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乾隆京城全图_考略

乾隆京城全图_考略

乾隆京城全图_考略
乾隆京城全图_考略

北京近代建筑总览·(元代

北京近代建筑总览·(元代-1934年) 元 1285(至元二十二年) ·大都城建竣工 1305(大德九年) ·蒙特·科维诺在大汗宫前建“第二教堂” 明 1605(万历三十三年) ·利玛窦建宣武门礼拜堂 1610(万历三十八年) ·利玛窦死于京师 ·龙华民于阜成门外建利玛窦墓 清 1650(顺治七年) ·汤若望在宣武门礼拜堂原址建“南堂” 1652(顺治九年) ·建成南堂(第一代) 1655(顺治十二年) ·利类思、安文思在王府井建“东堂”(第一代)·宣武门南堂改称“西堂” 1662(康熙元年) ·东堂第一次改建,易为西式(第二代) 1685(康熙二十四年) ·利用关帝庙在东直门设俄罗斯“北馆” 1689(康熙二十八年) ·沙俄教区命名俄罗斯北馆为“圣尼古拉教堂”1693(康熙三十二年) ·康熙赐地在西安门蚕池口建“救世堂”

1699(康熙三十八年) ·救世堂开始兴建(第一代) 1703(康熙四十二年) ·救世堂建成(第一代) ·宣武门“西堂”恢复南堂旧称 ·徐日升、闵明我主持开始南堂第一次重修 1712(康熙五十一年) ·南堂(第二代)修毕 1715(康熙五十四年) ·在东交民巷设俄罗斯“南馆” 1720(康熙五十九年) ·六月初八日,京师地震 ·南堂、东堂被毁 1721(康熙六十年) ·费隐主持第二次重修南堂(第三代) ·东堂第二次重建(第三代) 1723(雍正元年) ·德理格在西直门内购地建“西堂”(第一代) 1730(雍正八年) ·八月十九日已刻,京师地震;东堂、南堂几遭震毁·第三次重建南堂(第四代) 1732(雍正十年) ·在俄罗斯南馆建“圣玛利亚教堂” 1745(乾隆十年) ·圆明园“西洋楼”开始兴建 1750(乾隆十五年) ·内务府造办处舆图房绘成《乾隆京城全图》 1759(乾隆二十四年) ·圆明园西洋楼建成 1775(乾隆四十年)

街区生活空间的变奏曲_北京东城区东四街区的历史追忆与现代重构_吴丽平

民俗研究2008.4 东四街区,隶属于东城区管辖,它北起平安大道,东邻东二环路,西至东四北大街,南到朝内小街,区域外形呈长方形。东四街区以朝阳门内小街为界,划分为东、西两片,东片部分已在危改和拆迁后被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楼房,而此处的明清时期皇家仓廒旧址也被打造成南新仓文化休闲街;西片的头条至九条胡同,除头条、二条、九条胡同因地铁占用已不完整外,其他胡同在外貌上基本保持老北京城区的传统格局。走入东西走向的胡同,院落外墙部分已被仿古色调的青灰墙漆涂饰一新,较为规整和气派的宅门不仅装点着老城区胡同的整体风貌,也彰显了京城古代建筑的审美旨趣。平房院落是胡同的基本单位,除却几处保护完好的四合院落外,其他基本上已成为城市居民的大杂院。在大杂院里,内宅院落空地被随意搭建的简易瓦房所占用,狭窄又低洼不平的过道里堆放着例如煤池子的生活用品,如果细致辨认的话,依稀可见的走廊和帘门还隐约中透露出院落往昔的历史痕迹。 奥林匹克示范社区的称号是东四街区的荣耀,也是东四近几年得以快速发展的坚实依托,此地醒目的标志性建筑物———奥林匹克社区体育活动中心和奥林匹克社区公园,是现代东四街区最为典型的符号象征,它以人文奥运、和谐社区为主旨,成为街区交往体系所创设的社区时间和社区场所,不仅提升了东四形象,也成为官方和媒体的关注对象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那么,在奥运会这一重大事件下,已有六百余年历史的传统城市街区,如何在国家意识与地方街区的互动中被一步步规划和改造,而这种以居民日常生活为主线的城市空间能否被再造成为一种典型的景观,或被纳入活态博物馆体系,这些疑问是本人试图通过田野调查来解答的。然而,在调查东四街区时,上述疑问却遭遇到了诸多尴尬,除了东四胡同中的居民在模棱两可地确认东四为奥运社区,而其他居民对东四奥林匹克社区却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1 街区生活空间的变奏曲 ———北京东城区东四街区的历史追忆与现代重构 吴丽平 102DOI:10.13370/https://www.wendangku.net/doc/bf19058863.html,ki.fs.2008.04.008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升初语文拓展:【国学大观园】北京“大栅栏”由来(全国通用)

【国学】北京“大栅栏”由来 北京著名商业街大栅栏,明时称廊房四条。为防止盗贼,那时很多街巷口安上木栅栏,天黑关团,是谓“宵禁”。据凊《钦定令典事例》,雍正和乾隆年间又新建很多栅栏。廊房四条东西口竖起了两座特别高大的棚栏,巷名渐变成“大栅栏”。在《乾隆京城全图》上也出现了“大栅栏”地名。 【资料袋】 拓展一:大栅栏 大栅栏(Dàshílànr),是北京市前门外一条著名的商业街。现也泛指大栅栏街及廊房头条、粮食店街、煤市街在内的一个地片。大栅栏地处古老北京中心地段,是南中轴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天安门广场以南,前门大街西侧,从东口至西口全长275米。自1420年(明朝永乐十八年)以来,经过500多年的沿革,逐渐发展成为店铺林立的商业街了。 拓展二:大栅栏的历史起源 大栅栏街原称廊房四条,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大栅栏处在

