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按得数大小把下列算式排一排

按得数大小把下列算式排一排

按得数大小把下列算式排一排
按得数大小把下列算式排一排

一、按得数大小把下列算式排一排。1.80—26 17+58 26+40 31—15 ()>()>()>()

2. 38+40 100—32 51+14 77+21 ()>()>()>()

二、生活中的数学。

1. 1.逛商场。

(1)长袖衫比短袖衫贵多少钱?

(2)买一件短袖衫和一双鞋共多少钱?

三、 生活中的数学。

逛商场

(1) 买一张写字台和一台录音机大约一共要花多少钱?

(2) 自行车比录音机大约贵了多少钱?

(3)买这三样东西,带1000元钱够吗?

得数是6

得数是6、7的加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的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得数是6、7的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知道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初步体会两个相加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合理性,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2、培养学生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的意识,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口算复习 1+4 *2+3 3+1 *4+1 1+2 1+1 3+2 打*的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二、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 出示植树图,让学生观察: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推工具车来的有几人?排队来的又有几人? 帮助学生整理:图中的小朋友来植树,1人推着小车,5人排着队。 提出问题: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 二、探究理解 1、引导列式。 想一想,求一共来了多少人,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加法算?可以怎样列式? 小朋友自己试一试写出一道算式。 交流列式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列式,先板书出一道算式。 大家都来想一想: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得数6是怎样算出来的?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怎样列式? 启发学生说出另一道算式,教师板书。 这道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呢?得数6 又是怎样算出来的? 2、讨论理解。

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都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要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把推车来的1人和排队来的5人合起来,也可以把排队来的5人和推车来的1人合起来。列出的加法算式可以是1+5 =6,也可以是5+1=6。 齐读两个算式。 三、完成“试一试” 看图说出图意:左边有3个青辣椒,右边4个红辣椒。 求一共多少个,能不能列出不同的算式?自己试一试。 组织交流,要求说出每道算式个表示什么意思,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教师板书。 小结:求一共多少个辣椒,可以用左边的3个加右边的4个,也可以用右边的4个加左边的3个。因为3和4合起来是7,所以3+4或4+3都等于7。 集体读算式。 四、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用学具照样子摆一摆,再根据摆的学具填写算式和得数。 引导学生独立说一说,每组的两道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得数各是怎样算出来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是怎样计算的。(教师板书算式) 根据算式的有序排列,说明本课学习的内容并板书课题。 集体读一读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并说说怎样记这些算式比较容易。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各自连线,再要求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各有哪些?(教师板书算式)根据算式的有序排列,说明本课学习的内容并板书课题。 集体读一读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并说说怎样记这些算式比较容易。 4、“想想做做”第4题。 比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5、猜一猜:出示数字 6、7,让学生猜猜后面躲着哪个算式?

培智-认识-高矮-长短-粗细

培智-认识-高矮-长短-粗细

培智一年级生活与数学下期教案 所用教材:重庆市培智学校教科书生活与数学(一年级下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教育科学院编著 授课年级:培智一年级 13人 授课年级学生特点:本班学生残疾类别多:脑瘫2人、唐氏综合症5人、自闭4人、智力低下2人。他们对知识接受能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意识差,活泼好动,容易受外界影响,他们的学习以具体形象、直观物体为主,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比较困难。他们的记忆力差,自控能力差,动手能力差,容易遗忘需反复强化。 第一单元高矮长短粗细 教学内容:高矮、长短、粗细 教学目的: 1、认识高矮、长短、粗细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粗细。 2、经过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高矮、长短、粗细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高矮、长短、粗细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高矮、长短、粗细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准备铅笔筷子线胡萝卜等图片卡片木棒杯子

