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书法创作讲稿

书法创作讲稿

书法创作讲稿
书法创作讲稿

书法创作讲稿

2009.9--12 一.书法创作的要求:

1. 主题合拍(有的放矢投其所好)

2. 内容新颖(日新月异)

3. 形式恰当(选好字体—自己最擅长的书体

选好表现形式---中堂、斗方、条幅、横幅、对联、扇面、长卷、册页

拼色纸、划框格

4. 取法经典

5. 用字规范

6. 用笔灵动(用笔到位遒劲有力度是基本的)

7. 章法和谐

8. 墨法生动

9. 用印协调

10. 装裱得体

二.书法创作的过程

书法创作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准备、操作、完成这三个阶段。即:下笔前阶段、下笔阶段、下笔后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有很明确的分工。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在下笔之前这一阶段,为下笔做好准备,在这个阶段中应做好两种准备:

1.物质的准备:是书写用品的准备,有笔、墨、纸、砚、印章、毡垫等等。先说笔:要学会选笔、要学会用笔。写多大的字用多大的笔,从笔的性能上说,有硬、软、中性三种,狼毫、羊毫、兼毫。再说纸:要学会选纸、要学会用纸。写什么样的作品用什么样的纸。如写小楷不宜用过“洇”的纸,多用熟宣、半生半熟宣(洒金类)、绢等。如写行草行笔的速度快,对纸的要求也不一样,多用吸水性强的、能表现层次感的宣纸,如玉版、净皮、棉料等宣纸。在此主要掌握纸的性能,把书法作品想表现的效果都能表现出来。三说墨:要学会用墨、学会调墨。墨稠了滞笔,影响书写的质量,墨稀了色泽发灰,不亮丽、不厚重。

宣纸的种类

造纸的主要源料多为植物纤维,以竹与木为主,木之纤维柔韧,制成纸,吸墨较强;竹之纤维脆硬,所制之纸,吸墨性较弱,故以此分为两大类:

一是弱吸墨纸类:多系竹纤维制成,纸面较光滑,墨浮于表面,不易慢开,所以色彩鲜艳。以牋纸类为主,如澄心堂纸、泥金牋,还有今之洋纸也属之。

澄心堂纸:为南唐李后主所使用之名纸,与廷圭墨齐名。特性平滑紧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玺」之称,为弱吸墨纸之上品,差一点的称玉水纸,次差的称冷金牋。「轻脆」,即其特性。

蜀牋:据说西蜀传蔡伦造纸古法,所产蜀牋,自唐以来颇富盛名,如薛涛牋、谢公牋等。据说其地水质精纯,故其纸特优。「谢公牋」以师厚创牋样得名,因有十色,又称十色牋。「薛涛牋」则因涛得名,但此种彩色牋纸,虽系遵古法制成,染色易败,不能传久,为应酬把玩罢了。

藏经纸:藏经纸乃佛寺用以书写或印制佛经者,又名金粟牋,有黄白两种。

明清人常用之泥金牋、蜡牋,今天已很少见,冷光牋虽为表光之最下者,也很少见了。今天一般都用日本制的鸟子纸,但价格昂贵,又不能持久,实在也并不实用。

二是强吸墨纸类:多系木质纤维所制,吸墨性强,表面生涩,墨一落纸,极易漫开,书写常加浆或涂蜡,光彩不若牋纸鲜明,较为含蓄,以宣纸类为主。虽然较晚出现但今已取代牋纸,成为最名贵的书写用纸。

宣纸与彷宣:今日最名贵之书写用纸便是玉板宣了。玉板宣,合桑、短节木头、稻桿与檀木皮以以石灰浸之制成,吸墨性最强,质地最优。宣纸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实不产纸,而是周围诸地产纸,皆以宣为散集地的原因。

继续来讲名贵的玉板宣。这种纸可不是人人有办法用的,因为它非常吸墨,所以运笔过慢的人,用的就很辛苦了:只要笔稍停,墨就会渗出来,形成一个大大的墨团!但也有人利用它的特性,写出别有风味的字,像包世臣的淡墨书,齐白石的大笔写意画等。

因为宣纸过于吸墨难写,所以就有人加以改良:或用砑光,或加胶矾,还有加浆而成的。经过改良之后的宣纸吸墨性略减,比较容易书写。

毛边纸、元书纸与棉纸:宣纸昂贵,一般习字时多用毛边纸。这种纸本来是用于印书的,但因为纸质好,有人买了书之后裁来练字,所以称为「毛边纸」。此纸所用原料,以竹为主,色呈牙黄,质地精良,和我们今天中小学生习字簿所用的机器制毛边纸有很大的差距。元书纸和毛边纸近似,但今已无闻。本省所制的棉纸也可以算是这一类,质地渐佳,颇具韧性,价格亦不甚贵,可以做为习字用

宣纸的品种繁多,有原料配比之分,有厚薄之分,还有生熟之分。按原料的配比,宣纸有绵料、净皮、特净皮三大类品种。所谓绵料宣纸,是在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的情况下,掺入一定比例的燎草;而净皮和特净皮宣纸,是以青檀皮为主要成份,掺入适量的燎草以至不掺燎草而成。按厚薄之分,以单宣为例,比其厚者有夹宣、双夹、二层、三层、四层;比其薄者有棉连、扎花、罗纹、龟纹、蝉翼;而生宣和熟宣,未经加工可直接使用的是生宣,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配方对生宣进行再加工,使之使用性质有所变化,统称为熟宣。绵料类的宣纸适宜书法,净皮类的宣纸多用于绘画。通过再加工后的熟宣,用途更加广泛。在过去,宣纸的作用比较单一,主要用作书法和绘画以及裱画、公文往来和书籍印刷,以及上流社会名人的日常使用。到明代中期,宣纸的加工技术日渐精良,各种经过特殊工艺制作的宣纸产品也相继问世,宣纸的适用范围也因此进一步扩大。今天的宣纸品种及其加工制品,即是在过去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恢复整理,发掘创新,现已是琳琅满目,多达一百多个品种。只有了解宣纸各品种的特性,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书法创作,一般用绵料单宣为佳;创作字体较大、着墨较多、下笔偏重的书法,可使用绵料单宣,或夹宣以上厚度的二层、三层宣;净皮与特净皮宣纸是国画家所偏爱的。创作泼墨和大写意的山水画,净皮纸更能显示自身的纤维韧性,它良好的润墨效果,能让画家尽情挥洒、勾描,充分显现画作的深远意境和立体效果。薄型规格的宣纸,多用来作考古方面的拓片、碑帖、木刻版画的水印和信笺。宣纸的各种规格,亦即尺寸大小,自古沿袭至今,但并非一成不变。生产者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预约制定。现今最大的规格达到2丈(古代为1丈6尺)。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采用先进的胶印技术,宣纸又被大量用于印刷古典名著,珍版图书,诗词歌赋和古文碑帖;还可用来仿制名人字画、手迹;以及托裱;另外,各个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的馆藏字画、档案文献、善本图书的修复,宣纸被视为最佳材料。熟宣,一般也被称作宣纸工艺品。其制作加工的方式因品种而异。宣纸技师们用骨胶、明矾、石蜡、云母、锡箔、染料、颜料等材料,通过打磨、上色、配上图案,将生宣加工成仿

古、洒金、洒银、玉版、矾宣、虎皮、波纹、册页、印谱、瓦当、扇面、竹笺等宣纸工艺品。经过再加工后的宣纸,使用性质出现了变化,一改它特有的遇水留渍,不能复原的不足。既可以用钢笔书写,亦可以两面书写。工笔画画家用加工过的矾宣、玉版,可以在上面轻勾慢描,创作出形象逼真的工笔花鸟和人物;各种规格的册页,深受书画艺术家和爱好者的喜爱。它折叠成册,方便携带,用它到野外写生,或是即兴创作,都尽随人意。一本册页,同时是一本画集,了当作纪念和收藏之物。瓦当是用作楹联创作,扇面上能题诗作画,可供人观赏把玩;仿古洒金、洒银、云母、印谱、八行笺,古色古香,无一不透出浓浓的传统文化韵味,让人不禁感到宣纸文化的博大精深。热爱中华文化的炎黄子孙,正是通过宣纸,代代相传,谱写着文明古国的灿烂诗卷。

