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地目前卫生的现状与措施

当地目前卫生的现状与措施

当地目前卫生的现状与措施
当地目前卫生的现状与措施

第五章当地目前卫生现状与措施第一节当地目前的卫生现状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卫生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近年来,县政府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先后制订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试行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省、市、县重视农村卫生事业投入,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和医疗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卫生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各乡镇重视卫生工作,明确分管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落实,抓好本区域内的农村卫生工作。(二)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成效显著。“农民健康工程”是省、市、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我县全面开展农村公共卫生三大类多项服务,多次对农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分类管理。该工程受到了上级有关领导的肯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转有序,已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框架,初步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参保农民患者的医疗负担。

二是农村疾病预防控制有效开展。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高度重视非典、人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实施免疫规划,儿童“五苗”接种率高。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全县无重大疫情发生。

三是积极做好农村妇幼保健工作。扎实开展“母婴健康工程”工作,孕产妇、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

四是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卫生环境整治力度加大。目前,全县许多自然村建起了自来水站,大多数农民用上了自来水,拆除许多露天粪坑,建公厕、完成厕所改造。

(三)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一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形成了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中心)卫生院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二是对乡镇(中心)卫生院推行股份责任制改革,在中心卫生院全面实行经济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改进服务模式,乡镇卫生院经营状况得到了一定的好转。

三是农村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严把人员入口关,严格要求,考录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医疗机构。实施了乡村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是全力抓好医疗质量建设。加强医疗单位自身能力建设,通过开展等级评审,提高了医院的管理层次和服务水平。开展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争创百日无事故”活动,切实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制订完善了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建立每月督查通报制度,抓好督查落实。

五是卫生监督工作不断加强。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和《职业病防

治法》,抓好食品安全、卫生许可、职业卫生等专项整治,加大农村卫生综合执法力度,促进食品卫生和用药安全。

第二节目前当地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卫生工作的氛围还不浓。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的意识及大卫生理念还不强,未形成农村卫生工作合力。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还不够,广大群众卫生主体意识不强,缺乏保健康的理念和基本卫生保健知识,预防为主的思想还没有形成共识,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仍然没有改变。

(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不够强。

一是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滞后。很多乡村医生把卫生室建在了自己的家里或别人的地里,卫生室与住室、厨房往往混为一体且非常简陋,常常只有一两间房子,听诊器、血压表、体温计是他们的全部设备,室内锅、碗、瓢、勺一应俱全,就医环境令人担忧,群众对这样的医疗条件很不满意。医疗机构普遍缺少发展规划,经营场所十分紧张。县人民医院作为全县最大的综合性医院,占医疗用房十分拥挤,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医院、妇保院县级医院和乡镇中心卫生院的经营场所不足,房屋紧张、条件简陋,多数医疗单位普遍存在设施设备落后等问题,乡镇卫生院还没有配备救护车,难于开展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是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相适应。全县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特别是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严重缺少;乡村卫生技术力量更加薄弱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医务人员严重缺乏,人才问题严重

影响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质量和医疗可信度;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差、压力大、工资低,养老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还未落实。

三是医疗质量仍需提高,医疗秩序有待规范。医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够强,病人外流现象不少;医疗纠纷发生呈上升趋势,医闹事件时有发生,处理难度较大;个体医疗单位数量多,管理较难,打击非法行医难度大。

四是村级卫生服务网络薄弱,群众就医不便反映较大。

(三)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缓慢。

一是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还有薄弱环节。各类传染病预防及重大疾病防治任务依然很重,群众疾病预防观念不强。

二是食品安全隐患和药品监管问题反映较大。农产品调入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产品检测体系不健全,检测设施设备落后,粮食、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突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不够健全,药品监管相对薄弱,群众用药安全难以保障。

三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任务艰巨。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乡镇及周边平原村、城郊结合部等没有集中供水设施,直接饮用地下水,由于地下水污染,饮水安全问题突出,群众呼声较大;露天粪坑仍普遍存在,改厕任务较重,有的村虽然建了公共厕所,但后续管理工作跟不上,没有发挥作用;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进展缓慢,城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运作机制缺乏,环卫设施缺少,垃圾处理问题突出;排污问题没有引起重视,排污设施没有配套,地下污染严重。上述公共卫生问题的存在,致病返贫现象突出。

(四)农村卫生投入相对不足。

县财政虽然每年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卫生事业经费所占同级财政支出比例却不断下降。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渠道不宽,数量

不多。由于投入不足,制约着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改水改厕等公共卫生建设以及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影响了我县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

(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不够完善。

一是对农医保的政策宣传不够,部分农民对农医保的认识存在偏差,群众参保积极性还不高。

二是农医保政策还不够完善。群众对门诊报销、在外地看病报销手续、额度、参保率任务指标等意见较多。

三是筹资难度较大。我县外出人口较多,以户为单位收取难度较大,部分乡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有集体经济的村由集体支付,影响村经济发展,干部反响较大。

(六)乡村医生技术水平普遍低下。

由于乡村医生收入低,没有待遇,工作量大,条件又艰苦,所以有职称的乡村医生大部分都到大城市开了私人诊所或去了私立医院行医,一部分没有职称的乡村医生也去了大城市开了“黑诊所”,还有一部分改了行,使得一些行政村成了“空白村”。近年来大专院校毕业的医学生也都不愿留在农村开诊所,师承学医目前也已绝迹,致使农村医务人员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乡村医生队伍稳定面临极大挑战,三级医疗网的网低面临着人走网破的局面,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发展下去后果可想而知。许多乡村医生对政府政策失去了信心,不求进取,认为学不学都一样,反正没什么前途。以上因素综合作用,就导致了乡村医生业务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群众对乡村医生的诊疗水平不满意。

