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综合实践活动思考题

综合实践活动思考题

综合实践活动思考题
综合实践活动思考题

第一章思考·探索·实践

1、简要阐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出的背景。

(一)时代呼唤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化人才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1)全球化时代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到来,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技术、生态等各方面的相互依赖与日俱增。这种趋势引发了对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化人才的客观需求。一方面如环境问题,除生态学、地理、生物、化学问题外,还有经济学问题、历史学问题、哲学问题、伦理道德问题、美学问题、法学问题等;再如人口问题,不仅是人口学、生物学问题,还是经济学问题、政治学问题、伦理学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他们不仅应掌握一定的跨学科知识,更重要的具备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诸如全球性环境破坏、核毁灭的威胁、人口爆炸、贫富差距等重大问题也迫使各国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角度进行合作。人们意识到,当今和未来社会不仅需要具有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化”人才,更需要通晓多门学科并能融会贯通、具有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社会化”人才。

(2)知识经济时代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是以创新为特征,以知识创新为动力的时代,创新是其灵魂。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谁在知识创新中领先,谁就能在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养成探究的习惯和态度,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教育承载着这个迫切的任务,而课程正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载体。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这个紧要关头应运而生。

(3)信息化时代

信息化时代要求社会成员具备信息意识与素养、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有专家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人才必须具备以下能力:(1)搜集信息的能力(2)将信息创新为知识的能力(3)将知识创新为技术的能力。

(4)可持续发展时代

要求社会成员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主思考和规划人生的能力。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1)现行课程结构存在着较严重不足

1)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看:

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优势,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学科课程主导价值在于传播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经验课程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体验和真切体验。

2)从课程内容组成形式看:

分科课程占据绝对优势,而综合课程则微乎其微。分科课程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综合课程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视野与方法。3)从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要求看:

必修课占据绝对优势,而选修课则微乎其微。必修课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选修课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

个性。

4)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来看:国家课程备受关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开发。国家课程主导价值在于体现国家意志。地方课程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校本课程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这种课程体系、结构,多以分科课程为主,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国际综合实践课程的发展趋势

1)回归生活

从人的生活角度看,教育是儿童通向可能生活的中介,作为人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教育应成为一种生活化的教育。由此推论,其内容不应该是由单一的认知活动构成的,而应涉及人的生活的实践。只有回归本真的生活世界,把人置于他实际生存的世界之中,去体验、反省、批判、创造,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人才可能建构起可能生活的图式,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实现教育目的最终要靠课程。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应成为一种生活化的课程。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满足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本国基础教育的需要,世界各国都在调整本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更新基础教育的课程内容。如美国各州的中小学都设计和实施了“设计学习”、“应用学习”;法国的中小学设计和实施了“动手做”。不论各个国家如何改革其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已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在此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出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从学生的自然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个人生活中提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以及对自我和他人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动适应了我国基础教育回归生活的现实需要。

2)强调综合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追求课程的综合化。课程的综合化趋势不只是改变一种课程组织方式,它在本质上是课程价值观的深层变革。于是,欧美诸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活动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我国台湾地区则把“综合活动”作为新课程的七大学习领域之一。

在我国基础课程体系中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课程生活化、综合化趋势的充分体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既适应我国当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终身发展、对我国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2、谈谈新的知识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间的关系。

主客统一的识观则把知识看成是主体经验的生成过程和个人意义的建构过程,认为知识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结合,知识的理解和获得打上了学习者个人特征的烙印,这样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必然成为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渗透价值的过程。这种教育重视知识的创造与构建的过程,通过体验、探究、参与活动而获得“直接经验”、“个人知识”、“构建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知识的观念固然影响着课程的设计,而对知识的形态、结构以及获取方式的不同认识也影响着课程的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立足于知识观的转变,在课程架构上使学生通过体验、探究、参与活动而获取更多的“直接经验”,获取更多的“个人知识”,获取建构知识的能力,有着良好的课程载体,有着广阔的课程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最核心的课程价值观在于:

(1)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交往性的实践。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一种单一的知识观,强调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单一接受性的学习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惟一有效的途径,综合学习、实践学习、参与学习、生活学习、探究学习是中小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不可偏废。

(3)综合实践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作为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体的价值需要。学生的主体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成为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体的必经途径。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必须重视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的发展价值。

(4)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与创新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并为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基础。

(5)作为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本质特点,包括探究性、生活性、交往性、参与性和实践性。

3、分析课外活动、活动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者的异同点。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的区别

课外活动可以看作综合实践活动的前身。综合实践活动则是课外活动的发展和升华。二者有着密切联系,又有着本质区别。

(1)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存在的;(2)在育人功能上不同,课外活动的过程一般不具有研究性,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正式课程,与其它学科课程一样,发挥着整体育人功能,其效能要大得多;(3)在具体要求上不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目的、计划、成系统,对活动内容、时间、程度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安排,克服课外活动的随意性,且具有评价环节。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活动课程的区别

第一,‘活动课’依然是一个教学层面的概念,是一个‘功课’,从而缺少课程意识;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课程层面的概念,它涉及课程开发、设计和实施等层面的问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发展的课程价值,调动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来加以设计和实施。

第二,‘活动课’的目标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有差异。1992年的《课程计划》规定活动课的总目标是:“各项活动都要结合其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扩大视野,动手动脑,增长才干,发展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许多学者意识到这种目标的局限性,认为活动课的目标既需要具体化,又需要拓展。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目标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各种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总的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更趋向于社会要求与学生个体需要相统一。

第三,‘活动课’的内容缺乏课程领域观念,与以往的课外活动并无实质的区别,从而在实施过程中极大地影响了其课程价值。1992年的《课程计划》规定:‘活动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班团队活动、晨会(夕会)、科技文体活动、体育锻炼、校传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内容依然局限在学校范围内,是学生在校内的一般活动,与学生的整个社会生活、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依然不够紧密;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具有明确的课程领域观念。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活动领域,并要求这些活动领域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和学生与文化等序列来展开学习活动,从而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

第四,在学习方式上,‘活动课’没有强调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其基本的活动方式依然是课外活动,如班队活动、晨会活动、科技文体活动、体育锻炼活动、校传统活动等,基本上是在学校范围内,在课堂中实施活动课的‘教学’,甚至变成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活动的延伸,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通过课题探究、调查访问、社会参与等方式来进行学习,相当多的学校把手工制作作为活动课的主要学习方式,或者通过某种技艺的模仿来展开。因而,活动课对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产生积极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基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开展课题研究,主张学生进行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学习,通过充分利用社区课程资源,通过生活来学习,通过参与社会活动领域来学习,要求变革单一重视知识结果获得的接受性学习或简单的技艺训练的浅层次的活动。通过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交往性学习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深入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进行调查、考察、访问、测量、实验、社区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活动,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特征。

当然,1992年以来的活动课的研究与实践也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策略。如在课程评价上,非常重视阶段性结果评价,重视过程评价胜于结果评价。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中综合性活动的区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从目标上来看,两者都要贯彻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都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因而它们的总目标是一致的;但同时两者所承担的任务各有不同的侧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科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人类种族经验的精华。从课程内容上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侧重即时信息和直接经验;而学科课程的内容侧重昔时信息和间接经验。从学习活动方式上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方式以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为主要方式;而学科课程以读书为主要方式。从课程的评价上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察学生学习的过程;而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察学生学习的结果。当然,学科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包含有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如物理、化学、生物中的实验,美术课、音乐课和体育课等学科中的活动,这些是不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隐含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阅读、听讲、书面练习和实际活动等,如自然科学中的观察、实验,数学中的测量制图,文、史、政学科中的观察、参观和调查,艺术学

科中的唱歌、绘画,体育学科中的运动以及劳作科中的劳动等。显然,这些实际活动属于学科课程固有的学习活动方式,而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两者是有区别的:第一,学科课程中的综合实践学习是在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学习中展开的,所开展的活动内容都是与其相应的学科领域直接相关;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实际、面向社会,它不具有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尽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类学科知识,但它并不受体系化知识框架的局限。第二,学科课程中的综合实践学习的目的,必须以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为基础,同时发展学生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的能力,以及独特领域的综合素养,如语文课程中综合性实践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发展;而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更直接地指向于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第三,学科课程中的综合性实践学习方式往往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如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课程实施中综合性实践学习大都以观察、实验、制作为主,语文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则以调查和各种形式的表达为主;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则因活动主题而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不受学科特征的局限。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活动(课)的区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活动(课)有着很多共同特点,都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自动性、创造性和趣味性。因此大家易把二者混为一谈。学科活动(课)虽以活动的形式体现,但更注重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服务于各学科课堂教学,是学科课程教学的延伸。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是一种新型的独立课程类型,从本质上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与地方性于一体的课程,它是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的各种活动,其活动内容具有非学科化的特征。

