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价值:实践评价的唯一尺度解读

价值:实践评价的唯一尺度解读

价值:实践评价的唯一尺度解读
价值:实践评价的唯一尺度解读

价值:实践评价的唯一尺度

【作者】郝立忠【作者简介】郝立忠山东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生长和发展的最现实的基础,是它的理论之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然而,以往的哲学教科书,过于强调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观的作用,只从认识论的角度考察实践,探讨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实践的评价问题,影响了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实践作用的正常发挥,给了唯心主义以可乘之机。我们认为,实践的评价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评价实践的尺度只有一个,就是价值。一实践是人特有的改造客体的能动的物质活动。它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从本质上讲,实践活动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在由人的活动所构成的世界中,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把客观存在的对象改造成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自然存在物不仅是被改造被反映的对象,而且成为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人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才去认识外界的事物,而人所以要改造客观世界,又以满足人的自身需要为目的。人和物之间的这种需要和满足的对应关系,就是价值关系。评价,则是主体对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价值关系的反映活动。是主体对于自身以外的客观事物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的认识活动。因此,主体自身的需要是主体对客体进行评价活动的出发点。主体总是从自身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出发来评判客体属性的意义。凡是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有肯定的意义,这一事物对人而言就是有用的,即有价值;凡是与人的需要无关,甚至妨碍人的需要的满足的,对主体来说就是无用的,即无价值。评价的客观尺度就是价值: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大,价值就越大;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小,价值也就越小。评价的对象是在实践活动中进入主体认识领域的特定的客观事物——既可以是认识,也可以是实践;既可以是物质实体,也可以是认识结果、实践结果。其中,对实践的评价,是最重要的评价活动。实践评价,顾名思义,是对人的实践活动在满足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适应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中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和反映。实践评价是一种特殊的评价,它的评价对象是实践,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客观事物。它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主体的实践目的是否合理。目的是根据需要而来。主体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些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会相互冲突,它们对主体的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在客观上是不同的。主体的不同需要与同一客体可以形成不同的价值关系。对实践的目的进行评价,就是要看成为实践的目的的主体需要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要求,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这是实践评价的首要环节。若一项实践的目的不合理,不符合主体特别是人类主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样的目的就是没有价值的,即使在实践中完全实现了,这个实践也是失败的、无价值的乃至有害的。其二,实践的观念模型是否正确。实践观念模型是实践目的的细化,是实践活动的蓝图。其正确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依赖于实践目的的合理性,依赖于实践目的的价值;二是依赖于对实践目的细化的准确程度,能否准确体现实践目的所具有的价值。实践观念模型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实践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实践能否成功。因而,对实践观念模型的评价,是实践评价的重要内容。其三,实践方法是否正确。实践方法是主体的实践目的和实践观念模型付诸实现的方式和手

段。其正确性也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对实现实践目的和实践观念模型的作用上,看是否能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实践目的、实现实践观念模型;二是体现在其本身的价值上,看其是否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果实践方法错误,即使实践目的和实践观念模型正确也无济于事,这样的实践必然产生出错误的结果。因而,对实践方法的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其四,实践结果对主体利益的影响,或称之为实践结果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亦即价值的大小。实践结果是实践目的的实现,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成果。实践结果是否具有价值,是否有利于人类主体的生存和发展,这是实践评价的最重要的内容。实践评价的四个方面的内容,也称四个环节。只有四个环节都是正确的,实践评价才是正确的。在四个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对实践结果的评价,这是判断一项实践是否成功的最为常用的方法。实践评价的四个环节,一般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主体,二是客体,确切说是主客体关系,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与此相关,实践评价的具体标准,也必须是标志着主客体关系的范畴,必须与主客体的价值关系相关。二实践评价活动,就是把经过主体选择的主体需要与实践结果之间的价值关系,反映到主体意识中来,形成价值判断,以确定实践的成功与失败、有益与无益。它是一种价值评价。在实践中,主客体的价值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具有普遍性。价值关系是揭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最高的哲学范畴,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无不渗透着价值关系。追求某种价值目标,是人的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主体不断形成和发展着自己的需要。因此,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渗透着价值因素。这样,客体就具有了对主体来说的价值特性。实践活动就是主体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客体进行改造,使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在实践的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中,人始终是价值关系的主体,实践对象则是价值关系的客体。主客体的价值关系,揭示了实践主客体辩证运动的根本动因,揭示了主客体间结成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人的主体尺度与对象的客体尺度相统一的内部关系。主体在实践中,不仅要使自己的活动符合客观对象的尺度,也要使之符合主体自身的目的和需要,即按自身的内在尺度来进行活动。实践主体的内在尺度的形成,即目的的产生,使主体获得了一种与动物的活动方式完全不同的创造活动。实践活动的创造性的真正实现,是主体尺度和客体尺度相互结合的结果。人们在实践活动开始时,在头脑中形成目的,并把它们作为内在尺度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改造客观对象,创造自己所需要的对象。这种满足主体需要的对象的创造,就是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的统一。在对实践进行评价时,要看一个实践是否正确,一要看实践是否符合客观规律,二要看实践结果能否满足主体需要。而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符合客观规律,是为了取得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实践结果,为了创造价值。一项实践是否恰当,是否正确,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它是否满足了人的需要,是否创造出了新的价值。因此,价值关系是实践主客体关系中最主要和最具有普遍性的一种关系,并贯穿于实践过程的始终。价值是客观事物尺度与主体尺度的统一,也是实践评价的唯一尺度。除此之外,不能也不应有其它的尺度。 1.人的需要和利益不是实践评价的标准。人的需要以目的、欲望等形式表现出来,成为人的主观意愿、主观需求,并进一步形成人的实践动机。而人的实践活动是为了满足需要,是追求价值。它是创造价值的过程,是满足需要的过程,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在实践中,一方面实践的目的和动机是以主体的需要为转移的,具有主观的性质;另一方面主体的需要又只有通过对客体的改造才能得到满足。满足主体需要的价值决定

