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版)习作·介绍国宝大熊猫(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版)习作·介绍国宝大熊猫(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版)习作·介绍国宝大熊猫(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版)习作·介绍国宝大熊猫(教案)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预习单

★1 古诗二首

第一步:朗读古诗,识记作者(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第二步:再读古诗,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

第三步:查字典,认生字(查字典,学习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

第四步:学习“会写字”

第五步:理解内容(带着本课“核心问题”“串珠问题”“导思”读古诗)1.《咏柳》的作者是,诗人用独特的手法描写了,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

2.《村居》的作者是,诗人描写了早春二月,儿童们兴致勃勃地的情景,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

第六步:我的疑问:

★2 找春天

第一步:朗读课文,标自然段(本课共有自然段)

第二步:再读课文,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

第三步:查字典,认生字(查字典,学习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

第四步:学习“会写字”

第五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把春天比作。她,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第六步:我的疑问:

★3 开满鲜花的小路

第一步:朗读课文,标自然段(本课共有自然段)

第二步:再读课文,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第三步:查字典,认生字(查字典,学习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

第四步:学习“会写字”

*帮你学生字。

邮:左右结构,右边的“阝”不要写成“卩”。

递:半包围结构,书写时注意“辶”的写法。

原:半包围结构,由“厂”+“白”+“小”组成。

第五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是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故事,它运用的手法,讲述了长颈鹿大叔寄来包裹,鼹鼠先生不小心把包裹里的小颗粒漏在路上,春天的时候,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上开满了鲜花的故事。

第六步:我的疑问:

★4 邓小平爷爷植树

第一步:朗读课文,标自然段(本课共有自然段)

第二步:再读课文,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

第三步:查字典,认生字(查字典,学习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

第四步:学习“会写字”

第五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写的是1987年4月5日,83岁高龄的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柏树的经过。如今,这棵柏树已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第六步:我的疑问:

★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第一步:朗读课文,标节序(本诗共有小节)

第二步:再读课文,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第三步:查字典,认生字(查字典,学习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

第四步:学习“会写字”

【读读记记】

曾经蒙蒙泥泞顺路迈进踏步

荆棘花瓣晶莹寻觅需要奉献

第五步: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本文是一首________,读完这首诗,我们明白了人们寻找雷锋,呼唤雷锋,其实就是寻找______________,号召大家向雷锋同志学习。

第六步:我的疑问:

★6 千人糕

第一步:朗读课文,标自然段(本课共有自然段)

第二步:再读课文,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

第三步:查字典,认生字(查字典,学习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

第四步:学习“会写字”

【读读记记】

雪糕特别好嘛买卖面粉糖水甘蔗果汁青菜熬夜计算劳动销售的确

第五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千人糕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把______________ 做的,______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__________、农具、

7 一匹出色的马

第一步:朗读课文,标自然段(本课共有自然段)

第二步:再读课文,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

第三步:查字典,认生字(查字典,学习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

第四步:学习“会写字”

【读读记记】

郊外广泛波纹大葱柔软地毯异常

恋恋不舍要求一株拾起骑马跨越

第五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写的是“我们”一家人在傍晚去散步,往回走的时候,妹妹累了,要妈妈、爸爸抱,爸爸想了个办法:从路旁拾起一根__________的柳条,

第一步:朗读诗歌,标节序(本课共有个小节)

第二步:再读诗歌,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第三步:查字典,认生字(查字典,学习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第四步:学习“会写字”

【读读记记】

繁荣奋发涌动山峰耸立港湾隔开海峡陆地友谊浓密神州与其整齐第五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主要学了关于神州的几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珠峰和__________等。

第六步:我的疑问:

第一步:朗读韵文,读准字音。

第二步:再读韵文,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第三步:查字典,认生字(查字典,学习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

第四步:学习“会写字”

【读读记记】

节日春节花灯清明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祭扫艾香大街小巷贴窗花

第五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主要学了我国的几个传统节日:________、________、清明节、端午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识字3 “贝”的故事

第一步:朗读课文,标自然段(本课共有自然段)