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严密的知识逻辑体系生成的主题

课堂教学时空开放的时空

间接学习实践学习

预设性教材非预设性的资源

“教”师“导”师

同步为主个性需要

不同学科活动课的侧重点和目的不同。如:以“到家乡某地参观学习开展活动”为例。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活动目的和侧重点:

1、语文课,重点是感受家乡的变化和用文字描述(或记录)路口的繁忙景象---写作素材;

2、数学课,重点是统计一定时间内过往车辆的数量---统计初步的收集与整理;

3、美术课,重点是用笔描绘繁忙的路口,感受家乡的变化,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写生素材……

而综合实践活动,它将整合各学科知识,并渗透研究性学习。既要用数学统计知识收集整理数据,用语言描述路口的繁忙景象,拍摄一些图片资料,又要思考为什么有这么多车辆,反映家乡的变化,更要以主人翁意识思考路口存在什么不足和隐患,大胆设想,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培养社会责任感。可见,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是整合了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知识,对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大有好处。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外兴趣小组的区别

兴趣小组活动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

和非学科性,是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开展的,是一种非全员性的活动,有的还具有较强的学科活动特点。如:书法组、航模组、舞蹈组等,都具有很强学科活动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形式上看,是对学科逻辑体系的突破和超越,从教学方式上看,它是将学生的内在需要、动机、兴趣置于中心,强调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操作、去体验、去探索、去发现。从地位上看,它是独立的正式课程。

(六)综合实践与课外、校外活动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校外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课程管理的角度来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国家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规定了不同学段学生要达到基本教育目标,是每个3~12年级学生必修的课程;

而课外、校外活动是学校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实际开设的,有一定的随意性,从课程管理的角度来划分应属于校本课程,也不是每个学生必修的课程。

(2)从两者追求的目标来看

综合实践活动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而课外、校外活动往往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特色来开设的,是以发展学生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为目标的。

(3)从课程的类型及开发的内容来看

二者都属于活动课程的范畴,都以活动为课程开发的主要形式;二者内容有交叉之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以及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四个指定领域,还包括班团体活动、

校传统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四个指定领域。而课外、校外活动的很多内容是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定领域开展的。

(4)从课程实施的时间安排来看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以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采用长短课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来安排,有些内容还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外、校外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平均每周要保证有3课时。在实施中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内使用,也可以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教学时间打通使用,等等。同时要注意开发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充分开展。而课外、校外活动的时间也是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来安排的,占用的都是课外和校外时间。

4、总结、归纳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共同点,谈谈其对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启示。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综合活动课程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在活动领域方面体现了‘综合’的特征。但“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意味着任何一项活动都面面俱到,‘综合性’是相对的。

(一)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综合实践活动涉及的领域

1、主题探究或课题研究类

主题探究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为中心,遵循科学研究最基本的规范和步骤,展开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研究学习与设计学习具有内在的联系,学生通过对有关问题的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策略,如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

课题研究学习,学生一般都要提出解决有关环境保护的对策。

2、社会实践学习类

社会实践学习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参与性,即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参与到整个社会生活之中,融入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中。

3、生活学习类

生活学习是与学生生活能力、适应能力相关的实践性学习。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域体现了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

(二)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活动方式

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活动方式的根本特征是综合性、实践性、多样性。基本学习活动方式主要有:

1、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重要的学习活动方式。它的核心是课题研究,即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搜索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或事实资料,运用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并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一般包括以下基本过程:

2、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活动

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是小学、初中、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学习活动方式。它不同与课题研究学习,课题研究学习是以探究为核心的,其基本活动方式是观察、调查、研究;而实际应用学习要求学生在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科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的实际操作。它有两种基本形式:

3、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

国外学生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累,并获得对社会物资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认知、理解、体验和感悟的学习活动。体验性学习活动不以发展探究能力、操作能力为根本目标,而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参观、考察、访问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活动方式。

4、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是指要求学生参与到一般社会活动领域之中,成为某一社会活动中的一员进行实际的社会活动。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的根本特征是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尽管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但它是以探究为核心的;设计性学习同样具有实践性,但它是以具体的问题解决为目标的;体验性学习的核心则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对社会的认知、理解、体验和感悟。只有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才更有利于使学生通过一般性实践,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因而,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各学区的“学区活动规划”中都有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方式: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重点应在评价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而不是“科学参照”标准,“社会成员参照”标准,即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几点启示:综合实践活动最核心的课程价值观在于

(1)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交往性的实践。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一种单一的知识观,强调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知识的获得的唯一有效的途径。综合学习、实践学习、参与学习、生活学习、探究学习是中小学生知识获得和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不可偏废。把学生禁锢在“书本世界”中的教学,与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是背道而驰的。

(3)综合实践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了学生作为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价值需要。学生的主体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成为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的必经途径。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必须重视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的发展价值。(4)综合实践活动根本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与创新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并为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基础。

(5)作为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的本质特点包括: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探究性、生活性、交往性、参与性和实践性。

第二章思考·探索·实践

1、结合课本45页案例《哪种塑料袋可以装食品》,分析它是否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哪种塑料袋可以装食品》,它首先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立足于生活世界,强调学习内容与现实的联系。即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选择和生成活动主题。也就是从学生周围社会环境为背景的,充分挖掘蕴藏在社会中的丰富课程资源。“哪种塑料袋可以装食品”课题提出的背景,教师正是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每天清晨看到的大街小巷卖早点的摊点用来装食品的塑料袋。

其次它体现了注重问题探究,强调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精神。教师在生成主题时提出:你们知道吗?不是所有的塑料袋都可以用来装食品的!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塑料袋,根据所用原料不同,可以分为有毒和无毒两种。用有毒的塑料袋装食品,不仅会污染食品、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还会给城市带来大量的白色垃圾、造成‘白色污染’。因此,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各种塑料袋,探讨:如何通过不同方法区别有毒和无毒塑料袋?

其三,着眼于直接,强调学生的亲历和体验。学生通过燃烧、观察、闻气味,浸水等方法区别塑料袋有毒无毒特征,从而认定可以装食品的塑料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2、你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有哪些特性?列举一、二,并做简要分析。(1)生活性。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课程,因而,其课程内容不应来源于书本,而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围绕问题来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2)经验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课程,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

(3)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学习方式和简单的技艺训练性的活动方式,使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考察、测量、实验、劳动等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开展学习。

(4)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5)交往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在与同伴分工合作、提出问题、制订方案、收集信息、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别人达成一致、分享共同的成果等。

(6)参与性。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应和其他学科课程一样,充分体现它对学生的全面教育的功能,设计时要考虑学生有参与的机会。同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也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

(7)多元性。价值多元、尊重差异是主体取向的基本特征,它强调活动不是靠外部力量的督促和控制,而是每一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择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体现课程主体的开发是多元的,选题是多样的、活动方式多样、成果交流多样、评价标准是多元的。

3、就近到一所小学进行调研,考察并阐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师生关系带来了哪些变化?

(略)

第三章思考·探索·实践

1、你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分类?列举一、二并做简要阐述。

答:还可以从下面三个维度:

A、人与自然维度:

让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对自然世界的神奇既有感性的体验又有理性的认识;能从身边小事做起,将保护自然与环境的意识转化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

B、人与社会维度

关注社会生活,有目的地对周围社会环境进行考察;获得初步的社会经验和社会交往的认知能力;形成初步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具有一定的服务社区的经历。

C、人与自我维度

能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了解基本的自护常识;增强劳动观念,发展劳动技能。

美国《应用学习标准》就规定了五个类型的课程目标:1)五个领域的目标,即A1 问题解决;A2 交流的手段与技巧;A3 信息手段与技巧;A4 学习与自我管理手段与技巧;A5 与他人合作的手段与技巧。2)九大能力,即(1)收集、分析、整理信息;(2)交流思想和信息;(3)安排和组织资源;(4)与他人共同工作和从事集体工作;(5)解决问题;(6)使用数学思想和技巧;(7)使用技术;(8)随时根据需求进行学与教;(9)理解和设计(生产)系统。

2、如何正确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展开过程中目标的生成性之间的关系?