于改造后的客体所具有的属性。因而,目的和需要作为实践的动机,并不能全面反映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更不能反映实践结果。只有价值才能全面反映主客体的相互关系,反映实践结果,并进一步成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的评价标准,满足评价的要求。

马原知识点-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马原知识点“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在人类通过实践改造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不仅存在着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问题,而且存在着按照主体的需要和尺度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价值问题。 (一)价值及其特性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已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价值的特性主要有: 第一,客观性。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因为人的所有需要都是由人的实际生存状态决定。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因为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是由客体本身客观存在的性质,属性决定的。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 第二,主体性。价值的具体的主体性是指价值本身的特点直接同主体的特点相联系,价值的特点表现或反映着主体的内容。 第三,社会历史性。由于价值关系的主体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因此人们的需要,实践以及需要被满足的形式都表现出了社会性和历史性,这就决定了价值的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第四,多维性。任何一个层次的主体都表现为一定的整体,由于其结构和规定是复杂的,立体的和全面的,因而每一主体的价值关系具有多维性和全面性。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评价性的认识是以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反映内容,以获得关于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即“善”“美”的认识为目的。 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评价是关于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认识,是对客体对于主体需要意义的判断。只有当人们对主体和客体都有了正确的知识性认识之后,人们才能依据这种认识作出关于主客体间价值关系的正确评价。 (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第一,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的作用。 第二,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第三,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真理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价值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主要体现在: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指引,相互促进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我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我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我相信我们每一位大学生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都希望自己在大学毕业以后人生道路上可以建功立业、事业有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我们应该如何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所谓的人生价值,就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个哲学范畴。人生的价值不同于商品的价值,它包括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两个方而。人生价值是人生观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范畴,价值“具体”在人生观领域中表现。在一定意义上,人生的价值是人生的意义,评估人生“价值量”大小,可以理解人生的意义如何,理解人生意义大小。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我们既有社会人的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的一般属性,也有着特殊属性。在大学的整个学习阶段中主要体现的是我们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大学毕业以后我们进入社会,人生价值主要从对家庭、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方面来体现。因此我们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是社会对于个人的尊重与满足和个 人对于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两者的完美统一。 首先,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世界观就是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客观世界解决客观世界中的各种问题。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只有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人生,正确的处理和对待人生中的给我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人类的社会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其次,人生,是一个人生存、生活在世界的时间岁月。在这段岁月里,有追求、有渴望,有奋进、有奉献、有坎坷、有失落,它伴随着你的人生,无论是阳光下,还是风雨中,抑或是波涛巨浪之中,都镌刻着人生的历程,体现着人生的价值。我认为远大的理想对于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理想是我们人生奋斗的目标。远大的理想就像是黑暗中的启明星一样,始终引领着我们的前进方向。我们对于理想的追求越强烈,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努力的动力就越大;追求的目标越明确,成功的机率就越高。但光有理想还是不够的,远大的理想还需要我们有坚定信念的支撑,即使有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因而我们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人生价值观对人的一生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就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它引领我们的人生向着正确的方向航行。当然,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观都会有所不同,而最主要的,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的价值观就是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人生价值评价标准

浅谈人生价值评价标准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2011-5-12

浅谈人生价值评价标准 摘要: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关键词:人生价值、社会、贡献、意义。 一、人生价值的含义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生活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人生价值内在的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 二、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坚持原则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同一 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三、影响人生价值评价标准的两个重要因素 (一)人生价值的评价角度,就是站在谁的利益出发点来评价人生价值的问题。根据人生价值的含义,有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与这对应的价值评价,就是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因此,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

