理费用增长过快的势头。

2014 .3.5,李克强作了本届政府首次工作报告,指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公务车改在全国统一启动。全部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建立阳光财政,做到让人民群众放心和监督。各级政府必须例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政府性楼不得新建扩建、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只增不减”这一系列要求都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危机意识和担当意识。从全方位进行行政费用的压缩和改革,是我国政府势在必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增加国防费用支出促进现代化国防建设

国防支出是保证一国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财政支出,在一定程度上讲,国防支出

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取决于这个国家所处于的国际环境。12.5期间国防支出偏低。据新社报道,中国2014 年国防支出将增加12.2%。我们也得出了国防支出与一国经济的发展是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我国应增加国防资金投入,同时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防建设。具体包括:一,适当增加高新武器装备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投入。二,推进部队后勤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官兵工作生活条件。三,推动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能力行动建设。

三、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共性财政支出

(一)增加对科学的财政投入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科学事业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空间,

伴随着“科教兴国”被列为我国的长期发展战略,增加对科学事业的财政支出是政府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增加对科学研究事业的资金投入,特别开发活动和研究,国家在科

研经费上投入的越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其所创造出来的新系统,新产品,新知识就

越多。

(二)增加对教育的财政投入与扶持力度

教育水平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我国更应重视教育的发展,加大财政对教

育的投入力度,逐步对教育费用支出实行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科学地界定财政经费对

教育领域的支出范围,并且优化其内部的资金配置结构。具体做法应包括:合理制定教

育发展改革规划,积极稳步推进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

,

加快推行素质教育,努力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使我国的全民教育水平得以提高;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按国家相关规定切实提高教师待遇;我国的财政还应该增加对职业

教育、成人教育的投入力度,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示范性职业教育院校。对于高等,

中等学校里的特困生,应加强奖学金,助学金的补助制度。另外,由于地区的经济差异化,中、东、西部的教育水平也不尽相同,政府应该统筹兼顾划拨资金,使各地区的教

育能够稳步发展。

(三)增加对文化的财政投入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

柱,我国各级财政的重要位置,发展文化产业,提高金融投资的比例,特别是文化产业

中的公益性文化方面。此外,为了提高财政资源的效率,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投资文化事

业评级体系的有效性,既做好基础性文化设施建设,又要突出重点工程,打造服务优质,

均衡发展的文化服务平台。

(四)增加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

我国政府应完善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加强财政支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

实行并完善农村新农合医疗卫生制度。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会机构应支持筹集资金,主要对农村居民住院,大病费用给与补助。加强对医疗产业的监督,促进医疗卫生机构

有序竞争和服务质量改善。尤其要加强对药品产业的监督,以保证居民的用药安全。政

府应运用财税等制度手段,鼓励并引导社会资本流入医疗卫生事业,形成多元化的卫生

服务市场。

(五)加强社会保障支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增加财政投入,渠道可以是地方政府部分预算外资金。扩大社会保障基金规模,加

强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展人口老龄化支持制度。另外,建立并完善农村

人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收入的农村和城市人群提供最低生

活保障。健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也应做出合理的制度改革。

四、分清主次,加强重要领域的财政支出

(一)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随着新形势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资金被应用在经济建

设支出方面的比重应该有所下降,同时,经济建设支出的内部结构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变。过去经济建设支出的重点在生产、经营领域,当前应把重点转移在发展公共工程和

扶持基础设施建设上。财政应减少对企业的流动资金支出,从一般竞争性的领域逐步退出,不再对企业进行生产性投资,并逐渐让位于市场。

(二)提高支持三农发展的财政支出

在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对比重,如果没有很好的解决三农问题,它会限制中国的

内需,经济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因此,我们必须有效地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在公共财政资源支配,筹划城乡发展统筹思量,加大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分配。二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应该考虑在农村地区的整体协调农业,“农民”的发展。开发适合中国国情,从根本改善自己的经济实力,形成新的农业模式。

五、健全财政支出方面的监督体系

大力推进财政监督体制的改革,建立科学、高效的财政监督管理机制,有利于财政

资金实现效率最大化。

(一)建立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

从预算编制工作的开始到预算执行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该进行全面监督,建立起科学

合理的财政支出监督体制。我国现有的监督方式是偏重事后监督,产生的滞后性可想而知。改变监督方式,要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监督方式,对资金的使用做到事前控制、事中追踪、事后效益考察。

(二)建立绩效评估机制

全面反映财政资金的运作过程,严格监督财政资金的投向和效益,增强财政资金分

配和使用的责任制。为促进财政资金高效使用和节约使用,要建立起针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评级制度,从预算的执行数量、执行质量两个方面建立具体的评级标准,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级,将评级的结果进行公示,提高预算执行结果的透明度。建立激励机制,提高部门良性使用财政资金的自觉性和约束力。

(三)建立完善的财政监督法律体系

建立科学配套的财政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从法律的角度明确财政监督的地位、职

责和任务,加强财政监督办法,规范财政监督工作程序,使财政支出和财政支出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法可循,有法可依。

六、不断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制度保障

财政支出结构改革涉及到财政支出规模大,内容复杂,种类多种多样,如果要更好

地协调不同地区、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支出,如果没有良好的制度,它是很难确保实现的。如果要改善民生,确保经济快速发展,只投入资金,而没有相应的制度保证,增加的投入也难以发挥最大的作用。所以要完善科学合理化的制度,建立健全保障制度,保证长远效果,以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首先,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出基本法》、《预算法》等相关基本法律制度,以规范财政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健全民生财政的法律保障。其次,完善财政支出的运行机制。通过不断提高财政支出运行效率,实现政府职能与责任。再次,加快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十二五”期间我国应加快推进税制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财政收入占

