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整理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最新整理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最新整理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最新整理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第1单元石头与泥土

一、单元分析

岩石和土壤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引导学生认识岩石和土壤,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认知水平所限,一年级学生还难以建立岩石、土壤的科学概念,更无法理解岩石圈的概念。本单元的设计,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石头”和“泥土”,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泥土,以及颗粒更小的沙子和粘土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这些材料,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本单元力求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玩石头、玩泥巴的机会,在玩中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斑纹、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在探究技能的培养方面,本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分享这些活动对于促进思考发展、发展科学思维来说非常重要。

本单元的设计,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入手,帮助学生认识石头、沙子和粘土的特征,了解他们的用途。第一课《石头》,指导学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教会学生借助气泡图开展结构性观察,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第二课《玩泥巴》,通过采集泥土、筛泥土,引导学生发现泥土中含有不同的成分,泥土有颗粒大小、粗细的不同,细的泥土可以用来做泥塑、烧陶器。第三课《沙子与黏土》,指导学生识别沙子和粘土,比较干沙子和干粘土的特征,探究沙子和黏土渗水性的不同。

本单元三课在总体上呈现并列关系,石头、泥土以及泥土中的沙子和黏土都是岩石,只是它们的颗粒大小不同。第二课和第三课构成总分关系,沙子和粘土都可以从泥土中得到,先发现它们可以共存一处,再将它们分开研究,研究各自的特点,比较不同之处。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石头和泥土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

2. 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3. 喜欢玩石头、玩泥巴,乐于与同伴分享发现。

1.石头

【教学目标】

1. 知道石头无处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2. 能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3. 学会用气泡图描述石头的特征,开展结构性观察。

4. 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给石头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5. 通过看视频,能够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

【教学重点】

用气泡图结构性观察、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对多块石头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石头一套、放大镜1个、记录单若干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 小朋友,这些你们认识吗?(出示石头图片)有的石头很大,有的石头很小,还有的石头漂亮极了!(出示雨花石图片)

2. 你用石头玩过游戏吗?都玩过什么游戏?

3. 小石头真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石头。(板书课题:石头)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在哪里见到过石头,用石头玩过什么游戏,逐步聚焦到本课的研究话题上。]

二、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

1. 石头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其实有很多的小秘密,只有善于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

2. 你会观察么?为了更好地观察,今天,我特地请来了一个新朋友:(PPT出示气泡图,请小朋友看1分钟)看明白了么

3.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椭圆形其实说的是石头的形状(贴板书“形状”),比鸡蛋大一点说的是他的(大小)(贴板书“大小”),土黄色说的是它的(颜色)(贴板书“颜色”),

不太光滑说的是表面(贴板书“表面”),有黑色的斑点说的是它的斑纹(贴板书“斑纹”),当然,如果你还有什么发现,可以写在这个气泡里面(贴板书“……”)。

4. 等一会,请材料小组长领一盒石头,每个人选一块,你就观察这一块石头。

5. 可是我们会遇到问题,世界上的石头有很多,所有的石头都是椭圆形?所有的石头都是土黄色?所有的石头都只和鸡蛋比大小么?

6. 如果你在观察后,写气泡图时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与学生一起梳理常见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斑纹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石头特征的观察。)

7. 如果有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实在有困难可以先求助同组的人。

8. (实物投影)哪个小朋友能用气泡图,说说自己观察的那块石头!

[设计意图:学生对石头并不陌生,但不一定就一块石头展开过仔细观察;他们也许能说出石头的某个特征,但不一定能针对一块石头从各个方面描述其特征。本活动设计旨在给学生创造一个结构性观察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气泡图的帮助下,有顺序地、从多个方面观察和描述石头的特征。]

四、给石头分类

1. 所有的小朋友都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小朋友观察那么久,我们来放松一下,先来做个小游戏吧!(请男生举手!请穿红衣服小朋友举手!请第一大组小朋友举手!)

2. 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分一分,把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按照了性别、衣服的颜色、是哪一个组的区分了。在分类的时候,每一次就按照一个特征来分一分。

3. 游戏做完,我们再来看看,刚刚我观察的是一块石头,当我们有一堆石头的时候,我们就先做点事,给他们分分类!

4. 如果你给石头分类,你会按什么来分?

5. 请把你手中的石头放回到材料盒中。记住,每次按照一个特征来分!

[设计意图:“石头”这个词既可以指石头的个体,也可以指总体。按照某一个特征将一堆石头分类,给学生创造了在比较中进一步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的机会,从而促进了他们对石头的认识。]2-1-c-n-j-y

五、了解石头的用途

1. 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通过PPT了解一下)你还知道石头的哪些用途?

