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李清照词两首课后试题(含答案)

李清照词两首课后试题(含答案)

李清照词两首课后试题(含答案)
李清照词两首课后试题(含答案)

《李清照词两首》课后习题答案

一背诵这两首词,研讨下列各题。

1.《醉花阴》作于什么时节?说说作者在词中是怎样突出节令特点的。

2.仔细品味《声声慢》的意境,说明开头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抒发的感情的不同层次。

3.这两首词一首作于早年,一首作于晚年,同是写愁思,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是否相同?试加以分析。

设题意图:本题意在帮助学生熟悉这两首词的主要内容,品味其中的意境,把握女词人的情思,并通过对前后期创作风格的比较,体会生活遭际对词人创作的巨大影响。

参考答案:

1.《醉花阴》写于重阳节的时候。词中作者写初秋的时候白天还很长,气候已经开始变凉,尤其是夜里会更觉得凉

意袭人。这时西风不断地吹卷着窗帘,东篱边的菊花正在开放。作者是紧紧抓住初秋时候的气温变化、西风起、菊花盛开等自然现象来突出秋天的节令特点的。

2.《声声慢》开头三句,用十四个字构成了七组叠字。这七组叠字一直为词论家所盛赞,说这样连叠七字是“创意出奇”,是“卓绝千古”的。这个开端很好地统领了全词的内容,展示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寻寻觅觅”表现了作者由于远离故乡,飘泊异地而产生的一种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冷冷清清”描写了她在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她此刻已是人到晚年,身体衰弱、情绪低落,饮酒也不能祛寒解愁,就只有苦挨着来打发这残年余岁了。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的心情当然是极度的凄惨、悲戚的。作者用这七组叠字,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整体内心世界,层次清晰地概括了在靖康之难以后,她的不幸经历和生活状况,以及在身体和心灵上所受到的摧残。

3.这两首词一首写于前期,一首是晚年之作。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生活处境的变化,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出现了极大的差异。同样是写愁,但在早年表达的只是离别相思之愁,而晚年所抒发的则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

哀愁。两首词在意境方面也是不同的。《醉花阴》中呈现的是一种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清新、寂静的意境。而《声声慢》营造的则是一种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

二关于《醉花阴》有这样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阙,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请结合全词,为这三句写一段赏析文字。

设题意图:由一段与作品有关的轶事,引出对《醉花阴》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的鉴赏,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参考答案:略

三中国古代诗词中有一些常见的意象,它们往往被赋予特定的含义。试找出几个像“梧桐雨”“黄花”“雁”这样有鲜明情感色彩的意象,说说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熟悉意象这个概念,并从意象的角度串连起学过的古诗词,增加一些文化积累。可以让学生多查找一些资料,把重要的意象记录下来,和其他同学交流,也可以写成小论文。

参考答案:略。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后期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她兼擅令慢,每能创意出奇,以经过提炼的口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弃疾所称道的“易安体”。有《漱玉词》《醉花阴》是李清照早期作品,为节令抒怀之作。靖国元年(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伉俪情深,相濡以沫,他们这种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生活持续了十多年。宣和三年(1121年)赵明诚出仕做官。这个时期,李清照写出了很多红颜易衰之叹,离愁别恨寂寞孤苦之怨的诗词,《醉花阴》是其中的名篇之一。时逢重阳,作者通过独守闺房,寂寞抒怀,及把酒黄昏,赏花东篱等诸多真实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佳节思亲的人之常情。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花拟人,以景托情,情真意切,意趣新奇,思意绝美,为后世所赞。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期重要的代表作,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宋王朝被迫南迁。这一重大的政治事件在非常广阔的范围内影响了当时各阶层人民的 生活,李清照的家庭也因此毁于一旦,不仅家中财物全部被焚,连随身携带的古铜器、书籍在南逃途中也遗失或被盗,在她46岁的时候,丈夫又不幸病亡,从此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这首词抒发了她和当时多数人所共同感到的国破家亡之恨、离乡背井之哀,以及