的兼顾和融合是有效的人生价值评价标准的必备特点。 (二)人生价值的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分为自己和他人两类。当价值评价客体和主体都是自己时,倾向于自己的角度,即自我评价是真实和有效的;当价值评价的主体是他人时,因评价的角度——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和其它原因而有不同的情况,不一定真实有效;只有由众多的他人作出的最后的社会评价,才是真实和有效的。 四、社会贡献价值标准 社会贡献价值标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评价标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生价值不在于等级和地位,也不在于金钱和财富,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和创造财富。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只想索取而不思贡献,那么这个社会就会灭亡,个人的生存也无法保证。社会贡献价值标准显然是科学合理的。一个人通过工作和服务为社会创造和贡献了财富,按照交换的原则,他人和社会就会返还予报酬和荣誉,同实现了其社会价值和自我价,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五、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 我们要正确的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的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于社会

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地辩证统一

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真理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成果;而价值是具有一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人的需要的意义,是人们在实践中改造世界的成果。真理和价值所表示的实际上是客体在实践中对于主体的一种关系:真理是主客体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价值是主客体在实践中形成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关系。真理和价值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那么,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认识这一点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一、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为前提的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遵循真理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满足人的需要”。无论何种实践,只有把“按科学规律办事”和“满足人的需要”相结合,才能达到目的,获得成功。 (真理尺度:指制约人们实践的外部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所谓遵循真理尺度,就是指实践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用人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即真理来指导实践,否则就不会有成功的实践。 价值尺度:指制约实践主体即人的存在和发展的本质、规律和规定性,具体表现为人的需要和要求。所谓遵循价值尺度,就是指实践要按人的需要和要求办事,要用真正反映了人的需要和要求的价值目标指导

实践,否则就不会有成功的实践。于是,我们看到,成功的实践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例如,我们建筑一幢居民大楼,一方面,要遵循真理尺度,要根据建筑学的力学、材料学、施工方法等客观规律的要求去做,否则大楼就无法建成,即使建成也会因达不到设计的标准和要求而带来严重后果;另一方面,还要遵循价值尺度,要根据人们居住对房间布局、采光、保温、通风、给排水、出入通行等要求去做,否则大楼再结实人们也不会满意。 再如,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也同样要遵循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提出的衡量改革得失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其实就是改革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其中“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有利于综合国力提高”是真理尺度,它揭示的是社会发展的进步水平,因此改革要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要求;其中“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则是价值尺度,它揭示的是社会形态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要求,是否能满足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需要,因此改革要符合人民的价值要求。不符合上述哪一方面要求的改革实践,都不能说是成功的。 总之,成功的实践必然应该是两个尺度的统一。由于真理尺度的容就是真理所揭示的容,而价值尺度的容也就是价值所表现的主体的要求,因此,我们也可以简单地说:成功的实践必然是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同样产生于主体需要和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中,是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关系。但这需要不是一般的需要,是一个人在生命旅途中,通过自己劳动创造价值,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积极的属性,即人生价值只能从人的社会意义、作用方面来界定。“人生价值指的是人在其一生过劳动创造对自我、他人、社会的需要的积极满足和贡献,或者说,是个人一生中的所作所为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和效用。”它着重强调人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对他人与社会的积极意义与作用。人生价值的根本容,是以贡献和索取的关系为实际容的人和人的关系,主要取决于个人对社会和人民的贡献和献身精神。 2.人生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 ①社会价值 所谓人生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体的人生对社会和他人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是个体人生对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实现和满足,主要表现为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可以说,劳动、创造和贡献,是人生社会价值的基本标志。在这种价值关系中,个人对社会来说,是满足社会需要的手段,谁对社会贡献大,价值就大;贡献小,价值就小;没有贡献,就没有价值;如是有损于社会和他人,就只有负价值,就会被社会他人所否定。

②自我价值 所谓人生自我价值,是指个体的生活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作为一定社会关系中活动的个人,他的人生活动必然包含了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意义。由于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自我价值也是多方面的,如个人对基本生存条件的获得,对自我社会身份的确认和尊重,以及在知识、道德、人格等方面的自我完善等。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所共有的追求,也是个体进步的动力和表现。 ③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 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在人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个人既不单纯是社会和他人的手段,也不单纯就是目的,这个“必然的事实”是我们认识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的基础。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不仅是个体生存的前提,也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条件。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一、辨析题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3)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4)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5)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2、实践在认识中具有决定作用。 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没有反作用 答:(1)这个观点错误。 (2)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毫无关系 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它们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是矛盾的,存在着差别。 5、当代资本主义没有新变化 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当代资本主义有以下新变化: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第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第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的变化。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1)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2)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主要内容:一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是思维产生存在还是存在产生思维;二是思维与存