[设计意图:这里给学生提供一组石头用途的图片,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石头还有哪些用途,让学生意识到石头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六、小结

1. 看来小小的石头在我门的生活中用处还真不少,以后的科学课上,我们还要继续观察和研究关于石头更多更好玩的秘密!

【板书设计】

1.石头

1.石头

xíng zhuàng 形 状

b ān wén 斑 纹 b iǎo miàn 表 面

dà xiǎo 大 小 yán sè 颜 色 ......

2.玩泥巴

【教学目标】

1. 意识到泥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

2. 通过筛泥土的活动,知道天然的泥土中混合着各种物体,泥土是由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3. 做捏泥塑的活动,感受泥的特点。

【教学重点】

在玩中感受到泥土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用泥土捏一个泥塑物品。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一个捏好的泥塑。

学生材料:每组泥土若干(一次性餐盒分装)、一次性桌布(或旧报纸)1张、一套筛子(3个,筛孔大小不同)、2个塑料盆、一杯适量的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唤起生活经验

1. 小朋友们一定都很喜欢大自然吧!因为大自然总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有趣的事物。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几个好伙伴相约一起来到户外去玩泥巴,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玩泥巴的?(堆土、浇水活泥巴、捏小乌龟……)

2. 你玩过泥巴吗?

3. 泥土覆盖在地球表面,不仅为动物植物提供了生活的家,还可以成为我们手中有趣的玩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泥巴”(板书课题),捏一个你最喜欢的造型

[设计意图:交流自己是怎样玩泥巴的,不仅可以调动玩泥巴的经验,也可以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为后续活动做好铺垫。]

1. 瞧,我用泥巴捏的小章鱼可爱吗?这是我用我家楼下花园里的土。你们可以直接用它来捏造型吗?(实物投影一些含有石块、树枝的土)

生:不行,土里有树枝,有石头,会戳到手。

生:不行,还要倒点水。

2. 没错,树枝、石头等都不是泥土,我们要先把他们挑拣出来。(板书:拣)有些大的土块

要用手捻捻碎(板书:捻)。这样就行了吗?

3. PPT出示两种土(颗粒大小不同)。

提问:要用泥巴捏造型,你觉得哪一种土更适合?为什么?

生:第二种,更细一点。

4. 没错,这是老师处理过的土,才这样细,你猜老师是怎么做的?可不可能是一颗颗拣出来的?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

5.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器,它的名字叫做“筛子”。筛子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让比筛孔小的颗粒漏下去。(板书:筛)

(播放PPT或示范)筛的时候都需要有一个盆接住漏下来的泥土。筛的时候手臂可以试着左右摇摆,幅度不要太大,不然土就洒出来了。

6. 我正好有2个筛子,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孔的大小不同。

7. 想一想:先用哪一个?后用哪个筛呢?

生1:直接用筛孔最小的筛子筛(提醒:如果泥土没有进行初步筛选,大的颗粒很多,会堵住小的筛孔。)

生2:先用孔大的,再用孔小的。

8. 小结一下,想要得到适合做泥塑的土可真不容易呀!

(1)(指着板书)“拣”——“捻”——“筛”,筛子从筛孔大的开始用。3个筛子,2个盆,盆交替使用。

(2)友情提醒:

分工合作,人人参与。

筛完坐正,注意卫生。

“筛完”:筛到已经没有太多土漏下来为止。

注意:筛子上的颗粒不要倒,就放在上面,筛子放一边。

下面就请你们来动动手。

发:塑料餐盒分装的泥土、3个筛子、2个塑料盆。

9.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

10. 看一看:3个筛子筛得的土有什么不同?

生:大小不同,筛孔小的筛出来的土就越细。

11.(PPT出示实验册内容)是的,不同的筛子可以筛出不同的土,请你来连一连,这里有三个筛孔大小不同的筛子,筛孔依次为大、中、小,用他们筛土,分别可以得到下面几号土呢?学生口答

12. 原来泥土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粗细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设计意图:这个一个简单的分离泥土、筛选泥土的操作活动。通过分拣采集来的土壤,将观察目标聚焦于颗粒大小不同的泥土上。再通过筛泥土,发现泥土可以分成大小不同的颗粒。]

三、捏泥塑

1. 细土我们已经筛出来了,是不是就可以捏泥塑了?你们试着捏一下,行不行。

2. 太干了,太松散了,怎么办?

生:加水,像和面一样和泥

3. 水怎么倒?一下全倒进去行吗?

生:不行,要慢慢倒,水多了就稀了。

4. 时间关系,如果完全自己来筛出合适的泥土,估计得好半天呢,也需要更多的土,所以今天老师提前筛好了一些,补充给每一组。

5. 补充说明:先把盆倾斜过来,把土集中在一边。先倒半杯水,用手将泥和水搅拌在一起,泥团变大后不断捏一捏。可以小组共同捏一个,也可以分成四份,每人捏一个。开始发挥你的创造力,捏个你喜欢的泥塑吧。

6. 学生操作

7. 你发现加了点水的泥有什么变化?

