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与西方的近东殖民

“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与西方的近东殖民

“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与西方的近东殖民
“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与西方的近东殖民

“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与西方的近东殖民

王三义

历史研究2007年第4期

提要:因传统商路被阻西欧人才寻求新航路的观点至今流行。但当时奥斯曼帝国正在崛起,葡萄牙人也尝试探险;葡萄牙人到达印度时,土耳其人尚未控制东地中海的埃及和叙利亚。葡萄牙人在西非的成功掠夺助长了贪欲,他们不愿通过正常商业手段而是通过掠夺获取财富,因此有意避开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保持的地中海贸易秩序。“土耳其人阻断商路”之说源于西欧人对“土耳其威胁”的夸大和对穆斯林的敌意,舆论制造者是后来的欧洲殖民者而非早期的殖民者。

关键词:土耳其人商路殖民

中西学界普遍认为,在传统东方商路被土耳其人阻断(或“阻隔”)后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才寻求开辟新航路。①但质疑此说之声虽然稀薄也不算新鲜。利布耶尔早就提出过质疑,②由于其文章发表较早,多数人并不了解,直到沃勒斯坦的著作《现代世界体系》中引用利布耶尔的文章并加以阐述,③利布耶尔否定“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的观点才为人所知。雷海宗也对流行观点提出批评,认为“土耳其人阻断商路”之说纯属捏造,是侵略者惯用的手段。④否定“土耳其人阻断商路”之说,关键是要解释,葡萄牙人绕开地中海的“舍近求远”之举,动机何在?简单的推断是,如果阻断商路的不是土耳其人,肯定有其他民族。于是有了“威尼斯和热那亚商人垄断商路”、“阿拉伯人控制东地中海的商路”、“传统的商路已经衰落”等说法。但所有这些推断有越描越黑的嫌疑。回过头来看,这个说法本身就存在多个疑问。第一,传统商路是否被“阻断”?第二,葡萄牙人早期的探险,只是开疆拓土,还是着眼于商业?为什么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并不纠缠于东地中海商路而向更远的地方探险?第三,欧洲人为何无视历史事实,编造“土耳其阻断商路”的无稽之谈?这仅仅是殖民者的一贯做法吗?有如此多的疑惑,商路“阻断”说就有深入探讨的必要。只有这一连串的疑问得到解释,才能从根本上搞清楚“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的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Carlo M.Cipolla.Gun,Sails。& Empire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Early Phases of European Expansion,1400—1700,New York:Pantheon Books,1965;Edward Ports Cheyney,European Background ofAmerican History,1300—1600,New York:Frederick Ungar Publishing Co.,1966; Carton J.Hayes,Parker Thomas Moon & John W.Wayland,World History,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1934;James Edward Gillespie,A History ofModern Europe,1500—1815,New York,1939.德加兹·加亚尔等:《欧洲史》,蔡鸿宾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中古部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一编·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王觉非:《欧洲五百年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②A.H.Lybyer,“The Ottoman Turks and the Routes of Oriental Trade,”The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CXX,1915,P.588.

③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1卷,尤来寅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417—418页。

④雷海宗的基本见解是:(1)东方经红海和波斯湾至欧洲的两条商路,由伊斯兰商人和意大利商人把持,葡萄牙人无法染指,所以急于寻找直达远东的航路;

(2)当葡萄牙为首的西欧人探险时,土耳其人还不曾登上历史舞台;1498年葡萄牙人到达印度时,土耳其势力还没有发展蓟东地中海的埃及;(3)葡萄牙人到达印度后,就回过头来破坏阿拉伯商人的活动.割断了旧日东西方贸易的交通线;

(4)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后有计划地堵塞了旧商路,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重开旧商路的努力因西欧人的阻挠而未成功。西欧人说土耳其人阻断商路,纯属捏造。这是雷海宗先生在清华大学课堂上的讲述以及在文章中表达的观点。参见刘桂生:《认识“世界史”中的西方话语霸权,坚持文化思想上的民族主体性——在雷海宗先生世界史课上所受到的救益》,载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编:《雷海宗与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69—75页;《伯伦史学集》,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327—329页。

传统东方商路,指运送中国、南洋和印度的丝绸、香料、药材等商品到欧洲的路线。最古老的一条商路即东起中国、经中亚腹地至小亚细亚(中间有多条支

线)的商路。经印度洋到达欧洲的商路通常也是两条:一条从印度洋进入波斯湾,由波斯湾登陆,陆路到达叙利亚.商品由叙利亚转往欧洲;一条是经印度洋过红海到达埃及,再从埃及转往欧洲。这两条商路都要穿过东地中海,而叙利亚和埃及是必经之地。以正常推理,横穿中亚的商路和经过印度洋的商路全部受阻,才能构成寻找新商路的理由。不管哪条商路,都要经过东地中海,欧洲商人从东地中海得到东方商品,倘若其中一条商路畅通,东方商品即可以到达地中海。在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理由中,似乎东方商路彻底被土耳其人阻断。按照土耳其帝国由兴起到扩张的态势,占据整个安纳托利亚高原,最多只能“阻断”旧的陆上商路;控制红海和波斯湾至地中海的通道,才能彻底阻断商路,所以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由印度洋至埃及或叙利亚的两条商路被阻与否。11—16世纪这两条商路的贸易情况、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商路的程度,现有多种观点,可归纳如下:(1)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扩张和埃及人征收的重税“阻断了传统商路”;①(2)意大利商人和阿拉伯商人垄断了东地中海贸易;②(3)起初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控制商路,奥斯曼帝国兴起后阻断了东西方贸易。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Carton J.Hayes,Parker Thomas Moon & John W.Wayland,World History.P.417.

②参见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吴象婴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32页;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中古部分).第347—348页;John Merriman,A History of Modern Europe,New York:W.W.Norton,1996,P.39;约·彼·马吉多维奇:《世界探险史》,屈瑞、云海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第113页;Denys Hay,Europe in the Fourteenth and Fifteenth Centuries,I.ondon.New York:Longman,1989,P.397;David Nicholas,The Transformation of Europe 1300—1600,Londo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PP.265·279.

③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一编·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第368页;王觉非:《欧洲五百年史》,第3页;Edward Potts Cheyney,European Background of American History,1300—1600,PP.32—38.

上述三类观点,最明显的缺陷是没有区分早期奥斯曼帝国(局限于安纳托利亚高原)与16世纪奥斯曼帝国(领土跨三大洲)的差异。土耳其人的崛起经历了13世纪至16世纪漫长的过程,13世纪晚期时只是安纳托利亚高原上的一个游牧民族,到1517年才占领埃及,紧接着向马格里布扩张,成为地跨三洲的帝国。土耳其人并没有一开始就对欧洲构成威胁,即使后来奥斯曼帝国对地中海的控

制,也不是“水泼不进、鸟飞不出”的铁板一块(各个属地和帝国本土的关系并不紧密)。各类说法中重要的信息是奥斯曼帝国后来控制了经过东地中海的商路。这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首先,奥斯曼帝国早期不可能阻断商路;其次,只要奥斯曼帝国没有控制东地中海要道,就谈不上阻断商路。

那么,奥斯曼帝国控制东地中海前,地中海传统商路是否畅通?这是另一个问题,本文可以不讨论,但因其涉及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寻找新航路的理由,还得做简略的说明。根据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详细分析和结论,①再参阅相关文献资料,②可以认为,意大利人(以威尼斯人为主)控制了以黎凡特(the Levant)为枢纽的东地中海贸易,而波斯湾领域主要是阿拉伯人把持(传统上如此)。因此,传统东方商路并未彻底中断;意大利人和阿拉伯穆斯林把持了商路的正常贸易。直到16世纪,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商人从东南亚进口胡椒、珠宝、丝绸以及其他欧洲人需要的商品,但他们自己很少有组织地进行与欧洲的贸易。欧洲商人来到东地中海的奥斯曼商业中心,收购这些贩运来的商品以及奥斯曼本土的商品,然后装上欧洲船,运到欧洲市场。这里透露的一个重要信息是东地中海自中世纪以来的贸易规则和“秩序”没有中断。地中海有意大利人几个世纪的贸易网,而近东内陆则有穆斯林的商队。布罗代尔认为,西方商人不去阿勒颇、大马士革、开罗、士麦那及更远的地方,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控制不了商队世界。商队运输有严格的组织并受到严密的监视,往返频繁,而且比海路交通更有规律,其效率极为明显。“波斯的丝绸不可能轻易离开地中海而从别处转道,英国人和荷兰人做过尝试,都未能成功。”

③胡椒和其他香料是海运商品,荷兰人可以挡住其去路。可见,地中海和近东特殊的“贸易秩序”西欧人还是不容易打破。④

很显然,对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来说,谁控制了传统商路并不重要,真正让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望而却步的是传统的贸易规则和原有的“秩序”,这是“阻隔”商路的关键。事实证明,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准备进入原有的“秩序”,通过正常商业手段获得利益,他们要掌握直接获取财富的主动权,需要另辟蹊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3卷,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第106、108、115—119页。

②参阅J.C.Hurewitz(ed.),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in World Politics:A Documentary Record。vol.1,1535—1914(European Expansion),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1975.

③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3卷,第548—549页。

④David Nicholas,The Transformation of Europe 1300—1600,P.266.

