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1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1

第一章系统基本原理

1.如何理解系统的集合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目的性和适应性?

答:(1)集合就是将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看作一个整体,形成一个集合。系统的集合性表明,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以互相区别的要素所组成的。

(2)系统的整体性可以直观地理解为系统是一个整体的对外联系的单元,系统内部的各组成要素只有在整体中才具有意义。系统的整体性说明,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组合方式,各要素之间必须相互统一、相互协调和配合,才能形成一个系统,才能发挥系统特有的功能;且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各组成要素的功能总和。

(3)相关性是指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用来说明这些要素之间的特定关系。相关性可用来描述系统整体性的原因,是系统整体性的根据。

(4)系统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总体,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系统,子系统还可进一步分解为更低一级的子系统,并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这就是系统的层次特性。

(5)系统的目的性是指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和一定的功能。

(6)系统的环境适应性说明,系统是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和作用的,因此,外界环境的变化必然会起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变化。系统必须通过内部结构的调整,使系统具备新的功能,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2.系统的三个基本属性是什么?

答:第一,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整体。要素是构成系统的最基本的部分,没有要素就无法构成系统,单个要素也无法构成系统。

第二,系统的诸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要素之间若没有任何联系和作用,则也不能称其为系统。

第三,由于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或效能,这是各要素个体所不具备的功能。

3.什么是系统的结构?

答:“系统的结构”就是指系统构成要素及其关联方式的总和。即,各种要素只有在一定的联系方式下才具有系统的意义。系统的结构反映了系统内部的组成规律。

4.系统结构与系统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系统“功能”与“结构”是“外在表现”与“内因”的关系。

首先,系统结构是实现系统功能的基础,一定的功能总是由一定的结构系统所产生的。各孤立的要素只有通过结构被连成一个整体,才能表现出一定的功能。

其次,系统结构决定了系统的功能,系统结构的改变必然引起系统功能的改变。例如,一个企业可看作是一个系统,同样的劳动者、同样的生产设备,但由于企业经营战略的改变及组织结构的改变,就会导致企业的产出(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大不相同。可见,结构不完全相同的两个系统,其功能表现总会存在差异。

但是,系统功能对系统结构又具有反作用。系统的功能并非机械地依赖于结构,它有一定的相对的独立性。功能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会出现与结构不相适应的异常状态。当这种状态持续一段时间时,就会刺激并迫使结构发生变化,以适应环境的需要。

例如,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结构由生产型转变为经营型、开拓型;再如,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物流系统的结构将向分布式方向发展。

总之,功能是系统外在的表现,结构是系统内在的规律,系统结构决定着系统的功能,而系统功能又对系统结构有反作用力,它们互相作用而又互相影响。

不同层面观察系统时的存在。

系统的层次结构一般可以划分成如下几类:(1)空间层次结构;(2)时间层次结构;(3)功能层次结构。

6.分析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答:(1)凡是以矿物、生物、机械等物理意义下的实体为构成要素的系统称之为实体系统。凡是由概念、原理、方法、制度、程序等不具备物理属性的非实体物质所构成的系统称为概念系统。例如,太阳系是一个实体系统,而人们对太阳系的描述则是一个概念系统;管理系统、社会系统属于概念系统。

(2)二者的关系是:实体系统是概念系统的物质基础,概念有时需要以物资实体为载体反映出来,而概念系统往往是实体系统的抽象和简化,并可以指导实体系统的行为。人造系统一般是先有概念系统,再有实体系统的,并且相互结合。

例如,制造一个产品,先要有设计思想和方案(设计图纸),这是一个概念系统;依靠设计图纸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一个实体系统,它的性能主要是由设计方案决定的。再如,一个军事指挥系统中,既包括了军事指挥员的思想、信息、原则、命令等概念要素,也包括计算机设备、通讯设备等实体要素,是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的组合。

第二章系统工程基础

1.什么是系统工程?

答:系统工程是以研究大型复杂的人造系统和复合系统为对象的一门交叉科学,它既是一个技术过程又是一个管理过程。引用钱学森教授的定义:“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系统工程是一门组织管理的技术。”

2.怎样理解系统工程与一般工程的区别?

答:系统工程与一般所说的工程,如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水利工程等工程有很大差异。上述各门工程学都有其特定的工程物质对象,而系统工程则不然,任何一种物质系统都能成为它的研究对象,而且还不只限于物质系统,还可以包括自然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经营管理系统、军事指挥系统等等。

另外,系统工程处理的对象主要是信息,因此,是一门“软科学”。

3.为什么要进行系统功能分析?如何进行系统功能分析?

答:系统功能分析是研究人造系统的基础,因为人造系统往往是以预先设定的功能为出发点而构造的。人类对功能的需求具有明显的主观特性,在特定的背景下,人们可能只希望系统具有某种特定的功能,并通过设计系统结构来实现这种特定的功能。但是,一种功能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结构的系统来实现,这就要对实现功能的效率与成本进行评价。其次,能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的系统结构,可能还同时具有许多其他不需要的功能。这就需要对系统的功能进行详细分析,既能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功能,又避免出现人类不想要的功能。

系统功能分析的主要步骤是:(1)对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进行准确描述;(2)进行输入输出关系的整体评价和分析;(3)对某一特定功能进行流程分析及流程再设计。

4.系统结构分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为了实现或改进系统的功能,需要对系统的结构进行分析。对系统结构进行分析首先就需要确定系统中的要素集,然后再对要素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以此达到认识系统的目的。

5.系统要素之间的关联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答:系统诸要素之间的关联方式主要是串联、并联和反馈联结。一切系统的结构都可看作是由这三种基本联结形式通过复杂组合而构成。

6.为什么要进行系统环境分析?

答:环境因素相对于系统是不可控的,系统环境分析的主要原因在于系统的存在不能离开环境的支撑。一方面,环境对系统功能有

的支持。

7.举例说明物流系统中的哪些问题可以应用运筹学方法来解决?