生:加水后像橡皮泥一样,可以捏。而干的泥土很松散,不能捏成型。

8. 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干的泥土加水能和成泥,泥会表现出与干的泥土截然不同的特点。关于这一点,直接告诉学生没有意义,而要让他们去做做看。本活动就是通过做泥塑的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泥的特点。同时,通过资料介绍,使学生知道泥塑经过烧制可以变成陶器。]

四、总结与拓展

1. 大家捏的泥塑不好保存,就需要再加工,就成了陶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几乎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家里的碗经过了高温烧制而成的瓷器。

2. 总结:原来随处可见的泥土,经过加工处理后,就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多乐趣。今天一起玩泥巴开心吗?

【板书设计】

2.玩泥巴

拣——捻——筛

3.沙子与黏土

【教学目标】

1. 能够指出什么是沙子,什么是黏土。

2. 学会描述并区别干沙子和干黏土的特征。

3. 能够描述沙子和黏土渗水现象的不同,并试着做出解释。

4. 能够举例说出沙子和黏土的用途。

【教学重点】

能够描述并比较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教学难点】

做沙子和黏土渗水的实验并试着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干沙子和干黏土若干、放大镜、培养皿、用于筛取黏土的器材:广口瓶、铝箔、皮筋、针和培养皿。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课题

1.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样物品,你们认识吗?

(出示沙子图片)这个是什么?它是沙子。

(出示黏土图片)这个是什么?它叫黏土。

2.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沙子与黏土。(板书课题)

二、如何找到沙子与黏土

1. (出示沙子与黏土实物)你们看,老师这里有许多的沙子与黏土,知道我是从哪里找到它们的吗?

2. 沙子是我在沙坑发现的,生活中很多地方我们都能找到沙子,你还能说说在哪里见过沙子吗?

3. (课件:图片)介绍生活中哪里能找到沙子。

4. 你知道什么是黏土吗?黏土在生活中不容易直接找到,这是我加工得到的。我是怎么做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制作黏土的PPT)

[设计意图:观察沙子与黏土,首先要教会学生识别这两种物质,这个活动就是让学生指出什么是沙子,什么是黏土。相比沙子而言,黏土并不常见,因此本活动介绍了一种通过“筛”来获得黏土的简易方法,让学生知道黏土是极细的泥土颗粒。]

三、比较沙子与黏土的不同

1. 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份沙子和黏土。下面我们来研究它们,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可以怎么研究?

2. 你们的方法都很好,老师这里有三个更具体的方法:(1)看一看,看的时候可以借助放大镜,会用吗?(2)按一按,注意按的时候只要将手指轻轻的触碰沙子和黏土,然后看看你手指上有什么就可以了。(3)捻一捻,向老师这样拇指和食指捏一点沙子或黏土,来回的移动。

3. 老师这里还有一张记录单,能看懂吗?这里还为你们准备了6个词语,等会你们可以把词语贴在记录单上。清楚了吗?开始吧!

4. 学生研究。

5. 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按一按、捻一捻等方法比较它们的不同,并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四、比较沙子与黏土的渗水性

1. 是不是只有这么多的不同?不是的,其实还有很多不同,不太容易发现,要想一些别的办法才行。

2. 比如,我这里有一些材料,一个透明纸杯,一个塑料盒,我在塑料盒的底戳了几个小洞,有一张圆形纸片,有沙子与黏土,有两杯水。我把它们像这样组装起来,等会同时给两个杯子倒水,会出现什么现象?

3.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这样的材料,下面我们自己动手去试一试吧。

4. 学生动手操作。

5. 汇报实验结果。

6. 猜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7. (出示放大沙子与黏土的照片)观察一下被放大了很多倍以后的沙子与黏土,你有什么发现?

8. 小结:沙子之间的空隙比黏土之间的空隙要大,所以水往下漏的就快。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简单的对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这两种物质的渗水现象有什么不同。这个活动并不需要上升到对两种物质渗水性、保水性等性质的认识,而是基于此前对沙子和黏土外部特征的认识,描述现象并猜想为什么会这样。]

五、沙子与黏土的用途

1.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猜猜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依次出示沙雕、罐子、泥娃娃、茶壶、沙画等图片)学生猜。

2. 你还知道沙子与黏土可以用来做什么?