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愿在原有的商业链条上获得利益,并不意味着他们非得另找一条“商路”。从葡萄牙早期的历史看,不去地中海经商,可以选择出海探险,直接获得财富,后来证明他们做到了:土地、黄金和奴隶都得到了。发现通往印度的航路,并非是寻找新“商路”。

研究西欧人殖民探险的学者已经得出两个结论。首先,葡萄牙探险者最初并没有去印度的明确目标。一个证据是,葡萄牙关于东方的真实的地理和商业知识是在到达印度后获得的,到达印度前,葡萄牙人并不完全了解东西方商贸的具体路径。①另一个证据是,寻求东方基督教王国,成为葡萄牙人航海的一个目标。中世纪的地理知识中,“把尼罗河而不是红海当作亚洲的起点,因此把现代的埃塞俄比亚的大部分领土划入亚洲,同样,也扩大了‘印度’一词的含义,包括现在的非洲的东部。当时人们认为,历史上曾有过数个‘印度’,其中一个生活着一位伟大的基督教皇帝(教士国王),他统治着一个国土辽阔、人口稠密、非常富饶和十分强盛的国家。教士国王这个传奇人物对于阐明葡萄牙扩张的目的以及扩张的方式,具有重大的意义”。②葡萄牙人把埃塞俄比亚国君与教士国王联系起来,因此要设法到达埃塞俄比亚。《葡萄牙简史》的作者J. H.萨拉依瓦等西方学者都持这种看法。③距离印度到底有多远,葡萄牙人其实并不清楚。当他们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发现塞内加尔河之后,想到可能是尼罗河,以为离约翰的基督教王国不远了。④其次,葡萄牙最初的探险只是为了移民垦殖和掠夺财富,“寻求一条通往非洲南部到达印度洋的海路”的计划是后来才提出来的,即在若昂二世提倡探险和发现的时候才提出来的。⑤

据笔者看来,葡萄牙人的航海还与领导者的观念和意志直接相关。可以肯定,葡萄牙冒险家不是温和的布道者,而是凶狠的殖民主义先驱。至少“从事海外扩张的伊比利亚的先驱者肯定不是人文主义者。地理大发现的早期的进行是在中世纪的种种动机和设想的伴随下,独自开始的。亨利王子和他手下的船长们基本上都是中世纪的人。甚至哥伦布,从事他那举世闻名的冒险事业的思想大体上也是中世纪的、传统的”。⑥从葡萄牙的《征服几内亚编年史》、《亚洲几十年》、《圣曼努埃尔编年史》等葡萄牙游记作品来看,其特点和主题就是歌颂冒险,海外扩张儿乎符合每个阶层的愿望,而这种“民心所向”也是葡萄牙取得成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征服者的事业能够前赴后继,除了利益驱动之外,主要还在于冒险家前辈为冒险事业承担了很大风险,付出了代价,后辈没有理由放弃。⑦

穆斯林曾统治伊比利亚半岛,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是在反抗和驱赶穆斯林的斗争中崛起的。首先,与穆斯林为敌并非仅仅是为了商业利益。按照西方学者的观点,西欧人最初的扩张(十字东征),一个诱因是拜占廷帝国的富庶,另一个就是打败穆斯林的愿望。葡萄牙人在非洲西北角的殖民及争夺,也是在宗教热情驱使下与穆斯林作战。⑧诺曼·卡特指出,葡萄牙的“航海家”亨利是典型的种族主义者。他的祖先——安茹王朝的英国贵族初步具有种族主义倾向,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引文据弗兰西斯科·德·哥马拉《印度史》(译文见《中世纪史文献》第3卷),1950年,第17—22页。参见耿淡如等译:《世界中世纪史原始资料选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146—153页;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309—310页。

②A.H.德·奥里维拉·马尔格斯:《葡萄牙历史》,李均报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第39—40页。

③J.H.萨拉依瓦:《葡萄牙简史》,李均报等译,澳门:澳门文化公署与花山文艺出版社,1994年,第128页;James Edward Gillespie,A History of Modern Europe,1500—1815,P.58.

④James Edward Gillespie,A History of Modern Europe,1500—1815,P.58.

⑤J.H.萨拉依瓦:《葡萄牙简史》,第l28页。

⑥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第16页。

⑦Robert Bartlett,The Making of Europe:Conquest,Colonization and Cultural Change 950—1350, London:Penguin Books,1994,P.94.

③Henri Pirenne,A History of Europe,From the Invasions to the XVI Century,New York:University Books,Norton,1939,PP.206,492.

亨利首次把种族主义思想应用到国家政策中。亨利鼓励掠夺和贩卖黑人奴隶,毫不掩饰他的种族主义观念,他认为白皮肤就是“优良”的标志,白人就是优等人种,有色人种只配当奴隶.没有资格进天堂;以前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基督教修士让百万阿拉伯穆斯林、柏柏尔人和犹太人信仰基督教,把他们变成基督徒,这是一个大的错误,它使伊比利亚半岛居民的血统不再单纯。①亨利决心要纠正这种“错误”,开拓由优等人统治的广阔世界。

到达印度的航路开通后,达·伽马在印度洋上展开杀戮。1502年,葡萄牙人到达今天的坦桑尼亚的基卢瓦,背信弃义地拘押该城的首领。在接近印度时,遇到一艘载着380名朝圣客的船,达·伽马下令抢劫后放火烧了船,幸存者仅有

20人。在进攻印度卡利库特城时,先把向他们提供鱼的38个渔民吊死在桅杆上,然后炮轰卡利库特。1503年达·伽马离开印度时,掠夺从红海驶往印度洋的阿拉伯船只,以此破坏埃及与印度洋之间的贸易。1505年,另一个殖民者阿尔梅达率领舰队出发了.他的任务是夷平所有印度和非洲的伊斯兰商业城市,在沿途的关键港口设立堡垒,保护葡萄牙到印度的航线。阿尔梅达沿途抢劫了好几个东非沿岸的城市。1507年,阿尔布克尔克率舰队前往霍尔木兹海峡,抢劫、烧毁两岸的村庄,打死许多阿拉伯人,用残忍的手段对待被俘者(砍手、割耳、割鼻)。1509年,在阿拉伯海的第乌港附近,阿尔梅达指挥的葡萄牙舰队击败了数量上占优势的阿拉伯人和印度人的联合舰队。1510年,阿尔布克尔克占领果阿,下令处死城内所有的阿拉伯男子、妇女和儿童。1515年,阿尔布克尔克重新占领霍尔木兹要塞(葡萄牙的占领达百年之久),牢牢控制了波斯湾的贸易。②一位印度尼西亚人首领批评葡萄牙冒险家:“你们这些人远离自己的家到这么遥远的地方来占领土地,事实清楚地表明,在你们身上除了无限的贪婪之外没有一点正义可言!”他们远涉重洋,“为的是取得上帝不曾给予的东西”。③总之,葡萄牙人只想通过掠夺获得财富,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毫不手软。没有资料能证明,葡萄牙早期航海的目的是为了重新开辟一条贸易之路,是为了和东方民族进行公平的贸易;倒是有丰富的资料证明,葡萄牙人为后来的欧洲人开辟了一条殖民掠夺之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Norman F.Cantor,The Last Knight:The Twilight of the Middle Ages and the Birth of the Modern Era,New York:Free Press,2004,PP.229—234.

②王加丰:《西班牙、葡萄牙帝国的兴衰》,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年.第45—50页。

③John Merriman,A History of Modern Europe,P.40.

既然葡萄牙人航海探险目的是为了掠夺财富,而不完全是为了贸易需要,问题似乎一目了然:开辟新航路与土耳其人阻断商路不相关。这里还有若干变数有待澄清。

土耳其的崛起和扩张过程几乎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探险活动同时并存。④当奥斯曼帝国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时,葡萄牙已经有几十年的探险历史了;1516—1517年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时,距离葡萄牙占领休达城(1415年)已经一个世纪了。也就是说,奥斯曼帝国控制东地中海时,葡萄

牙人已经胜利到达印度卡利库特了。本来这段历史是清楚的,但学者对“奥斯曼崛起”的看法差距很大。有的学者把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作为奥斯曼帝国崛起的标志,有的学者把1517年占领埃及作为奥斯曼帝国霸主地位形成的标志,有的学者则把1354年奥斯曼人渡过达达尼尔海峡作为帝国崛起的标志,理由是土耳其人此后进入欧洲,直接威胁到巴尔干半岛和中欧国家。倘若以1453年作为奥斯曼帝国崛起的标志,那么,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探险活动一半在奥斯曼帝国崛起之前,一半在帝国崛起之后;倘若以1517年土耳其人称霸作为一个重要标志,那么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主要探险活动都在此前完成;倘若说1354年奥斯曼帝国已经崛起,那么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所有的探险活动都在帝国崛起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奥斯曼帝国扩张史中,关键的事件有:1338年,土耳其人完成对小亚细亚的征服;1354年奥斯曼人渡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占欧洲的格利博卢半岛;1362年,夺取亚德里亚堡.进而侵占了马其顿平原;1384年,攻占索菲亚,不久控制了整个保加利亚;1389年,在科索沃战役中大败南斯拉夫人的军队,致使塞尔维亚帝国灭亡;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60多年之后,土耳其人于1516年占领叙利亚;1517年征服埃及。

