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3诗词三首

13诗词三首

13诗词三首
13诗词三首

13诗词三首

《行路难》(其一)

1.以品、读结合的方式赏析诗歌,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

2.理清作者情绪变化,感悟作者复杂情感。

3.探究本诗艺术手法,谈论人生感悟。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这个人就是李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行路难》(其一),感受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年轻时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歌背景:《行路难》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年)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所作,共三首,本文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目标导学二:赏析诗句,品味情感

1.本诗的前四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状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如何表现他的感情的?

明确:前四句写出“嗜酒见天真”的作者竟然在朋友的践行宴上,“停杯投箸不能食”,并“拔剑四顾心茫然”,写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为了表现这种苦闷,作者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更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教学提示】

可引导学生从诗歌情绪的起伏入手思考。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作者在这里并未渡河登山,那么这么说的用意是什么呢?

明确: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他苦闷的原因。“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处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

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他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化用了什么典故?用意何在?

明确:前一句化用了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的典故;后一句是伊尹受商汤聘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的典故。作者在此化用这两个典故,表明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作者化用典故刚刚有了信心,为何又开始感叹行路难?

明确:当作者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展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同时也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说明作者最终拥有了怎样的心境?

明确:说明了作者又对前路充满信心,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作者却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是他唱出的最强音。

目标导学三:赏析本诗艺术手法

探究: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原因在哪里?

明确:(1)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2)诗人的浪漫主义气质,以及不畏前途艰险的豪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并背诵诗歌。

2.体会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3.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作者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

一、导入新课

提问: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酬,即是酬答,以诗相答;乐天,即白乐天,也就是白居易。

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从和州返洛阳,途经扬州时,遇到了白居易。在筵席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赠他,他就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作为答谢。那么白居易给刘禹锡写了怎样一首诗让他竟写诗答复呢?这首答复诗又写了怎样的内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长期遭受贬谪

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他。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教学提示】

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学习本诗,引导学生关注写作背景。

目标导学二:赏析诗歌,理解诗歌

1.作者为什么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明确:在《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中白居易提到“二十三年折太多”,作者既是写酬答之诗,便从此处作起,而“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在当时这些地方都十分荒僻偏远,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却被贬到凄凉荒僻之地如此之久,其愤慨心情也就不言而喻。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明确:化用了“闻笛赋”与“烂柯人”两个典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有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作者写此意在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载,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上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作者用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旧友的悼念,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3.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明确:“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4.请比较《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说说两首诗谁的境界更胜一筹。

明确:本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作,白居易原本只是感喟,诗中多流露出的是叹惋之情。而刘禹锡的回赠诗,虽也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更显出了他豁达的人生观。

目标导学三:朗读诗歌,把握主旨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结合全诗内容,简要说说本诗的主旨。

明确: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谪,但新人辈出,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水调歌头》

1.反复朗读本首词,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领会词人情感的变化过程。

3.理解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以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你能背一些咏月的诗词吗?(预习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千年以前,大文豪苏轼也在中秋明月下对酒当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苏轼,走进他的词。

【教学提示】

可播放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代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熙宁九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教学提示】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盛行于宋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词按字数的多少大致可以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词有词牌,每一种词牌都代表一支曲子,有严格的字数和平仄要求,一般的词人只负责“填词”就行了。词的内容一般分为上、下片或上、下阕。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代表: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

目标导学二:朗读诗歌,把握节奏

1.初读文本,借助工具书梳理字词。

2.教师范读或播放范读音频,学生模仿着读,并在朗读中把握朗读节奏。

节奏划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

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目标导学三: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小序交代了写这首词的时间和原因。时值中秋佳节,月圆之夜,因此写月,古人见月思乡思亲,苏轼亦然,因此写此作来怀念自己的弟弟。

2.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的是什么?