答:物流系统中的物资运输、设施规划、计划优化等问题可利用规划论(线性/非线性/动态/整数规划等)解决;物流系统中的最优订货量、订货间隔等问题可利用库存论来解决;物流系统中的流程概率性问题可应用排队论来解决等等。

8.物流系统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1)物流系统的要素分析(2)物流系统的分析与建模(3)物流系统的预测(4)物流系统的规划(5)运输与配送路线优化(6)物流系统仿真(7)物流系统的评价(8)物流系统决策

第三章物流系统概述

1.现代物流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答:现代物流学极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认为各项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是作为统一的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的,这个有机整体就是物流系统。因此,系统性是现代物流学最基本的特性。

2.如何理解物流系统的可分性、动态性和效益背反特性?

答:(1)物流系统的层次可分性

层次性是系统的基本特性,物流系统同样也具有层次性,而且可以按照层次结构对物流系统进行层次划分。

首先,物流系统是由多个作业环节构成,物流系统可按空间或时间特性划分成更低层次的子系统。其次,按照不同的属性、特征或目的,可以划分出物流系统不同的层次。

(2)动态性

跨地域、跨时域的特性说明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3)物流系统的效益背反性

“效益背反”指的是物流系统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一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亦然。效益背反的特性在物流系统中随处可见。例如,减少库存量,能减低库存持有成本,但必然会增加运输次数,从而增加了运输成本

3.尽你所能,指出物流系统规划和决策中可能遇到的效益背反现象。

答:例1,简化包装能节省包装费,但简省的包装方式将降低产品的防护效果,造成储存、装卸、运输功能要素的工作劣化和效益大减。

4.简述物流系统的流动要素。

答:物流系统的流动要素是指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和流速这六个要素。

流体——是指物流中的“物”,即物资实体。

载体——即承载“物”的设备以及这些设备赖以运作的设施,包括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水路、港口、车站、机场等)和设备(直接承载并运送流体的设备)。

流向——指流体从起点到终点的流动方向。

流量——即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向上的数量表现。

流程——即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向上行驶路径的数量表现。

流速——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程上的速度表现。

5.简述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答:(1)运输功能要素——实现物的空间位置的转移,具有创造物流的空间价值或场所价值的功能,另外,通过使产品快速流动,运

(2)储存功能要素——指在一定场所指对物品进行储存并对其数量、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包括接货入库、拣货、出库、安全保存、库存管理等活动。储存环节具有创造物流时间价值的功能。

(3)包装功能要素——包装是物流过程的起点,具有保护商品、方便物流操作的功能。

(4)装卸功能要素——实现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活动的衔接。在所有物流活动中,装卸活动发生得最频繁,是消耗人力、占用设备但却不产生价值增值的物流环节。

(5)流通加工功能要素——流通过程的辅助加工活动。为了弥补生产过程中加工程度的不足,更有效地满足用户或本企业的需求,更好地衔接产需,往往需要进行这种加工活动。

(6)配送功能要素——直接面向最终用户提供的物流服务功能,是综合了前几项功能要素的小范围的物流系统。

(7)物流信息功能要素——包括进行与上述各项活动有关的计划、预测、动态信息及费用、市场等信息的收集于处理的活动。

6.简述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

答:(1)制度和政策——物流系统的制度决定物流系统的结构、组织、领导、管理方式,因此国家需要建立完善的物流产业政策和制度,促进和引导物流业的发展。

(2)法律和规章——法律和规章一方面能够限制和规范物流系统的活动,使之与更高一层的系统协调;另一方面是对物流系统的运行提供保障。

(3)行政和命令——物流系统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转和高效运转依赖于国家经济政策和行政命令。

(4)标准化系统——物流系统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物流标准化是保证物流各环节协调运行、提高系统效率、保证物流系统与其它系统在技术上实现协调联结的重要支撑条件。

7.举例说明物流系统要素目标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物流要素目标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更低一级的子目标之间的冲突,以及为实现各子目标所采取的方法之间的冲突,即对一个子目标有益的措施会对另一个子目标的实现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导致要素目标之间的冲突。

举例说明:运输要素的主要目标是运输费用最低,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一些方法;

储存管理的目标是降低存储费用,降低库存水平,可以采取另一些方法。两种方法比较,会有相互冲突之处。

8.什么是物流信息要素的产权冲突?

答:即物流信息及信息的处理贯穿了物流系统的始终,跨越了供应链上的不同企业。即信息是由不同的企业所拥有的。而企业信息作为企业的一种商业机密,不能轻易泄露给其他企业,由此造成供应链式反应范围内的物流信息共享不充分,由此产生的冲突就是信息要素的产权冲突。

9.怎样理解物流要素的集成原理?

答: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概念:物流要素的集成就是要将孤立的、分散的、各自为政的要素集中起来,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新的整体,以发挥各个要素不可能发挥的功能。

(2)集成的本质:物流要素集成不是由同一个资本拥有物流系统的所有要素,而是由一个起领导作用的资本或者要素将物流系统需要的其他资本或者要素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要素紧密联系的物流系统。

(3)方式: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对物流系统功能、资源、信息、网络要素及流动要素等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评价,通过要素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使所有要素能够像一个整体一样运作,从而实现物流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达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目的的过程。

10.企业为什么要进行物流要素集成?

答:企业进行物流要素的集成有以下几种目的:(1)传统储运企业提供孤立的运输功能或存储功能,无法提供一体化的、集成的、系统化的物流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需将那些孤立的要素进行集成,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化。

(2)现代物流系统的跨时域特性和跨地域特性更加显著,由于物流系统的庞大,没有哪一个企业或者部门能够掌握所有的物流资源要素。物流要素必然处于分散、分割的状态,这就使得物流要素的集成非常必要。

(3)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必须以供应链的方式组织起来,单个企业如果不将自己的要素与其他企业的要素集成起来形成供应链,将无法与以供应链方式组织起来的企业进行竞争,因此,物流企业也必须参与由优秀制造商、分销商组成的供应链,才能得到持续地发展。

总之,企业物流要素集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

第四章 物流系统分析

1.什么是系统分析?系统分析包括哪些要素?试用简图分析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1)系统分析是一种采用系统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各种可行方案或策略,并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全面评价和协调,帮助决策者提高对所研究问题认识的清晰程度,以辅助决策者选择行动方案的一种决策辅助技术。

(2)统分析要素包括目的、备选方案、费用和效益、模型、准则、结论。

目的

模型

准 则

可行方案:

A1、A2…

费用

效益 结论 (方案排序) Ai 、Aj …

研究

评价

(3)系统分析是在明确系统目的的前提下进行的,经过开发研究得到能够实现系统目的的各种可行方案以后,首先要建立模型,并借助模型进行效益-费用分析,然后依据准则对可行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方案的优先顺序,最后向决策者提出系统分析的结论(报告、意见或建议),以辅助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

2.物流系统分析的本质是什么?对物流管理与决策有何重要性?