2.思想的准备:对创作的作品一定要严格地进行构思、设计,必要时还要进行实地测量、绘图(打样稿或者叫打小样),找出最佳方案。这可通过看书法作品集、找出适合自己的创作格式、内容,充分论证,定出创作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在大脑充反复思考,对所创作的作品有一个清晰认识,形成一个意识,然后培养或寻找一个兴奋点,(如找人聊天、欣赏艺术等等。待激情来了,)就开始创作。书法创作是一个严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为了构思一件作品,需要经过几天或者更长时间的思考。据说有一次吴昌硕先生在吃饭的过程中,突然想出印稿,丢下饭碗而做之,把想出印稿立即写出来。可想而知吴昌硕先生在构思作品时的脑子一直都没有停,就在吃饭也是如此,这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实例。我们也应象吴昌硕先生那样在构思作品时的脑子不停地转动,直至构思出作品来为止。这一切就是古人说的“意在笔先”。

(二).操作阶段

操作阶段是书法创作中的实施阶段、生产阶段。在这个阶段的运做过程中,不要再考虑怎么用笔、用墨、怎么写,思想上更不要想想这、想想那,这个阶段就是创作阶段,要严格按照作品的设计要求进行创作。这如同开车时不用考虑怎么发动,怎么挂挡、怎么加油,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应该很顺畅做好;再如同盖楼时不考虑怎么砌砖、和灰,这些都是很熟练的技术,在创作中再想这、想那,就没有主次了,反而做不好。此时应该按照大脑的意识进行自然创作,不可有丝毫杂念,思想要专一,以免影响作品的质量。另外在创作中,更不可以临时改主义,换一种新的形式创作,这等于打无准备之仗,肯定会输的。书法创作应该很自然的进行,临时再想就晚了,这就是古人说的“意在笔后”。

(三).完成阶段

完成阶段是书法创作中完成作品的阶段。作品完成后,要进行审查,看看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了没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这就是反馈。一般书写出满意的作品,在书写时就有感觉,痛快、利索,自我感觉特好。写后有观看再观看的习惯,甚至兴奋的不能入眠。还有的是书写后,就放下笔出去走走,或者停两三天再看,到那时可能更清醒些,有利于发现有新问题。如果有问题的话是那里的问题,把问题找出来后再进行第二次创作,然后再进行对比,直到达到自己满意为止。第三是找朋友看,听听朋友的意见,可能会有新的发现。最后主意还是自己拿,是

取是舍还要凭自己的感觉,别的只是一个参考。且不可人云我云,没了主见。因为你自己最了解自己,你所表达的是你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别人的思想。

(四).总结

在书法创作中,这三个阶段很重要,不可缺少任何一个。创作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在这三个阶段中相比第一个阶段很重要,其次是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决定着如何创造这幅作品。就那盖楼来说,这个楼要盖成什么样的,先要勘察、设计、绘图,做好准备工作。在服装上也长见到这样的问题,同样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从色彩上穿黑色的“神秘”,穿红色的“热烈”,穿白色的“纯洁”;从款式上穿“中山”稳重,穿“西服”洋气,穿“牛崽”浪漫。讲究的人在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服装,是非常讲究的。休闲的时候穿休闲装,工作的时候穿工作装,会客时穿礼服。同样一个人,穿什么样的服装,展现什么样的风格,这就是包装。有位朋友约我看字,他先介绍说:这是我昨天晚上写的,今天早上我爱人看后说:“这副好。”他手指着第三件作品。他爱人不懂书法,只是看者好看。他说:你给我看看。我看后说:“你爱人说的没错!她为什么说这幅好?是因为它的视觉好。你那两幅为什么不好,是这幅字的字比那一幅字好吗?我看不见得,从字上看,这字与你那字没有什么区别,字的用笔、大小、结体都一样,但相比之下没有那幅好看。是因为你这是三行书,那两幅一个是四行书,一个的五行书,这三幅作品长度一样都是四尺,宽度则不同,四行、五行的作品宽了些。”他说:“是啊!”我说:“你再把四行、五行的作品再写上二尺,拉长到6尺,你再看看效果。不然你把四行的作品接到五行书上,看看效果?肯定好看。我认为是章法的问题,不是字的问题,作品的长度不够,影响了视觉效果。”他拿四行书的作品接上,看了看说到:“没错!没错!”我接着又举例说:“卓别林胖不胖?梅兰芳胖不胖?都是很胖的,可看他们的演出看不出不胖,而且有瘦的感觉,原因就是服装设计的效果,把胖的地方再加胖,有松的感觉,所以就不显胖了,视觉效果就出来了,这就是设计。书法也是如此,我们从作品集里不难看出,有的字写的也不过如此,甚至有些毛病,可章法设计好,有一好遮百丑的效果。有的字写的很好,可就入选不了,还生的一肚子气,这里也有其他原因,但我认还是设计上的问题,作品的形式不好。如人要漂亮,衣服一定样合体。该表现出来的一定要表现出来,要有亮点,让人们能够看到。总之书法的创作过程,严格地说是一个设计的过程,在设计上下点功夫,在章法上下点功夫,有助于作品质量的提高。”

三、书法创作的实施

1.书体选择

自己最擅长的书体。

2.形式选择

书法创作,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就是创作的形式。

在古人的句子里,是没有“创作”、“形式”这些个词的。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文化逐渐进入中国,由翻译而成了许多复合词汇。“创作”、“形式”就是复合词。

所谓“形式主义”的定义,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应该说,“创作形式”的概念是伴随着现代艺术而来的。

形式,起源于实用,起初并非以为形式。就象人当初的“衣服”,是为了御寒、遮羞。当人们意识到形式,并把形式单独捻出来讨论时,就象现代的“时装设计”貂皮衣下可以露着肚与实用已经相距甚远了。

现在来谈传统书法的现代创作形式,先将它暂切为三个概念:

传统书法;创作形式;现代.传统书法。

我们可以从大量的古代碑帖中,看到传统书法的各种书体、各种风格。说穿了,古代碑帖就是传统书法。在这里已经毋须赘言。

创作形式。

传统书法的创作形式,都是古人在不同的年代,从实用开始发展的。比如信礼、手卷、册页、中堂、对联、条幅、横幅、扇面等。书法,书法家在宋代之前无论纸张还是缣帛,用于书法,其竖宽不过一尺多,所以那时主要是信礼、手卷、册页诸形式。

当明清广泛使用大幅纸、缣帛后,才出现了中堂、对联、条幅、横幅,大都是装裱成轴。那时的房子墙壁较高,裱个七、八尺才般配。书法, 条幅与使用屏风有关,称作为四条屏、八条屏的,这个“屏”,起初就是指屏风。

扇面,更是为了实用,随身携带,既可解暑,又可观赏。

古人的纸是以洁白与光滑为美的。我们今天在博物馆看到唐宋人的摹本,皆用名贵的硬黄纸,据记载,当年新的硬黄纸“晶莹剔透”,而我们所见,却已是深赭石色。就象我们以青铜器的锈绿为美,实际上青铜器在刚刚制作出来时是银光闪亮的。

碑帖上残缺,实为年代悠久,虫蛀破损,当初哪里会是这样。当我们谈起唐人摹本,谈起青铜器,除了不可变化的墨迹与器皿造型,深赭石的纸与铜锈绿已作为我们客观上的审美标准。

所谓传统、所谓古典、,实际上属于复合审美。这种审美,叠另许多的东西。当我们把这些东西单独拎出来摹仿、理论,并加以重视、发展时,就称为了“形式”。而且是“创作形式”。