3. 正是因为沙子与黏土有许多的不同,所以生活中我们会用它们做不同的事情。课后你们可以继续找一找看看它们还可以用来做哪些事情。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介绍日常生活中沙子和黏土的典型用途,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到它们不仅是地球上重要的物质,也是我们的生活所不可或缺的。]

【板书设计】

3.沙子与黏土

沙子黏土

颗粒大颗粒小

不沾手沾手

粗糙细腻

(完整)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一年级下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下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三.内容分析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内容非常浅显,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等三个板块组成。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

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 四、教学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动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观察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通过对周围物体的观察与分析,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走进校园观察常见动物,发展对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用多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 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够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得出结论,并简单的与同学交流探究结果。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五、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第一课走进科学课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 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 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 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 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展台、相关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引领学生阅读第一单元卷首语:眨眼睛,气球飘,我有很多“小问号”。多动手,勤动脑,科学课上探奥妙。二、初步认识“科学”。1、今天学习什么 课?(指定学生回答:科学课) 2、什么是科学? (1)出示图片:(彩虹、火山蘑菇岩、猪笼草、恐龙) 提问:你认识这些自然事物吗?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你还想知道哪些自然秘 密? (2)出示图片:(家居设备组合) 提问:你认识哪些电器?它们都有什么用?你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 吗?(引导回答问题,引发学生对科学一词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 究的兴趣)小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三、通过做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1、科学课上做什么? 引领学生观察图片,深入理解科学课上需要完成的事情。2、我们一起做一做。 (1)教师引领学生观察绿萝的叶子。

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是什么形状的?你还知道哪些形状的叶子?(2)教师做“小 鱼有什么变化”的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3)教师做第4页 中的水溶实验。建议学生回家尝试一下,并做好观察。 教师搜集几个科学家的故事,为学生简单讲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三、拓展活 动 1、给学生讲一个科学家的故事; 2、学生回家让父母讲一讲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走进科学课》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我的“小问号”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鼓励儿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知道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 2、引导儿童乐于探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有关科学常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探索、创造、发明的过程与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儿童爱动 脑筋,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启蒙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自备喜欢的玩具1个。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师:老师布置让大家挑一个喜欢的玩具带到学校来,大家都带来了吗? 师:现在让我们一块来玩吧! 二、活动一:玩一玩,提出“小问号”。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 师:这些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提出了哪些有趣的小问号呢?让学生说一说。2、提出 自己的小问号。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包括了四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的内容,分别是:走近科学、用感官观察、用大脑思考、用双手创造和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 本册教材是一年级首次开设科学课的教材,设计理念与国家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高度一致。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单元教学目标: 1、能通过交流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知道科学家与工程师分别是干什么工作的人。 2、通过科学小实验与设计制作活动,体验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过程,获得发现与制作的乐趣。 3、通过经历具体的操作活动,意识到制定与遵守科学课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区分科学家与工程师。 2、制作小实验,获得发现与实验的乐趣,培养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 1、小小科学家 2、小小工程师 3、上好科学课 1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够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或玻璃球),绒布。 教学过程: 导入: 活动一:认识这些科学家的工作,说说你还知道哪些? 教师活动:小朋友们,大家好,首先祝贺大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你们将学习到许多丰富而有趣的知识。老师知道…… 学生活动学生谈谈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舞蹈家……) 同学们一定也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钢琴家谁愿意来给老师说一说。 教师提问:那么科学家到底是做什么的呢?(板书:科学家) 提供一组不同的科学家正在进行不同研究的图片,也可以结合教材图片观看科学家的工作视频。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科学家们正在认真工作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瞧,他们正在干嘛呢? 师:看了这些图片和视频以后,有谁科学家…… 学生思考并回答让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或是看科学家的故事绘本。 小结:让学生说说科学家是什么样的人。 活动二:我们也来做滚小球的实验 活动三:读图,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来给老师说说,科学家是做什么的?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 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具体如下: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⑤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科学包含四个单元,共12课,但是却包含了18个主要概念的分布: 1. 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 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3. 地球的构造,有岩石、不同的土壤等,并通过学生玩泥巴,让学生对地球的岩石及土壤有了初步的认识。 4. 让学生认识水是一种重要而常见的单一物质 5. 学生用自己的多种感官认识水的不同特性。 6. 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7. 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生存。 8. 水中可以溶解一些物质,比如说盐、糖等。 9. 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他们得以世代相传。 10. 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11.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12. 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13.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14. 人们为了使生产、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带二次备课区)

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 1.走进科学课 一、教学要求: 1、收集有关科学和科技发展的资料,明确科学课研究的对象和学习的知识内容。 2、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3、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⑴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 ⑵知道哪些我国科技项目? 2、学习新课; (一)科学课上要做什么? 1、谈话,简述科学的意义,科学课研究的对象。 2、分析科学家取得某项成就的原因。 3、具体说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自己学习, (二)活动过程:(1) 1、看书第二页。