第二步:再读课文,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

第三步:查字典,认生字(查字典,学习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

第四步:学习“会写字”

【读读记记】

贝壳甲骨文钱币有关贝类珍贵饰品随身容易损坏赚钱赔本购买贫穷

第五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_________,_________,喜欢把它们当作

________戴在身上。而且贝壳可以__________,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________。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

★识字4 中国美食

第一步:朗读词条,读准字音。

第二步:再读词条,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

第三步:查字典,认生字(查字典,学习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

第四步:学习“会写字”

【读读记记】

菠菜煎包豆腐烧烤茄子煮粥

爆炸炖菜蘑菇蒸饺炸酱鸡蛋

第五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主要学了中国的几种美食:凉拌菠菜、______________、红烧茄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鸡炖蘑菇等。

第六步:我的疑问:

★8 彩色的梦

第一步:朗读课文,标节序(本课共有小节)

第二步:再读课文,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

第三步:查字典,认生字(查字典,学习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

第四步:学习“会写字”

【读读记记】

彩色脚尖森林雪松苹果精灵盒子聊天草坪叮咛烟囱一般葱郁拉手

第五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的________,是大森林的精灵。我的彩色梦境,有__________,有________,还有紫葡萄的叮咛,在溪水里流动……

2.这首诗歌充满了_______、童趣,我们完全感受到了儿童丰富的

★9 枫树上的喜鹊

第一步:朗读课文,标自然段(本课共有自然段)

第二步:再读课文,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

第三步:查字典,认生字(查字典,学习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

第四步:学习“会写字”

【读读记记】

渡口隐蔽拼写字母山冈听懂教案【反义词】

喜欢——()常常——()上升——()第五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写的是“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_______,枫树上有一个______的窝。“我”很喜欢窝里的喜鹊,经常去看望“喜鹊弟弟”。

第六步:我的疑问:

★10 沙滩上的童话

第一步:朗读课文,标自然段(本课共有自然段)

第二步:再读课文,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

第三步:查字典,认生字(查字典,学习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

第四步:学习“会写字”

【拼拼读读】

堡(bǎo) 插(chā) 狠(hěn) 补(bǔ) 句(jù) 驳(bó) 轰(hōng) 凶(xiōng) 充(chōng) 合(hé)

第五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__在________建造城堡,编织美丽的童话故事。故事中,“我们”

从四面八方________,________魔王,________公主。

第六步:我的疑问:

★11 我是一只小虫子

第一步:朗读课文,标自然段(本课共有自然段)

第二步:再读课文,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第三步:查字典,认生字(查字典,学习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

第四步:学习“会写字”

【读读记记】

屁股昏暗一泡尿晃动免费列车

拉屎撞到贪玩脾气婶婶使劲

第五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的________故事,它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讲述了小虫子的生活。当小虫子不好的方面是:屁股会__________,会被小狗撒的一泡尿________________,可能会被小鸟吃掉。当小虫子好的方面是:可以在草叶上____________,用一颗露珠________,把触须擦亮,

★12 寓言二则

第一步:朗读课文,标自然段(本课共有自然段)

第二步:再读课文,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

第三步:查字典,认生字(查字典,学习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

第四步:学习“会写字”

【读读记记】

寓言一则亡羊补牢羊圈钻进叼起街坊后悔从此筋疲力尽焦急截止气喘吁吁

第五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亡羊补牢》讲了从前有个养羊的人,第一次丢羊不听劝告,没有修补羊圈,第二次丢羊才修补羊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

2.《揠苗助长》讲的是一位农夫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

_________,结果禾苗________。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违背事情

★13 画杨桃

第一步:朗读课文,标自然段(本课共有自然段)

第二步:再读课文,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

第三步:查字典,认生字(查字典,学习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

第四步:学习“会写字”

【读读记记】

靠近班级而且哈哈大笑倒是审视

严肃半晌抢答和颜悦色教诲一页纸

第五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我们练习画________,“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觉得_______。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从中受到科