(略)

3、绘制一张恰如其分地反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学段目标、具体目三者之间的联系图。

4、课本80页第4题:一个以“学校的午餐”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实例。先阅读材料,然后回答案例中具体目标的表述采用了何种方式并对此种表述方式进行评价。

该案例的活动目标属于列点式表述。有教师教学目标,也有学生的学习(活动)目标。虽然目标中包含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但没有具体化。

5、课本第80页第5题。

该案例的活动目标属于列点式表述。虽然含有三维目标但没有具体化。

第四章思考·探索·实践

1、请就每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领域提出3~5个有价值的活动主题。(1)研究性学习:空气状况的调查研究、植被与绿化问题研究、社区或地方人口状况的调查研究、空气状况的调查研究、校园环境与学校周边环境研究、中小学生的服饰与审美问题研究。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城管叔叔,我也行、关爱五保老人、社区商场调查、社会宣传、资源和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

(3)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菊花栽培造型系列活动、设计一种校园设施、设计制造一辆自行车拖车。

2、有人认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不是预设的内容,而是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基本的学习方式,活动的主题才是课程内容”请结合本章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课程,因而,其课程内容不应来源于书本,而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围绕问题来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而这一问题就是学生活动的主题。

之所以活动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非预设性和生成性特征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非预设的课程,学生在该课程中学习什么内容?与学科课程不同的是,学习的内容不是预先设计好,不是体系化的书本知识或知识专题,而是学生从生活中自主地提出的问题,并由问题上升到活动主题。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不是预设的内容,而是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基本的学习活动方式。研究性学习中所要“研究什么”的东西才是活动的内容。劳动技术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活动的主题才是内容,所谓的“劳动知识”也是围绕学生活动的主题而渗透在活动过程中传递给学生的。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开展什么样的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严格来说,这不是由教育管理部门规定的或预设的,而是由学生自主提出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的。从此意义上说,只有活动主题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而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等只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活动形式或活动要素,具体表现为研究、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如社会宣传、公益活动等)、劳动实践与技术实践(如设计、制作等)。

3、请你谈谈,在具体的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实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这四个指定内容领域的有效整合?(要求:提出一些可操作性强的整合策略。)

在实践过程中,这四个领域在逻辑上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上述四个指定性内容领域是以融合的形态呈现的。

当组织学生进行关于环境污染(如水污染、垃圾污染、白色污染、噪音污染、水土流失、沙尘暴等)的研究时,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了解有关环境污染的现状、表现、原因、治理方法等的知识,得出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案或建议。在此过程中,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得到运用;上网查阅资料的方式可以发挥它不受时空限制、信息丰富且来源多样的长处,实现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处理,并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便捷地展示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开展交流活动;同时,根据同学们学习到的知识和提出的建议或方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做一些环保知识和环护法律的社会宣传活动,开展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环境治理的义务劳动活动。这样,四个学习领域就可以得到有机的整合,形成一个可以发挥合力的整体。既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目标,又达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发展目标。

4、选择本地一所学校,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试着为该校开发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要求:反映该校的特色,切实可行,以获得主体的形式列出)

(略)

5、如何正确处理好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的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内容之间的关系?(要求:从多层面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实施策略)(略)

1、结合某一案例,说明影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主要因素。

《××旅游度假村规划设计》的课题目标为:学生会设计旅游度假村;巩固提高学科课程数学、自然等有关知识,树立热爱家乡的情感。该课题的活动目标虽然依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维”总目标,提出了促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但是,显然没有做好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的工作,因此,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设计的目标过大过高,偏离学生经验和知识结构

该案例要求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旅游度假村,涉及了人文、社会、地理、数学、市场经济、旅游等有关知识,显然这些目标对小学生来说是过大过高。由于目标过大过高,会导致大多数学生遭遇失败和挫折,丧失信心。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就是没有以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为依据,也没有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来设计。如果改成“通过体验……养成…

…”,那么,就会显得具体且容易操作。

(2)设计“纯知识化”目标,偏离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通过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寻求实际问题的解决方略,而不是简单地获取一些间接知识或经验。

上述案例设计将目标定位于:获得对动物的感性知识,巩固提高学科课程数学、自然等有关知识,追求的是“纯知识”目标,偏离了课程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纯知识目标的设计,只会将学生引入发现科普知识的误区,使活动蜕变为在喧闹背后“找寻已有答案”的单调行为。学生所获得的东西,不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是间接经验,都远离他们的生活与心灵的间接经验,这显然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追求相去甚远。

(3)设计没有过程与方法,偏离了课程探究的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是根据我国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来制订的。《××旅游度假村规划设计》的目标设计,忽视了过程与方法、实践与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关注的是活动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通过活动所进行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塑造,真实的具体的个人体验,关注个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学生没有机会对具体的现场经验和抽象的知识进行重组和建构,没有实践能力提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学习目标如何发生?探究成为浮泛的和缺乏深度的行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因此衰减,乃至空无。活动设计如果缺失了过程与方法、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目标,就是不合格的活动方案。

(4)老师包办代替,没有学生亲自制订的目标,违反了学生自主性原则。该课例的目标设计,显然是老师的包办代替行为。

2、你认为还有哪些影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因素?试举例说明。

(略)

3、分析课本136页“海上日出”案例,问这个活动设计是否符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原则。如有不妥之处,请加以改进。

(略)

1、你认为,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前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了解学生,调查课程资源,教师自身相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准备。

2、谈谈你对在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课程的生成性的认识。

3、阅读课本168~169页材料,谈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时处理好“主题”与“问题”的关系。

确立课题前,一教师一般都要先创设情境引出话题,让学生围绕话题提出若干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再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提炼出几个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活动主题;然后再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特点,具体规划如何开展研究活动,制定活动方案。这一过程的基本流程就是:

引出话题——提出问题——梳理问题(形成主题)——选择课题——规划内容——制定计划。

4、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材料,为城光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城光小学是一所双轨制的六年制小学,地处城乡结合地带,所在乡镇盛产银杏,也是传统的苗木之乡。校园里一年四季绿树成荫,苗木花草种类繁多,还有一些不知年岁的银杏树。学校附近有一个规模较大的苗木市场,还有一个县苗木研究所。苗木市场除本地人口经营外,还有一些外来人口,他们的子女也在城光小学就读。偶尔还有外国专家来苗木研究所交流。

3、《苗木——家乡的宝》活动设计

一、主题提出的背景

城光小学地处城乡结合地带,所在乡镇盛产银杏,也是传统的苗木之乡。校

园里苗木花草种类繁多,一年四季绿树成荫,学校附近有一个大规模的苗木市场和县苗木研究所。该乡镇人口流动量大,主要经营苗木。孩子们处在这样的苗木之乡,竟有很多人不太了解苗木的名称、用途。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组成员经过研究讨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开展一次以“苗木—家乡的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了解家乡的苗木,了解家乡的风貌。

二、活动的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苗木的名称、基本特征及基本用途;

2、知道苗木生长所需要的环境;

3、大致了解苗木的销售方向和情况;

4、认识苗木对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重大影响。

(二)能力目标

1、能够收集各种信息,并能对其进行分类处理;

2、尝试用清晰的语言说明家乡成为苗木之乡的原因;

3、能够用绘画、文字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

4、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能同时考虑问题的多方面,并大胆提出质疑;

5、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即如何与陌生人交流,特别是外国人。从而获得与学校以外人交流的经验。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学会合作,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并培养做事的责任心和细致塌实的

工作作风;

2、在活动中增强学生对家乡的宝—苗木的兴趣和热爱;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活动实施过程

(一)师生进行商讨,制定活动方案(活动计划),并提出现实中会出现的一些活动障碍,及给予解决方法

(二)进行分组,并分配任务。

1)收集资料,并制作手抄报,进行宣传工作。(一组人员)

2)到苗木市场与销售商进行交流,了解苗木的销售情况。(一组人员)3)到研究所与专家面对面进行交谈,了解苗木的性能特征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等。(一组人员)

4)到其他地方进行问题调查,言语访问,了解乡民们对家乡的宝—苗木的认识及感想。(剩余人员)

四、成果展示

1、预计成果:

由于这个活动的困难度不高,对小学生来说并无太多的困难出现在活动过程当中,且该乡镇地处苗木之乡。人口流动量大,人们的素质水平比较高,对于学生活动支持者为多,所以活动的成功率较大。

2、对调查结果进行交流、商讨,并将成果以图片、文字等艺术形式展示出来。

五、活动评价与反思

(一)学生的自我评价

1、学生通过活动是否了解家乡苗木的基本情况。□

2、是否认识苗木对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重大影响。□

3、是否形成了一定的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是否能将自己的调查成果创造性地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展示。□

5、是否养成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是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6、是否产生了热爱家乡的情感、主人翁意识。□