GDP

的比重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进一步实现财政支

出结构调整与优化提供制度保障。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是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平

稳,快速发展的有力保证。更应看到,我国财政向着现代化财政发展,优化和改革是必然。另外,应加强财政支出绩效制度,我们不仅要关心资金的投入过程,更要关心资金投入

产生的结果和效益,保证重点投入项目的公开、透明,做到让群众监督,放心。另外,

政府要切实做好监督工作,使财政支出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

初级阶段,市场本身的调节力度还不强,会不时的出现市场失灵的状况,我国政府要引导,调控我国经济的发展,通过对财政支出结构的不断优化,履行好自身的职能,更好推动经济发展

财政学-我国财政支出中的教育支出问题

财政学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与问题分析 (注:原来做的是ppt,为了大家看着方便又整理到 了word上,所有图表均在ppt上)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与问题分析 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二、教育经费规模、来源、结构及与世界对比 (一)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GDP的比重 (二)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公共教育支出来源的比较 (三)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 三、我国教育支出的效益 四、我国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 五、完善我国教育支出的政策建议 教育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公认。教育支出是一国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衡量一国的财政教育支出水平主要有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与财政教育支出结构这两个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偏低,结构也不尽合理。 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教育支出:是政府用于教育事业的各项支出。 (一)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做是一种混合物品。教育是分初、中、高几个层次的。 多数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程度,对初等教育通过宪法规定若干年的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那么就应该由政府来提供保证。从这个角度来看,义务教育并非混合物品,而是纯公共物品。 至于义务教育之外的高层次教育,主要有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则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高层次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的教育,可以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也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 另一方面,受教育者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为将来找到一份较好的职业,获得较高的收入,赢得较多的晋升机会奠定基础。由此来说义务教育以外的高层教育,不属于纯公共物品,而是混合物品。 (二)但在实践中,各国政府却往往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具有正外部性。首先,经济理论和实践表明,技术进步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而教育则是技术进步的基础。其次,教育使公民明辨是非且获得一技之长,这有助于减少犯罪。再则,教育能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这有助于减少行政管理的成本等。 2、避免因收入差距而形成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如果教育服务主要由私人部门提供,学费必然被抬高,则收入较低的家庭的子女即使天资聪颖也会被举止门外。而如果主要由政府提供教育服务,就可以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从而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并避免流失优秀的人才资源。 3、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与不完善。这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高等教育投资究竟能否获得回报与回报率有多高,事先是难以确定的,这就使得私人金融部门因担心无法得到偿还而不愿为教育融资,这样,那些资金不足的人就会被剥夺受教育的机会。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对高等教育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主要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即:对学生本人提供补助,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和对私立学校提供补助。 二、我国教育经费规模及其来源结构 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 教育支出的结构关系着国家对各层次教育的支持力度和教育的效益。 (一)我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GDP的比重

对我国目前财政补贴的思考

对我国目前财政补贴的思考 本文概述了我国财政补贴的现状和补贴的依据,分析了财政补贴中存在的问题和负作用,提出改进的对策:财政补贴应控制一定的限度;要适时归并和取消;将财政补贴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加强监管。 标签:财政;财政补贴;补贴范围;补贴效果 财政补贴,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对某些特定的产业、部门、地区、企事业单位或事项给予的特殊补助,是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而向企业或居民个人提供的无偿补助,其实质是把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无偿转移给补贴受领者,它是财政支出中转移支付的一种。本文拟对我国目前财政补贴的有关问题做以分析。 一、财政补贴得到广泛认同和大范围运用的依据 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二是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修正和调整财政补贴;三是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整体目标服务的,必须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财政补贴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欧盟出于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各成员国选择实施共同农业政策,而共同农业政策包括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实施统一的价格支持政策和财政预算,由各成员国摊款用于价格支持和农业补贴;二是通过实行差价关税和出口补贴政策保护内部市场。2010年德国财政补贴合计1640亿欧元。美国为确保粮食安全采取的措施涉及多方面,其核心是保障粮食生产者利益,从而保证粮食供应稳定,其具体措施中就包括农业补贴。 我国财政补贴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仅絮棉一项,到上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发展到11种。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价格改革的有力推进,财政补贴速度加快,已日益成为政府所倚重的调控手段。目前的财政补贴,种类很多,数量金额也相当可观,仅2010年我国粮食直补等四项补贴就达1300多亿。[1] 财政补贴为什么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大范围运用,不外乎以下几点: 1、为了扶持农业及新兴产业的发展 为了节能降耗,优化产业结构,需要政府对相关产业安排补贴。如粮食直补,节能产品补贴等。为加快推进国内高效电机规模化应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2011年3月19日联合召开会议决定,将通过加大财政补贴等方式推广高效电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摘要: 财政收入是一国政府实现政府职能的基本保障,主要有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和宏观经济调控三大职能。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财政收入主要受国民经济发展、预算外资金收入、税收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针对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E-view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排除简单多元回归模型存在的严重多重共线性等问题,建立财政收入影响因素更精确的模型,分析了影响财政收入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预测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趋势。