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等得了什么? 3、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同位互相交流。 4、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 (三)活动过程:(2) 1.拿出带来的叶片观看一下,叶子是什么样的? 2.小鱼为何改变了方向?(课本第三页) 3、小组代表说发现。 4、教师小结:我们要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 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 四、拓展活动 听科学家的故事。学生互相讲。 2.我的“小问号”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初步感悟 1、师:我们在这么美的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2、组织学生交流。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师:老师这儿有几样物品,你能提出小问号吗? 师出示:黄色、红色、绿色的玩具、小车等。谁来提问?学生自由提问(只要学生能够根据物品或者是提示提出问题即可,不管问题有没有答案,问题是否科学,都可以。) 2、师:是啊,小车为什么能跑,青蛙为何能跳,这一个个美丽的小问号是多么有趣啊!我们来说说听听。学生各抒己见。 3、师:我们可以自愿组合成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分组,选好组长) 4、全班汇报: 5、看课本第五页的图画,你有哪些“小问号”? (1)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有哪几种颜色? (2)鸟类是怎样繁殖的?...... (3)全班汇报,共同揭秘。对于可以解决的问题,老师可以积极发动学生,师生一起解决。 三、拓展活动(课后作业) 在课后进行观察,把自己的“小问号“记录下来,我们下一节课讨论。

2017年一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通过观察、实验、搜集资料、实际操作、思考、参观、应用科学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实践中学科学。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绝大多数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重点:学科学的重要性,怎样学科学。 教学难点:体会我们周围处处有科学。 单元总课时:2课时 第一课我们的生活科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通过观察、实验、搜集资料、实际操作、思考、参观、应用科学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实践中学科学。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绝大多数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重点:学科学的重要性,怎样学科学。 教学难点:体会我们周围处处有科学。第一课时 教具:图片。 教法:启发式教学。 教前设想:引导学生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预习导学,激发兴趣 你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开始学习什么课吗? 谁知道什么是科学? 请你看第一页插图,说一说图中画和的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二)精讲点拨,品读探究 讨论自然事物和现代农居设备中的一些秘密,使学生了解我们周围处处有科学。 看图提问: (1)你认识图中的自然事物吗?你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你还想知道哪些自然秘密?

(2)图中有哪些电器设备?它们有什么用?你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你还想知道关于它们的哪些问题? (三)当堂训练,拓展延伸 1.实验(一)喷泉 演示实验 讨论: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实验(二)科学小魔术 紫甘蓝实验讨论: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 3.提问:通过我们对自然秘密,家居设备秘密讨论,以及刚看到的实验,你有什么想法? (四)总结评价,回归目标 1.科学就在我们能有电视看,能帮助我们生活,科学使我们的生活很美好。通过观察实验中有趣的现象,使学生了解我们周围处处有科学。 2.我们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使我们的生活很美好,有很多科学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 板书设计: 我们的生活与科技 喷泉 科学小魔术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怎样学科学。 过程与方法: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动手活动也是科学课的重要内容。 教学重点:1.学科学的方法。2.了解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参观教室时,有组织有纪律的分小组。尊重学生的兴趣,培养观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

时间2018年月日 1 教师: 2 科类:科学 3 年级:1年级 4 5 6 课题: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 7 1、发现物体的特征 8 9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0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11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12 【科学探究目标】 13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14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科学态度目标 15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6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17 要。 18 【教学重点】 19 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20 【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21 【器材准备】 22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23 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24 【三分钟教育】 25 26 27 【教学过程】 28 一、聚焦 29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30 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 谜底:橡皮) 31 32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33 (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 设计意图:表述理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同时 34 35 培养学生说话时要有理有据。 36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37 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38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描述来了解学生对物体的观察、比较和描述能力,为39 教师后面的教学调整提供借鉴。