让我们来看看否定“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的学者的观点。利布耶尔认为,“[土耳其人]并非蓄意阻塞通道。如果从整体上讲,他们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出于他们的声名狼藉的消极和保守主义而增加向东方交通的困难……贸易路线的改变不是土耳其人造成的,而是不依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并对他们不利”。①沃勒斯坦同意利布耶尔的观点,他指出,“我们必须一开始就消除土耳其人在葡萄牙人的印度洋贸易兴起中所起作用的神话”,“现在有两点是被普遍接受的:葡萄牙海外探险先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东部地中海的香料贸易的衰落先于葡萄牙人进入这一地区。而远非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导致东部地中海通向欧洲通道的阻塞,因此推动葡萄牙寻找通向亚洲的绕好望角之路”。②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并建立横跨三洲的军事帝国后,既威胁地中海商业主角威尼斯,也与后来的荷兰、法国、英国形成对抗,的确“阻隔”了荷、法、英的东方商路.因为奥斯曼帝国在14世纪至17世纪对欧洲有过较大的威胁。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差别在于土耳其人对哪些欧洲人造成了威胁。对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威胁子虚乌有,但对意、荷、法、英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雷海宗先生指出,西方人为了殖民需要,惯用“捏造”侵略借口的手段。这一点很重要。不过,西方人为什么在土耳其问题上这么做?还有其他因素。

14世纪时,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关心的是保护他们的海上航线,“他们相互争夺,却不去光复耶路撒冷或进攻土耳其人。教皇发起的对安纳托利亚沿海的宗教战争,得到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的支持。不过,威尼斯人与土耳其人进行的持久的战争是出于保护其商业利益,并非为捍卫基督教而战”。“‘十字军东侵’作为一种历史事件早已消逝,但作为一种观念并没有消亡,相反它延续了几个世纪,它为欧洲列强间的战争辩护,它激励着海上探险,它使查理五世那样把十字军事业当作责任的君主的政策陷于混乱。事实上,意大利诸王国在15世纪末终于接受了‘奥斯曼帝国是一个令人不安但又不能避开的邻国’的事实。”③也许威尼斯人最初认为,土耳其人在陆地生活,在海上并不值得畏惧,“但奥斯曼帝国的陆上征服逐渐对大海呈包围状,从而预先取得了制海权。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犹如晴天霹雳,土耳其人一举夺得了控制大海的要冲城市。”④威尼斯不能抵抗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但设法与这个庞大帝国周旋,按照布罗代尔的观点,“土耳其帝国对威尼斯的存在投下很大阴影,威尼斯因此逐渐丧失活力(尽管威尼斯出色地抗拒了土耳其人达两个多世纪)。威尼斯的地位后来被大西洋岸上的安特卫普取代”。⑤在大西洋岸边的阿姆斯特丹兴起前,热那亚还有不到一个世纪(1557—1627)的辉煌,它“不露声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A.H.Lybyer,“The Ottoman Turks and the Routes of Oriental Trade,”The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ut, CXX,1915,P.588.利布耶尔把地中海东部诸国的“衰落“归因于贸易的结构性的转换等因素。

②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1卷,第417—418页。

③Denys Hay,Europe in the Fourteenth and Fifteenth Centuries,PP.280,282.

④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3卷,第140页。

⑤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3卷,第141、151—154页。

地统治欧洲。阿姆斯特丹所接替的不仅是安特卫普,而且是在热那亚时代仍占主导地位的地中海。①其后的历史是荷兰、法国、英国先后试图主宰地中海世界。

奥斯曼帝国占领叙利亚和埃及后,的确达到它的强盛时期。1538—1546年间,土耳其巩固了它在亚丁的地位,从而确立了在红海的控制权。此前土耳其已经夺得麦加及伊斯兰其他圣地。此后红海成为装载香料的船只驶向开罗、亚历山大和地中海的主要航道。不过,奥斯曼帝国在苏莱曼大帝时代(1520—1566)主要

向波斯和巴尔于用兵。塞利姆二世(1566—1574)和穆拉德三世(1574—1595)沿着北非海岸展开军事行动。1569年侵入塞浦路斯,其后围攻突尼斯。1571年的勒班陀(Lepanto)战役,是西班牙和奥斯曼土耳其双方一场激烈的海战。土耳其舰队被摧毁,突尼斯之围被解。但勒班陀战役并不能阻止土耳其人西进。1574年土耳其人再次攻打突尼斯,并迅速向马格里布推进。1578年,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安试图在摩洛哥阻止穆斯林军队,但没有得到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援助,塞巴斯蒂安在阿尔卡萨战役中捐躯(西班牙于1580年吞并了葡萄牙)。1593—1606年,哈布斯堡王朝与土耳其进行持久的战争。②由于欧洲基督教国家的不团结,土耳其人16世纪建立起包括东欧和北非在内的大帝国,唯有法国和土耳其建立联盟,法国在黎凡特地区获得许多商业特权。③

不过,对奥斯曼帝国的强大不能高估。事实上,奥斯曼帝国并未能彻底夺得摩洛哥、直布罗陀和通向大西洋的出海口,也未能主宰地中海;在东方,它未能征服波斯,波斯形成无可逾越的障碍,使土耳其无法取得面向印度和印度洋的重要据点。葡萄牙在印度洋的势力对伊斯兰的挑战也不能低估,欧洲优胜的航海技术为阻止土耳其人闯出波斯湾和红海起了一定作用。④可见,不是土耳其人阻碍了葡萄牙,相反,葡萄牙也是阻止土耳其人继续扩张的力量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探险时,英国人和意大利人也在探险。1497年达·伽马出发向印度洋进发的时候,挂着英国国旗的卡伯特(意大利人)船队也在大西洋上,卡伯特发现了布列塔尼亚海角、诺瓦斯科夏(在今加拿大),并在格陵兰岛、拉布拉多、巴芬岛、纽芬兰岛附近探险;意大利的阿美利哥·维斯普奇开始了他的穿过加勒比海的航行,沿佛罗里达海岸,绕过墨西哥湾。⑤16世纪前半叶,英国的航船到达奥斯曼帝国的港口,但没有建立永久的商业据点。倒是有一个叫杰金森的英国商人,于1553年在阿勒颇被素丹苏莱曼一世接见(当时苏莱曼一世正准备攻打波斯),获得了在帝国境内和法国人及威尼斯人一样自由贸易的权利。杰金森和他的同伴们被允许带货物进入奥斯曼港口,不过,他们的商船在奥斯曼帝国管辖区内悬挂法国旗。直到几十年后,伦敦商人才热衷于建立特许商业公司,获得与法国人一样同奥斯曼直接贸易的平等权利。1570年,英国人进入地中海,接管了被禁止经商的天主教商人的市场,⑥1577—1580年间才商讨签订政府间的商业条约。1581年黎凡特公司的建立,开创了英国与奥斯曼帝国商业贸易的基础,此后两个多世纪,在素丹领土范围内的所有英国的领事和外交官员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3卷,第201页。

②David Nicholas,The TransJormation of Europe 1300—1600,P.280.

③James Edward Gillespie,A History of Modern Europe,1500—1815,P.32.

④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3卷,第539—540页。关于勒班陀战役以及波斯国力的强盛使土耳其在地中海扩张受阻的观点,引自C.Boxer,“The Portuguese in the East,1500—1800,”in H.V.Livermore(ed.),Portugal and Brazil:An Introduction,Oxford:Clarendon Press,1953,P.221.

⑤James S.Olson et al.(eds.),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European Imperialism,New York:Greenwood Press,1991,P.690.

⑥David Nicholas,The Transformation oJ Europe 1300—1600,P.280.

是黎凡特公司的员工。尽管实行垄断,公司的商业命运在漫长的历史上还是起伏不定。①

荷兰船于1596年在科纳乌斯·霍特曼的率领下首次进入印度洋。1598年,荷兰派遣的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到1600年时,荷兰海军已经在大西洋和印度洋构成对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威胁,荷兰人开始抢夺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之间的远程贸易。此后,荷兰人先后与葡萄牙人、英国人在印度洋展开了激烈的争夺。②1622年,靠荷兰和波斯人的帮助,英国人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得霍尔木兹,但英国必须把战利品和关税的一半交给荷兰和波斯,同时宣布进出霍尔木兹的荷兰和波斯商船永远免税。③在荷兰人控制了印度洋之后(即1625年前后),英国人的利凡特公司的贸易受到不可弥补的打击。④17世纪葡萄牙受到荷兰的挑战,1641年荷兰人占领了安哥拉等葡萄牙的非洲殖民地和南美洲的殖民地,1648年至1654年间葡萄牙人彻底失去在印度洋的殖民据点,1641年马六甲被荷兰占领,1644—1656年锡兰被荷兰完全征服。葡萄牙人被逐出阿拉伯半岛和波斯湾。⑤由此可见,从东地中海、波斯湾到印度洋,都是欧洲人在争夺,没有土耳其人什么事。

那么,为什么西方人要编造“土耳其人阻断商路”的借口?很显然,一是利益,二是意识形态的需要。

除了前述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在17世纪之前向近东的渗透和争夺,我们可以放开历史视野,看看18世纪以后西方人在东地中海的行动,利益冲突等问题一目了然。18世纪苏伊士、埃及和红海再度引得欧洲垂涎三尺,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君士坦丁堡和开罗的争夺十分激烈。在法国本土乃至国外,无人不想开凿苏伊士运河。法国大使德拉埃要求奥斯曼素丹同意红海自由通航以及“设立商

行”的自由,未获允准。“审慎但又顽固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对黎凡特商道可能重整雄风深感不安,1786年派人在开罗打听消息。同年,法国上校爱德华·狄龙经奥斯曼高级官员特许,前往埃及考察经红海和苏伊士地峡开辟与印度的交通的可能性”。⑥再联系1798年拿破仑侵入埃及,19世纪英、法、奥匈、意、俄插手近东引发的“东方问题”,英法争夺苏伊士运河开凿和使用权的斗争,20世纪初期瓜分奥斯曼帝国“遗产”,等等,足以证明欧洲人几个世纪里对近东利益的追求多么迫切。既然近东利益“志在必得”,找个借口有何困难?