一问题的提出 据《中国之声》报道,2010年中国税收收入预计将达到7.7万亿元,加上非税收入,今年财政收入走入“8万亿”时代已成定局。而一旦实现了这个数字,中国将紧随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中国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超越日本,坐上了世界第二的宝座,这一变动将会对全球经济及政治形势产生巨大的影响。 据统计1978~2008年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由1978 年的1132.26亿元到2008年的61330.35亿元,扩大了近50倍。“十一五”期间,中国财政收入从“十五”末年的3万亿元起步,以年均1万亿元的幅度增长,年度增速数倍于同期GDP。 同时,“中国税负是否过高”引发了全民关注。 为了研究影响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中央财政收入对税收收入的依赖程度,预测中国财政收入未来的增长趋势,需要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 影响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很多,但据分析主要的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基础性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②预算外资金收入。预算外收入是指不通过国家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数据显示,1978年,全国预算外收入为347亿元,相当于当年预算内收入的30.6%;而2006年的全国预算外收入总量,已与3.9万亿元的国家财政收入不相上下。预算外收入已成为影响中国财政收入不可或缺的因素。 ③税收收入。税收是社会主义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最主要、最规范的形式,筹集财政收入稳定可靠。中国的税收收入已占到财政收入的95%左右,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④能源消费总量。未来十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48亿-53亿吨煤,等于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近20亿吨,而从供应端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能源的角度考虑,中国也必须叫停大量耗费能源的“世界加工厂”模式,这必然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而由此带来的财政收入的变化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因素对中国财政税收增长的具体影响。 二、模型设定 研究财政收入的影响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变量的选择 研究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离不开一些基本的经济变量。大多数相关的研究文献中都把总税收、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作为影响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还有一些文献中也提出了其他一些变量,

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从近几年来我们对乡镇政府、财政等单位的审计调查情况来看,部分乡镇政府、财政在资金及收支管理上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需引起重视,并切实加以整改。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项资金使用不尽合规,政策执行不够到位。 在审计中我们发现:有的乡镇政府因机关运行经费超支严重,违反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擅自改变专项资金用途,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以弥补机关经费;有的乡镇部门发放国家补助资金时,审核不仔细,有虚报、冒领的情况发生,导致应补助的未补助,不应补助的反而被补助。 乡镇政府作为一级基层政府,直接面对基层群众,专项资金特别是民生资金的使用不规范,不仅直接影响国家宏观政策的贯彻落实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还容易造成负面影响,形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资金、资产管理不严,债权、债务未及时清理。 审计发现,部分乡镇资金、资产管理不严,债权、债务清未及时清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的乡镇出借资金次数频繁、审核不严。如:有的对出借资金入账手续不全;有的出借资金的对象是已经或正面临倒闭停产的民营企业,借款难以收回。 2、对出借资金的跟踪监督不到位。部分乡镇在资金出借后未对债务人是否按借款协议履行义务或是否按照借款申请中申报的用途使用资金未做跟踪和监督,从而导致部分出借资金对企业的发展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利息也未能按约定收回。 3、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某些乡镇固定资产增减情况未及时入账,在固定资产购建、报废时,没有及时作出相应的会计处理,致使会计账目不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增减变化,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不严,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隐患。 4、往来款项清理不及时、往来款项挂账时间长数额大。部分乡镇账面反映的往来款项的挂账时间经历了几届领导,有些财政所长、财务人员调整后对一些债权债务也未及时清理,不少已成为呆死账。严重影响了乡镇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同时也造成了国有资产、资金的流失。 (三)财务管理不规范,违规违纪问题屡查屡犯。 除了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虚报冒领国家补助资金,乡镇财政审计中发现的屡查屡犯的违纪违规问题主要有: 1、“三乱”行为屡禁不止。部分乡镇还存在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的现象,有的还存在下达收入指标与罚款所得挂钩,加重农民负担; 2、违规支出的问题较为普遍。如:虚列支出、滥发钱物、违规报销个人费用、白条报账等等; 3、非税收入管理不严格。部分乡镇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不严格,坐收坐支非税收入。(四)会计业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有待加强。 1、账户设置不规范,过渡户管理混乱。 目前我省、市对于乡镇一级财政管理过渡户的设置并没有明确规定,过渡户普遍存在。但是审计中发现一些乡镇财政所在过渡户的设立、管理与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过渡户开设不严谨,有的乡镇财政过渡户与农村“三资”集体代管账户合用一个银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 1.财政资金供给范围不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统收的局面已被打破,但传统的国家包揽一切的分配思想和财政统支的局面仍保持着。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未能做出大的调整,缺乏明确、科学的界定。一方面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即支出范围过宽,包揽了许多既包不了又包不好的事务,如经营性投资支出过大、各种补贴过滥、各类事业费庞杂、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负担过重等。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又严重缺位,即财力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明确,使得在应由财政供给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出现保障不足和无力保障的情况,如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严重不足。2011年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403.16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8.1%,但这与发展中国家的25%-30%、发达国家的30%-50%差之甚远。对社会文教、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也不足,2011年在文化体育支出380.52亿元,仅仅占全国财政支出的0.7%。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弱化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对社会文教、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也不足。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弱化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2.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经济发展,因此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量的50%以上。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转变,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国家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有所减少。但在“十一五”期间,仍达到38.5%,高居各项支出之首,从构建公共财政的要求看,其比重仍然偏高。同时必须注意到,我国经济建设支出的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在很长