一年级科学上册备课

2017年新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走 进科学全册单元教案 第1单元走进科学 单元目标: 1. 能够像科学家与工程师那样去尝试做一些小的探究活动或是工程实践。 2. 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自觉在活动中遵守。 3. 了解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一些工作场景。 4. 意识到科学家的研究与工程师的制造对于我们来说相当重要。 5. 愿意去主动搜集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故事,并与同伴交流。 1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 认识到有不同的科学家从事不同的研究,认识科学研究要从事观察、实验、考察、记录等实践活动。 2. 让小学生也来经历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意识到科学并不神秘,小孩子也能做科学。 3. 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可以对自然现象作出很好的解释,但科学也不是万能的,一些问题至今仍没有找到答案。 4. 科学研究、科学发现需要一个过程,许多问题的答案在今天仍没有到,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找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课前准备:搜集科学家的故事,练习讲一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说科学家的故事 1. 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科学家正在做什么。 2. 学生讲一讲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3. ppt出示一些科学家工作的场景图让学生进行交流。交流小结:科学家的研究要经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得到发现等。 二、动手试一试 1. 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滚小球的经历。 2. 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远一些。 3. 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做科学实验,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 在桌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将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将小球先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4. 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同样是从一点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5. 实验过后反思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没有像科学家那样经历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的过程。 6. 阅读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的滚小球实验资料,观看动画视频,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小孩子也和大科学家一样,也能进行科学研究,所以是小小科学家。 伽利略曾在6米多长的斜面上做过这样的滚球时间,用自制的水漏计时,他发现:小球越滚越快”。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江苏版) 1、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 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 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 1、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 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 1、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 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过程: 1、今天学习什么课? 2、什么是科学? 出示图片:(彩虹、火山、蘑菇岩、猪笼草、恐龙) 提问:你认识这些自然事物吗?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你还想知道哪些自然秘密? 出示图片:家居设备组合 提问:你认识哪些电器设备?有什么用?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 小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看图:图中画有什么?是什么意思? 观看并回答问题。 引发学生对科学一词的关注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做实验:滚小球。 4、介绍伽利略滚小球的故事。 5、了解一些常见的科学问题。 6、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1小小科学家 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科学和技术

2、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个铅笔加长器,并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到最好。 2.通过交流工程师的杰作,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程师的发明制造。 3.知道工程师是发现设计、发明、制造产品的人。 教学重点: 知道工程师是做什么的,经历制作一件物品的过程。 教学难点:认识到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是有区别的,工程师重在设计、发明、制造。 教具、学具准备:短的铅笔头、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废旧纸张、剪刀、胶带等。 教学过程: 1、了解工程教师活动 小朋友好,还记得老师上节课给大家介绍的一种什么样的职业?今天呀,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类伟大的人,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跑的汽车,甚至于小朋友们住的房子等学生活动学生回忆学生回答个性备课等,都离不开他们,他们就是工程师。 在你周围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工程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2、结合活动手册,荷花、轮船、山峰、学生填写活动手册并思考 3、学做工程师,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出示一支短的铅笔老师这支铅笔太短了不好写了,怎么办?你能做个小小工程师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么?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个性化的铅笔加长器,不要求全班统一。学生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测试评价,再评出小组内谁做得最好。 4、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工程师主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他们会 画设计图、发明制造新产品,甚至还能维修机器,他们的工作与科学家们一样重要,我们班的小小科学家和小小工程师们,老师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成为像他们一样有用的人才!己的改进有启发。 板书设计: 2、小小工程师 设计发明制造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包括两个单元:植物、比较与测量。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二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

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针对一年级学生好动坐不住的问题,在课程中增加游戏等环节,匹配孩子的年龄特点。 3.挖掘科学知识、科学概念与兴趣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知识为载体渗透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的培养,让孩子对科学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 4.动手做,玩中学,一年级不侧重原理性的东西,重在接触和体验,让学生在亲自经动手的过程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5.要求学生只要做试验就要做记录,引导学生如何做试验记录,培养学生做记录的好习惯。 五、教学方法设计 1.动手做,玩中学,一年级不侧重原理性的东西,重在接触和体验; 2.采用类似情境式和实验的教学模式,但是对一年级学生会降低难度,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不过分强调知识点教学。同时,针对一年级学生好动坐不住的问题,在课程中增加游戏等环节,匹配孩子的年龄特点; 3. 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 4. 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提供有结构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动; 5. 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一年级科学电子备课

1、《走进科学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初步感知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主要方法。 科学探究: 1.善于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在教师指导下,能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态度: 1.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充满兴趣。 2.能通过实验感知探究活动的乐趣,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感知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使学生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基础。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会到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绿萝一盆,清水。 学生:画笔,白纸,玻璃水杯。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谈话导入。 教师与生谈话:今天我们要上什么课?板书:科学。领生读认。领生读开篇卷首语。 二、初步认识科学。 1.课件播放: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 让学生说感受。 师:你觉得科学课都干什么?生畅所欲言。 师鼓励表扬。 2.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好玩的,有趣的现象? 你想知道什么科学现象的秘密? 小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探究活动(一)观察绿萝的叶子。 你想说什么?形状、颜色、大小登都可以。 你能画下来吗?生画叶子,展示,评价。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叶子,说一说并把它画下来,全班展示。 4.探究活动(二)透过水杯看小鱼。 画一条小鱼(教师可在黑板上教小鱼的简笔画画法) 透过装满水的透明玻璃水杯看小鱼,你有什么发现? (注意引导用玻璃杯中间部位看) 你认为可能和谁有关系? 三、科学家的故事。 课件播放科学家的小动画故事。