明确:上阕:写月下饮酒(写景),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抒情),由感伤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

3.上阕写到月宫境界,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的心理状态,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请结合下面提示做简要分析。

提示:写作该词时,苏轼正被贬密州任知州。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一再遭贬。其时,他和弟弟苏辙(即子由)已经七年没有团聚了。

明确:他写这首词时正政治失意,思想的矛盾、对现实不满充塞胸怀,由此,才写出幻想中的天上宫阙,幻想超脱尘世。

4.为什么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也反映了他矛盾的心理?他最终是否选择了乘风归去?

明确: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显现出了他的矛盾心理。但矛盾的最终结果是回到现实,“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便说明他最终选择了入世。

5.下阕写月光引起作者的无眠,作者为什么会“无眠”?作者在此处的“无眠”是否还有深刻含义?

明确:文章在小序中便说“怀子由”,这“无眠”正是因怀念亲人而起。而“无眠”一词在此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即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

6.请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两句。

明确: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以最开放的心胸慨然面对一切,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效仿。

7.再次朗读诗歌,要求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抑扬顿挫、有情有味,要能读出矛盾的心理,积极的处世态度,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三、板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部编版) 13《诗词三首》教案

13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与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写作背景。 2.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诗词内容。 3.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线串连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中品诗情、会诗意,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积累字词,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2.难点:品读结合的方式赏析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 一、导入新课 有位诗人,24岁离开家乡“仗剑走天涯”,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大济苍生”的理想,只可惜“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位诗人就是——李白。 五月天的一首歌——《倔强》,跟李白的气质很相似。“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在李白的诗里一直都有这种自信而霸气的宣言。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看一下,李白在遇到挫折而感到悲愤的时候会如何表达呢?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同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欲借此实现自己“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但三年将过,他不但宏愿难成,反遭奸佞诋毁,被迫离京,于是在与朋友饯别分离之际,写下此诗。 2.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并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金樽.:zūn,盛酒的器具。 珍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万钱:同“值”,价值。 投箸.:zhù,筷子。 冰塞.川:sè,堵塞。 今安.在: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定、必然。 直挂云帆济.沧海:渡。

第13课诗词三首 练习题

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练习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刘禹锡【朝代】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朗读节奏划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kē)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zhǎng)精神。 【注释】 ⑴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见赠:送给(我)。 ⑵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⑶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年)冬应召,约22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é)。 ⑷怀旧:怀念故友。吟:吟唱。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⑸到:到达。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⑹侧畔:旁边。 ⑺沉舟、病树: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⑻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⑼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主题思想】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诗三首练习题

《诗三首》课后巩固案(自我完善、训练提升) 班级姓名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jīn)呦呦(yāo)鹿鸣越陌(mài)度阡 B.鼓瑟吹笙(shēng)绕树三匝(zā)暧(āi)暧远人村 C.羁(jī)鸟恋旧林狗吠(fai)深巷中久在樊(fán)笼中 D.守拙(zuó)归园田周公吐哺(bú)榆柳荫(yìn)后檐 2、下列词句书写错误的一组是() A.月明星稀误落尘网中鸡鸣桑树颠 B.我有嘉宾长路漫浩浩池鱼思故渊 C.譬如朝露兰泽多芳草桃李罗堂前 D.契阔谈讌复得反自然少无适俗韵 3、对词语的解释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A.还顾:回头看依依:轻柔而缓慢地上升几何:多少 B.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韵:本性、气质苦多:很多苦 C.同心:指夫妇感情深厚墟里:指废墟杂英:杂花 D.遗:遗留守拙:不随 4、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长路漫浩浩漫:广阔无尽的样子 B.枉用相存存:生存 C.守拙归园田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 D.契阔谈讌契阔:聚散,这里有久别重逢的意思。 5、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心同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6、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田园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二、按要求填空。 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3诗词三首