古老北京中心地段,是南中轴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就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 据清代《钦定令典事例》中记载,雍正七年批准的外城栅栏440座,乾隆十八年批准的内城栅栏1919座,皇城内栏196座。大栅栏原是廊房四条,因为这条胡同的栅栏制作出色,保留长久,而且又大一些,而逐渐为京城所瞩目,所以,大栅栏就成为这条胡同的名称了。 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叫“看玩意上天桥,买东西到大栅栏。”“头顶马聚元,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说的都是早年间大栅栏的地位和繁华景象。 大栅栏的设置在明代就有了,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就下令在北京城内大街曲巷设立栅栏,并派士兵把守,以防盗贼。到了清代,这里已成为主要的商业中心,因为买卖多,为了能够有效地防止盗贼,栅栏建得比其他地方都大,也都好看,所以才叫“大栅栏”。

正义路与御河桥

正义路与御河桥 王双 图1 《乾隆京城全图》中的三座御河桥 正义路是一条南北走向的长街,北起东 长安街,南到前门东大街。(图2、3)它曾 是元代通惠河在城内的一段,南方来的粮船 和各种货船能直抵皇城。明初,漕运逐渐衰 落,御河就作为一条内河长流在京城。御河 南出皇城,放弃了通惠河故道,沿着当时新 辟的河道笔直向南,穿过正阳门东水关,进 入南护城河。元明清三代先后在御河上建起 十多座桥梁。由《乾隆京城全图》(图1) 可见,清朝乾隆时期在这段河道上依次横架 着东西走向的三座石拱桥,东长安街上的北 御河桥、江米巷(今东交民巷)内的中御河桥 和紧靠南城根的南御河桥。由《乾隆京城全 图》和老照片中可见,南御河桥与中御河桥 相距较近,两桥结构样式也比较相像,都是 单孔的半圆形拱桥,而北御河桥与其他两桥 相距较远,为三孔梯形拱桥。 图2 正义路北口(2014年8月摄) 图3 正义路(2014年8月摄)

图5 民国时期的北御河桥 图6 北御河桥( 2014年8月摄) 图8 民国时期的中御河桥 图9 中御河桥(2014年8月摄)

图11 民国时期的南御河桥(向南拍摄) 图12南御河桥原址(2014年8月摄) 清代后期,御河被划入了外国使馆界。1901年使馆界拆除了南御河桥,改为暗沟,作为六国饭店的停车场。1926年,又改中御河桥以北至长安街一段的御河为暗沟,路面中间辟为绿化隔离带,仍以原来的东西河沿为通道。后来南河沿改为暗沟,北御河桥也被拆改为马路,剩下的东交民巷处的中御河桥在正义路修建马路时被埋入地下。现在我们到正义路与东交民巷交合的路口会发现这里的路面明显比南北两头高出许多。(图4至图12) 图13 1923年《最新北京全图》御河桥部分截图,图中标注了北御河桥,也可看出中御河桥,而南御河桥已被拆除。

辅国公恒鲁宅 金靖

辅国公恒鲁宅文 | 金靖 《乾隆京城全图》中第八排第九 图中有一处标注“辅国公恒鲁”的王 府建筑群,位置在背阴胡同。关于背 阴胡同的王府,在《宸垣识略》中有 记录“贝子傅拉塔宅在背阴胡同…… 公德普宅在兴隆街”。而乾隆十五年 (1750)前后,王府的主人恒鲁,正 是镇国公德普之子、贝子傅喇塔的曾 孙。

坐落、 辅国公恒鲁宅,南向背阴胡同,北墙外是灵境胡同,东临罗家胡同,西与“公巴尔堪宅”(《乾隆京城全图》中标注为“辅国公奇通阿”宅)为邻。 恒鲁宅分东西两部分,其主要建筑集中在西院,包括有面阔五间的临街门,正殿五间,并有东西配殿各大三间,后殿三间,后寝分为两排,各有五间并有东西配房及耳房。东院分为若干小院,北面有花园。 居者、 此府最初为贝子傅喇塔宅。 傅喇塔为庄亲王舒尔哈齐之孙,是和硕简亲王费扬武的第四子。天命十年(1625),生于顺治二年(1645),封辅国公;顺治六年晋封固山贝子;顺治十六年缘事降为辅国公;顺治十八年复封固山贝子;康熙十三年(1674)授宁海将军;康熙十五年薨于军,年52岁, 图1:《乾隆京城全图》中辅国公恒鲁宅及周边

