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摘要)(2003~2020)

编者按: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我市新一轮《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已于2004年8月30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为了让全市人民了解规划,熟悉规划,增强“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的信心,进一步提高全民规划意识,为推行“阳光规划”实施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现对《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主要内容进行摘要公示,同时将在市科技馆一层进行“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展”(近日开放,详见公告),届时欢迎广大市民、单位到展览馆参观或登陆https://www.wendangku.net/doc/b118366583.html, 湖州建设信息网进行查询。

参观联系电话:2038863 2038574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了促进湖州市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并为城市建设、管理以及城市的下续规划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适用范围

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本规划,同时应符合国家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规定。本规划对城市规划区内的下一层次规划以及规划区以外、市域以内的土地利用和建设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第三条规划层次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分以下三个层次:

1.市域范围:为湖州市的行政管辖范围,面积为5817平方千米。

2.城市规划区(市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与市区范围一致,即为吴兴区、南浔区所管辖的行政范围,面积为1567平方千米。

3.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指具体进行城市用地布局及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范围,面积为336.6平方千米。该层次重点确定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明确城市用地发展方向,调整和优化用地布局结构,进行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和项目安排等。

第四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及分期时序为:近期:2003年~2007年;远期:2008年~2020年;远景:2021年以后的30~50年。

第五条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规划以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和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确定以下规划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城乡一体化原则、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优先原则、市场导向与整合提升原则、设施一体化原则、引导与管制相结合的弹性原则。

第六条约束效力

本规划自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正式生效,由湖州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对于规划的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章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第七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近期市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心城市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远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八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确立“接轨上海、融入区域、整合自身、辐射内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第九条市域经济区划

以市、县为经济主体进行市域经济区划,将湖州市域划分为湖州市区、德清县、长兴县和安吉县四个经济区,并以规划的四个中心城市和十个中心镇为主体形成十四个经济单元。

第十条产业发展战略(略)

第十一条产业发展引导(略)

第十二条第一产业空间整合(略)

第十三条第二产业空间整合(略)

第十四条第三产业空间布局(略)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布局规划

第十五条城市化水平

湖州市域总人口近期为312万人,远期为350万人;城市化水平近期为54%,远期为72%。

第十六条城市化发展策略

优化城镇体系空间,强化中心城市集聚,注重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促进多种经济模式并存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城市化推动力;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快城市人口集聚;建立适应现代发展要求的基础设施体系,提供城市化空间载体;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注重城市化综合质量水平的提高;积极推进区域一体化,促进区域城市整体优化,推进非城镇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第十七条城镇体系发展策略

进一步深化上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中心集聚、轴线拓展”的城镇体系发展战略,重点极化中心城市,促使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从相对均衡、弱中心式的发展转变为集聚式的发展。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择优培育中心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繁荣。

第十八条中心城市和中心镇

湖州中心城区(包括湖州城区和东部新区)、南浔城区组合形成市域中心城市;德清、安吉、长兴三个县城所在地培育为县域中心城市;双林、菱湖、练市、新市、孝丰、梅溪、和平、泗安、煤山、埭溪培育为中心镇,其中菱湖、练市、新市、孝丰、泗安为省级中心镇。

第十九条空间结构

市域城镇形成“一带一圈层四轴线”的网络化空间布局结构。

一带:在市域北部太湖南岸构筑包含长兴、湖州中心城区、南浔城区的“一心两翼”环太湖南岸城市带,形成湖州市域的发展核心。

一圈层:依托规划的高等级环线通道构筑市域南部城镇圈层,包括德清县城、安吉县城、双林、练市、新市、泗安等城镇。

四轴线:以环太湖南岸城市带为核心,重点培育四条放射状城镇发展轴,即市域西部依托G318公路和申苏浙皖高速公路的城镇发展轴,市域西南部依托杭长高速公路、S11公路、S04公路的城镇发展轴,市域中部依托G104公路和杭宁高速公路的城镇发展轴,市域东部依托申苏浙皖高速公路至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线与和(新)杭公路的城镇发展轴。

第二十条职能结构

形成市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一般镇四个层次的城镇职能结构,各层次城镇(市)的职能(略)。

第二十一条规模等级结构

市域城镇规模划分为四个等级:即50~100万人(大城市)、20~50万人(中等城市)、5~20万人(小城市)、1~5万人(小城镇)。近期重点培育一个大城市(湖州中心城市)、一个中等城市(长

兴县城)和两个小城市(德清县城和安吉县城),远期形成一个大城市、三个中等城市、四个小城市和若干小城镇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第二十二条市域与周边地区的空间协调(略)

第二十三条环太湖南岸城市带内部空间协调(略)

第二十四条给水工程规划

1.水源规划:(1)东苕溪导流港和西苕溪的水量、水质条件一般能满足城市供水需求,可以作为湖州市城镇供水水源。(2)长兴县主要水源为包漾湖,在水质水量上基本可满足长兴县需求。(3)东部平原河网水受污染程度最重,不宜继续用作城镇供水水源。(4)东、西苕溪上游各水库是城市供水最为理想的水源,远期可实施大规模长距离引水。

2.用水量预测(略)

3.给水系统规划(略)

第二十五条排水工程规划

1.污水量预测(略)

2.污水系统规划:市域各城镇污水必须经二级生化处理达标后方能排入水体,最终进入太湖或出境。中心城市污水排放宜相对分散,分区设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系统;中心城市以外的平原城镇宜相对集中设置污水处理厂,建立区域污水收集、处理和排放系统。

第二十六条电力工程规划(略)

第二十七条通信工程规划(略)

第二十八条广播电视规划(略)

第二十九条燃气工程规划(略)

第三十条供热工程规划(略)

第三十一条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1.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高起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为重点,大力发展以“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3R技术为主要载体的循环经济,实现产业生态化,争取在2015年将湖州建成生态市。

2.生态环境建设策略:调整产业结构,限制污染行业发展;发展清洁生产工艺,实现产业生态化;推广使用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和节约水资源的生产技术;开展环境综合治理,遏制环境污染恶性循环;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镇与产业的集约化发展。

3.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管制:湖州市域划分为三个环境功能分区,即环太湖生态功能区、西部丘陵山区生态功能区、东部水网平原生态功能区。

第三十二条市域重要环境资源开发与利用(略)

第三十三条市域建设管制规划

1.建设分区及管制:湖州市域划分为城镇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其中城镇建设区又分为以发展服务业和一类工业为主的高级城镇建设区和可以适当发展污染工业的一般城镇建设区。

2.区域性线型廊道管制(略)

第四章市区城乡发展规划

第三十四条市区功能(略)

第三十五条发展规划目标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导向,以城乡一体化为重要途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到2007年率先初步实现现代化,规划期末建设成为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示范区,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相互服务的城乡一体的框架。

第三十六条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以城乡协调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优先为目标导向,通过空间规划的引导与管制,统筹市区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城乡空间发展。

第三十七条发展策略

在1997年《湖州市区城镇群总体规划》确定的“三集中”发展战略基础上,实行“三延伸”策略,即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延伸。

第三十八条经济单元划分

市区分5个经济单元,即湖州中心城市经济单元、练市经济单元、双林经济单元、菱湖经济单元及埭溪经济单元。

第三十九条产业布局引导(略)

第四十条市区人口测算(略)

第四十一条城镇布局结构

市区城镇形成“一城一带”的布局结构。“一城”即为北部环太湖中心城市,含湖州城区、东部新区、南浔城区;“一带”即为市区南部城镇带,包括菱湖、双林、练市、埭溪四个中心镇,东林、和孚、千金、石淙、善琏、旧馆和妙西七个一般镇。选择33个自然村和乡集镇发展成为中心村。

第四十二条城乡建设引导(略)

第四十三条绿色开敞空间管制

1.绿色开敞空间布局结构:市区绿色开敞空间布局结构组织为“一带三片区”。“一带”即为环太湖生态旅游发展带;“三片区”即为市区西部的竹木资源农林发展区,中部以水产养殖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区和东部以蚕桑、粮油种植为特色的农业发展区。

2.管制引导:绿色开敞空间分二大类用地进行引导管制,即限制建设区与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根据管制要求不同,又分严格限制建设区和一般限制建设区。(略)

第四十四条给水规划

1.用水量预测(略)

2.给水系统规划:湖州中心城市规划设三个水厂,总规模70万m3/日,水源近期为东苕溪与西苕溪,远期为老虎潭水库或安吉引水。其它平原城镇则应实施区域供水,集中建设一座区域水厂,规模为22万m3/日,向各城镇供水,各城镇原有水厂改作配水站;区域水厂水源近期为东苕溪导流港,远期为老虎潭水库,水厂选址在东苕溪导流港青山段东岸。

第四十五条排水规划

1.污水量预测(略)

2.污水系统规划:市区各城镇污水必须经二级生化处理达标后方能排入水体最终进入太湖或出境;中心城市污水排放宜相对分散,建立区域污水收集、处理和排放的系统;农村地区污水处理可采用沼气净化池等措施分散处理,就近排放。