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时候,“基督教欧洲正在开展海外扩张,这座城市的失守,使欧洲人一下子感觉到自己处于屈辱的最危险的防守地位。”⑦这就可以解释,欧洲人为什么对土耳其的“威胁”那么不能释怀。由于土耳其在陆上和海上对欧洲造成的军事威胁,使欧洲人对穆斯林产生普遍敌意,欧洲的反土耳其恶意宣传不断增加。从l5世纪80年代起,西欧就渲染土耳其人反基督教文明的暴行,夸大土耳其人的野蛮,西欧知识分子制造反抗土耳其的舆论。此后,“在神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J. C. Hurewitz (ed.),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in World Politics:A Documentary Record, vol.1,1535—1914, pp.5—6,8,10.

②Donald F. Lach and Edwin J. Van Kley, Asia in the Making of Europe, vol. III , Book 1, 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3, pp.41—43,57—62.

③Ibid., p.77.

④费尔南·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上卷,唐家龙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839页(引Paris B.N.的观点)。

⑤David J. Sturdy, Fractured Europe ,1600—1721, Oxford, UK; Malden, MA: Blackwell,2002, pp.116—117.

⑥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3卷,第553页。

⑦H. G. Koenigsberger, A History of Europe: Medieval Europe 400—1500, Harlow, Essex, England: Longman House,1987, p.340.

上对伊斯兰的恐惧转向种族上对土耳其人的敌意,他们认为土耳其人把异教伊斯兰的威胁带到了基督教西方的大门口,伊斯兰教基本上变成了土耳其人对付欧洲人的宗教。”①1480—1609年之间法国出版的书籍中,涉及土耳其人题材的很多,其中充斥着与反土耳其战争有关的内容;一些木版画描绘戴着穆斯林头巾的土耳其人的凶狠面孔以及狂乱的战争场面。各种耸人听闻的文学书也在流行。其

实欧洲人对土耳其统治下的人民的生活了解很少,当时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并不像宣扬的那样。例如,奥斯曼帝国没有强迫巴尔干半岛的居民伊斯兰化,而且,帝国征收的赋税不重,②这些是历史事实。宣传与实际的不相符,表明西方人是有意为之。

尽管西方人有意夸大土耳其人的野蛮和落后,然而.即使在奥斯曼帝国早期阶段,土耳其人并没有中断与它的欧洲邻居的联系而孤立于欧洲文明之外。例如,他们很快得知“地理大发现”,一张由土耳其绘图员绘制的1513年的地图上,已经有南北美洲的大西洋海岸,是仿照葡萄牙的海图绘制的(而葡萄牙海图是哥伦布航海图的复制品)。当然,土耳其人未能分享地理大发现的成果,16世纪奥斯曼征服埃及后重新打通陆上香料贸易的路线,商队转运香料比绕过好望角的海运风险小,只是土耳其人获益不多(因为过境费再次降低)。③这则史料说明,奥斯曼帝国打通了香料之路,而不是阻塞了香料之路。17世纪后期,香料贸易逐渐衰落,主要是欧洲人对香料的需求减少。④西方学者的著作中,承认土耳其人对匈牙利、巴尔干和地中海的威胁,也指出:到16世纪末土耳其人与西方人保持活跃的贸易。⑤还有学者指出:15世纪中叶土耳其人能够控制巴尔干半岛和欧洲之间的贸易;“不过,土耳其人不能或不愿管理他们的贸易,海关官员和税务官由拉古萨人充任,奥斯曼衰弱之根在那时就已埋下了”;“当然,奥斯曼土耳其人给近东带来稳定的秩序,保障了跨肥沃新月地带的贸易路线的安全;远征埃及的战争与当地马木鲁克之间的争夺已经终止”。⑥奥斯曼帝国并不是地中海贸易的破坏者。这一历史事实,欧洲人竟然视而不见。

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威胁”,再加上列强间的争夺,使荷兰、英、法、俄等国控制东地中海的愿望长期难以实现,“土耳其阻断商路”顺理成章成为殖民者争夺近东利益的借口。制造这种说法者是这些后来的殖民者而非早期的殖民者。因为,像“航海家”亨利那样的种族主义者,对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只有蔑视,也许不认为是威胁。况且,商路阻隔与否,不完全是早期殖民者所关心的。早期殖民者急于发财致富,未必愿意按照传统方式经商。我们的视角向后延展.观察18—20世纪欧洲人在近东的侵略史,足以印证欧洲探险者的一贯行径以及欧洲强国对近东利益的长期追求,也能够解释14—17世纪围绕东方商路的诸多问题。

(作者王三义,副教授。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030006]

(责任编辑:舒建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David Nicholas, The Transformation of Europe 1300—1600, pp.280—281.

②Andrew Pettegree, Europe in the Sixteenth-Century, Oxford, Blackwell,2002, pp.261—262.

③④Eric Lionel Jones, The European Miracle: Environments, Economies and Geopolitics in the History of Europeand Asi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3rd ed.,2003, p.179.

⑤David Nicholas, The Transformation of Europe 1300—1600, p.8.

⑥Eric Lionel Jones, op. cir., pp.177—178.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的背景是什么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的背景就是什么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的背景就是什么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就是欧洲原始资本积累的最重要方式。为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的背景就是什么呢? 荷兰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的背景,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就是经济。由于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也在此时产生,社会对黄 金白银等货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使西欧资本主义社会不得不寻找新的黄 金白银产地。 第二个方面就就是《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大热,西欧人对东方的财富及其向往。她们想要去那个遍地黄金的地方,来为自己的发展提供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原料与市场。但就是欧洲区域狭小,资源与市场都不够其发展,因此西欧需要进行殖民掠夺与扩张,来取得原料与商品销售市

场。而此时新航路的开辟与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提供了技术支持。 第三方面就就是欧洲大陆的其她地区,经济条件依然十分落后,甚至有些 地区依然就是原始生活的状态,这就为西方的殖民统治提高了条件支持。文化的差异使得她们能够很好的进行殖民统治。 欧洲殖民扩张的第四个方面就就是西班牙与葡萄牙首当其冲。这两个国家积极向外开拓殖民地,为本国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引起了欧洲各国的纷纷效仿,从此以后,欧洲的绝大多数国家,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英国的殖民扩张就是怎么样进行的 英国殖民扩张,从16世纪开始,到20初期到达顶峰,整整持续了四个世纪。在这四个世纪里,英国不断汲取殖民地的财富,综合国力逐渐增强,最终成为了日不落帝国。 英国殖民时期的印度 英国的殖民扩张,主要分成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就就是16世纪到十八世纪的海外殖民时期。这一个时期,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扩张

土耳其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班级:07旅管0班 姓名:何萍 学号:200796031 土耳其 【地理】 土耳其共和国(土耳其语:Türkiye Cumhuriyeti)国土包括西亚的安纳托利亚半岛以及巴 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区,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 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并与希腊以及保加利亚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纳托利亚半岛和东色雷斯地区之间的,是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 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首都是位处安纳托利亚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国民有99%是穆斯林。 土耳其邻近欧洲,三面环海,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旅游业是土耳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特 洛伊、埃菲斯古城遗址,伊斯坦布尔、安塔利亚和伊兹密尔等历史名城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 地。 【城市】 1 首都安卡拉 处於土耳其境内偏西北处,也就是中安纳托利亚区中央北部,安卡拉河南岸,靠近北来的丘 布克河 (Cubuk) 与哈特普河的匯合处,北距黑海200公里,海拔975公尺。 景点:安纳托利亚文明博物馆Anadolu Medeni-yetleri Muesi 纪念陵寝 Ataturk Mausoleum 奥古斯都神庙 Augustus Mabedi 戈尔狄安遗蹟 Gordian 阿邦特湖 Lake Abant 罗马浴场 Roma Hamaml 画窟 Yazilikaya 安纳托利亚文明博物馆: 安纳托利亚文明博物馆是展示土耳其歷史文化的集萃之地。馆内收藏了西亚及小亚细亚王国 的文物,喜特时期的遗物,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的物品,其中以在亚述王朝的殖 民都市灰山出土的「卡巴德基文书」最為著名。出土文物中最精华的莫过於博阿兹柯伊附近 的画窟所出土的喜特人遗物,包括了太阳图版、印章和宝石等。以蓝色的琉璃石 (Lapis Lazuli) 嵌入大眼、高鼻、额头向后倾斜的喜特人石像,颇具价值,还有铜器时代的青铜战 士、铸物铜模和象徵宇宙经纬生生不息的铜环。现在竖在安卡拉市成為城市象徵的铜环,就 是以此放大仿製的。 纪念陵寝: 这个壮丽的墓园是土耳其一代伟人凯末尔的坟地。该坟地完成於1953年,主建筑是一栋结 合优雅与权威的现代化、茶色的巨大石造建筑物,墙上并刻有凯末尔勉励民眾的嘉言。在列 柱围绕的内殿中,有一块大理石製的黑色墓碑,馆中并展示凯末尔个人的遗物与文件。