谥曰惠献;乾隆十五年(1749),因其孙德沛承袭简亲王爵位,亦被追封和硕简亲王。 傅喇塔共育有五子,其第五子福存,康熙四年生,康熙十七年封镇国公;康熙三十年袭固山贝子;康熙三十九年薨,年36岁;乾隆十五年追封和硕简亲王。 和硕简亲王福存共育有十子:长子佛诚,次子奉恩镇国公德普,三子恩成,四子叶尔锡,五子塞尔锡,六子色成,七子德辉,八子和硕简仪亲王德沛,九子奉恩将军德全,十子奉恩将军德延。 第二子奉恩镇国公德普,康熙二十二年生,康熙三十九年袭镇国公;雍正元年(1723)授宗人府右宗人;雍正七年卒,年47岁。 德普育有二子:长子奉恩辅国恭恪公恒鲁,次子辅国将军恒质。恒鲁于雍正七年袭辅国公,《乾隆京城全图》绘制时,恒鲁就居住于背阴胡同的贝子傅喇塔旧宅。 关于恒鲁其人,史书上无更多记述,仅《清稗类钞》中提及:“辅国公恒鲁以廉洁著,任吉林将军,仅领俸,绝无沾染。” 变迁、 背阴胡同的这处宅院,之前一直为傅喇塔的后人居住,但到恒鲁之后的信息就很少了。只有《啸亭续录》中有记载:“贝子傅喇塔宅,在背阴胡同。……孙德霈袭简亲王, 赠如其爵,今为奎公宅”。我们从1919年《新测北京内外城全图》中找到了相应的标注,而1935 年《北平内外城详图》中,此处则出现了“半日学校”、“民治中学”和“宏达学院”等多个名称。 之后这里又成为中组部宿舍,直到现在,仍是中组部老干部家属院的一部分,需凭证进入。 图2:1919年《新测北京内外城全图》中恒鲁宅的位置 标注为“奎公府” 图3:1935 年《北平内外城详图》中恒鲁宅的位置标注有“半日学校”、“民治中学”、“宏达学院”等多个名称

多罗贝勒永恩府 成二丽

多罗贝勒永恩府文 | 成二丽 爱新觉罗·永恩,礼烈亲王代善后裔。 康修亲王崇安次子,雍正初封贝勒,乾隆 十八年(1753)袭封康亲王。《乾隆京城全 图》完成于乾隆十五年,因此绘制此图时, 永恩居于西四贝勒府。 康亲王崇安去世后,崇安之子永恩是当 然的继承人,但在雍正十二年(1734),雍 正皇帝却选中了永恩的伯祖父巴尔图承袭 亲王,只封永恩为贝勒,永恩在西四大院 胡同小府内住了二十年,直到乾隆十八年 巴尔图去世,乾隆皇帝才让永恩承袭了亲 王,住回了王府中。

坐落、 多罗贝勒永恩府位于西四,北边为砖塔胡同,南边为院儿胡同,东侧是板肠胡同。府邸路东为从礼亲王府分出来的巽亲王府, 1750年后(乾隆年间)改建为定亲王府。 多罗贝勒永恩府在《乾隆京城全图》第七排第九列,从图中看,王府正门面阔五间,正门两侧各有五间配房;大殿面阔五间,两侧各有面阔三间的配房,无东西配楼;大殿后有一通道,通向后院,通道两侧各有一小门,通向东西两侧各面阔五间的房屋;后殿面阔五间,后寝面阔七间,后罩正屋面阔七间,又有配房数间。该王府占地面积不大,但府内所建房屋较多。 居者、 爱新觉罗·永恩,雍正五年生,康亲王崇安次子,生母为侧福晋西林觉罗氏,是头等侍卫噶尔萨之女。 图2:《乾隆京城全图》中多罗贝勒永恩府及其周边

乾隆十九年,永恩总管正黄旗觉罗学事务,乾隆二十年,解总管觉罗学事务。乾隆四十三年,因其祖代善才德昭著而有计谋,乾隆下诏恢复原号为礼亲王。嘉庆十年(1805),永恩卒,享年七十九岁。朝廷赐予谥号“恭”。葬在金顶山西麓,当地俗称西王坟。清史记载:永恩性宽易而持己严,袭爵垂五十年,淡泊勤俭,出处有恒。西王坟没有阳宅,来人祭扫时,一般住在承恩寺,承恩寺遂为礼亲王家庙。 爱新觉罗永恩是一位很有才华的王爷,其字惠周,号兰亭主人,性喜诗工画,用笔简洁,深得“金陵八家”之奥。或以指作绘,皆有生气。有崇山飞瀑图。作有《诚正堂稿》、《益斋集》、《姚鼐撰家传》、《读画辑略》、《漪园四种》包括《五虎记》、《四友记》、《三世记》、《双兔记》传奇四种。 戏曲理论家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云:“永恩际升平之世,诗酒从容,负一时文藻之誉,间寄情声律,亦风流自赏,其所诣虽未必与明之涵虚子、锦窠老人抗衡,要之文采志尚亦先后辉映矣。”可见永恩剧作并不重视关目结构,只是聊以娱乐遣兴,雕琢词章耳。 永恩之子昭链在《啸亭续录》中记述乃父时说,“其勤俭如一日,不事侈华,所食淡泊,出处有恒,虽盛夏不去冠冕”,还说他为人正直,和珅当权时,虽为姻戚,“恶其人,与之绝交”,对刚正不阿的刘墉等比较尊敬,相处融洽。对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有远见卓识。有文学修养,是《律吕元音》四卷的作者。 家眷: 永恩的嫡福晋吴扎库氏为副都统伍十图之女, 继福晋舒穆禄氏为将军绰尔多之女, 妾孙氏为孙禄之女。 子嗣: 永恩之子昭梿生于乾隆四十一年,爱好文史,精通满洲民俗和清朝典章制度,与魏源、龚自珍、纪昀、袁枚等名士有往来,昭梿也爱好诗文,但他撰写的诗、文大多散佚,纂辑的《礼府志》也成书未印。昭梿勤于笔耕,留给世人一部历史笔记《啸亭杂录》,书中记载了大量清朝典故、满族习俗和贵族官员的遗闻轶事。