第四十六条电力规划

1.电力需求预测

市区年用电量近期(2007年)为42.02亿kW·h,人均用电量2960kW·h,最大电力负荷90.30万kW,人均负荷640W;远期(2020年)为106.39亿kW·h,人均用电量6565kW·h,最大电力负荷226.11万kW,人均负荷1395W。

2.电网建设

(1)湖州市区所需电力能源以省电网馈入为主,在2004年实现长兴电厂四期第二台300MW机组投运,近期安排五期2X300MW电力机组扩建项目。并考虑远期长兴电厂进一步扩容的可能性。

(2)拟定湖州市区电网电压等级为500kV超高压电源电压、220kV高压输电电压、110kV高压配电电压、35kV高压配电电压、10kV中压配电电压、220/380V低压配电电压。

(3)市区规划安排500KV变电所二处,分别为市区的善琏及埭溪附近,500KV变电所主变规模不

宜少于3×1000MVA,占地控制15万m2,辅助用地另计。另外根据国家西电东送规划在埭溪以南落点建设超高压换流站。

(4)市区220KV高压输电网在现状四座变电所的基础上依次在规划中心城市的外沿落点增加8座。在满足中心城市供电需求同时配合220KV东林变和220KV花城变为周边乡镇农村提供备供高压输电源。

(5)在中心城市之外的农村乡镇规划近期在现有5座100KV变电所的基础上,扩容110KV重兆变(1×40MVA)、新建110KV善琏变、练市变、龙古变、西压变和保丰变等高压变电所为市区中心城市周边的集镇和农村提供高压配电电源。

(6)规划500KV葛南直流输电线拟在仁皇山下改线折向北到规划的基础设施通廊,经过织里后再折转向南接入原线路;国家西电东送超高压线路也应全部安排在该基础设施通廊中布置。

第四十七条通信工程规划

1.市区通信网发展目标

规划近期2007年市区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45线/百人,固定电话用户数63.90万户,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95万门,固定电话网注册宽带互联网用户9.6万户,远期2020年市区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60线/百人,固定电话用户数97.20万户,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140万门,注册宽带互联网用户33万户。

规划近期2007年市区移动电话普及率48部/百人,移动电话拥有量68.20万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00万门,远期2020年移动电话普及率65部/百人,移动电话拥有量105.30万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65万门,无线互联网用户15万个。

2.通信网建设

进入湖州市域的各通信运营系统均在湖州中心城市设置本地网络C3等级的话务交换系统,并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经专业规划后确定各自的系统网络。进入湖州市区的公用通信系统均应以宽带光纤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建设通信网络,以光纤接入网建设通信用户网,实现通信网络的高速宽带传输,推动以计算机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业务在各通信系统网络中的快速发展。

第四十八条广播电视规划

1.有线电视网发展目标

近期(2007年)市区有线电视入户率为95%,有线电视用户终端39万户,有线电视计算机互联用户8万户;远期市区有线电视入户率99%,有线电视用户终端55万户,有线电视计算机互联用户30万户。

2.广播电视规划

无线广播电视台站和节目设置仍保留现状不变,有线电视网系统仍以现有市局播控中心和织里、南浔两个分中心前端组织市区有线电视网络,市区其它乡镇也应以中心城市的三个系统为中心组织干线网络。

进一步完善改造中心城市有线电视HFC混合网,将线路放大器控制在一节以内,实现有线电视网信息双向宽带传输,在获市场准入后开展多种网络数字综合业务。

第四十九条燃气工程规划

1.气源规划(略)

2.用气发展规划(略)

3.燃气输配系统:目前湖州市区液化石油储配站总储气规模能满足规划期液化石油气中转量要求,因此不必新建储配站。积极发展管道气,在天然气不到的其它城镇建气化站,按照城镇规模大小,原则上每个镇应建1~2座。中心城市天然气输配系统采用高中压两级系统,规划期农村居民仍以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为主。

第五十条供热工程规划

1.热源规划:中心城市近期建成热电厂4座,其中湖州城区2座,东部新区和南浔城区各1座,

远期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在东部新区南部和南浔城区南部再各建热电厂1座。近期在练市、双林、菱湖、东林、和孚建公用热电厂。远期在善琏、埭溪等其它城镇镇区热负荷较集中的区域建设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

2.热网系统规划(略)

第五十一条社会设施

市区中心镇应规划配置职业学校、高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幼儿园、综合性医院、文化中心、体育中心、敬老院、福利院等服务设施,一般镇应规划配置九年一贯制学校、幼儿园、中心卫生院、文体中心、敬老院等服务设施,中心村配建小学、幼儿园、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警务室、党建活动室(兼村民学校)、社会保障服务站、卫生计生服务站、社区服务站等社区服务设施。

第五十二条其它市政设施规划(略)

第五章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

第五十三条城市性质

湖州中心城市性质为:太湖南岸中心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长三角工贸、生态旅游城市。

第五十四条城市职能

湖州中心城市的职能为: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都市保障型农业基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长三角生态旅游城市和人居环境优良的生态城市。

第五十五条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为67万人,其中湖州中心城区52万人,南浔城区15万人。

2010年为73万人,其中湖州中心城区56万人,南浔城区17万人。

远期为98万人,其中湖州中心城区70万人,南浔城区28万人。

第五十六条城市用地规模

近期为67平方千米,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其中湖州中心城区51.4平方千米,人均建设用地98.87平方米;南浔城区15.6平方千米,人均建设用地95.94平方米。

2010年为80.3平方千米,人均建设用地110平方米。其中湖州中心城区61.6平方千米,人均建设用地110平方米;南浔城区18.7平方千米,人均建设用地110平方米。

远期为112.7平方千米,人均建设用地115平方米。其中湖州中心城区81.6平方千米,人均建设用地116.54平方米;南浔城区31.1平方千米,人均建设用地111.16平方米。

第五十七条中心城市发展目标

1.中心城市发展总目标:建设成为南太湖地区最宜人居住和创业的山水园林城市与生态旅游城市。

2.城市发展定性目标:构筑城市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发展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完善城市交通设施,形成功能完善、路网结构合理、通行能力良好的城市道路系统,以及联通周边、覆盖整个城市的快速公共交通网络;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建设融入长三角、接轨上海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浙江北部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利用区域交通优势和城市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发展物流产业,成为三省边际的物流中心之一;积极保护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发扬传统文化精髓,形成富有时代气息的、独特的城市文化;社区内生活、文化、卫生、教育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社区治安情况良好,社区公益性活动开展较好。

3.城市发展定量指标(略)

第五十八条城市发展目标实施步骤

近期按照“东拓西扩、北进南控、中间完善”的总体思路和“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进一步加快以城市交通设施、公用基础设施、环保绿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初步构筑城市发展框架,进入大城市行列。

远期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构筑开放型、大容量、有弹性的大城市框架,全面实现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成为经济实力和辐射能力强、生态环境良好的南太湖中心城市。

第六章城市总体布局

第五十九条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湖州中心城区的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为:以向东为主,向北为辅,向西补充完善,南部保护和控制。其中东部新区以织里镇区为核心竖向条状发展、横向滚动扩张,用地主要向西,东、北方向局部完善。

南浔城区的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为:以向西为主,向南和向北为辅,东部加强与江苏城镇的设施协调与共享。

第六十条城市用地形态

城市用地形态为“一城两区”的带状组团式城市。“一城”即湖州中心城市,包括湖州、织里和南浔;“两区”即由湖州城区、东部新区组成的湖州中心城区和相对独立的南浔城区。

第六十一条城市结构

1.空间结构:一城两区、双心结构的带形组团式城市,由13个城市分区组成。其中湖州中心城区为中心城市的主城区,由11个城市分区组成;南浔城区为相对独立的功能区,由2个城市分区组成。两城区之间保留开敞的生态绿廊,限制城市沿G318公路连片发展。

2.功能结构:湖州城区主要发展服务业、教育、旅游、物流、区域性房地产、高科技产业和有一定建设要求的制造业;东部新区作为湖州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主要发展制造业、商贸物流业;南浔城区主要发展制造业、商贸业和旅游业。

3.功能分区:组成中心城市的十三个城市分区分别为仁皇山分区、老城分区、市北分区、太湖分区(太湖旅游度假区)、凤凰分区、西南分区、西塞山分区、湖东分区、八里店分区、织里东区、织里西区、浔东分区和浔西分区。

第六十二条城市总体布局

1.功能布局:申苏浙皖高速公路一带主要布局工业发展用地;现有G318公路的北侧结合西山漾、西山等生态环境布置生活设施用地,并在其中形成贯穿老城区、毗山、西山漾、织里的融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为一体的城市公共活动轴线。

2.中心区布置:湖州中心城区在仁皇山行政、文化、体育中心和老城传统商业中心的基础上,在湖州与织里之间布置融现代商贸、金融服务、旅游休闲设施为一体的新的城市中心区;南浔城区的中心区在现状基础上向西向南适当拓展。