课题:准备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图片的教学对培智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尊师爱校、爱学习、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2、教育学生要爱惜新书、课桌,不乱涂乱画。 3、经历对教室全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高矮、长短、粗细是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出示图片用投影放大P1的图 3、问学生这是哪里(教室)?数一数有几个学生?几个老师? 4、让学生观察画中有谁?他们都在做什么? 课题:高矮 教学目标: 1、认识高矮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高矮。 2、经过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高矮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卡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教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红家去作客,我们一起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高矮,好吗?)揭示课题。板书:高矮出示卡片认读 二、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高矮。 (1)、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观察主题图,说说哪个小朋友高,哪位小朋友矮? (2)、说一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下册)》12~1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会10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用“多得多”、“少一些”、“最多”等词语来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发展数感,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较熟练地掌握10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会用语言描述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大量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信息窗一我们在奶奶的小院里探索了100以内数的知识,今天我们就走进果园继续来了解100以内的数。 图1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大小 师:仔细看图(见图1),图上都有什么? 预设:远处有一片石榴树,小玉、小玲和小强一 起在采摘成熟的石榴。 追问: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小玉摘了42个石榴,小玲摘了27个石榴, 小强摘了48个石榴。 师:他们三个热情的邀请大家来当小裁判,给他们评判看谁摘的多?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小玉和小玲谁摘的多?小玉和小强谁摘得多?(根据学生的问题适时板书)【设计意图】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来自于生活,增强了问题意识,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

得数是6

《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案例 东方市第一小学文婷 2013——2014年第一学期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的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得数是6、7的加法。 2、通过观察、比较,初步知道交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不变。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初步学会从一道加法算式推想出相应的另一道加法算式。 2、进一步巩固加法的含义:初步学会看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学具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2= 2-1= 5-5= 3+2= 5-3=

5+0= 1+4= 3+1= 2+3= 4-2= 选“3+2”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看图写算式。 ○○○○○ ○○○○○ ()+()= ()()+()=() 二、创设情境 出示植树图,让学生观察。问: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推工具车来的有几人?排队来的又有几人? 提出问题: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 三、教学新课 1、引导列式。 (1)想一想,求一共来了多少人,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加法算?可以怎样列式?

(2)小朋友先商量商量,再写出算式。 (3)交流列式情况。 (4)根据学生的列式,板书: 1+5=6 (5)指名说说这道算式的意思,得数6是怎样算出来的? (6)再想一想,求一共多少人,还可以怎样列式? (7)启发学生说出另一道算式,板书: 5+1=6 (8)再问,这道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呢?得数6又是怎样算出来的? 2、讨论理解。 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都表示什么意思? (1)生回答。 (2)小结。(指出列出的加法算式可以是1+5=6,也可以是5+1=6。)(3)把两道算式读一读。 四、完成“试一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说课稿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例5“比较大小”。 2.教材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及比较大小,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做一做”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3.教学目标 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利用现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的数,并体会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4.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处于一年级,结合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定为: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比较。 二、说教法、学法 我以“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为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抓住“位数”和“数的组成”进行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导入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观察、思考、讨论、练习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学流程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给教师留有很大的空间,力求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复习导入 1. 在1~100中,从()到()是一位数;从()到()是两位数;100是()位数。 2. 比59少1的数是(),比59多1的数是()。 3. 53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7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首先进行数的组成和数的顺序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有更好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铺垫。

小学数学一年级得数是6、7的加减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得数是6、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得数是6、7的加减法,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抽象出得数是6、7的加减法的过程,能够正确地计算得数是6、7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等方式,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与动手操作活动中学会得数是“6”和“7”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直观的参与到讨论得数是6、7的加减法活动中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具准备:磁扣磁板挂图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能说说你们喜欢做什么游戏吗?今天教师也要和你们一起来做游戏,你们欢迎我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做一个猜数游戏。(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对于能够积极参加游戏并遵守游戏规则的同学老师将会奖励他一枚笑脸,谁得到的笑脸最多,谁就是今天游戏的获胜者。 师:游戏规则是这样的:1、能认真听老师提出的要求。2、能倾听小朋友们的发言。3、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说话完整。听清楚游戏规则了吗?好,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单手猜数的游戏。 二、猜数游戏 1、数数 师:请同学们数出我在黑板上贴了多少枚棋子?(师贴,生数) 师:好,现在我从中拿出一部分,谁来猜猜我手中有多少枚棋子? (学生或许猜多了或者是少了,教师给予相应的“多了”或“少了”的提示) 师:他猜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一起来数数。(师在黑板上贴出来) 2、拆分“2”与“4” 师:现在老师把这6枚棋子分成2堆,注意观察,老师左边摆了几枚棋子,右边摆了几枚,一共是多少枚棋子呢?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生:左边摆了2枚,右边摆了4枚,一共摆了6枚。 师:根据这个你能列出2个加法算式吗? 生:2+4=6 4+2=6 (板书2+4=6 4+2=6 ) 师:那么如果老师把这6枚棋子贴在黑板上2枚,谁知道我手中握着几枚? 生:4枚。 师:你怎么肯定是4枚? 生:因为一共是6枚,减掉黑板上的2枚,所以手中就有4枚了。 师: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 生:6-2=4 (板书6-2=4) 师:如果我在黑板上贴了4枚,谁知道我手中又有多少枚呢? 生:2枚 师:你怎么知道是2枚呢?用减法算式表示呢? 生:6-4=2 (板书6-4=2) 3、学生带领做游戏 师:刚才同学们猜的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那么还是这6枚棋子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来做这个游戏呢?