价值评价的导向与原则

价值评价的导向与原则 责任结果导向 我们要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建立以责任结果为导向的价值评价体系,而不再以能力为导向。企业是功利性组织,我们必须拿出让客户满意的商品。因此整个华为公司的价值评价体系,包括对中、高级干部的评价都要倒回来重新描述,一定要实行以责任结果为导向。 我们现在的任职资格评议系统就是一种价值评价体系。我们推行能力主义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还要将责任与服务作为价值评价依据?你有能力,但没有完成责任,没有达到服务要求,我们就不能给予你肯定,给予你高待遇。我曾批评中研部多次,在价值评价上有问题,老是在技术上给予肯定,而不在管理上给予肯定。管理上不予肯定,你怎么能够肯定更改一个螺丝钉、一根线条就应给予高待遇?如果更改一个螺丝钉、一根线条不给予高待遇,而对那些别出心裁,只做出一点没有突出贡献的东西的员工,你却认为他能力很强,给予他高待遇,这种价值评价颠倒就必将导致我们公司成本增加,效益下降。所以我们要通过价值评价体系把好的优良作风固定下来,使之像长江之水一样奔流不息,这将使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不断强化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断地强化以流程型和时效型为主导的管理体系的建设,强化以责任结果与关键行为过程为导向的价值评价体系。 我们要推行以正向考核为主,但要抓住关键事件逆向考事,事就是事情的事。对每一件错误要逆向去查,找出根本原因,以改进。并

从中发现优良的干部。我认为正向考核很重要,逆向的考事也很重要。要从目标决策管理的成功,特别是成功的过程中发现和培养各级领导干部。在失败的项目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其中有不少好干部也应得到重视。要避免考绩绝对化、形而上学。 考核要考虑公平问题,但怎么体现?就是以绩效为中心,关键行为的目的要产生结果,因此关键行为要以结果为导向。我们一定要在考核中坚持有绩效,有结果。在结果面前人人是公平的。 评价一个人,提拔一个人,不能仅仅看素质这个标准,还要客观地看绩效和结果。德的评价跟领导的个人喜好和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有很大关系。绩效和结果是实实在在的,是客观的。所有的高层干部,都是有职责和结果要求的,在有结果的情况下,再看你怎么做的,关键行为中是否表现出你有高素质。 我认为关键事件行为过程中考核同样是很重要的考核,但不是一个关键事件行为就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对一个人的考核要多次、多环考核。不要把关键事件行为过程考核与责任结果导向对立起来。责任结果不好的人,哪来关键事件? 我们要坚持责任结果导向的考核机制,各级干部要实行任期制,目标责任制,述职报告通不过的,有一部分干部要免职、降职。要实行各级负责干部问责制。香港特区政府是一个民主政府,已实行问责制了。我们公司对完不成任务的干部也要问责。考核是考不走优秀员工的,优秀员工一时受主客观的因素,暂时遭受挫折,但他们经过努力终究会再起来的。同时,要坚持员工聘用合同制,一部分员工已经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的一种观点和评价标准

离转正式党员的时间快到了,在这近一年的时光里,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不断激励着我,成为我学习、工作、生活的动力,回想着自己被党支部批准为预备党员的激动时刻,让我感觉有了一种新的归属感,在这个充满温暖,充满力量的集体中,我不断成长。在这段时间里,经过党的教育、培养,我更加深刻地领会到我们党的先进性、进步性和代表性,感觉个人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视野广阔了、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也增强了。 在思想政治上,我认真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知识,力争做到从思想政治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而弥补自己以往对党认识的不足,改变自己以往对党表面的看法。同时在这个阶段里,我将理论联系自己思想、工作实际,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加强自己思想上的先进性。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始终以高度的热情、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及时地、保质量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尤其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是这样,我深信:只有勤奋学习的人,才能从容应对新形式,紧跟时代,承担起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未来社会将是学习型社会,未来教育将是终生教育。 在生活中,关心集体、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预备党员,需起到带头表率作用。同时,尽量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争取尽快改正不足与缺点,尽可能将自己的长处展现出来,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在近一年的预备期里,我努力做好自己的各方面事情,按照《党章》要求自己,发挥了一个党员的作用。但深知自身还存在不足,在党组织的教育和帮助下,我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人只有在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去解决,才有可能继续进步和提高。所以,我能够正确认识并积极改正。在学习方面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理论学习提高了我的思想觉悟。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在对待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突发的问题上,我能够站在较高的位置上对问题进行判断、分析和改正。因为我知道发现别人的缺点很容易,发现自己的缺点却很难。所以,要做到自知之明并非易事。要做到走进自己,剖析自己,敢于正视自己,就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反省,理性的批判。只有敢于正视自己,剖析自己,修正自己,才能不断超越自己。因此,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在发现中改进,在改进中进步,在进步中完善。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知识讲解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浅析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辨证统一的。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真理和价值各有不同的规定和特性,又有统一的基础和形式,并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 一、真理与价值的区别 所谓真理,就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而哲学范畴的价值,是对各种具体价值形态的抽象与概括,泛指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或者是指客观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同主体的尺度和需要相符合或相接近。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真理侧重于客体性,价值侧重于主体性。真理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客观对象的规定性和规律,即按照客体的尺度来规定主体的活动,体现了一切对象性关系中客体尺度的存在和作用。价值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人的社会需要和利益,即按照人的内在尺度使客体为主体服务,体现了一切对象性关系中主体尺度的存在和作用。 其次,真理在人的活动中具有条件性,价值在人的活动中具有目的性。真理所包含的对象和环境的客观规定性及其规律,不仅是主体活动的对象,而且是主体活动的前提条件。只有充分尊重和服从这种前提条件,人的有目的的活动才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价值是具有目的性的,目的性是价值的核心。人的活动以获得一定的价值为目的,并为此而调动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力量,去认识和改造客体。因此,价值反映人的活动的动机和动力。