3.交通组织:在G318公路、湖织大道及正在建设的吴兴大道三条东西向联系干道基础上,增加两个快速通道,一条布置在申苏浙皖高速公路的南侧,一条布置在长湖申航道的南侧,以增强三点之间的快速联系。利用杭宁高速、申苏浙皖高速、申嘉湖高速及织里东侧的高速公路联络线,构成湖州城区的外环高速系统。

4.物流园区:布置三个物流园区,分别为城市西部物流园区、城市南部物流园区和南浔物流园区。

5.生态绿地控制区:由西向东形成旄儿港、龙溪港两条生态绿楔,由北向南形成长兜港、东苕溪两条生态绿楔;城市内部形成仁皇山、康山、道场山三片生态绿地控制区,西山、西山漾及织里与南浔之间两条南北贯通的生态绿带,由毗山至织里沿南横塘的生态绿带及由页塘两岸的两条东西向生态绿带,构成城市的绿地系统骨架。

第六十三条发展策略

促进和引导织里向湖州城区方向发展、湖州城区向东发展,加强湖州与织里的联系;引导南浔向西、向南发展,加强南浔与湖州中心城区的联系。

加快快速交通通道的建设,在完成杭宁、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建设的基础上,加快申嘉湖高速、湖乍铁路、新长铁路、杭长高速及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南浔和织里实施低成本扩张策略,扩大经济规模,加速发展;湖州应提高一般性制造业准入的门槛,保护好生态环境,为高层次的产业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第七章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第六十四条居住用地规划

1.规划结构:居住用地按照居住区——居住小区(街坊)两级布局,并依据城市的13个分区,形成18个居住区。

2.用地布局(略)

3.居住区建设(略)

4.建筑风格:在保存较好的传统风貌区周边地区应采用传统风格形式,在新建区内应采用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方式,注重保留湖州原有的建筑风格,延续原有的城市文脉。

5.建筑间距和建筑朝向:新区多层的正面间距必须达到1∶1.25以上,建筑朝向原则上以南北向为主。

6.学校布局:规划布置30所初中,15所高中。

第六十五条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规划结构:按照“市级-片区级”两级公共设施进行布置。中心城市主要形成四大公共设施用地,分别为湖州老城和仁皇山城市公共设施用地、西山漾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织里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和南浔城市公共设施用地。

2.行政办公用地:规划保留仁皇山行政中心,同时在西山漾中心区内预留一定的市级行政办公用地;吴兴区行政中心已定位于西山漾东侧,规划用地10万平方米左右;南浔区政府布置在南浔城区中东部,规划用地10万平方米左右。

3.商业金融服务设施:市级商业中心布置在老城区和西山漾公共设施集中区内,形成较为完善的商业体系。西山漾商业中心重点布置大型商业购物超市、宾馆、金融、贸易、咨询、信息等功能,发挥区域性商业服务功能。老城中心商业区保留原有功能不变,继续发挥地方性传统商业主导功能。片区级商业服务中心布置于城市各个分区,为居民提供较高层次的商业服务。南浔城区的商业中心内以中小型特色商业网点为主,与古城文化、休闲、旅游等功能结合,形成以休闲旅游为主的商业服务体系。织里区商业中心强化城市区域性商贸功能,形成完善的片区商业服务设施。

4.主要特色商业街(区)规划:老城内形成以步行为主的传统特色商业街区,同时重点形成劳动路——休闲娱乐一条街、衣裳街——服装一条街、北街——名优新特商品一条街、府庙——风味小吃步行一条街;同时形成红旗路——电子通讯一条街等五条特色商业街。南浔古镇传统商业街结合古镇风貌保护,以湖州丝绸、湖笔、茶叶等特色商品为主,开发形成满足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消费的特色商业步行街。

5.专业市场规划:培育发展三处重点专业市场区,分别为湖州综合市场区、织里童装市场区和南浔综合市场区。

6.文化娱乐设施:市级文化中心位于仁皇山中心区与西山漾中心区内,建设形成一批造型优美、功能齐全、富有地方特色和现代气息的标志性文化建筑。片区级文化设施主要包括片区级文化馆、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影剧中心、文化广场、图书馆等设施,每处用地规模为5万平方米左右。老城片区级文化设施分散布局,原老城内的市级图书馆等文化娱乐设施均改为老城片区级文化设施,要求完善设施配套,改善环境。完善原有影剧院的视听设备,提高档次。东部新区文化设施结合行政中心布置。在南浔城区中心布置文化馆、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影剧中心、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

7.体育设施:市级体育中心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容,远期在西山漾中心区预留市级体育用地,并通过中心区景观通廊与文化娱乐设施共同构成城市标志性景观空间。片区级体育中心布置三处,吴兴区体育中心位于吴兴区行政中心区旁,占地约14万平方米;织里体育中心在织里中心区新建,占地约6万平方米;南浔城区体育中心位于南浔公共中心区,占地约8万平方米。片区级体育中心包括游泳馆(池)、运动场、网球场、健身中心等设施。

8.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布置市区级综合性和专科医院11所、妇幼保健院2所、急救中心2所和中心血库1所。各街道应至少有一所小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9.教育设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城市原有的高教园区,提高教育设施水平,提升教学质量,依托现有设施条件,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园区。同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在仁皇山分区北部布置新的湖州教育园区。整合现有中等教育设施。

第六十六条工业用地规划

1.产业发展导向:限制发展高能耗、高水耗以及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工业,包括钢铁工业、化工原料工业和矿物开采业;鼓励发展具有发展优势的支柱产业,包括新型纺织、精细化工、特色机械、特色轻工、新型建材;积极培育发展前景广阔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其中湖州城区以发展机械电子、医药化工、新型纺织、不绣钢及金属管道、建筑材料工业为主;东部新区以发展新型纺织、丝绸织造、机电仪表工业为主;南浔城区以发展新型建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为主。

2.规划布局:规划主要工业用地分布如下:(1)湖州经济开发区:位于湖州中心城市西部。(2)吴兴工业片区:主要位于湖州城区东北部和东部新区。(3)南浔经济开发区:位于南浔城区的北部和西南部。

第六十七条仓储用地

本级范围内共规划三处大型物流仓储用地,分别为城西物流园区、城南物流园区和南浔物流园区。

第八章城市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第六十八条空间形态结构

规划充分利用城市的自然水网骨架,形成“一环”、“一轴”、“二廊”、“三带”、“九楔”的点线面相结合的总体空间结构形式。“一环”指中心城市老城区的绿核,规划利用环城河绿带,形成城市中心区绿环;“一轴”指以西山漾公园为轴心,由毗山延向东部新区的东西向景观绿轴;“二廊”指湖州中心城市与东部新区之间宽1000米至1500米、东部新区与南浔城区之间宽4000米至5000米的两大南北向生态廊道;“三带”为沿太湖南岸的大型生态绿带、沿申苏浙皖高速公路的自然防护绿带和沿由页塘的自然、景观文化绿带;“九楔”即仁皇山楔形绿地,康山、西塞山山体楔形绿地,南郊山体楔形绿地,西山漾南北生态楔形绿地,长兜港楔形绿地,大钱港楔形绿地,织里东侧水网生态楔形绿地,南浔西侧生态楔形绿地,南浔东南果园楔形绿地。

第六十九条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由市、区级公园、大型带状绿地、街头绿地和部分风景林地组成。居住圈周围大约150~200米范围内的居住区公园、区级公园可作为救援、堆场或搭建临时性住宅的场地;居住圈周围大约300-500米范围内的市级公园则可作为救援场地。

第七十条城市重要的湖、荡、漾控制(略)

第七十一条湖州中心城市宜选定香樟、雪松、龙柏、广玉兰、大叶黄杨、桂花、桧柏、金丝桃(梅)、夹竹桃、棕榈、珊瑚树等常绿树种,银杏、无患子、榆树、朴树、悬铃木、合欢、加杨、乌桕、紫薇、木槿、垂柳、水杉、蔷薇、木芙蓉、红叶李等落叶树种为骨干树种。

第七十二条城市重要河道控制

1.西苕溪、东苕溪、由页塘、大钱港和长兜港等五条主要河流的河道控制。

2.湖州市市河是以龙溪港、菜花泾和横渚塘河组成的环城水系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岸保留了丰富的城市历史文化遗存。规划将绿地建设同传统街区保护统一考虑,通过绿地、广场、河埠头和其它各色园林小品设施的精心布置,勾画出一幅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江南水乡长卷。

3.织里形成以由页塘、浒金港、南横塘等区域性河流和秧宅港、姚家田河、东舍头港、秀才港、佛仙港等城市内河构成三横两纵骨架,其余次干河、支河进行补充的河网体系。

4.将南浔城区中河流水系分三级进行系统整治。一级为运河整治,主要是长湖申航道为四级航道;二级为白米塘、横古塘、古溇港、市河、甲午塘、阳安塘,白米塘按四级航道整治,整治后河道形成“白米塘——由页塘”货运线路和“由页塘——白米塘——阳安塘——甲午塘——市河”客运旅游线路;三级为城市内狭窄、密集的河道。

