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上下古文复习

八上下古文复习

八上下古文复习
八上下古文复习

《醉翁亭记》

一、作者 ,字 ,号 ,又号 , 朝代文学家、史学家。 二、选自《 》

三、结构梳理: 1、自然环境:滁山 西南诸峰蔚然深秀 琅琊山

行六七里 酿泉临泉上

醉翁亭 概况

2、亭名由来:造亭者 拟名者

朝:日出……

朝暮之景

暮:云归……

景 春:野芳…… 寄情山水之“乐” 表达作者随

夏:佳木……

遇而安,与

四季之景 秋:风霜…… 民同乐和旷

醉翁亭 冬:水落…… 达情怀。

滁人游 生活和平之“乐” (主题) 太守宴

人 众宾欢 酣畅宴饮之“乐”

太守醉 与民同“乐”

禽鸟乐 和鸣林间

归 游人乐 从太守游玩宴饮 太守乐 “乐其乐”(以民为乐)

四、写作特点:1、“乐”字贯穿全篇。 2、文章前后呼应。 3、骈散结合,节奏鲜明。 4、全篇多用陈述句,“……者……也”。5、字斟句酌,言简意赅。 五、重点字词:

壑 蔚然 深秀 翼然 临 名之者 自谓 辄 意 得 林霏开 归 暝 晦明变化 芳 发 秀 负者 涂 伛偻 提携 渔 洌

山肴野蔌 前陈 酣 弈 觥 筹 苍颜 颓然 已而 阴翳 述 六、拓展:1、与“酒”有关的诗句;

2、“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今意及运用。

3、请为“醉翁亭”这一游览胜地写一段解说词。

一、《陋室铭》结构梳理: 山水类比,引了陋室 点明主旨 苔痕………帘青 环境之雅

陋室铭 谈笑………白丁 交往之雅 描写陋室的景、人、事 无丝竹……劳形 情趣之雅 南阳……子云亭 与古人作类比,

孔子云:何陋之有? 抒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主题)

二、体裁:铭:原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 三、本文作者 , 代诗人, 家。选自《 》 四、写作特点:1、托物言志; 2、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一、《爱莲说》结构梳理:

总领句:可爱之花——蕃 陶渊明爱菊 隐逸者

爱莲说 世人爱牡丹 富贵者 正衬 (以“爱 自已独爱莲 君子 反衬(讽刺贪图富贵,鄙弃追名逐利)莲”行文) 生长环境:出淤泥……不妖 品性高洁,质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莲可爱之处 体态香气:中通………益清 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风度气质:亭亭……亵玩焉 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 点明喻意,讥讽世态

二、本文选自《 》。作者 , 哲学家。 三、体裁:说,古代一种文体,用来阐明道理或主张。 四、写作特点:借花喻人,衬托显志。

五、主题:本文托“莲”的形象突出自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品格。 六、拓展:1、如果让你在课桌上贴一则“座右铭”自警,写什么? 2、“出淤泥而不染”,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两种不同的生活观点,你怎样看待,并说出理由。

《小石潭记》

一、作者 ,字 ,河东解人,世称 , 代 家、 家, 之一。

二、选自《 》,体裁 三、结构梳理:

1 发现小石潭 水 清

2、景色 石 怪 树 青

游鱼:静、动潭中景物

潭水:清澈 溪身:斗折蛇行 小潭源流 岸势:犬牙差互 气氛:寂静 潭边氛围 感受:凄凉 补记同游者、游记格式

四、写作特点: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

3、动态、静态描写相结合

五、拓展:为小石潭写一段解说词

抒发作

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孟子二章》

一、孟子,名 ,字 , 时期 家、 家、 家,世称“ ”。《孟子》记录 的书。 二、《鱼,我所欲也》

1、选自《 》

2、结构梳理:

① “鱼、熊掌”设喻——引出论点(舍生取义)

比喻论证 1、正面论证:分析舍生取义的原因。

②推理论证 2、反面论证:假设推理不义的原因。 对比论证 过程 3、正面论证:指出“义”的价值,强调人皆有“义”

4、举例论证:不食嗟来之食——“义”(正面)

对比论证 ③“万钟”举例——舍生取利丧失本心 (反面)