我们再来看看“现代”。

再尚古,我们也无法逃避一个事实——我们是现代人。因此,现代书法首先要考虑一个客观条件——展览。

展览馆是高大的,与老式住房相差无几。前些年的展览和家庭悬挂差别并不大,而现代的房子高不过三米左右,比展览馆要矮上好多。所以,展览效应与家庭实用逐渐拉开了距离。

家里又是衣橱书柜,又是沙发桌椅,别说七八尺的条幅、中堂,去掉个一半挂不下。于是,镜框在家庭普遍使用,斗方、镜片的形式使用开始多了起来。斗方、镜片自古有之,古人把它装裱成册页,一般是集数幅为一套。后人不同的旧将其单独在镜框中挂出。

帖,就是古代书家的信礼、请帖、庚帖之类,唐、宋人将其收罗。或摹或临或刻碑集为册页,称为法帖。字小,尺寸也小。

从正常的视觉习惯看,方寸大的字,挂在厅里,在两米内才能看清细部。若更小的字,就得在一米内观看,有的甚至要贴近才行。如由上而下长条书写,观者必须将视线上下大幅度移动。要想看清顶端与底部的细处,须掂脚弯腰方能奏效。若立于大厅中央环顾,此类形式宛如一张灰纸,朦胧而无精神。

最关键的是,我们所欣赏的传统帖学书法,都是竖行一尺左右,所谓章法、变化以及审美,实际上有意无意都在这个形式之中。如果竖行过长,无颖破坏了帖学的审美形式。

怎样才能让传统书法与现代展览的条件和楷在一起呢?怎样才能即展览传统书法的功力技巧,又能在展览中有良好的视觉审美?能不能有一些新的形式呢?我从八十年代初便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书法家论

八一年有人在笺纸上面写小字,当时仅仅是因为这种纸不太“洇”(不喜欢用生宣尤其是用净皮写小字,涩而滞,细微处难以表现),又有红条纹,挺可人的,就将四张信笺连在一起,十年后,在全国五届书展中获奖的作品就用了这种形式。

八五年,有人将朵云轩的笺纸分别三副表于一条屏,展览发表。这种形式适用于独立的几个内容,集成条幅式。几个圆形、扇形等均可。全国四届书展中,有获奖作品是三张斗方裱成竖条。这样,既可以避免单独一张而过小,又可以不破坏信礼的审美形式。

同时,又在对联纸上按现有的瓦当图案的效果,既增加了古典色彩,又能将字整体化。或在整张纸上分几段横写,又可以整体作中堂形式。

八十年代末,在一些展览中都用了这些形式。

在全国四届中青展中,有的在一张四尺整纸中写书论,分成四块横式,在每一块横式中,分别写一段隔一条竖线,书论有长短,隔段就有大小。这样一来,保持了四尺整张的整体效应,又象一页页帖笺拼帖而成。后来,又将此演化为隔段的四条屏。

九十年代初,四折小笺纸,配有精致的指甲盖大小的行书写小楷,非常好看。当年唐代女诗人薛涛自己做“薛涛笺”,深红色,很精小,为书家所喜爱,得以广为流传在全国六届书展中,有的获奖作品就是的将两张四折有底画的小笺纸,上下裱为条幅,很小,可以让人靠近了看细外。书法,书法家. m1 宋人的“书”,为对齐剪裁、编页号,在每一页的中间都画上“鱼尾”的标志,有就此采用在一张纸上画一个至四个不等的“鱼尾”。" 在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上获奖的作品,有以两页纸相连的形式出现的。

八十年代后期,常利用裁下的七八分的纸条,将其折成约三寸的窄册页,能拿在手里翻看,又能展开整体作手卷看。后来可买到了这样册页。这种窄册页,其实最早起源于君臣上朝时的手里拿的狭长木板,叫“笏”,可随时在上面记事。

稍方些的册页显然起源于“牍”。

; 有曾用仿古宣写这样的册页,并在前后接上了册页的面和底,在上下分别用赭石或花青颜色勾边,作为贴边。

另外,平时还将一幅作品上面用另色的纸衔接,换一种书体写一段叙文或跋文,也很古典雅致。当然,还有不少形式可以挖掘。

说到底,形式是外壳,是表象,是打扮,书法本身才是实质,才是核心,才是长相。

又有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为什么说七分?看来这个打扮还是挺要紧的。

打扮得体,令长相增色三分。毋须置疑长相当然重要,虽说只有三分,可是缺一分不可的,若缺,打扮得再起劲,也是东施效颦。故此,在传统书法中,尤其是帖学书法的现人创作形式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形式,可以在一夜之间学会,而传统书法的书写功力与技巧,不是一朝一夕能掌握得了的,这是实质。我们要大量临写古帖,耳濡目染,要肯花时间,甚至每日不辍。

二是用以上形式书写,字须在方寸之内,不宜过大,否则实质与形式不符,会产生大人穿小孩衣服的感觉

三是不要一味摹仿、套用现有的形式,避免唯形式而形式的“形式主义”,从实用、自然出发所产生的形式才是有意义的。

3.内容选择

对于主题性创作的作品,无疑选择内容必须主题突出,内容合拍。

平时创作要特别注重内容的高雅,有基础的写一些自己创作的诗文,那审美又多了一个层次。

平时要多注意文学修养,娴熟地掌握基本的诗词对联常识,以免出错而降低艺术品位。

平时可备一小本子随记随录名言名句名篇,用时可信手拈来。

4.时间选择

书法的创作时间,什么时候最好?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就这个问题,有的会说想什么时候创作就什么时候创作。是啊,在正常的情况下和高水平的人可以这么做。但我想说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这样做。人吃五谷杂粮,有舒适的时候也有不舒适的时候,更不要说人还有“七情”、“六欲”了。严格地说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状态、不同的情感,会创造出不同的书法作品。就是在同一个时段里也会写不出相同的两件作品来。从这方面讲,书法还是一个瞬间艺术,是一个不可再造的艺术,同时也是一个遗憾的艺术。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被李

世民当做了殉葬品埋掉了,尽管有那么多的复制品,但原作的风采,还是吸引着人们,从此《兰亭序》成为了千古之迷。另外,书法的创作和一件优秀作品的产生跟时间、环境、状态、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的著名作品已经说明这个问题,如《兰亭序》是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墨客在绍兴“兰亭”聚会赏玩时写下的;《祭侄稿》是颜真卿在悲愤痛苦中为祭奠侄儿而写的手稿。这些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因此,我认为书法的创作时间可分为:固定时间的书法创作和非固定时间的书法创作两种。

一是固定时间的书法创作:固定时间是指有安排的,有思想准备的,可固定在一段的时间内,甚至固定在一个地点。比如说我近期准备创作作品,首先为创作作品而准备,比如创作的形式、内容等都事先想好,并进行演练,一遍、两遍、三遍,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调整心态,注意休息,使体力充沛,精神焕发。接着寻找兴奋点,逐步调整、渐渐地进入最佳状态,然后进行创作。

二是非固定时间的书法创作:非固定时间是指事先没有安排的,没有思想准备的。非固定时间一般有:(一)、临帖临到兴奋时,突然想创作;(二)、在读帖读到兴奋时,突然想创作;(三)、在和朋友闲侃谈侃到兴奋时,突然想创作;(四)、应邀去参加笔会时进行书法创作等。

在书法的创作时间中。有时可以创作,有时不可以创作,不是什么时间都可以创作作品。实践证明,创作书法是有条件的,只有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创作出好作品。这个条件是什么呢?这个条件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怎么讲?天时:就是要从时间上、精神上做好一切准备,充满战斗力。如创作书法作品时一定要有充沛的体力、最佳的精神状态,一定要好好休息。地利: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能充分发挥现有的水平,或者尽可能超水平的发挥,排除和创作无关的杂念,一心一意地搞创作。人和:创作出的书法作品,能得到朋友的赞赏,更重要的是能得到组织、专家的认可和赞赏,受到社会上的称赞和好评,如在大赛中入展、获奖等。在书法的创作中,有些时间是不能创作的:(一).身体不舒适、疲惫时;(二).没有进入状态,没有创作欲时;(三).物质、思想准备不充分、不到位时。