13 诗词三首 今日听君歌一曲.( 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 4.名句默写。 ,将登太行雪满山。 (2) 金樽清酒斗十千, (3) 李白在《行路难 ( 其一 ) 》中,运用典故表现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诗句是: (4) 苏 轼 的 《 水 调 歌 头 》 中 , 表 达 对 天 下 离 别 之 人 的 美 好 祝 愿 的 句 子 是 : (5) 苏 轼 的 《 水 调 歌 头 》 中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 ______________ ”对人事与自然进行了哲理性思考,表现出乐观旷达的情怀。 (6)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了达观的人生态度,蕴含新事物必 将取代日事物的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金樽(z u n)投箸(zh u)闻笛赋(f u) B . 凄凉(q 1 ) 歧路(q 1 ) 冰塞川(s e) C . 宫阙(qu e ) 怀日(hu a i) 长精神(zh a ng) D . 婵娟(ch a n)绮户(q i )烂柯人(k e) 2.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 玉盘珍羞.直万钱 ( 美味佳肴 ) B . C . 长风破浪. 会有时 ( 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 D . 千里共婵娟.(指嫦娥 ) 3. 请用“ / ”给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 欲 渡 黄 塞 川, 雪满山 (2) 沉 舟 侧 帆 过, 万木春 (3) 人 有 悲 合, 月 缺, 此 事 古 难 全 (1)

5.我国文学史上有一块瑰宝,它璀璨夺目,耀眼生辉,那就是古诗词。学完本课后, 班级拟开展主题为“诗海泛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题目。 (1) 分门别类,辑录名句。( 各两句) ①爱国类: ②战争类: ③劝学类: (2)指出下列诗句歌咏的对象。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③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有人就《水调歌头》一词的上片出了个上联,请你根据下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望月怀逸兴壮思,自具雅量高致。 下联: (4)请你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诗人,从朝代、称号、诗风、代表作品及思想情感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5) 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结束语。于50 字)( 要求:至少引用一句古诗,不少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练习题

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 基础再现 1.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2.字词积累与理解。 (1)给加点字“坐”选择正确的意思。 星期天,我们全家人坐.()车去郊游。傍晚时分,大家席地而坐.(),我望着远处 的枫林,忽然想到了杜牧的两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A.乘、搭 B.因为 C.臀部放在椅子等物体上以支持身体 (2)“荷尽已无擎雨盖”中的“擎”读(),意思是()。 A. qíng B.qín C.双手捧着 D.举,向上托 (3)“橙黄橘绿”的意思是()。把下面含有颜色的词语补充完整。 万()千()姹()嫣()桃()柳()()山()水(4)“一年好景君须记”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在诗中指(填人名)。 3.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两句诗写景,抓住“”“”两处景物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与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2)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1“萧萧梧叶”让我想到的景象是, 因此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秋天。 ○2诗句中“”字体现了诗人漂泊异乡,“”字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诗句的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 念起自己的家乡 B.这两句诗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特别是“寒”字一语双关,既 有秋风寒凉之感,又有远离家乡的凄凉之意。 C.诗句实际上描写的是诗人在他乡看到美丽景色后的激动和欣慰的心情 阅读提高 3.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山行 远上寒山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全诗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从第、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3)诗人笔下的秋景图,主要写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13 诗词三首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金樽、歧路”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和展示课外资料,学会对诗歌进行赏析,并深入了解诗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诗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1.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 2.学习古人诗歌唱和的习惯,理解诗中典故的内涵。 3.结合生命细节,感受作者情怀,感悟人生规律,懂得得失与取舍。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中国历来被誉为诗的国度,而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有一个人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他是谁呢?我们通过一副对联猜猜看。(大屏幕展示对联内容,指名读出,学生猜测)对,他就是李白!(大屏幕展示李白的四幅图片,感知李白的外在形象。)诗圣杜甫曾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的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与酒缘定终生,难舍难分。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他与酒有关的诗——《行路难》。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天宝元年,李白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逐出长安。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于是写下《行路难》。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本诗是李白《行路难》组诗的第一首,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金樽.(zūn)投箸.(zhù)冰塞.川(sè)歧.路(qí)济.沧海(jì) (2)词语释义 金樽:金酒杯。 斗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 羞:同“馐”,美味的事物。 箸:筷子。 歧路:叉路。 长风破浪:比喻远大抱负得以实现。 云帆:像白云一样的船帆。 济:渡过。 沧海:大海。 三、朗读指导 1.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后,播放朗读音频。 [停顿指导]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原卷版)