重点字词:所欲、得兼、甚、苟得、患、辟、何不用也、丧、呼尔、行道之人、蹴、不屑、万钟、何加、为、得、与、乡为、是、已、本心 三、《舜发于畎亩之中》

1、选自《 》

2、结构梳理

一、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

举 舜 农夫 君、傅说 工匠 相

例 胶鬲 商贩 大臣、管夷吾

囚徒 相 孙叔敖 隐士 令尹、百里奚 奴隶 二、道理:得出观点“生于忧患” 论人 生于忧患(正) 三、正反 论国 死于安乐(反)

四、中心论点:

3、重点字词:

发、畎亩、举、士、市、任、饿其体肤、空乏、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恒、过、困、衡于虑、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拂、出、敌、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译文

5、写作特点:层层深入的论证过程<具体事例 分析事例 推至国家 得出结论>

6、拓展:⑴与本文观点相一致的名言、事例

⑵孟子的名言、思想

《岳阳楼记》

一、作者 ,字 ,苏州人, 朝代著名的 家 家,谥号 ,本文选自《 》。 二、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贬放邓州(今河南邓县)。第二年六月,重修的岳阳楼行将落成,滕子京嘱托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从而成就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三、通假字:“具”通“俱”,全,都;“属”通“嘱”,嘱咐。 四、成语:

心旷神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气象万千、忧谗畏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五、写作特点:①语言简洁、凝练。如“衔”“吞”等动词一下子写出了洞庭湖的气势; ②骈句的大量运用,空插散句,错落有致;③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六、结构梳理:

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一、 记叙 作“记”缘由: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洞庭湖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气象万千。 迁客骚人。

景:大观 心情:异 二、描写 阴:阴暗凄凉 2、不同天气 白天美景 不同景色 晴 明丽喜悦 不同心情 月夜美景

古仁人 宽阔胸襟 三、抒情

政治抱负 先天下之忧……而乐(千古警句,卒章显志) 四、交待作记时间 七、拓展:①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范仲淹和友人互勉或替君主分忧 《岳阳楼记》 ②为岳阳楼写一段解说词;③运用“先天下之……而乐”写一段话。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选自《 》。《战国策》相传系战国各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由刘向整理,按战国时期秦、齐、楚、赵等十二国次序,编订为三十三篇。

二、解题:讽:用委婉的语言劝说。纳: 谏: 三、通假字:“孰”通“熟”,仔细

四、出自本文的成语:门庭若市:门口和庭院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反义词)门可罗雀:大门前面张网捉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

五、人物性格:邹忌:是一个善于思考,实事求是,在赞誉面前保持冷静,从小事中悟出大道理的人。

国家

六、邹忌讽齐五纳谏成功的原因:①邹忌善于进谏,讲究进谏的艺术,用自身小事与齐王进行类比,

易于接受。②齐王能够虚心纳谏。

七、拓展:①比较邹忌与诸葛亮进谏方式的不同。A邹忌委婉劝说,口头劝说,婉谏;b诸葛亮直接劝

说,书面劝说,直谏。

②你从邹忌的进谏中悟出了哪些生活中什么道理?

八、结构梳理:

臣之妻私臣

邹忌比美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求臣

宫妇左右私王

威王受蔽朝廷之臣畏王

四境之内求王

面刺上赏令初下门庭若市

威五除蔽上书中赏数月后时时而间进

谤讥下赏期年后无可进者

除蔽结果:四国朝齐战胜于朝迁

《送东阳马生序》

一、作者,字,号潜溪,浦江人,朝代家,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二、选自《》。序,赠序,一种文言体,与“序言”有别。

三、通假字:“被”通“披”穿;“支”通“肢”,四肢;“辨”通“辩”,辩论

四、注音、解词。

五、写作特点:①对比手法的运用;②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

六、拓展:①列举古人“嗜学”的事例;(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划粥而食)

②与《黄生借书说》、及其他短小文言文对比阅读。

七、梳理结构:

1、幼时:嗜学家贫借书抄书遍观群书〖得书之难,抄书之苦〗

2、加冠:趋百里叩问立侍左右俯身倾耳

不敢出舍又请有所闻

一、自己行:深山巨谷冒烈风大雪足肤皲裂四肢僵劲〖旅途之艰〗

求学3、成年吃: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艰难,穿:袍敝衣

用心

专一。4、学有所成之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衣食无冻馁之患业不精,德不成

行(环境)无奔走之劳

二、太学生学习师有司业博士为师

条件优越藏书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心不专

三、作“序”原因:赞扬、鼓励马生,告诫青少年应珍惜好的学习条件,刻苦学习。

小测《送东阳马生序》

一、下列加点字注音

嗜.()学稍降.()辞色负箧.()曳.()屣.()

僵劲.()右备容臭.()裘.葛之遗()煜.()然色夷.()

二、本文选自《》,作者是,字,(朝代)家。

三、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每假借

..于藏书之家() 2.无从致.书以观() 3.稍降.辞色()

4.走.送之()

5.或遇其叱咄

..() 6.日再.食()

7.裘葛之遗.()8.腰.白玉之环()9.非天质之卑.()

10.言和而色夷.()11.逾.约()12.援.疑质.理()()

13.又患.无硕.师()()

四、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B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D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五、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慕君之廉也益慕圣贤之道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无冻馁之患矣

C授疑质理非天质之卑D色愈恭,礼愈至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六、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嗜学B益慕圣贤/道C无/鲜肥滋味之享D煜然/神人

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每借于藏书之家(的) B 弗之怠(指抄书)C 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D益慕圣贤之道(的)

八、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5、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九、标停顿。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十、1.本文的主旨句是:

以小见大

以家比国

比喻说理

三时

三变

说明齐国政

治日益修明

〖叩问之艰〗

原因

形成鲜明对比,

突击太学生学

习条件优越

2.本文详细描述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材料?

3.文章描写同舍生和今太学生起什么作用?

部编八下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上课讲义

部编八下语文文言文 一词多义

部编八下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专题 《桃花源记》 1、乃:(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2)乃不知有汉:竟然。 2、出:(1)不复出焉:出去。(2)皆出酒食:拿出。 3、寻:(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4、舍:(1)便舍(shě)船:动词,离开。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5、中:(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6、志:(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7、之:(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8、为:(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9、遂:(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2)遂迷:“终于”。(3)后遂无问津者:“就”。 10、得:(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11、闻:(1)鸡犬相闻:听见。(2)闻有此人:听说。 《小石潭记》 1、乐(1)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2、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2)不可久居(能) 3、清(1)水尤清冽(清澈)(2)以其境过清(感到凄凉) 4、从(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2)隶而从者(跟从) 5、以(1)以其境过清(因为) (2)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3) 全石以为底(用来) 6、而(1)记之而去(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2)隶而从者(不译,表并列关系) (3)潭西南而望(不译,作停顿词) 7、差(1)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2)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 8、见(1)下见小潭(发现)(2)明灭可见(看见) 9、游(1)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2)同游者(游览) 10、环(1)鸣佩环(玉环)(2)竹树环合(环绕) 11、为(1)全石以为底(做为)(2)为岩(成为)《核舟记》 1、奇:(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手艺)奇妙,奇特.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 2、有:(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与“无”相对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3、为:(1)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 (2)中轩敞者为舱是 (3)为人五:为,刻有. 4、可:(1)高可二黍许大约 (2)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5、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画卷的右端”) 2.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 6、木:1.能以径寸之木 (木块) 2.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 ) 7、者:1.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2.居右者椎髻仰面 (......的人) 8、曰: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作) 2.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是) 9、扇:1.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扇,量词) 2.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扇子) 10、启: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 2.天启壬戌秋日 (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 11、而: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并且)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转折,但是) 12、以:1.能以径寸之木(用) 2.以至鸟兽、木石 (甚至) 《北冥有鱼》 1、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名词,志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动词,立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 博闻强志(动词,记住) 2、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全)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 1、风烟俱净俱:全,都 2、从流飘荡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叫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经营反:通“返”返回 9、横柯上蔽柯:树干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答案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望峰窥谷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哀朽惜残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1)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情感。 (2)对比。“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诗人自己“朝”“夕”之间角色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解析】【分析】(1)结合这两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韩愈一心为国家利益着想,不顾自己年老体衰,由此看出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情感。 (2)结合诗句内容即写作背景分析,这两句诗的大意是: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都形成对比鲜明。唐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后经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诗人早上时还是朝廷重臣,想着如何体皇上分忧,到晚上就被贬到遥远的地方,突出表现了诗人自己“朝”“夕”之间角色的急剧变化,诗人本来是不顾自己年老力衰还想着为国家献计献策,但如今却是这样的下场,因此这里也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故答案为:⑴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情感。 ⑵对比。“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诗人自己“朝”“夕”之间角色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⑵此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速速收藏! 桃花源记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一般词语: 1.缘:沿着,顺着。 2.夹岸:两岸。夹,在两旁。 3.数:几。 4.芳:香花。 5.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英,花。6.缤纷:繁多样子。7.复:再。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9.才:仅。10.平旷:平坦开阔。11.俨然:整齐的样子。12.属:类。13.阡陌:田间小路。14.悉、咸:全,都。15.黄发:指老人。16.垂髫:指小孩。17.怡然:形容喜悦。18. 乃:竟然。19.具:详细。20.问讯:打听消息。21.云:说。22.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23.延:邀请。24.语(yù):告诉。25.扶:沿,顺着。26.向:从前,旧的。27.及:到。28.诣:到。29.遣:派。30.欣然:高兴的样子。31.规:计划。32.果:实现。 一词多义: 1.中: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2.志: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 3.为: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4.寻: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 5.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 6.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 7.作: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1.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 2.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3.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4.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5.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6.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7.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 8.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1.异:感到诧异。 2.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 3.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 1.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2.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3.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4.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