比一比(比高矮、长短、轻重)资料讲解

比一比 (比高矮长短轻重)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比一比、摆一摆等活动中理解高矮、长短、轻重等含义,能正确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轻重。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及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高矮、长短、轻重等含义,能正确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轻重。 教学难点:正确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轻重。 教学具的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多少,生活中我们还会进行什么比较呢? 请一位孩子和老师站一起,让学生说说老师和学生两人可以比较些什么?(年龄大小、身高的高矮、体重的轻重、手臂的长短等等) 二、探究新知。 (一)、比高矮。 1、师生比高矮。 师:老师和××比身高,你会怎么说?(引导学生完整表达:老师比××高,××比老师矮) 2、生生比高矮。让另一位身高差不多的孩子上来和××比高矮。(引

导学生思考怎样比才更合适?并能能用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表达。) 3、找出教室里的两个物体说说谁高谁矮。 4、(打印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反馈) (二)、认识长短。 1、操作:比两支铅笔的长短。(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方法是一端对齐,能用谁比谁长,谁比谁短来表达。) 2、同桌比手臂的长短。 3、比一比,说理由。(打印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反馈)

(三)、比轻重。 1、操作:比数学书和练习纸的轻重。两只手分别拿数学书和练习纸,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2、掂一掂文具盒和一支铅笔的轻重并说一说。 3、说一说谁重谁轻。 4、(打印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反馈)

100以内数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经历具体情境、借助计算器、抽象比较三个层次的活动,探索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2)利用有趣的情境和轻松愉快的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使用文明语言的习惯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具和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0~9的数字卡片 数字卡(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课前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歌 师: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吗?你们想去绵羊村跟喜羊羊他们一起玩吗? 好吧,现在我们出发了!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师:(面露难色地)可是绵羊村该怎样走呢?我们先去问问路吧!在路上,我们看到两只母鸡,(课件对话:“母鸡阿姨,请问您知道去绵羊村的路吗?”,“我们有个难题解决不了,想先请你们帮我们评评理,一会才带你们去绵羊村。”原来它们正在比较谁下的蛋多。(课件对话:“我下了9只蛋,我多。”“我下了26只蛋,我比你多。”)小朋友们,你能帮帮它们吗? 板书: 26>9 看位数 (二)以旧引新,提出问题 正当第二只母鸡洋洋得意的时候,又来了第三只母鸡。(课件对话:我下了28只蛋,我才是最多的。)28和26都是两位数,应该怎样比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具体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鸡蛋图,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来比较的? 课件显示实物图 集体交流比较28和26大小的不同方法 板书:28>26位数相同,比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 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来比较大小,但是如果没有了鸡蛋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呢?能不能找到一个较方便的方法呢?下面我们借助计算器小组来探究一下。 2.借助计数器比较数的大小