★14 小马过河

第一步:朗读课文,标自然段(本课共有自然段)

第二步:再读课文,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

第三步:查字典,认生字(查字典,学习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

第四步:学习“会写字”

【读读记记】

马棚驮着磨坊挡住伯伯深浅立刻好哩作坊突然试试蹄子既然唉呀

第五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讲述的是_______要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对岸磨坊去,两次来到河边的不同表现及不同结果,让我们懂得遇到问题要________,多动脑,多分析,敢于_______,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第六步:我的疑问:

★15 古诗二首

第一步:朗读古诗,识记作者(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

第二步:再读古诗,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

第三步:查字典,认生字(查字典,学习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

第四步:学习“会写字”

【读读记记】

拂晓慈祥毕竟倒映绝句黄鹂

鸣叫一行包含山岭停泊

第五步: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了_____初夏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之情;

2.《绝句》中鸣叫的_______,飞翔的白鹭,高山的_______,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清新优美的__________图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 册教案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__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 __成立五十周年之际, __、 __、__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 __

小学语文习作课教案

《语文园地三》(习作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去感知秋天的快乐,说出秋天的快乐。 2.引导学生学会互动交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提出问题与意见。 3.培养学生把话说清楚,能有一定条理的说清楚、说完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口语表达清楚,交际大方、有礼貌。 教学准备: 1.让学生到大自然观察秋天。 2.搜集秋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图片、录像引入。 (1)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说说秋天就是怎样的景象? (学生们可以根据手中搜集的秋天的资料或结合自己身临秋天的感受来谈秋天。) (2)教师渲染:秋天就是个美丽的季节,就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黄黄的叶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瞧瞧不?(播放录像,帮助学生丰富秋天的印象。) (3)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瞧了瞧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您们心中的秋大一定就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那就请您借助手中的画笔,把心中的秋天画出来吧!播放一段轻音乐,边听边画。(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 (4)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秋天吧![设计意图:教师的任务不就是硬性要学生怎么写,而就是引导、启发,让学生在选材、构思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感受,自由抒发。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寻习作素材,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条件与广阔空间。因此本部分设计了学生亲临大自然感受秋天,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秋天,放录像回味秋天,描绘秋天。目的就是让学生身临其境,从特定的环境中感知,丰富积累,为下一步“说”好秋天埋下伏笔。] (本小节用时8分钟) 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小组交流。 师:请大家把您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描绘秋天,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 师: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您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生:她说秋天里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多美呀! 师:您听得可真认真!就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她多会学习呀!(随机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2)再找一人描绘秋天后,其她学生进行评价。 师:她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随机板书:景、人)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微课名称 《海底世界》中说明方法的运用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 □所属章节: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录制工具和方法 录频Camtasia Studio V6.0.2 自己设计、录制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先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文段中描写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再通过例句分析巩固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对课文《海底世界》中的语句解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四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讲解的是在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二课《海底世界》一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课件出示文段) 二.讲授 1.学习说明方法举例子 文中列举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活动特点,(出示图片) 通过这些例子生动真切地说明样的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2.学习说明方法列数据 再看文段中在介绍梭子鱼和海参的活动特点的句子,(师读)在句子中用了“几十千米”“四米”这样的数据的说明方法就是列数据。 3.学习说明方法打比方 作者又是这样介绍深水鱼的活动特点的:“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比喻句。将游动的深水鱼比作闪烁的星星,而在说明文中,修辞手法比喻有个另外的名字,叫做打比方。这是通特征的一种方法。 4.学习说明方法作比较 最后来看这段文字描述梭子鱼的活动特点的句子:“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地说明梭子鱼的游动速度之快,将我们常见的火车的速度与之进行比较,请看,(出示图片)这样的对比是不是了?这种说明方法就叫做作比较。 三.总结 同学们,在课文《海底世界》中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汇总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汇总

【篇一:《社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2、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3、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一、以歌曲《童年》导入。 二、作者及文体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