说说故事中的科学家。 你还知道那些科学家?以及他们的故事? 四、拓展活动。 回家观察植物的叶子并画下来。 板书设计: 1 走进科学课 观察实验制作 2、《我的“小问号”》 教学分析: 本课所在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是绪论单元,起着把学生领进门的作用,让学生知道科学课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让学生感知生活中有许多科学问题,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感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初步感知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主要方法。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态度: 1.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充满兴趣。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年级一学科科学教师 单元课名空气总序号 1 课型新授课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到处都有、到处都是特点。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3、喜欢进行小实验,探究空气的秘密。 教学重点能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探究兴趣;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砖块、土块、海绵、塑料袋,水槽、杯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实验导入:不会湿的纸团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只空的玻璃杯,让他们看看杯子红有没有东西 生:杯子中没有东西,是空的 教师在杯子内的底部塞上纸团,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在这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一下纸团能不能湿。 教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纸团没有湿。 教师:为什么纸团不会湿呢?原来杯子不是空的,里面有空气。 二、活动过程 (一)感受空气的存在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周围哪里还有空气呢? 生:教室里、嘴里、被子里、书橱里、书包里、衣服里等 教师:既然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那么哪些现象能说明我们周围有空气存在呢?

生:树叶、衣服、旗子随风飘动、风吹到脸上,脸能感觉到凉凉的。 教师:同学们想到了很多能证明我们的周围有空气的方法。谁有简单的方法吗? 学生交流自己想到的方法:用手在脸旁扇一扇,用塑料袋上下抖动装空气等。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使学生明确如何操作 学生进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汇报活动的结果和发现,明确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存在。 在学生交流过重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明确:用手在脸旁扇一扇,用塑料袋装空气等在教室内外很多地方能够实现;让学生明白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 教师小结: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感受到了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 (二)找一找物体中存在的空气 教师:刚才我们感受到周围到处有空气。那么,我们周围的物体里有没有空气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游戏检验一下小游戏:找一找物体里存在的空气实验材料:塑料盆、矿泉水瓶、玻璃杯、石头、土块、粉笔、海绵、砖头、木块等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论、交流找空气的方法学生进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和卫生;同学之间要相互配合进行试验,完成下表 学生汇报找空气的情况,教师适时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师小结:我们通过找空气知道了我们周围的物体里也有空气 三、拓展活动 教师:我们的衣服里也有空气,你们能想办法检验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吗? 学生讨论,交流检验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衣服充满空气时的大小,用力挤压衣服,把衣服里的空气尽量挤出来。对比衣服压缩前后体积的变化来分析衣服里空气的多少四、活动小结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努力学好科学教师提出课下思考问题:水中有空气吗?哪些现象能说明水中有空气?你们能找到

科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科学 《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3.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4.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

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 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察法。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性塑料杯依次比较观察,看你能不能发现木块更多的特征。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达德学校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蔡鑫 1. 石头 教学目标 1.知道石头无处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2.能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3.学会用气泡图描述石头的特征,开展结构性观察。 4.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给石头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5.通过看视频,能够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气泡图结构性观察、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难点: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对多块石头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课件、石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小朋友,你们听过吉尼斯纪录吗?吉尼斯大全纪录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有关第一的事情!我们来一段视频,看看这个吉尼斯纪录的创造者是通过玩什么得到第一的!(观看视频)看完视频你发现创造吉尼斯纪录的人他怎么玩什么的得到第一?(揭示课题:石头)那你用石头都玩过什么游戏? 二、感受石头无处不在 在我们的周围常常可以看见许多石头,你都在哪里见到过石头?(1.校园假山:知道这是哪里么?假山也是石头做的;2.公园里面的石头;3.海边的石头:天涯海角) 三、活动一: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 石头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其实有很多小秘密,只有善于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 你们会观察么?今天,我教你们用气泡图来观察一块石头。(PPT出示气泡图,请小朋友看1 min)看明白了么?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椭圆形其实说的是石头的形状(贴板书“形状”),比鸡蛋大一点说的是他的……(大小)(贴板书“大小”),土黄色说的是它的……(颜色)(贴板书“颜色”),不太光滑说的是表面(贴板书“表面”),有黑色的斑点说的是它的斑纹(贴板书“斑纹”)……当然,如果你还有什么发现,可以写在这个气泡里面(贴板书“……”)。【等一会,请材料小组长领一盒石头,每个人选一块,你就观察这一块石头。 可是我们会遇到问题,世界上的石头有很多,所有的石头都是椭圆形?所有的石头都是土黄色?所有的石头都只和鸡蛋比大小么? 如果你在观察后,写气泡图时遇到了困难,你就可以拿出材料盒里面的信封!这个信封是个很有用的锦囊,它可能会帮上你忙!这里面有几张卡,(拿出“大小”卡片),你看,这张卡片上,所有的东西都和生活中的东西一样大小,在描述石头大小的时候,你就可以拿着自己的石头去比划一下。这是“形状卡”,当我们实在不知道手里的石头是什么形状,可以只观察一个面,对照形状卡进行描述。如果给你“颜色卡”和“斑纹卡”,你们会使用了 2