6号、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西东。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号、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宝贵。”其言之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8号、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号、送东阳马生序 宋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隆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穷且艰若此。 25、诗词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八上文言阅读测试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5题。(共8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名: (2)惟吾德馨 ..德馨: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 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4.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5.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三、三峡(郦道元) (9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良.多趣味(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汇总

超级资源(共8套)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汇总 1桃花源记 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忽逢 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 甚异之, 复前行, 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 得其船, 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及郡下, 诣太守, 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 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 高尚士也, 闻之, 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林尽水源.(yuán) B.黄发垂髫.(tiáo) C.遂与外人间.隔(jiān) D.辞.去(c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处处志.之( ) (3)乃.不知有汉( )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 ..(运输事业) C.咸.来问讯(都) D.欣然规.往(计划) 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C.及郡下, 诣太守, 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7·海南]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前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8·武威]从本文看, 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6·广东]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 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 但终“不复得路”, 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 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 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 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问题。 [甲]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文言文专题训练

初二文言文专题训练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于鱼碎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段中加横线的词。 2.理解填空。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 (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4.文章的主旨句是哪句? 5.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6.翻译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0、关于本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心情。 C.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D.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 ..()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 ()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 ..( )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 道。又患.()无硕师 ..()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 其叱咄 ..(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金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 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 ..()而不知。至 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食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 ..()若 神人;余则缊袍敝衣 ....( )处其间,暗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2、翻译下面的句子。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5题。(共8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名: (2)惟吾德馨 ..德馨: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 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4.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5.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 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三、三峡(郦道元) (9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良. 多趣味(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18.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分) 19.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 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导游词: 三 峡大坝新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桃花源记》(附答案)