答:物流系统分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清楚地认识系统、理解系统,从系统目的、功能、结构、外部环境、经济后果等方面更加全面地剖析系统、掌握系统,其最终目的是为构造或改造物流系统提供科学指导和充分依据,使物流系统的整体效应达到最佳。

3.物流系统目的的多样性包括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答:物流系统一般会有多个目的和目标,这些目的可能涉及不同的层次,但即使在同一层次也会有多个不同的目标。从物流管理的宗旨来看,我们可以抽象出所有物流系统共同的目的——“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满意的服务”,这里就包括了物流系统的两个目的:提供满意服务的目的和降低成本的目的,且这两个目的是处于同一层次的。但是,针对某个具体的物流系统,这两个目的都会有明确的目标体现。

4.物流系统目的的层次性有哪些体现?

答:按照目的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时期,可将系统目的分为运营目的、战略目的和基本目的三个层次。

5.什么是物流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功能结构?

答:将流体从起始地到目的地流动所涉及到的流动要素的空间位置描述出来,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连接,由此构成的图形就是物流系统的网络结构。

系统是有层次的,系统功能同样具有层次性。按照系统功能层次关系构成的结构就是系统的功能结构,它是从行为的角度反映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6.为什么要进行物流系统的结构分析?

答:物流系统结构是指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的总和。物流系统结构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弄清构成物流系统的各组成要素及其间的相互作用方式,认识物流系统的本质,最终为实现物流系统整体功能建立优良的结构体系。

7.为什么物流子系统分析很重要?

统的分析是整个物流系统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对构成总系统的各个不同子系统的业绩进行衡量和了解,是很难对一个系统进行总的业绩评价和分析的。因此,部分子系统的分析对了解一个系统如何运作非常重要。

第五章物流系统建模

1.什么是系统模型?建立系统模型的目的是什么?

系统模型就是对一个系统某一方面的本质属性的描述,它以某种确定的形式(例如文字、符号、图表、实物、数学公式等)提供关于该系统的某一方面的知识。

建立系统模型的目的是:用人类可交流的语言或实物等表达工具对实体系统进行描述,借助系统的模型帮助我们对实体系统的运行进行预测、控制或重新设计。

2.常见的系统模型可分哪些类型?

答:有八类:(1)实体模型——即现实系统本身。

(2)比例模型——它是对现实系统的放大或缩小,使之适合于研究。

(3)相似模型——根据相似原理,利用一种系统去代替另一种系统。

(4)文字模型——用文字符号来描述系统特征,如技术报告、说明书等就属于文字模型。

(5)网络模型——用网络图来描述系统的组成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逻辑关系与数学关系)。

(6)图表模型——用图像和表格形式描述的模型。

(7)逻辑模型——用方框图、程序单、模拟机排题图等形式表示系统要素逻辑关系的模型,也包括概念模型。

(8)解析模型——解析模型是指用数学方程式表示系统某些特性的模型。

3.物流系统模型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与一般系统模型特征类似,(1)它是对现实的物流系统功能或结构的抽象或模仿;(2)它是由反映物流系统本质或特征的主要要素构成的;(3)它集中体现了主要物流要素之间的关系。

4.为什么在物流系统的规划和评价决策中,广泛使用系统模型而不是真实的物流系统?

答:主要原因有如下四点:(1)新建一个物流系统时,由于物流系统尚未建立,无法直接进行测试或实验,只能通过建造相应的模型来对系统效果进行预测,以实现对系统的分析、优化、评价和决策。

(2)对复杂的物流系统或其子系统直接进行实验,其成本将十分昂贵,但是,如果使用相应的系统模型就非常经济。

(3)时间上的考虑,物流系统的惯性大、反应周期长,对实际系统直接实验,要等若干年以后才能看到结果。使用物流系统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价,很快就可得到分析结果。

(4)系统分析的灵活性要求:现实系统中包含的因素太多而且复杂,另外,试验过程中要改变系统某些参数也相当困难。而利用系统模型可突出主要特征,模型修改和参数变动容易,便于分析和评价。

5.物流系统建模的原则是什么?

(1).现实性要求——系统模型要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反映系统本质特征及其关系;

(2).简明性要求——使系统模型简单明了,以节约建模的费用和时间。

(3).标准化要求——应尽量采用标准化模型,或者对标准化模型进行某些修改,使之适合对象系统。

6.物流系统建模主要有哪些方法?试分析这些建模方法的适用场合和优缺点。

(1)推理分析法

对于问题明确、内部结构和特性十分清楚的系统,可以利用已知的定律和定理,经过一定的分析和推理,建立系统模型。例如,流通加工中的下料问题,就可以根据裁剪后的余料最少建立数学模型。

对于那些内部结构和特性不很清楚,且又不能直接进行实验观察的系统(大多数的物流系统及其他非工程系统就属于此类),可以采用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系统模型。

(3)人工模拟法

当系统结构复杂,性质不太明确,缺乏足够的数据、且无法进行实验观察时,可借助一些人工方法,如模拟仿真法或启发式方法,逐步建立物流系统模型。

7.物流系统数学模型构建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五个步骤:

(1)明确问题——要能采用适当的形式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一种数学结构来表达问题,该数学结构所展示的模型的解是与问题解决的方式相对应的。

(2)模型假设——即是对建模对象的特征与存在条件进行简化。

(3)建立模型——选择一个合理的数学形式,将实际问题中的要素和关系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4)模型求解——应用数学方法或其他方法求出问题的解答。

(5)模型分析与检验——对模型的假设条件、解的可靠性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和检验。

8.系统概念模型构建的关键是什么?