另外,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我们都会遇上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我认为如果把书法的创作提高到竞技比赛的高度去认识,那么书法的创作可能更科学。在作品创作中,我们往往是想什么时候写就什么时候写,第一幅如果没有写好,再写一幅,还没有写好,就继续写,......,这样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写,直到写满意为止。据我所知,有人为写出一幅好作品,一次能写几刀宣纸,光纸就价值上千元,总想写一幅满意的,希望有“窑变”出现,可往往是写到底不满意到底,回过头来一看,竟还是第一幅写的好。这种盲目、疲劳、费力、费时、费纸的创作方法是不科学的,而且效果很差,很值得深思。我再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老书法家到书友家去玩,闲谈之后,主人拿出仅有的两张好宣纸让老书法家书写,老书法家裁开宣纸,写了一幅八尺隶书对联,当时在场的书友连声叫:“好!好!好!”,老书法家笑着说:“好!入选不了你负责?”“入选不了我负责,我请客!”一位书友坚定地说。结果真的入选了“全国对联展”,老书法家也实现了加入中国书协的愿望,而且这又成了庆贺宴席上谈论的佳话。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书法创作的质量和书写的数量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关键是在欢快中、平常心中去创作作

品,更能发挥出水平来。再说说我是怎么创作作品的,仅供参考。我在创作作品时,事先是认真准备的,对作品的形式、内容及创作时间等都做了相应的安排,而且在创作中也不写太多,一般只写两件作品,满意了就不考虑第二次创作了,如果不满意再考虑第二次创作,就要重新安排时间,重新进行调整,然后进行第二次创作。我认为一件好作品的产生,大多在开始一两幅之中,再往下写就等于“烫剩饭”,有重复、做作的痕迹,因此,越写越不如第一、二幅自然,尽管第一、二幅有不足,中国有句俗话叫“事不过三”,在这儿同样能用。从竞技比赛的角度上讲,没有因为比赛时的失误而要求重新再做一遍的道理,只给每个运动员一次机会。不同的是书法可以天天“比赛”,不行从头再来,今天写两张,明天写两张,后天再写两张......直至达到满意为止。

书法创作的最佳时间是很短暂的。平时大多数时间都在练功、临贴、感悟,只有需要创作作品时,才去创作。也就是练功的时间长,创作的时间短,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就是这个道理。关键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能把平时练功的能量、水平都在这瞬间里发挥出来,该表现的都能表现出来,甚至能够超水平的发挥,那就更好了,就可以说圆满地完成了书法的创作。可事情往往不是这样,练功时写得很好,可一但上宣纸就不行了,该表现的就是表现不出来,严重的就不知道怎么下笔了,这大多是因为“精神紧张”造成的,心态没有调整好。如同演出怯场,在台下唱的好好的,一上台就“懵”了,如果属于这种情况,只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应该多多演练、多多创作才是。

好的创作方法,再加上科学的创作时间,就会创作出满意的书法作品。

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一、书法课堂教学的主要内涵 所谓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书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师生之间双向的互动和交流,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小的精力,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满足社会以及个人教育价值的各种需求,从而取得学校、家庭和师生的共同认可。具体可以从5个方面来认识:一是高中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放到首位;二是在书法教学中,要重视教学效益的开发,即利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收益,获得学生的肯定;三是书法教学要充分重视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要做到品德高尚、书法艺术高超、教学水平一流;四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五是要关注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创新教学手段,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二、提高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1.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但由于部分教师对于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把握不够准确,过分追求新理念,在书法课堂教学中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书法水平的差异性,一味强调学生的作用却忽视了教师的引导性,过分关注情感目标教学却轻视技能目标,致使书法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因此,提高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2.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提高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活动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应通过落实良好的教学效果来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从而真正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在书法教学中通过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可以促进学生掌握对书法学习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乐趣,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3.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需要 书法教学是高中教学中一门新的课程,学好书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当前书法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究和分析,有助于书法教学的进步。对于当前的高中书法教育工作者来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积极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总

书法常识

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 臂搁:又称秘阁、搁臂、腕枕,写字时为防墨沾污手,垫于臂下的用具。呈拱形,以竹制品为多。 诗筒:日常吟咏唱和书于诗笺后,可供插放的用具。多以竹制,取清雅之意。笔架:又称笔格、笔搁,供架笔所用,这个相对熟知。往往作山峰形,凹处可置笔。也有人物和动物形的,或天然老树根枝尤妙。 笔筒:笔不用时插放其内,这个相对常用。材质较多,瓷、玉、竹、木、漆均见制作。或圆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他形的。 笔洗:笔使用后以之濯洗余墨。多为钵盂形,也作花叶形或他形。 墨床:墨研磨中稍事停歇,因磨墨处湿润,以供临时搁墨之用。 墨匣:用于贮藏墨锭。多为漆匣,以远湿防潮。漆面上常作描金花纹,或用螺 细镶嵌。 镇纸:又称书镇,作压纸或压书之用,以保持纸、书面的平整,这个比较实用,也相对常用。常作各种动物形。 水注:注水于砚面供研磨,多作圆壶、方壶,有嘴,也常作辟邪、蟾蜍、天鸡等动物形。 砚滴:又称水滴、书滴,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 砚匣:又称砚盒,安置砚台之用。以紫擅、乌木、豆瓣摘及漆制者为佳。 印章:书法必备,用于钤在书法,绘画作品上,有名号章、闲章等,多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制成,也有铜、玉、象牙章等。 印盒:又称印台、印色池,置放印泥。多为瓷、玉质,有圆有方,分盖与身两 部分。 强吸墨纸适合配健毫笔 强吸墨纸类以宣纸为代表,因为它吸墨性强,笔一碰触到纸,墨汁即迅速化开, 若行笔略迟则笔画尽成墨团;而羊毫笔毛较软,行笔略急则墨汁不易渗透,字 会虚浮无力,所以使用健毫笔写快方能配合强吸墨纸。两者配合,方能尽其所 能。于师长卿论之,云:「用羊毫笔在宣纸上作字,那可就大非易事了。因为 宣纸的吸墨性太强,墨一入纸,墨汁便沁入纤维,而且迅速渗开,笔的运行稍 慢,纸上立呈漆黑一团,而羊毫柔软,运行稍即,即锋颖略纸面而过,立不能 注于纸。」故强吸墨纸,唯选配健毫笔始能相合。 柔毫笔宜配弱吸墨滑纸 柔毫笔较软,不易发挥个人特色之雄挺刚毅,所以历代书法家多使用健毫笔, 鲜有用柔毫笔之。其实,柔毫笔虽弱,只要选纸得当,亦可书写出极富姿媚含 蓄的字。而柔毫笔以弱吸墨纸得当,以笺指为类,虽较宣纸脆而硬,且平滑吸

硬笔书法讲稿

硬笔书法:小字当中有大文章 ----字里乾坤大笔中文章妙 【授课时间:2010年4月6日(星期二)晚上】 本次授课的内容:除了继续讲解硬笔书法的艺术特点、练习常识以外,重点是具体讲解十个汉字的书写方法,重点讲解结构。引导学员系统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这是练好字的关键和捷径。 强调3点:1、硬笔书法根据它的特点,更加讲究精细、精度、精确。能够把握每一个字的书写细节; 2、硬笔书法的重点是练楷书。因为楷书的特点是常用、实用。练习一个阶段后,打下楷书书写的基础,然后用1--2年的时间练行书。隶书和篆书可以练,但是,这两个书体在现实生活中,实用性不强,更突出的是可以发挥隶书、篆书的艺术作用; 3、硬笔书法的基础训练,常态化训练一般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的结构(结体)应该是大同小异的。但是,区别在于,在小小的、如手指甲的范围里运用比毛笔表现的细得多的线条,来表现书法的韵律,当然是有硬笔的特点。在参考了有关的专业书