中国人是宏观思维,西方人是微观思维

中国人是宏观思维,西方人是微观思维 2014-8-20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是由宏观到微观,欧洲人的思维方式是由微观到宏观,不同的思维方式创造了不同的科学体系、文化体系和历史形态。 从宏观到微观,决定了中国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会不断出现高瞻远瞩的战略家、政治家,象姜子牙、商鞅、秦如皇、李世民等,毛主席自不必说。从微观到宏观,在不同历史时期则会不断出现战术家,很少能出现高瞻远瞩的战略家,象拿破仑、巴顿等,战术家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上败给伟大的战略家也是必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与《孙子兵法》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看看现在的所谓经济学家因学习西方,基本上都是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只顾眼前,那管身后的环境污染、洪水滔天。 从宏观到微观,表现出来的则是强调整体性、统一性,强调集体主义精神,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所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由大到小,整体意识较强,强调的是秩序、和谐。 从微观到宏观,表现出的来的则是强调个体、强调局部,甚至以局部代替整体,强调个人利益至上,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个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所以就有了狗屁说法,人权大于主权、性自由等等。 用英文写信,地址是从门牌号、县、市、国家,是从小到大,这种书写方式恰好与中国人的书写习惯相反,中国人是从大到小,这能说明什么呢?也能告诉我们东西方的思维方式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由宏观到微观,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由微观到宏观。 中国人的宏观思维决定了考虑问题是从整体入手,比如研究一棵树的生长,中国人主要研究土壤、气候、阳光、周边环境等与整体树相关的等条件等,而西方人的微观思维则是从树的内部构成入手,研究年轮、树根、树叶和树的几个内部构成等等(只是举例说明问题,未必如此)。 这两种思维方式反映在医学上,就是中医强调天人合一,人是一个整体,没有内科、外科之分,疾病与天气、情志、饮食等密切相关。而西医则把人体拆成一个个局部,分成内科、外科、五官科等等,强调什么病菌导致什么疾病,这个病毒那个病毒的,胆固醇、白血球等等,病毒则导出不穷,发现了基因,然后基因下面是什么呢?一直研究其几个内部构成。 庄子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而西方人一真在研究如何每天取一半,一直分下去,乐此不疲,不断有新发现、新理论出现。所谓的创新,也只是局部创新。所以西医只能成为中医下面的一个手术科。 很多叫嚣取消中医的人,根本不了解中医,不了解中医的理论基点,只是以西方思维方式下所创建起来的医学模型来衡量中医,这样当然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他们的这种行为,就好像一个女人用女性的思维方式,去衡量一个男人的行为一样。这个女人整天唠唠叨叨地说,你这个男人(中医)胸部这么如此扁平,又不能生孩子,头发又不长,又长胡子,又是站着撒尿,根本不是个女人,不科学,要改造、要创新,要与我这个女人(西医)接轨。中国人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国的大一统,西方人的从微观到宏观则决定了分裂的欧洲。对于中国和欧洲,历史学家有着诸多的比较,其中人们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就是在大致相同的纬度,大致相同的面积(欧洲总面积是930万平方公里,中国的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为什么中国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且5000年延绵不绝,而欧洲却是小国林立始终形成不了一个统一的欧洲呢?即便是今天的欧盟,也仅仅只是一个松散的国家组织,并且矛盾重重,远没有达到真正的统一。 历史学家对此有很多解释,如地理决定说:认为欧洲的地形主要是山地,阻碍了欧洲各

介绍土耳其的作文400字 _叙事作文

介绍土楼的作文300字_状物作文 我们旅游的第二天,我们去了四菜一汤田螺坑这个地方,四菜一汤指的是田螺坑里五座土楼,田螺坑指的是一个村庄的名字。四菜一汤是由四个圆形土楼中间围着一个正方形的土楼组成的。 有一位叫史蒂文斯的人说:"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日本茂木计一朗说:"天上掉下的飞碟,地长出的蘑菇。" 这五座土楼各有各的特点,比如方形土楼的名字叫文昌楼,他分为三层而圆形土楼就不一样,方形土楼上面有住人,而圆形土楼上面没有住一个人。在每座楼的时候都有炮孔据说是防土贼而设计的。我知道了古人很聪明,那是因为他们把房子建在山的最里面土贼根本没可能找到,何况还有炮孔。 土楼的建筑很奇特,我在这里看到了许多平常看不到的东西,我觉得很有趣,很新鲜。 介绍土耳其的作文400字 _叙事作文 如果让你猜猜,有一个国家,曾经被三个国家统治过,它特产水果酒、水果烟、红茶……你一定会说有红茶的一定是印度吧!哈哈,你错了,是土耳其。 它的地中海虽然没有南非的好望角的海那么波澜壮阔,可它有它的独特风景。我们乘上貌似加勒比海盗的船出海了。阳光洒在海面上,海面上顿时波光粼粼,像金子般耀眼。海鸟不时地叫着,仿佛是海上的演奏家,风儿为它们伴奏,“呼呼、呼呼”多么优美,浪儿直拍手。“乐队”护着我们来到了海上瀑布,它犹如千万匹奔腾的骏马,它犹同一块块巨大的陨石扑向你面前,这是一道彩虹飞架在瀑布和我们之间,仿佛它是一座小桥。让我们和瀑布更近些。这些壮观的景物让我惊叹不已。 土耳其的棉花堡,远近闻名。你们也一定听说过吧!奶白色的钟乳石成成叠叠,从山下往上望它。像一座雪山,可你一摸,却是硬的。棉花堡的水不是政府供应的热水,这水从地下冒出来时就是热的。很神奇吧,它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池子跟四川黄龙一样五彩缤纷,像是颜色染上去的。 土耳其的恰纳卡莱风景可美了,蓝天白云,海天一色,你望着碧蓝的天空,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海鸥在你身边盘旋,风轻轻佛过,碧绿地草地一眼望不到边。 土耳其还有卡帕多奇亚、蓝色清真寺、圣索菲亚教堂等很多迷人的风景,真让人流连忘返。

揭秘:中国人与美国人的30个天壤之别

【揭秘:中国人与美国人的30个天壤之别】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看待问题和生活的方式,人们不难发现,近年来大陆移民美国的人数每年递增,但是很少听说美国人移民中国的,近日,网路流传中国人与美国人有30个天壤之别。 1、中国人喜欢朋友聚在一起下馆子;美国人喜欢朋友聚在一起泡酒吧。 2、极少的中国人喜欢暴露在太阳下;美国人爱死了晒太阳,太阳越烈越好,穿的越少越好。 3、中国人在北美的生活很忙、很单调,难进主流;美国的主流人群,爱动的年轻人空闲时不是去酒吧,就是去健身房。 4、中国人拍马屁、送礼是背地里偷偷摸摸送领导;美国人是当着同事的面大大方方地拍、明着送 5、工作上出了错,中国人喜欢找理由为自己辩解;美国人立即说是自己的错,请求原谅。 6、中国人在公司里和同事、上级有分歧,时常闷在心里;美国人要去和你说个清楚的。 7、上班族的中国人虽然看上去挺讲究的,不过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她是从大陆来的;美国人平时穿衣比欧洲人更随便,上班时穿的正式,大都很得体,首饰和衣服一样常换。 8、有些中国人把痰吐到世界各个国家去了,随处吐痰;美国人可以当着人的面,很大声地把鼻涕擤在纸里。 9、很多中国人在公共场合说话声音超大;美国人的声量控制得极好,在共车、餐馆或其它公共场合说话都很小声,在会上、在台上说话很大声。 10、中国人炫耀小孩学习成绩好;美国人炫耀小孩球打得好。 11、中国人的父母千里迢迢从地球的另一边飞过来帮着带孙子;一般美国人住得再近,也不会去带孙子。 12、中国孩子再大回来住,父母都会接受;美国孩子超过18岁,回来长住,得交房租。 13、如果中国人送父母去老人院,认为是不孝;美国人孝敬父母就是让的父母住在老人院抽空去看望一下。 14、中国人的父母来儿女家住上几个月是自然的事;美国人的父母来儿女家住,超过三天或一周是惊人的事。 15、中国人买大房子往往是为了炫耀;美国的中产阶级买大房子一般是因为需要。 16、中国人更重视住房的外观和结构,里面的家具过得去就行了;美国

中国人与美国人不同的交友观

中国人与美国人不同的交友观 随 着年纪越来越大,我发现自己期望的东西有所变化。其中最大的变 化是,一些小事情就能让我感到安慰。年轻时,我往往会因为一些重大的事情而欣喜,比如,被心仪的学校录取、结婚,或是生了个健康的小孩。但最近,我常常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心情愉悦。或许是因为年纪见长,经历了太多的人生起落,又或许是因为意识到生活原本就是日常小事的累积。 比如,一个朋友打来电话,问我想不想要一袋新疆红枣。她还惦记着我,这让我很感动。我并不是特别想要那些红枣,也不清楚为什么新疆的红枣就特别好,但这份心意让我感觉温暖。还有一次我走出我家所在的那条弄堂时,正在修家具的木匠问起我的儿子。他的关心也让我欣喜微笑。 我发现美国人和中国人一个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对人际关系的期待。在美国,友谊一夜之间便可形成,但也能以同样的速度消逝。那些在特定时刻特定地点你在乎的人,会占据你的全部思想和时间。他们可能令人激动、精力充沛,但你也很容易几个月后就将他们抛诸脑后。在中国,人们接受新来者的速度较慢。在上海有个跟我住同一条弄堂的邻居,过了五年她才开始对我微笑示意。要是在美国,我早就将她划入不友好者的名单了。但现在,我很感谢她的认同:在观察我好几年、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后,终于愿意对我微笑示意了。 我还注意到两种文化对人际关系的容忍度存在很大差异。在美国,一个人如果要“喜欢”另一个人,那么那个人要有许多好的品质,几乎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说你已经多年没有和父母说话,因为你们相处不来,没人会质疑你。但在中国,人们会出于义务和父母一起吃饭,甚至一起生活。这和喜欢与否毫无关系,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在美国,如果你和一个身上有许多你不喜欢的品质的人成为朋友会很奇怪。但在中国,我常常见到这种情形。我在上海的一个女性朋友告诉我:“我喜欢她,但