再次,真理在社会活动中具有统一性,价值在社会活动中具有多样性。真理的作用在于使不同目的的活动服从统一的客观规律。真理是一元论,社会活动的统一性,归根到底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在人类活动中的体现。价值的主体性通过价值主体的多元化表现出来,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价值。价值的作用与社会生活中人们的需要、利益、追求的多样化相联系,是人们处理社会关系、进行社会选择的原则。 二、真理与价值的联系 理与价值的联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真理反映价值关系,另一方面是真理自身具有价值。 人们认识事物,不仅是要了解它的性质,而且要弄清楚它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以便满足主体的需要。因此,真理的对象包括客体对主体的价值关系,真理的内容包括对价值关系的正确反映。如果忽视了价值关系也是真理的对象,以为真理只是反映同主体无关的客体属性,那么,在探求真理时就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一定的客体对某一主体来说是否有价值或有什么价值,例如某种矿物对人类有何用途,某一历史事件对某一社会集团有利或不利等,都是不以主体的意识为转移的。不同的人们对同一种价值关系会有不同看法或评价,并且会有不同的价值观体系和不同的价值取向,但是现实存在的价值关系并不随人们的评价或价值观念不同而改变。只有同主客体之间实际存在的价值关系相符合的认识才是真理。人们的价值观念是形形色色的,但是反映同一种价值关系的真理或真理体系只能有一个。对价值关系的认识,应该同对事物其他方面的认识一样,力求按照客观对象的本来面目去反映它。 另一方面,当我们考察真理本身时,又可以看到,真理是有价值的,或者说真理是有用的。真理是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它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实践需要。获得真理,摆脱思想上的困惑,这本身已是一种精神享受。真理充实了人们的头脑,会提高人的理解能力、

马克思论文-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 题目论真理与价值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年月

论真理与价值 摘要:人,作为思想的载体,为了适应事物的发展,必须不断地通过实践来改造外部的世界,应该去实现去创造存在的价值,而不应该只是作为一个生物,只追求简简单单的物质生活。然而,人类具有各种各样的价值,人类实现或者创造价值的方式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而真理即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人类的认识活动从总体上讲是为了获得真理,并用真理指导实践,以取得实践的成功。追求真理意味着使自己的行为和思想符合世界与社会的客观规律。追求价值则是顺应人类发展的需要,对世界进行的改造。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包含和体现出的两个相互关联的根本性原则,它们贯穿在社会活动中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 真理价值统一辩证 (一)对真理与价值的理解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这也就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还有,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真理,必然能够经得起实践不断的考验。同时,必须清楚的是,真理的形式具有主观性,真理形式的主观性要求我们必须意识到,真理同它所反映,认识的客观对象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与联系。我们既不能把真理思想内容的客观性等同于客观对象的客观性。 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时间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同意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的统一起来的结果。价值的

思修课总结 浅谈人生价值

导航 ——浅谈人生价值观 价值是一个含义十分复杂的范畴,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在哲学中,价值的一般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某种事物或现象具有价值,就是该事物或现象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成为人们的兴趣、目的所追求的对象。在日常生活中,价值是人们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如做事说话经常要考虑“值不值得”、“有没有益处”、“美不美”,这里的“值”、“益”、“美”就是一种价值判断。人们的认识和实践与价值判断密切相关。当人们从事交往、学习、工作、娱乐、休闲活动时,头脑中就包含着关于这些活动的功用乃至善恶、美丑的某种价值判断。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人生价值观,是因为人不同的世界观而产生的不同的对人生的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评价人生活动所具有的价值属性时所持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具体可分为人生观,价值观来讲。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支配和指导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人生观、价值观又反过来制约、影响世界观。 在关于人生的思考中,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人生目的问题,要以人生的价值特性和对于人生的价值评价为根据。一个人自觉地追求着自