籍以后,结合我自己的体会,围绕其硬笔字的结构,系统讲一讲其中的规律。 如“永”字,中竖必须直,此画是全字的主笔,打一个比喻:诚如一个人的脊梁骨。此笔如果写得不直,整个字就变形了。两侧的笔画,左疏离,右连接。请注意:右部的短撇可以与中间的竖笔相连,也可以不连,但是,捺脚必须与中竖连接。这是基本的规律。上面的一点,落笔的基本动作与毛笔是一致的,或者出锋,或者不出锋,出笔果断,不能拖泥带水。古代的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描写这个侧点是:“高空坠石”象从悬崖上面滚下来的石头,可见书法表现的气势是何等的大气磅礴。另外,由于左右侧笔画呈欹侧状态(左低右高),于是,整个字就变得生动起来。虽然此字是独体字,但是,此字的左右结构仍然呈现“左收右放”的结构规律。与“政”字、“林”字......一样。 以上各点,请同学务必注意。为什么要先讲“永”字的写法?写毛笔书法中,有“永字八法”之称。因为,这个字中表现出八种笔画是涉及到了汉字(楷书)的基本笔法。

书法教学方案

五年级书法教学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学写字就是学做人。 要练好字,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需要长期的钻研和磨练,需要“铁棒磨成针”的“滴水穿石”之功,写字的过程是检验毅力的手段,是磨练意志的途径,字的好坏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一个人是否具有敢于战胜困难、百折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同时,写字与美育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鲁迅先生说过,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感目的“形美”,就是书写的文字之美,这种美既能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能力,又能丰富和调剂我们的文化生活,使我们生活愉快,在艺术享受中受到教育。另外,写字还与修养有密切的关系,“字”是写给别人看的,好比一个人的“仪态”,字写得规范端正,好比人的衣着整洁,作风严谨,面目可亲,是一种文明礼貌,是对别人的尊重,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因此,学写字就是学做人。 2、在写字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主体性的表现形式为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在写字教育中,要通过写字活动激发学生主动练字的动机,尊重学生对字体的选择、练习方法的选择,保护和培养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创造性,保证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乐学求美。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书写工整率还算可以,但入体率不高。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不正确,个别学生的书写比较草,书法基础较差,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 1. 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1)首先,要想写好字就一定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当你坐着写字的时候,身子要正而直,两肩齐平,胸部挺起,头部要端正,稍微向前,不要歪斜;两臂要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双脚要自然放平,踏稳,不要交叉或踮脚尖。 (2)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跟写好字有密切关系,而且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好处,所以一定要格外重视,并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 2. 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和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 (1)汉字的基本笔画,主要有如下一些:点、弯钩、横钩、横折弯、横、斜钩、横折、横折弯钩、竖、横折提、横撇弯 (2)汉字的笔顺规则,可分为基本规则和补充规则两种:基本规则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外后里、先外后里再封口。补充规则有中间突出先中、右上或字里有点后补、上包下时先外、下包上时先内、三框首横末折。 (3)汉字的间架结构,有如下六种: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品字形结构。 (4)汉字的偏旁部首。 3. 对小学生的写字提出严格要求:"规范、端正、整洁"。

书法课教学案例

书法课教学案例 课前要求: 1、选定一本自己最喜欢的楷书(硬笔书法、毛笔小楷)帖。 2、准备一本书法笔记本,记录我们所要学习的书法理论知识。 3、遵守课堂纪律,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和课堂笔记。 4、执笔:拇指与食指夹住笔杆,其它三个指头辅助运笔,指实掌虚。 5、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课题:临、摹和创造的关系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临摹的方法和作用;了解临、摹和创造的关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重点难点:掌握临、摹的方法,了解只有继承才有创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1分钟) <二>、讲授新课: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是习字过程的必经阶段。但从学习的目的来说,却不能以此为止境。在初学的时候,总是越摹越不对,越临越不像,甚至无意再临摹下去了。不如干脆自己来个创造吧!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古代优秀的书法作品,是积累了很多年和无数人的写字经验(直接地学习和间接地学习)而创造出来的。所谓创造,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在继承了前人的经验以后,再进一步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只能是由学习中间达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然后可以

自出新意,变化笔法,别具形体,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要知道号称“书圣”的王羲之,也是从艰苦的实践和体验中成长起来,不是生来就是大书家的。 一、摹法: (1)描红: 小学生初学写字,要先描“红模”。红模是印好的红字范本,用墨笔照样填上;填得多了,手就熟了,对于每个字的形体,在心中手上都能有个大概。 (2)摹书: 把油纸或其他透明而不浸墨的纸,罩在碑、帖上面来摹写,古人叫作“响拓”。 初学写字不先摹写,就不容易入手,如用透明的纸蒙在上面,笔随影写,练习久了,字的结构自然就会写好,所以“对临”(是对着碑、帖临写的意思)之先,应从摹写开始,可以事半功倍。 二、临法: (1)方格临写: 凡是临写楷书,要用有方格的纸来临,这是为把字体大小、笔画长短排列匀称,有些依*。将碑、帖放在对面或旁边,看一字,临一字。 (2)去格临写: 如临行、草书,应用无格的纸,就其行笔连接的地方,注意临写;所以用无格的纸,是为了免受拘束。(以上两种方法都算作“对临”。) (3)分临: 就碑、帖中笔画最清楚无缺损的字选择一个,把这一个字分拆开来,看它一点一画的安顿,学它的结构;再看它每一点、一画的起止转折,学它的笔法。每天一字,至多三、五字,不可贪多。 (4)空临:

书法创作常识

书法创作常识书法 第一节章法的一般要求及款识 什么是章法?章法即书法作品中点画、单字、行在空间的组合,排布规律,它又称“分间布白”。研究点画到单字至行、幅之间的布局。 章法表现的是综合的美,是由点至面,由局部到整体的美。从点画的圆润流畅,骨气洞达及长短,疏密,迎让到单字的丰膄,瘦硬,欹正,参差到行的摆动,错落,承接及气势等,进而构成全篇幅的统一完整的美,这种美是极富视觉美感效应的整体的美,亦即章法美。 硬笔书法章法在形式上除承袭传统毛笔书法章法外,还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横式排布。毛笔书法幅式一般有:中堂,条幅,横披,册页,屏条,斗方,手卷,楹联,扇面和扁额等等。硬笔书法所表现的多为这些幅式,但都以微缩形式出现。当然也有类似于毛笔书法章法幅式大小的,只是极少见而已。 通常完整的章法由正文、款识、印记三部分组成。三者缺一则不再完整,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整幅的艺术效果。 硬笔书法章法构图一般可见竖写式或横写式两种。竖写式可分为:纵有列、横有列;纵有列、横无列;纵无列、横无列三种形式。横写式可分为二种形式:横有列、纵有列;横有列、纵无列。 一般情况下,纵有列、横有列或横有列、纵有列二种形式宜书写楷、隶、篆等书体,这些字体较工整,端庄,凝重,静态成份比重较大。纵有列、横无列或横有列、纵无列的形式宜书写行书、行草或草书等动感效应强的书体。而横、纵均无列的形式则宜书写行草,草书等书体,以期表现一种飘逸,洒脱的美,其动感效应更强。如郑板桥的“六分半”书,便是成横、纵无序,“乱石铺阶”状。给人以神逸、飘然的美质享受。 竖写式多齐天齐地或齐天茅地,亦即各行起首字在同一直线上,或各行尾字在同一直线上及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横写式如果书写正文为现代文章(诗歌除外)则首行起首字宜错开两字书写,每行左(除首行)与右的临界字应在同一竖直线上。(另起段落除外)由于横写式为现代书写习惯,故文中标点不宜省略,以便于识读。 关于题识,也是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文与款识是否璧合,是评价一幅作品的重要内容之一。款识的失败会直接造成整幅作品艺术感染力的消减。 由于硬笔字体较小,所以不过份强调款识字体一定要小于正文字体,但一定要作到切不可大于正文字体,以求构图上的和谐。 题识字体,原则上是“今不越古”、“动不挈静”。一般来说,行书题识较普遍,适用于各类书体的题识。篆书为正文,一般多用行书,偶见有楷书或隶书落款。相对而言,篆书、草书

