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筑梦路上》观后感汇编10 篇

《筑梦路上》观后感汇编10 篇

《筑梦路上》观后感汇编10 篇

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观后感篇一

《筑梦路上》是成功的。它的成功关键在于很好地回答了三个问题:

生动回答了“历史选择的必然性”问题。《筑梦路上》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这个道理。片子从一开始就没有脸谱化的修饰和概念化的解读,而是用一个个平实和朴素的历史镜头告诉人们,历史是公平的。它曾经让各式各样的政治势力和阶级阶层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展现自己的理想,表现自己的奋斗。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都曾风起云涌,引领一时,但最终都沉寂了、没落了。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战、团结奋斗,最终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理想。历史就这样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表现波澜壮阔的历史选择过程中,该片没有停留在表象化的叙述层次上,它讲历史的本然,更讲历史的所以然。它用大量珍贵的历史镜头,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和崇高精神,深刻揭示了“历史的选择”背后的决定性力量,也深刻揭示了“人民的选择”的根本原因,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定地站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一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每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总是中国人

民根本利益的忠实维护者和坚定实现者。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就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就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生动回答了“历史发展的目标”问题。《筑梦路上》全面展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和光明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整部纪录片的灵魂和主题。全片的第一组镜头就将这个主题鲜明地展现出来。伴随着一个个寻梦、追梦、圆梦故事,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奋斗史就此徐徐展开。为了表达好这个主题,《筑梦路上》采用了大跨度的历史比较法。它每集的历史叙述都有跳跃性,在历史和现实中跳跃,在理论和实践中跳跃。它不断用新的理论成果和新的实践成果,来印证和解读历史选择的真理性和客观性,又不断地用历史奋斗和经验,来为今天的接续前行和接力探索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由此,我们看到历史的深邃感和理论的深刻性在影片的叙述手法中相互交织、相互渲染,共同说明了近代以来,在追求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的出现的确具有决定意义。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最光明的前途迈进。也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忠于信仰,牢记使命,顽强奋斗,无私奉献,今天才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生动回答了“历史发展的根本成就”问题。《筑梦路上》着力描绘了党领导人民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95年来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取得的根本成就。该片

对成就的描述没有采取惯常的就事论事的方法,而是把镜头首先对准一个个普通人、普通事,谈生活的改变和社会的进步。目的就是为了说明,道路走得怎么样,最终要靠事实来说话,要由人民来裁判。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功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这样的发展、这样的巨变,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正是在这个扎实铺垫基础上,纪录片才有了第二个层级自然的逻辑延展,回答这条道路是怎么来的,深刻说明了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很不容易,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也没有一成不变的革命和建设理论。无论是搞革命还是搞建设,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就不能成功。只有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深刻认识本国国情、正确判断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通向胜利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就是这样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这样形成的。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上,纪录片最终揭示这样的道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中国人民将沿着这条正确道路继续阔步前进。

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观后感篇二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百年只是一瞬;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一百年则决定了这个国家以后的命运。《筑梦路上》大型纪录片,以每一集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一百年内,中国的变迁和中国人的奋斗。

苦难是激发人们潜能的力量。近现代中国的崛起历史,就是一部在和苦难抗争的历史。没能及时跟上第二次科技革命,这是苦难,这

让中国经历了几次落后被挨打的命运;没能抵挡住日本的入侵,这是苦难,这让中国人民经历了八年的艰苦抗战;新中国建立的时候白手起家,这是苦难,面对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封锁,中国从未认输,反而从中突围……在近现代中国前进的路上,似乎每走一步,都遍布荆棘;但就是在这些荆棘的锻炼中,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建设更加速度。反帝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在动乱和战争的洗礼中,我们民族的崛起之势,已经再不能抵挡。

克服苦难,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之以恒的坚持和不懈。在筑梦路上,我们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小米加步枪”能够打退侵略者,“零基础起步”也能追上第二次科技革命落下的几几百年差距。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和一代又一代人的执着和奉献紧密相关。对于梦想的执着,让一代又一代先辈为此而奋斗一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奠基中,国家建设稳步前进;对于追求的不懈,让我们在达到了实现国家独立的目标之后,又在逐步实现国家富强甚至赶超发达国家。

筑梦路上,让我们知晓了梦想与目标的重要性。一个没有想象力的民族,一个没有梦想的民族,是没有资格屹立在世界顶端的。尽管不同时期,我们国人的梦想不同,但是在那些影像资料中,我们却看见了一样的痴狂,为梦想而痴狂,已经成为一种美德。一个没有明确目标的国家,是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的”,在有了明确梦想之后,按部就班的将梦想细化为各个目标并逐步推进,这才是一个国家,强壮的根本。

筑梦路上,我们看见了满满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来源于人们对待苦难的乐观的态度,来源于人们对待梦想执着的追求,更来源于我们今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知历史,不知我们祖辈人奋斗的艰辛;不知现在,不知道我们到底能够变多少“不可能”为已经实现。面对历史,我们需以敬畏之心,认真学习、认真思索;面对未来,我们当以更加强烈的民族自信,走好未来的每一天。

筑梦路上,有我们加入,将会更加精彩。

央视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最新观后感篇一

近来,已经92岁的爷爷多次与我通电话交流纪录片《筑梦路上》观后感。爷爷戎马一生,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时一直在前线做战地记者,后任某军区报社社长、某集团军政委等职务。写这篇观后感缘起于我爷爷的真情实感,或者说,我更多是在替这位92岁的老将军写观后感。

讲故事手法精湛

纪录片从一个波澜壮阔而又纷繁复杂的历史图景,再现了我党95年来众多大事件。可以说达到了“多一笔显得繁复,少一笔显得简陋,正是恰到好处”的程度。那么要把故事讲好,首先得“会讲”,本片用了许多精湛的“讲故事”手法。

第一个手法:“让材料讲故事”。比如抗美援朝一集,先披露了一个很难拍到的绝密档案(1950年10月8日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接着,话锋一转,开始讲档案背后的故事,从档案引出当

时朝鲜发来求助信的故事,接着又讲到了党中央关于是否出兵的问题,关于毛泽东、彭德怀的讨论,最后以彭德怀的话来交代故事的结尾:“出兵朝鲜是必要的,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果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他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而这个小故事的结尾,又是抗美援朝志愿军众多故事的开端,环环相扣。导演用档案背后的故事,引导出新的故事。全片除了用档案以外,还用了历史照片、视频等多种材料讲故事。

第二个手法:“让被访者讲故事”。比如重庆谈判一集讲到毛泽东去参加重庆谈判抵达机场时,细心的郭沫若发现毛泽东没戴手表,这时插入郭沫若女儿郭平英的采访:“我父亲就从手上把他自己戴的手表就摘下来了,觉得主席在指挥着这样一个轰轰烈烈的历史剧目,还是戴手表方便一些”。这样被访者讲的故事,一句胜千万句。又如在海峡两岸这一集中,谈到“和平解放台湾”时曹聚仁之子曹景行说到:“我父亲从香港回北京,毛泽东接见我父亲……说如果去台湾,向那边的朋友代他致意,张治中先生特别提醒我父亲,毛泽东在提到蒋的时候用的…蒋先生?这个词”。这样具有画面感的细节描述,让我们觉得毛主席就在眼前。

可以清晰地看到,导演心中早有一幅画好的墨竹图,不管是浓墨的引经据典,还是重彩的访谈者说,都只是作画的过程,所有的笔画都衔接得天衣无缝,虽然整整32集有许多的珍贵材料,也有许多人在讲,但给人感觉是只有一个讲述者在对着观众娓娓道来。

解说词感染力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