7、通过实践活动,是否对所获得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学会欣赏别人。□

在活动中,随时都有评价。如在学生发言中哪个组的发言积极,讨论和辩论中哪个组热烈等等,教师不必讲出来,学生也会心领神会,自己都有判断,同时要采取互评、自评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在学习后,可按教材上的评价内容让学生自己讲一讲,让他们再次表现,这就是自我评价。无论学生发言几次,举手几次,都可能会有不同的收获,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二)教师的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强调超越教材、课程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的空间上像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设计活动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1、讲究趣味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安排相关的内容,使学生产生好奇感,课上得自然、顺利,学生自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知。如,让学生把对苗木调查的成果以图片、文字等艺术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了

解苗木的知识。同时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体验到了与他人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增进了小组内各成员之间的感情,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2、发挥创造性。每一个孩子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式学习方式,特别是在开放式的教学中,孩子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能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和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因此,让他们发挥想象,展示各种形式的成果,在活动中他们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种过程中焕发出来的一种热情、积极向上的态度。

第七章思考·探索·实践

1、谈一谈你对综合实践活动总体规划及其方法的理解和认识。

一所学校某一年度、某一学期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安排才能协调有序、具有特色?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某一学段内或在连续的几年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如何相互衔接、主题如何相互映衬?一个年级的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上如何最大限度地整合课程资源?等等,这些都涉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规划。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规划是一所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宏观规划,是学校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性决定了在学校层面上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一样,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但是,与学科课程不同的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展开是依据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因此,学校应遵循《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基本思想,为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制定出具有整体性的一学年或几学年的总体规划。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规划一般包含三个层面的总体规划,即学校几个年度或某个年度的总体规划、一个年级在几个年度或某个年度的总体规划以及某个班级在几个年度或某个年度的总体规划。每个层面的总体规划的呈现方式是不同的。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校的总体规划必然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总体规划的方法主要有:系统分析法、综合法、基于“多元智能”进行总体规划法、情境分析法等。

2、本章介绍了系列主题活动的设计方法以及单一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及方法,你如何理解或还有什么补充?

(略)

3、分析你所在学校或社区的资源特点,设计一个单一主题的活动方案。

我爱吃的蔬菜

一、活动主题提出背景

自从学校有了食堂以来,大多数孩子都在食堂就餐。做为孩子的班主任我总是选择和孩子们一起就餐。可从就餐的情况发现班里有一半的孩子偏食。尤其是不爱吃菜。每当看到这样的情况,我总是很着急。在于学生交流中了解到:学生普遍知道蔬菜有营养,应该多吃蔬菜,但不知道蔬菜中究竟有哪些营养。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对我讲的蔬菜趣闻却很感兴趣,这就启发我通过综合课的研究活动提高学生对蔬菜的兴趣,进而能喜欢多吃蔬菜,避免偏食挑现象的发生。

于是我们开展了“爱上吃蔬菜”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活动准备阶段;2、自主研究阶段;3、汇报评价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

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使研究有序、有效地进行,我们将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作了一些跟踪指导。

二、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让学生认识更多的蔬菜,了解有关蔬菜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2、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关注自己的饮食健康。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完成调查报告。

2、培养学生观察、实践、想象和人际交往等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决解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2、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近大自天然,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和知难而退的探索精神。

3、在活动中鼓励学生与人交流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孩子们,我们的生活和蔬菜也是密不可分的。你了解我们身边的蔬菜吗?你知道他们的营养价值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开展蔬菜营养我知道这一实践活动。我们一起去探素蔬菜世界的秘密。

1、教师准备

(1)指导学生搜集的资料内容:

通过浏览书刊、报纸、网络或访问营养专家,了解常见蔬菜的营养价值。

(a)调查你最喜欢的蔬菜的营养价值。

(b)调查你最讨厌的蔬菜的营养价值。

(c)调查不爱吃菜的同学的原因。

(2)教给获取资料的方法(a)用搜索站点击出关键词的方法查找相关资料;(b)对获取资料进行复制、整理和打印。并提出要求:同学们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要通过自己的整理有效的把内容呈现出来,以供大家查阅。

2、学生准备

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合理分工,搜集资料,分别到图书馆、书店、访问调查以及上网查找、搜集资料。讨论调查研究的几个问题。(1)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食用方法(2)观察蔬菜的外形、颜色,生长过程及栽培方法(3)蔬菜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活动实施阶段

第一组:上网或到图书室查找有关蔬菜的的常识。

第二组:到菜市场菜地去观察蔬菜的颜色、外形,带菜地去询问老农蔬菜生长过程及栽培方法。第三组:访问专家蔬菜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四、活动成果展示

师:在这次“爱上吃蔬菜”的调查活动中,同学们都非常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下面就请各小组将自己的收获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要求:内容要生动有趣、说明要简洁有力、形式要丰富多样。

1、各小组把活动的资料进行整理,讨论课题展示内容、形式,做好展示时的人员分工,推荐汇报人。

2、分小组各自汇报自己小组的成果(同学的汇报可以形式多样,如展示图片、有文字、数据资料的,也有自己的体会感受的……)

五、活动成果评价与反思

评价:

(一)学生评价

(1)小组交流实践感受和过程体验;

(2)设计自我评价表学生自评。

如,在小组讨论会上积极发言,贡献了许多有用的“点子”。〇

在开展宣传前对有关知识进行了全面了解。〇

在开展宣传活动过程中,能与小组成员积极配合,完成好各项工作。〇(二)师生共同评价

综合评议各组活动的实施情况,强调质性评价,注重过程,体现差异,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选出各组在活动表现突出的或进步较大的同学。

反思:

(一)学生反思

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反思活动的得与失,提出改进意见,完善活动资料。生:很快地实训告一段落了!有点舍不得。在实训的期间里,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选择了“爱上吃蔬菜”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经过了一番的讨论及老师对活动的方案进行优化后,分了组,我被安排在户外调查组里进行户外的调查访问工作,我们小组到了农田菜市场了解到了很多蔬菜知识也认识到了农民种菜的不容易。在期间我还担任摄影师,拍了组员的各种活动照片也录制了组员咨询当地人的一些关于蔬菜种植知识的录像,我觉得我们户外调查组的工作做的很成功!

生:在小组演练活动方案的实施中,我们一边把要探究的成果能更好的呈现做了准备,同时还对老师表现和小学生的言行进行探讨,提出各自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并多次的进行模拟教学。

在教学录像中,我们的表现很积极,能从一个小学生的形态与老师进行互动。可是美中不足的是在我们小组成果汇报时,播放采访视频时时间没有控制好,采访视频未能更好的剪辑,在研究小学生的表现时,低估了小学生的调查处理能力,未能更好的分析和汇报活动调查的成果,还有就是蔬菜的知识没有很好的在汇报中得到宣传,虽然有不少的漏洞但是总体的课堂效果还是不错的!

(二)教师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深受班级学生的拥护和喜爱,在这次主题活动整个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均能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其中。由于学生是真的参与了,真的用心体验了,因而获得的感受是真切的,取得的收获是实实在在的。

六、活动延伸

1、根据蔬菜的食用方法,选择一样或几样蔬菜来烹饪一种食品(主要是拼盘等简单的菜,要在父母帮助下进行,品尝并请父母指导评分)。

2、制作《蔬菜营养手册》。

第八章思考·探索·实践

1、如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评价的内容及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即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理论导向设计维度、目标设计维度、内容设计维度、过程与方法设计维度、心理规律设计维度、知识与技能设计维度。对于这些评价指标,要从整体视野上把它们科学地细化,细化出来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二级指标即评价标准。课本P200-202。(一)理论导向设计维度

(二)心理规律设计维度

(三)目标设计维度

(四)内容设计维度

(五)过程与方法设计维度

(六)知识与技能设计维度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的情境迥然不同,因此,其评价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也就是说,其评价方法是多元的。从评价形式上看,有个人报告协商评价、学生活动小组评定、评价小组综合评定、方案报告答辩、专家审议等;从评价过程上看,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如何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评价作为方案优化的契机?