5.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内的水面率不应低于6%。

第九章综合交通规划

第七十三条市域交通规划目标

建立以高速公路、铁路和高等级内河航道为主骨架,公路、铁路枢纽和港口为节点,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和其它航道为基础,干支相连、畅通城际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

第七十四条市域铁路规划

规划期内将形成由宣杭铁路和湖乍铁路构成的“T”型铁路框架。

1.铁路线位:建设宣杭铁路复线,新建湖乍铁路。在城市的北部和中部预留城际铁路的通道,为今后可能建设的湖州——上海城际铁路及湖州——杭州城际铁路预留通道空间。在宣杭铁路西侧预留杭宁高速铁路通道空间。

2.铁路站场:湖乍铁路:在菱湖、练市设置货运站场,在施家桥、石淙、善琏设置会让站或预留会让站用地。宣杭铁路:在西塞港区规划建设湖州货运站,设计年货运量为600万吨左右;湖州客运站在原址扩建,规划为I级客运站,并同场布置铁路编组站;长兴站客运站(II级)应在现有基础上与中心城市客运站进行有机整合,保留现德清客运站。

第七十五条市域公路规划

规划期内形成“五纵四横四连”的高等级公路框架。“五纵”为杭宁高速、G104公路、杭长高速、S04公路、南新线;“四横”为申苏浙皖高速、申嘉湖高速、G318公路、S09公路;“四连”申嘉湖杭高速、S11公路、湖盐公路、和杭公路。(略)

第七十六条市域航运规划(略)

第七十七条市域航空规划(略)

第七十八条市区交通规划目标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各种交通工具协调发展的、运转高效的区域道路交通网络,实现城市对外及城乡之间的顺畅联系。

第七十九条市区铁路规划(略)

第八十条市区航运规划(略)

第八十一条市区公路网规划

1.高速公路:市区内构成由杭宁高速公路、申苏浙皖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和织里高速公路联络线组成的环绕中心城区的高速公路环线。

2.等级公路:规划G104公路为一级公路,其中湖州至长兴间为双向六车道;G318公路为一级公路,线位改至城市北部,其中湖州段为双向六车道。S11公路为二级及以上公路。环太湖风情大道、湖盐公路以及连接织里、和孚镇和菱湖镇公路为一级公路;菱湖至双林公路、南浔至练市公路及连接织里、石淙、善琏公路,连接轧村、双林、善琏、千金公路,菱练公路为二级公路。

3.乡村公路(略)

4.城乡一体化公交:优先发展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中心镇公交拥有率应达到10至14标台/万人,一般镇应达到6至10标台/万人,中心村公交通车率100%。根据公交线路布局,中心镇和一般镇均应设置一定数量的首末站,中心镇应设置相应规模的公交综合停保场,规模2至3万平方米。

5.市区公路互通立交(略)

6.客运站场(略)

7.货运站场(略)

第八十二条中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目标与发展战略

1. 发展目标:建立现代、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模式,实现城市交通快捷、节能,减少环境污染,利益均衡的目标。(略)

第八十三条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指标(略)

第八十四条中心城市机动车拥有量(略)

第八十五条中心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略)

第八十六条城市道路功能分类

规划中心城市道路功能区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第八十七条道路交通规划基本框架

中心城区路网框架采用交通走廊、环状保护壳和方格网相结合的布局形式,基本形成三条快速交通走廊(北线快速路、中线快速路和南线快速路),“三横六纵”的城市框架性主干道和老城中心区的截流环线框架。

路网密度:快速路0.6千米/平方千米,主干路1.3千米/平方千米,次干路1.5千米/平方千米。路网间距:主干道间距800~1500米,次干道间距400~800米。

第八十八条道路网规划红线和断面形式控制(略)。

第八十九条城市公共交通

1.公交车辆拥有量预测(略)

2.城市公交规划:(1)公交网络:在城市快速路上或条件允许的道路上规划地面公交快速走廊,常规公交网络结合公交快速走廊、交通特殊生成源点、金融商贸区、交通枢纽站、居住区、工业区等布置,集散公交快速走廊的客流,沟通局域之间的联系。(2)公交方式和运能配备:(略)3.公交站场布局(略)

第九十条城市现代物流园区规划

结合交通枢纽优势,积极发展集装箱联运,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

中心城市共规划三处物流园区,西塞港储区北物流园区占地约85万平方米,南浔物流园区占地约45万平方米,中心城市南侧物流园区占地约35万平方米。

第九十一条停车场规划

1.公共停车场规划总面积80万平方米。其中机动车停车面积72万平方米,自行车停车面积8万平方米。

2.城市外来机动车停车场总占地30万平方米。

3.市内机动车停车场规划总用地42万平方米。

第九十二条城市广场规划

1.交通集散广场总面积10万平方米

2.游憩广场总面积25万平方米。

第九十三条城市立交规划(略)

第九十四条城市公共加油站规划(略)

第十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第九十五条总体目标:实现对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名城风貌展示体系,保护和延续湖州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和文化特色,改善老城居住生活环境,实现现代化城市发展和历史文化环境的融合。

第九十六条规划范围:本规划的重点范围为湖州古城的保护范围:西至龙溪港东侧,东至环城东路,北至环城北路,南至环城西路,面积2.99平方千米;文物古迹保护考虑湖州市城市近郊及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区域;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范围为南浔古镇区范围,北至长湖申航道南岸,西至永安街、嘉业路,南至人瑞路,东至外环东路,历史文化保护区面积1.06平方千米。文物古迹保护考虑湖州市城市近郊及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区域范围。

第九十七条从城市整体层次上保护古城的传统风貌(略)。

第九十八条古城水网保护:保护古城范围内现存3条“人”字型水系,严禁填堵侵占,加强古河堤保护,加强疏浚清理,建设截污设施,禁止生活和生产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制定河道管理办法,严格管理,发挥已建翻水泵站的作用,保证河道水体的变清变活。

第九十九条古城水乡风貌带保护:保护衣裳街沿河(一河一路)、小西街沿河(有河无路)、北街沿河(一河两路)的水乡风貌带。(略)

第一○○条古城街道肌理保护:规划保持衣裳街、小西街两片历史街区的路水结合的传统肌理,同时对市河其它河段的旧城改造中突出路-绿-水相结合的路网特色。保持志成路、同岑路、朝阳街街区的宜人尺度,并与两片历史街区一起,开辟为步行街。保持南街、东街、红旗路、劳动路、环城东路、环城西路、环城北路的街道与两侧建筑的宜人尺度,延续古城的传统肌理。

第一○一条古城建筑风貌保护:古城区范围内新建建筑的形态与色彩应与古城传统风貌相协调。古城内历史街区、沿市河的水乡风貌带及文物古迹建设控制地带相邻区域的建筑,其建筑形式、色彩必须体现传统建筑的特色。古城内新建的低层、多层住宅,应采用坡屋顶形式;已建的平屋顶住宅,应逐步改为坡顶。

第一○二条古城视廊保护(略)

第一○三条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古树名木的保护范围为树冠投影以外5米的范围。保护圈内禁止一切有碍古树名木生长的建设活动,保护生态环境,设立古树名木的文字说明牌,建立管养责任制,落实管养单位和监督机制。

第一○四条纪念性标志物:(略)

第一○五条传统文化展示:(略)

第一○六条传统特色街道:衣裳街、同岑路、志成路、府庙是市中心的传统商业步行街,必须保持传统商业集贸风格,形成以开设经营服装为主的特色街道。小西街是以居住为主的传统街道,必须保持水乡民居的整体风貌,临河楼阁、河埠、条石护岸等必须保持水乡城市的历史风貌。保持志成路、同岑路、朝阳街目前适宜的街道尺度。

第一○七条传统字号保护:(略)

第一○八条传统地名保护:(略)

第一○九条纪念馆陈列馆博物馆:(略)

第一一○条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经核定公布后,应在一年内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本规划所涉及的52处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范围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一一一条保护要求

1、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保护要求:范围内禁止建设任何影响文物历史氛围和与文物保护无关的建筑物和地面设施。

2、建设控制地带的保护要求:(略)

3、建设控制地带周边毗邻区域的保护要求:(略)。

第一一二条文物保护单位的挖掘:(略)

第一一三条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略)

第一一四条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确定小西街街区、衣裳街街区为历史街区。小西街历史街区的范围东起仪凤桥,西至环城西路,南至小西街油车巷,北至勤劳街北20米,保护面积9.66万平方米。衣裳街历史街区的范围东起红门馆前,西至南街、衣裳街北30米,北至红旗路、妇保院南,南至金婆弄、甘棠桥,保护面积10.11万平方米。

第一一五条历史街区保护分重点保护区和传统风貌协调区(略)。

第一一六条重点保护区保护要求(略)

第一一七条重点保护区保护措施(略)