另眼看历史清朝对中国的十大贡献

另眼看历史清朝对中国的十大贡献 第一,屹立世界东方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随之中原统一。清王朝296年,我们中国皇朝历史从秦始皇称始皇帝,就是公元前221年算起,到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一共是2132年,有人统计是492个皇帝。 清朝这段历史占中国皇朝历史的七分之一,我们中国皇朝历史上满二百年的大一统的王朝只有四个,西汉、唐、明、清。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明太祖朱元璋,都是汉族人,唯有清太祖努尔哈赤是满族人。清帝国在中国两千多年皇朝历史上,应当说占有突出的地位,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当时的世界上,顺治入关的时候,英格兰还没有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法兰西也没有发生大革命,德国没有统一,美利坚合众国还没有成立,俄国没有进行农奴制的改革,日本也没有明治维新。清朝这个时候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个时候清朝的八旗军队是世界上当时最大强大的一支骑兵,清初的大清帝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不是顺治个人的事情,不是多尔衮个人的事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事情,这个时候的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二,奠定中华版图 康乾盛世时候的中华版图,南起曾母暗沙,就是现在南沙群岛还往南一点。北跨外兴安岭,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东起大海,西到葱岭,东北到库页岛,西北到巴尔喀什湖,这个时候清朝版图的面积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我们今天的版图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比现在大约多三分之一。 汉朝版图很大,唐朝版图也大,明朝版图比较大,但是清朝的版图是真正完全控制在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就是清朝对它做管辖的版图进行了有效地管理和统治,是“康乾盛世”时候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这是一个很伟大的历史贡献。 第三,多民族的统一 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把多民族统一起来,在一个政权的管辖之下,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东北,明朝虽然设立了奴尔干都司,但是明朝对东北地区没有进行有效地管辖。清朝不同,东北是清朝的肇兴之地,从辽河流域,松花江流域,整个黑龙江流域,各个民族统一在清朝的政权之下,一直到库页岛。 清朝的多民族统一,在东北地区达斡尔、锡伯、鄂伦春、鄂温克、等等,真正是清朝完成这个地区的统一。北部的蒙古,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民族问题也解决了。西南部主要是西藏,乾隆的时候,定了一个《钦定西藏章程》,非常重要,在《钦定西藏章程》里面规定,在西藏设驻藏大臣,驻军,册封达赖和班禅,活佛转世的时候,规定了金奔巴瓶的制度,还有其他。这个《钦定西

史家胡同讲解词.

史家胡同博物馆讲解词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史家胡同博物馆。史家胡同博物馆位于史家胡同24号,原为凌叔华故居,后凌叔华一家定居伦敦,院落曾被出租。在博物馆建立之前,这里曾是史家胡同幼儿园,现在,我们仍然可以在博物馆的东墙上看到幼儿园的壁画。 胡同是北京城市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北京城的历史,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位于东城的史家胡同作为北京胡同的缩影,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这里催生了中国近现代教育,见证了北京人艺的诞生,也曾居住过诸多名人志士,形成了独特的名人文化。史家胡同社区居民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区文明,史家胡同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这里充满了他们对于生活的全部憧憬与回忆。史家胡同博物馆的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筹备建立起来的,它是中国第一条胡同博物馆,同时也是第一条社区博物馆。 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北京胡同的数量做过统计,因为依据的数据不同,因而最终的统计数字也有较大差异,有说三千多,四千多,也有说六千多,至今没有一个较为权威的统计数字,胡同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北京城市文化的杰出代表,他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 东城区人民政府朝阳门街道办事处主持并筹备了史家胡同博物馆,在筹备期间,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援指导,凌叔华的后人陈小滢对于要将24号院改建为博物馆一事大力支持。英国王储慈善基金会查阅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出资为史家胡同修建了博物馆建筑,尽量复原了凌府的原貌。同时,他们还协助筹备组联系各界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博物馆的展览建设进行了指导。 (备注:进入展厅1) 参观【胡同之始】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史家胡同博物馆展览。此次展览共分为十个展区,现在我们走进的是第一展区——史家胡同历史沿革,史家胡同的建设最早可追溯到元代,元朝统一中国后,在北京兴建元大都,史家胡同所在区域就被规划在内,当时属于思诚坊,元大都的规划建设以《周礼·考工记》的王城规划理想为出发点,结合地理形态进行的规划。而北京胡同的规格布局属于典型的方格路网,这种布局能在最大程度上增加土地的利用率。在展览中,我们对比了元大都与曼哈顿的街区对比,两者在城市的布局上有着惊人的相似。 参观【得名史家】