(七)农村医疗市场混乱。

医乃仁术,当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可在广大农村非法行医十分猖獗(数

量甚至超过合法者,他们因无人管理,从来不交任何费用和罚款,干的比我们合法的轻松得多),庸医充斥整个农村医疗市场,他们拿老百姓的生命当儿戏,致使农村医疗事故居高不下,一些庸医披着合法的外衣,打着治病救人的幌子,却在草菅人命,与其说是在治病救人,还不如说是在合法杀人。他们中的部分庸医巧舌如簧,“服务态度”极其“热情”,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用坑、蒙、骗之法来获取病人的信任。比如个别庸医为“病人”测量血压,明明正常,却告诉“病人”说血压很高,并极力推荐“病人”输液,经“治疗”后血压果真就正常了,而且不复发,病人就把其奉为神医,到处宣扬。如测量体温正常的说成发热,低热的说成高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不过,他们也是要选择对象的,不会对所有的病人都这样做,以防露出马脚。他们不少人还以“高效药”的名义大量销售各种天价保健品,且门庭若市。其中不少人还上过卫校,手里拿着一本所谓的文凭,可参加医师考试却屡试不中,有的考试分数低的可怜(这一点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应该能够得到印证)。农民文化素质低,文盲多,迷信思想极重,医学常识极度贫乏,对乡村医生的《(助理)医师证》根本不认可。他们不辨真假,认为谁的病人多,谁的技术就好,使一些真正技术好的乡村医生病人反而不多,甚至难以生存。混乱的医疗市场也给群众择医带来很大困难,于是就出现了有病乱投医的怪现象。

由于以上种种因素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迫使群众小病、大病都往医院跑,造成农村卫生室门可罗雀,而大医院则人满为患的尴尬局面(看病难)。可医院的医生待遇也不高,为了增加收入,连一个小小的感冒也要让病人输上几天液,常常是多种价格昂贵的抗生素齐上阵,做了这项检查,再做那项检查,动不动就开CT、磁共振(看病贵),不仅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也造成了致病菌对多种抗生

素产生抗药性,同时也明显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药品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加。在这种农村医疗资源极度匮乏、医疗次序极度混乱、乡村医生收入极低及乡村医生又没有待遇的情况下出现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也就顺理成章

三、新医改方案存在诸多不足

通读全文,我们就会发现新医改方案存在不少问题,现就与农村卫生有关的问题作如下剖析

1、新医改应把最基层的、与老百姓身体健康关系最密切的村级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改革的主体。村级医疗卫生机构不仅是三级医疗网的网低,同时也是老百姓健康咨询、看病诊病的首选场所,村卫生室则为病人提供了最及时、最周到、最廉价的服务。而新医改方案却把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置之度外,处在生死边缘的乡村医生,仅靠地方政府那微不足道的、可望而不可及的补助是不可能走出困境的。这种又要马儿跑得好,又想马儿不吃草的做法,怎能让乡村医生安心为老百姓服务呢?如果让乡村医生饿着肚子为老百姓服务,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新医改方案对村卫生室建设仅提到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建卫生室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适宜的建筑用地,这样才能方便群众就医。可如今宅基地奇缺,乡村医生绝大多数无多余的宅基地,即使有也大多较偏僻,不适宜建卫生室,群众又都不愿意长期出租宅基地,所以凭乡村医生一己之力很难解决这一问题。再说,建卫生室需要大量资金,政府如要强制改造卫生室就会给他们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更加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因找不到适宜的建筑用地而把他们逼向绝路。还有,现在的乡村医生老龄化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较大的乡村医生逐渐故去,新改造的卫生室如定性为私人财产,数年后,

农村将再次失去标准化卫生室,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新医改方案提到的支持村卫生建设无异于饮鸩止渴,绝非治本之策。

建议及措施

(一)要从解决农村卫生问题源头开展农村卫生行动。“消灭四害,狠抓五改,治理五乱、实现五化”,全面建设农村卫生环境,加快建设小康村、文明村、生态村、卫生村步伐!

1、要大力开展“消灭老鼠、消灭蚊虫、消灭苍蝇、消灭蟑螂”运动,彻底清除背街小巷、乡村结合部的卫生死角,防止虫媒传播疾病的发生。

2、全面贯彻农村环境“五改”:“改道路、改饮水、改厨房、改厕所、改厩房”。

3、重点治理农村环境“五乱”:改变“柴草乱堆、粪土乱放、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局面。

4、要全面实现“三通”:到2010年力争做到公路村村通、水泥路社社通,石板路户户通。

5、要真正实现“五化”:实现村路硬化、村庄绿化、村容亮化、庭院美化、居室净化。

6、要建设卫生公路、卫生庭院、卫生家庭、卫生厕所、卫生厩舍、推广卫生养殖、打造最适合人居的卫生新农村。

(二)要发动农村卫生建设主体开展农村卫生行动。全面树立农民日常卫生行为习惯,增强广大农村群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各乡村要因地制宜,要抓住重点,搞好试点,培植亮点,以点带面,以面带片,典型引路,建立乡村卫生日常保洁制度,提高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逐步形成广大农民自我规范化卫生管理机制,让广大农民群众少生病、不生病。

广大农民群众做到农村卫生“十要十不要”:

1、十要是:一要勤洗澡、勤换衣,二要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勤洗手,三要勤理发、勤洗头,四要勤洗漱,一人一条毛巾,五要每天早晚勤刷牙,一人一把牙刷,六要勤洗被子、勤晒床褥、勤开窗通风,七要勤洗家禽圈栏,保证牲畜卫生,八要勤整理院内室内垃圾,保证农家院室内整洁通风,九要勤洗消毒灶具、餐具,养成饮食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十是要勤备家庭常用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2、十不要是:一不要随地吐痰,二不要随地大小便,三不要暴饮暴食,四不要吸毒,五不要吃过期变质食物、六不要人畜混居,七不要将农药化肥与粮食混放,八不要乱倒污水、乱倒垃圾、乱放粪土,九不要使用高毒农药、剧毒鼠药,十不要有病乱服失效药品。