第一一八条传统风貌协调区保护要求:(略)

第一一九条传统风貌协调区保护措施:(略)

第一二○条历史街区建筑保护、整治规划:(略)

第一二一条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

1.规划将整个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按一块历史地段实施整体保护,统一划定重点保护区与传统风貌协调区。即“古镇区”范围。南浔历史文化保护范围总面积1.68平方千米。

2.重点保护区:规划将古镇区内具有较完整的历史风貌,能够反映明代以来尤其是清末民初城镇全盛时期江浙雄镇风貌的区域划为重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总面积0.88平方千米。

3.传统风貌协调区:(略)

第一二二条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建设活动应以维修、整治、修复及内部更新为主,其外观造型、体量、色彩、高度都应与历史环境协调。

第一二三条沿河风貌带应保持原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传统特色(略)。

第一二四条历史街巷应保持原有的空间尺度,檐廊门券应保持通畅,铺地按水乡传统特色设计,采用石板铺砌(略)。

第一二五条重点保护区内建筑高度控制为严格控制原有高度(略)。

第一二六条规划重点调整百间楼河、东市河、南市河两侧古镇建成区的用地布局(略)。

第一二七条结合工程管线设施改善,增加公用设施的用地,为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提供用地上的保障(略)。

第一二八条调整路网结构,增加道路的可达性,并与新区路网相连接方便游客住行需求(略)。

第一二九条加强古镇内古树名木的保护。

第一三○条注重古镇内生态环境建设(略)。

第一三一条利用现有河道水系,结合水系规划,通过游船联系各景区(略)。

第十一章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三二条给水规划:湖州中心城市近期供水水源为西苕溪和老虎潭水库;远期宜由西部赋石水库和老石坎水库联合向中心城市供原水,总规模70万m3/日(略)。

第一三三条排水规划

1.新建城区应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中心城区和南浔城区内的旧城区改直排式合流制为截流式合流制。

2..在中心城市共设污水处理厂8座,均为二级生化处理。

3.雨水工程:雨水宜就近排入水体。

第一三四条电力工程(略)

第一三五条电信工程规划(略)

第一三六条广播电视工程规划(略)

第一三七条燃气工程规划(略)

第一三八条供热工程规划(略)

第十二章城市专项规划

第一三九条旧城改造

1.调整用地布局:老城分区、凤凰分区地块、南浔褚家漾地块等应进行功能调整,位于城市组团中心的老工厂用地逐步实施退二进三。

2.早期的居住区应进行拆迁、整治、改造,加强市政设施、绿地建设;街坊改造要求能体现旧城街坊布局的传统风貌和水乡特色,降低旧城建筑密度,提升旧城环境品位。

3.应完善旧城内的公共设施配套体系,适度增加道路和停车设施用地。

4.旧城区内应对市河进行综合整治,提高绿色开放空间的比重,改善城市旧区形象,提升旧区品味。

5、加强衣裳街、小西街和南浔古镇三片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整治。

第一四○条防洪排涝规划

城市防洪排涝标准:湖州中心城区防洪标准采用100年一遇,南浔城区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湖州城区、东部新区与南浔城区排涝标准均采用20年一遇。

第一四一条消防规划

1.至2020年中心城市共建成公安消防站25个。

2.对于练市、双林、菱湖等GDP超过10亿元的重要城镇,应设专职消防站。大型企业和仓库应按照有关规定设置消防机构,健全消防队伍建设。(略)

第一四二条人民防空工程规划

1.湖州为二类人防重点城市,应建立一个完善的防护体系,中心城市分湖州、吴兴和南浔三个大的防护区域,建设布局合理的防护工程体系。

2.按照疏散人员比重50%,留城人员比重50%,人均1平方米的掩蔽面积标准,配套建设人防掩蔽工程。(略)

第一四三条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略)

第一四四条环境保护规划目标(略)

第一四五条环境保护措施(略)

第一四六条环卫设施规划(略)

第一四七条规划措施(略)

第十三章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景框架

第一四八条近期建设目标

基础设施基本适应,内外交通形成网络,二三产业发展平台充足,居住质量适度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管理科学规范,现代化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第一四九条近期建设重点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居住区和工业区建设。

第一五○条用地发展方向

实施“东扩西拓、北进南控、中间完善”的近期空间发展战略。“北进”就是结合已形成规模的仁皇山新区建设,开辟太湖新区;“西拓”就是在继续完善凤凰西区建设基础上做好西南工业区、商住区的配套建设;“南控”就是要保护和控制好南郊风景区的自然环境;“东扩”就是在湖东分

区基础上,重点建设吴兴工业片区和西山漾地区,把西山景区建设成为中心城区与东部新区之间的“绿肺”;“中间完善”就是完善老城区的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环境设施配套,增强与完善城市功能。东部新区近期产业用地主要是向西、向北,居住生活主要是向东、向南拓展;南浔近期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可概括为“保护、整饬、充实、西拓、南延”。

第一五一条近期建设项目规划(略)

第一五二条远景发展总体框架

2020年以后,中心城市总体框架将以“一城二区”带状组团城市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并在规划期内用地的基础上,有选择的进行用地拓展。

第一五三条用地布局

中心城区在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完善配套基础上,远景重点拓展康山以南的工业发展区、小梅口西南的旅游与科技发展区、市北分区北部的居住发展区、由页塘南部的工业发展区和南太湖大道南北两侧的居住发展区与工业发展区。

南浔城区远景重点拓展城区东南部的旅游、居住发展区和镇区西部的工业、商住发展区,形成与湖州城区功能互补的城市综合功能区。

第十四章规划实施政策与措施建议

第一五四条强化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略)。

第一五五条完善规划编制和管理体系,深化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略)。

第一五六条健全城市规划管理机构、壮大规划管理队伍(略)。

第一五七条加大城市规划的宣传力度,倡导“阳光”规划(略)。

第一五八条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社会设施建设投融资政策的创新力度(略)。

第一五九条适时的行政区划调整(略)。

第十五章附则

第一六○条本规划标准依据(略)

第一六一条本规划的局部调整,应报湖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其常务委员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本规划的修编,应报湖州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一六二条本规划批准后应积极组织编制各项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经湖州市建设局综合协调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一六三条本规划批准后,应予以公布。

第一六四条本规划由湖州市建设局负责解释。

第一六五条本规划自批准公布之日起施行,原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同时废止。

[2004-10-20]

新济宁,看北湖

新济宁,看北湖 济宁城市总体规划图,滨湖城市中心即为北湖新区所处位置。 北湖新区规划效果图 已经建成的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左)、奥体中心(右) 本报记者郭利民于国鹏 刚入秋的天气,热得还像夏天。暑假一开学就要升五年级的马海奇,假期里从鱼台来济宁串亲戚,跟着大人来到北湖景区游玩,湖、岛、花、树,优美的景色让他兴奋不已,尤其可以和小伙伴在湖边嬉水,更让他流连忘返。 正在建设中的北湖景区,计划今年国庆节正式对公众开放。整个景区面积20.3平方公里,其中北湖湖面

就占8.9平方公里,而整个北湖新区规划控制面积则达到了433.8平方公里。浩渺的北湖,广阔的湿地,水色山光,荷塘苇荡,光凭想像也会感觉美不胜收。 北湖景区属济宁市北湖新区打造的生态景观区。“生态宜居新城”,正是北湖新区的城市定位之一,这里也将成为济宁的城市未来主中心。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振川说:“北湖开发不仅是城市建设问题,更是发展战略问题。” 大气魄的决策,大手笔的布局,济宁市开发建设北湖新区,写下了这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华彩一笔,更承载着城市未来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的巨大希望。 顺势布局―― 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尹营村居民尹大妈每天都会看到北湖新区的新变化,通畅宽阔的马路修起来,各种功能先进的设施逐渐成形。“变化太大了,俺这里是越来越漂亮,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受益于北湖新区的开发建设,尹大妈家住进尹营村回迁安置房里,这里有四栋小高层。原来,村边是一条狭窄的土路;现在,扩建延伸成一条大马路,取名济安桥路,平整宽阔、快捷方便,绿化景观也非常漂亮。尹大妈说:“看着就舒心。” 济安桥路是北湖新区“七纵七横”路网中的“七纵”之一。建成后的现代化路网,实现与老城区有机对接的同时,不仅勾连起整座新城,也大致分隔出新城的四大功能片区。根据北湖新区的整体城市规划,围绕新开挖延伸入城的北湖湾,将形成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四个功能区,各功能区既各有所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为济宁市的未来发展搭建起一个充满想像力的崭新平台。 前瞻思考、科学谋划,才能保证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功能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的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因此,它的整体规划建设因地制宜、顺势布局的同时,又开阔视野扩大格局,与全省乃至国家层面上的战略发展布局相呼应。 认识的高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新城建设正在扎实快速推进。与已经基本建成的北湖景区相比,文体教育中心区渐具规模,济宁医学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等新校区都已于去年投入使用。从空间鸟瞰,济宁医学院新校园错落有致的建筑组合起来,轮廓形同一个“细胞核”,形象体现出这所学院的学术特征。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新校园内,绿树成荫、蝉鸣悦耳,图书馆楼、实训楼时尚大气。市民路春蕾来到这里,禁不住感叹:“耳目一新,这才是大学应有的气质。”同在文教区内的,还有紧张建设中的济宁一中等新校区。济宁一中始建于1902年,曾培养出乔羽等著名校友。“明年,我们将在这里举行110周年校庆。”学校负责人介绍说。 一批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的标志性建筑已经拔地而起,呈现出新城“生态、典雅、现代、大气”的鲜明特点。作为第23届省运会主体育场的“小鸟巢”,已经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工人们正忙着安装座椅等收尾工作。济宁是2014年省运会承办城市,赛事主要安排在北湖新区举行。开幕式和田径赛事将在“小鸟巢”内将举行。小鸟巢”周围,未来还将镶嵌上三颗“宝石”。综合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射击射箭馆,形似“宝石”,红、橙、蓝三色,将共同烘托起时尚、大气的新城风貌。