她个人所独自感到的既死丈夫、又无儿女、晚年块然独处、辛苦艰难的悲痛。词情凄清,跟早年写愁的作品如《醉花阴》等相比,风格迥然不同。作者着力地渲染了“凄凄惨惨戚戚”的气氛,多方面叙写她处境的穷困凄惨,并反复诉说她内心极度的孤寂感,句句泪,字字血,全词充满了亡国之痛、败家之哀、丧夫之悲、孤独之苦,使人不忍卒读。 学习这两首词,第一、要了解作者身世。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只的灾难与不幸。她的生活变迁和情感起伏,都是和她那个时代息息相关的。《醉花阴》写于作者早期,《声声慢》写于作者晚年,两首词的格调迥然不同,反映着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因此,了解作者身世是解读这两首词的钥匙。第二、运用对比鉴赏。这两首词可对比的地方很多,例如两首词都写愁,都描写了饮酒、黄昏、黄花等意象,“愁永昼”“怎生得黑”写的是对时间的同样感受,但是所表达的心境却是迥然不同,赏读时细加体会,深入领会作者旨意。 课文解读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①,瑞脑②销金兽③。(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阴沉沉的天气撩起重重的烦愁,龙脑香料在兽形的香炉中慢慢燃烧,绣房悄悄,淡烟袅袅,从早到晚,漫长的白昼叫人难熬。①永昼:漫长的白天。②瑞脑:一种香料,又称龙脑。③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导读: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词两首》在必修四第二单元。《醉花阴》《声声慢》虽同为言愁,但情调有别,前者属“闲愁”,后者属“家国之愁”。 学生在必修一第一单元已系统了解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并初步形成了诗歌鉴赏的能力。 因而结合《课程标准》中阅读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的要求,确定本课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以诵读为纲,以分析为线,知人论世,解读李清照之“愁”。2.揭开神秘之纱,探究相关意象的丰富内涵。 3.两词对比鉴赏,了解李清照南渡前后创作风格的变化。 其中,两词对比阅读,感受二者“愁”之不同为重点;挖掘词中意象丰富的内涵为难点。 有一位女子,用自己的灵性穿越古今,用自己的艺术在水星的环形山上留下美丽的名字。在她的笔下,青春少女是如此娇羞俏皮:“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在她的笔下,夫妻间的相思是如此浓烈、难以开解:“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让我们回到1000多年前,和这位被誉为“一代词宗”的女子握一下手,谈一下心。借此导入新课。

让学生初读感知,把握情感基调,体悟出“愁”绪。 在此基础上再次自由诵读,寻词中之愁(寻愁)。 《醉花阴》开篇言愁:“薄雾浓云愁永昼”,直抒胸臆,景中有愁,愁中有景。继而又有铺叙白描之景,比喻灵动之词,句句含愁,愁思不绝。 《声声慢》“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抒胸臆,以看似平静之语道出心中不堪承受之愁,在词尾喷薄而出。其他词句亦句句愁思缭绕,令词人深困其间,不可开解。 在“愁”之基调上再次诵读词作,以“怎样表现愁?”为中心,互相质疑解疑,紧扣文本、感知意象,达到“析愁”的目标。 意象是情感的寄托,引导学生从意象看端倪。本文所选意象均被愁思笼罩,而且符合传统审美标准,可引导学生激发记忆库,回顾总结含有“东篱”“酒”“黄花”“雁”“梧桐”等意象的相关诗句并探究拓展其丰富内涵。 如意象“梧桐”:“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显示梧桐“孤然傲立,品行高洁”;“梧桐相待老,鸳鸯合双死”更显梧桐“伉俪情深”;“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则代指“愁闷苦思”。诗歌虽然含蓄,但并不神秘,因为情感在诗歌意象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由此完成本课教学难点) 叠词运用是《声声慢》的一大特色,也是愁思的集中体现处。可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效果。(就此完成“析愁”目标) 在“析愁”基础上联系背景探究“为何而愁?”并进一步比较两词“愁”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四讲解与例题第2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7 李清照词两首 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盏青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抽丝剥茧,编织成华美的词章。读着它,我们似乎能嗅得到青梅的幽香,感觉到卷帘的西风,听得见阶前滴雨,看得见梧桐落叶、昏黄孤灯。她的忧,她的愁,她的才情和遭遇,都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最能滋润人心的文字,彪炳着宋词婉约派的最高成就。学习李清照词两首,一要了解李清照前后词风的不同特点及其原因,二要体会词中的意象之美和情感之真。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生于书香门第,李清照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18岁嫁给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琴瑟谐和,生活美满安逸。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宋室南渡,李清照的生活发生剧烈变化,表现在词作中的词风也前后迥异。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 本课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的作品,它们反映着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据说:“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琅嬛记》)《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其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有《漱玉词》。 1