(略)

3、课本P217案例“花的联想”是某小学老师设计的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请综合运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评述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的方向或要点。

优点:

1、方案设计可操作性强,并且符合中年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在研究

方向确立中,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研究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体现了活动方法的多

样性和综合性。

3、在成果展示中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实现了学科间的联系。让学生热爱自然。

缺点及改进方向:

1、在《花的联想》综合活动方案设计中,教师在活动中占据主要地位,忽略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没有体现教育理念的转变。比如在设立活动目标时,主语定位教师;在活动准备过程中,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有教师搜集,也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等等。

改进:设立活动目标是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出现教师作为主语的现象,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活动准备中,让学生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2、方案中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花的联想》这一方案实施中,过于注重成果展示的形式。虽然辩论赛,诗歌朗诵等形式在开展时更有吸引力,但在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改进:在了解花的知识的同时,每个研究小组在已知的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符合研究方向的特别标志物,口号等

3、方案评价环节中,只有总结性评价,而没有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改进:在评价中,三中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诊断性评价的针对性,形成性

评价的灵活性,让二者为总结性评价提供有益的补充,更好的发挥课程评价的功能。

第九章思考·探索·实践

第十思考·探索·实践

第十一章思考·探索·实践

第十二章思考·探索·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 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从这种定位出发,我们通过考察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置情况,以及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现存的问题,指出了应对的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活动类的综合课程,是这次课程改革中的新型产物,它与其它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学科课程与知识类综合课程的一种补充形态。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已经在实验区的中小学全行,并得到普遍的认可与欢迎,但是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在理论定位与研究取向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澄清,还需要进一步的反思与追问。 毋庸置疑,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我们国家的特有产物,它是世界课改趋势下许多国家的必然选择。既然如此,我们就有必要审视世界各国开设综合活动实践课的背景与现状,从而明晰综合实践活动课设置的来由,综合实践活动课设置的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近代社会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课程综合化的浪潮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各种举措,推出各种形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法国强调“动手做”,美国推行“设计学

习”和“应用学习”,日本实施“综合学习时间”,我国的台湾则开设了“综合学习活动”。当然由于各国改革的背景与要求不一样,它们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也各有侧重,美国中小学“设计学习”与“应用学习”的总体目标体现为:满足个人需要,为其改进个人生活,适应社会发展提供可能;关注社会问题,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培养研究意识,掌握研究的一般技术与能力,为其从事学术工作做好准备;形成开放的、多样的职业意识与素养。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性和社会性以及作为国际社会中生存的日本人的意识;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以及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回归生活世界,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自律意识、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与品德,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台湾的“综合活动”则强调培养学生十种基本能力: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欣赏表现与创新;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表达沟通与分享;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文化学习与国际理解;规划组织与实践;运用科技与资讯;主动探索与研究;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名称尽管各不相同,目标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但是有一点大家是共通的,即通过开设此类课程使学生摆脱“象牙塔”的制约,走向社会、走向真实的生活场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也就是说,传统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虽然在系统的传递人类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记录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新型的家庭绿化 适用中年级综合实践三年级一活动目的1. 通过活动使学生积极行动起来,立足校园,走进家庭,开展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小手牵大手,共建绿色家庭,以此动员公众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实现绿色新生活。2.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绿化对我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了解自己家庭的绿化情况。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3. 通过活动,让学生调查各自家庭的绿化情况,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并提出合理规划自己家庭的建议,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4.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活动内容1. 组织学生通过上网、看报、调查的形式查阅家庭绿化的相关知识,了解家庭绿化的概念。

2. 填写一份调查表,调动全员参与调查各自家庭,收集家庭绿化目前的状况。 3. 组织一次以学生主持,家长聆听的讲座。进行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小手牵大手,共建绿色家庭,实现绿色新生活。 5.以家庭为单位设计一份新型的家庭绿化方案。 6.出一期以家庭绿化为主题的黑板报。三活动过程本活动分三个过程实施。第一个过程:调查过程 1.资料的搜集阶段: a.组织学生通过上网,看报,调查的形式查阅家庭绿化的相关知识。 b.调动全员参与调查各自家庭。 c.组织学生走访几家市内有名家庭装潢公司。 2.组织实施阶段: a. 全体成员以手抄报的形式,将自己收集到的知识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b. 填写一份调查表,让学生调查自己的家庭绿化的情况。了解现代城市人们渴望的家庭绿化的形式。

c. 组织学生走访几家市内有名家庭装潢公司,让学生了解家庭绿化的趋势。和他们一起结合目前家庭的情况研究科学的绿化方案,提出更合理的建议。 d.开一次讨论会,谈谈自己对目前家庭绿化的状况的看法和建议。 3.整理总结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将看法和建议用小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第二过程:设计过程 1.准备阶段: a.请小组长将前期的调查情况整理成发言稿。 b.聘请一两名专家作讲座。 c.组织举行一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座谈会。 2.实施阶段: a. 全员共同参与,以小组讨论,再总结的形式将前期调查的家庭绿化的情况,整理成发言稿。 b. 组织举行一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座谈会推选四名组长发言,讲讲前期调查的家庭绿化的情况。请苏州理工学院生化系的教授,家庭绿化装潢的设计师讲述现代家庭绿化的理念,发展趋势。

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选择活动内容、确定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分组、分工 (提高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 ①尊重学生意愿,服从主题需要 ②关照学生兴趣,注重强弱结合 ③强调就近组合,提倡男女生搭配 (三)学生拟写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搜集与处理信息,

为活动的实施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提供充分的准备) 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 方案包括: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活动的目的与任务;活动的对象、时间与空间;具体过程;任务与分工。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 (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与经验,尝试运用一定的问题解决方法,在特定实践情境中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搜集与处理各种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服务、社会实践、劳动实践与技术实践等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方法意识) 基本环节 1、学生根据活动方案展开收集资料、调查访问。 ●首先寻找信息源。通常情况下,教师、家长、图书室、阅览 室、书店、因特网就是最直接的信息源。 ●问卷调查 ●访谈调查 ●图书报刊查阅 ●网上搜寻 ●实地考察 ●实验观察 2、小组内整理收集的资料。

①、搜集到的材料登记造册,简要说明其要素,来源,对料进行 编序保存。 ②、对材料进行筛选,挑出有用的材料,把那些对别的问题有 研究价值的材料,推荐,呈现给其她小组。材料的有用性包括材料的时间性,时间越靠近,其材料的可靠性越强,否则过时的材料可能会导致分析结果的错误或偏差。 ③、用摘抄,剪贴,统计,综合归类的方式对材料进行精选或重 新组合。材料的精选与重新组合不能忽略了材料中内容的顺序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结构顺序与大小顺序) 3、小组内部、小组之间展开阶段交流。 (以上三个环节可重复2—3次) 展示自己小组收集的资料,汇报调查、访问的情况,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与交流 ( 引导学生对活动全过程中得与失进行全面的总结与交流。要突出对活动的结果、活动的体会、活动的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与交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总结与交流,获取知识,深化体验,发展实践能力与良好的思想意识与个性) 1、形成成果 成果形式主要分两类: 一就是文字的,如调查与考察报告、实验报告、以小论文为主的研究报告、建议书;

综合实践期末试卷

石狮市灵秀镇华山小学2009-2010年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测试卷班级:姓名:成绩: 一、判断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时会用到访问调查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如果想访问身边会剪纸的人,下列的做法,正确的请打“√”,错误的打“×”。 ①访问时随意想到什么就问什么。() ②访问前先制定一个访问提纲。() 二、下表是某校学生设计的一份“关于家乡水污染的调查”的调查问卷: 1、这个调查问卷还缺少导语,请你帮他写出来。 2、他的问卷内容还不够充实,你能帮他续添几个问题吗?