搞好农村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搞好生活污水治理,解决高氟水、高砷水、苦涩水、污染水问题,解决饮水难、吃水难、用水难的问题,让广大百姓饮用洁净水、洗涤卫生水、用上安全水。

(三)要激活农村卫生机制开展农村卫生行动。要全面建立广大农村卫生服务保障网络体系,让人人自我卫生保健,家家不受疾病威胁,户户基本健康。

1、全面实施“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培养“人人讲卫生、个个爱清洁、家家好环境”的卫生新村。

2、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卫生支农和卫生扶贫力度,建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农村贫困家庭疗救基金,让广大农民就近治疗、方便购药、解决贫困农民看病难、让贫困农民就地看得起病、就地治好病,最大限度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3、建好政府、集体、社会、个人多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好乡

镇卫生院、乡村卫生室、乡村平价药房、家庭简易药箱.

4、建好农村卫生监控体系,提高处理农村重大疫情和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重点控制严重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鼠疫、艾滋病、疟疾、结核病、麻风病、霍乱等传染病及地氟病、血吸虫病等地方病,积极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职业病、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5、加大卫生、畜牧、计生、食品药品、农机行业监管,严禁非法游医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确保村村医疗安全、人畜安全、食品安全、劳动安全。

6、全面开展农村卫生行动计划,需要循序渐进、踏踏实实地推进工作,要防止拔苗助长、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必须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在规划和建设上量力而行,不增加农民的负担,不搞一刀切、一搞一风吹。

必须认识到,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最期盼什么、最需要什么,农民最有发言权。必须把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广大农村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主观能动性,发挥广大农民群众自发创造性,让农民成为农村卫生行动的主力军。

全社会行动起来,就会形成万众一心的坚强合力,党员、团员齐动手、专家、群众共努力,共同组成农村卫生建设大军、健康使者、环保志愿者、义诊服务者、文明教育志愿者进山区、进陋巷、结穷亲,让农村卫生行动成为一项得人心、暖人心、农民得实惠的民心工程。

全社会团结起来,就会形成克坚攻难的巨大合力,把争创农村卫生村与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锋工程、小康示范村和五好文明家庭相结合,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让农村卫生行动成为一项党和政府满意、农民高兴的德政工程。

全社会发动起来,就会形成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把农村卫生行动

与扶贫挂钩、整村推进、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文明乡镇、生态乡镇、文明村、生态村等建设和创建相结合,积极创建卫生文明村寨、沼气卫生示范村、科技致富卫生示范村、青年农民卫生之家,优秀农村卫生妇女之家、五好农村文明卫生家庭、十星级文明卫生户,让农村卫生行动成为点亮一方、带活一村、美化山乡的亮点工程。

让我们全乡人民一起动手,共同创造卫生文明美丽新乡镇!从自己做起,保障自己的健康;从身边做起,保障他人的健康;从小事做起,保障大家的健康;从最需要关注的角落做起,保障全民的健康!

众心齐,泰山移!让我们携起手来,像创建省级卫生县城那样,共同建设洁净、和谐、卫生、健康的新农村!

重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议

重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议 一、近年来重庆市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 1.1 医疗卫生资源方面:截至2007年底,重庆户籍人口总量已达到3235.32万(中国省级行政区第20名),平均每天诊疗人次280人,病床使用率55.1%,病床周转次数17.46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11.25天,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7502人,其中执业(包括助理)医师36588人,注册护士20241人。重庆市有卫生机构6237个,有病床床位73093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 2.14张。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8.23万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人员 3.05人。全市有乡镇卫生院1088所、村卫生室10539个,确保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村有1所卫生室;全市已有40个区县(自治县)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19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65所,服务人口约700万。 1.2 在医疗卫生事业投入方面:1997~2005年,全市卫生总费用从51.10亿元上升到165.86亿元,年均增长15.78%,明显高于同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10.82%的增幅。其中,1997年至2005年全市财政投入卫生事业费的绝对数量不断增加,从3.49亿元增加到14.79亿元。 1.3 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方面:重庆市建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网点375个,在6个区县启动高危人群禽流感病毒抗体水平监测。建成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预警和防制体系。全市已有25个区县完成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参公管理。出台了《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分预案》和8个专项预案,全市40个区县建立健全了卫生应急管理机构、专家库和应急处置队伍。 1.4 农村合作医疗方面:重庆市自2003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到2007年底,除渝中区以外的39个区县已全部开展新农合工作,参合农民达1807万人,参合率为77%。全年筹集基金9.04亿元,共有1737万人次参合农民得到医药费用补偿,受益率为96.1%。建立了区县间定点医疗机构互认制度,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互联互补机 制,在5个区县开展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 相关数据见下表: 2007年重庆市人群健康状况指标 粗出生率粗死亡 率 婴儿死亡 率 新生儿死 亡率 5岁以下儿 童死亡率 新生儿低体 重百分比 平均期 望寿命 全国12.09‰ 6.81‰33‰73岁重庆9.08‰ 5.95‰11.4‰14.6‰73.6岁 2007年重庆市人口学指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负担系数老年构成比 (>65)岁 少年构成比 (<14岁) 年龄中位数 全国12.09‰ 6.81‰33‰ 重庆9.08‰ 5.95‰11.4‰14.6‰