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主要要素。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结局 什么是社戏?(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生字词 归省(xǐng)偏僻(pì)挖掘(jué)钓鱼(diào) 悠扬(yōu)弥散(mí)宛转(wǎn)踊跃(yǒng) 兽脊(Jǐ)蕴藻(yùn)乌篷(péng)支撑(chēng) 漂渺(miǎo)旺相(xiàng)撮着(cuō)桕树(jiù) (二)自渎课文,思考: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次习作是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比如,一次旅游见到的景物,一件有趣的或后悔的事,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人,想对别人诉说的 愿望、委屈,一个奇特的想像……总之,写景、记事、写物、写人、展 开想像编故事都可以。要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习作兴趣,使之易于动笔,乐于 表达。 2、鼓励学生将见闻、感受和想象表达具体,句子写通顺。 3、继续学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难点: 启发学生的思路,用真实的情感,把最想说的内容具体地写下来, 对构思不一般、有个性的学生要鼓励。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捕捉素材,做好铺垫。 习作水平的提高应切实注重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尤其是在作文课前的指导上,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生活的广阔空间里让学生充 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在本次习作前一周,我就布置学生去观察,收 集自己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事、人、景、物,使学生充分认识外部世界,对生活有个感性认识,自然有了写作素材。其实这样也放大了学生学习

的外延。 第二阶段:开拓思路,引导写作。(两课时) 1、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也许你到过祖国的秀美山川旅游, 那令人心旷神怡的景物让你至今记忆犹新;也许生活中有些事你一想起 来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笑,而另一些事可能让你现在仍然后悔不迭;也许你一直埋藏在心里的愿望还没有向人倾诉;也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有 你喜欢的或有不喜欢的;也许你想象力很丰富,经常遨游在想象的天空,有许多奇思妙想让你不吐不快等,这次习作是一次自由习作,大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 2、明确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写作要求:写最想写的,内容要具体,句 子要写通顺。 3、引发回忆。 学生弄清楚要求后,我利用投影出示图片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例如:展示一组祖国美好河山的图(美丽的五彩池、壮观的黄果树瀑布、雄伟 的万里长城、迷人的杭州西湖等),之后问学生:“你还到过哪些地方旅游呢?那里的景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个别学生发言。 接着展示学生课余活动的照片(校运会、秋游、文体课上的拔河比 赛等)问:“你生活中还有哪件事使你难忘?为什么?”个别学生发言。 之后,我继续引发学生回忆:在大千世界中我们每天都要与许许多多的 人接触,有关心爱护我们的父母、老师;有亲密无间的兄弟姐妹、小伙

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千古涛声第一课长江郭风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郭风及其作品。 2.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3.领悟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品味学习本文的语言。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时代的赞美。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长江的挂图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3.作者简介: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出生。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他早期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

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其《叶笛集》于1959年初出版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冰心著文称“又发现了一个诗人的喜悦。”新时期以来,他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他的作品还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儿童文学作品奖,两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并译成俄文在前苏联地区出版。 4.学习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玫瑰()曙天()吹拂()哺育()舢板()驳船()堆栈() 5.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6.自主、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本文界通过描写赞美长江,赞美祖国的富饶,歌唱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欣欣向荣。 2)互动学习:互动1:作者描写长江问什么选取长江的黎明,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长江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明确:这里作者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这里的黎明象征的是祖国的新气象,象征

小学语文微课设计案例陈淑琴

小学语文微课设计案例 陈淑琴 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迎来了微时代:微博、微小说、微信、微电影等微时代产物迅速在社会普及,而微课也顺应时代而产生了。 微课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非常热门的教学形式。那微课的定义是什么?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国内较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他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与学活动的各种资源有机组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与“课”相对应的概念,是从翻转课堂中涌出的新概念。他将微课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 从不同学者对微课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微课的核心是一个“微”字,微型。即针对一个小的知识点、以较短的时间、微型视频的形式呈现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的微课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柯清超教授概括了有效微课的四个特点:微型化、优质化、系列化、特色化。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信息化时代,微课自身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微课成为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中普遍欢迎的的教学手段。 微课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某个知识点的讲解,这样的教学形式和