小学硬笔书法说课稿

小学硬笔书法说课稿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校本课程《硬笔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 首先我先说一说我讲本节课的理由,前段时间县防疫站给各个学校测试了一下学生的视力,测试的结果令我大吃一惊,每个年级都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近视,就连低年级也是这样,医生说以后看电视的时候要注意了。我想看电视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我认为主要还是学生平时看书写字姿势不正确造成的,于是我调查了一下学生上课时的坐姿和读书写字的姿势,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错误的。我把这个现象向校长汇报了一下,并建议把书法课作为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校长欣然接受,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我们校本课程第一节课。下面我就把本节课的内容向大家汇报一下。 一、说教材 1、说教学背景: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校校本课程书法第一课《硬笔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法凝聚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审美意识,是中华传统艺术的根。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书法教育由于种种原因被忽视,导致现在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书写水平严重下降,大多不能写出一手漂亮整洁的规范汉字。至此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门也多次提出关于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的提案或意见,书法教学逐渐被受重视。 但是书法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学习过程要讲求循序渐进,第一节书法课应从学习书法的重要性或简单的书法史讲起,但是那样又太乏味,

学生容易厌倦,所以我打算换个角度来讲,从“如何才能写好字”开始,让学生先有了写好字的欲望,明白怎样才能写好字,从而投入到学习中来。 2、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正确的坐姿与执笔方法。这是基础目标。 2、能利用口诀记住正确的坐姿和执笔方法。 技能目标:会用正确的写字姿势与执笔方法练习写字。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书法作品,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执笔方法。 2、会用正确的写字姿势与执笔方法练习写字。 教学难点:会用正确的写字姿势与执笔方法练习写字。 二、说教法: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行),中小学写字教学总的要求指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并有一定的速度。通过写字教学,使学生初知书法,欣赏书法,培养传承祖国文化的责任感。”针对以上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和交流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质疑释疑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书法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感悟力。 三、说学法:

小学书法教学总的目的和要求

师范附小书法教学目的和要求 根据《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用)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书法教学目的和要求如下: 一、小学书法教学的目的: 使学生会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培养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基本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格。 二、小学书法教学的总要求: 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掌握执笔、运笔方法。在识字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汉字笔画、偏旁、结构的特点,初步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逐步做到铅笔字、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要重视毛笔字的教学,加强书写训练,使学生从描红、仿影到临帖,逐步做到毛笔字写得匀称,纸面干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和审美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写字和爱惜写字用具的习惯。 三、年级目标要求: 一年级: 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会按照田字格里范字写字,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年级: 继续培养写字兴趣,继续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铅笔执笔要领;在认识常用汉字的偏旁部首的基础上,逐步掌握其写法,初步了解汉字结构;学会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初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年级: 能比较熟练地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练习用钢笔写字,学会钢笔的执笔和运笔方法;继续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写字习惯。 四年级: 继续培养写字兴趣和学习用钢笔写字,要求写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符合要求;要掌握钢笔字的正确书写方法,比较熟练地掌握钢笔书写中笔画和偏旁的写法,及其在字中的搭配关系,提高写字的成功率; 五年级: 能比较熟练地用钢笔写字,有一定速度,抄写汉字每分钟不少于二十个,字迹工整,行款整齐;能初步掌握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字的特点及其写法,多种笔画或多种结构的字的综合练习;养成较为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鉴赏审美能力。

书法教学及评价指导意见

书法教学及评价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改进方法,重建制度。也就是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建立新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促进教师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有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第二,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与学的内容和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的一段愉悦情绪生活和积极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要把课程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出来,把课程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 二、教学及评价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一种尊重学生人格和潜能,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教学理念。小学写字课堂教学评价要突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关注人的可持续性发展,

以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宗旨,树立“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的意识。 (二)科学性原则。祖国的文字具有严肃性:它代表着民族的尊严、民族精神,写好民族文字,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规范、工整、美观的字,是一个人的第二形象。全面发挥写字育人的功能,提高学生素质,我们不仅要重视写字技能的训练,更要发挥育人的功能,通过写字育德、启智、求真、养心、健体。 (三)灵活性原则。书法千变万化的笔姿和结构态势,足以涵尽一切自然现象和人类创造的博大精深。因此教学及评价决不能僵化、死板,而应该丰富多样、灵活。从1-6年级,要求逐步提高。主要从笔画是否正确、大小是否合适、结构是否匀称、字体是否美观、卷面是否整洁等方面评价。小学写字课堂教学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发展是动态的,很难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穷尽可能发生的一切。因此,小学写字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应该是开放的。小学写字课堂教学评价要注重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主体,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教师相结合。 (四)实效性原则。小学书法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步骤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有较强的实用性,以方便师生的教学活动,真正为教学起到导向作用。 三、实施方案 1、建全写字教育管理网络。成立学校写字教学领导小组,严格把关全过程管理。各年级成立写字教研组,定期活动、研究,学科间

书法常识100题

书法常识100题 一、书体类 1、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什么是金文? 金文是指殷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3、金文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西周金文比较盛行,主要有《毛公鼎》《散氏盘》等。 4、什么是石鼓文? 石鼓文是刻在十个鼓形石碣上的文字,又称“猎碣文”。 5、什么是大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所有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籀文、古文等。6.什么是小篆? 小篆是与大篆相对而言的。秦丞相李斯修订、整理的秦篆称为小篆。 7.秦代小篆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泰山刻石》《会稽刻石》等。据传多为李斯所书,书风严谨匀称、端庄秀美。 8、什么是瓦当文? 瓦当文是秦汉时期瓦当上所刻的文字。内容多为吉语。 9、隶书是怎样产生的? 隶书是在草篆的长期书写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10、什么是汉隶? 汉隶指汉代的隶书,尤以东汉的隶书最有特色。后世把东汉时期的隶书称为“汉隶”。11、汉隶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张迁碑》《乙瑛碑》《曹全碑》等。 12、什么是章草? 章草是西汉中晚期形成,并逐渐成熟,至东汉蔚然成风的一种草书,是隶书快写的结果。传世章草著名作品有皇象及史游的《急就章》、陆机的《平复帖》、索靖的《月仪帖》等。13、什么是今草? 今草又称“小草”,是草书中一种流行最广的字体。今草成熟于东晋时期。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继承并发展了张芝始创的草书,风格面貌为之新。为了和章草相区别,人们把它称为今草。 14、什么是大草? 大草又称“狂草”,是草书的一种。唐朝张旭、怀素两位书家在晋代今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比今草更放纵的草书。 15、什么是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正楷、真书。最早的楷书书法家是钟繇,最古老的楷书是钟繇写的《宣示表》《荐季直表》。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的楷书在钟繇楷书的基础上又有发展,显得更为美观。楷书可分为晋楷、魏楷和唐楷三种。 16、什么是北魏石刻? 北魏石刻是北魏碑版及北魏前后书风相近的魏碑石刻书法的总称,包括墓志、造像、碑碣及摩崖石刻等。也有人把北魏石刻称为“魏楷”。 17、什么是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楷书快写加上部分草法就形成了行书的特点。早期

如何进行书法教学

如何进行书法教学 书法是一门艺术——运用汉字的书写来表达人的精神美,它能陶冶着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遐想。书法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书法艺术总体构成的别具一格的内涵显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并显示出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不同性质的分界。小学是学习书法的黄金时期,小学阶段一定要重视和加强书法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好基础,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书法艺术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追求、人文精神、聪明才智和思想感情,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写真,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民族文明发展史的缩写。书法艺术具有语言文字所具有的使用价值,也具有审美的艺术价值,两者构成了书法艺术的两重特性。而书法教学离不开学校教育,它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学校教育不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更应负载起承传文化、继承国粹、弘扬人文精神的神圣职责。书法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重要环节,学好书法是学好文化知识的基础,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加强学生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培养及身体机能训练的有效手段,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的学习态度、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说:“书法乃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可见,学习书法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水平,学习悠久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 可是,当前的小学生书法教学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因为书法教学比美术教学要抽象,其教学内容单一,练习方法单调。书法教学,面对的是理解能力不强而又缺泛耐性的儿童,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在这种现状下,要想取得满意的效果和成绩的确不易,与其它学科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一、小学书法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 1、教师方面 纵观我们的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具有一定书法功底的教师屈指可数。客观原因是书法作为独立学科起步较晚,我国书法专业学校极少,尤其是培养书法师资的专业学校更是“凤毛麟角”。而担任书法教学的老师,大部分是班主任、语文老师,甚至有的美术老师根本与书法沾不上边。因为,一些老师认为,只要学生把字写端正、写整洁、不写错即可,没必要提高到“艺术”阶段来,更何况欣赏呢?还有的教师认为,书法应该是兴趣培养的一方面,只要学生愿意学,可以让学生到专门的培训班学习,不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再者,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办学质量求“高分数”,学校发展“围着分数转”等主、客观因素,导致学校忽略学生书法兴趣的培养。而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落后、陈旧,也导致我们的书法教学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书法基本常识

