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俄关系与中国崛起

美俄关系与中国崛起

美俄关系与中国崛起

一、核心问题:美俄关系的发展对中国崛起会有什么影响?

二、立项的目的及意义: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国际事务,关于中国崛起的研究也成为国际政治学者格外关注的重点问题。影响大国崛起成效的因素有很多,大国间关系在中国崛起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而美俄关系是当前大国关系中较为重要的一对。冷战结束以来,美俄时而握手言欢,时而恶语相向,两国关系始终处于非敌非友、时好时坏的不确定状态。当前,两国间既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基础,又存在深刻的战略冲突,美俄关系呈现出合作中有矛盾、较量中有妥协的态势。

同时,美俄两国对于我国而言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军事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国家,中俄美在政治、经济、军事、能源、民间、人文等各领域都有紧密的联系,拥有共同的利益也存在一些差异和分歧。此外,在反恐,世界和平发展等问题上的合作和影响也日益密切,在国际事务中也需要互相借重。从三国的历史来看,俄罗斯与美国均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冷战结束后,中俄关系是众多大国关系中发展较快较为稳定的一对双边关系,中美关系在新时期也常常牵动全世界的神经。从当前三国的国际地位来看,美国与俄罗斯的发展变化对国际战略格局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美国作为超级大国一直影响着全球的发展格局,而

同为转型期的俄罗斯,其经验和教训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从三国间关系来看,三国均是当今的世界大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和核大国,美俄两国关系的发展与变化直接影响亚太地区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状况。除了以上研究美俄关系对中国发展的现实意义意外,目前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多为中美、中俄、美俄两国间研究,对美俄关系对中国崛起的影响研究多停留在时事评论上,以科研方法的形式进行研究的并不多,我们需要重视多边关系及科研方法在社科类课题中研究的深化。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整理及通过对美俄关系变化发展的及相应状况下我国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探索和论证美国与俄罗斯这两个大国间关系对中国崛起的影响。进而可以更为科学的分析和研判对外政策对我国发展的影响,同时可以更科学合理地制定对美和对俄政策,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处理与美俄两国间关系。

三、研究项目当前的研究现状

(一)美俄关系的复杂历程

自1991年12月前苏联解体、俄罗斯立国以来,美俄关系跌宕起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刘金质:《美俄关系十年》,《国际政治研究》2002年第1期;夏义善:《“9·11”事件后的俄美关系》,《和平与发展》,2003年第1期。

第一阶段(1991年底至1993年),为美俄关系的“蜜月期”。俄罗斯不仅在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方面向西方看齐,而且在对外

关系上采取“一边倒”政策,积极寻求融入美国为首的“西方民主大家庭”。美俄关系迅速升温,两国元首多次会晤,两国签署《美俄伙伴和友好关系宪章》。但美俄并未形成真正的伙伴关系,美不仅没有伸出援手助俄摆脱困境,而且还极力加以限制与削弱。这得俄罗斯对美国的幻想破灭,开始把追求和维护国家利益作为对外政策的基点,奉行“双头鹰”外交。

第二阶段(1993年至1999年底),为美俄之间分歧与摩擦多于协调与合作的时期。从1993年开始,俄主动拉开同美国的距离,开始独立自主地推行全方位外交。美则继续视俄为潜在敌人和威胁,逐步蚕食俄战略空间。美推动北约实现首轮东扩,俄战略前沿回撤700-1000公里;北约新概念出台,俄面临“人道主义干预”的威胁;美和北约加紧向独联体渗透,具有反俄倾向的“古阿姆”联盟建立;美发动科索沃战争,俄在南欧的传统影响几近丧失。美俄关系高度紧张,退为“冷和平”状态。

第三阶段(1999年底普京上台至今),为美俄尝试建立新型关系的时期。普京主政俄罗斯后,在“9·11”事件以后,美俄关系进入了一个短期的“蜜月期”,随后又产生分歧。尤其是在近年,奥巴马重新制定回归亚洲的政策后,美国频频动作,特别是在乌克兰事件爆发以后,美俄关系重新陷入僵局,两国元首甚至公开指责对方。两国关系进入时冷时热、冷热不均、非敌非友的阶段。