第1课时 比较高矮和长短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下册)》12~1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会10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会用“多得多”、“少一些”、“最多”等词语来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发展 数感,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较熟练地掌握10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会用语言描述两 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大量的感性认识基础 上,逐步抽象出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信息窗一我们在奶奶的小院里探 索了100以内数的知识,今天我们就走进果园继续来了解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大小 图师:仔细看图(见图1),图上都有什么? 预设:远处有一片石榴树,小玉、小玲和小强一 起在采摘成熟的石榴。 追问: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小玉摘了42个石榴,小玲摘了27个石榴, 小强摘了48个石榴。 师:他们三个热情的邀请大家来当小裁判,给他们评判看谁摘的多?根据 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小玉和小玲谁摘的多?小玉和小强谁摘得多?(根据学生的问题适时 板书) 【设计意图】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数的大小 一、情境引入 师:昨天,老师让小朋友们回家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说一说? 生回答 师:刚才...说....,那你们知道谁的年龄大吗? 生回答 师: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师:小朋友们,学习比较数的大小,要学会什么呢?谁来说一说。师:小朋友们说的真棒,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想参加吗?小朋友们,看 规则:1、每队各派一个代表来抽数字卡片 2、第一次抽到的数放在个位,第二次抽到的数放在十位 3、哪一队抽到的数组成的两位数大,哪一队就赢 师:谁先来试一试? 生第一次抽数

师:还要继续往下抽吗,为什么? 师:那这个该怎么写下来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同桌交流 师:同学们说的真棒,各位上可以写很多数。我们先把6和4写下来,中间写上>,在个位上画上□。这时我们该圈谁呢? 2、师:请小朋友们回顾一下这几个式子,独立思考位数相同的数怎样比较大小,思考结束后,小组里说一说,开始。 小组讨论交流 师:停。谁来做做小老师,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师:小朋友们,他说的好吗?你真棒!现在我们知道了,位数相同,先比十位,如果十位不同,哪个数十位上的数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十位相同,再比个位,个位上数大的那个数较大。 师:这再来说一说怎样比较位数相同的两个数? 生交流 师:接下来请同桌互相说说,开始。 3、师:小朋友们真厉害,已经会比较位数相同的数了。看到大家这么厉害,老师想和小朋友们比一比,你有信心吗?好的,那老师拨一个数,同学们在1号本上写出一个两位数,比一比谁大,开始。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教学文稿

精品文档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动物餐厅》是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部分的知识,它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具体分为三种情况: 1、十位上不同的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2、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3、两位数与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学生分析:我们一年七班有32名学生,学前基础参差不齐,现已接受半个学期的入学教育。由于我重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整体看班级学生有学习数学的愿望,并且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乐于探索、创新、与人合作。 设计理念:整个的设计思路以动物餐厅里举行的端盘子比赛为主线,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电脑、课件创设这个情境,让学生充当小猴和小狗的啦啦队员,让学生的情感与小动物联系在一起,关心它们的比赛结果,进而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另外教学中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电脑课件配以演示、直观、形象的画面更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感受物体的个数有多有少。 2、使学生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意识,感受成功体验。 教学准备:远程教育资源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课件演示创设情境 1、(远程教育资源课件演示森林里木头做的标有动物餐厅字样的大门,门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开业大吉) 同学们,前几天森林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极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有一家动物餐厅开业了,你们看。 2、动物餐厅什么样? 现在你想推开动物餐厅的大门到里边去看一看吗? 3、那你得回答出我的三道问题,闯过三关才行,谁愿意做勇敢的闯关者? 4、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课件演示。 第一关:请看题。48里面有()个十,()个一。 第二关:填上适当的符号>、<。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0〇7 15〇18 第三关:请数出58后面的5个数。 5、祝贺同学们,你们闯关成功了,现在你可以进入到动物餐厅里去了。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为新知的教学做一个良好辅垫。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情感有所体验。使学生进入情境。使学生亲身融入活动中去,关注小动物的比赛结果,即关注知识的学习。 二、构建模型 (一)21与18的大小比较