第8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教案

《第8课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列举荷兰、英国殖民扩张的史实,理解早期殖民扩张的野蛮性、残酷性以及客观进步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地图、视频、图片、资料、讲故事等方式,展示荷兰、英国殖民扩张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对于荷兰和世界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提供资料,通过一面多棱镜从对欧洲的影响、殖民掠夺的罪恶和人类文明联系加强、世界市场拓展等几个角度引导学生分析、探索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 问题探究法、材料分析法、从影视中获取有效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洲早期殖民侵略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一方面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另一方面造成了殖民地的落后和贫困,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从葡、西、荷、英等国的兴衰历程获取对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益的启示。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机遇和挑战。 挑战。 3、教学重点: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过程 4、教学难点: 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影响 5、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情境模拟法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南海诸岛的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插着代表越、菲、马控制岛礁的黄、绿、白色小旗。南沙群岛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领土,70年代以来,周边国家纷纷染指这一地区,使中国的南海成为多事之海,越南、菲律宾等国为何要插手中国的南海地区?南海地区有丰富的海洋资源。21世纪是蓝色的世纪,海洋,对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国政治家沃尔特·雷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早在500年前,为了争夺对海洋的控制权,大西洋沿岸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法等国就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演绎了一幕幕大国兴衰的历史大剧,今天让我们回到500年前的欧洲,看看西方各国如何进行殖民霸权的角逐。 第8课欧洲殖民者的扩张和掠夺 课标: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 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第一环节 走进西方早期殖民史 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大幕,当海洋注定成为孕育大国的摇篮时,葡、西两国率先抓住了机遇,启动了大国的航程。 一、葡、西双雄,殖民先驱,驰骋世界(16世纪) 问:葡萄牙、西班牙为何最先进行殖民扩张? 答:最先开辟新航路 问:它们扩张的情况如何? 葡萄牙在中国占领了哪个地方? 澳门,何时回归? 过渡: 16世纪葡西两国建立起以亚洲、非洲为主的东方殖民帝国和以美洲为主的西方殖民帝国,成为最早的海洋霸主,两国在殖民地进行赤裸裸的残酷掠夺,财富象水一样流进西葡两国,如何支配这些财富呢?两国是封建君主制国家,把掠夺来的财富主要用于购买法国、荷兰、英国的奢侈品,财富又象云一样地飘走了,西葡的辉煌成为过眼云烟,代替其殖民霸主地位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风车王国 二、风车王国,取代双雄,独步天下(17世纪) 简介荷兰:位于欧洲北部,一半以上的国土低于海平面; 国土面积:只有葡萄牙的一半,比西班牙小得多;人口:只有150万

针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差异

针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差异,从曲线与直线、解析与整体、模糊与精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我们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特点和原因,有利于我们既保持自身好的特性,克服不足,又能更好地融合到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之中,对我们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由于历史及文化发展的关系,东西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有些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巨大的。在多方面的差异中,思维差异是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它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结合形式。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分析中提炼出对我们有启迪性的东西,使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能够彼此了解。 (1)东方人好曲线,西方人好直线 西方人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中国人曲线思维,习惯迂回。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寻求世界的对立,“非此即彼”的推理判断是西方理论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由此引发的“线性推理”的观念,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探寻世界的统一性,是中国哲学思维的本色,如“天人合一”、“亦此亦彼”就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维习惯。如果说西方的思维方式可以用直线来比喻的话,那么中国的思维方式以“辨证”为主,即使要以线条来表示也不能只采取直线形的方法。螺旋或波浪式的曲线,似乎较能反映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我们中国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传统思维导致的做事风格或处事方式,至今未尝有根本改变! 西方人喜欢更简单的抽象符号,对汉字的图形符号识别感到非常头痛,因为这不是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所以他们认为汉字是世界是最深奥最难懂的文字。所以,他们认定使用这种难懂文字的中国人,其思维方式更是不可捉摸的。东西方文化在逻辑观念上也存在着基本的差异。比如,面对同本身想法有悖的观点时,美国人会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观点,驳斥他认为不太正确的观点。相反的,亚洲人则更加容易改变自己的立场,承认即使不太正确的观点也有可取之处。东方人因“整体思维”更容易注意到重要的环境因素,并认识到它们也会产生影响,因此犯下“基本归因错误”的几率较低。所以,东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在处理各种事情上都有可取之处,不可片面否定;但在很多事情诸如有关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则可以向西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学习。 最耐人寻味的是,最近西方的研究显示,长期旅居东方的西方人和移居西方的东方人,在有关心理实验中的表现都介于东西方之间,并没有显示西方人“解析思维”或东方人“整体思维”的特征。这预示着,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在人文思想上或许会出现新气象[3]。 (2)西方重解析,东方看整体 生活在不同变化下的人们对外界的认识模式存在着差别。季羡林认为:“一言而蔽之,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而西方则是分析的”。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科学、技术;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象,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这样看来,中西思维方式分别属于整体、直觉、具象思维与分析、逻辑抽象思维。 仅举一个例子:德国人做菜放多少盐是需要用天平来称的,而中国是用勺子舀的。中国人似乎更长于总体把握,而西方人长于条分缕析;中国人善于归纳,西方人善于演绎;中国人强调群体,西方人强调个体;中国人重悟性,西方人重理性;中国人善形象思维,西方人善逻辑思维;中国人更具诗人的气质,西方人更具科学家的头脑;中国人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充塞其中的是“道”或“气”,西方人把宇宙看作一个个原子,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中国人处理事情就像中医,

中东国家有哪些风俗

中东包括那些国家? “中东地区”或“中东”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东北部与欧亚大陆西南部的地区。 中东名称的来源据说是: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向东殖民时,把距离欧洲的地理位置按远近划分成了:近东,中东,远东。 中东大部分为西亚,但与西亚的区别是:1.中东不包括阿富汗。2.中东包括非洲国家埃及。3.中东包括了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中东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其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其三洲具体指亚欧非三大洲,五海具体指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交通便利,海陆空的路线,可顺利运送石油到各国。 “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一般说来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专题,图库)、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巴勒斯坦、马格里布国家(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苏丹、毛里塔尼亚和索马里,由于其历史文化原因一般认为属于中东国家,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尽管地理上属于中东地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自身认为属于欧洲;北边的阿富汗有时也与中东联系密切。 政治概念上的中东问题系指阿拉伯国家(包括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问题,也称阿以冲突。中东问题是列强争夺的历史产物,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热点问题,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 中东包括那些国家?使用的语言? “中东”概念究竟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国内外尚无定论,但一般泛指西亚,北非地区,约24个国家,1500余万平方公里,3.6亿人口。 西亚国家包括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也门和塞浦路斯。 北非包括:苏丹、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 阿拉伯国家主要用阿拉伯语、库尔德语、土耳其语、波斯语,以色列主要用希伯来语. 中东包括北非的埃及和西亚各国中除了阿富汗以外的其他国家。主要使用阿拉伯语。 中东地区都有什么语言?各自国家的母语都是什么? 中东地区国家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巴勒斯坦、马格里布国家(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苏丹、毛里塔尼亚和索马里,这里面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的通用语言是阿拉伯语,以色列的通用语言是希伯来语,伊朗的通用语言是波斯语,土耳其和塞浦路斯虽然地理上属于中东地区,但他们一般认为属于欧洲,而阿富汗虽地理上不属中东地区,但与中东联系密切.此外,在这些国家还有大量的民族,比如说库尔德族、贝督因各部族,这些民族说本民族的语言。而苏丹等东非洲国家通用英语. 因信奉伊斯兰教,通用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只是类似于我国的方言,发音有区别,以色列说的是希伯来语,伊朗说的是波斯语,土耳其说土耳其语. 中东国家有哪些风俗? 阿联酋虽然是穆斯林国家,信仰伊斯兰教,但国家实行对外全方位开放,政策较开明,对外国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超级市场可以买到猪肉及其制品,基本可满足居住在阿联酋各国人士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

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十八处不同

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十八处不同 (有此一说,仅供参考) 曾经有过许多美国朋友问我:“你看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我说:“我们吃熟食,你们吃生的;我们保守,你们开放;我们在小事上团结大事上分歧,而你们,无论大小事都拧成一条绳。你们不怕别人关注,唯恐别人不在乎。你们有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而我们,工作兢兢业业,上班按时按点规规矩矩......”美国朋友点头称是。 在一个国家生活久了,不说入乡随俗但至少会感染一些气息,看人家的说话、办事风格,学习人家值得学习的、优秀的地方。 美国朋友常常跟我说“怎么好像全世界都憎恨美国人?”我说“那是因为你们特立独行,因为你们专横、霸道,还有矗立于世界之巅让屈居他位者眼红。”朋友补充“还有,因为我们,NOSE TO EVERYBODY’S BUSINESS......”我说“很对。” 以下数条,为日常生活中种种见闻,不说全面却都是亲身经历,也许还有未收录到的,先就此一叙。 1)问候 国人打招呼,一般都是“吃了吗?”“瘦了啊!”“最近在哪发财呢?”比较的虚情假意一类。美国人,比较现实,遇到了,相互微笑一下就走了。要么,就停下来拥抱一下,问问最近的身体,有家庭的问问孩子怎么样一类的,反正不会超过一分钟。 2)量杯 美国人用量杯,中国人不用。刚来的时候,自己还是租房子住,有一次病了,房东太太给我一瓶感冒药(就液体那种),一个量杯,她让我照着说明去使用。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没怎么注意过,一直以为,量杯是药剂师的事。 后来,自己买了房子,自己烧水、煮饭、做菜,虽然还在分期付款,但只要是病了,只要吃药,就会常常想起那个好心的美国老太太,想起她,教我用量杯的轶事。 3)显少 中国人一般都显少,男人50看上去也就30出头,女人30看上去也就十七、八九。美国朋友常常问我“你怎么看上去才像二十出头?”而问我的她,比我还小了好几岁。我说“中国人会保养,没听说‘龙颜大悦’么?”我这么一忽悠,她还真不懂。中国人看字是字,美国人看字是谜。 4)吃食 美国人从不吃什么诸如风爪、猪蹄、鱼头、排骨类的东西,就算有个别的吃,也是很少。中国