关于责任结果为导向的价值评价方案

目的: 提升品质部全员岗位责任意识,细化并分解岗位目标结果,通过一定的经济制约,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体现各岗位各员工的工作效能。 定义: 1.内部质量问题:指产品经相应检验工序(IQC/IPQC/FQC/OQC)发现的质量异常; 2.外部质量问题:指产品已出货至客户端发生的产品客诉异常。 范围: 品质部全员 细则: 1.质量异常分类: 1.1一般(个案)性质量异常: 1.2严重(批量)性质量异常。 2.质量异常说明: 2.1以下情形之一为一般(个案)性质量异常: 2.1.1内部检验发现小部分需要返工的;(给予教育培训指导,并自行重检再确认,不需罚款)2.1.2接收到外部客户投诉的,问题明确,并已确认检验员工作疏忽导致客诉的;(给予教育培训指导,并处以10元罚款) 2.2以下情形之一为批量(严重)性质量异常: 2.2.1内部检验工序(IPQC/FQC/OQC)发现的上道工序出现的批量性(全数)质量异常,导致外观、性能异常的;(给予教育批评,并处以30元罚款) 2.2.2 接收到外部客户投诉的,问题明确,并已确认因检验员工作疏忽导致批量(严重)客诉的;(给予教育批评,并处以50元罚款)。 例:

注: 一:经确认产品异常发生时的检验责任人,将相应的罚款金额以微信红包形式发到部门群,由品质文员接收保管,该部分费用达到500元时,由部门商议作为活动经费。 二:如果拒绝处罚,则直接以罚款单形式交公司财务 三:如果被处罚人在离职时尚没有组织活动,则退还此前被处罚的50%金额 四:如果公司层面被处罚过的,则不再重复究责 五:每次活动,部门主管无条件赞助100元,组长50元,助工(文员)30元 作成:肖虹审核:

金钱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

金钱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 首先,我认为金钱只是一种获得一种或某种商品的工具,而并不是可以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 人生价值是个人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人生价值评价是对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评价,是对人生实践活动及其是非功过所作的结论。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同时存在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才能表现出来。一个人只有把自己与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才能在追求自我满足的同时,满足社会的需要,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一致起来。 金钱并不是衡量人价值的唯一标准.前瞻性的思维,成功的人生轨迹,甚至成功的家庭教育,都是人价值的体现. 一个人生价值不只是金钱这么单一就能衡量的!一个人在一生中有许多许多的经历与收获,不只是金钱最为重要,重要的就是做人成什么样!做成一个生活着快快乐乐,幸福才是福,金钱有时带来的就是伤害! 幸福和快乐是生活的馈赠,烦恼和辛劳是生活的代价。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所谓的完美人生,只有为了完美人生而用自己的智慧和信心锲而不舍追求的过程。精彩与平凡相依,快乐与烦恼相伴,那些想象中的浪漫和完美将随着日子的消磨而归于一种淡然。一定意义上的完美人生是以自己不断增长的智慧和坚持不懈的毅力为前提,能在千头万绪活的真正要义,更能在细枝末节里不耿耿于怀;能在纷至沓来的荣耀从容淡定,更能在痛苦和绝望的日子里愈挫愈坚。自己心中追求完美的毅力能坚持多久,这个追求完美的过程就能延续多久,而这一过程或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人生。 任何问题的存在,都有着有趣的前因。咱们不妨来想一想,为什么中国的反腐败斗争越来越深入,落网官员一个接着一个,腐败却仍无处不在,仍有无数人前仆后继想升官发财第一,有钱拥有着具大的号召力是不容置疑的;第二,我们身边不乏一些在位时捞了成百数千万,即使失足入狱,差的蹲上十年八年,好的用关系金钱买个户外就医,从监狱后门转一圈出来后,仗着未被查出的百万家产,一定不乏一帮前呼后拥的死党,在消费场上,一定也仍风光十足。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有钱能使鬼推磨”,钱有着这么大的魔力,只要吏治制度存在机会,就怪不得有那么多不怕死的人。我看过《国家干部》这本书,副市长夏中民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有着实实在在却是崇高的道德追求,由于他有着崇高的人格力量,使他不但拥有具大的号召力,也使他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既得利益联盟。然而,有着这么高人格力量的人为数不多,想模仿也着实不容易,更普遍的情况是,我们很少听说“好人能使鬼推磨”。钱,做为人生价值评价标准,除了能使鬼推磨转,究竟还在推着这个世界的什么在转? 第一,人们的价值观要受利益立场的制约,在阶级社会中,还要受阶级立场的制约,不同的阶级因其利益和需要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立场,对人生价值的评价原则和标准也就不同。第二,人们生活的环境、受教育程度、人生阅历和文化水平不同,从而对人生意义的领略和评价的标准也不一样。这就是说,人生价值的评价还要受到人们认识水平的制约。 现实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的。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赋予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崇高地位,劳动光荣的人生价值观念,在人民群众中普遍得到认同。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