《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樽.(zūn) 投箸.(zhù) 闻笛赋.(fù) B.凄.凉(qī) 歧.路(qǐ) 冰塞.川(sè) C.宫阙.(què) 怀.旧(huái) 长.精神(zhǎng) D.婵.娟(chán) 绮.户(qǐ) 烂柯.人(kē)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金樽清酒斗十千 .....清酒:________ 斗十千:________ (2)玉盘珍羞直 ..万钱羞:________ 直:________ (3)长风破浪会.有时会:________ (4)直挂云帆济 ...沧海云帆:________ 济:________ 3.下列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 怀旧空吟闻笛赋 B. 忽复乘舟梦日边 C. 到乡翻似烂柯人 D. 拔剑四顾心茫然 5.默写。 (1)《行路难》中写饯别的饭食价值不菲而作者心中烦闷难以下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路难》中表明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路难》表达作者自信乐观精神和坚定的信心和勇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行路难》诗中借用典故希望得到重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上册13 诗词三首

13诗词三首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词的主题思想并背诵课文。 2.初步学习诗词的体裁特点。 3.学习并体味诗词的意境和意象之美。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读诗,感受灿烂的文化;读诗,走进诗人的灵魂,让我们共同品味古诗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柯(kē)畔(pàn)暂(zàn)樽(zūn)箸(zhù) 2.作者链接。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唐朝诗人,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写出了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诗集有《刘宾客集》。 3.背景链接。 (1)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仕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地被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2)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朝代】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朗读节奏划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shēng)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 【注释】 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⑷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玩弄,欣赏。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⒀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古诗三首》练习题

《古诗三首》练习题 一、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鸳鸯崇高莓花 B.小溪卢苇消融 C.减少泛泛海豚 二、比一比,再组词。 崇()泛()芽()融() 宗()眨()牙()溶() 三、给生字选出正确读音,画“√”。 惠(huì guì)鸯(yāng yān)豚(tún zhú) 鸳(yuān yān)崇(chóng cóng)减(jiǎn qiǎn) 四、读拼音,写字词。 xī()流()饭 yàn 鲜()()子 róng méi fàn duǎn lú yá ()合()花广()()小()() 五、想一想,填一填。 1.《绝句》一诗给读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________(季节)美景图。诗中的“______”字写出了燕子的忙碌,“_______”字写出了鸳鸯的悠闲自在。 2.《惠崇春江晚景》是____朝诗人______为惠崇的画作《》所写的______诗。诗歌的前_______句主要吟咏画面景物,第_______句则写由画面景物引发的联想,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三衢道中》这首诗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点明了游玩时的季节,从这个词看出是_______季节。“_______________”写了出行时的天气,一个“________”字写出了作者高涨的游兴,其高兴的心情跃然纸上。 4.《三衢道中》中,描写山路上所见所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按要求做题,填序号。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中“迟日”的意思是()

部编版九上13课《诗词三首》赏析习题及答案

13.诗词三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13.诗词三首 一、行路难(其一)/李白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一、《行路难》李白 【原诗】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背景】

《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4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主旨】 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