北京到底有多少四合院

北京到底有多少四合院 乾隆年间有大小四合院26000多座 根据清《乾隆京城全图》,当时共有大小四合院26000多座。到了上世纪80年代,据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统计,约有6000多处四合院,其中保存较完整的有3000多处。这次编纂出版的《北京四合院志》,共收入保存较为完好的四合院923座。 作为有800多年历史的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的构成有两个方面:帝王文化和市井文化。可以说,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和故宫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四合院肇始于元代,发展成熟于明清两代,清中期步入巅峰。清末、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伴随巨大的社会变革,特别是当代城市现代化建设,四合院的物质形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向文化遗产转换。 走遍16个区县“找到”923座院落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四合院志》副主编谭烈飞表示,入选志书的四合院有严格的标准:必须是民居,皇宫、王府、寺庙等不在范围内;必须是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四梁八柱”,院落完整,包括正房、东西厢房以及倒座房;计数是2012年前留存的四合院。 谭烈飞强调,现今的四合院与古代的四合院没有可比性。现今的四合院是按照门牌号来确定的,一个门牌号一处院落,而古代明清民国时期的四合院,呈现的有多进院和连体院,被视为一处院落,这些院落现如今多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院落,有若干个门牌号。 据谭烈飞介绍,此前没有任何部门和单位对北京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四合院情况做过统计,没有权威的准确记录。为了编纂好这部四合院志,编纂人员足迹遍布北京16个区县,历经5年,几易其稿增补院落,文字由初稿70万字、院落504处,最后增补为文字百万、923座院落,成为一部权威的四合院文献。 书中最具价值的,是由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精心绘制的院落平面图,每一笔线条,每一个柱点,都精确反映了院落的形制和结构,大大加强了志书的科学性和四合院的可复原性。 然而,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经历旧城改造,80%的老北京四合院消失了,一些四合院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一些成了大杂院,还有一些被改造成餐厅和酒店。 留住原住民才是留住四合院的根 北京市地方志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北京志》主编段柄仁指出,把物质形态的四合院转化成为文化形态的四合院志,不仅是传承北京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著述,而且带有对优秀文化的抢救性,对现存文物保护的促进性。 北京市副市长王宁认为:编纂出版《北京四合院志》,把四合院的文化形态长久保存于历史的记忆中,使人们记得住乡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北京内外城全图

现存最早的一幅绢地彩绘《北京内外城全图》 孙 果 清 在国家图书馆宏富的中文古典文献中有一幅《北京内外城全图》。该图是绢地彩色手绘本,图幅纵240厘米,横180厘米,方位上北下南。绘图手法采用传统的平面、立体相结合的形象画法,绘出了清中叶北京内外城的街道、胡同、河湖、桥梁的分布以及宫殿苑囿、官署仓场、王公府第、祠坛寺庙等各类建筑物的位置(见图一)。该图绘成后,一直深藏库中,秘不示人。因此,该图保存完好,色彩艳丽,是一件珍贵的地图文物。从地图内容、规模、绘制技术等方面看,它绝非出自民间艺人之手,必然是在官府的主持下,组织绘图人员、利用内务府档案资料,采用集体合作的方式绘制而成的。现就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一、《北京内外城全图》的绘制年代 图上未标注地图名称、作者姓名及绘制年代。现在的图名是作者根据该图的内容、范围而命名的。经详细检阅之后, 发现图上所有的“寧”字, 均写作“寧”字,例如:万 寧寺、崇寧寺、坤寧宫、寧 寿宫、广寧伯街 、广寧门等。 显而易见,这是因避讳清道 光皇帝名字中的“寧”(宁) 字所致。图中没有绘出咸丰 元年(1851)所封的“恭王 府”、咸丰初年签订并施工建 设的各国“公使馆”和“总 理衙门”、“总税务司署”等 官署。由此推测,这幅图应 绘于道光年间。 为了进一步弄清这幅 图的具体绘制时间,现将图 中绘出的部分王公府第名称 提捡出来,并查阅有关资料 加以对照分析,以便为考证

这幅图的绘制年代,找到可靠的根据。 清朝,王公府第的大小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由于受封者的住所是王室颁赐的,因此,当官位出现升降或恩宠发生变化时,其府第即有可能改换主人,所以府第的名称或宅居主人的官阶有着鲜明的时间性。图中对王公府第的名称、位置有较详细的勾绘,或画出立体的门楼,或标注出王府、公府、贝勒府等名称。这些绘有爵号的府第,表示主人仍袭有原爵位。无爵号的府第,表示其主人可能是不太受宠的王公,或其先人曾被封爵,但在这幅地图绘制时,府第的主人已不享有封爵待遇。 为便于分析,现把图中的“内城区”分成甲、乙、丙、丁四区,并将各区的府第分别加以标号(见图二)。 此外,为了便于对照,现将《乾隆京城全图》与这幅“《北京内外城全图》中王公府第坐落图”中的对应府第名称列于表一中。

辅国公奇通阿宅金靖

辅国公奇通阿宅文 | 金靖 爱新觉罗?奇通阿,辅国公巴赛之子, 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曾孙。初授辅国将军, 于雍正四年(1726)封三等辅国将军, 雍正九年袭不入八分辅国公。乾隆十七 年(1752)袭和硕简亲王,在《乾隆京 城全图》绘制时,他以辅国公的身份住 在馓子胡同辅国公宅。

坐落、 辅国公奇通阿宅坐落在西单北大街 东侧的馓子胡同(现东槐里胡同),具体 位置在灵境胡同以南,堂子胡同以北。 馓子胡同北侧是府中主要建筑群,南侧 是散差们的住所。 辅国公宅的规制不大,分前后三进 院。正门面阔三间,大殿面阔三间,东 西配殿各三间,后殿因图已缺损而间数 不详,后寝七间,东西各有配房三间。 居者、 爱新觉罗?奇通阿,康熙四十年(1701)生,为巴赛第十子。雍正四年封三等辅国将军。雍正九年袭不入八分辅国公。雍正十年授散秩大臣。乾隆元年授正红旗满洲都统。乾隆二年兼管满洲火器营。乾隆三年授领侍卫内大臣。乾隆四年兼正红旗满洲都统。乾隆十七年袭和硕简亲王。 简亲王的爵位,始于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侄子——郑亲王济尔哈朗,从第二代郑亲王起,被顺治皇帝改号为简亲王。乾隆十七年,第七袭第四代简仪亲王德沛去世,因为德沛是济尔哈朗的弟弟费扬武的曾孙,并不是济尔哈朗的直系后代,所以同年十月,乾隆皇帝降命,由济尔哈朗的曾孙奇通阿承袭简亲王爵,是为简勤亲王。(世袭表见“郑亲王府”文) 简勤亲王奇通阿,乾隆二十一年授宗人府宗令。乾隆二十二年充玉碟馆总裁。乾隆二十八年卒,年63岁,谥曰勤。 妻妾: 嫡福晋舒穆禄氏,佐领额尔格之女; 侧福晋司氏,那三泰之女; 庶福晋白佳氏,黑斗之女。 图2:《乾隆京城全图》中辅国公奇通阿宅的位置