青海省西宁市民和县城市总体规划-中规院-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土地开发强度作为城市政府科学、合理管理城市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城市开发强度应依据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产业、交通等因素的具体要求,以“科学用地、节约用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前提。综合考虑各类土地的使用性质、区域位置、周围的基础设施条件及空间环境条件等。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宏观层面上,确定城市开发总量和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在中观层面上,建立城市开发强度分区的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进行各类主要用地的开发强度分配;在微观层面上,以街区作为容量控制单元,制定地块开发强度细分的原则。 一、宏观层面——城市整体开发强度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为土地供求关系提供了基本参考。根据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结合相关经验的类比分析,可以推测各类建筑的需求数量以及占城市建筑总量的比例。 在许多情况下,基于环境标准所确定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所确定的城市建筑总量之间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权衡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上限方案能够提供较为充足的建筑总量,但由此带来环境标准的明显下降;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下限方案能够确保较为理想的环境标准,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建筑总量需求相距甚远;最终选择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和可接受的环境标准之间的综合权衡。 对于民和城市实际情况来说,考虑到城市独特的自然地形地貌特点,其环境容量应保证一定的限度从而确保在生态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土地开发强度具体量化指标应是介于一定的范围之间而不是具体的数值,根据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以及相关经验数据各类用地开发强度具体如下表: 表8-1 城市建设用地整体开发强度控制表 序号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 (m) 绿地率 (%) 1 居住用地**~3.0 20~45 75 ≥30 2 公共设施用地**~5.0 15~50 99 ≥20 3 工业用地**~1.2 30~45 25 ≥20 4 绿地———≥75

光伏系统应用效益分析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中的 应用效益分析与实施方案 1、社会背景 石化能源终将耗尽,绝对储量不可能满足人类长期发展的需要,寻找替代能源势在必然。开发利用太阳能,对于节约常规能源(水和煤炭)、减少碳排放、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太阳能光伏发电由于资源无限、无污染和能把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系统无运动部件、运行可靠、少维护、寿命长,且电能有益于输送、储存的优点。所以光伏能源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新能源。 我国幅员广大,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据估算,我国陆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约为50x1018kJ,全国各地太阳年辐射总量达335~837kJ/cm2·a,中值为586kJ/cm2·a。从全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来看,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南部、山西、陕西北部、河北、山东、黑、吉、辽西部、云南中部和西南部、广东东南部、福建东南部、海南岛东部和西部以及台湾省的西南部等广大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很大。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最大,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m 以上,大气层薄而清洁,透明度好,纬度低,日照时间长。例如被人们称为“日光城”的拉萨市,1961年至1970年的平均值,年平均日照时间为3005.7h,相对日照为68%,年平均晴天为108.5天,阴天为98.8天,年平均云量为4.8,太阳总辐射为816kJ/cm2·a,比全国其它省区和同纬度的地区都高。全国以四川和贵州两省的太阳年辐射

总量最小,其中尤以四川盆地为最,那里雨多、雾多,晴天较少。例如素有“雾都”之称的成都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仅为1152.2h,相对日照为26%,年平均晴天为24.7天,阴天达244.6天,年平均云量高达8.4。其它地区的太阳年辐射总量居中。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有:太阳能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处在北纬22°~35°这一带,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太阳年辐射总量,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而且除西藏和新疆两个自治区外,基本上是南部低于北部;由于南方多数地区云雾雨多,在北纬30°~40°地区,太阳能的分布情况与一般的太阳能随纬度而变化的规律相反,太阳能不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长。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形式之一,同风能和生物质能一起被国家列入《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2、光伏政策及实施 2.1国际各国光伏政策 美国在1973年制定了政府级阳光发电计划;1980年又正式将光伏发电列入公共电力规划,累计投资达8亿多美元;1994年度的财政预算中,光伏发电的预算达7800多万美元,比1993年增加了23.4%;1997年美国和欧洲相继宣布"百万屋顶光伏计划",美国计划到2010年安装1000~3000MW太阳电池。 日本不甘落后,1997年补贴"屋顶光伏计划"的经费高达9200万美元,安装目标是7600Mw。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总篇 节选自《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纲要 4月29日贵阳市通过了2007-2020年的《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鉴于纲要篇幅巨大且晦涩难懂,本人特重新筛选归纳以飨读者。一、关于贵阳市的城市性质 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二、关于贵阳市的城市职能 (1)贵州省省会,贵阳城市经济圈龙头,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旅游服务中心。(2)西南地区联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基地。 (3)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中药及特色食品为主导的产业基地,以铝、磷、煤为主的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加工基地。 (4)全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避暑胜地及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至2015年,市域常住人口460万人,城镇人口345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75%;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5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80%,具有足够的集聚和吸纳能力。 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积极配合厦蓉、贵广、沪昆、兰海高速公路及贵广、成贵、渝黔、长昆快速铁路等区

域性重大交通干线建设,完成贵阳市铁路枢纽建设。 (2)完成贵阳龙洞堡机场扩建工程,在省域内加快形成以贵阳龙洞堡机场为中心,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协调运行的民用航空网络。 (3)积极配合贵州省黔中水利枢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水源储备。 (4)加强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市域水能资源,提高区域用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5)启动开阳港建设,形成乌江至长江的重要水运通道,提升城市水运能力,推进贵阳市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联系。 (6)积极配合中缅天然气长输管线和川气入黔工程建设,建成市域主要城镇天然气输配系统。 (7)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建设,完成轻轨交通网络建设。 五、城市布局 (1)待轻轨修建完毕,对修文、开阳、息烽、清镇等地,实施撤县(市)设区。届时贵阳市将由云岩区、南明区、金阳区、白云区、乌当区、小河区、花溪区、修文区、开阳区、息烽区、清镇区等构成。 (2)以老城区为中心,实施“北拓、南延、西连、东扩”的城市扩张策略。即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整体“北拓”到麦架、沙文、扎佐区域;推进花溪、小河等区域城镇化进程和产业集聚,实现城市南延;以三桥马王庙片区整体改造为重点,实施“西连”战略,促进老城区与金阳新区联系与融合,远景城市空间向西与清镇连片发展;以龙洞堡机场改扩建为契机,打造临空经济区为重点,实施“东扩”战略,建设龙洞堡东部新城,远景向龙里方向推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说明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是新形势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我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统筹规划确保实现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的协调统一,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城市总体规划是调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十一五”时期,山东省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出现新的变化,济宁所依托的发展格局有明显调整,2008年2月省政府出台的《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将鲁南经济带作为重点开发区域,以枣庄、济宁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发挥京杭运河的功能,大力发展运河经济。济宁作为历史上管理运河航运的督府,需要大力弘扬运河文化,依托曲邹济三处历史文化名城实体和对泗水、峄山、九龙山等景观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城市发展的文化带动力,打造城市品牌,参与区域竞争。同时,多个重大设施在济宁地域相继落户,包括济宁曲阜机场、济徐高速公路、济宁北湖旅游度假区、京沪高速铁路等,提供了影响济宁市城镇空间布局的新的作用要素,需要重新审视济宁市的区域地位和作用。 人地矛盾突出,城市发展受限。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发展空间明显不足,大大制约了我市的城市化进程,迫切需要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用地规模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发展战略以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城市发展定位,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拉开城市框架,促进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按照新的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济宁现有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式、资源粗放消耗型模式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式、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 理的意见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宁发[2007]11号 【发布部门】西宁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7.27 【实施日期】2007.07.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宁发[2007]11号)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现就加强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领导,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1、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西宁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把西宁规划建设成为投资环境优越的创业城市,舒适休闲的宜居城市,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内涵丰富的文化城市,山清水秀、文明开放、人民富裕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各