(精选)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医疗保险覆盖的人群逐渐扩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首先,我想先介绍一下我国目前的基本卫生状况。从建国伊始到现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标准,衡量一个国家人民健康水平主要有三大指标:一是人均期望寿命,二是婴儿死亡率,三是孕产妇死亡率。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人均期望寿命为35岁,目前提高到71.8岁(美国、印度、尼日利亚分别为77、6l、49岁):婴儿死亡率建国初期为200%o,目前下降到25.5%o。(美国、印度、尼日利亚分别为7%o、30%o、112%o);孕产妇死亡率建国初期为1500/10万,目前下降到50.2/l0万(美国、印度、尼日利亚分别为8/10万、410/l0万、700/10万)。这三大指标的变化,标志着中国国民的健康水平已经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卫生事业成绩突出。长期以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目标定位明确——为提高公众健康水平,而不以营利为目的。政府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医疗卫生服务收入与个人经济利益不挂钩。而且,当时的医疗保障体制基本上能惠及全民。这一时期的不足主要在于:投入有限,医疗卫生服务总体技术水平较低,收入分配制度僵化。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体制也开始走向商业化、市场化。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制结构从单一公有制变为多种所有制并存;医疗机构之间开始全面竞争,服务目标从追求公益目标为主向追求经济目标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改革的几十年来,政府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全面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改善,医务人员业务素质迅速提高,但与此同时,有关医改的争议也日渐增多,突出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不高,从而导致了消极的经济和社会后果,间接引起公众不满情绪增加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覆盖全国城乡的医疗、预防、保健、监督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近30万个,基本上满足了城乡居民医疗卫生需求。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了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的良性循环。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赞誉中国用最低廉的成本保护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但是,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我国的卫生事业,就会发现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着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过去我们经常说,中国的卫生事业走的是低投入、高产出,低成本、高效益的路子。但用科学发展观审视,这是以影响群众利益和加重医疗卫生人员、特别是优秀医务人员负担为代价的。 二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中国的医疗卫生服务应该走低投入、广覆盖的路子,医疗卫生

关于环境调查策划方案

关于环境调查策划方案 关于环境调查策划方案范文1 一﹑实践背景及目的 (一)社会背景 党的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我们郑州号称绿城,这要求我们在加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同时还有注重我们的环境建设。通过对居民居住环境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利于环境建设的可行性意见、看法。这也更有助于建设美丽郑州、美丽中国。 (二)时代背景 在以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为主题的五四团日活动座谈会中讲到,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在此背景下,作为时代先锋的大学生应积极响应号召,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走进街头社区,了解基层、深入基层、服务基层,以自己的所见、所为、所思、所想为中国梦的实现、为美丽中国的建设、为绿城郑州的环境发展贡献青年人的力量,展现新世纪大学生的良好风貌。 (三)现实背景 今年的这个春天,阳光并不明朗,雾霾对生活的的影响仍历历在目,曾几何时,PM2.5也成了一个口口相传的名词,然而,这只是我们众多环境问题中的一个。有更多的环境为

题亟待我们去发现,去解决。而居民居住的社区作为社会发展的细胞,作为一个基层单位,更需要加强环境建设。只有我们的社区美丽了,我们的国家才能美丽,我们的大好河山才能更加秀丽,我们的美丽中国才能实现。 二﹑实践目的 (一)学术研究方面 在社工专业中,社区是我们的一个学习方向,而社区的环境建设也是社区建设的一大方面,通过对居民居住环境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居民对环境建设的需求,更能切实感受到现在社区环境建设的方方面面,这也有助于我们从专业角度深刻理解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实践,我们也积累了专业经验,有利于我们以后得专业学习。 (二)个人成长方面 通过对居民居住环境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刻的体会到美丽中国的具体内涵,更能了解到如何对社区进行环境建设,这既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养,也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在活动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力量,促进队员间的感情,增进我们的交流。 三、实践准备 (一)透析多方,确定实践课题 在该主题确立前,本小组成员经过查阅郑州地区居住环境资料、思考与讨论该主题的前景,综合中国梦-美丽中国大方向、具体切合社区建设等方面最终确立该主题,并对该调查进行的难易程度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进行了深刻

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现状与思考

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现状 与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根据国家卫生改革发展的总方针和卫生工作要与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要求,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卫生综合服务水平,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推动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程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县改革前全县医疗卫生行业的状况 (一)基本情况 县为市近郊县,20XX年辖10个乡镇2个农牧场,总面积1255平方公里,总人口18.67万,其中农业人口14.7万。国内生产总值11.02亿元;财政收入5046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78元。20XX年全县共有医疗机构99个,其中县级医院3个,乡镇中心卫生院3个,乡卫生院6个,厂矿、学校及村卫生室(所)87户。县乡两级医院拥有病床307张,业务用房总面积22899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1684万元(评估值),拥有职工702人,其中在职514人,退养188人。20XX 年县乡两级卫生事业费356万元。 (二)改革的背景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县医疗卫生机构主体是以事业单位名义出现的公立医院,是国家兴办的公益性机构,其费用主要由国家投入,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医院实际也已进入了准市场状态,医药流通领域已完全进入市场化,但在管理上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医院现有的经营和管理机制与市场化竞争主体不相适应,一些体制性问题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 1、在管理体制上,一方面政府政事不分,使政府从办医院向管医院方向转变的道路较为艰辛。政府既对公立医院投入严重不足,也无力完全负担其经费,1993年县乡两级卫生院被定为差额拨款单位,每年按30%由县财政补差。之后的十年中,随着队伍的不断扩大,财政投入相对逐年减少,至20XX年财政补差