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汇总

必修四文言知识归纳第一单元 《窦娥冤》 一、生字 窦(d?u)娥:剧中主人公名。 哥哥行(háng)哥哥那边。 罪愆(qiān):罪过。 错勘(kān):判断。 盗跖(zhí):统治者诬称奴隶起义领袖。 前合后偃(yǎn):前仆后继。偃,仰面倒下。瀽(jiǎn)半碗:泼,倒。 苌(cháng)弘化碧。 暑气暄(xuān):指炎热。 湛(zhàn)湛青天:清明。 顺水推船:比喻顺应趋势办事。亢旱:大旱。亢,极。 二、词语辨析 1.怨气?冤气 二者都表示心中有不满之气。不同的是, “怨气”指怨恨之气, “冤气”指因受冤枉而产生的冤枉气。 2.分辨?分辩 “分辨”指分清辨明,如“分辨香花和毒草”。 “分辩”指用语言辩白,如“他这回并不分辩,单说一句‘不要取笑”’。 三、文学常识 1、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著名的戏曲作家,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他一生写了60多本杂剧,流传下来的有10余本。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起被尊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为《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 戏剧角色有生、旦、净、末、丑, 形式上有说、念、唱、打,元杂剧叫科、唱、白, 元杂剧一般每本都由四折构成,依次写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作品与主角 《窦娥冤》——窦娥 《西厢记》——崔莺莺、红娘 《牡丹亭》—柳梦梅、杜丽娘、春香 《桃花扇》——李香君、侯方域 《长生殿》——李隆基、杨玉环 3、文学典故 ①苌弘化碧:苌弘,周朝的贤臣。传说他无罪被杀,三年后,他的血变成碧(青色的美玉)。 ②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的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③六月飞霜:邹衍,战国时人。相传他对燕惠王很忠心,燕惠王却听信谗言把他囚禁起来。他人狱时仰天大哭,正当夏天,竟然下起霜来。后来常用“六月飞霜”来比喻冤案。 ④东海孝妇:传说汉朝东海有个年轻寡妇,对婆婆很孝顺。后来婆婆自缢身死,寡妇被诬告为杀害婆婆的凶手。官吏就把她杀死以偿命。她死后,东海一带大旱三年。

202X年春高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doc

202X年春高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新学期,新目标,高一语文老师有哪些教学计划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X年春高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202X年春高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夯实“双基”,强化写作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努力开发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仍带高一3、4两个班。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自我控制能力较强,都能按要求学习,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作业也较认真。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仍有少部分同学学习缺少主动性。当然,这与班主任的指导思想有关,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一上学期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期末考试,两班与级均分差两分多,高分学生略显不足,主要是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 力求合格率达、优秀率、提高率都有明显提高。努力拓宽语文知识面,扎实深化语基底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写一手较好的钢笔字;写好议论文,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四、教材分析 必修3 1、阅读与鉴赏:古代诗歌散文名篇,中外小说和科普科幻作品。四个单元分别是人物与环境,感受与共鸣,质疑解难,启迪与想象。

2、表达与交流 训练一般议论文的写作。安排的专题分别是: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3、口语交际:讨论 4、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5、名著导读:《红楼梦》《高老头》。 必修4 1、阅读与鉴赏:中外戏剧,宋元词曲,古代人物传记及社会科学论文。 2、表达与交流: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安排的专题分别是:横向展开议论,纵向展开议论,学习辩证分析。 3、口语交际:辩论 4、梳理探究:逻辑与语文学习,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 5、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朱光潜的谈美。 五、具体实施 1、狠抓背诵默写和基础训练,注重课内外结合,立足训练提高,面向高考,以练为主,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2、认真抓好课前三分钟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3、狠抓背诵默写,实行在规定时间内人人过关的方法,务求背诵默写无缺漏。 4、狠抓课堂纪律,提高上课质量。 5、努力钻研教材和专业知识,认真备课,讲求上课质量,务求不虚掷课内时光。