北京老地图集锦1562-2010

北京老地图-1562年京師五城坊巷衚衕集嘉靖四十一年北京老地图-1573年明北京地图 北京老地图-1684年京城图 北京老地图-1750年乾隆京城全图 北京老地图-1752年北京皇城図 北京老地图-1765年北京全景图

北京老地图-1800京师城内首善全图 北京老地图-1802年唐土名勝圖會 北京老地图-1830年京城全图 北京老地图-1843年北京地图 北京老地图-1848年俄文版北京地图 北京老地图-1850清二京十八省舆地图 北京老地图-1853年北京平面图 北京老地图-1861年北京全图 北京老地图-1875年北京地图 北京老地图-1879年德文版北京地图 北京老地图-1884年北京近旁之图 北京老地图-1886年北京城郊图 北京老地图-1894年北京甲午日军军用地图 北京老地图-1900年北京八国联军用地图 北京老地图-1900年京师九城全图 北京老地图-1901年北京地图 北京老地图-1903年北京全图 北京老地图-1907年北京地图 北京老地图-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详细帝京舆图北京老地图-1914年北京地图 北京老地图-1915年北京地图 北京老地图-1921年北京地图 北京老地图-1922年北京地图

北京老地图-1929年北京军用地图 北京老地图-1930年新测实用北平都市全图北京老地图-1934年北平全市详图 北京老地图-1934年北平旅遊便覽 北京老地图-1936年北京风俗地图 北京老地图-1937年北京地图 北京老地图-1938年北京市最新详细地图北京老地图-1938昭和十三年日版北京地图北京老地图-1943年北京航拍图 北京老地图-1947年北平内外城全图 北京老地图-1948年最新北京市街地图 北京老地图-1948年北平名勝遊覽地圖 北京老地图-1950年北京地图 北京老地图-1970年北京地图 北京老地图-1982年中央情报局版北京地图北京老地图-1982年北京城区街道图 北京老地图-1983年北京地图 北京老地图-1984年北京地图 北京老地图-1986年北京地图 北京老地图-1988年北京地图 北京老地图-1990年北京亚运会英文版 北京老地图-2000年北京市地图册 北京老地图-2000年北京地图

固山贝子弘景府

固山贝子弘景府·成二丽 固山贝子弘景为诚亲王允祉的第七子,允祉为康熙的 第三子。雍正八年(1730),诚亲王允祉,论罪八款,被 削爵并拘禁于景山永安亭,然后由弘景袭爵为贝子。诚亲 王的王府原在官园附近,因诚亲王被革逝去后,其府赐给 慎郡王允禧。因此,弘景只好另建新府,即位于蒋养房胡 同的诚亲王新府。 王府位于积水潭蒋养房胡同(今新街口东街),王府 规模较大,东侧至水车胡同,北侧至西海南沿,西侧则为 辅国公弘曣的府邸。

坐落、 固山贝子弘景府位于《乾隆京城全图》第二排第九列,从图上看,弘景府不是个规则的长方形,东路南侧的马圈院墙向外凸出,使该宅分为东西两路。西路是殿堂部分,东路是花园和生活区域,而且花园比其他王府的要大。其规制完全是王府布局,包括面阔五间的正门、面阔七间的大殿、面阔各五间的东、西配楼、面阔三间的后殿、面阔五间的后寝和东路的花园。从图中可以看出花园中细长弯曲的湖,连绵的土山,土山上的凉亭。而且花园的湖水竟然是引自御河水,很显然,这在当时如果不是经过皇帝特许,则是严重的僭越行为。 居者、 弘景,诚亲王允祉的第七子,康熙四十二年(1703)生,母亲侧福晋田佳氏,笔贴式敦达礼之女;乾隆四十二年(1777)去逝,享年七十五岁。 弘景妻妾五名,嫡夫人伊尔根觉罗氏,轻车都尉七十之女;侧夫人纳喇氏,五品典卫褚 图2:《乾隆京城全图》固山贝子弘景府及其周边

绪之女;三等护卫郎图之女;妾杨氏,三格之女;妾绪氏,长玉之女;妾王氏,王桑额之女。弘景生三子:长子永祜,次子已革奉国将军永珀,三子奉恩镇国公永珊。 其历代封袭如下: 变迁、 这座规模别致的府邸,显然是诚亲王那些没有晋封为王爵的后裔所不适宜居住的,于是在嘉庆年间,这座府邸被嘉庆皇帝转赐给其第四女庄静固伦公主居住,所以王府又称庄静固伦公主府、四公主府。 后来,这位庄静固伦公主下嫁给土默特世袭贝子加郡王衔的玛尼巴达喇为妻子,再后来在光绪年间,居住在该府邸的玛尼巴达喇的后裔是贝子棍布札布,所以这座王府当时称做棍贝子府。民国年间,棍贝子府遭到大肆毁坏,只残存有两幢重楼和几间花厅及湖石假山。1930年间,辅仁中学女部设在此处。