时期内,政府参与竞争性、经营性项目过多,用于生产性的支出偏多,而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支出不足。近年来这方面情况有所改变,但由于管理方面的疏漏,经济建设支出的总体效益仍不理想。 3.行政管理支出比重逐年上升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且呈逐年上升态势。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率为年均17.7%,与财政支出平均增长率12.3%相比,高出5.4个百分点。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有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增长的合理性一面;但也有着由于机构膨胀、人员编制过多、经费增长迅速、服务效率低下而不合理的一面。1978年全国财政供养人员为2015万人,到2008年增长至5802万人,增长88.7%。如果把办公设施和公费医疗、离退休保障的因素考虑进去,财政负担更重。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已成了“吃饭财政”,财政支出大部分用于支付人员工资,有的甚至收不敷出,连工资发放都有困难。 4.社会文教支出比重偏低 我国社会文教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81年的18.5%上升到2000年的27.6%,到2011年教育支出2989.82亿元,总体呈增长态势,这是可喜的现象。但其增长速度远低于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速度。其中教育费占GDP的3.66%,而世界教育支出水平平均占GDP的4%以上。我国科技事业支出的比重也一直只占财政支出的4%以下,而且还有缓慢下降的趋势。这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极低水平,也与我国的经济增长极不适应。在医疗卫生支出上,我国也处于程度较低的水平。社会文教事业大多数属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应成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

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字体大小:大- 中- 小yangyan88618发布于2010-08-12 阅读(876) 目前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较多,如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信息化落后,财务预算流于形式,财务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造成企业财务数据失真,财务核算不准确,财务舞弊现象多,资金利用效率低,无内部稽核程序,财务管理混乱。企业各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舞弊现象及原因如下: (一)采购部门存在的问题及舞弊现象: 1、采购行为不透明,肆意拿回扣; 2、以次充好,贪污采购款; 3、采购商品质次价高,从中捞取回扣; 4、利用职权私自采购、积压库存; 5、与供应商串通坑害公司等。 (二)仓管部门存在问题及舞弊现象: 1、利用库房混乱、账目不清晰,变卖侵占材料或产品; 2、虽然库房账目清晰,与财务也账账相符,但由于财务管理不到位,打时间差、制度差、空间差进行作弊;

3、由于盘点人员不专业或不认真,使仓管员得以将残次物资冒充合格物资,用其他物品顶替盘点物品; 4、由于库管员职责不落实,不能提供真实的库存量,造成库存原材料和产成品积压或短缺,直接影响到公司的采购、生产和销售; 5、由于没有严格的领用消耗控制,库管员和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串通,虚假出、入库,套取企业资金; 6、由于对退回的商品,没有严格执行验收入库制度,造成其他公司的商品冒充本公司商品退回,使企业成为其他公司商品的买单者,既造成浪费,又给企业增加负担。 (三)财务部门存在的问题及舞弊现象: 1、截留收入: (1)收款不及时入账,私自挪用; (2)收款不入账,私自侵吞; (3)截留单位的各种罚没收入,中饱私囊; (4)私自开设个人账户,截留收入和利息; (5)截留销售账外资产收入、销售废品收入、劳务收入等。 2、财务制度疏漏导致的问题及舞弊:

财政收支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思路

财政收支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 思路 一、当前XX 市财政收支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收入结构问题突出 从XX 年开始, 铜陵市国民经济开始了恢复性增长, 随后几年更是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XX—XX 年,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在此基础上, 铜陵市财政收入也随之加快增长,XX —XX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但是收入结构却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即地方财政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从XX年到XX年,该比重分别为% % % % % %,% XX年进一步下降为% (二)财政支出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与其他各地财政相似, 我市财政支出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财政支出总量不足与财政资金损失浪费并存。一方面财政收入上划中央较多, 地方可用财力增长有限, 另一 方面部分单位花钱大手大脚, 财务管理松弛, 支出管理难以 控制。二是支出“越位”与“缺位”共存。一方面, 政府承 担事务较多, 一些应由市场提供和由社会负担的支出仍然背 在财政身上, 财政负担较重。另一方面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 公共事务, 财政力不从心。三是财政支出管理和控制机制尚 未健全。政府预算本是规范支出管理最重要、最有效的一项

法律制度, 是支出管理的基本依据, 但部分单位在执行预算中的随意性和预算约束软化的状况相当严重。此外, 还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 即财政支出中法定支出膨胀, “以法压法” 、法与法“打架”的现象十分突出, 财政无所适从, 平衡压力加大, 这实质上也是财政支出管理和控制困难的一个突出表现。 二、未来一段时间改进收支结构的总体思路 (一)围绕实施铜陵奋力崛起, 建立健全财政收入稳定 增长机制, 打造“持续财政、优质财政”工程 积极创新财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建立健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主要是按照中央和省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和落实各项税制改革, 完善地方税收征管机制。全面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 建立规范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系, 实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立健全科学的财政收入考核机制, 努力扩大财政收入规模, 提高财政运行质量, 形成具有良好的增长弹性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二)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立健全财政宏观调 控机制,打造“发展财政, 协调财政”工程 不断丰富和完善财政调控手段, 充分发挥财政优惠政策和贴息、奖励、转移支付、担保等财政政策工具作用,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注重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和财税制度创新, 支持生态和环境保护, 支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整合政府投资和各类支持经济发展资金, 支

