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中考复习资料

历史中考复习资料

历史中考专题复习

一、2012年历史周年大事

1.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70周年

2.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

3.土地改革基本完成60周年

4.中日建交40周年

5.海协会和台湾的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20周年

6.中共十四大召开20周年

7.美国内战期间,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50周年

二、“标志”类

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

1.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鸦片战争

2.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南京条约》

3.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标志——《马关条约》

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辛丑条约》

5.中国近代化启动的标志——洋务运动

6.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甲午战争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7.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公车上书

8.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9.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10.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五四运动

1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五四运动

1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13.中共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的标志——南昌起义

14.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

15.中华民族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九一八事变

16.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17.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

解决

18.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日本投降(9.9递交投降书)

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

1.新中国诞生的标志——开国大典

2.中国现代史开端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4.抗美援朝胜利的标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5.中国2000多年封建土地制度彻底废除的标志——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6.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

7.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

8.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粉碎“四人帮”

9.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开始的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0.我国重返国际经济舞台的标志——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1.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九年级上册

1.世界各地区间封闭和孤立状态被打破的标志——新航路的开辟

2.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标志——《权利法案》的通过

3.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第一枪)的标志——来克星敦枪声

4.美国诞生的标志——《独立宣言》的通过

5.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攻克巴士底狱

6.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7.世界上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英国宪章运动

8.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0.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德国签字投降

九年级下册

1.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历史的结束,帝国主入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

三、重要节日来源

1、建军节(8月1日):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党的生日(7月1日):1921年7月,中共一大(上海——→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3、青年节(5月4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

4、国庆节(10月1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5、美国独立日(7月4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6、法国独立日(7月14日):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四、侵略与抗争专题

《一》、五次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

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打开中国大门。

直接原因:清政府命林则徐实行禁烟运动。

②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战争爆发。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廷被迫派人向英军求和,战争结束。

③结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有:

a.割香港岛给英国 (中国领土主权受到严重破坏)

b.赔款2100万元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英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④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扩大侵略权益。

②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③主要事件: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铜牛头圆明园残迹

④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

⑤、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

3、甲午中日战争

①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撞向敌舰,不幸中鱼雷,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②中日《马关条约》

时间:1895年

内容: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增开通商口岸

影响:《马关条约》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①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法、俄、日、法、德、意、奥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8月中旬,攻占北京,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②《辛丑条约》 1901年

内容: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成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①、九一八事变

a.时间:1931年9月18日

b.借口:柳条湖事件

c.结果:东北沦陷

d.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游击队开展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了。

②、西安事变

a.时间:1936年12月12日,

b.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

c.目的:为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e.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③、七七事变

a.时间:1937年7月7日,又称卢沟桥事变

b.标志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

④、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的六周内,屠杀中国居民达30万人以上。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之一。

⑤、台儿庄战役

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歼敌1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

⑥、百团大战

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其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它的辉煌战绩,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⑦、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日本的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取得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

1、割地:

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东北100万、西北50多万。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

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

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

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

3、开埠通商

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权。

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最西端)、苏州、杭州为商埠。

4、攫取中国的特权

①《南京条约》及附件:规定了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

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

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②《瑷珲条约》:割地最多。

③《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

④《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三》、列强侵华罪行

1、两次洗劫北京: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

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3、制造大屠杀:

①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②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4、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

《四》、人民的反抗

1、人民群众的斗争

(1)1851年到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

(2)1899至1900年,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

(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起点。

(2)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3)边疆地区危机: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5)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6)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守军(二十九军)英勇抗击日军进攻。

(7)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激战。

(8)1940年8月起,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

3、学生运动

(1)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百年巨变的启示

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不断进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部近代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

一部近代史还是一部探索史,它昭示我们:反帝反封建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这一历史性巨变。

五:中共历次会议

一、创建时期

(一)、“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时间:1921年7月23 日

(2)、地点:上海

(3)、历史条件: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②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干部和组织条件。

(4)、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

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并决定建立党的地方组织。

(5)、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二、土地革命时期

遵义会议(1935、1,)

(1)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抗日战争时期

1、“七大”(1945、4,延安)

(1)内容: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用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五、新中国成立后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1)内容: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拔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中共“十二大”

内容:确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纲领,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

路线。

5、““十四大”(1992年):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

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6、“十五大”(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新党章。

六、小结:

中国共产党从创立至今,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制订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方针政策、路线,建立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了改革开放,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是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光荣正确的党。因此,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争取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六、改革开放专题

1.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2、社会主义改革: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

1.俄国: 1861年改革

⑴背景:①农奴制阻碍俄国资产主义经济发展.②农奴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⑵时间:1861年

⑶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②农奴获得"解放"时得到一块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4)中心内容: 废除农奴制.