答:系统概念模型主要用来描述系统的结构和过程,最终为用“输入——转换——输出”的流程描述系统提供依据。建立概念模型的关键是将实际的系统划分成若干执行动作单元,并找出各动作单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第六章物流系统需求预测

1.物流需求预测对物流管理与决策的重要性是什么?你认为下列企业物流管理者的关心焦点有什么不同?

A.某食品厂 B.某飞机制造厂

C.某大型连锁零售店 D.某医院

答:(1)不管是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还是进行物流系统的运营管理与控制,都需要准确估计供应链所处理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多少,即估计物流需求量。这些估计是采用预测的方法进行的。通过预测,可以获得物流需求方面的必要信息,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略。

2.试分析并举例说明物流系统的需求特征:

A.需求的空间特征与时间特征;

B.需求的规律性与不规则性;

C.需求的独立性与派生性。

答:A,物流需求有时间特性,指物流需求是随时间而变化的。例如,销售量随时间增长或下降、物流需求模式的季节性变化等。物流需求的空间特性指物流管理者必须知道需求量在何处发生。例如,规划仓库位置、平衡物流网络中的库存水平和按地理位置分配运输资源时,都需要知道需求的空间位置。

B,需求的规则性是指需求模式的变动遵循一定的规律,主要有长期趋势、季节性变动和随机性变动三种。例如,季节性消耗的产品。需求的不规则性是指物流需求时间和需求水平均不确定的情况。例如,对新产品或新服务的需求。

C,需求的独立性指物流需求来自一个一个独立的客户,与其他产品需求无关,例如终端产品的需求。需求的派生性指物流需求是由某一特定的生产计划要求派生出来的,是一种从属性的需求。例如,从供应商那购买新轮胎的数量就依赖于汽车厂要生产的汽车量。

3.分析比较预测法中的定性预测、因果关系预测和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方法,每种预测法的长处是什么?物流管理者应怎样选择预测方法?

(1)定性预测法——确定预测目标未来发展的性质、方向和程度。这种预测主要利用判断、直觉、调查或比较分析,对未来做出定性的估计。其特点是:需要的数据少,能考虑无法定量化的因素,简便可行。适合场合:在掌握的数据不多、不够准确或主要影响因素难以用数字描述,无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只能通过判断分析,进行定性预测。

(2)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将预测目标的历史数据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成为时间序列,然后分析它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外推预测目标的未来值。特点:只考虑系统变量随时间的发展变化规律。适合场合:拥有相当数量的历史数据,时间序列的趋势和季节性变化稳定、明确,且假设未来的时间模式将会重复过去的模式。

(3)因果关系预测方法——找出影响某种结果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建立它们之间的数学模型,然后根据自变量的变化预测结果变量的变化。特点:预测变量的水平值取决于其他相关变量的水平值。适合场合:要能够准确地描述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4.某卡车运输公司必须决定每周所需的卡车和司机的数量。通常的做法是司机在星期一出发去取货/送货,在星期五回到出发点。对卡车的需求可由该周要运送的货物总量来决定;但为了制定计划,必须提前一周得到有关数字。下表给出的是过去10周中的货运量:

周 货运量(万吨) 周 货运量(万吨) 10周前 205.6 9 234.9 8 189.5 7 151.4 6 119.4

5周前 226.8 4 265.3 3 203.9 2 239.9 1周(本周) 250.8

要求用一次指数平滑模型预测下一周的货运量。[注意:要使预测误差尽量小;利用最早的四周数据开始预测,即确定F 。,并以0.1的递增幅度寻找合适的平滑指数α值。]

解:F0=195.35

α=0.1时,预测值为205.9万吨。α=0.2时,预测值为217.12万吨。α=0.3时,预测值为226.7万吨。α=0.4时,预测值为233.9万吨。

5.参看第4题的条件及数据,利用二次指数平滑法预测未来一周、两周的货运量。 解:解题步骤如下:

(1)选择α,确定初始值和(2)

1

S 。

分别取α=0.9 S 1(1)

(1)1S =(2)

1

205.6234.9189.5151.4

195.354

S +++=

=

(2)按(1)

(1)

1(1)t t t

S x S αα+=?+-计算一次指数平滑值:

实际值 151.40 119.40 226.80 265.30 203.90 239.90 250.80 α=0.9 195.35 155.80 123.04 216.42 260.41 209.55 236.87 α=0.8 195.35 160.19 127.56 206.95 253.63 213.85 234.69 α=0.7 195.35 164.59 132.96 198.65 245.30 216.32 232.83 α=0.6

195.35

168.98

139.23

191.77

235.89 216.70 230.62

我们选α=0.8

(3)按公式 (2)

(1)

(2)

1(1)t t t S S S αα-=?+-计算二次指数平滑值:

(2)

(1)

(2)

2

21

(1)0.8160.19(10.8)195.35167.22S aS a S =+-=?+-?=

(2)

3S =135.49, (2)

4S =192.66, (2)

5

S =241.44, (2)

6

S =219.36, (2)

7

S =231.62

① 计算a 值,依据公式(1)

(2)

2t t

t

a S S =-进行,

(1)(2)

222

22160.19167.22153.16a S S =-=?-=

同理算得:

3a =119.63,4a =221.24,5a =265.82,6a =208.34,7a =237.76

② 计算b 值,依据公式(1)

(2)

()1t t t

b S S α

α

=

--进行,

(1)(2)

2220.8

()(160.19167.22)28.12110.8

b S S α

α

=

-=

?-=---

同理算得:

3b =-31.72,4b =57.16,5b =48.76,6b =-22.04,7b =12.28

(5)建立二次指数平滑的数学模型:

777237.7612.28t T T Y Y a b T T ++==+?=+

预测未来一周货运量:71237.7612.281250.04Y +=+?= ≈250 预测未来两周货运量:72237.7612.282262.32Y +=+?= ≈262