陈竺新中国成立来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五大成就

精心整理 陈竺:新中国成立60年来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五大成就 2009年09月08日10:34来源:中国经济网[推荐朋友][打印本稿][字号大中小]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8日讯在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陈竺介绍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的五大成就。目前,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一是有效控制重大疾病,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 目前,我国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3.0岁,与建国前的35.0岁相比,大幅提升;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已由建国之初的1500/10万下降至2008年的34.2/10万,婴儿死亡率由建国初的200‰下降到2008年14.9‰,均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60年来,通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和重大疾病防控、防治政策,严重威胁万下降到有上世纪60上世纪到3.18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试点并逐步在全国推进,目前已覆盖全国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合人数达8.33亿,新农合给越来越多的农民带来实惠,对缓解或减轻农民疾病经济负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近年来,在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基本覆盖城乡居民。 四是卫生法制化建设深入推进,群众健康权益不断得到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实施了《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母婴保健法》等11部有关卫生方面的法律;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37部行政法规;卫生部制定印发了《处方管理办法》等200余件部门规章;现行有效卫

环境卫生现状调查设计方案

农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现状调查案 一、目的 通过调查农村环境卫生基础信息,了解我国农村环境卫生现状,掌握我国农村饮用水、粪便、垃圾、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使用与管理情况,以及相关的卫生知识和行为,发现农村存在的影响村民健康的环境危害因素,为进一步采取有针对行性的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查围 拟选择广西、、、为调查省(区),四省(区)同属西部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又有不同的特点,其中广西、山多雨沛,气候湿润,人口较密集,较早的开展了城乡环境整洁活动;、为黄土丘陵地带,干旱少雨,人口相对稀少;其中以卫生村镇创建为龙头,带动城乡环境卫生的改善,的环境卫生整洁活动刚刚起步。这些省基本情况能反映目前我国农村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环境卫生现状及改善状况。 每个调查省(区)选择3个县,每个县选择6个村作为项目村,包括2个城郊结合部的村,4个不与城镇相邻的农村,每村随机抽查10户,开展现场调查。项目村要求有代表性,可以是行政村或自然村,但户数不少于200户,经济不能太好或太差,有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的意愿。 三、调查对象 1、省级农村卫生主管部门(爱卫办); 2、县(市)农村卫生主管部门(爱卫办); 3、项目村干部、妇女专干、村医,当地村小学领导(如果有村小学); 4、10户村民(当地居住5年及以上,年龄20-50岁,不包括经商、服务

业)。 四、调查法 根据调查对象和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调查法,包括:访谈,查阅档案、现场观察、入户调查、采样分析等。 1、对调查省的农村卫生主管人员进行访谈,查阅相关档案,了解当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政策、策略等情况,完成附表1。 2、对调查县的农村卫生主管人员进行访谈,查阅相关档案,了解全县农村改水改厕基本情况,垃圾污水的管理现状,完成附表2。 3、对项目村进行现场观察,查看村供水与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情况,环境卫生整洁情况,垃圾污水收集与处理情况。查看村小学供水、垃圾收集、污水排放情况。 对项目村的负责人、妇女专干、村医、小学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本村基本情况,主要环境卫生问题,本村主要健康问题,主要污染来源。村小学健康教育活动,完成附表3。 4、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法,在每个调查村按不同位随机选择10户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完成附表4。 5、现场采样与检验:检测丰水期的水样,如果是集中式供水,随机在一户村民家中的水龙头中采集末梢水水样;如果是分散式供水,选择主要供水类型各一种(说明各种类型所代表的饮用人口数),按饮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检验。如果是半年的丰水期的水质检测报告,符合本案指标要求,可直接采用,填写附表5。 五、调查容

中国护理的具体发展历程

中国护理的具体发展历程 1888年,美国人约翰逊女士在福州开办第一所护士学校。 1909年,在江西牯岭成立了中华护士会。会长均由外籍护士承担。 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和几所大学合办高等护士学校,学制4~5年,5年制的毕业生可获学士学位。此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开端。1934年教育部成立护士教育专门委员会,将护士教育改为高级护士职业教育,学制为3~4年,护士教育遂被纳入国家正式教育系统。直至1950年停办。 1922年,国际红十字会在日内瓦开会,正式接纳中国护士会为第十一名会员国。 1924年,由中国护士伍哲英担任中华护士会理事长;1936年改名为中华护士学会;1964年改名为中华护理学会。 1941~1942年,中华护士学会在延安成立分会。毛泽东为大会题词:“护士工作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和“尊重护士,爱护护士”。延安分会的成立推动了护理学术和护理质量的提高,促进了中国当代护理学的发展。至1949年,全国共建立护士学校183所,有护士32800人。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护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国家卫生工作总方针指引下,我国护理工作有了迅速的发展。 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护理教育被列为中等专业教育之一,并纳入正规教育系统。 1976年以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护理专业再一次获得新生。 1977年以来,中华护理学会和各地分会先后恢复。 1978年后,开展了护理国际交流。 1979年,为护理工作转折点,国家卫生部颁发了两个文件“关于加强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护理教育工作的意见” 1980年,由南京医学院及南京军区总院联合开办了“文革”后第一个高级护理进修班,学制3年,获大专学历。同年开始进行了护理技术职称评定。 1983年天津医学院率先开办了5年制护理本科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其后,相继有11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护理本科专业,学制5年。 1992年、1993年分别批准了北京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为护理硕士学位授予点。 1982年卫生部正式成立了护理处,1985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了护理中心,以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领导、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取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护理学科发展的支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学的地位、任务、作用和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护士既是治疗疾病的合作者,又是预防疾病的宣传者,还是家庭护理的教育者和社区护理的组织者。护士专业化和多面手的完美结合将使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得以进一步发展,护理的目标不仅是满足病人生理上的需求,还着眼于病人心理的平衡,社会的适应,所有这一切都标志着传统护理向现代护理的过渡