当前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财政专项资金在“三农”、交通、教育、城市建设、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主题思想。巴州区在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工作中,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渠道繁多,多头管理,缺乏统一协调和监督。在目前的投资体制下,投(融)资渠道繁多、资金多头管理的现象比较突出。行政主管部门各管一线,项目和资金来源渠道不一,造成一些部门和项目单位多头申报、多头立项、多头管理,给项目投资监督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财政部门在项目审核和资金监管上,很难形成统筹规划、集中投入,只有履行“过路财神”的义务,甚至许多专项资金不通过财政直接由主管部门层层下拨,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致使一些资金在使用管理上缺乏统一协调和监督。同时,由于主管部门各自为政,很容易造成多头拨付,形成“撒胡椒面”的拨款方式,不能使有限的资金形成规模效应和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项目不准,监控弱化,缺乏科学绩效评价体系。从当前各地上报的专项资金项目看,往往缺乏其事前的真实性、可行性的科学判断,完全凭自下而上的经费申请报告主观进行决策。一些资金的管理往往按计划拨款,以拨代支,对项目的事中监控弱化,时常出现挤占、截留、挪用现象,使专项资金难以安全、及时、足额到位,其项目绩效性也就大打折扣。同时,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又缺乏一套完整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使下级挖空心思“拼命”向上级申报项目和资金,而忽视资金的使用与效益。投资的盲目性和监管的缺位,导致资金使用的效益低下和损失浪费。 (三)财力匮乏,配套难到位,导致项目建设迟缓。巴州区是农业大区、工业弱区、财政穷区,95%的财力要靠上级转移支付,自身可调控财力十分有限,加之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难以将有限的财力用于项目配套,许多上级要求必须配套的项目,也只能点到为止,导致一些项目因资金短缺影响建设进度,专项资金的投入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四)虚报套取,挤占挪用,导致专项资金损失浪费。最近,区财政局组织了5个检查组,对全区2007年以来6个部门管理的18项专项资金进行了清理检查,共抽查21个乡镇、56个村、139个社,涉及金额1.46亿元,其中查出虚报套取、挤占挪用资金达560万元。这些资金有的是主管部门挪用后用于弥补机关经费不足,有的是基层虚报冒领、套取专项资金用于其他开支,致使专项资金损失浪费严重,政策效果不明显。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化的改进措施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存在的问题 及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化的改进措施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或者各项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也称财政支出构成。财政支出规模与财政支出结构二者是紧密联系的,许多学者在研究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同时也研究了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趋势。 2011 年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403.16 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8.1%,但这与发展中国家的25%—30%、发达国家的30%—50%差之甚远。对社会文教、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也不足,2011 年在文化体育支出380.52 亿元,仅仅占全国财政支出的0.7%。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弱化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目前我国财政支出存在需求压力大,规模不断膨胀,收支矛盾加剧,框架不合理,财政支出管理方法落后等一系列问题。 (1)财政的支出范围不够规范。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虽然打破了财政统收局面,但依旧存在往昔的国家承揽一切的分配思想和财政统支的现象,财政的支出范围并无相应的大幅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财政支出分配方式。具体表现是:财政的资源配置定位模糊,财政支出责任与职能范围没有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进行相应调整。 (2)经济建设支出占比偏高。我国的经济建设支出内部框架不大合理,政府参与的竞争性、经营性项目过多,即用于生产性的支出偏多,而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支出不足。显然从公共财政总体上及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经济建设支出的占比仍然较高。在经济事务上的财政支出,2008 年已达到21.2%,在财政支出中的占比最高,远远高于发达工业国家5%~10%。这几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府的经济事务支出占比有增无减。 (3)行政支出占比严重偏大。我国行政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占比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而美国、德国、英国、韩国、加拿大等经济发达国家仅占财政支出的10%以下。行政支出的增长有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增长的合理性的一面,由于机构臃肿、财政供养人员过多以及普遍存在的行政事业部门公用经费支出的浪费,以至于增长过快、占比过大。2005 年,我国各级行政机关用于公车、接待的费用已经高达 6 千亿元,占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20%,相当于全民教育投入的5 倍。随着国家反腐倡廉力度和公车治理力度的加大,行政管理费增长势头得从到遏制,2006 年到2009 年在全国财政支出中的占比趋于下降,但此后又有反弹。据估计,近两年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公费出国“三公”支出每年高达 1 万亿元左右。过高的政府运行成本和过高的行政支出占比,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4)文教卫生支出占比上升缓慢且明显偏低。我国文教卫生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占比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而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重多维持在较高水平,美国、日本更是占20%以上,而我国的这一占比较低,在4%以下。这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极低的水平,也与我国的经济增长极不适应,可见我国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程度尚待提高。在医疗卫生支出上,我国也处于支出程度较低的水平,占GDP 的比重仅为1.35%。 (5)农业支出实际占比偏低,调控不力。最近几年虽然中央对农业的发展一直比较重视,中央财政农业支出在本级财政总支出中的占比是上升的,然而不少地方财政则为了本地区经济的片面增长,一再减少对农业的投入,而主要把资金投入到投资少、见效快的其他产业上。又由于地方财政占比大,所以尽管中央一再提高财政农业支出的占比,但一些深入农村了解实情的人发觉,很大部分财政农业支出都是有名无实,没有真正到位,农业支出实际占比存在下降势头,这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6)社会保障支出明显不足。我国目前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占比不足15%,处