1桃花源记 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 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 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林尽水源.(yuán) B.黄发垂髫.(tiáo) C.遂与外人间.隔(jiān) D.辞.去(c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处处志.之( ) (3)乃.不知有汉( )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 ..(运输事业) C.咸.来问讯(都) D.欣然规.往(计划) 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整理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吴均,是南朝文学家。字叔痒,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吴均体” 一、通假字 1、有时见日见同现,显现,显露。 2、窥欲忘反“反”同“返”、返回 二、一词多义 ①. 蝉则千转不穷。(尽,完) 欲穷其林。(走完) ②. 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消失)③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边) 三、词类活用 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猛浪若奔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负势竞上 (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互相轩邈 (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 望峰息心 (息: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横柯上蔽 (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边) 三、重点词语解释 1、风烟俱净风烟:指烟雾。俱:都 2、天山共色共色:同样的颜色。 3、一百许里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4、天下独绝独绝:;绝独一无二,到了极点。经久不绝:停。 5、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6、急湍甚箭急湍:急流的水 7、皆生寒树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8、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9、互相轩邈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0、泠泠作响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11、好(友好或美丽)鸟相鸣:互相和鸣 12、鸢飞戾天者戾天:到天上;戾,至13、望峰息心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4、经纶世务者经伦:筹划、治理。 15、窥欲忘 反忘反:流连忘返; 16、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 17、在昼犹昏犹:好像,如同。18、疏条交映交 映:互相掩映。 19、水皆缥碧缥碧:青白色。20、嘤嘤成韵韵: 和谐声音。 四、理解性默写 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 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 色。 3、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4、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 石,直视无碍。 6、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7、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猿则百 叫不绝。 8、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 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9、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 《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一、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 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 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二、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 三、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 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 “于”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四、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 马) 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 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五、一词多义 1绝*沿溯阻绝(隔绝)*哀转久绝(消失) 2、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六、重点词语解释 1、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 2、或王命急宣(或: 有时) 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4、 良多趣味(良:很) 5、属引凄异(属:连接) 6、不见曦月(曦:阳光 或日光) 七、朗读节奏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八、理解性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 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 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 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 与朱元思书 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着,声音不断绝。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会留恋着而不肯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寒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五柳先生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略微显示自己的志趣。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这种心态过完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感到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趣而快乐,不知道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

八上文言文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21-25) 21、桃花源记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便舍船()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怡然()便要还家()邑人()及郡下() 2、根据拼音完成下面填空 黄发垂tiáo()叹wǎn()落英bīn纷()刘子jì()yì 太守() 无人问jīn()xián来问讯()男女衣zhu?() 3、根据本课内容抽取至少二个成语 A: B: 4、文学常识 《桃花源记》的作者,他是(时期)人,《桃花源记》原 是中的。本文选自。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2)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3)屋舍俨然 ..()悉.如外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阡陌交通 () (5)具.答之()咸.来问讯()(6)诣.太守()遂.迷()(7)欣然规往()寻.病终() 6、古今异义辨析 古:古:(1)芳草鲜美(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今: 古:古: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阡陌交通 今:今: 7、辨析下列词的解释: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志寻 寻向所志寻病终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闻之 闻之,欣然规往闻之 8、根据下列的要求默写语句 (1)描写桃林美景的语句是:

(2)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句子有哪些? (3)写村中人好客,待人热情的句子是: 9、翻译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黄发垂髻,并怡然自得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二、教材探究 1、本文是作者虚构的故事,但作者却把它放在“晋太元中”这样一个确切的年代里,你认为有何作用? 2、第一自然节作者先描绘了桃林的美景,再引入对桃花源的描述,为什么? 3、你认为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寄托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 4、为什么桃花源的人听了渔人的话后皆叹惋? 5、渔人由洞口进入桃花源,而出去后不复得路,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6、后人把《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是什么呢?现在是什么意思?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课内所有文言文练习题集锦

部编版八下语文课内所有文言文练习题集锦,复习必备 l 文言文 第一课《桃源源记》 第一篇: 【甲】《桃源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并怡然自乐() ②悉如外人()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2.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B.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C.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D.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以刀劈狼首 B.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其一犬坐于前 C.余顾而慕之结友而别 D.盖江北之俗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②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文中的第二段和【乙】文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4分) 第二篇: 【甲】林尽水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④小子识之:()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一样的一项是()(4分) A.何为不去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苛政猛于虎也贤于材人远矣 C.夫子式而听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乃不知有汉蒙乃始就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4.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专题

第1页,共6页 第2页,共6页 密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二语文学生试题 (文言文、古诗专题) 文言文专题 一.{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礼愈至. 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④主人怪. 问衡 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门人弟子填其.室 B 弗之.怠 或遇其.叱咄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 邻舍有烛而.不逮 D 衡乃. 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 甲文 乙文 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二.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 、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 、益.慕圣贤之道 益. 多弊少 C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 、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2分)例句:“以. 是人多以书假余。” A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 、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 、不以. 物喜,不以. 己悲。 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③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④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 10.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3分) ① ② ③ 1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 .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 .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 .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2.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 ② (2分) 13. .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14. .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