土耳其菜

土耳其菜 土耳其菜的特色之一是,糊糊。作俑者包括土耳其酸奶,咸咸的,奶味很浓。还有茄子,在土耳其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烤熟后打成蓉。 土耳其烹饪发源于东亚,发展于安纳托利亚,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远东与地中海烹饪的过渡,肉类、蔬菜和 豆类充当了土耳其菜系的主要部分,而肉类又以牛、羊、鸡为主。其特点在于突出原料(主要是肉类和奶制品)的自然风味,讲究原汁原味并以黄油、橄榄油、盐、洋葱、大蒜、香料和醋加以突出。土耳其土壤肥沃,农牧立国,气候比欧洲大陆温和,又不像其它西亚国家那么热,再加上许多文化的驻留及鄂图曼帝国的南征北讨带来的影响,都增加了土耳其菜的多样化并扩散到其周边的许多邻国。 世界三大菜系(中国菜、法国菜、土耳其菜)之一 土耳其菜-文化背景 土耳其位于欧洲与亚洲交界处,历史上的土耳其曾经是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的中心,有着6500年悠久 历史和前後十三个不同文明的历史遗产。早在6500年前这里便出现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个城镇,在文化上融合了东西方的精华,他同时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有99%的人民信奉伊斯兰教。历史书上是这样形容土耳其的:东西方人种杂居于此,风俗文化新旧不一,都说在这里随便捡一块石头都有500岁的高龄,随处都是古迹;伊斯坦布尔又是旅游圣地,比如挪亚方舟的传说、圣诞老人的故事、圣母玛丽亚晚年归隐等等等等,所以非常适合那些喜爱异域风情的人们前去观光旅游。 土耳其菜-经典菜系 古老的文明必然会孕育出经典御菜与传菜,土耳其菜完全属于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皇室流传出来的经典御 菜,就像中国的御膳,配料和做工都非常的独特,精致。牛、羊、鸡为其主菜,基本的烹饪方式烤、煮,肉品需要精心挑选,经过大厨的特殊烹调,牛羊肉毫无腥味且味道独特。 有人把Kebap就称为土耳其烤肉,其实Kebap是土文里肉类料理的总称,烹饪的方法包括烤、清炖、窑烧等。把羊肉或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 中国学术思想的特点是在与其他文明的比较中凸现出 来的,所以我们不妨以西方乃至印度的学术思想为背景探讨这个问题。 一、文字、思维、文化 对中西文化系统上的差异,近代以来,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反复讨论。笔者试图从文字对思维、思维对文化的影响方面作一尝试性探索。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实,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分工是不同的。右半球主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形象,左半球主要处理形形色色的语言符号。这表明左右两半球的思维工具不同,右半球的主要思维工具是形象,我们可以称这种思维为形象思维;左半球的主要思维工具是语言,我们可以称这种思维为语言思维。语言是形象的象征性符号,形象是语言代表的意义。在大脑中,形象和语言、形象思维和语言思维之间并不是漠不关心的。相反,连接大脑两半球的胼胝体以难以想象的速度传递左右脑的信息。 人们常说,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它们到底是如何不同呢?这种不同是怎样形成的呢?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认为,中西书写文字的差异,

是造成两者思维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固然,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它不同于语言,不等于思维的工具。但是作为人们最经常使用的交流工具,文字对思维无疑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西方语言的书写形式是字母文字,这种文字既不表形,也不表意,而仅仅表音;也就是说,它完全割断了与形象的直接联系,是一种纯粹的记录语言的符号。这种纯粹记录语言的字母文字频繁地、广泛地刺激人们的大脑,就逐渐地形成了西方人长于语言思维的特点,使之语言思维特别发达。而汉语书写符号是方块汉字,它不仅表音,而且还能表形、表意。这种音、形、意互相联系的文字,为形象思维提供了方便的工具,使中国人长于形象思维。 文字影响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又影响文化的发展特点。中西文字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使中西文化表现出各自的独特风貌。西方学者认为,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赖的。如黑格尔就声称:“思维形式首先表现和记载在人们的语言里。”杜威也指出:“吾谓思维无语言则不能自存。” 而我们的语言学教科书则反复强调,语言和思维是外壳和内核的关系。与此相反,许多中国学者却认为自己思想的最高境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今本《老子》一章)、“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 ”(《庄子·秋水》)、“书不尽言,言不尽

土耳其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土耳其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讲究菜肴的鲜、脆、嫩,注重烹调技法和质量 ②口味一般口味不喜欢太咸,爱带甜味道。 ③主食以面为主食,喜欢吃大饼,也爱吃点心或米饭。 ④副食爱吃羊肉、牛肉、鸡、鱼、蛋类;蔬菜喜欢茄子、胡萝卜、青椒、洋葱、黄瓜、土豆、白菜、西红柿等;调料爱用橄榄油、玉米油、蒜、糖、胡椒等。 ⑤制法对炸、煎、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喜爱中国的清真菜。 ⑦菜谱很欣赏什锦大拼、烤全羊、栗子烧白菜、烤肉、砂锅羊头、口蘑扒茄了、北京烤鸭、薄荷鲜桃、手抓羊肉、番茄牛肉排、烧麦白、香酥鸡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喜欢喝凉开水、矿泉水、牛奶、咖啡、桔子汁,也有人喝葡萄酒和啤酒;日常习惯喝红茶。 ⑨果品喜欢吃糖果;也爱吃水果中的香蕉、苹果、无花果、荔枝、石榴、葡萄、西瓜等;干果喜欢核桃仁、榛子、松子、葡萄干等。 在土耳其的美食中最著名的就是土耳其烤肉,各种烤肉料理都叫做“卡八”,它包括纸包烤肉、宫廷肉丸、王欢烤肉等.最有名的叫“多纳卡八”,就是回旋式烤肉的意思。还有一种俗称土耳其汉堡的“考夫特”肉饼,肉优汁也香.当地人喜吃羊肉和小牛肉,尤其喜欢将羊肉串起来以炭火烤熟,用刀削下肉片夹面包吃.

传统土耳其咖啡的准备,烹制,送上的过程以及烹饪的道具和器皿,每一项都是一种文化。咖啡制作的时间很长,从把咖啡豆磨成分,再到加热烹制土耳其咖啡,整个制作程序复杂,用到的器皿相当繁多。诸如,铜器、水壶、咖啡壶、咖啡杯、托盘挂钩等等,它们各有各的特色。这些器具有银的或者金的。咖啡杯的形状完全是根据土耳其人的习惯,在国内Iznik和Kutahya的陶瓷场或者欧洲的一些著名陶瓷地生产,并且也在国内外销售,被命名 为“Ala Turque”。 拉克又名 狮子奶,是由榨 出葡萄汁后的 葡萄皮再蒸馏 得出的高酒精 度饮品,初看像 伏特加一样透 明,喝的时候一 加水就变浊,还 有一点甘甜,易 入喉,配合着 “谢雷菲”的干 杯声,一饮而 尽,土耳其的豪 气尽在不言中。

揭秘中国人与美国人的30个天壤之别

华人揭秘中国人与美国人的30个天壤之别 有人说外国人傻,有的人羡慕外国人的生活。有人说中国是根,有人说中国人奸诈。这样的评价往往来自于一念之间,以或者是某件特定的事情之后。其实如果以客观的角度来看,无老师深感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相同或者不相同,仅此而已。中外如此,南北如此,东西亦如此。 (国内有朋友问我,去美国生活,中国人生活改变有多大?和美国人有什么不同?我随便总结了一些,想到那里说到那里。) 1。中国人喜欢朋友聚在一起时,是去吃(下馆子); 美国人喜欢朋友聚在一起时,是去喝(泡酒吧)。 2。极少的中国人喜欢暴露在太阳下晒的,海边大概不是最佳的旅游去处; 美国人爱死了晒太阳,太阳越烈越好,晒的面积越大越好,穿的越少越好。海边自然是美国人夏天度假的最理想选择。

3。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很忙、很单调,难进主流; 美国的主流人群,生活也很忙、也很单调。爱动的年轻人空闲时不是去酒吧,就是去健身房。不爱动的呆在家看电视。每周同样的时间看同样的电视节目,只要那个节目(show)不被取消,就看一背子。 4。中国人拍马屁、送礼是背着其它人偷偷地送给领导; 美国人是当着其它同事的面大大方方地拍、明着送。 5。在工作上出了错,中国人喜欢找理由为自己辩解; 美国人喜欢立即说是自己的错,请求原谅。(也很容易得到上级原谅)