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五大解决措施

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五大解决措施 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1000万家,构成了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推动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中小企业特殊的经 营方式,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常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1000万家,构成了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推动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中小企业特 殊的经营方式,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常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融资渠道严重不畅,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融资难仍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难于突破的瓶颈。金融机构的经营机制、信贷管理方式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不相适应。一方面,银行为了减少放贷风险,降低放贷成本,不愿意贷款给经营规模小、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信息不透明、经营业绩不稳定的中小企业;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时间急、频率高、金额小的特点与银行繁杂的贷款手续不相适应,往往是贷款到位,商机已过。 2、内部控制制度缺失,财务控制薄弱。 由于中小企业中很大一部分是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往往由一人或少数人控制,决策和经营管理的主观随意性较大,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约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 3、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会人员素质偏低。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会计人员配备不合理的问题,有的企业干脆不设会计机构,全部会计工作委托会计事务所代理,或者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兼职会计定期来做账,忽视了会计工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有的企业或只设会计机构,而不设财务管理机构,中小企业大多数财会人员都没有经过专门化、系统化的知识教育,没有会计专业技术职称,无证上岗的现象较多。 4、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难以应用科学而又有效的财务分析工具。 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是局限于传统模式下的核算体系,电脑只是办公室的时髦摆设,并不会运用财务软件及建立自己的微机网络。不会将各项业务事前取得的信息进行比较,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预测,将隐患消灭。另外,中小企业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限制而难于采用科学有效的分析工具进行财务管理,如现金流量贴现分析在中小企业中难于采用,原因有:其一,中小企业的管理资源匮乏,经营者未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不能使用科学的决策分析工具;其二,由于中小企业的组织机构简单和管理行为分界不清,经营者穷于应付日常事务而没有充足的时间运用贴现分析技术,企业采用简单的分析被认为是理性的经济行为;其三,贴现技术的分析成本过高;其四,中小企业关心的首要问题是生存,重视近期而不是中长期现金流动。 二、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1、加强相关法规建设,为中小企业快速和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 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资金经营的能力差,这从客观上要求国家通过稳定的融资机制给予适当的扶持。比如成立中小企业基金,包括特定用途基金、担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互助基金等,其资金来源可以是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及中小企业的入会费,管理上实行基金封闭运行,集中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以服务为宗旨的中介组织,担保费的收取,不能以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代价。国家经贸委、国家工商总局、财政部等部委不久前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引导中小企业增强信用观念,改善其信用状况以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以及加快我国社会化信用体系的建设步伐等提出若干意见。这标志着我国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社会化信用担保体系过程中,要把建立信用担保制度和建立其它社会化服务体系(如小中小企业资信评估机构,中小企业投资及融资信息服务机构,中小企业联合会等)结合起来,为中

我国当前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我国当前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补贴为推进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的财政补贴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补贴规模庞大、项目繁杂、缺乏弹性、不够公平等。本文对我国财政补贴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财政补贴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财政补贴;存在问题;政策建议 财政补贴是政府为了某些特定的需要支付给企业和居民个人的,能够影响、改变产品和生产要素现有的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财政补贴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工具。它是财政调节经济过程中派生的一种经济形式,是财政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当前的财政补贴制度,以适应市场经济新的形势要求,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政补贴存在的必要性 (一)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 由于外部性、公共产品的提供、竞争失灵或垄断、信息不充分等因素影响下,往往导致市场失效,即成本不能完全体现和反应在价格中或者价格的确定偏离成本。政府通常根据其产业政策,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就外部性、垄断性、经济波动性等情况采取财政补贴政策,从而使边际成本达到边际收益水平。如关系到我们国计民生的农业、科技、教育、社会保障等诸多领域具有典型外部性,即存在收益的外溢,具有外部经济产品的产量将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对于此类产品通过财政补贴手段,可以提高产量以满足社会需求。如在自然垄断行业,主要存在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公共事业领域。政府为了不损害绝大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往往对这些公共事业实行限价政策。对于企业执行限价政策造成的利润损失,政府可以按照一定标准进行适当补贴。另外在改革过程中,新旧体制之间必然存在摩擦,尤其是各经济主体之间更容易发生利益冲突。为了减少改革面临的社会阻力,运用财政补贴来协调这些矛盾是非常有效的。在经济发生周期性的波动情况下,政府需要运用产业政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政府可以通过运用包括财政补贴等财政支出政策,对经济波动进行有效干预,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二)增进社会福利的要求 作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庇古,在论述福利经济学理论中,提出了国民收入极大化和收入均等化两个福利概念。认为影响一国居民经济福利的因素,主要是国民收入的大小和国民收入在居民中分配的状况。因此,国民收入最大化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前提,并且在社会分配环节,分配越均等,整个社会福利就越大。

我市财政收入和财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市财政收入和财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财源建设作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促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具体分析我市财政收入的现状,收入总量偏小、收入结构不合理、可用财力少,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还依然存在。因此,大力培植财源、增加税源,对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确保财政增长、居民增收,实现率先富裕,已显得至关重要。 一、XX年1-6月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9608.4万元,为年初预算33200万元的59.1%,为年度目标任务36000万元的54.5%,比上年同期增收2588.3万元,增长15.2%。按征收部门分列,完成情况分别为:国税局完成3658.4万元,完成目标任务9600万元的38.1%;比上年同期减少378.8万元,下降9.4%;地税局完成6533.7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XX万元的54.4%,比上年同期增加1034.8万元,增长18.8%;财政局完成9416.3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1600万元的81.2%,比上年同期增加1932.3万元,增长25.8%。 从预算收入级次来看: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990.7万元,同