书法基本常识 Last up 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基本常识 ?书写工具: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笔洗、笔架、笔插、镇尺、垫毡.镇纸。 ?毛笔: 由笔杆与笔头组成部分。笔毛的笔尖部份叫笔锋?中间部份叫笔肚杆脚叫笔跟。 ?练字方法: 读帖、临帖(对临).墓帖(描红、仿影)、背帖(背临)。每天定量坚持。 ?书写姿势:坐姿要头直.身正、臂开、足安。硬笔书法书写姿势三要…身离桌一拳,眼离纸一尺,指离笔尖一寸。 ?字占格比例:以80%为宜。 ?书法五体:篆、隶、楷、行、草。 ?书体演变历史:甲骨、金文、石鼓.小篆、简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书圣: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其《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楷书:又称正书.奠书。产生于汉代晚期,唐代定型,俗称“正楷特点:以长方形为主,大小均匀,结构严谨;横平竖直,排列匀称,笔画之间讲究穿插挪让、呼应连贯;字的重心平稳,循规蹈矩。工整.端庄。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颜体被称为楷书盖世典范。 ?书法:是我国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古老的、传统的艺术,是对汉字的加工和美化;是一种抽象线条式的艺术;是眼睛(视觉)的艺术;造型的艺术;是把长短不等的线条.按照一定的表现规律组合在一起,构成汉字篇章的艺术;是促使汉字艺术化的

一门学问;是以抽象的墨色点画及其独特的组合形态反映物象构造和运动规律的艺术。 其技法由三部份组成: 2、运腕; 3.用笔。 二、字法:又叫结体 1、笔画(零件): (1)基本笔画; (2)变化笔画。 2、部首(部件):字头.字底.左偏旁、右偏旁、包围。 3.结构(简架、组装过程):独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 三.章法: 布势。作品的形式、格式.布局规律、创作。 ?笔法: 用笔的方法(规律),是书写的基本技法,也是最重要的技法,以正确的执笔与运腕为条件. 用笔是关键。 ?五指执笔法: 五指在毛笔笔管的中部.采用按、压.勾.顶.抵之法。钢笔采用三指执笔法。 ?执笔原则:

小学书法教案--完整版

一、学情分析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要从最基础的书法入门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书写习惯,能熟练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尤其需要教师着重指导用笔方法。 二、教材分析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衍变、发展、积淀,群星璀璨,名家辈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人类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因此,书法教学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弘扬我中华民族文明的突出体现,写好汉字不仅具有展示、欣赏和收存价值,而且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书法课要讲究字形、运笔、结构、章法四美,显然将其提升到一个艺术高度来认识来衡量。 三、教学目标 1、书法课的教学要有人文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面对全体,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发展,书法教学作为培养特长一面来讲,要让学生了解书法的重要性,晓知并学习古代名人学有所成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艺术之感情和奋发向上的信心,从小养成喜好、爱好艺术的良好习惯,并且既学本领,又学做人。 2、书法教学要有针对性 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图人人都能当小书法家,但求个个参与,书写水平都有所提高。

其中还必得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要注意选拔出类拔萃之优生作为培养对象,给他们机会,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书写技能,真正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为他们的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书法教学要有持久性 欲获得某一知识、技能,并非三两日可成,必有时日来保证。“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必须具有持久性。 1、学习书法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要磨练学生的耐性。要天天坚持不懈,如同做事,要有始有终。平时要求学生每天利用一点时间(三二十分)练习巩固自己所喜爱的书法。 2、开展书法兴趣活动,在活动中比进步,比质量,比速度,比特色,并将学生的书法作业进行展评,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方可达到日久功成的目的。教诲学生:自古学艺无捷径,更不能如行人走路,三步并两步行。天赋自来是有,但不学无术,形同废物而无用。 4、书法教学要具有发展性 我们教书法的目标是: (一)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特长,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个性得到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观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能借鉴、引用、学习。 (三)能使整体进步,部分学生有为,并终身受益。 (四)教必有成,学必有果,培养学生自信,展示自己、发挥才

书法知识要点

书法知识要点 一、判断题 1.最早把书法作为一种专门学科,纳入艺术和技能之列,开创书法教学先例的朝代是周代。 (答案:√) 2.在书法中,楷、行、草、隶、篆等书体根据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篆、隶、草、行、楷。 (答案:×,正确顺序应为篆、隶、草、楷、行) 3.我国汉代的代表性书法是汉隶。 (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 4.下列词语中,哪一个是学习书法的别称() A.临摹 B.临帖 C.临池 D.临渊 (答案:C) 5.请勾出与书法无关的成语() A.颜筋柳骨 B.文如其人 C.笔走龙蛇

D.铁画银钩 E.蚕头燕尾 (答案:B) 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魏国书法家钟繇作品的是() A.《宣示表》B.《力命表》 C.《荐季直表》D.《丧乱贴》 (答案为D,《丧乱贴》为王羲之名作。) 7.下列选项中,哪一位被称为“唐初四大家”() A.李世民B.薛稷C.房玄龄D.魏征 (答案为B,其余三位都更以政治闻名。) 8.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宋四家”的作品() A.《前赤壁赋》B.《苕溪帖》 C.《松风阁》D.《自叙帖》 (答案为D,《自叙帖》是怀素的作品。A项为苏轼作品,B项为米芾作品,C项为黄庭坚作品。)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书信体行文上款敬词() A.雅鉴B.惠正C.顿首D.大雅

(答案为C,“顿首”为下款敬词。)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三希堂法帖”() A.《快雪时晴帖》B.《中秋帖》C.《伯远帖》D.《九成宫醴泉帖》 (答案为D。) 三、连线题 11.请将下列古代书法家和他们的代表作连接起来: ①卫夫人a《自叙帖》 ②怀素b《名姬帖》 ③张旭c《自书诗》 ④祝枝山d《古诗四帖》 (答案:①—b,②—a,③—d,④—c。) 12.请连接古人对楷书、行书、草书三种字体动静程度的比喻: ①楷书如a飞 ②行书如b走 ③草书如c立

浅谈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策 略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策略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人们在欣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时,无疑会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陶醉。以汉字教学为基础的书法教学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学生写好字既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又是加强学生情感、意志等良好心理品质培养及身体机能训练的有效手段。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师如何正确、有趣的引导,并针对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适时、适度、适量的加以培养,使书法艺术能够真正的继承并弘扬,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那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呢经过日常的教学实践和训练,我积累了一些点滴体会,也总结出几点粗浅的教学方法,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把握儿童心理,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成了书法教学的第一课。学生写好字的关键是对书法感兴趣,教师只有将学生兴趣激发起来了,学生学习时的思维才最活跃、最有效。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欣赏书法作品和讲小故事的方法能收到不错的效果。书法欣赏是书法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学生只有懂得欣赏书法之美,才会喜爱书法。人们常说“眼高手低”,其实书法学习的规律就是这样:先是眼高——它代表认知水平,其次才可能有手高——它代表实际创作水平。眼高手低的规律即是认知先于动作,由此可见,欣赏是进入书法艺术学习的最初的台阶,学生对书法兴趣的产生最初来源