7李清照词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7李清照词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 计 7 李清照词两首 课文研习 一、要点解析 1.《醉花阴》三处意境赏析 其一:“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以“薄 雾”“浓云”两意象开头,勾画出了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沉郁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里,独守空闺,备觉无聊,度日如年,所以说“永昼”,这“愁”的情绪就自然带出。愁绪难以排解,只好点燃香炉中的瑞脑,来消磨难熬的时光。至此,虽然没有言明,作者思念夫君的感情,借助环境已经表现出来。 其二:“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选用“玉枕”“纱厨”两意象,表明深秋长夜难耐,孤枕难眠。“半夜”直接点明就寝时间和辗转反侧的的情状。着一“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凄冷。 其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销魂”二字是直言夫妻伤别之愁,是主旨流露处。接着,转而作含蓄形象的描写。西风卷动珠帘,帘内闪现

一位愁思缠绵的少妇,她玉肌消减,身段柔弱,比起帘外秋风里振颤的菊花,更为弱不禁风了。作者以菊自比,一方面显示自己的芳华和清雅,另一方面,暗示在别离后的憔悴和期待。可谓和婉清雅,新颖别致。 2.《声声慢》两处叠音词赏析 其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起首三句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寻寻觅觅”,反映了作者心中有所失落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派遣,无所依托,就好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般。“冷冷清清”,这既是作者所处的环境使然,也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凄凄惨惨戚戚”,属于心理活动的描写。“寻觅”句重点写行为,“冷清”句重点写环境,“凄惨”句重点写心境,三个层次的内容依次递进,内心的伤痛之情逐一揭示,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其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作响,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可以想像雨点

同步练习习题: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7.李清照词两首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愁永.昼永:漫长 B.东篱把.酒黄昏后把:举,端起 C.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 D.如今有谁堪.摘堪:忍受 答案:D 解析:D项,“堪”是“能”“可以”的意思。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东篱把酒 ..黄昏后 B.莫道不销魂 .. C.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D.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答案:D 解析:D项,次第:古义指光景,状况;今义指次序,一个挨一个地。 3.下列对《醉花阴》《声声慢》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醉花阴》写漫长的白日里,词人百无聊赖地独坐在金兽炉旁,注视着那袅袅烟雾。正值重阳,天气已开始变凉,尤其到了夜里,纱帐中、玉枕上,难以成眠,更觉得凉气袭人! B.《醉花阴》总体风格朴实、绚丽,词人抓住长日、半夜、黄昏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留在家中独自生活的空虚、无聊,以此表达对丈夫一如既往的相思之情。 C.《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她不但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失去丈夫的苦难。并且,在南方辗转逃亡避难的过程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 D.《声声慢》展现出词人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在了解词人生活遭遇的基础上读这首词,人们不禁会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正是李清照这首词动人的地方。 答案:B 解析:B项,《醉花阴》总体风格含蓄、委婉。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 B.“醉花阴”与“声声慢”都是词牌名,这两首词都是词人南渡后晚年的作品。 C.宋代词坛呈现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尤其秦观的词深婉而疏荡,与周邦彦的富艳精

高一语文备课组长总结

北师大万宁附中2014 —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研组(备课组)工作总结 年级:高一学科:语文组长:王莲日期:2015.07.07 2014-2015年下学期,高一语文备课组8位教师(王闻香中途请产假)在教科室,教务处的带领下,认真贯彻“课堂少教多学”思想,积极参加、开展教研活动,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现将本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备课组进行思想动员。 开学初,高一语文组每位老师在参加组内备课会时,认真分析了上学期的高一段语文期末考试成绩,了解了高一各班级的差异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通过不断的学习、讨论、交流,备课组全体成员提高了思想认识,我们对语文教改有了这三个方面的打算: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让学生扩大篇章的积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习惯,教师要引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有一副好口才,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在这些方面我们投入了不少精力。