(5)目的:保护贵族.地主阶级利益.

(7)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8)评价:①是沙皇政府推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②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日本: 明治维新

⑴背景:①幕府统治危机;②民族危机;

⑵时间:1868年

⑶内容: ①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上: 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③军事上:改革封建军队.建立现代军队. ④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⑷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⑸评价: 进步性:①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产主义道路,摆脱了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局限性:①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②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议道路。

3.中国戊戌变法.

⑴时间:1898年.

⑵序幕:"公车上书"

(3)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

⑸失败的标志: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即戊戌政变)

(6)戊戌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这场变法的领导者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①势力过于弱小,而顽固势力十分强大;②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③维新派没有势力,又不能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

(7)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8)变法失败的教训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4.新中国的改革开放:

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时间:1978年

②内容:

a: 思想路线:全会重新确定了事实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 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价服斗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c:组织路线:形成了认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③意义: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⑵对内改革:

在农村的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安徽凤阳)

在城市的改革:a:城市经济改革全面发展.(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⑶对外开放:

①对外开放割据:"经济特点-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全面结合的主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②对外开放的重大成就: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近代开放政策和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比较:

①改革要循序渐进,不可急躁;

②改革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③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言之有理即可)

(6)、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所讲的“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三次飞跃”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1)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推翻了清朝

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毛泽东,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195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3)邓小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7)、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七、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农问题

1、土地改革

(1)根本原因:封建地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实施地区:新解放区

(3)时间:1950年冬——1952年底

(4)开展: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决定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5)成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6)意义:①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③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④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农业合作化

时间:1953年-1956年

原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个体经济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形式:通过农业生产合作社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影响:1956年,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1958年

原因: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特点:政社合一

影响: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和“共产”风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严重失误,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率先实行地点:安微凤阳小岗村

优点: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影响:极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5、农村另一条致富之路: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影响:乡镇企业的的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本专题启示:你认为如何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推动农村的发展,需要加强党的领导。

2、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城乡发展,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为中心,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繁荣农村文化,维护农村的稳定与和谐。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走科教兴国之路,把农村经济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4、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与耕地资源。

本专题启示二:政府对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什么原则?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八民主政治发展

1、中国的民主进程

1898年维新变法期间广开言论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49年9月,新政协通过《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为人民民主专政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966-1976,十年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肆意践踏,民主法制匮乏,遭遇挫折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吸取文革教训,加强法制建设。

1982年,通过新宪法,成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并逐步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2.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实践——西方民主制度的确立

古希腊雅典城邦拥有比较健全的民主政治,成为今天西方民主政治的的源头近代,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1776年7月4日,美利坚民族通过《独立宣言》,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1789年,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法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后来,拿破仑颁布《法典》,第一次确认了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

3.历史告诉我们的启迪

民主法制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九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一)资本主义的兴起

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4世纪,地中海区域商业发达、手工工场发展起来,开始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早期的殖民扩张:孕育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要素,使世界朝着一体化方向迈出了关键一步。

(二)资产阶级的革命时代

从17世纪上半期开始,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美等国通过革命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开始逐步确立。

(三)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

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8世纪中期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确立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起来,成为时

代的主流。如: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这些活动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最终确立下来。

(四)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不但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还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越来越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十热点问题

(一)中日建交40周年,部分人为捞取政治资本损害中日关系

【看热点材料】

1.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2月20日公然抛出“南京大屠杀历史不存在”言论后,曾先后两次表示无意收回相关言论,并拒不道歉。

2.4月17日,日本极右翼政客、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美国访问时突然抛出“购买”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的怪论,引发日本朝野轩然大波。石原之所以说“购买”,是因为日本方面声称,钓鱼岛及其附近几个岛屿目前为日本民间人士“所有”。

考点突破

1.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及制造的大屠杀

①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②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2、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3、中华民族的反抗:

(1)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2)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守军(二十九军)英勇抗击日军进攻。

(3)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激战。

(4)1940年8月起,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

4.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5.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联系史实来理解,注意P84探究题)

6.对日本政府的告诫:①正视历史,承认侵略罪行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

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

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7、中学生应怎么做:A、牢记历史,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开创未来。B、认真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C、呼

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

民拖入战争泥潭。

8、谈你对新形势下发展中日关系的看法。

(1)日本应牢历史,正视历史,汲取历史教训。(2)中国应警惕军国主义复活。

(3)两国人民须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共创友好和平未来,在和平共处五处原

则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4)加强中日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二)关于西藏问题