得数是6和7的加减法

得数是6、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43、44页。 教学目的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图意,正确列式,理解加法、减法算式含义,会计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和7以内的减法。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6、7的减法。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初步知道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准备 卡片、小棒、数字卡片、圆片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算式,说得数。 3+1 4+1 3+2 4+0 3-3 5-3 5-0 2+2 4-3 3-2 5-4 1+3 2.复习6和7的组成(看到一个6或7的组成,你还能想到什么?) 6 6 6 ╱╲╱╲╱╲ () 1 4 ()() 3 7 7 7 ╱╲╱╲╱╲ 6 ()()2 4 () 二、新授课 1.教学5+1和1+5。 (1)出示小朋友数小棒图。 观察: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在数小棒?他们坐的位置是怎样的?桌上有几根小棒?小棒放在什么地方? (2)指导学生摆小棒列算式。 ①每一个同学拿出6根小棒,左边摆5根小棒,右边摆1根小棒,谁能说一说这一幅图的意思?从左往右看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列式:5+1=6 为什么5+1等于6?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可以这样想:5和1组成6,所以5+1=6) ②请大家从右往左看,想一想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列式:1+5=6 为什么1+5等于6?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可以这样想:1和5组成6,所以1+5=6) ③比较:看的是同一幅图,为什么却能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呢?(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教师:刚才同学们看的是同一幅图,由于看的方向不一样,小棒的排列顺序就是不一样。从左往右看,小棒的排列是5和1,从右往左看,小棒的排列是1和5。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所以就写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全班同学齐读两个算式。 问:这两个算式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先引导学生说相同点:两道题都是加法,相加的两个数都是5和1,得数都是6。不同点: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 小结:从看小棒图中,我们知道了一幅图可以列两个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得数不变。 2.教学4+2和2+4。 (1)让学生用小花操作:左边摆4朵小红花,右边摆2朵小黄花。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自己摆的小花。从左往右看,先是几朵小红花?后是几朵小黄花?(先是4朵小红花,后是2朵小黄花。)一共有几朵花?怎样列算式? 算式:4+2=6 (2)比较4+2=6的2+4=6。 问:如果不看图,怎样想4+2等于几呢?(想:4和2组成6,所以2加4等于6。) 怎样想:2加4得几呢?(4加2得6,因为调换4和2 的位置,得数不变,所以2加4等于6。) 3.教学7-1和7-6。 (1)指导学生摆圆片列算式: 学生动手先摆7个圆片,然后用小棒分出6和1。 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左往右看,7分成了哪两部分?从7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部分,还剩多少个小圆片?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列式:7-1=6 提问:这幅图从右往左看,7分成了哪两部分?从7里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部分,还剩多少个小圆片?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列式:7-6=1 (2)提问:计算7-1时怎样想算得快?(7可以分成1和6,所以7-1=6)7-6为什么等于1?(7可以分成1和6,所以7-6=1)。 (3)讨论: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因为同一幅图观察的角度不同,顺序不同,所以可以列出不同的两个减法算式。)全班同学齐读两个算式。

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_1975

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篇一: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教学内容:比较大小、长短、高矮教学目的:1、使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大小.长短和高矮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矮。 2、使幼儿经过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大小长短和高矮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仪器:实物教学过程:

一、复习了解幼儿对实际生活中大小.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1、取出一把尺子,问:这把尺子长还是短? 2、当幼儿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分别拿出比它短和比它长的尺子,引起幼儿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种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教学"大小'长短"、" 高矮"。 (1)提问:

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2)比一比让幼儿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练习 4、小结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大小.长短、高矮的,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大小长短和高矮。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较,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六、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篇二: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教学内容:比较大小、长短、高矮教学目的:1、使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大小.长短和高矮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

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百手整理起驾为您 教学内容:比较大小、长短、高矮教学目的:1、使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大小.长短和高矮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矮。 2、使幼儿经过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大小长短和高矮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仪器:实物教学过程: 一、复习了解幼儿对实际生活中大小.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1、取出一把尺子,问:这把尺子长还是短? 2、当幼儿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分别拿出比它短和比它长的尺子,引起幼儿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种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教学"大小'长短"、" 高矮"。 (1)提问:

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2)比一比让幼儿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练习 4、小结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大小.长短、高矮的,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大小长短和高矮。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较,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六、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100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 计 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三亚市第十 小学一(2)班黎天妹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2 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现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入 课前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歌。 师: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吗你们想去羊村跟它们一起玩吗 好吧,现在我们出发了! 来到羊村口,(羊村美不美!那我们校园美不美,我们也要向喜羊羊它们学习,爱护校园的花草,绿化校园,使校园更美丽!)看到喜羊羊和沸羊羊在对话,我们听听它俩说的什么。 课件出示;喜羊羊:我有42 根小棒,我的多。沸羊羊:我有37 根小棒,我的多。喜羊羊:我们先请同学们评评理。同学们,你能帮帮它们吗