二、坚持育人砺志,扎实做好教学工作。 全组成员能够比较认真参加学校及备课组的活动,踏踏实实的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找差距、找原因、订措施,争取下一步的工作有所进展。在教学过程中,我组成员,都能认真备课,开学时每位老师都制定了自己的教学计划,我们特意强调了备课环节中的学情分析及教后感,一学期下来,各位老师都在努力地实施。都在尽可能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职场运用能力,而且在备课中能注意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并能充分控制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文以载道”“课以载业”。另外,我们每位老师都能认真上课,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因材施教,突出兴趣激发,不但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配合文化建设,开展师生多样活动。 这学期以来,我组将语文课堂教学及拓展性教学、教育科研结合起来,从学生生活实践出发,开展了多项活动,以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职场性、社会性、人文性的大语文。 1、在开学初我们在高一年级开展了诗歌朗诵比赛,承办了学校的“读书月”活动。 2、我组本学期举办了“我是妈妈好帮手”、“父亲,我想对您说……”征文比赛。 3、我们积极开展组内互助,尽量每人每学期开出一节公开课活动。如:马清华老师开出组内观摩课《李清照词两首》,李盼盼、陈仕芩等老师在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李斌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李清照词两首》。 一、说教材 《李清照词两首》编排在必修四第二单元,这是一个宋词单元。编者选取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他们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四位词人的作品,题材、风格不同,带给后世读者的审美感受也各不相同。柳永词走婉约套路,苏、辛则是豪放词风的代表,李清照词细腻、含蓄。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也大体反映了宋词的发展脉络。这两首词属于略读课文,计划一课时完成。 两首词创作于李人生不同阶段,其思想也大不相同,取来比较阅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二、说学生 通过初中及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对宋词的发展及流派已经有了大致的认识,而李清照的词在初中阶段也出现过,比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但是,学生对于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与其创作风格的转变普遍不了解,大部分学生在把握两首词中深层的感情内涵方面,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内补充李清照的人物遭遇非常必要。 高二阶段的学生,对于古代诗歌赏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

意象的理解和意境的感受能力还需提升。 以课程标准的相关表述和学情特点为依据,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反复朗读,直至能诵。 2、感知内容,解读意象,了解李清照南渡前后人生遭遇与创作风格的变化的关系(重点) 3、比较两首词的意境与词人的心境(难点)。 三、说教法 本课将通过情境法、诵读法、引导提问法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将词人所处背景与词中情感相联系,共同探讨产生的原因及不同的意境表现,从而掌握诗词比较阅读的方法 四、说过程 (一)预习指导 通过课前预习任务,使学生在课前对两首词的生子生词,词的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扫清阅读障碍,理解词义。 (二)情景导入 展示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引出古人之“愁”,比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游子之愁,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思亲之愁,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感时伤春之愁,创设愁苦情景,过渡到李清照之愁。 (三)寻愁

2020年春高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2020年春高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 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夯实“双基”,强化写作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 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努力开发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仍带高一3、4两个班。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自我 控制能力较强,都能按要求学习,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作业也较认真。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仍有少部分同学学习缺少主 动性。当然,这与班主任的指导思想有关,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一 上学期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期末考试,两班与级 均分差两分多,高分学生略显不足,主要是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 力求合格率达、优秀率、提高率都有明显提高。努力拓宽语文知识面,扎实深化语基底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求每 一个学生都能写一手较好的钢笔字;写好议论文,全面提高学生的文 学欣赏能力。 四、教材分析 必修3 1、阅读与鉴赏:古代诗歌散文名篇,中外小说和科普科幻作品。四个单元分别是人物与环境,感受与共鸣,质疑解难,启迪与想象。 2、表达与交流