顺承郡王府 成二丽

顺承郡王府文 | 成二丽 在北京城里的锦什坊街,有一座富丽堂皇的清 代郡王府。它的第一任主人是清朝初年的顺承郡王 ——努尔哈赤曾孙勒克德浑。勒克德浑是礼亲王代 善第三子萨哈林的第二子。因为勒克德浑战功显赫, 顺治五年(1648)晋封为顺承郡王,为清朝开国“八 大铁帽子王”之一,允建府邸。《啸亭续录》中有记 载:“顺承郡王府在麻线胡同”,《宸垣识略》记载“多 罗顺承郡王府在锦石坊街乌衣库胡同”。 根据顺承郡王后代的袭封时间推算,《乾隆京城 全图》中的顺承郡王府为勒克德浑的第五世孙泰斐 英阿的府邸。该府位于锦什坊街,东临沟沿,北为 麻线胡同,南侧为辅国公兴宁的府邸。

顺承郡王府在《乾隆京城全图》的第七排第十行和第十一行,图中顺承郡王府其建筑规模为正门面阔五间,大殿面阔五间,东西配殿5间,后殿面阔三间,后寝面阔三间,后罩正屋面阔三间。 根据中国古代建筑史专家张驭寰介绍,顺承郡王府的总体布局为三条轴线组成的三个大院,主院在中间,两个跨院分别建于左右。 全院的主院大正门为:仪门,进而为丹阶桥大阅台,正殿为银安殿,大月台、后照房、后寝宫右侧为听竹馆,东厢为东翼楼,西厢为西翼楼。后院西厢为西配殿,东厢为东配殿。这是郡王府内各房、各厅、各楼的位置状况。整个占地面积总计一万平方米。三个中轴院的住房现总计为三十三间,六个回廊,一个垂花门,府内建筑有亭台楼阁,高低错落,布局合理又精湛,属于典型的清式大王府的家族庭院式建筑,有着极其浓厚的民族风格。 图2:《乾隆京城全图》中顺承郡王府及其周边

顺承郡王府在民间被称为“打磨苏王”、“达磨憎王”等。据顺承郡王后代介绍,打磨苏王即顺承郡王勒尔锦,康熙十九年讨伐吴三桂时坐失战机被削爵,其子袭爵,后又被革爵,勒尔锦的哥哥袭顺承郡王爵位。顺承郡王府府址一直没有变动,顺承郡王也没有遭到太大的风波,这和其他铁帽子王是不同的。 民国初年(1912),末代郡王文葵将王府的房产契据抵押在东交民巷的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作为息借贷款的偿还物。 民国六年文葵又将王府租给皖系军阀徐树铮,不久,奉军攻入北京,皖军南逃,顺承王府就被奉军的汤玉麟当作战利品接受,并住了进去。 图3:1923年《最新北京全图》中仍然为“顺成王府” 1920年,张作霖进入北京时,相中了顺承郡王府,将其买下作为大元帅府。 1931年,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在此定居。 解放后,人民政府从张学良的亲属手中购回顺承郡王府。1950年,王府成为全国政协常设机构的办公地。 1984年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顺承郡王府一直保存完好,1994年,全国政协礼堂修建新楼,将顺承郡王府异地搬迁,

京城六大王府

京城六大王府 京城六大王府 1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恭王府 恭王府是位于风景秀丽的北京什刹海的西南角的一座 王府。恭王府的前身原为清代乾隆朝权臣和珅的第宅和嘉庆皇帝的弟弟的府邸,其建筑布局规整、工艺精良、楼阁交错,充分体现了皇室辉煌富贵的风范和民间清致素雅的风韵。 恭王府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初为大学士和珅的私邸。嘉庆四年,和珅因罪赐死,嘉庆皇帝遂将这座宅第转赐给他的小弟弟庆郡王永璘,其后人为与李鸿章一起同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的庆亲王奕劻,在将府邸改赐恭亲王之前,奕劻一直以辅国将军的身份在此居住。 咸丰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

奕?参与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其后(1853-1898年之间)的几乎全部重大政治活动,"辛酉政变"时,就是他把慈禧扶上了"垂帘听政"的宝座。 其身兼议政王、军机领班大臣等要职,重权在握,显赫一时,乃大筑邸园,同时也对府邸部分进行了修缮与改建。我们看到的恭王府的建筑规模与格局,就是在那个时候最后形成的。 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 2京城规模最大的王府——礼王府 礼王府位于西黄城根南街7号、9号。在偌大的京城里,王府有很多,最有气势、规制最高的当属八个“铁帽子王”的王府。 而在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中,为首的当属礼亲王代善,其礼王府的豪华和气势在铁帽子王府中数一数二。 礼亲王名代善,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此处府邸并非最

多罗贝勒允祁府 成二丽

多罗贝勒允祁府·成二丽 爱新觉罗·允祁,康熙第二十三子。雍正八年(1730), 18岁的允祁被封为镇国公。雍正十三年,乾隆帝即位, 晋爵贝勒。后屡屡犯事降为镇国公。乾隆四十五年 (1780),复封为贝子。乾隆四十七年,进贝勒。乾隆 四十九年,加郡王衔。乾隆五十年病逝,谥曰诚。 《乾隆京城全图》绘制时,正是允祁晋封贝勒之后, 降爵之前。故图上标为“多罗贝勒允祁”。 多罗贝勒允祁府位于东直门北小街,昂班章京胡同 (今民安街)北侧,西邻履亲王府,东边是一大水泡子。