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本文将以一个语文微课的制作案例的设计来分析微课设计思路。 一、巧选题,题小而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选题是制作微课的关键,科学的选题也是微课成功的前提。在微课网观看老师们的获奖微课时,我发现老师们的选题都非常细小,如《标点符号运用-提示语的三种位置》、《作文指导——“介绍自己”的三种方式》、《认识田字格和学习基本笔画“横”》……观看获奖微课的经验告诉我,微课的选题一定要小,要针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知识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易错的问题进行微课选题。根据选题小而精的特点,结合现在不管是入学之初还是中段或高段的学生,很多学生的握笔姿势都是错误的情况,笔者把微课题目定为《握笔姿势》。与学生的实际结合,把握笔姿势细化,旨在让这个细化的握笔姿势使学生通过微课的形式掌握正确的握笔 姿势。 二、智选材,字简而明 微课的成败除了要选好题外,精心的选材也是很重要的,微课教学手段的采用是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它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微课教学不能以大篇幅发挥,详尽说明的手段来实现教学。而语文微课的制作,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幻灯片的形式录制,由于幻灯片的容量有限,如果把大批量的文字已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的话,就会给人密密麻麻的感觉,那观看者就连看的兴趣都没有。 此外,幻灯片的张数也不宜多,因此,在选材时,要善于提取、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设计教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都有同感:指导学生作文时颇感棘手。我们学习了新《语文课程标准》后,懂得了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要求,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这个要求给语文教师的启示就是:作文课堂教学应是以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有效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习作时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呢?我认为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以往作文教学都是根据教材要求,每次上完一个单元就让学生习作,叫同步训练,这种方法当然也管用。但是固定了学生的选材范围。领会能力强的学生当然不在话下。学困生就感到吃力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领会程度布置习作,让学生感兴趣,这样作文起来就会轻松了。 在新课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习作,这样的编排就很科学,有三个题材供学生选择:1.写“难忘的第一次”; 2.请你认真观察某个物品加以想象,悟出一个道理; 3.写观看漫画“假文盲”的感受。从这三个题目看,第二和第三个题目很多学生是放弃选择的,因为他们不感兴趣。而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第一个题目,因为他们亲身经历过了,所以记忆犹新。有话可说,写起来就轻松了。给学生选择大的习作空