二、访谈法在调查过程中常常会用到,四年级三班的一个小组要对水污染的原因进行调查,他们决定通过采访的方法了解当地水污染情况,于是他们找到了街道办的张大妈了解情况,张大妈对此事也说不太清楚。他们又决定采访环保局的王局长,恰巧王局长工作很忙,只给了他们20分钟的采访时间,但由于他们去得仓促,随便问了几个问题,便草草结束了采访。 1.请对上述案例中研究者的失误处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除上述案例中反映的注意事项外,采访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采访提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饮食与健康》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饮食与健康》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饮食与健康》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一门多学科多资源整合的课程。课程实践氛围宽松,思维活跃,个性张扬,使活动过程呈现开放性、丰富性、多样性、创造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淀知识、体验阻力、品尝失败、享受快乐、学会合作、触动心灵,从而催生坚强的意志品格,实现师生在课程开发与实践过程中的教学相长。 本节课是阶段性成果汇报调查方法的指导课,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指导调查方法。如何利用好活动前的指导,提高学生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一直是我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所追求的目标。三四年级的时候,在活动前讲解过调查方法,学生很快就接受并使用了,但在实践活动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带着问题回到课堂上,老师再给予调查方法技巧上的指导效果会更好,便于下一步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孩子们的能力是无限大的,每次他们带给我的惊喜与震撼都是无以言表的。这些都来自我们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以来学生"段性成长'螺旋上升式'发展"。 肉蛋海鲜小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比较突出。他们小组的资料可真是够丰富的,值得称赞是的他们搜集资料都是针对自己小组提出的问题找到的,并且都经过了小组内的学习,每页都都有很多勾画的痕迹,还添加了页码。当组员们为确定研究什么问题时大家争论不休时,他们想出了好办法,每个组员把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写在小纸条上,课上一起讨论,留下了大家共同关注的内容,去掉了一些不适合于小学生研究的问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在三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针对他们小组的资料比较丰富,我进行了文献法的讲解,向学生推荐了一张内容摘要卡。这种方法学生掌握起来并不是特别容易,因为有些资料本来就没标题,同学们需要自己总结归纳标题。 水果小组汇报的两名同学声音洪亮,合作的非常完美。语言表达能力比上学期进步很多。汇报中还展示了他们小组制作的手抄报和采访记录。 营养小组的同学做了很多调查问卷,还进行了统计分析。 食品安全小组汇报时制作了幻灯片,他们在做问卷的时候还进行了小范围的测试,发现了问卷的存在问题,又对问卷进行了修改。 小食品饮料组同学的资料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他们是从小食品饮料的好处入手的,这样学生们研究起来的积极性很高。 学生汇报的进步,是与我的鼓励分不开的。阶段性汇报课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很重要,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不可缺少的过程性评价。不要用一种标准去衡量学生,要多看学生们的进步和与自身相比能力的提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评价体系才具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落实 __《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 __《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期末试卷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判断。(60分) 1.没玩过脏东西,吃饭前可以不洗手。() 2.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不浪费时间。() 3.冰箱是储存食物的地方,冰箱内的食物也会变质。() 4.我们在发育阶段,要注意锻炼身体。() 5.以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的色拉油、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饮料吃后会影响身体健康。 ()6.经常给蔬菜洒水,有助于蔬菜保鲜。() 7.放风筝时,风力越大,风筝飞得越高。() 8.激烈运动之后,喝口冰凉的饮料有助于解渴。() 9.有些一次性用品使用后不经回收处理会污染环境。() 10.老年人越来越多,全社会应该都来关心老年人。() 11、萝卜、洋葱、地瓜、芋头等放在冰箱里可以保鲜。() 12、风筝的组成部分包括风筝骨架、风筝面和风筝线等。() 13、队列比赛可从队列、步伐、口号、队列指挥、服装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 14、棉织物服装面料的特点是吸湿性、透气性差,没有弹性。() 15、因为一次性用品使用方便,价钱便宜,所以我们提倡多使用一次性用品。 () 二.选择。(16分) 1.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需要我们去发现高质量的问题。下面做法,你认为哪些是正确的() (A)要认真对待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现象。(B)要学会观察与思考,养成不断提问的习惯。(C)要建立一个自己的问题库。(D)学会从一个主题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各种问题。 2、如果我们要研究《关注一次性用品》这一课题,同学们请你提出2—3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填在下面。 A、 B、 C、 3、某班级要开展《蔬菜宝宝的秘密》课题研究,你认为下列研究方法适用的是()①调查法②观察法③分析法④实验法⑤文献查阅法 A.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4.不能预防感冒的措施是() A 预先吃药 B 加强锻炼 C 冷水洗脸 D 经常喝生水 三、问答题。(24分) 1、你知道哪些一次性用品再利用的方法?(至少写三种) 1、去除法:如牛奶盒去掉屋顶可以做笔筒; 2、分解法:如把矿泉水瓶子的头去掉,装在门背后就成为一个插伞器; 3、装饰法:塑料瓶经过巧妙的装饰就可以变成美丽的花瓶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设计

(初中综合实践初中综合实践三班) 一、课题的提出: 水是人类生存的源泉,一切动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可是现在地球上的水资源逐年减少,尤其是淡水资源的缺少极为严重。所以我们必须加以高度重视,要保护好水资源。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掌握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小知识。 2、培养学生自觉的保护水资源。 三、活动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自觉地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四、活动时间:一学期 五、活动准备 1、制定活动方案 2、成立活动小组,学生根据住址自愿每八人结为一组。 六、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实践调查 1、调查了解家乡水资源情况 2、调查你家乡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情况 3、调查学校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并提出解决办法。 4、你认为怎样防止水污染和节约用水,说说你的金点子。并以“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第二阶段: 初步反馈,组内交流 1、组内交流调查实践情况,由组长组织组员进行汇报,教师简评。 2、整理好调查材料,填写好活动记录。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并进行总结 1、导入 2、汇报调查成果,说说你的金点子。 3、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节约用水,从我做起”演讲竞赛。 4、学生谈一谈活动时的收获和感受。 5、教师总结。

中外礼节实践设计 作者:夏立华(初中综合实践黑龙江初中综合实践二班) 教学目的: 1、主要介绍西方国家在宴会上与中国的具体不同之处; 2、不同之处所反映的东西方世界不同的思维习惯,价值观念。 教学方式:启发式 安排小组讨论,边学边实践 学习方式:自查资料、讨论、比较、总结、归纳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将收集到的礼节文化按中西方分类进行汇总。中西方礼仪在称谓称呼、见面交往礼节、宴客方面、禁忌与习俗 二、请学生介绍宴会礼节 中国:喝酒,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一环。中国通常遵循的是酒杯不能空茶水不能太满,在西方人他们通常喜欢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他们的行为会随女主人的动作而进行。中国是一个酒文化大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酿酒工艺和人们赋予酒的美好寓意,使饮酒成为中国人宴请宾朋、交际应酬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也令老外折服,使他们也对中国的白酒满怀好奇心,但他们对中国酒桌上的强行劝酒有多反感。就如我们正常的中国人对老外的贴面礼排斥一样。 西方。“整齐、清洁和保持安静”三项原则 (1)进餐时,应该尽可能地少一些声响,少一些动作。 (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时,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有时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放在旁边的小碟上。 (3)餐巾如果很大,就双叠着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开。千万别将餐巾别在领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乱揉。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或脏物。千万别用它来擦刀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从汤开始。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汤匙,它就在你的右边的盘子旁边。不要错用放在桌子中间的那把匙子,因为那可能是取蔬菜和果酱用的。 (5)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后才开始。当她拿起匙或叉时,那就意味着大家也可以那样做了。 (6)如果有鱼这道菜的话,它多半在汤以后送上,桌上可能有鱼的一把专用叉子,它也可能与吃肉的叉子相似,通常要小一些,总之,鱼叉放在肉叉的外侧离盘较远的一侧。 (7)通常在鱼上桌之前,鱼骨早就剔净了,如果你吃的那块鱼还有刺的话,你可以左手拿着面包卷,或一块面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拨开。 西方餐桌礼仪的忌讳: 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15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 1、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则是由外至内,完成一道菜后侍奉收去该份餐具,按需要或会补上另一套刀叉。 2、吃肉类时(如牛扒)应从角落开始切,吃完一块再切下一块。遇到不吃的部分或配菜,只需将它移到碟边。 3、如嘴里有东西要吐出来,应将叉子递到嘴边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边沿。整个过程要尽量不要引别人注意,之后自然地用餐便可。 4、遇到豆类或饭一类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将豆类或饭轻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期末试卷完整版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 动期末试卷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5×=34) 1、植树节是每年的()。 2、剪纸又叫(),是我国一种民间()艺术,已有()的悠久历史。 3、在热水中加入少量碎肥皂,肥皂会完全溶解。冷却后水是透明的,这种水是()。 二、选择(4×7=14) 1、制定活动方案的一般过程有哪些?() A、经历讨论 B、征求意见 C、制定活动方案 D、修改完善 E、以上都是 2、采访访问有哪些常见形式() A、对话式 B、座谈式 C、问卷式 D、问答式 E、以上都是 3、实施研究过程一般有哪些方法() A、收集整理资料 B、采访访问 C、社会调查 D、以上都是 4、火警电话是() A、110 B、119 C、122 5、哪项不是手洗衣物常用的工具材料()。 A、水盆B、课本C、洗衣粉D、肥皂 6、下列哪项不是制作木陀螺的材料与工具()。 A、美工刀B、手锯C、雕刻刀D、洗衣粉 7、下列哪种行为不将礼仪()。