(二)当前中美俄三国学者对美俄关系的研究现状

2012年5月普京上任以来,大部分俄罗斯学者都对美俄关系抱悲观的态度,认为“新冷战”即将开始、俄罗斯社会政治评论家维克多发表文章《俄美关系“重启”伴随着“梅德韦杰夫”方案的结束而结束》,文章认为,虽然“重启”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军事方面并没有达成很好的合作,许多问题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认为“重启”只是一场游戏。美国学者普遍认为,改善美俄关系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奥巴马在《重塑美国领导力》一文中提到:要应对核扩散的威胁,美国必须得到俄罗斯的合作,以确保核材料的安全,更新已经过时的核安全观及降低和武器的数量。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发表题为《通往莫斯科之路》的文章,指出:俄罗斯对美国的国家利益尤为重要,但由于历届政府的事物,美俄双边关系却十分糟糕。目前,一个合作的俄罗斯能够实实在在地促进美国的利益,而一个敌对的俄罗斯会损害美国外交在一些领域的最终效力,包括何苦哦哦三、反恐、能源安全问题以及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学者在《奥巴马政府对俄政策调整的影响透视》一文中分析,美俄两国关系重启有利于缓和美俄重大战略分歧与矛盾,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多极化发展趋势。左凤荣教授在《俄美关系走势分析》一文中写到:俄美关系错综复杂,双方的公开争端是北约东扩和反导问题,暗中较量是在独联体地区,特别是对中亚的能源争夺,最根本的分歧是建立一个多极的世界还是美国领导的单极世界,竟争仍将是未来俄美关系发展的主调。

四、研究内容

美俄两国间关系(自变量)是影响我国崛起成效的因素(因变量)。具体而言:

(一)衡量崛起国相对实力的办法

1、1816年-1959年,使用战争相关因素数据库(COW)中衡量国家实力的方法测量崛起国和霸权国的实力。公式为:大国实力对比=(Me+Mp+S+E+P+Pc)/6,其中:Me=某大国军费开支/全部大国军费开支;Mp=某大国军队人数/全部大国军队人数;S=某大国钢铁产量/全部大国钢铁产量;E=某大国能源消耗量/全部大国能源消耗量;P=某大国总人口/全部大国人口;Pc=某大国城市人口/全部大国城市人口。

2、1960-1991年,借鉴米尔斯海默的测量方法,具体计算方法是:大国实力对比=(M+G)/2,其中M=某大国军费开支/全部大国军费开支;G=某大国国内生产总值/全部大国国内生产总值。

(二)选择评定美俄两国间关系的指标因素,初步可选择,经济往来(进出口贸易额),年份内两国元首会见次数,非政府组织合作交流频率及时间,互派留学生及学者数目,政府投资等。

(三)假设检验

选择四个阶段期间,能反映我国各项发展指标和评定大国实力的指标数据,以及(二)中所列指标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判定二者间是否有关联性。同时选取其他国家数据进行假设检验,

优化指标及关联公式。

五、研究方法

(一)经验方法。一般说来,科学研究就是追求知识或解决问题的一项系统活动;有待解决的问题都是与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有关的问题,而本质和规律是隐藏在现象中的,即在经验材料的背后。只有在关于对象的经验材料十分完备、准确可靠时,才能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才能解决科研课题,即解决科学的问题。获得经验材料的方法就是经验方法,通常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文献研究法。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文献研究就是为了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个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有了这种了解,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把前人和当代的成果作为进一步前进的起点,不重复前人已经做过的工作,避免前人已经走过的弯路,把精力放在创造性的研究上。

文献研究法就是有关专业文摘、索引、工具书、光盘以及Internet 教育信息资源等文献的检索方法以及鉴别文献真伪、发挥文献价值与创造性地利用文献的方法。

2、社会调查法。社会调查法就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对社会现象进行考察,从中获得来自社会系统中各种要素和结构的直接资料的一种方法。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的不同,社会调查法可分为访问调查、问卷调查、个案调查等多种方

法。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经常使用问卷调查法。

3、实地观察法。实地观察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观察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的方法。

4、实验研究法。实验作为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开始是应用于自然科学领域,以后逐渐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实验研究法是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方法。实验研究法的基本要素是实验者,即实验研究中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主体;实验对象,即实验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实验环境和手段,即实验对象所处的社会条件。在教育技术实验研究中,实验环境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活动的特定社会条件;其实验手段就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刺激、干预、控制、检测实验对象的活动。实验研究的过程,就是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二)理论方法。要达到完整的科学认识,仅仅运用经验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运用科学认识的理论方法对调查、观察、实验等所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把原来属于零散的、片面的和表面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使之上升为本质的、深刻的和系统的理性认识。科学研究法中的理论方法就是提供这种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思考方法与加工处理的步骤的方法。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数学方法。所谓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

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数学方法主要是运用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2、思维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三)系统科学方法。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六、参考文献

1、阎学通、孙学峰:《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

2、黄登学:《俄美关系:新的起点?》,《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第9期。

3、傅勇:《俄美关系“重启”的战略分析与借鉴》。

4、左凤荣:《俄美关系走势分析》。

5、多伊奇:《国际关系分析》。

6、高奇:《科学方法实践》。

7、李洪志:《国际政治与军事问题若干数量化分析方法》。

8、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9、周方银:《国际问题数量化分析:理论·方法·模型》。

10、李静杰:《新世纪的中俄关系》

11、卜凤坤:《论中国大国关系的嬗变与得失》

12、谌红:模糊数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