6.假设第4题的数据如下:

周 货运量(万吨) 周 货运量(万吨) 10周前 156.7 5周前 205.6 9 170.9 4 208.8 8 165.2 3 197 7 177.8 2 192.5 6 189.7 1周(本周) 200.3

试利用指数平滑模型的校正趋势法预测下周货运量,其中α=β=0.2。 解:步骤如下:

S 0=(156.7+170.9+165.2+177.8)/4=167.65

S 0=167.65,取基本平滑系数α=0.2,趋势平滑系数β=0.3,初始趋势T 0=0(没有趋势)。 S 1= 0.2?177.8+0.8? (167.65+0) =169.68 T 1= 0.2?(169.68-167.65)+(1-0.2)?0=0.41 F 1=169.68+0.41=170.09 ≈170 同理:

S 2= 174.01,T 2= 1.19,F 2=175.2 ≈175 S 3= 181.28,T 3=2.41,F 3=183.69 ≈184 S 4=188.71,T 4= 3.41,F 4=192.12 ≈192 S 5=193.1, T 5= 3.61,F 5=196.71 ≈197 S 6=195.87,T 6=3.44, F 6=199.31 ≈199 S 7=199.51,T 7=3.48, F 7=202.99 ≈203 所以,下周货运量预测值为:203

测:当该市的货运量达到50千万吨时,该市的社会总产值是多少亿万元?

年度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货运量(千万吨)Xi 15.0 25.8 30.0 36.6 44.4

总产量(亿万元)Yi 39.4 42.9 41.0 43.1 49.2

解:

回归方程为:Y=0.292*X+34.24

当X=50时,社会总产值=0.292*50+34.24=48.84亿万元

8.对第7题的预测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并给出置信度为95%的预测区间。

解:相关性系数=0.873

非常相关。

第七章物流系统规划

1.规划物流系统时应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物流系统的输入条件;二是物流系统的输出结果;三是物流系统方案评价的标准;四是物流系统规划时的注意事项,包括:原始数据如何收集、哪些是可控变量等。

2.物流系统规划的内容可划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从物流系统的作用地位看,可分物流战略层、策略层(战术层)和运作层的规划;从规划所涉及的行政级别和地理范围看,又可分为国家级物流规划、区域物流规划、行业物流规划、企业物流规划等。不管哪一级别的物流规划,都有战略层、战术层和运作层的规划问题。

3.什么是区域物流?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区域物流的指在一定的区域地理环境中,以大中型城市为中心,以区域经济规模和范围为基础,结合物流辐射的有效范围,将区域内外的各类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进行的高效的实体流动;还包括根据区域内的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及管道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与物流节点进行统筹规划,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基本活动进行有机集成的综合过程。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包括:(1)构筑区域物流系统的基础设施体系——构筑干线道路与区域物流设施、城市内的集配中心、不同企业的仓库联合组成的物流网络体系。(2)构筑指挥区域物流系统的神经网络体系——指运用移动通信、GPS系统、Internet、计算机在线经营管理系统、公用经济信息网、企业内联网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计算机物流信息网络体系和EDI系统。(3)构筑区域物流系统运行的动力机制。

4.进行物流网络规划时需要搜集哪些方面的数据?如何获得这些数据?

答:物流网络规划需要一个包罗万象的数据库。这些基础数据包括:

(1)产品线上的所有产品清单信息;

(2)顾客、存货点、原材料供应源的地理分布信息;

(3)每一区域的顾客对每种产品的需求量信息;

(4)运输成本和费率信息;

(5)运输时间、订货周期、订单满足率;

(6)仓储成本和费率;

(7)采购成本/制造成本;

(8)产品的运输批量;

(9)网络中各节点的存货水平及控制方法;

(10)订单的频率、批量、季节波动特性;

(l1)订单处理成本与发生这些成本的物流环节 (12)顾客服务目标;

(13)在服务能力限制范围内设备和设施的可用性; (14)产品配送模式。

主要的数据来源包括经营运作文件、会计报告、物流研究报告、公开出版物等。

5.物流设施选址对供应链的运营具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1)设施选址决策对供应链的运营有着长远影响;(2)网络设施选址影响设施的供应源和市场配置,对供应链中原料获取或产品分销的运输方式选择、合作企业选择、库存策略等均有重要影响,进而会影响供应链的构架。

6.设施选址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1)企业内部因素,包括战略因素、产品技术因素两个方面,而产品因素又包括产品生产工艺、设施和设备、原料获取代价等方面的特征。

(2)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经济政策、税收优惠、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基础设施、市场竞争等因素。 (3)物流运营成本和物流设施成本的影响,物流运营成本主要指设施建成后的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

7.某企业有两个生产厂(P 1,P 2)服务于三个目标市场(M 1,M 2,M 3),地理坐标、各节点的货运量和运输费率如表所示:

节 点 坐标(km ) (x ,y )

货物量 运输费率

(元/T/km ) P 1 P 2 M 1 M 2 M 3

3 8 8 2 2 5 6

4 8 8

5000 7000 3500 3000 5500

0.04 0.04 0.095 0.095 0.095

如果要新建一个中转仓库,试用重心法为该仓库选择最佳位置。

解:

∑∑=

i

i

i

i

i i

i

R

V x

R V x 0=5.8; ∑∑=

i

i

i

i

i i

i

R

V y R V y 0=5.6

第二次迭代:X1=5.91; Y1=5.52

N=3 X1=5.9365; Y1=5.4480 N=4 X1=5.9427; Y1=5.4033 N=5 X1=5.9431; Y1=5.3744 N=6 X1=5.9422; Y1=5.3554 7 5.9413 =5.3423 8 5.9406 =5.3340 9 5.9402 =5.3284 10 5.94 =5.3247 11 5.94 =5.322

8.假设有5家工厂,其坐标分别为P 1(1,2),P 2(7,4),P 3(3,1),P 4(5,5),P 5(2,6)。现在要建立一个中心仓库为这5家工厂提供原料配送服务。各工厂到中心仓库的运输由货车完成,运量按车次计算,分别为每天3、5、2、1、6次。确定中心仓库的最佳位置。 解:

X0= 3.59; Y0=4.06

N=2 3.39 Y1=4.37

3.33 =

4.42

3.29

4.45

3.27

4.47

3.25

4.48

9.评述重心法选址的优点和局限性。

答:

(1)优点——计算速度快,能很快找到使运输总成本最低的最优位置点。

(2)缺点——

第一,得出的最佳位置也许在实际中并不可行;

第二,求解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条件基础上的,模型本身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只考虑了可变的运输成本,没有考虑仓库建立费用及设施运营费用的差异;假设运输成本与运距成线性关系;假设两点之间为一条直线等等。

第八章运输及配送路线的优化

1.运输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1)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特性和服务特征;

(2)考虑客户对运输成本、运输速度、运输的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2.分析单一车辆路线优化的几种方法各具有什么特点?讨论各种方法适合的应用场合。

答:常见方法有:动态规划法、Dijkstra方法、TSP模型、中国邮递员问题等。

(1)动态规划法——适合解决起点终点不重合的路线问题。运输网络具有明显的多阶段特征,适合于运用多阶段动态规划法求解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2)Dijkstra方法——适合起点终点不同的任何连通的网络图形式,可应用计算机软件求解,而且能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进行求解。但是,一般的最短路径方法只是考虑了单纯的最短距离,没考虑时间问题。

(3)TSP模型——是单一回路的线路优化最典型的模型之一。模型容易建立。但是,对于大规模节点的路径优化问题,求解方法复杂,求解时间长。只有通过启发式算法获得近似最优解。

(4)中国邮递员问题——适合求解回路问题。应用图论方法求解,方法简单,易于理解。但对于复杂的网络形式,求出最佳方案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3.某发电厂每天需煤约45吨,原料成本176元/吨,库存保管费率为25%。利用火车运输,运输时间15天,发电厂对煤的安全库存是供货期间需求量的2倍。

考虑如下两种运输方案:

(1)单车皮运输,每节车厢可运45吨煤,运价为3200元/节车厢;

(2)整车运输,70节车厢,运价为120000元/列火车。

考虑运输费用和库存成本后的总成本各是多少?两种运输方案哪种更合适?

解:运输成本=运输费率*年需求量;

库存成本=库存量*年存储费率;

(1)批量规模=45吨,周期库存=22.5吨;交付期=16天;

安全库存=16*45*2=1440;中转库存=45*15=675;

总库存=22.5+1440+675=2137.5磅;

年库存成本=2137.5*176*0.25=94050元

运输费用=365节车箱*3200元/节=1168000元

(2)整车运输:批量70车厢(3150吨);周期库存=1575吨;

安全库存=16*45*2=1440吨;中转库存==45*15=675吨;

总库存=1575+1440+675=3690吨

年库存成本=3690*176*0.25=162360元;

运输费用=365/70*120000=625714.3元

总成本=162360+625714.3=788074.3元

所以,整列火车运输更佳。

4.某商品有3个生产基地和3个需求地。各生产基地能供应的生产量分别为:A1——10吨,A2——7吨,A3——5吨;各需求地的需求量分别为:B1——6吨,B2——8吨,B3——8吨。从生产基地到需求地的产品单位运价如下表8-18所示。如何规划运输方案才能使总运输费用最低?

表8-18 从生产基地到需求地的产品运价表

需求地

生产地

B1 B2 B3

A1 1 10 5

A2 9 2 4

A3 12 7 3

解:

最佳运输方案用下表表示:

需求地

生产地

B1 B2 B3 供应量

A1 6 4 10

A2 7 7

A3 1 4 5

需求量 6 8 8

总运费=6*1+4*5+7*2+4*3=59

5.有一配送中心向某一客户送货,其行车可能途经6个地点,如图8-17所示,点1是配送中心位置,点8是客户位置,其他为中途可经过的点,箭头上的数代表两点间距离(KM)。求配送中心到客户的最短距离和最佳行车路线。(提示:可用Dijkstra方法求解)

1 2 3

6

4 5

7 8

2

1

3

6

7

10

4

5

3

9

5

8

4

6

2

图8-17 配送中心到客户间的网络图

解:

最短路径是:从节点1→ 4→ 7 → 5 → 8, 总长度为10。

6.某批发中心每天要为城区21个零售店客户送货,客户的位置信息和需求信息见表8-19。一年按250个营业日考虑;该地区公路网完善,没有河流、湖泊或其他需要绕行的障碍。目前公司有5辆送货车,每辆车可装500箱货物。要求:

(1)用扫描法确定所需的运货卡车数量;

表8-19 客户位置信息及货运需求量数据

客户 序号 坐标 需求量(箱)

客户 序号 坐标 需求量(箱)

X y X Y 1 2 3 4 5 6 7 8 9 10

7.5 10.0 12.0 13.0 13.5 17.5 23.0 23.0 23.5 27.0

28.5 9.0 24.0 30.0 34.0 16.5 38.5 16.5 75.0 33.5

120 200 120 150 50 90 140 60 l10 18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9.0 11.0 32.0 7.5 5.0 23.0 27.0 36.0 32.0 32.5 31.5 28.0 40.0 40.0 18.0 13.5 8.0 8.0 8.0 4.0 22.0 13.0

30 90 80 50 160 100 140 50 90 150 80 仓库

15.0

35.0

总计

2240

解:

(1)扫描法:将上述坐标画在坐标纸上,以仓库点为中心,过该点的水平线为X 轴,逆时针旋转,依此划分车辆服务的客户群。每辆车的载重不超过500箱。扫描划分可得到多种结果。如下图是其中之一。

28.5

9

24

30

34

16.5

38.5

16.5

75

33.5

28

40

40

18

13.5

8

8

8

4

22

13

3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1#

5#

4#

3#

2#

(2)车辆路径 如上图所示。

7.某网上销售公司现收到12个客户的订货请求,客户的位置及订货规模见表8-20。该公司送货部门有5辆卡车,卡车最大装载量均为225件。试用节约法为该公司设计合理的运输方案,并说明每种方案的车辆行驶总路程。