图2:《乾隆京城全图》中的多罗贝勒允祁府及周边 坐落、 多罗贝勒允祁府位于《乾隆京城全图》第二排第二列和第二排第一列,从图上看,府邸规模一般,有正门面阔五间,正殿面阔七间,后殿面阔三间,后寝面阔五间,后罩面阔五间,没有花园。 居者、 多罗贝勒允祁 (1713―1785),号东山。出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生母是静嫔石氏。按出生顺序说,他排行三十三,因有的皇子早殇不及序齿,所以他实际排行二十三,称皇二十三子。康熙帝驾崩时,他才10岁。 雍正八年,18岁的允祁被封为镇国公。 雍正十三年,乾隆帝即位,晋封允祁为贝勒,连升两级,跳过了贝子一级。 乾隆九年,乾隆帝认为“允祁为人厚重”,派允祁总理三陵事物、执掌关防。后来因孝陵树

木被盗,允祁被降为贝子。 乾隆四十二年,又因大量树木被盗,东陵最高长官允祁未能查出,严重失职。因此乾隆帝下旨将允祁降为镇国公。本来拟斩,后来乾隆帝加恩,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到秋后勾到时,乾隆帝再次施恩,不仅没有处死他,反而让他到京师步军统领衙门在章京上行走。 乾隆四十五年九月,乾隆帝恢复了允祁贝子的爵位。 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又晋封为贝勒。 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赏加郡王衔。 乾隆五十年七月,允祁病故,终年73岁。 允祁看守东陵达40年之久,这在清朝是没有第二例的。他死后,葬在了皇陵附近,这也是皇帝对他的格外恩典。 允祁妻妾共九名。嫡夫人富察氏,司务纳思泰之女;侧夫人张氏,罗密之女;侧夫人襄氏,七品典卫襄呈瑞之女;妾孟氏,者格之女;妾祥氏,拴住之女;妾高氏,高宜瑚之女;妾王氏,王伍之女;妾李氏,李成之女;妾姜氏,姜三杰之女。 允祁生子七人女十人。 变迁、 多罗贝勒允祁府的前身为清初襄敏贝子务达海府邸的一部分。务达海为太祖努尔哈赤的侄子,曾从多尔衮伐明,战功卓著。雍正年间,因务达海曾孙三官保的爵位已经降至奉国将军,住在这里与体制不合。于是,务达海的后裔迁出,原来的王府一分为二,改建为履亲王府和多罗贝勒允祁府。

辅国公九如宅

辅国公九如宅文 | 王双 辅国公九如宅位于西四北五条东口路北, 是今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的位置。在《乾隆京 城全图》上的石老娘胡同(今西四北五条)中 标有“辅国公九如宅”,但遍查史籍,却找不 到此人。从《爱新觉罗宗谱》中仅找到一位名 字叫做九如的宗室子弟,辈分属载字辈,而且 是闲散宗室,绘制《乾隆京城全图》时他还未 出生。用“九”作为名字中的一个字,并且是 辅国公的,只有英亲王阿济格后裔九成。爱新 觉罗·九成,乾隆十一年(1746年)袭辅国公, 乾隆三十四年卒,无嗣。

坐落、 辅国公九成宅在《乾隆京城全图》第五 排第九列。南起石老娘胡同,北至魏儿胡同, 东侧有一个观音庙。九成宅坐北朝南,是一 个三进院落的宅子。宅子的大门较特殊,在 排房中间开启一门。正房三间,院内有东西 配房,整体为四合院建筑。 居者、 爱新觉罗·九成,英亲王阿济格后裔,祖父为盛京将军绰克都,父亲是绰克都第七子兴绶。九成于乾隆十一年袭辅国公,乾隆二十六年因事革爵,乾隆三十一年卒,享年五十七岁。从英亲王阿济格第二子付勒赫追封镇国公,到辅国公九成,已是第八位承袭者了。自从九成革爵之后,英亲王阿济格的后裔就没有再承袭爵位了。九成的六伯瑚图礼第三子额尔赫宜这一支仅以奉恩将军世袭。 图2:《乾隆京城全图》中的辅国公九成(如)宅及其周边

变迁、 崇彝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记载:“西四牌楼北,当年在甬路中 间有一庙宇,坐南面向北,名当街 庙。其址在石老娘胡同东口,庙供 额森牌位。据闻明英宗北狩,后为 额森放还朝,感其义,为之立庙, 故北面。内殿宇不广,当年车马皆 由庙之两旁绕行,修马路始拆卸。” 当街庙不仅是一座庙宇,同时也被 当作街巷代称。在《乾隆京城全图》 上,可以看到当时的当街庙标注为 “观音庵”。 明清及民国时期,西四路口东、 西、南、北设有四座牌楼,称“西四牌楼”。根据《京师坊巷志稿》的记载,南、北路口的牌楼上均书“大市街”,东侧路口牌楼上书“行仁”,西侧路口牌楼上书“履义”。清末,西四牌楼以西称羊市,以东称马市。民国时期改称羊市大街和马市大街,也就是现在的阜成门内大街和西四东大街。西四路口以 图3:1908年《最新北京内外首善全图》,图中西四牌楼北为当街庙,西四北五条为石老娘胡同,西四北六条为魏儿胡同。 清辅国公九成世系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