【看热点材料】

1. 3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西藏代表团的审议,强调要坚持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继续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确保西藏社会大局稳定。

2. 4月25日-27日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赴香港参加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并顺访香港。他表示相信,香港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祝愿香港扎西德勒。

考点突破

(1)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川藏、新藏、青藏公路(课本八下P19)。

(3)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西藏自治区(课本八下P56—59)。

(4)1959年,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今天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

(5)山东援藏干部孔繁森,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

(6)我国对少数民族实现的两项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

(7)从西藏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藏族乐曲:《弦子舞曲》;

现宗教首领:十一世班禅(经中央政府批准)。

(三)关于台湾问题

【看热点材料】

1. 2012马英九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的胜利,是“九二共识”的胜利。

2. 胡锦涛总书记2月22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胡锦涛强调,在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

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符合时代发展进步的潮流。

考点突破

1. 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只作材料呈现,不在考试范围内)

①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③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③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④有“一国两制”等正确的方针、政策。⑤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有能力实现祖国统一。

3. 历史上两次被割占及回归: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4.今天台湾与祖国不统一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

5.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

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6. 今天祖国统一的阻碍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最大威胁);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7.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办?

①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②同“台独”等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报效祖国,使祖国强大。

8.九二共识: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9.谈谈你对统一大业的认识

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3.“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4.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四)中东北非动荡

【看热点材料】

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叙利亚、也门接近了内战的边缘,近期的政治动荡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阿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1.中东北非动荡的原因

①物价上涨、就业困难和民生艰难是引发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

②领导人长期执政,高度集权,贪污腐败,不思改革,缺乏民主,激起民众强烈不满

③中东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西方列强从自己利益出发,在此长期角逐。

④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

2.民族独立与振兴的启示:主权的独立,国家的统一,是民族振兴的基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捍卫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2)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十一中国近代化探索

1.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变化?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中国近代化历程:(表)

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2.中国共产党对近代化的探索

1、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1)中共“一大”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

(2)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胜利进军,进行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中共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成立中央人民政府。(2)建国初期,

1954—1956年完成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7年进行一五计划,汽车、飞机、重型机器和精密仪器等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开始建立起来。

(3)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但在探索中出现了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5)中共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十二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1)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欧洲文化节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 中国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

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 1978年中国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中,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启示: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十三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题例: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B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近代化的进

十四中华民族精神

五四精神: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乐于奉献、敢为天下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长征精神: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依靠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抗战精神: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

奥运精神:团结拼搏、为国争光。

抗震(灾)精神:不屈不挠、团结拼搏、众志成城、共度时艰、自强不息、志在必胜的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十五科技革命

(1)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社会关系:加剧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分化。

③国际格局: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第二次科技革命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社会关系: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③国际格局: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4)启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技本领,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

(5)交通工具:第一次科技革命(火车、轮船或汽船);第二次科技革命(汽车、飞机)。

十六资本主义性质的革命

1.改革方式: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中国戊戌变法

2.战争方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中国辛亥革命资本主义性质的革命(改革方式表)

3.发生在同一时代的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对各自社会产生了怎样

的影响?最终结果如何?试分析造成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

(1)影响:中国的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而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是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明治维新后,日本强大起来,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结果:中国戊戌变法失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

原因:(1)明治维新通过武装倒幕扫除了改革的障碍,而中国戊戌变法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2)明治维新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对封建制度进行了全面冲击并获得成功,而戊戌变法目的是救亡图存,维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改革措施基本没有得到实施,最终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失败。

4.美国历史上发生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其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什么?两次革命途径和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1)解决问题:第一次是争取民族独立,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第二次是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南方的奴隶制。

(2)完成途径过程相同处:途径:都以战争手段解决,第一次是独立战争,第二次是南北战争;过程:革命的一方最初都在军事上一度受挫,处于不利地位,但经过艰苦斗争扭转局面,最终取得胜利。

(3)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两次革命都是正义的事业,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政府都采取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

(4)看法: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正义的事业,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只要采取坚定果断的政治、军事措施,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5.你觉得世界大国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走上崛起之路的?我国可以从这些大国的崛起中获得哪些启示?

通过战争、改革等方式走上崛起之路的。

启示:①要善于抓住机遇进行改革,发展经济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重视引进和发展高科技。

③要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教兴国。

④要扩大对外开放,吸取他国先进经验。

⑤要完善管理制度,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⑥要保持国家统一和稳定等等(意思相近即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