训练一般议论文的写作。安排的专题分别是: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3、口语交际:讨论 4、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解读,语文 学习的自我评价。 5、名著导读:《红楼梦》《高老头》。 必修4 1、阅读与鉴赏:中外戏剧,宋元词曲,古代人物传记及社会科 学论文。 2、表达与交流: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安排的专题分别是: 横向展开议论,纵向展开议论,学习辩证分析。 3、口语交际:辩论 4、梳理探究:逻辑与语文学习,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 5、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朱光潜的谈美。 五、具体实施 1、狠抓背诵默写和基础训练,注重课内外结合,立足训练提高,面向高考,以练为主,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2、认真抓好课前三分钟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3、狠抓背诵默写,实行在规定时间内人人过关的方法,务求背 诵默写无缺漏。 4、狠抓课堂纪律,提高上课质量。 5、努力钻研教材和专业知识,认真备课,讲求上课质量,务求 不虚掷课内时光。 6、注重语基的训练与指导,重视语法知识的讲授,提高学生的 语文层次。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尼勒克县第一中学活页教案(表一) 课题:李清照词两首授课时间: 课型:课时: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李清照婉约词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品读诗词的方法,即通过抓关键词“愁”和意象来深入品味诗词的意境和意蕴;掌握古诗词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诗词的感情基调、词风;进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抓住六大意象,鉴赏诗词的意境和意蕴;最终深味诗词的灵魂,即词的情感;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加深对中国古典文学文化的认同;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有情感地朗诵诗词; 2.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诗词中的意象,进而把握诗词的内在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菊花台》歌曲、《醉花阴》《声声慢》朗诵、《秋窗风雨夕》背景音乐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及学生活动一、导入: (课前播放菊花幻片灯,配以周杰伦的《菊花台》歌曲,意 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生更易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 之中。) 师:歌中唱到“菊花残,满地伤?菊花就是黄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一位善用“黄花”表达情思的人,《菊花台》中的菊花意象就是对古诗词中黄花意象的继承。 李清照在一个秋雨点点滴滴的黄昏,看着满地堆积残损的黄花正伤怀,听着急风细雨吹打梧桐的哀乐,又想起那声声凄厉的雁鸣,不觉悲从中来,百感交集,写出了饱含苦涩愁情的词作《声声慢》,而在《醉花阴》中她写黄花则是一句肝肠寸断的“人比黄花瘦”,同样的黄花词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清照词两首》,从黄花入手,感悟一般黄花别样情。 二、一读--- 初品诗情 生自由读——范读——个别读请两位学生分别朗诵两词(点拨字音句读情感)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采用多种朗读方式,生初感诗人情感。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_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同步练习与答案

语文·必修4(人教版) 7 清照词两首 清照词二首 浣溪沙 淡荡①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②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③。海燕未来人斗草④,江梅已过柳生绵⑤,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①淡荡:形容春光疏淡骀荡。②沉水:沉香。③花钿:一种花形首饰。④斗草:古代民间一种斗草的游戏。⑤生绵:谓柳花飘絮。 念奴娇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①成,扶头酒②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③,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注:①险韵诗:以冷僻难押的字做韵脚的诗。②扶头酒:易醉的酒。③初引:初长。《世说新语·赏誉》:“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这两句形容春日清晨,露珠晶莹欲滴,桐树初展嫩芽。 鉴赏: 《浣溪沙》上片写春光骀荡,屋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勒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 《念奴娇》写雨后春景,抒深闺寂寞之情。上片写“心事难寄”,从阴雨寒食,天气恼人,引出以诗酒遣愁。下片说”新梦初觉”,从梦后晓晴引起游春之意。全词以细腻曲折的笔触,通过春景的描写,真切地展示诗人独居深闺的心理情态。语浅情深,清丽婉妙。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玉枕.(zhěn)凝噎.(yì)