《古诗三首》练习题

。 17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一、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1.《望天门山》是 代诗人 所作,人称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 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 《 》 。 2.这首诗通过 、 、 、 、 、 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 看到了 的美景。 3.本诗第一句中 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 、 两个 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 、 写出了水和山的 颜色美。 二、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 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 三、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 河山的诗句吗? 第二课时 一、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三、按要求写诗句。 1.诗中写西湖晴天景色优美的句子是: 。 2.诗中写西湖雨天景色美好的句子是: 。 四、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第三课时 一、默写古诗《望洞庭》。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写出。 .. . ... . ... .. 三、写出诗人运用比喻的诗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 “ “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1.唐 李白 诗仙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2.断 开 流 回 出 来 天门山 3.中断 开 流 二、1.两岸青山相对出。 2.碧水东流至此回。 三、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第二课时 一、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 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妙多娇。 三、1.水光潋滟晴方好。 2.山色空蒙雨亦奇。 四、 改写《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天,苏轼和他的朋友一起来到西湖划船、吟诗、喝酒作乐……他当时,晴空万里, 西湖十分美丽,他们尽情地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着西湖的美丽景色。 在太阳的映照下,西湖呈现出了翠绿的颜色,湖面上波光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 特别美。微风把岸边花草树木的清香送到船上,是那么让人心醉…… 他们玩得兴致正浓时,天上却飘下了丝丝细雨。朋友遗憾地要离开时,却发现在雨 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显得更加奇妙。苏轼端起酒杯一饮 而尽,连声赞叹: 西湖不仅晴天十分美丽迷人,就连雨天也是那么奇妙诱人啊!”朋友 听了,若有所思地说: 西湖的美胜过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西施呀!”苏轼笑着说说: 要 是把西湖比做天生丽质的绝代美女西施的话,那就太贴切了!西施不管是谈雅的装饰还 是浓艳华丽的打扮,都显得十分美丽。而西湖则是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都显得很奇特、美 丽。” 望着眼前美丽、奇特的景象,苏轼诗兴大发,他乘兴写下了一首绝世好诗“水光潋

【人教部编版】2018版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示范教案

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金樽、歧路”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和展示课外资料,学会对诗歌进行赏析,并深入了解诗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诗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1.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 2.学习古人诗歌唱和的习惯,理解诗中典故的内涵。 3.结合生命细节,感受作者情怀,感悟人生规律,懂得得失与取舍。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中国历来被誉为诗的国度,而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有一个人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他是谁呢?我们通过一副对联猜猜看。(大屏幕展示对联内容,指名读出,学生猜测)对,他就是李白!(大屏幕展示李白的四幅图片,感知李白的外在形象。)诗圣杜甫曾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的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与酒缘定终生,难舍难分。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他与酒有关的诗——《行路难》。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天宝元年,李白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逐出长安。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于是写下《行路难》。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本诗是李白《行路难》组诗的第一首,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金樽.(zūn)投箸.(zhù)冰塞.川(sè)歧.路(qí)济.沧海(jì) (2)词语释义 金樽:金酒杯。

13 诗词三首

13 诗词三首 行路难(其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01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金樽.(zūn)珍羞.(xiū)投箸.(zhù) 侧畔.(pàn) 长.精神(zhǎng)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玉盘珍羞直 ..万钱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 (2)长风破浪会.有时会:一定、必然 (3)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渡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以诗相答 (5)暂凭杯酒长.精神长:增长,振作 3、文学常识填空。 (1)《行路难》(其一)选自《李太白全集》。行路难,乐府古题。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刘禹锡集》。诗人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 4、默写。 (1)《行路难》(其一)中比喻诗人仕途受阻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诗,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李白内心的苦闷抑郁与感情

的激荡变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诗表现作者积极入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豪迈的心态。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定将要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 5、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D) A、怀旧空吟闻笛赋 B、忽复乘舟梦日边 C、到乡翻似烂柯人 D、拔剑四顾心茫然 6、下列对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笔断意连,牵丝不断 B、劲健雄峻,神韵飘逸 C、和谐匀称,端庄整齐 D、笔意流畅,粗细相间 02课内精读 (一)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完成题目。 7、请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情感。 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执着的信念和追求,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8、“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写得极好,请简要分析。 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测试习题

《古诗三首》测试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tìlèi xiāng yáng yīcháng wūshān ()()()() 二、对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三、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将晓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篱门快要天亮。 迎凉篱笆的门。 三万里河指华山。 五千仞岳指黄河。 摩天远眺南方。 南望指宋朝的军队。 王师指碰到天,形容极高。 四、将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练习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1.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2.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的意志和豪情。 五、根据对《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句的理解完成填空 这首诗前两句用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之情,并为进一步抒