A、吃饭时,我只想着自己而忘了长辈。 B、在学校里,进出老师办公室打报告。 C、父母下班,及时向父母问候。 三、判断(2×8=16) 1、石头除了可以用作建筑材料以外,还是一种有趣的玩具,而且有很多玩法。可以做贴画、打水漂、还能做健身球玩等。() 2、蔬菜科学管理包括:经常浇水;定期给蔬菜施肥;温度要适中;又是要清除杂草等。() 3、造纸术不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4、见到不熟悉的小狗,也去近距离的抚摸它。()5、藏在门后,突然跳出来把小猫吓一跳。() 6、水的温度直接影响肥皂的去污能力。()7、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姓名。()8、喂养兔子要定时定量,少给勤添。() 四、我国的节日连一连(2×8=16) 正月十五重阳节元宵 五月初五? 元宵节月饼? 八月十五中秋节?????? 粽子?? 九月初九? 端午节???????菊花茶 参考答案:一、填空1、3月12日 2、刻纸传统手工一年多年3、软水 二、选择 E、E、D、B、B、D、A 三、判断1-5√√×××6-8√√√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今天,你节约了吗》 一、教学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资源在不断减少,我国每年在冬季和夏季都会出现大面积的电力紧张状况,在最近的新闻和网络中,最流行的词语就是“节约型社会”。如今我们国家正在开展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着极其深远的目的和意义。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建设“节约型社会”,更多的是建设“节约型学校”。这就要求我们从每个人自己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比如说: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节约用笔、节约用墨、节约粮食等等,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节约。这样不仅能使我们从小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还能给国家节约大量的资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模拟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创新想象,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2.通过调查,了解家庭用水用电的情况。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生活实际的分析,认识到节能的重要性,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携手共创美好家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引导学生尝试收集资料,讨论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互助合作的习惯与能力。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联系实际,体验活动。 (三)汇总数据,分析比较。 1、导入。 2、小组合作填写汇总表,统计整理数据。 3、反馈。 (四)计算分析,感受电浪费的巨大。 1、由学校的水电费导入。 2、学校日光灯耗电的计算。 3、学生汇报。 4、对比信息。 5、小结。 (五)交流节约用电的方法。 1、小组交流。 2、汇报。 3、师小结。 (六)设计口号,宣传环保。 四、活动记录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电。有了电,机器可以转动,能织布,能灌溉;有了电,电灯会亮,收音机会响,电视机屏幕能出现图像;有了电,就能通电话、发电报……电的用处这么大,那你知道电是从哪儿来的吗? 你们知道一度电的作用吗?一度电的需求越来越大。尽管电力工业发展很快,发电量大幅度增长,还是赶不下需要。那怎么来解决这处问题呢?一方面电业工人日夜历战,多发电多供电,另一方面要大力节约有用电。 同学们该怎样节约用电呢?首先要养成人走关灯的好习惯,不论是学校的还是家里的电灯,不用就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总结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例(三年级) 观察有趣的昆虫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孩子们一般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等等。 2.通过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3.了解昆虫小常识,并对自我学习研究的内容有一定认识。 4.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 5.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价值取向: 6.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7.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使双方达到“双赢”。 二、活动的过程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在活动布置之后,一些学生对主题的观察已经有了一定的构想,然而要想让学生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围绕关键问题有效地展开研究,还必须让他们对自己所研究课题的范畴有一

定的认识。于是,我领着孩子们来到学校的花池中去捕捉了一些昆虫。当孩子们带着蝴蝶、瓢虫和一些不知名的小东西再次走进课堂时,他们已经开始对这些昆虫的样子评头论足起来。“瞧,它的翅膀有深蓝色的花纹呢,好漂亮。”“哎,别碰它的翅膀,我妈妈说它有毒。”……一群男孩子则在另一边谈论着:“这一只是七星瓢虫,你看它背上有七个点。”“对呀,我看过一本书上说后面有七个点的七星瓢虫是益虫,如果是其它的瓢虫都是害虫。”……听到同学们的声声议论,我惊叹于孩子们竟有这样的观察力,随即我又组织他们坐好,顺势问道:“你们知道什么叫昆虫吗?”一阵沉寂后一生站起来回答:“昆虫都有头。”“好!还有什么?”“它们都有眼睛和嘴巴。”我板书:头、眼、嘴。又一生站起来说:“有脚和翅膀。”……慢慢地,我事先查到关于“昆虫”的解释也逐渐在孩子们不断归纳和求证中明朗起来。认识了“昆虫”后,我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收集资料的打算。有的说翻看书报找资料,有的说自己去捕捉昆虫进行观察,有的说通过上网或询问获取资料,还有的说要带着录音机到大自然去录那些昆虫的叫声……如此种种,大家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接下来就考验他们自主收集资料的能力了。同时,我要求孩子们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整理有效的把内容呈现出来,以供大家查阅。 三、活动总结 此次活动我们把最终的评价权交给了学生,这也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动地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的组织管理作用逐步蜕变成引导和交流的合作方式。我们可以在他们的活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课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自主性。综合活动实践课不是老师教给你知识而是做中学。 本学期我积极参加国培学习和校本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在教研中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使我在教学中得到很多启发。 一、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让他们在小组内选择最想研究的子课题,在小组成员分配工作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小组里承担的任务, 给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这样做,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团队精神大大增强,为活动的开始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活动中让学生自己甑别,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给学生较多的选择余地,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并引导他们在完成分内工作的前提下也去帮助别人、协助别人开展调查研究,使学生在活动中不再是坐享其成,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步学会评价,学会求同,学会补充,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可谓“收获尽在过程中。”

二、注重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的能力。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强调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孩子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求助、与别人的讨论等把问题解决, 这样的探究对孩子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这一次实践活动孩子们确实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我们欣喜的看到孩子们正在他们自己的研究中变得胆子大了,勇气足了,善于思考了, 学会了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不一味的惦记着“给”学生什么,而关注能为学生“做”什么,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就是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的认识与体验也不断地加深, 在评价时并不要求学生调查成果有多具体, 而是以学生调查的热情高低、合作的是否默契、参与人数的多寡为评价依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断尝试, 全面提高自己的“指导”艺术,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综合实践总结内容

综合实践总结内容 综合实践总结内容篇一 这学期是我第一次担当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虽然是麻烦一些,辛苦许多,但是我觉得也和学生一起经历了很多有意思的教学时光。 一、万事开头难 开学初,当我得知需要担当这门课程的时候,我心里是很没有底的。因为平时我从事的都是语文教学或者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学科,比如传统文化、写字课、读书会等。像这样和语文似乎不沾边的课程还真没有尝试过。这门课的课程标准是什么,教学理念是什么,需要哪些基本的教学策略,采取哪些基本的教学方式方法,都还没有头绪。王主任很懂得这些情况,多次找到我、丽丽、静静专门指导,召开学期方案交流会的时候也是提醒我们要多学习、多借鉴,做的好的地方给予我们鼓励。在开会的过程中,我从有经验的老师那里获得了这样的一些理念:研究任务细化,小组分工合作,实物展示,开展实践活动等等,这给我多少指明了一些方向。我们三个经过商讨,制定的学期活动主题是“探索秋天”,在逐步完善以后大体形成了三个小模块——秋天与生活、秋天与文学、秋天与科学。到这时,开学大约也得半个多月了,我们心里算是有些数了,但是具体的实施措施还没有眉目,只能边教边想办法了。

二、初试有成效 我们探究的第一个模块是“秋天与生活”,我的设想是让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入手感受秋天的来临、感受秋天带来的变化。我设置了四个小课题:“秋天的天气、秋天的植物、秋天的 动物、秋天的人们”,让学生任意选择一个内容开始观察。当时天气不但不冷,还有些暖热。但是很多现象都在说明秋 天已经走进了每一个人的生活:昼夜温度相差较大,校园里 的白蜡树的叶子已经变黄了,秋雨也一场连一场地下着,人 们穿上了秋装,农村里的秋味更加浓厚。身边的生活正在因 为秋天的到来在悄悄发生着变化。“秋天与生活”的探究一共持续了大约五六周,选择课题明确任务以后,学生有一周 是在校园里观察秋天,用我教给的观察量表记录现象,有两 周是学习写秋天的观察日记,有一周是汇报交流,有一周是 全班分成八个小组到校园里给秋天拍照,有一周是交流拍照 情况。每一次的活动孩子们都很积极,尤其是拍照令人最难忘。那天的综合实践课上,七个带着照相机的同学和我任组长,带领全班同学在校园里拍照,孩子们很认真,也很有秩序,小组合作效果很好,拍下了无数好照片。可以说,这第 一个版块的探究取得了令人兴奋的效果,学生在轻松而有趣 的实践活动中收获知识和技能,给我们师生都带来了乐趣。 三、视导促提高 一年一次的教育局视导要开始了,我们学校的老师们都紧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期末试卷2套(含参考答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期末试卷(附答案)2套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期末试卷(1) 姓名: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遇到火灾我们应该拨打(),家人病重应该拨打()。 2.遇盗应该拨打(),遇到交通事故拨打()。 3. 我们一周上()节综合实践课。 4.人在呼吸时,吸收的主要是(),呼出的主要是()。 5.每年的3月12日是()。 二、判断题 1.我们不能随便听信谣言,应该做信息的主人。() 2.综合实践活动只能以小组形式进行。() 3.植物是绿色食品,可以随便吃。() 4.上体育课穿不穿运动服和运动鞋无所谓。() 5.郊游时遇到突发事件我们应该镇定,听从老师的指挥。() 6.拱型具有稳定性。() 7.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的中秋节。() 8.小学生使用手机利大于弊。() 9.冬季用煤炭取暖,应该关闭窗户。() 10.对刺激性强的气体可以直接去闻。()