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目标、准确定位,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建设水平,实现城市建设新突破。 2、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加快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深入实施“扩市提位”战略。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城市功能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改善,文明程度更加提高。 3、加强对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的指导。建立科学规范的规划决策、审批、执行体系,深入推进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审核城市规划建设重大方案,协调解决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4、积极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设立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聘请专家担任顾问、咨询委员。发挥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城市规划草案、待定重大项目,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和审议,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建设高素质的规划管理专业人才队伍。要通过委托学科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专业院系和科研机构进行定期轮训,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著名高等学府、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外出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等途径,进一步开阔规划管理专业人员的视野,增长见识,切实提高规划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6、明确城市规划管理职责。城市规划管理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市政府主要负责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及监督监察工作。区(县)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本区域违法建筑的控制与查处,并参与本区域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其他重要规划事项的研究、论证、决策,支持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各项工作。

2019年中国高端饮用水市场分析报告-产业现状与发展规划趋势

2019年中国高端饮用水市场分析报告-产业现状与发展规划趋势

【目录名称】2019年中国高端饮用水市场分析报告-产业现状与发展规划趋势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报告大纲】 第一章高端饮用水行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饮用水概况 一、饮用水的定义 二、饮用水的分类 三、饮用水重要性 第二节高端饮用水基本情况 一、高端饮用水界定 二、高端饮用水概况 三、高端饮用水水源地 四、高端饮用水的特点 五、高端饮用水发展历程 第三节水质标准 一、制订的原则和方法 二、中国饮用水水质标准 三、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分级要求 第二章2015-2018年国际高端饮用水的行业市场概况分析

第一节2015-2018年国际高端饮用水的市场总体概况 一、全球高端饮用水的市场特点分析 二、全球高端饮用水的市场消费情况 三、美国饮用水水质标准 四、全球高端饮用水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2015-2018年世界部分国家高端饮用水的市场分析 一、美国 二、法国 三、德国 第三节2019-2025年国际高端饮用水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节国际高端饮用水的部分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法国依云公司 二、法国达能集团 三、瑞士雀巢公司 第三章2015-2018年中国高端饮用水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2015-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分析 二、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三、城乡居民收入分析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六、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分析 第二节2015-2018年中国高端饮用水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一、国家饮用水标准 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 三、饮用水的政策 四、《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五、《饮用天然高端饮用水》新国标10月实施 第三节2015-2018年中国高端饮用水市场社会环境分析 第四节2015-2018年中国高端饮用水市场消费环境分析 第四章2015-2018年中国高端饮用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2015-2018年中国高端饮用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中国高端饮用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高端饮用水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三、高端饮用水利润是普通水7倍 四、国内企业纷纷推出高端饮用水品牌 五、中国高端饮用水行业发展方向分析 第二节2015-2018年中国高端饮用水品牌运作分析 一、好听的名字独特的包装 二、找准要进入的品类,清晰定位。 三、拉近与顾客距离,依据产品本身特点提炼卖点 四、制订品牌发展规划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总篇 节选自《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纲要 4月29日贵阳市通过了2007-2020年的《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鉴于纲要篇幅巨大且晦涩难懂,本人特重新筛选归纳以飨读者。一、关于贵阳市的城市性质 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二、关于贵阳市的城市职能 (1)贵州省省会,贵阳城市经济圈龙头,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旅游服务中心。 (2)西南地区联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基地。 (3)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中药及特色食品为主导的产业基地,以铝、磷、煤为主的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加工基地。 (4)全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避暑胜地及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至2015年,市域常住人口460万人,城镇人口345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75%;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5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80%,具有足够的集聚和吸纳能力。 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积极配合厦蓉、贵广、沪昆、兰海高速公路及贵广、成贵、渝黔、长昆快速铁路等区域性重大交通干线建设,完成贵阳市铁路枢纽建设。

(2)完成贵阳龙洞堡机场扩建工程,在省域内加快形成以贵阳龙洞堡机场为中心,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协调运行的民用航空网络。 (3)积极配合贵州省黔中水利枢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 题,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水源储备。 (4)加强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市域水能资源,提高区域用 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5)启动开阳港建设,形成乌江至长江的重要水运通道,提升城市水运能力, 推进贵阳市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联系。 (6)积极配合中缅天然气长输管线和川气入黔工程建设,建成市域主要城镇天 然气输配系统。 (7)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建设,完成轻轨交通网络建设。 五、城市布局 (1)待轻轨修建完毕,对修文、开阳、息烽、清镇等地,实施撤县(市)设区。 届时贵阳市将由云岩区、南明区、金阳区、白云区、乌当区、小河区、花溪区、修文区、开阳区、息烽区、清镇区等构成。 (2)以老城区为中心,实施“北拓、南延、西连、东扩” 的城市扩张策略。 即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整体“北拓”到麦架、沙文、扎佐区域;推进花溪、小河等区域城镇化进程和产业集聚,实现城市南延;以三桥马王庙片区整体改造为重点,实施“西连”战略,促进老城区与金阳新区联系与融合,远景城市空间向西与清镇连片发展;以龙洞堡机场改扩建为契机,打造临空经济区为重点,实施“东扩”战略,建设龙洞堡东部新城,远景向龙里方向推Shen Longbao look in the eyes, for a chance to kill him. Shen Longbao behind smart to keep gendarmes, picked up a brick reservoir in cotton vest, walked into a small alley corner, seeing four weeks nobody will step up and pulled out

汕头海湾新区东海岸新城新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汕头城乡规划局

《汕头海湾新区东海岸新城新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文本主要内容 第一条规划背景 1、落实华侨经济文化合作实验区国家战略要求,调整优化片区用地和产业布局。 国务院2014年9月15日批复同意汕头经济特区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国函〔2014〕123号),支持试验区着力转型升级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营商环境、通关制度、社会管理、土地管理、海域使用和投融资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搭建海外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平台,拓展文化传播渠道,推动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2、契合汕头海湾新区城市战略的新定位新思路,提升片区产业与空间发展水平。 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2013年11月14日审议并原则通过《广东汕头海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在汕头东部沿海48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形成“一核三区”的空间开发总体格局。东海岸新城是“一核”--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重要组成区域,明确要集聚发展金融商务、企业运营、会展交易、文化创意等产业,打造成为提升汕头现代化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区域。 3、吸收东海岸新城国际城市设计竞赛成果优点,引入契合区域发展的创新理念和空间布局。

2013年6月举行的东海岸新城国际城市设计竞赛中,安德鲁—荷兰高柏、美国NBBJ和香港奥雅纳三家优秀国际团队对东海岸新城进行各自独特精彩的规划诠释。方案从各种不同的视角抓住汕头自然禀赋和人文特质,以国际视野、新颖理念和先进手法,描绘出独具匠心的规划蓝图。在概念规划竞赛方案优化完成后,需要通过法定的控规修改程序,将方案中适合汕头和本区域发展的创新理念和空间布局进行吸收融合和优化提升。 4、统筹协调各层次相关规划,梳理完善片区与周边区域的规划衔接。 东海岸新城作为汕头城市新的战略重点发展区的核心载体和启动片区,与正在修改中的《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2013修改)》同步,在空间和产业的布局上对本片区重新进行精确的功能定位和空间调整,以符合上层次规划的新定位新思路对于本区域用地载体的布局要求。同时,对近期区域范围内及周边正在编制的若干规划进行协调统筹,纳入本次规划进行整体梳理完善,可以更好地与区域周边进行统筹联动和协同发展,使规划更契合城市发展需求。 5、落实市政府关于完善片区配套设施的会议精神。 市政府组织召开多次会议,就如何完善东海岸新城新津片区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医疗卫生与教育设施的建设方案,即在片区内增加一所区级医院;通过整合,保留原有6所学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力求近远期结合、保持弹性;放眼未来、立足现实,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努力促成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保证西宁市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目标 将西宁建成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桥头堡、发展地区特色经济的主力军、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模范城、青海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的美丽家园。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20年至30年。 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西宁是青海省省会,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多民族共同繁荣的高原名城。城市人口规模:2005年达到100万人;2010年达到110万人;2020年达到130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西宁市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98平方米以内,西宁市主城区近期2005年用地规模为96.6平方公里,2010年用地规模为100.3平方

公里,远期2020年用地规模为128.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为:西宁市区、市域范围内重要的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和正在建设的黑泉水库、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及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范围,以及鲁沙尔镇、多巴镇、甘河滩镇的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930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宁市在各个区域层面,尤其是在海东地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协调城镇体系在西宁—兰州、西宁—拉萨两条轴线上的整体功能,建立结构合理、有机扩展的“核心—外围”体系。城镇体系发展建设的重点是: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促使“核心—外围”体系的有效生长,建设特色文化和旅游经济职能,促使城市高级职能的强化和主体地位的实现。 城镇体系总体战略目标:建立一个适宜西宁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级规模完善、中间布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的城镇体系结构。西宁市市域城市化水平2005年达到55%,2010年达到60%,2020年达到65%—70%。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西宁市区、鲁沙尔镇、甘河滩镇、多巴镇为点,以宁果公路、鲁多公路、109国道为线,组成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核心区;以环状核心区作为市域中心,以315国道、兰西高速公路、宁张线等为辐射轴,逐步形成大通桥头、湟源城关等市域次级发展极核;分别以大通桥头、湟源城关为中心,形成众镇拱卫的态势。 西宁市市域形成三大城镇经济区:西宁市—鲁沙尔—甘河滩—多巴,形成环状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区,范围包括西宁市区、湟中与平安两县,以商贸、旅游、康体休闲、工业、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工业为主;以大通桥头为中心北部次级城