比增长1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282.8万元,同比增收542万元,增长11.4%;非税收入完成9707.9万元,同比增收1747.8万元,增长22%;上划“两税”收入完成2576.6万元,同比增收170.9万元,增长7.1%;上划“所得税”收入完成1746.7万元,同比增长195.2%,主要是烟草公司1月份汇缴入库上年度所得税450万元;上划“营业税”收入完成701万元,同比增收251.7万元,增长56%。 二、近年财政收入和财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财政收入规模小,可用财力少。XX年财政收入2.78亿元,XX 年将突破3亿元大关。但总量仍然偏少,在湘潭市各县市区排名靠后,在全省各县市区排名也相当靠后。根据税收政策规定,国税征收的增值税地方部分只有18.75%,所得税地方部分为28%,再剔除国税工作经费约6%,国税征收税收部分地方实际所得约占国税征收总额的15%左右;地税主体税种是营业税,地方所得为75%,所得税地方所得为28%,其余税种100%为地方所得,剔除地税工作经费约8%左右,园区耕地占用税基本上需返还,地税税收地方实际所得约占地税征收总额的65%左右;财政部门则全部是非税收入,大部分按60%-100%的比例需返还给各单位(国土收入财政统筹10%),财政部门真正可作为财力的主要是物价部门征收的“一金两费”等其他收入。就XX年6月份数据分析,完成财政总收入19608.4万元,其中本级一般预算收入为14990.7万元,剔除国土收入2600万元,其他非税收入按60%

我国近十年财政支出变化分析电子教案

我国近十年财政支出 变化分析

我国近十年来财政支出变化分析 财务管理 内容摘要:分析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支出变化,分析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支出变化原因与趋势,探讨财政支出重大变化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 关键词:财政支出变化原因趋势合理性不合理性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the fiscal spending of China in the last ten years and finds the causes and predicts the trends, in the same time, discussing the rationality and irrationality of the major changes. 财政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财政支出是国家实施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手段。中国财政支出大体可分为基础经济建设、一般公共服务、国防、科技教育文化体育费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其他费用。本文结合国家统计局和中国财政年鉴相关数据,纵观财政支出发展趋势,分析我国财政变化的原因,从根源里寻找出财政支出分布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提出一些关于优化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建议。 一、我国近十年来财政支出变化情况 1、财政支出相关数据

图1:1980-2009年财政各项主要支出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

图2:2001-2012中国经济GDP增长速度走势图 表3:社会保障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比重一览表

2、财政数据分析 回顾中国2003-2013年,经济增长速度稳定在百分之十左右,国家的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则达到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之间,2007、2008、2009、2011四年均超过百分之二十,2007-2008年,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加大(表1、图1)。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地方财政支出规模高于中央财政支出规模,是中央财政支出的2-3倍,中央财政支出比重逐年下降,地方财政支出比重逐年上升(表1)。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不断下降,但在财政支出中仍占相当大的规模,社会文教支出稳步增长,且增长速度较慢,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比重较大,社会保障支出总投入大量增加,而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表2、表3、图2),可以看出政府虽然对社会保障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可是力度相当偏低,社会保障水平低下,仍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 二、原因分析 根据法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瓦格纳的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以及日本和美国做了考察,认为一国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与本国财政支出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即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及财政支出规模的膨胀(财政支出规模变化趋势的理论依据与影响因素分析,作者不详)。我国近十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人均GDP稳步升高,我国政府对经济建设的支持作用,导致财政支出不断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以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为主,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我国社会文教费的不断提高是符合国家“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为了适应经济全球

现行财政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现行财政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财政扶持政策主要是财政部门根据政府产业发展规划,运用财政政策资金支持企业发展、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以培植财源,促使经济长期健康地发展。“支持企业是手段,培植财源是目的”。针对现行财政扶持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促进财政扶持政策的逐步完善。 一、问题剖析 现行财政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违规制定财政扶持政策,引起地区间的无序竞争;二是财政扶持政策领域过多、范围过广,财政扶持资金难以发挥引导作用;三是财政扶持额度较大,带来较大的财政支出压力;四是财政扶持资金监管乏力,影响资金使用效益。 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政府考核指标的约束、地方利益的驱动。上级政府考核指标是下级政府行动的指挥棒。在当前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考核指标的约束下,各级政府不惜一切代价、想尽一切办法来迎合政府考核的需求。各级政府纷纷利用财政扶持政策作的优惠以吸引企业到当地落户,对企业的选择也缺乏理性的分析,招入的企业不但没有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反而增加了财政支出压力、破坏了当地环境。在审计中,我们就发现某区为了引进某世界500强企业,不仅承诺落户后几年内给予一定额度财政扶持,而且以低于土地征用成本的价格出让土地,最后该企业虽然落户该区,但由于该企业属商品流通企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均合并到上海总部缴纳,不仅没为该区带来税收收入的增长,反而给区、乡两级财政增加近千万元的债务。也有个别县市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盲目招商引资,结果引进的是被经济发达地区淘汰的高污染企业,虽然招商引资指标完成了、财政收入增长了,但生态环境破坏了。 (二)地方经济发展缺乏长期、系统发展规划。分析当前各地财政扶持政策领域过多、范围过广,其根本原因在于地方经济发展没有重点,缺乏长期、系统的发展规划。造成各级政府将十分有限的扶持企业资金切成扶持工业发展资金、扶持商业发展资金、扶持旅游业发展资金等十几块,每个政策又要在本区域内扶持十几家、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最后落实到一个企业一个项目上,其扶持资金就少得可怜了。有限的财政扶持资金就像撒胡椒面一样,形不成一个扶持重点,起不到财政扶持的引导作用。 (三)国家对财政扶持政策缺乏统一规范。国务院在2000年下发《关于纠正地方自行制定税收先征后返政策的通知》中提出“对需要国家财政扶持的领域,原则上应通过财政支出渠道安排资金”,但至于哪些领域财政可以通过财政支出渠道来扶持国家缺乏明确统一的规范。这是造成各级财政扶持领域过多、范围过广、扶持政策五花八门、财政支出压力过大的根源所在。 (四)财政扶持资金使用缺乏跟踪问效机制。当前,随着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会计结算(核算)中心、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各项制度的执行,财政对部门资金的监管力度在不断的加强,但对财政扶持资金的监管工作一直缺乏系统的制度约束也没有采取很好的监管措施。这给企业移用、挪用甚至骗取财政扶持资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审计建议