情作了铺垫;第三句“”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六、课外阅读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理解词语。 元:但:无: 2.诗中的“乃翁”指的是。 3.诗中作者的遗憾是:,诗人的嘱咐是:。 4.诗人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六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检测题

古诗三首 班级姓名分数 一、默写《墨梅》,再写出题目及诗句的意思,最后根据诗歌填空。 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这首诗运用了( )的写法,通过写墨梅( )特点,抒发了作者( )。 二、默写《竹石》,写出题目及诗句的意思,最后根据诗歌填空。 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第一句用了一个( )字,充分表达了竹子的( )性格。第二句写出了竹子的生命力( )。后两句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 ),写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竹子( )的精神。全诗借物喻人,通过咏诵( ),含蓄地表达了自己( )。 三、默写《石灰吟》,写出题目及诗句意思,再根据诗歌填空。

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首句写开采石灰石的( ),说明石灰从开始烧制就( )。第二句“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 )。第三四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抒发了诗人( )。 四、总结本课三首诗在写作上值得学习的地方。 五、阅读同学习作,完成练习。 迎春花可爱的花 世上美丽的花多的是,我不喜欢雍容华贵的牡丹,不喜欢婀娜多姿的丁香,也不喜欢四季飘香的月季。我喜欢的是那默默无闻的迎春花。 春寒料峭的季节,花草大都没有萌芽,大地一派冷落萧条的景象,就在这时,迎春花却悄然开放了。那一丛丛似垂柳的嫩绿枝条上,缀满了一朵朵金灿灿的花,仿佛一颗颗闪烁的小星星,照花了人的眼。它小小的花儿很奇特,花冠细长而顶端分开六瓣,中央一根细丝一样的花蕊,像一个小喇叭。它颜色黄中泛红,随着风儿摇,从花里不时散发出一阵阵醉人的幽香。她是春天的象征,向人们预告春天的来临。

迎春花,不惧寒风吹霜雪打,率先把春天到来的消息报告给人们。当春意盎然百花盛开的时候,不与百花争艳悄然离去。她使我想到为了人民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而不留下姓名的英雄。她那甘做无名英雄的精神尤其让人感动、敬佩。 迎春花,可爱的花。 1. 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要写牡丹丁香和月季? 2. 第二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迎春花的? 3. 第三自然段起什么作用? 4. 文章结尾有什么特点?哪篇文章的结尾也有这个特点? 六、运用“借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种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或志向。

13诗词三首 教案

13诗词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背诵三首诗词,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2课时 资料超市: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曾写《游玄都观》诗讽刺朝中新贵。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由千古唐诗引入 二、品读诗歌《行路难》 1、解题《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注意字音:金樽zūn珍馐xiū投箸zhù歧qí路 注意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值”,价值。 3、理解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4、赏析 a、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b、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

古诗三首练习题

《古诗三首》练习题 一、默写 1.《暮江吟》_____代诗人_____,字_____,号_____。 一道____________________,半江_________ 半江__________。 可伶___________________,露___________________。 可怜:______。似:________。残阳:_______________。 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中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题西林壁》_____代诗人_____,字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一。 横看___________________,远近___________________。 不识___________________,只缘___________________。 题:_________________。缘:_________________。 横看:_________________。侧_________________。 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上册 13诗词三首

13诗词三首 《行路难》(其一) 1.以品、读结合的方式赏析诗歌,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 2.理清作者情绪变化,感悟作者复杂情感。 3.探究本诗艺术手法,谈论人生感悟。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这个人就是李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行路难》(其一),感受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年轻时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歌背景:《行路难》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年)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所作,共三首,本文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目标导学二:赏析诗句,品味情感 1.本诗的前四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状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如何表现他的感情的? 明确:前四句写出“嗜酒见天真”的作者竟然在朋友的践行宴上,“停杯投箸不能食”,并“拔剑四顾心茫然”,写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为了表现这种苦闷,作者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更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教学提示】 可引导学生从诗歌情绪的起伏入手思考。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作者在这里并未渡河登山,那么这么说的用意是什么呢? 明确: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他苦闷的原因。“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处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