梧桐.(tóng) 帘卷.西风(juǎn) B.寻觅.(mì) 盈袖.(xiù) 萧.条(xiāo) 茅塞.顿开(sè) C.憔.悴(qiáo) 堪.摘(kān) 戚.戚(qī) 处.心积虑(chù) D.怆.然(qiànɡ) 暮霭.(ǎi) 锦.书(jǐn) 乍暖还.寒(huán) 解析:A项,噎yē;C项,处chǔ;D项,怆chuànɡ。 答案:B 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 ..(漫长的白天) 瑞脑销.金兽(熔化) B.有暗香盈.袖(充满) 凄凄惨惨戚戚 ..(悲愁、哀伤的样子) C.独自怎生 ..得黑(怎么、怎样) 乍.暖还寒(忽然) D.这次第 ..(光景,状况) 最难将息.(调养,保养) 解析:A项,销:烧完了。 答案:A 3.下列对《醉花阴》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片第一句明写秋季的天气,暗点作者的愁情,一个“永”字表明作者的愁情难消,日子难熬。 B.上片后一句写清凉的秋夜。“又”字表明时间过得很快,也暗示作者的思念之深。“凉”字主要是说明秋夜的气候特点。 C.下片第一句的“东篱把酒”明写作者重阳节里的活动,暗写作者的寂寞、扫兴,是以酒消愁。 D.全词用词含蓄,融情于景,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多情妇女的形象。 解析:B项,“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凄冷。 答案:B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 (3)情感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 2. 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通过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感受“闲愁”与“丢家弃 国之愁”的区别,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2)教学难点:这首词选择的意象很符合传统的审美视角,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 又复杂的内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声慢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播放歌曲《如梦令》)播放ppt 1展现词内容《如梦令》) 2.一曲如此动人心肠的《如梦令》,跨越悠远的时空,久久的在我们的耳畔回响。轻拂历史的尘烟纱幔,在三千年诗词文学中,将愁情抒写到极致的,恐怕 要数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了。然而要真正体味到她的一腔愁绪,却“怎一个愁 字了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声声慢》,与它相知,聆听易安居士的深 情倾诉吧 ppt2 【板书课题作者】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涵咏词韵 1.学生自由吟咏诗词(下面请同学们先自由吟咏一遍诗词,一会请几位同学朗 读一遍) 学生示范朗读,读后其他学生稍作评价;教师引导点拨(见课本) 2.录音范读,体会该词意境(要求: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感受朗读中的情感基调,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轻读、重读。)PPT4 3.学生齐读(注意读准节奏,尽量融入感情,读出感觉) 问:你听出了作者的倾诉吗?词人在向我们倾诉什么呢?——愁PPT5 四.了解作者 那么词人李清照到底经历了什么呢?为什么会写出如此哀怨的词作呢?下面我 们一起来了解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及创作背景。PPT6 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经历更有助于我们对于诗词内容的把握,下面请同学们联系 词人的生活遭遇再读一遍这首词。 五.导学案基础知识(抢答) 1、正字音 2、辨字形 3、释词义 六.合作探究 (一)、下面各小组通力合作探究以下3个问题。 1.《声声慢》以七组叠词开篇,试分析这三句所抒发的情感。Ppt9(—音乐美、增强感情) 2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诗人的愁是通过哪些意象表达的呢?找出意向并 完成表格 ppt10 (二)词人的愁是铺天盖地的,并且将这漫天愁思进行了细细的纺织。 以景衬愁以动显愁用心绘愁愁语即情语 下面大家再诵读一遍课文,在诵读的过程中仔细品味,加深理解。 引导:一首《声声慢》将易安居士晚年凄苦情愁体现得淋漓尽致,她是个心理 细腻,多愁善感之人,更是个写“愁”的高手,我们不妨走进易安居士另外两 首词,来品味另一番愁情吧。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2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练习及答案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乱世中的美神之杰作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玉枕.(zhěn)凝噎.(yì) 输赢.(yínɡ) 帘卷.西风(juǎn) B.寻觅.(mì) 盈袖.(xiù) 萧.条(xiāo) 销.金兽(xiāo) C.把盏.(zhǎn) 憔.悴(jiāo) 堪.摘(kān) 戚.戚(qī) D.怆.然(qiánɡ) 暮霭.(ǎi) 锦.书(jǐn) 乍暖还.寒(huán) 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 ..(漫长的白天) 瑞脑销.金兽(熔化) B.有暗香盈.袖(充满) 凄凄惨惨戚戚 ..(悲愁、哀伤的样子) C.有暗香 ..盈袖(清淡的香气) 乍.暖还寒(忽然) D.这次第 ..(光景,状况) 最难将息 ..(调养,保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莫.道不销魂莫.听穿林打叶声 B.怎敌.他、晚来风急势均力敌. C.雁过.也,正伤心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梧桐更兼.细雨二者不可得兼. 4.下列词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5.下列对《醉花阴》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片第一句明写秋季的天气,暗点作者的愁情,一个“永”字表明作者的愁情难消,日子难熬。 B.上片后一句写清凉的秋夜。“又”字表明时间过得很快,也暗示作者的思念之深。“凉”字主要是说明秋夜的气候特点。 C.下片第一句的“东篱把酒”明写作者重阳节里的活动,暗写作者的寂寞、扫兴,是以酒消愁。

最新高中语文省级说课一等奖《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1)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嘉峪关市一中张红丽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李清照词两首》,这是高一第二学期后半学期的学习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篇目,这一单元选编的是宋词,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李清照的词《醉花阴》《声声慢》放在最后,属略读篇目,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的作品,抒发“相思闲愁”,《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之一,将重点赏析,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夫丧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本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学情介绍 通过本单元前面六首词的学习,学生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已有了大体认识,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这一点对学生学习本课是很有利的,但李清照的这两首词如果不了解词人的人生遭遇就很难把握两首词中深层的感情内涵。 针对学生学习本课的不利因素,我安排学生在课前1.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生平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两词。 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地位、学情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①背诵这两首词,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②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因《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依据这两点所以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二,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③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三。 教法与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及《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本课将通过诵读法、情境