6。中国人在公司里和同事、上级有分歧,时常闷在心里; 美国人是一定要去和你说个清楚的。 7。上班族的中国人虽然看上去挺讲究的,但不知是因为衣服是从中国买来的,或是品味有差,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她是从大陆来的; 美国人平时穿衣比欧洲人随便很多,上班时穿的正式些,大都很得体,首饰和衣服一样常换。 (顺便说一下,还有一部分中国人完全不注重衣着,穿的非常不和时宜。在中国城或中国人多的地方可以常看到,有损中国人形象) 8。有些中国人把痰吐到世界各个国家去了。清清嗓子就把别人不喜欢看到的东西吐到别人看的到的地方了; 美国人可以当着人的面,很大声地擤鼻涕,不太雅观。但至少他们是擤在纸里。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第五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基于学生对西方早期历史了解不多,且本课对西方四国早期殖民活动方式的讲述又比较枯燥,因此,可以广泛地借助历史图片、原始文献、影像资料等教学媒体,还原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残酷图景,让学生既能够了解早期殖民扩张的方式途径、概括其特点,又能切实体验殖民掠夺的野蛮残酷与殖民地人民的悲惨境遇,从而情感的升华。 【教材分析】 新航路开辟为欧洲殖民者进行早期的扩张与掠夺提供了条件,而欧洲的早期殖民扩张既是新航路开辟的延续,也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开拓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并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进而为西方两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重要条件。因此,欧洲的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既是工业革命兴起的前提条件,又同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一起构成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的重要步骤。 本节课共分为“葡、西的早期殖民活动”“海上马车夫”以及“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三目内容,分别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以及英国四国进行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途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扩张的区域和手段;掌握荷兰崛起的条件、区域及其手段;掌握英国崛起的四种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对殖民扩张的影响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用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历史事务;通过文字、视频资料的利用,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血腥的殖民扩张,使学生树立反对殖民主义、反对霸权主义的意识及对和平的热爱;通过中外两个历史时期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落后就要挨打”,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荷兰、英国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影响、评价。 难点: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式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教学流程】

土耳其概况

土耳其概况 【国名】土耳其共和国(Republic of Turkey)。 【面积】78.36万平方公里,其中97%位于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3%位于欧洲的巴尔干半岛。 【人口】7256万,土耳其族占80%以上,库尔德族约占15%;城市人口为4970多万,占总人口的70.5%。土耳其语为国语。99%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85%属逊尼派,其余为什叶派(阿拉维派);少数人信仰基督教和犹太教。 【首都】安卡拉(Ankara),人口447万,年最高气温31℃,最低气温-4℃。 【政体】共和制 【货币】土耳其里拉(Turkish Lira)。 【国家元首】总统阿卜杜拉·居尔(Abdullah Gül), 2007年8月28日由议会选出,当日就任。 【主要节日】新年:1月1日;国家主权和儿童日:4月23日;青年和体育节:5月19日;胜利日:8月30日;共和国成立日:10月29日。 【简况】地跨亚、欧两洲,邻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希腊和保加利亚,濒地中海、爱琴海、马尔马拉海和黑海。海岸线长7200公里,陆地边境线长2648公里。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内陆为大陆型气候。

土耳其人史称突厥,8世纪起由阿尔泰山一带迁入小亚细亚,13世纪末建立奥斯曼帝国,16世纪达到鼎盛期,20世纪初沦为英、法、德等国的半殖民地。1919年,凯末尔领导民族解放战争反抗侵略并取得胜利,1923年10月29日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凯末尔当选首任总统。 【政治】2002年11月,正义与发展党在土第22届议会选举中获胜,实现单独执政,结束了土自1987年以来多党联合执政的局面。正义与发展党上台后,积极推进政治、经济改革,统筹社会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7月,正发党以46.6%的得票率赢得大选,继续单独执政。 2011年6月,土举行第24届议会选举,正发党以49.9%的得票率赢得胜利,实现第三次连续单独执政。 【宪法】土立法体系效仿欧洲模式。现行宪法于1982年11月7日生效,是土第3部宪法。宪法规定:土为民族、民主、政教分离和实行法制的国家。 【议会】全称为土耳其大国民议会,是土最高立法机构。共设550个议席,议员根据各省人口比例经选举产生,任期4年。实行普遍直接选举制,18岁以上公民享有选举权。只有超过全国选票10%的政党才可拥有议会席位。本届议会成立于2011年6月29日,是土第24届议会。目前议会议席分布情况是:正义与发展党327席,共和人民党135席,民族行动党52席,和平民主党29席,无党派7席。 【政府】又称部长会议。本届政府是土第61届政府,成立于2011年7月13日,系正义与发展党单独执政,法定任期4年。 【行政区划】土耳其行政区划等级为省、县、乡、村。全国共分为

针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差异.

针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差异 , 从曲线与直线、解析与整体、模糊与精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 指出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我们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特点和原因 , 有利于我们既保持自身好的特性 , 克服不足 , 又能更好地融合到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之中 , 对我们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由于历史及文化发展的关系 , 东西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 , 有些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巨大的。在多方面的差异中 , 思维差异是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 , 它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结合形式。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分析中提炼出对我们有启迪性的东西 , 使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能够彼此了解。 (1 东方人好曲线 , 西方人好直线 西方人直线思维 , 喜欢开门见山 ; 中国人曲线思维 , 习惯迂回。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寻求世界的对立,“ 非此即彼” 的推理判断是西方理论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由此引发的“ 线性推理” 的观念 , 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探寻世界的统一性 , 是中国哲学思维的本色 , 如“ 天人合一” 、“ 亦此亦彼” 就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维习惯。如果说西方的思维方式可以用直线来比喻的话 , 那么中国的思维方式以“ 辨证” 为主 , 即使要以线条来表示也不能只采取直线形的方法。螺旋或波浪式的曲线 , 似乎较能反映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我们中国人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一传统思维导致的做事风格或处事方式 , 至今未尝有根本改变 ! 西方人喜欢更简单的抽象符号 , 对汉字的图形符号识别感到非常头痛 , 因为这不是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 , 所以他们认为汉字是世界是最深奥最难懂的文字。所以 , 他们认定使用这种难懂文字的中国人 , 其思维方式更是不可捉摸的。东西方文化在逻辑观念上也存在着基本的差异。比如 , 面对同本身想法有悖的观点时 , 美国人会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观点 , 驳斥他认为不太正确的观点。相反的 , 亚洲人则更加容易改变自己的立场 , 承认即使不太正确的观点也有可取之处。东方人因“ 整体思维” 更容易注意到重要的环境因素 , 并认识到它们也会产生影响 , 因此犯下“ 基本归因错误” 的几率较低。所以 , 东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在处理各种事情上

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与西方的近东殖民

#专题研究# /土耳其人阻断商路0 说与西方的近东殖民 王三义 提要:因传统商路被阻西欧人才寻求新航路的观点至今流行。但当时奥斯曼帝国正在崛起,葡萄牙人也尝试探险;葡萄牙人到达印度时,土耳其人尚未控 制东地中海的埃及和叙利亚。葡萄牙人在西非的成功掠夺助长了贪欲,他们不愿 通过正常商业手段而是通过掠夺获取财富,因此有意避开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保 持的地中海贸易秩序。/土耳其人阻断商路0之说源于西欧人对/土耳其威胁0的 夸大和对穆斯林的敌意,舆论制造者是后来的欧洲殖民者而非早期的殖民者。 关键词:土耳其人商路殖民 中西学界普遍认为,在传统东方商路被土耳其人阻断(或/阻隔0)后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才寻求开辟新航路。1但质疑此说之声虽然稀薄也不算新鲜。利布耶尔早就提出过质疑,o由于其文章发表较早,多数人并不了解,直到沃勒斯坦的著作5现代世界体系6中引用利布耶尔的文章并加以阐述,?利布耶尔否定/土耳其人阻断商路0说的观点才为人所知。雷海宗也对流行观点提出批评,认为/土耳其人阻断商路0之说纯属捏造,是侵略者惯用的手段。?否定/土耳 1 o??Car lo M.Cipo lla,Gun,Sails,&Emp ires:T echnological I nnov ation and the Early Phas es of E ur op ean Ex p ansion,1400)1700,N ew Y or k:Pantheon Boo ks,1965;Edw ard Po tts Chey ney,Eur op ean Back gr ound of A merican H is tor y,1300)1600,N ew Y or k:Fr eder ick U ng ar Publishing Co.,1966; Car ton J.H ay es,Pa rker T ho mas M oo n&Jo hn W.Way land,W or ld H istory,N ew Yo rk:T he M acmillan Co mpany,1934;James Edw ard Gillespie,A H is tor y of M odern Eur op e,1500)1815,New Yo rk,1939.德加兹#加亚尔等:5欧洲史6,蔡鸿宾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周一良、吴于廑:5世界通史6(中古部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吴于廑、齐世荣:5世界史#近代史编6上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王斯德主编:5世界通史#第一编#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6,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王觉非:5欧洲五百年史6,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张箭:5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6,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A.H.L ybyer,/T he Otto man T urks and t he R outes of O riental T rade,0T he Eng lish H istor ical Review,CX X,1915,p.588.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5现代世界体系6第1卷,尤来寅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417)418页。 雷海宗的基本见解是:(1)东方经红海和波斯湾至欧洲的两条商路,由伊斯兰商人和意大利商人把持,葡萄牙人无法染指,所以急于寻找直达远东的航路;(2)当葡萄牙为首的西欧人探险时,土耳其人还不曾登上历史舞台;1498年葡萄牙人到达印度时,土耳其势力还没有发展到东地中海的埃及;(3)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