间,学生才会感兴趣,才能达到习作的目的。因此,注重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是很有必要的。 以前,很多语文教师非常重视习作方法的指导,文章的“开头——过程——结尾”用什么样的方法写,怎样写都一一讲述得清清楚楚,甚至一节课时间几乎都用于指导上,这种限制思维的指导显然是不科学的,会导致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没有创意。在一次统考评卷抽查中,我发现五十个学生的作文,就有几个学生作文雷同,他们几乎都是写同样的事情。例如:作文要求写“我与书的故事”,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看完一本书后的感受。写记叙文的学生中,九个学生这样写“我把书收在怀中,不让雨水淋湿,回到家里,书安然无恙,我却成了落汤鸡。”显然,这些学生要么是在教师范读佳作时记牢了人家作文精彩的片段,要么是教师在指导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只能如此写才符合教师的要求,学生的个性化容易受到压抑,自然在习作中自我表达的情感也不会流露。然而,要张扬学生自身的习作个性,主动习作极需要依靠学生自身的习作感悟,哪怕教师在作文课堂中只讲了一篇文章开头如何写,只要学生一旦有了习作感悟,他就能按自己的思维发展很快把过程、结尾写出。学生习作感悟就如同我们平常所说的语感一样,有语感,对文字的理解就会顺理成章。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重学生习作感悟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语文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小学语文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中山市聚星学校小学语文组何宝莹) 摘要:老师们根据教学的需要,如知识点、重难点、技能技巧等制作了大量的微课教学视频资料,继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实践,目的是实现微课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翻转”,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些微课运用时机与效果上的经验性做法,受到了一些启发,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小学语数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评述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微课堂是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的。 关键词:案例;微课;有效应用 一、研究背景 2014年中山市教育局开展教师微课大赛。关于微课,很多人会感到陌生,继而会联想到微博、微信、微电影,从而认为微课是指非常短的教学过程。其实,这个理解还不够准确,通过百度搜索,微课是这样被定义的:“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把微课看做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它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在中山的微课大赛备赛过程中,我校开展了“小学语数英微课在课堂教学上的有效应用研究”,老师们根据教学需要、学情需要制作了一些微课资料,开展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从而获得了一些经验性做法,受到了一些启发,下面,我们结合具体课例,认识微课是如何实现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的。 二、微课的有效运用 (一)语文微课《“啊”的变调》,有效突破了朗读指导上的难点 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大多数的教学设计都把读正确、读标准、读流利作为阅读理解的前提。要想读正确、读标准,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有时还需要教给学生一些语音变调方面的知识。 四年级下册的第2课《桂林山水》一文中就蕴藏了“啊”字的变调知识。在课文的重点段是第二、三自然段里有两个排比句式,“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句中一共用了六个“啊”字,强化了作者情感的表达。如何读好句尾的“啊”字,成为了教师在朗读指导时的重点和难点。 为此,四年级语文教师设计了一节以“啊”的变调知识为题的微课。在短短的5分钟视频里,教师从课文中的六个“啊”字入手,讲解了“啊”字与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六种关系,使学生理解到“啊”在不同的字的末尾时,读音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节微课视频制作出来以后,教师把它放在了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在家里反复观看,达到了解和掌握。那么,学生是否看懂了视频,掌握了变调知识呢?课堂上,教师只需通过听学生朗读、做课外阅读练习等形式就能做出检验。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 〈一〉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为了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我认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展丰富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将学生优秀习作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其次,作文备课要有创意:要找出本次习作的有创意、有创新的部分,并把有创意、创新的思维作为激发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然后,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注重学生日常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日常的阅读教学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注重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注重日常学生谴词造句能力的培养,加强作文指导课范例的剖析。最后,改变以往作文评改的方式: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让学生也来参与自己作文的评改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评语要有新意和激励性。相信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切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学生为本,在不久之后许多学生一定会消除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 〈二〉关键词: 写作兴趣、仔细观察、创新思维、口头训练、谴词造句、评改 〈三〉正文: 在小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难题 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然而,小学生作文水平提不高、害怕作文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时好词好句积累的量较少而感到无话可写。出现这种现象关键在于他们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于自己谴词造句的能力培养更是不重视。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然而,要教好学生的作文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生怕学生写不好作文,教师从备课开始就从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各方面着手考虑,在教学时将这些内容一一教给学生,并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消化吸收。虽然我们语文教师花费了大量精力,效果仍然不理想。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大大削弱,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同时目前的作文教学,一篇作文从指导到学生习作,再到老师批改,最后到老师讲评,历经两周才能完成,这样不仅战线拉得过长,而且反馈信息慢,学生受到的效果必然低。另外,作文的批改总是由教师单方面完成几乎没有学生的参与,这样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老师一味地以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常常求全责备,使学生很少能在写作过程中体验愉悦和成功,所以很多学生谈“作”色变,视作文为烦事、苦事。把作文寄希望于教师的“指导”、课外作文选的参考和自己的凭空想象,东拼西凑,乱写一通,写出来的文章既不表“情”,又不“达”意,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也就是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那么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呢?我将从以下四方面谈谈我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的研究。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1)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2)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的、得、地”的区分与运用》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的、得、地”的区别与联系。 2、知道“的、得、地”的三种固定搭配。 3、引导学生运用口诀来正确使用“的、得、地”。 四、教学重难点 1、“的、得、地”的区分。 2、“的、得、地”在实际情景中的正确运用。 五、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的”、“地”、“得”三个字都可以做助词使用,他们在做助词时,都可以念轻声“de”。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三)用法 1、“的”的用法 (1)活泼的孩子美丽的花园快乐的玩耍……(形容词+“的”+名词) (2)鸟的世界故宫的景色小鸟的羽毛…… (名词+“的”+名词) (3)他的桌子我的书本她的铅笔…… (代词+“的”+名词)