浅谈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上半月刊) 浅谈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李茜胡余映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历史进步的两个内在原则和精神支柱。真理与价值既有区别,又存在着联系,并在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中不断实现着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关键词真理价值区别联系统一性 中图分类号:B0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06)11-191-01 真理和价值各有不同的规定和特性,又有统一的基础和形式,并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 一、真理与价值的区别 所谓真理,就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而哲学范畴的价值,是对各种具体价值形态的抽象与概括,泛指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或者是指客观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同主体的尺度和需要相符合或相接近。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真理侧重于客体性,价值侧重于主体性。真理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客观对象的规定性和规律,即按照客体的尺度来规定主体的活动,体现了一切对象性关系中客体尺度的存在和作用。价值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人的社会需要和利益,即按照人的内在尺度使客体为主体服务,体现了一切对象性关系中主体尺度的存在和作用。 其次,真理在人的活动中具有条件性,价值在人的活动中具有目的性。真理所包含的对象和环境的客观规定性及其规律,不仅是主体活动的对象,而且是主体活动的前提条件。只有充分尊重和服从这种前提条件,人的有目的的活动才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价值是具有目的性的,目的性是价值的核心。人的活动以获得一定的价值为目的,并为此而调动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力量,去认识和改造客体。因此,价值反映人的活动的动机和动力。 再次,真理在社会活动中具有统一性,价值在社会活动中具有多样性。真理的作用在于使不同目的的活动服从统一的客观规律。真理是一元论,社会活动的统一性,归根到底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在人类活动中的体现。价值的主体性通过价值主体的多元化表现出来,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价值。价值的作用与社会生活中人们的需要、利益、追求的多样化相联系,是人们处理社会关系、进行社会选择的原则。 二、真理与价值的联系 真理与价值的联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真理反映价值关系,另一方面是真理自身具有价值。 人们认识事物,不仅是要了解它的性质,而且要弄清楚它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以便满足主体的需要。因此,真理的对象包括客体对主体的价值关系,真理的内容包括对价值关系的正确反映。如果忽视了价值关系也是真理的对象,以为真理只是反映同主体无关的客体属性,那么,在探求真理时就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一定的客体对某一主体来说是否有价值或有什么价值,例如某种矿物对人类有何用途,某一历史事件对某一社会集团有利或不利等,都是不以主体的意识为转移的。不同的人们对同一种价值关系会有不同看法或评价,并且会有不同的价值观体系和不同的价值取向,但是现实存在的价值关系并不随人们的评价或价值观念不同而改变。只有同主客体之间实际存在的价值关系相符合的认识才是真理。人们的价值观念是形形色色的,但是反映同一种价值关系的真理或真理体系只能有一个。对价值关系的认识,应该同对事物其他方面的认识一样,力求按照客观对象的本来面目去反映它。 另一方面,当我们考察真理本身时,又可以看到,真理是有价值的,或者说真理是有用的。真理是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它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实践的需要。获得真理,摆脱思想上的困惑,这本 身已是一种精神享受。真理充实了人们的头脑,会提高人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从而转化为探求新知识、创造新的精神产品的条件,这也表现了真理的价值。真理的价值归根到底在于它能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知识就是力量”是对真理价值的肯定。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有时某些科学真理产生之后在实践中一时还派不上用场,看不出有什么用处,但是凡属正确反映了客观对象的科学认识,终究都能通过指导实践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造福于人类。 三、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性 真理与价值在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中,不仅彼此对立,而且相互统一,两者的对立统一是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源。真理与价值之所以能够统一,并且人之所以应自觉促进和实现这种统一,主要有两点理由: 第一,作为人类同一活动两方面内容的精神实质,真理和价值是相互补充的。真理和价值都形成于人的活动中,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在二者各自的规定性及要求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并通过相互补充、相互结合构成完整的人类活动的内涵。只包含其中一方面的活动是片面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脱离了真理的价值就失去正确轨道,脱离了价值的真理就没有主体意义。 第二,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追求的目标,人类需要而且能够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来解决二者的对立,使之以某种方式达到一定程度上的统一。每当具体的价值与真理相互冲突时,主体就得调节自己的活动,进行重大的抉择:或者总结经验教训,认识真理,根据科学真理调整自己的需要和计划;或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认识新的真理,寻找新的可能性,利用客观规律创造新的条件。一般来说,这种调节总是要使价值服从真理,使需要服从可能,使暂时服从长远,使局部服从全局。就人类整体而言,其根本利益和价值是同真理相一致的。 真理和价值在总体上的统一性,在人们的具体历史活动中实现并表现出来。真理和价值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突出地表现为二者相互贯通、相互引导和检验方式的一致性。 真理与价值相互贯通。一方面,真理与价值在人的活动中互为前提。没有真理的指导,价值就不能成功地贯彻下去;没有价值的推动,真理也得不到坚持和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真理与价值又是相互适用的。真理在价值生活中普遍适用。对于任何价值的认识特别是评价的认识,人们总是要追问它“是真是假”,以便去伪存真,弃虚求实;同样,价值也适用于真理问题,对于每个具体真理,人们也要探究它“有何价值”,以便根据和利用真理,推动人和社会的发展。 真理与价值在发展中相互引导。在人类活动中,总是不断从价值走向真理,从真理走向价值,实现着相互之间的过渡。真理与价值的相互贯通,为二者的相互过渡提供了可能性。真理从被发现到进一步具体化和完善化的发展,是朝着更深刻、更全面理解人的生活条件和人本身的价值的方向前进的,这表明真理的发展趋向于价值。人们对客观世界有了新的正确认识,就会提出和实现新的价值目标。反过来讲,人们对价值的不断追求,也势必引起对制约实际效益的客观条件和规律的探索。从价值走向真理,是实践和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冯卓然,李殿斌,修毅.哲学原理.人民出版社.2000. [2]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 理论前沿