于欣赏。如果没有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的认识,没有学生对历代书法名家及名作的崇拜与热爱,则任何技法训练都毫无意义。兴趣、喜欢、崇拜、热爱,虽然只是停留在感知程度上的欣赏,但这足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点燃学生学习书法的激情了。因此,书法教学要先多上欣赏课,等到学生的“胃口”调足了,开展其他内容的教学就自然水到渠成了。生活中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喜欢听故事,课堂上利用古今书法家故事,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在书法教学过程中适当插入故事可以调节学生的手指肌肉和大脑的疲劳,提高练习效率,学生感兴趣亦会产生奋发图强的动力,增强了练习书法的毅力。如张芝临池,池水尽墨;智永习字闭门不出十余载,退笔成冢;黄庭坚观看船夫划桨而行笔法等。通过讲述古代书法家的故事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又可以陶冶性情。在故事中再适当渗入教师示范和学生的练习,通过师生互动,把抽象的书法练习和形象的故事自然的融合在一起,课堂显得生动活泼,更可以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二、坚持老师精讲、演示和学生多练,巡视辅导相结合的原则。 传统的教学,大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多,粉笔示范的多,这就造成有的学生在台下心不在焉,似懂非懂,练习的时候也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精讲就是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写字姿势、执笔方法、运笔技巧、间架结等,给学生做精简的讲解,并加以演示,让学生通过听讲、观察,对字的用笔有所了解后,做到“胸有成竹”,再开始临摹。教学的直观性对学生学书法也是非常重要,在教学中一定尽量让学生直接感触到客观具体事物,形成鲜明的视觉印象。演示中让学生看清笔的走向,看清起笔、行

书法作品创作基本知识(上)

书法作品创作基本知识(上) 书法作品创作基本知识书法作品格式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另一篇文章的补充楹联是刻在木柱上,古代房屋两旁门柱上多有对联,今之庙宇中最常见。作法,写法皆相同,只是质料与位置不同而称楹联。横披又称横幅。宋人米芾,又称门楣,是因多悬於门上之空位。近代因不便於悬挂,皆改装成镜片式,可以防潮。匾额又称匾头。多刻在木板上,悬挂在门之正面,但亦可挂在墙上。独屏可单独成一系统,亦可单独悬挂断(成立轴)但内容上有先後次序,如写四季春,夏,秋,冬,则应按次序悬挂之有写四体亦可不按固定次序悬挂。

通屏是不可分开悬挂,因第一幅到最後一幅是相联贯的,因之多称通景,皆相通,必须依顺序一幅接一幅的挂起,才算完整的一幅。团扇其种类很多,有圆形,椭圆形,长方圆角形及葫芦形等。摺扇因便於收藏,携带方便,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尤其面上可书可画,为酬答最好工具,为古人留下不朽作品。长卷又称手卷,书画长幅,可以卷起,以便收藏或携带者。册页因卷轴或长卷阅读不便。在唐时有人将长卷切割装成单幅叶子,再将连接成册页,多为台萱四开以下,以八至十六开为多。书法作品格式详解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

书法教学方法及基本要领

书法教学方法及基本要领 中国文字的形态千变万化,字数多达五万余个,但基本构件,不仅有点、横、竖、撇、捺、挑、钩、折八种,即所谓「永」字八法,来源说法有三如下: 一、崔瑗、锺繇、王羲之、所说。唐人张怀瓘「玉堂禁经」用笔法「云」八法起于隶字之 始,后汉崔子玉历锺、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 二、僧智永说。宋人陈思「书苑精华」,永字八法云:「隋僧智永,发其旨趣,授于虞秘 监世南,自芝兹传授遂广彰焉」。 三、张旭说。出自宋、朱长文「墨池编」张旭传永字八法,但也有人说,出自柳宗元,颜 真卿等,莫衷一是。 所谓「永字八法」是指永字包括了八种笔画;但永字是否包括所有汉字之笔画呢?也未必,如卧钩、竖 曲钩、斜钩、等:不在其内、不过永字奉为圭臬。使初学者懂得学习书法之要领。 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用几年的时间,专门写“永”字。他认为,这个字具备楷书的八法,写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写好。以后,王羲之的孙子智永又将这“永字八法”传给虞世南,再后来,经过很多书法家一直传了下来。 1.点法 点,也就是“侧”。在书写时需要把毛笔的笔锋侧过来,因此得名。点是汉字的根源,横、竖、撇、捺等笔画都始于一点。 点有上点、下点、左点、右点、左上点、右上点、左下点、右下点等。 2.挑法 挑,形状像钝角三角形。“策”、“啄”、“”三者的书写都与挑法类似。 挑有上向挑、下向挑、左向挑、右向挑、左上挑、右上挑、左下挑、右下挑等。 3.横法 横,也就是“勒”。所谓“勒”,原意指马缰的末端衔在马口,取其不平不直,形状相似。横画在书写时,起笔和收笔需要勒住笔锋,因此得名。 横有平横、凹横、凸横、腰粗横、腰细横、左尖横、右尖横等。 4.竖法 竖,也就是“努”。在书写时笔锋犹如拉弓射箭,因此得名。 竖有直竖、右弧竖、左弧竖、腰细竖、腰粗竖、上尖竖、下尖竖等。 5.撇法 撇,也就是“掠”。一般习惯称为“撇”。 撇有直撇、弧撇、腰细撇、腰粗撇、弯头撇、弯尾撇等

浅谈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策略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人们在欣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时,无疑会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陶醉。以汉字教学为基础的书法教学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学生写好字既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又是加强学生情感、意志等良好心理品质培养及身体机能训练的有效手段。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师如何正确、有趣的引导,并针对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适时、适度、适量的加以培养,使书法艺术能够真正的继承并弘扬,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那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呢?经过日常的教学实践和训练,我积累了一些点滴体会,也总结出几点粗浅的教学方法,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把握儿童心理,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成了书法教学的第一课。学生写好字的关键是对书法感兴趣,教师只有将学生兴趣激发起来了,学生学习时的思维才最活跃、最有效。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欣赏书法作品和讲小故事的方法能收到不错的效果。书法欣赏是书法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学生只有懂得欣赏书法之美,才会喜爱书法。人们常说“眼高手低”,其实书法学习的规律就是这样:先是眼高——它代表认知水平,其次才可能有手高——它代表实际创作水平。眼高手低的规律即是认知先于动作,由此可见,欣赏是进入书法艺术学习的最

初的台阶,学生对书法兴趣的产生最初来源于欣赏。如果没有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的认识,没有学生对历代书法名家及名作的崇拜与热爱,则任何技法训练都毫无意义。兴趣、喜欢、崇拜、热爱,虽然只是停留在感知程度上的欣赏,但这足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点燃学生学习书法的激情了。因此,书法教学要先多上欣赏课,等到学生的“胃口”调足了,开展其他内容的教学就自然水到渠成了。生活中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喜欢听故事,课堂上利用古今书法家故事,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在书法教学过程中适当插入故事可以调节学生的手指肌肉和大脑的疲劳,提高练习效率,学生感兴趣亦会产生奋发图强的动力,增强了练习书法的毅力。如张芝临池,池水尽墨;智永习字闭门不出十余载,退笔成冢;黄庭坚观看船夫划桨而行笔法等。通过讲述古代书法家的故事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又可以陶冶性情。在故事中再适当渗入教师示范和学生的练习,通过师生互动,把抽象的书法练习和形象的故事自然的融合在一起,课堂显得生动活泼,更可以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二、坚持老师精讲、演示和学生多练,巡视辅导相结合的原则。 传统的教学,大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多,粉笔示范的多,这就造成有的学生在台下心不在焉,似懂非懂,练习的时候也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精讲就是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写字姿势、执笔方法、运笔技巧、间架结等,给学生做精简的讲解,并加以演示,让学生通过听讲、观察,对字的用笔有所了解后,做到“胸有成竹”,再开始临摹。教学的直观性对学生学书法也是非常重要,在教学中一定尽量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