11.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12.人人都潜藏着智能,我们应该要发掘。() 三、问答题 1.你的双休日大部分时间在做什么?这样安排合理吗?为什么? 2.本学期我校举行的“啄木鸟”行动,你找到了哪些错字、生僻字或别字?举几个例子。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遇到火灾我们应该拨打(119 ),家人病重应该拨打(120 )。 2.遇盗应该拨打( 110 ),遇到交通事故拨打( 122 )。 3. 我们一周上( 1 )节综合实践课。 4.人在呼吸时,吸收的主要是(氧气),呼出的主要是(二氧化碳)。 5.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 二、判断题 1. √ 2. × 3.× 4. × 5. √ 6. √ 7. √ 8. × 9. ×10. × 11. × 12. √

(完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反思 李秀兰 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是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出发,基于自身兴趣来选择和研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一门学科。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综合实践活动这种全新的学习形式,可以说很好地迎合了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亲自体验来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确定研究的小课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加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内容涵盖非常广泛,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与学生充分协作,一起来开展好各项调查研究工作,在活动的过程中真正体现出师生间的民主、平等、互助,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利用好综合实践课这块教学阵地,在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开放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给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通过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实践,使我进一步认识到要求教师指导的多样化。 1、在资料收集中学会与人分享。 在如何使我们的社区更美好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利用书本、网络,收集资料并与人分享。老师指导学生利用电脑课、回家上网、读报刊或利用假日到图书馆收集资料等方法,学生以组为单位,将各组重点收集的资料进行班级交流,最后请同学将小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分组粘贴在布告栏上,让全班同学阅读。这样的活动,所有的资源都是共享的,通过活动,学生把收集到社区环境美好的图片和资料,与人合作完成任务,并与人合作中分享学生的快乐。 2、从“教师中学”到“学生中心”。 中学综合实践课的目标是通过亲身体验,激发观察发现与探究问题和创新 的兴趣,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努力钻研的态度,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感意思。因此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感,都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主张 “以学生 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又要注意正面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努力促进学生社会性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学生个性的多样化,要求我们的思想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课为培养现代化人才奠定了好的基础,是教育改革的好举措。让 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进行多样化指导,建立开放型的评课,开展个性化的学习,这是开放式综合实践课教学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要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民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格)

2011年10月我爱家乡--------了解家乡概况图书馆家庭 活动目的: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从中学习如何与人交流和 相处。引导学生关注家乡,了解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 活动准备:记录本、照相机、记录表等。 活 动过程第一阶段:同学们就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了多种途径:上网、去图书馆、问家里人各自查找资料。 第二阶段:小组同学合作外出实地调查访问,到有关部门了解家乡的知识。 第三阶段: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处理信息,整理资料。最后小组在全班交流。 活 动效果 使学生对我们的家乡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同学们了解到郑州历史如此悠久,自然景光优美,人文名胜荟萃,山、河、城、桥、大佛像、寺庙等景观处处令人留恋。同学们更加热爱家乡了。培养了同学们的自我动手、交流的能力,大家为有这样的家乡而感到骄傲。

2012年1月寻找错别字、不规范字、异体字社区 活动目的:1.通过寻找街头不规范字,正确书写和认识汉字,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 活动准备:教师给学生讲明活动的意义,并让学生讨论商定活动的具体办法,写出实施策略。 学生利用周五下午两节课走向社会进行观察和调查,做好纪录,部分学生带好纸笔便于自己记录。 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先请同学们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请同学们事先查字典,找一些已经淘汰的异体字、不规范字。2.请学生自我检查有没有写错别字现象。3.检查老师批阅作业有没有错别字、不规范字。4.同学之间互相检查有没有谁特别爱写错别字,异体字。 第二阶段请同学们进行调查采访。走出课堂,孩子们首先查找的就是我们学校里的不规范用字。 第三阶段老师和同学们走上街头寻找沿街商铺名称,街头广告有没有不规范字,异体字现象,老师一路用相机记录沿街的一些不规范字以及异体字,并记录同学们发现和讨论错别字、异体字。 第四阶段请同学们在班级内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然后选出优秀的小组在班级内交流,并将同学们的寻找结果在班级空间进行公布,然后根据学生的记录和交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做出评价。 活动效果 在综合实践的大课堂里,孩子们兴趣盎然。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他们不用划划背背,不用愁眉不展。在这儿是实践与知识的结合,快乐与兴趣的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他们学会了交际与合作,学会了用综合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我相信,综合性学习的种子只要植根于社会生活这块土壤,凭着同学们多维的思考,自主的探究,真诚的合作在校外综合实践的活动中学到了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 我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带给学生更多的是什么?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时,我同许多老师一样,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带给学生更多的无非是一些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直到这次指导学生开展“关注消防、珍爱生命”主题活动后,我才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带给学生的远远不止这些。那么,就本次活动而言,它给学生带来些什么呢? 一、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正因为学生有社会责任感,才有本次的主题活动。在组织学生自主选题时,一开始,同学们都以个人的兴趣出发,说出的课题五花八门,大家还各持已见,互不相让。后来,当一位同学提出“关注消防”这个主题时,大家不禁想到前不久几位同学反映的元宵节在黄氏家庙赏灯时发现的消防隐患,大家就此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有的同学在替黄氏家庙担心,有的同学对组织者“祖宗灵着呢,还用得消防设备吗?”的荒谬论断感到不可思议,有的同学还由此想到我镇的消防现状……从同学们的讨论声中,我惊喜地发现,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的确定,竟也能激发并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真不简单! 二、培养了实践能力 在开展我镇消防现状的调查研究活动时,学生分成了四个探究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分配好每个人的工作。在实践中,有的上网查资料,有的制作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有的上街采访,有的实地考察,学生积极投入的精神使学校教师们深受感动。绝大部分学生还学会了自主获取信息的方法,在需要一些资料时,他们知道通过什么手段从哪里去获取——动手、动眼、动脑三维一体,多重刺激,实践多样,体验深刻。 三、提高了综合素质 在准备阶段,他们出谋划策,群策群力。在调查实践阶段,他们既分工又合作,遇到困难时互相打气,不气馁,不退缩,总能想出办法来解决。在交流成果阶段,各小组同学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并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研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是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共同的挑战。我很有幸成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直接参与者,有机会和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道成长。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需要坚持学生的自主性,但相信指导者的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刚进门的时候。 一、作为实践者,我身先士卒。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尤其是中国最古老的春节,有关它的来历,习俗等浸透着我们中国文化的底蕴。恰逢寒假将至,于是,我们就抓住这一时机尝试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抓手,率先开展了“过大年”春节文化研究活动。 为了保证研究的质量,事先我帮学生设计了一幅图画式综合活动资源卡,并为家长送上了“爱心小帖子”,提醒家长从查(通过上网、查书籍、翻日历等方式查找“春节的来历”、“各民族的年俗”)、访(通过访问身边人的方式了解“生活的今昔对比”和“春节的礼仪、讲究”)、记(通过书写记忆的方式记录能收集到的“春联”、观察发现谁过年不休息)、算(通过精打细算,指导学生“压岁钱怎

么花”,并算算都有哪些“庆祝春节的方式”)、做(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创新)等方面提示,帮助孩子开展调查。尽管困难重重,学生们均在开学时上交。纵观整个调查问卷,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填写的资料内容丰富,卷面干净整洁,颜色搭配合理。剩下的则有的内容空洞,有的涂抹杂乱。我想可能是由于孩子的家庭情况不同,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因此引导帮助的水平不一样,搜集的资料质量肯定就不一样了。于是,我在交流时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模拟网络的信息查询,渗透了一些搜集资料,整理的方法。 尽管我们的资料搜集并不是最完备的,活动设计并不是最科学的,但自主探究,自主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兴趣十足,不同层次都能有收获。为此,我们坚持着。活动下来,我们发现学生是喜欢这门新课程的。 二、作为选题人,我不断反思着。 传统的节日是人们通过对自然的把握而形成的,包括固定的节期和特定的文化活动,春节、元宵、清明……都是通过历史传承下来的,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些节日有的表达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纪念,有的是配合农业生产和劳动生活的,有的来源于神话传说,有的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总之,这些传统的节令风俗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及道德风貌等,其中有许多中华民族珍贵的生活史料,是历代民众共同创造的精神文明的沉淀,我们应该继承传统节日中的精华,这才是中华民族的‘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