真理与价值的论文

论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真理与价值,是主体与客体相互关系的两个间题。对于真理,过去一直在讲,且讲得不少,但对它的理解却过于狭窄利简单。至于价值及其与真理的关系,则因受“左”的思想影响而长期受到冷落。现在,这个问题能够得到重视并迅速成为理论“热点”,这不仅仅是理论本身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时代进步的要求。 真理和价值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并反映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的认识论范畴。真理,即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是主观认识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认识的一种性质。即主体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符合或一致的性质。凡能称为真理的认识都必须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的符合意味着认识与对象有信息意义范围的对应性和内容的一致性、真实性。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符合性就是真理的本质特征,也是衡量或区别真理与谬误的标准。 所谓价值,属于一种关系范畴,是表示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与主体需要间的一种效应,效益的关系。具有最高的普遍性和概括性。它概括了人类认识实践活动的各种价值关系,表示的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功能关系,显然,它不同于经济学中所说的那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价值。其构成包括主体的需要,欲求和客体的属性,功能及主体和客体统一的现实际基础。它标志着人类在真理性认识指导下的实践过程中,客体的存在,属性以及合乎规律的运动变化结果向主体接近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真理与价值虽然各有不同的规定与特性,但其二者之间却是相互统一的。这种辩证的统一性是有其理论根据和事实根源的。 l、真理与价值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其理论依据在于马克思所提出的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外在的物种尺度和人的内在尺度思想。这里所讲的这里所讲的“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指的是任何对象、客体的规定性和规律;“内在尺度”则是指人、主体的规定性和规律。动物只有一个尺度,即该物种的本能和本性。而人却有两个尺度,即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客体尺度在实践运用中表现为真理原则或科学原则,它要求人们的思想观念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并按客观规律办事。主体尺度在实践运用中表现为价值原则或利益、效用原则,它要求人不仅要遵循物的客观尺度,而且还要根据自己的要求、需要和本性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之符合于人的需要。人高于其他动物,能够意识到这两个尺度,并在行动中自觉地把二者结合起来。 2、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内在统一的。两者统一的基础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真理和价值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两个内在环节,是人的实践和认识所必须遵循的两个最高原则。探寻和遵循真理能够有效地改造世界使之符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正是体现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它们的统一根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本性,是实践的必然要求。人类进步的历史活动,是以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为主题,而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基础是人的实践活动,所以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的统一是人类实践活动两个本质特点。,真理和价值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紧密相连的两个内在环节。缺少某一个方面,人类的实践活动就不全面。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探求客观事物的规律并自觉地遵循这一规律去有效地改造世界,使之符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正是体现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具体来说,人作为实践的主体,一方面必须承认客体、了解客体、认识和掌握客体的本性和规律,即追求真理。另一方面,主体又要改变客体、重建客体,使客体为主体的目的和需要服务,即创造价值。人类不断地实践,使客体与主体彼此接近,相互适应并进行物质、能量、信息方面的交流,实现客体主体化、主体客体化。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与规律在人的观念中越来越明确,并把它贯彻到行为规则中去。于是,就形成了人类活动的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基本原则,即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