表8-20 客户位置及订货规模

站点X坐标Y坐标订单规模(件)

配送中心顾客1 顾客2 顾客3 顾客4 顾客5 顾客6 顾客7 顾客8 顾客9 顾客10 顾客11 顾客12

-12

-5

-15

-12

-3

2

4

6

6

7

9

6

7

9

15

20

17

7

1

15

20

7

74

55

68

109

81

41

74

52

80

69

103

75

解:

(1)客户及配送中心之间的距离

配送中心客户

1

客户

2

客户

3

客户

4

客户

5

客户

6

客户

7

客户

8

客户

9

客户

10

客户

11

客户

12

客户1 客户2 客户3 客户4 客户5 客户6 客户7 客户8 客户9 客户10 客户11 客户1212.0

7.8

16.6

15.0

15.3

20.0

17.1

8.1

6.1

16.2

21.2

11.4

9.2

7.6

9.0

17.5

23.3

22.0

17.5

18.0

23.4

27.6

22.1

10.0

7.6

9.2

14.9

13.0

9.1

12.1

14.2

18.4

14.0

3.6

14.4

19.8

19.7

19.0

21.8

22.5

25.6

24.0

10.8

16.3

16.1

16.1

19.7

19.0

22.0

21.1

5.8

5.4

10.6

16.6

9.0

11.2

14.4

3.6

13.6

19.9

7.8

7.0

15.8

10.2

16.5

4.5

5.8

12.2

6.3

8.2

13.3

5.0

14.0

19.0

6.7

5.1

8.5

13.20

表(2)节约矩阵

客户1客户

2

客户

3

客户

4

客户

5

客户

6

客户

7

客户

8

客户

9

客户

10

客户

11

客户

12

客户1 客户2 客户3 客户4 客户5 客户6 客户7 客户8 客户9 客户10 客户11 客户120

11

21

18

10

9

7

3

5

5

1

15

15

14

13

12

7

2

10

11

5

28

18

17

14

6

1

11

12

4

19

19

16

7

1

12

14

5

29

27

12

4

22

25

12

33

14

6

28

34

15

15

7

29

32

16

8

16

16

14

8

8

10

32

18

190

表(3)第一次改进后的节约矩阵

线路

客户

1

客户

2

客户

3

客户

4

客户

5

客户

6

客户

7

客户

8

客户

9

客户

10

客户

11

客户

12

客户1 客户2 客户3 客户4 客户5 客户6 客户7 客户8 客户9 客户10 客户11 客户12

1

2

3

4

5

6

7

8

9

10

6

12

11

21

18

10

9

7

3

5

5

1

15

15

14

13

12

7

2

10

11

5

28

18

17

14

6

1

11

12

4

19

19

16

7

1

12

14

5

29

27

12

4

22

25

12

33

14

6

28

34

15

15

7

29

32

16

8

16

16

14

8

8

10

32

18

190

表(4)第二次改进后的节约矩阵

线路客户

1

客户

2

客户

3

客户

4

客户

5

客户

6

客户

7

客户

8

客户

9

客户

10

客户

11

客户

12

客户1 客户2 客户3 客户4 客户5 客户6 客户7 客户8 客户9 客户10 客户11 客户12

1

2

3

3

5

6

6

8

9

10

6

12

11

21

18

10

9

7

3

5

5

1

15

15

14

13

12

7

2

10

11

5

28

18

17

14

6

1

11

12

4

19

19

16

7

1

12

14

5

29

27

12

4

22

25

12

33

14

6

28

34

15

15

7

29

32

16

8

16

16

14

8

8

10

32

18

190

线路{6,11,7},载重合计=218件;

线路{3,4},载重合计=68+109=177件

线路{5,10,12},载重量=81+69+75=225件;可行;

线路{1,2},载重量=74+55=129

线路{8,9},载重量=80+52=132

第九章物流系统仿真

1.试说明离散事件系统仿真与连续系统仿真的区别。

答:仿真基于模型,模型的特性直接影响着仿真的实现。从仿真实现的角度来看,系统模型特性可分为量大类,一类称为连续系统,另一类称为离散事件系统。相应地,系统仿真技术也分为两大类:连续系统仿真和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连续系统仿真是指系统状态随时间连续变化的系统的仿真;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则是对系统状态在某些随机时间点上发生离散变化的系统的仿真。

离散事件系统与连续系统主要的区别在于:

1)状态变化发生在随机时间点上这种引起状态变化的行为称为“事件”,因而这类系统是由事件驱动的;

2)“事件”往往发生在随机时间点上,亦称为随机事件,因而一般都具有随机特性

3)系统的状态变量往往是离散变化的

4)系统的动态特性很难用人们所熟悉的数学方程形式描述

5)研究与分析的主要目标是系统行为的统计性能而不是行为的点轨迹。

总之,相对于连续系统,离散事件系统输入、输出变量的随机性以及状态变化的不确定性,决定了离散系统仿真与连续系统仿真方法有很大的差别:

连续系统仿真是借助数字积分算法和离散相似算法等来求解表征系统变量之间关系的方程;离散系统仿真则是建立系统的概率模型,采用数值方法“执行”仿真模型。

2.有如下排队系统,试画出系统中顾客排队的队长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统计计算仿真运行长度为40min时,系统中顾客排队的平均队长和平均等待时间。顾客到达的时间间隔分别为A i=5,6,7,14,6(单位:min,i表示到达顾客的顺序号),为第i个顾客服务的时间分别为S i=12,5,13,4,9(单位:min)。

解:

由以上统计表可知,仿真运行长度为40分钟时,系统中顾客排队的平均队长为:1 平均等待时间为:(0+6+4+3+1)/5=2.8分钟

3.一库存系统,一年的总订货量为3000件,初始值为100件,每月的消耗量相等(按25天计算),消耗速度相同,按月订货,每月缺贷的天数允许为3天,提前期为5天,试画出库存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每件货物的保管费为l 元,每次订货费为5元,每件货物短缺引起的损失费为2元,试解析计算出全年的总费用及订货点库存水平。