改革开放30年县卫生事业发展综述

改革开放30年 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综述 和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奏响了一曲“托起人民健康重任”的雄壮凯歌。 改革开放30年来,xx县卫生事业的巨变不禁让人感慨万千,从“赤脚医生”到接受高等教育的专业医疗人才,从“望闻问切”到高科技大型诊疗仪,从破旧、低矮的老建筑到宾馆式医院,从“病去如抽丝”的治标到“预防保健为主”的治本,30年来,xx县无论是医疗环境还是治疗手段都发生了飞跃性的变革。 30年前,当时全县的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及医疗设备仍十分简陋,除县医院有X光机算是大设备外,乡镇卫生院只有简单的血压计、体温表、听诊器老“三件”,且药品结构单一。到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传统合作医疗出现大面积滑坡,居民主要靠自费看病,经济负担沉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突出,这就是三十年前xx县医疗卫生事业的真实写照。弹指一挥间,如今我县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快速发展与巨大成就,覆盖县、乡、村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经建立,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初级卫生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危害人民健康的xx病、xx病、xx病等一批烈性疫病被控制或消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健康状况得到持续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全县卫生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力保障了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全县建立起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所为基础的全县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极大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目前,全县共有卫生事业单位17个(县医院、中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结防所,xx等七个乡镇卫生院,初级卫生保健办、红十字会、医学会、合管办);共有个体诊所xx个,村卫生所xx个(均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乡村卫生所从业人员xx人,均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行政村卫生所覆盖率达到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个,社区卫生服务站xx个。全县各类卫生机构共有病床xx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3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名。 卫生改革成效明显。xx年至今,相继完成了县中医院运营机制改革、县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卫生监督体制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切实加大医疗体制改革,实现医药分开。经过改革,各单位呈现蓬勃生机。特别是县医院、县中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经济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 项目建设成果显著。县委、县政府将加大资金投入作为卫生工作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 xx年投入资金xx万元,新建xx平方米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楼;xx年投资xx万元,异地新建了县医院综合业务用楼,使县医院的办公场所增加了1.5倍;xx年投资xx万元,建设了xx4个乡镇卫生院和改建了xx乡卫生院;xx年投资xx万元,新建xx镇卫生院1200平方米住院处和380平方米的附属设施,并对原门诊及住院部进行了维修;xx年投资xx余万元新建xx平方米的县中医院和xx平方米的县妇幼保健

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8-06-12 2017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升,生育服务管理、中医药等工作得到加强,综合监督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从2016年到2017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76.5岁提高到76.7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9.9/10万下降到19.6/10万,婴儿死亡率从7.5‰下降到6.8‰。 一、卫生资源 (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017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86649个,比上年增加3255个。其中:医院3105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3302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9896个。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91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650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4970个(由于机构职能调整和资源整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减少4965个)(见表1)。 医院中,公立医院12297个,民营医院18759个。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2340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360个),二级医院8422个,一级医院10050个,未定级医院10244个。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18737个,100-199张医院4547个,200-499张医院4223个,500-799张医院1798个,800张及以上医院1751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652个,乡镇卫生院36551个,诊所和医务室211572个,村卫生室632057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20444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57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12个、县(区、县级市)级2773个。卫生计生监督机构2992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95个、县(区、县级市)级2523个。

环境卫生现状调查方案

农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现状调查方案 一、目的 通过调查农村环境卫生基础信息,了解我国农村环境卫生现状,掌握我国农村饮用水、粪便、垃圾、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使用与管理情况,以及相关的卫生知识和行为,发现农村存在的影响村民健康的环境危害因素,为进一步采取有针对行性的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查范围 拟选择广西、四川、陕西、甘肃为调查省(区),四省(区)同属西部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又有不同的特点,其中广西、四川山多雨沛,气候湿润,人口较密集,较早的开展了城乡环境整洁活动;陕西、甘肃为黄土丘陵地带,干旱少雨,人口相对稀少;其中陕西以卫生村镇创建为龙头,带动城乡环境卫生的改善,甘肃的环境卫生整洁活动刚刚起步。这些省基本情况能反映目前我国农村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环境卫生现状及改善状况。 每个调查省(区)选择3个县,每个县选择6个村作为项目村,包括2个城郊结合部的村,4个不与城镇相邻的农村,每村随机抽查10户,开展现场调查。项目村要求有代表性,可以是行政村或自然村,但户数不少于200户,经济不能太好或太差,有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的意愿。 三、调查对象 1、省级农村卫生主管部门(爱卫办); 2、县(市)农村卫生主管部门(爱卫办); 3、项目村干部、妇女专干、村医,当地村小学领导(如果有村小学); 4、10户村民(当地居住5年及以上,年龄20-50岁,不包括经商、服务业)。 四、调查方法 根据调查对象和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包括:访谈,查阅档案、现场观察、入户调查、采样分析等。 1、对调查省的农村卫生主管人员进行访谈,查阅相关档案,了解当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政策、策略等情况,完成附表1。 2、对调查县的农村卫生主管人员进行访谈,查阅相关档案,了解全县农村改水改厕基本情况,垃圾污水的管理现状,完成附表2。