2、“地”的用法 悲伤地说高兴地写 甜甜地笑认真地听 快速地奔跑消极地回答 (形容词+“地”+动词) 3、“得”的用法 写得快读得好 玩得高兴笑得开心 红得发紫白得发光 (还有一首简单的口诀,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区分和使用它们,想学吗?跟我读吧!) (四)“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 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 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师:下面我们带着口诀,一起来做几道练习吧!) 六、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的、地、得” 跑(得)飞快飞快(地)跑 仔细(的)观察观察(得)仔细 强烈(的)渴望强烈(地)渴望 (师:练习简单吗?我们提高难度试一下,请看题目) 2、给句子填上“的、地、得” 小雏燕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七、用法小结(师:让我们再来回顾“的地得”的用法口诀)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备课

龙廷镇中心学校2017—2018学年度3443模式课时备课年级:年级学科:上课日期:2018年月日 课题老王课型新授主备人个备人 学习目标1、体会用善良体察善良,了解在特殊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下层人高尚的思想情操,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体验“愧怍”的真正含义。 2、掌握记叙性散文中通过事情的记叙来表现人物形象。从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段中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重点分析老王临死前一晚来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这件事。 教学重点重点分析老王临死前一晚来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这件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学生们共同的讨论中和教师的指导下逐个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准备PPT 是否使 用课件 教学实施过程集体备课及二次备课 阶段环节教学活动设计 开始篇()作业讲评 ()预习检测 ()复习回顾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的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老王》就是展示这种底 层人物的个人操守,最终从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中认识 人的尊严和崇高。 过程篇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简介作者:杨绛(1911——),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 生于北京现代女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干校六 记》和《将饮茶》,译著有《堂·吉诃德》是著名学者、作家, 长篇小说《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的夫人。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并思考: 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人”是文章的灵魂,能理解这是个怎样 的人是文本研习的重点。杨绛先生的散文被称为“杨式太极 拳”,她的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并且鲜有华丽的语 言,“老王”的形象就隐含在作者平静的叙述中。那么对于写 人记事的散文,其关键把握的内容是通过记叙哪些事来表现人 物怎样的性格特征,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那么这篇文章

小学语文习作课教案讲课稿

小学语文习作课教案

《语文园地三》(习作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去感知秋天的快乐,说出秋天的快乐。 2?引导学生学会互动交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提出问题和意见。 3?培养学生把话说清楚,能有一定条理的说清楚、说完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口语表达清楚,交际大方、有礼貌。 教学准备: 1?让学生到大自然观察秋天。 2?搜集秋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 ?图片、录像引入。 (1)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说说秋天是怎样的景象? (学生们可以根据手中搜集的秋天的资料或结合自己身临秋天的感受来谈秋天。)(2)教师渲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黄黄的叶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播放录像,帮助学生丰富秋天的印象。) (3)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那就请你借助手中的画笔,

把心中的秋天画出来吧!播放一段轻音乐,边听边画。(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 (4)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秋天吧! [设计意图:教师的任务不是硬性要学生怎么写,而是引导、启发,让学生在选材、构思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感受,自由抒发。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寻习作素材,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条件和广阔空间。因此本部分设计了学生亲临大自然感受秋天,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秋天,放录像回味秋天,描绘秋天。目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从特定的环境中感知,丰富积累,为下一步“说” 好秋天埋下伏笔。] (本小节用时8分钟) 二、说秋天一一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小组交流。 师: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描绘秋天,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 师: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生:他说秋天里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多美呀!师: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随机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2)再找一人描绘秋天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 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 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探 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 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 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 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不过,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 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

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 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 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 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 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 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因为他学 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 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实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 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 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游_______》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6