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课时作业6(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李清照词两首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永:漫长 B.东篱把.酒黄昏后把:举,端起 C.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 D.如今有谁堪.摘堪:忍受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东篱把酒 ..黄昏后 B.莫道不销魂 .. C.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D.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3.下列对《醉花阴》《声声慢》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醉花阴》写漫长的白日里,词人百无聊赖地独坐在金兽炉旁,注视着那袅袅烟雾。正值重阳,天气已开始变凉,尤其到了夜里,纱帐中、玉枕上,难以成眠,更觉得凉气袭人! B.《醉花阴》总体风格朴实、绚丽,词人抓住长日、半夜、黄昏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留在家中独自生活的空虚、无聊,以此表达对丈夫一如既往的相思之情。 C.《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她不但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失去丈夫的苦难。并且,在南方辗转逃亡避难的过程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 D.《声声慢》展现出词人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在了解词人生活遭遇的基础上读这首词,人们不禁会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正是李清照这首词动人的地方。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 B.“醉花阴”与“声声慢”都是词牌名,这两首词都是词人南渡后晚年的作品。 C.宋代词坛呈现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尤其秦观的词深婉而疏荡,与周邦彦的富艳精工、李清照的清新跌宕如天际三峰,各超婉约词之顶巅。然而在“淡语有味”“浅语有致”“轻巧尖新”“姿态百出”方面,周邦彦是不及秦观、李清照的,故明、清人推秦、李为婉约宗主。 D.李清照处于南北宋过渡时期,南渡以后词风由明丽而变为凄清。 5.“菊花”“梧桐”“雨”是李清照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请将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 要求:语句通顺,语意连贯,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优质课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 公开课教案 一、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了解个人生活遭遇和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掌握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②过程与方法:学习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写作方法。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培养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个人的遭遇和创作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 学习方法:比较阅读课时安排:两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对联导入:郭沫若先生有一幅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写的是谁?就是李清照,一位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女性。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指李清照故乡在山东济南;《漱玉集》是她的词集;《金石录》是她和丈夫赵明诚以毕生心血而成的集子(清照和明诚都酷爱收集古玩字画);“文采有后主遗风”指她文风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风格。 那么我们在初中学过她的哪些作品呢?请大家一起来背诵《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写在李清照少女时期,从词作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少女时代常常和朋友一起饮酒游玩,过着幸福无忧的快乐生活。是呀,生活是那么美好,年轻是那么可爱。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得怀恋! 然而,法国作家缪塞却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眼泪和愁情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漫步文学的殿堂,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悲怀愁情的诗词。透过这些作品,我们不但读到了千古文人的真性情,也读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而被词评家誉为“写愁第一高手”的李清照尤其善于写愁、写悲,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李清照,走进她的情感世界,用心灵来聆听、来感受浓缩了她一生痛楚的千古绝唱吧! 2:易安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今山东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你耕田来我织布,对不对?NO,应该是你吟诗来我作对。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高中语文省级说课一等奖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高中语文省级说课一等奖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李清照词两首》,这是高一第二学期后半学期的学习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篇目,这一单元选编的是宋词,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李清照的词《醉花阴》《声声慢》放在最后,属略读篇目,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的作品,抒发“相思闲愁”,《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之一,将重点赏析,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夫丧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本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学情介绍 通过本单元前面六首词的学习,学生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已有了大体认识,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这一点对学生学习本课是很有利的,但李清照的这两首词如果不了解词人的人生遭遇就很难把握两首词中深层的感情内涵。 针对学生学习本课的不利因素,我安排学生在课前1.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生平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两词。 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地位、学情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①背诵这两首词,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②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因《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依据这两点所以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二,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③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三。 教法与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及《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本课将通过诵读法、情境法、对比探究法来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 说完了教法与学法,紧接着我将要说的是“教学过程”,分五步走。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菊花台》歌曲,学生欣赏完我会问:为什么说“菊花残,满地伤”菊花有什么象征意义学生对《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比较熟悉,可能会想到铺满皇宫的菊花,宫廷军变的失败,生命的凋残消逝……我会顺势总结到:菊花在影片中象征①对已逝辉煌的伤感②对生命凋残的悲悼。“花”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着深刻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