解:设每月的缺货天数为x 天,则x=0,1,2,3。

每日的消耗量为:3000÷(25×12)=10(件) 每月订货量为:3000÷12=250(件) 考虑初始库存量为100件,提前期为5天,则每个月周期内需订货的时间点为: 每月的第(5+x )天

那么一个月周期内的各项费用如下: 保管费:(250+100-10x )×1 元 订货费:5 元

缺货损失费:10x ×2 元

设每月的总费用(保管费+订货费+缺货损失费)为y, 则y=(250+100-10x )×1 +5 +10x ×2 =355+10x

要使总费用最少,则x=0 ,y 最小值为355元。(也就是恰好不缺货时费用最少) 所以全年总费用为:12×355=4260(元)

而订货点为每月的第5天,则此时的库存水平=100-10×5=50(件) 库存量(不缺货时)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

4.有Petri 网如图9-7所示,设变迁的扫描顺序为t 2t 1t 3t 4 ,试画出该Petri 网的运行图。(Petri 网如图9-7所示?) (略)

顾客 到达时间间隔(minute)

到达时刻(minute)

服务时间(minute)

开始服务时间(minute)

队列中等待时间(minute)

服务结束时刻(minute)

顾客在系统中逗留时间(minute)

服务空闲(minute)

C1 5 5 12 5 0 17 12 5 C2 6 11 5 17 6 22 11 0 C3 7 18 13 22 4 35 17 0 250 100

5 10 25 35

5060

75提前期

周期T

2T

3T

订货量(入库量)

订货点

订货点

订货点

订货点

提前期

提前期

提前期

订货点库存水平

库存量Q (件)

时间t (天)

85

5.为什么说进行终止型仿真时,即使独立运行次数相当多仍难以得到系统的稳态性能?

答:进行终止型仿真时, 虽然每次运行是独立的, 但其系统的初始状态是完全相同的, 而这种初始状态不一定能代表系统稳定特性的状态。由于每次仿真长度有限, 初始状态对仿真结果的影响未消除, 所得到的结果必然是系统的有偏估计。所以,进行终止型仿真,即使独立运行次数相当多,其总均值并不一定越来越逼近稳态理论值, 反而有可能偏离稳态理论值,也就仍难以得到系统的稳态性能。

6.试列表比较终止型和稳态型仿真的应用条件、结果分析方法,包括运行次数、基本算法。

答:由于离散事件系统固有的随机性,每次仿真运行所得到的结果仅仅是随机变量的一次取样,所以要对数据和仿真结果的可信性、置信度进行研究。

从仿真结果分析的观点来看,仿真运行可分为两大类:

1).终止型仿真

定义:终止型仿真的运行长度是事先确定的,由于仿真时间长度有限,系统的性能与运

行长度有关,系统的初始状态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

分析方法:复演法,固定样本长度法,序贯程序法

分析要求和优缺点:由于起始状态影响效果大,所以每次运行的初始条件相同,但必须相互独立;实现独立运行的方法是每次采用不同的随机数据流;仿真次数确定

2).稳态型仿真

定义:稳态型仿真仅运行一次,但运行长度足够长,仿真的目的是估计系统的稳态性能。由于仿真长度没有限止,系统的初始状态对仿真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分析方法:批均值法

分析要求和优缺点:独立性不足;仿真时间不限;批均值法有利于消除初始状态的影响,但需要特别注意消除各批之间的相关性。

两者的具体比较见下表:

名称应用条件结果分析方法运行次数基本算法

终止型仿真初始条件相同,

每次运行是相互

独立的复演法,固定样

本长度法,序贯

程序法

多次

稳态型仿真运行长度足够长批均值法,稳态

型序贯法,重新

产生法

一次

第十章物流系统综合评价

1.什么是系统评价?为什么要进行系统评价?

答:系统综合评价就是根据系统确定的目的,在系统调查和系统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就各种系统设计方案能够满足需要的程度与为之消耗和占用的各种资源,进行评审,并选择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实施上可行的最优或最满意的方案。

系统评价是系统决策的重要依据,没有正确的评价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决策。系统评价既是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也是系统决策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2.物流系统评价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答:为物流系统决策提供依据。

3.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包括哪些方面?试就某一具体的评价问题,建立其评价指标体系。

答: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包括六个方面:

(1)政策性指标;(2)技术性指标;(3)经济性指标;(4)社会性指标(5)资源性指标;(6)时间性指标。

4.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什么?关键步骤是什么?

答:特点是根据两两因素的比较,确定各因素的权重。

关键步骤是:把问题层次化,并对同属一级的要素以上一级的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根据评价尺度确定其相对重要度,据此建立判断矩阵A。

5.对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建立其客户服务满意度评价的指标体系?

答:开放性答案,有多种衡量指标。例如:

服务成本;服务的准时性;差错率;……

6.分析并讨论图10-4中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你认为还可从哪些方面建立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答:略。

7.某厂新建工程拟订了四个方案,各方案的主要指标如下表所示,请用效益成本法帮助该厂领导作出正确评价和选择(设评价方案应着重考虑投资效益)。

序号指标项目单位方案Ⅰ方案Ⅱ方案Ⅲ方案Ⅳ

1 工程投资万元5000 4200 3500 3000

2 建成年限年8 6 5 4

3 年产值万元12000 10500 9000 8400

4 产值利润率% 1

5 13 17 14

5 使用寿命年12 12 12 12

6 环境污染程度较轻一般轻最轻

7 建成后需流动资金数万元2000 1500 1400 1200

解:各方案投资与利润率比较

指标项目单位方案Ⅰ方案Ⅱ方案Ⅲ方案Ⅳ

总利润额万元21600 16380 18360 14112

总投资额年7000 5700 4900 4200

净利润额万元14600 10680 13460 9912

投资利润率% 3.09 2.87 3.75 3.36

环境污染程度较轻一般轻最轻

所以,应该优先选择方案三,其次是方案是四。方案二最差。

第十一章物流系统决策

1.系统决策的作用是什么?

答:根据经验、直感对各种行动方案及其后果进行判断,辅助决策者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