关于新形势下乡镇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乡镇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地处成都市的东郊,距离成都市中心10公里,与锦江区的三圣乡、龙泉驿区的大面镇、柏合镇、高新区的中和街办以及天府新区华阳街道、白沙镇、万安镇等相邻。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网络的核心枢纽,承担着农村一半以上的门诊服务量和住院服务量,除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外,还承担着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提供防疫、保健等服务的职能。乡镇卫生院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 ***设立7个行政村、1个社区,辖区人口31702人,建有7个村卫生站,共 有乡村医生7人,其中村医生4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执业医师2人,卫生覆盖率87%。镇卫生院于2012年4月迁至***凉水村5组,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开放床位50张,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型乡镇卫 生院,承担着全镇三万多人口及周边乡镇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任务。卫生院现有职工40人,其中医生22人,护士8人,药剂师4人,放射医师1人,检验医师2人,后勤2人。取得本科以上学历2人,占职工总数7%,大专以上学历22人, 占职工总数65%,中专学历9人,占职工总数27%,中专以下学历4人,占职工 总数8%。 卫生院开设了公共卫生科和中西医结合科、内科、妇科、儿科、口腔科等临床科室,为辖区群众提供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年门诊人次4万人次以上,住院500人次左右,辖区7个村卫生站均完成了标准化建设,签订了服务外包合同。 与五年前相比,可以说卫生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在一定程度上为完善乡镇卫生院服务功能,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农村居民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一定的健康保障。 但是,作为分管卫生的负责人,我也清醒的看到,目前的乡镇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现状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等要求还相差甚远,甚至连满足老百姓最根本的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都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卫生院工作的重点应向何处转移、怎样在新医改形势下发展乡镇卫生事业,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基层管理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众所周知,影响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政府投入严重不足;2,经营状况急剧衰退;3,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二、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1.收集资料法 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环境现状调查时,应首先通过此方法获得现有的各种有关资料,但此方法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符合要求,需要其他方法补充。 2.现场调查法 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以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 这种方法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可能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 3.遥感的方法 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如一些大面积的森林、草原、荒漠、海洋等。 该方法不十分准确,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的调查,一般只用于辅助性调查。在环境现状调查中,使用此方法时,绝大多数情况使用直接飞行拍摄的办法,只判读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 环境统计是用数字反映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确定目标的原则: 确定环境目标必须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现有技术经济条件,并可以时空分解和量化。

环境统计的研究方法 (1)大量观察法:环境现象的特征与其数量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建立在大量观察基础上的统计结果必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综合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是指对大量观察所获资料进行整理汇总,计算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等。 (3)归纳推断法:所谓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由事实到概括的推理方法,是统计研究常用的方法。 环境审计是对特定项目的环境保护情况,包括组织机构、管理、生产及环保设施运转与排污等情况进行系统的、有文字记录的、定期的、客观的评定。 环境审计的内容 1.符合性审计. 2.环境保护管理系统审计. 3.过渡审计. 4.有害物质的处理、存放及清理的审计 5.污染预防审计. 6.环境效益审计. 7.产品审计 环境信息的特点 时空性:环境信息是对一定时期环境状况和环境管理的反映。 综合性:环境信息是对整体环境状况和环境管理的反映。 连续性:环境状况的而变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环境管理的步骤与其一致,因此环境体现一定的连续性。 随机性:环境信息的产生于生成要收到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及特定的环境条件和人类行为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随机性。 环境管理的实证方法 实验方法.问卷调查法.实地研究方法.无干扰文本分析方法.案例研究方法。 水环境容量

卫生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卫生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百姓健康幸福,反映群众切身利益,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县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为县委、县政府制定卫生事业发展政策措施提供参考,根据县政协常委会____年工作安排,7—9月,县政协组成课题组,围绕卫生事业发展主题,先后到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县妇保院、各乡镇卫生院等单位开展座谈走访,同时赴省内部分先进地区进行学习考察,基本掌握了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XXX家,其中:公立综合医院2家(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民营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X家。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771张,卫生技术人员XXX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XXX人,执业护士XXX人。全县平均千人拥有病床2.61张、卫生技术人员2.8人、执业(助理)医师1.XXX人、执业护士1.XXX人。全县共有规范化乡村卫生室XXX个,持证乡村医生XXX人。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卫生事业发展作为改善民生、联系群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以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实施科技兴医和人才发展战略,围绕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不断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____0年我县制定出台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先后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让利药品差价达4XX.X 万元。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医院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零”增长。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XXX个,实施公共卫生单位和基层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充分调动了基层卫技人员工作积极性。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标准从____1年的XXX元提高到____3年的XXX元,全县共有95.XXX万参合农民受益,受益金额达XX.X亿元。制定出台《常山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对社会资本在我县办医的用地、税收、审批等方面予以政策优惠,鼓励社会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兴办医疗机构,目前,县精神病专科医院已进入选址环节。创新诊疗服务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城乡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工作,逐步建立起“省县乡村”四级双向互动网络,为患者及时接受专家诊治、减少医药费用支出创造条件。 2、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卫生行政部门不断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优先安排建设项目、加大资金投入等方式,累计投入XX.X亿元,完成了县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工程,先后对新昌、白石、宋畈等XXX个乡镇卫生院医疗业务用房和XXX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进行改扩建,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网络逐步建立和完善;实施城乡医疗机构设备技改项目,县人民医院先后引进了1.5t核磁共振、腹腔镜、

医疗卫生事业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县卫生工作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医疗保障、公共卫生、农村卫生、行业管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等各项工作,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抢抓机遇,扎实苦干,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得到科学健康发展。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二级医疗机构2处,乡镇卫生院8处,民营医院2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妇幼保健机构各1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6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138处,村卫生室、诊所312处,建成全市统一调度的120急救中心3处、医疗救护车21辆。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共有业务用房63303平方米。配备医疗设备2169台件,价值万元,总固定资产达亿元。全县开设病床853张。全县卫生系统共有在职在编干部职工867人,专业技术人员816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有高级职称43,中级职称173人,初级职称575人,其他25人;研究生5人,本科418人,专科306人,中专73人,高中以下14人。全县有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57人。 二、主要工作情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2007年,全面完成了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撤销了县卫生防疫站,组建了县卫生监督执法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3月完成了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上划县财政管理,同年,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2010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组织实施。2011年启动实施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1.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行。2009年确定了100种常用药品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零差率销售,2010年将零差价销售药品扩大到422种。2010年12月31日起,在全县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将523种药品纳入新农合药物目录实行零差率销售,报销比例比非基本药物高10个百分点。 2.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一是落实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确定了6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处乡镇卫生院和138处村卫生室具体开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等10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截至目前,全县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万人份,规范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32117人、高血压患者16498人、糖尿病患者3391人、重性精神病患者434人。二是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国家免疫预防免费项目逐步扩大,将原来收费接种的7种二类疫苗纳入一类疫苗对儿童实施免费接种,一类疫苗扩大到12种,近年来共完成万针次。三是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自2010年启动实施了农村育龄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以来,至今共免费补服5651人;为35—59岁农村妇女和城镇下岗无业妇女免费进行“两癌”筛查,近年来共筛查6万人,确诊宫颈癌58人、乳腺癌4人;共有7148名农村孕产妇享受到人均500元的住院分娩补助,为15岁以下人群免费接种乙肝疫苗4040针次,为17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 3.深入实施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对全县乡镇卫生院的院长实施公开选拔,通过民主测评、笔试、面试等程序确定了聘任人选,全部签订落实任期目标责任制。二是积极实施分配制度改革。大力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三是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要求,制定了财政补助办法,明确了财政补助标准,完善了财政补偿政策。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资料