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美教案教科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科学教案 任课年级: 任课教师:

池南学校(一)年级(科学)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第一单元植物总(1 )课时课题 1.我们知道的植物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重点及 难点【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教学难点】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 教学准备、 资源为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并提问:“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 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教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问:“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学生可能会说:“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等。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科学期末测试题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科学期末测试题 1、我们可以用()、()、()、()、()来观察周围的事物. 2、人有两件宝是()和(). 3、现代工程师把马车发展成()的智能汽车. 二、选择题. 1、()把机器装在马车上,发明了汽车. ①王传福②德国的本茨③马赛罗·肯迪 2、动物中鼻子最灵敏还可以帮助人类的动物是(). ①警犬②羊③北极熊 3、小球越滚越快的实验是科学家()发现的. ①珍古道尔②伽利略③牛顿 4、被称作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①祖冲之②钱学森③袁隆平 三、我是小法官. 1、人们可以借用轮子来搬动较重的物体,使物体轻松移动. (√) 2、古时候人们吃肉可以生吃,而现代人都要把肉做熟吃. (√) 3、米粉只能做年糕和米糕. (×) 4、所有的树木冬天都会落叶子. (×) 5、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常常利用自然材料制造物品. (√) 6、使用放大镜时,要来回移动,直到看清楚. (√) 7、选西瓜时随便挑一个就行. (×)

8、建筑物、纺织品、交通工具都是自然的. (×) 9、从理论上说,冬天要落的树叶一般从远离叶片主叶脉的地方慢慢开始变黄. (√) 10、品茶时,只需要舌头尝就可以了. (×) 11、眼睛和手都是感觉器官. (×) 12、我们未知的东西不能随便闻和尝. (√) 四、连一连.(把有关系的事物连在一起) 1、放大镜听诊器盲杖酒精测试仪 眼睛耳朵鼻子手 五、给正确的答案下面打“√”. 1、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镜头紧贴观察物眼睛也可远离观察孔调节旋钮直到清晰□□□ 眼睛紧贴观察孔 □ 2、我们的指纹都有: 波浪纹弓形纹箕形纹斗形纹 □□□□ 3、我们认识的观察工具有: 单筒望远镜双筒望远镜帆船汽车后视镜助听器□□□□□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简析:本册教科书与青岛版小学教科书相比.特点更加鲜明.时代性更加突出.本册教材的编写修订目的明确.思路清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基本反映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学习科学.将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关注探究技能的培养.结合活动进行概括.本册教科书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主线.以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为轴线进行整体构建.将“探究技能”、“方法指导”、“安全提示”、等多种探究元素融合在探究过程之中.提高探究水平.通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的模块化设置.形成完整的探究链条.设置了单元评价.以融合化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目标为依据.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法治教育.教材还增加了“法治在线”元素.有利于学生树立正解的价值观.主要表现在 1.以学生生活经验的扩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为辅线.整体构建教科书内容.2.以模块化结构建构各课教学活动.每课的结构分为三大模块.即“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前为本课活动搜集和准备材料.课上围绕主要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同时还能将活动延伸到生活中.3.以融合性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为评价依据.设置单元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4.模块化设置“技术与工程”单元.在活动中完成课程目标.5.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德育一体化精神.加强法治教育.增加《法治在线》栏目.提升学生法治素养. 教学目的要求: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语言去初步描述信息.当发现事实与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 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2.用多种感观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4.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的猜想. 5.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 象表出探究的兴趣. 6.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7.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8.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关于小学一年级科学备课教案范文总汇

关于小学一年级科学备课教案范文总汇 能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草原上的鹰、兔、草的生态平衡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池塘里生物环境资料,认识自然环境下的生态系统,以此为蓝本设计生态瓶的建造方案。 2、能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3、能互相听取意见、共同协作生态瓶,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对自然环境下生态系统的认识。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都观察过我们校园里的荷花池吧?里面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 二、探究过程 1、观察池塘生态系统。 出示群落图片,老师向学生介绍,提醒学生关注下面问题: (1)池塘里有哪些水生生物?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池塘里有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学生边观察边回答。

2、设计建造生态瓶的方案。 (1)小组讨论: ?首先考虑我们的生态瓶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得好一些,我们还要为它们考虑些什么? (2)记录设计方案。 3、做一个生态瓶。 (1)准备相应的制作材料。 (2)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 4、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讨论、分析活动,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间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3、经历讨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注意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及时吸收别人的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掌握蔷薇花丛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教学难点: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