中美土地财政收入问题比较研究

中美土地财政收入问题比较研究 ■张涵山东财经大学 [摘要]本文对中美两国的土地财政收入方面进行了异同点的对比,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从中得出我国可以从中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土地财政财产税土地出让金 土地财政收入指的是与土地相关的税费等形成的财政收入。近几年,我国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收入,形成了学术界热衷研究的“土地财政”问题。而在美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土地财政收入同样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对中美两国土地财政收入相关方面进行对比,从美国的土地财政发展状况得出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与启发。 一、美国土地财政收入状况概述 美国的土地财政收入出现过三种形式:一是将土地作为资产出售形成的资产性收益;二是以土地及其地上附属建筑物为载体形成的税收收入,如财产税、对土地和房屋征收的遗产税和赠与税;三是政府以非税收的形式征收的其他与土地有关的财政收入,如不动产出售收益等。 在不同时期,美国土地财政的形式以及归属有着不同的特点。从1776年到内战时期,美国的土地财政收入以土地出售收益为主,且基本上归联邦政府所有。而从内战至今,财产税成为主要形式。在内战结束后,土地财政收入是由州和地方共享的。后来随着州政府开始开辟新税种,将财产税下放给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占州政府总收入的比重逐步下降,从1902年的52%,下降到1942年的10%。但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财产税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 二、中美土地财政收入的相同点 1.形成原因都为了解决财政困难 美国的土地财政开始于建国初期。那时的美国刚刚经历完独立战争,各级政府迫切需要筹集大量的财政收入来修复战争创伤,建设新国家,而当时的美国经济尚未恢复,税源狭窄,无法短期筹集到政府需要的收入。而我国在实行分税制以后,中央财政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大幅提高,财权上收,而地方政府的事权却没有相应减少。地方政府拿少数钱却要做多数的事,就必然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将土地作为资产出售来获取收益,程序简单快捷,成本低,可以满足短时间内筹集到大量收入。因此,中美两国的地方政府都选择了采用土地财政方法解决财政困难。 2.土地财政收入都主要归地方所有 土地资源不易转移和隐藏,且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地方政府对辖区内的土地也更具有信息优势,因此由地方政府征收与土地相关的财政收入,成本更低,程序上也更加方便。美国的土地财政收入经历了从中央所有,到州与地方共享,最后到地方政府占用绝大部分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征收的效率是逐渐增强的。我国土地财政收入的形式有土地出让金、以及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等与土地相关的税种。土地出让金全部归地方所有,中央不参与分配。而上述税种也都属于地方税,收入归地方独享。由此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的土地财政收入在分配方面有相同之处,即都主要归地方所有。 3.土地财政收入都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美国在出售土地时期,土地财政收入在美国总财政收入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曾一度达到60%。后期的财产税占地方税收收入的70%。土地财政收入在美国财政中的地位可见一斑。我国土地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土地出让金。从表一中可以看出,虽然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波动较大,但平均在40%以上,可见我国地方政府存在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收入的问题,尤其是依赖土地出让金,地方财政面临较大的财政风险。 表 数据来源于《中国财政年鉴2011》 三、中美土地财政收入的不同点 1.出售内容不同 虽然两国都经历了出售土地换取资本收益的过程,但两国出售的内容并不相同。美国出售的是土地的所有权。美国先通过一系列法案,将西部的土地收归国有,然后通过出售和赠与的手段将土地转为私有,从而获得土地出售收益。在此过程中,虽然出售的价格和具体政策一直在变化,但交易土地所有权以换取财政收入的性质一直没有改变。我国的土地是归国家或集体所有的,不允许存在私有土地,因而出售的是土地的使用权。国家根据土地的用途,还对使用权的最高期限做了具体规定:居住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等等。因此,土地出让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40—70年租金的一次性缴付。缴付土地出让金后换取的只是对土地的开发使用权,所有权始终由国家掌握。 2.获取土地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不同 2007200820092010全国土地出让金总额(亿元)12216.7296001590028197.7 全国财政总收入(亿元)51321.7861330.5368518.383080.3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23572.6228649.7932602.5940609.8 土地出让金占全国财政总收入比重23.80%15.65%23.22%33.94% 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总收入比重51.83%33.51%48.77%69.44% 162 《商场现代化》2012年10月(下旬刊)总第699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