习作:游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感受、体验、掌握游记的最基本的习作要点。 2.过程与方法 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清楚、具体,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评改。 3.情感与价值 培养学生参与交流的意识,让学生感受自然和品味自然。 【教学重点】 寓情于景,写出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 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特征,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清楚、具体。 【教学准备】 学生:回忆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搜集关于这些地方的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祖国山川等大好自然风光,让学生感受祖国山河之秀美。回顾课文《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习作例文《颐和园》、让学生再次回顾游记主题,由此让学生在生活中和学过的课文中产生习作的想法。 二、自主读题,明确要求 你们知道什么是游记吗? 生汇报,师总结:游记是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城市景观、景观中的人与事进行描绘来达到记事、抒情、说理等目的的一种文体。 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生自由汇报。 生1:上个周末,我去了我家附近的公园,这一次,我选择了一条与往常不同的游览路线…… 生2:每到秋天,我就要到果园里…… 在写习作之前,要明确要求: 1.在横线上填上这个地方的名称,把题目补充完整。 2.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一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顺序写清楚。 3.可以先画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4.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三个小秘诀: (1)交代清楚游览的时间、地点。(2)详略得当,主次分明。(3)按游览顺序写。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泊秦淮 教案

《泊秦淮》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山行>>)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 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 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泊秦淮)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呀?(五言绝句) 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三、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四、赏析诗歌。 1、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 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 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

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

《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制作及使用案例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组 《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制作及使用案例研究》是我县教研室课题组2017年6月立项的榆林市教育科研微型课题。课题经过课题组半年时间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现将研究工作及其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 1、现代教学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需要。 文化在一个国家竞争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教育教学是文化事业得以不断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加强了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从而使得我国教育教学事业得以蓬勃发展。可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在教学资源配置过程中出现了配置不公,利用率低下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给出“微课”概念,全国掀起了“微课”热,大部分教育爱好者都投入到微课这一研究中。 2、提出“微课”的意义。 随着国内外微课实践的不断丰富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化,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全面,其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丰富。特别是进入2013年以来,微课概念和实践在全国迅速升温。微课既是目前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辅助手段和补充资源,又是将来翻转课堂的主要载体,所以学习制作微课,是每位老师迫切需要学习的技能。

而且,在当今web2.0时代,随着无线网络和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不断普及,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泛在学习将成为学生在学校和步入社会后学习的主要方式。微课则是这些学习方式的主要载体,微课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会迅猛发展,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3、我县教师对“微课”的认识。 纵观小学课堂教学现状,大部分教师都专注于课本教学内容的学习,而忽略了对教育理论的研究。对于“微课”这一新名词更是知之甚少,更不要提及对“微课”的运用。下面是大部分教师对“微课”的粗浅认识: ①“微课”不过个时间较短的一堂课,它是以一定的教学软件为依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②“微课”教学最大的有点就在于它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传播。 ③“微课”教学不适合我们的学生学习,仅仅只适用于聪明、自觉的学生学习。 ④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贫困山区的学生只适合满堂灌的传统教育方式。“微课”研究没有意义。 ⑤“微课”教学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面对较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七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七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七年级语文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课时安排、板书设计、教学方法与步骤等内容。了关于七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文中的生字词,②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品味语言,体验父爱,感悟成长。 2、难点: ①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②记叙文中的伏笔与照应。 三、学情分析: 两个班的学生都存在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全班有四分之三的学生拼音知识不过关,有二分之一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深层次的文本意蕴无法自我探究,而全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很薄弱。 学习语文知识的态度大部分学生态度端正,但是大部分学生思想比较懒惰,不愿意思考,害怕思考,喜欢坐享其成。三分之二的学生学习没有积极主动性,学习需要老师强制性德施加压力。课外阅读知识面窄,没有学生会主动去涉猎名著、文学知识,没有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也没有写读书笔记、摘抄的好习惯。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 诗人汪静之有一首诗写得很美,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几句:……生命是一树繁花,时间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的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诗人关于生命的比喻,真的很美妙,“生命如花,多么绚丽与多情啊!可 是在作家林海音的儿时的记忆里,父亲的花儿却落了。 ____ (板书课题) 三、了解作者 林海音(1918年-xx年),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lì]县头份镇,作家。后来主持《联合报》副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