勇于改革开放,促进医院工作的全面发展(摘录) 严祥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简要回顾近三十年的医疗卫生改革和兰大一院发展道路的足迹,使我深深感到,在面对挑战,克服困难,促进发展的过程中,在管理理念、发展思路和落实措施等方面需要不断地创新思维真抓实干,才能促进医院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医疗卫生改革三十年的回顾 在座各位同志长期耕耘在教育战线,对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讨论非常多,说法不一,就不再引述了。近三十年来,医疗卫生改革依附于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2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国策确定下来。卫生部门的负责人开始提出:“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政府逐步减少投入,医院逐步独立经营。1980年开始,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医生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打破了国营公立医院在卫生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 1981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卫生机构经济管理的意见》,将已实施近三十年的“全额管理、差额补助”的医院财务管理办法改为“全额管理、定额补助、结余留用”的新办法,鼓励医院增收节支。在同期其他商品逐步市场化的背景下,国家对医疗服务价格实行严格控制,造成医院亏损增大,1979年全国医院亏损5.8亿元。 1983年,医疗系统开始实施“两种收费标准”,即自费病人价格不变,公费和劳保病人的部分项目按成本收费。未能实现医院从根本上扭亏。1984年全国医院亏损达9.5亿元,形成卫生部门提供服务越多,亏损越严重的状况。 1985年,国家允许医疗机构对某些高新技术实行按成本定价,之后相应对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进行了调整。各级医疗机构开始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医疗收支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1989年,国家对医院实行“定额投入,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财务管理办法,允许医院通过扩大服务范围获得更多的收入,收入在一定比例内可用作职工福利或奖金。 这些重大卫生政策的实施,在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各级医院发展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为同期医疗卫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留下了隐患,如在卫生资源配置、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卫生事业公益性等。 第二阶段(1992-200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实行部分的市场化运作。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明确指出卫生事业为第三产业的重点之一,并指出大部分福利型、公益型和事业型第三产业单位要逐步向经营型转变,实行企业化管理。 1997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并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了卫生事业的重要性,明确了“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指导方针,认识到了卫生投入不足,但未对卫生经费不足及医疗机构补偿问题做出具体的规划。医疗体制改革的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全文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发表《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全文如下: 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 (2012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卫生基本状况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三、传染病防治与卫生应急 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五、妇女儿童健康权益保护 六、中医药发展 七、卫生国际合作 结束语 前言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病有所医的理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在中国这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医疗卫生关系亿万人民健康,是一个重大民生问题。 中国高度重视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保护人民健康。围绕宪法,中国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多年来,中国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卫生工作方针,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经过不懈努力,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日益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改善。 为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每个居民都能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国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 一、卫生基本状况 居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从反映国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看,中国居民的健康水平已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2010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8岁,其中男性72.4岁,女性77.4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2年的51.3/10万下降到2011年的26.1/10万。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婴儿死亡率从2002年的29.2‰下降到2011年的12.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2年的34.9‰下降到2011年的15.6‰,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体系。一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应急、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以及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二是医疗服务体系。在农村建立起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

1-水源地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实施方案

2013地下水调查评估培训讲义材料 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水源地培训讲义 (2013年) 技术组 二〇一三年五月

目录 1.总论 (1) 1.1目的意义 (1) 1.2工作任务和要求 (1) 1.2.1 主要任务 (1) 1.2.2 主要要求 (2) 1.3技术路线 (2) 1.4调查方法 (4) 1.5相关标准及规范 (5) 2.水源地清单完善 (5) 2.1完善清单 (5) 2.2水源地清单信息 (5) 2.3成果要求 (6) 2.4质量控制 (6) 3.遴选重点调查水源地 (6) 3.1重点调查水源地的遴选原则 (6) 3.2成果要求 (7) 3.3质量控制 (7) 4.重点调查水源地信息收集及整理 (8) 4.1目的与步骤 (8) 4.2成果要求 (10) 4.3质量控制 (10) 5.水源地调查区划定 (10) 5.1划定方法 (10) 5.2成果要求 (11) 5.3质量控制 (11) 6.监测井的布设 (11) 6.1监测点布设原则 (11) 6.2监测点数目 (12) 6.3布设步骤 (12) 6.3成果要求 (12) 6.4质量控制 (13)

7.采样分析 (13) 7.1监测指标 (13) 7.2成果要求 (14) 7.3质量控制 (14) 8.水质评价 (15) 8.1地下水质量评价 (15) 8.2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 (15) 8.3问题和成因分析 (16) 9.典型案例评估 (16) 10.总报告编制 (16) 11.组织实施 (17) 11.1组织形式 (17) 11.2进度安排 (20) 12.预期成果 (20) 13.附件 (20) 13.1附表及填表要求 (21) 13.2饮用水水源地编码方法 (3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