拉萨市土地规划与城市发展

拉萨市土地规划与城市发展 土地规划指一国或一定地区范围内,按照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需要,对土地的合理使用所作出的长期安排。旨在保证土地的利用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的要求。规划的依据是现有自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分布和配置状况,务使土地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而不因人为的原因造成浪费。 通过土地规划,一个城市将土地资源在各产业部门进行合理配置,首先是在农业与非农业之间进行配置,其次在农业与非农业内部进行配置,正确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土地规划可以促进城市发展,反之,不恰当的土地规划不仅不能帮助城市发展,还会破坏城市的环境、土地资源和经济发展等。 一、拉萨市土地规划及土地资源条件和利用现状 拉萨市1997—2010年的土地规划充分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主要的任务是:根据拉萨市土地资源特点,落实西藏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各项土地利用指标,按照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方针,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制定用途管制规则和实施规划措施。主要依循了国家和政府的关于土地的管理法规,在保护土地资源的基础上作出有利于拉萨市城市发展的规划。 不同城市的土地资源状况各有不同,拉萨市位于西藏自治区的腹部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南坡,雅鲁藏布江巾游谷地,土地总面积21517.8平方公里,占全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2.4%,其中市区面积约53平方公里,其余大部为农牧区面积。由于地处青藏高原中部,所以其境内地势起伏,相对高差大。全市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最低点在曲水县雅鲁藏布江与拉萨河交汇处,海拔3576米;最高点在当雄县境念青唐古拉山主峰,海拔高达7111米。区内绝大部分山峰海拔都超过5000米,最大高差达3535米,地势总倾向西北高,东南低。拉萨空气稀薄清洁,云量少,是全国太阳照射能髦最多的地方之一,全年日照时数达3007.7小时,年降水量在500--324毫米之间,干湿季分明,且年际降水变率较大。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霜冻、冰雹和大风。全市土壤类型主要为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甸土、山地灌丛草原土、草甸土、潮土和新积土、沼泽土。1996年全市总人口38.8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50万人,农业人门23.38万人、人口密度13人/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资源7.60公顷,人均耕地0.14公顷。 依据拉萨市独有的土地资源特点,土地资源在各方面用地的分布也有不同,可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 (2017 年修订)批后公布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2017 年修订)于2017 年 12 月 5 日获国务院批准实施,现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目的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作为指导城 市发展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较好地引导和促进了贵阳市社会 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国家出台若干支持贵州发展的重大政 策和战略措施,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贵阳市迎来了发展的新 机遇,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为加快适应新常态下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积极应对新型 城镇化下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充分发挥城 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对《贵阳 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进行修订。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 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 大发展理念,落实中央、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加速发

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基调,把贵阳市建设成为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三、规划年限 本次修订期限至 2020 年。 四、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 市域:即贵阳市行政区划范围,含南明区、云岩区、白 云区、花溪区、乌当区、观山湖区、清镇市、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总面积 8034 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东起小碧乡、永乐乡、东风镇,西至朱昌镇、 金华镇、久安乡、石板镇,南起党武乡、孟关乡,北至麦架镇、沙文镇、都拉乡;总面积 1244 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东起南明区永乐乡,西至清镇市红枫湖镇, 南起花溪区青岩镇,北至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含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花溪区、乌当区、观山湖区及清镇市青龙办事处、红枫湖镇、百花湖乡和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总面积 3121 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五、城市发展目标 至 2020 年,打造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建成大数 据综合创新试验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在全省率先实现历史性跨越。 六、城市性质

《汕头市龙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汕头市龙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10-2020年)》公告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目标 (一)总规划目标 把龙湖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先行区、现代化中心城区、科学发展示范区”,实现“幸福龙湖、首善之区”。 (二)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严格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确保规划期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规划至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462.0公顷,比2009年耕地保有量2549.3公顷(包括可调整地类)减少87.3公顷。规划期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1163.0公顷以上。 2.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至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8079.1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6766.1公顷以内;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263.1公顷以内;全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不超过92平方米。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控制在1503.0公顷以内。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313.0公顷以内。同时,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规划至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控制在840.0 公顷以内。 3.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积极推进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加快宜林土地的造林绿

化,加快湿地红树林和沿海防护林建设,提高城乡绿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城乡绿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建成城海相依的生态型滨海城区。 4.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充分利用、盘活存量土地,改造利用低效建设用地,推进工业项目向产业集中区集聚,使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明显提高。 规划至2020年,全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92平方米以内。单位建设用地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从每公顷254万元增至900万元。 5.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 结合“二调”,开展农用地整治潜力调查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建立耕地后备资源项目库,制定补充耕地计划,落实补充耕地开发资金,完成补充耕地任务。 规划至2020年,全区改造开发整理补充耕地61.6公顷。计划由汕头市统筹安排易地补充耕地778.4 公顷,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规划基期年为2009年,规划近期目标年为2015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三、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龙湖全区,包括金霞、珠池、新津、龙祥、鸥汀5个街道和外砂、新溪2个镇全部陆域土地(11419.8公顷)以及规划期内围填海增加的土地(950.9公顷),总面积为12370.7公顷。

092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W}

委托 济 项目名称: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 委托单位:济宁市城乡规划局 设 计单位: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 划甲级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号 院 长:史衍智 研 究 员 审 定:郭庭良 研 究 员 工程负责人:王 尧 高级施工全过程管理人员 项目组成员 丁 芝 工 程 师 田冬梅 工 程 师 韩冬梅 工 程 师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汇报框架 一、项目概述 二、规划总则 三、溯源与展望 四、认知与行动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项目概述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线古槐路东侧 区位条件:位于城市历史文化轴 线古槐路东侧,处在济宁历史城区核心 部位,是济宁铁塔寺及太白楼历史文化 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有形制:“铁塔寺”原名 “崇觉寺”,又名“释迦寺”, 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年),后经 历代扩建和重修,至明代形成基本格局, 铁塔寺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 近十七亩,由左、中、右三路组成,各 类建筑八十多楹。现仅剩铁塔、大雄 宝殿、声远楼、僧王祠、汉碑室等 建筑铁塔寺—太白楼街区保护规划图 楹。 济宁崇觉寺铁塔为国家级文物保 护单位,是中国四大铁塔之一。 始建于北 宋崇宁四年(年)共九层, 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基座为砖砌,塔 身为铁汁铸造而成,通高米。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片区周边重要文物古迹潘家大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潘家大楼创 建于世纪年代,是潘洪均的私邸。 潘家大楼原是一组庞大豪华的近代建筑 群体。现仅存第二进院北厅。利用现有 戏台,将潘家大楼逐步恢复为传统戏院, 弘扬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道总督衙门:恢复河道总督衙门,河道总 督衙门是运河、黄河的最高行政管理机 构。河道总督衙门最初建于元代,兴于 明清,多次重修,现已不复存在。规划 拟于原址建设,位于古槐路、云路街、 西门大街、院后街四条街道形成的地块, 规划用地公顷。 吕家宅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吕德镇字 静之的私人住宅,系清末建筑。现仅 存原建筑的两进院落。整个建筑,民族 特色突出,传统风格浓厚是研究明、清 时期私人宅院的实物教材。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河道总督衙门规划总平面图吕家宅院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青海省西宁市2030年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报告.doc

致全市人民的公丵开信 亲爱的市民朋友: 西宁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围绕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以及青藏铁路扩能改造、兰新二线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西宁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西宁市在科学评估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决策。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立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把西宁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依照“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拉开城市骨架、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文化内涵”的原则,坚持“国际视野、国内前沿、西部一流”理念,牢牢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整个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纲要》和《关于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从区域层面审视了西宁发展问题,认真分析了西宁、兰州两地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了城市职能分工、区域性重大设施协调布局、区域性城市群发展网络统筹构建等问题,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全面考虑,确定未来西宁市的城市性质、职能,合理预测了城市规模,确定了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地落实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突出了西宁作为东部城市群“极核”的功能和作用。 本次规划将提升区域地位、强化服务功能、突出高原特色、建设宜居城市作为重点,将城市发展战略转向加强与兰州和海东区域协作以及城市功能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格局重构方面,力求通过努力,到规划期末,把西宁建成带动区域发展的西北经济高地,自然人文有机融合的区域服务中心,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原旅游名城,宜居宜业、保障完善的生活之城和幸福之城。 各位市民,本次规划对于保证未来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不敢懈怠。恳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生活之城和充满活力、体现实力、彰显魅力、富有亲和力的幸福之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