42和37都是两位数,应该怎样比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板书课题:100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探究新知 1、利用小棒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1)动手操作。 (2)集体交流。 (3)汇报比较42 和37 大小的不同方法。 生1:我数一数,发现42 在37的后面(或37在42的前面)生2:42 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37里面有3个十和7 个一 所以42 大于37 板书:42>37 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来比较大小,但是如果没有了小棒,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呢能不能找到一个较方便的方法呢下面我们借助计数器分组来探究一下。 2.借助计数器比较数的大小。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讨交流。 比较42和37,23和25的大小。 请同学们认真听要求:(1)组长画珠子,其他同学们认真看画得对不对。(2)轮流说说比较大小的方法,看谁的方法较方便。(3)说完后,把纸放在组长的桌面,马上安静坐好。 (学生交流时,板书420 37 230 25) 42 怎样拨珠,37 呢谁大用什么符号连接你为什么这么快就能比出来 全班交流,注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

得数是6.7的加法

《得数是 6、7的加法》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学科第一册第 52、5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一图一式”到“一图两式”的过度学习,让学生初步体会两个加数位置交换得数不变的合理性。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 2.鼓励学生在观看多媒体动画课件中提出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在观察、思考和操作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的意识以及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 3.联系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从多方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一位新同学,认识吗?看!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出示图 2、求一共带来几个水果?你会列式吗? 二、导入: 谈话: xx羊告诉我: 这些果树都是大哥哥、大姐姐们在春天种下的,你知道吗《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在这一天,有许多小朋友们踊跃参加植树活动。 你们看!又有一群小朋友来植树了。 三、新课: 1.教学例题: 师: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 一一来说自己看到的信息。 师: 同学们,你们说得非常棒,你们想不想听听喜羊羊给我们提出什么问题呢?生: 想。 师: 喜羊羊说“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师生齐读)

师: 看到要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这一问题,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生: 加法。(板书: 加法) 师: 你会列算式吗? 生:5+1=6 师:5+1表示什么意思? 生: 排队的5人加上运树苗的1人。 师: 谁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呢? 生:1+5=6 师:1+5表示什么意思? 生: 运树苗的1人加上排队的5人。 师:6表示什么意思? 生:6表示一共有6人。 师: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P39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会熟练比较。 2.经历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比较的过程,得出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3.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得出比较的方法,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发现并小结出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天气暖洋洋,好舒服啊,你喜欢春天吗?老师这儿有三个温度(板书:2 35 26)猜猜哪个是春天的温度?你是怎么猜出来的?(通过比大小来猜)今天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充分比较,感知方法 1.一位数与两位数的比较 2与26相比结果怎样?用什么符号连接?我们从温度计中可以看出它们

的大小。(出示气温计)师简要介绍温度计。你还能怎样来比较2和26的大小?(可以用计数器拨数来比较,也可以直接以一位数和两位数做比较,说出是怎么比的。)引出一位数比两位数小,补充100和26的比较,知道三位数比两位数大。 2.十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比较(35和26) A.在气温计上观察两个数的大小 B.还有什么方法来比较35和26的`大小?(投影显示:在计数器上拨出两个数)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要抓住要点:3个十比2个十大,只要比十位就能知道结果了)听懂他的意思了吗?(指名解释,教师随时跟进) 3.十位相同的两个两位数的比较(21度和26度) 补充秋天的温度:21度,这两个数哪个大?为什么?能在计数器上来比一比吗?说说你是怎么比的?(抓住要点:十位相同比个位) 4.直接比较 师:刚才我们借助计数器知道了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现在我们不用计数器,看着数来说说是怎么比的,你行吗? 75○58 84○88(教师适时介入整理学生的语言) 5.小结方法:观察黑板上的这些比大小的式子,可以分成几种不同的情况?每种情况比大小各用了什么方法?(板书) 三、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48○45 68○78 69○96 57○56 80○90 98○89 2.P42.第三题,把一组数分成大于60和小于60两组 先学生独立做;反馈时把大于60的数和小于60的数分开板书,抽几个说

得数是6、7的加法

得数是6、7的加法 常州市东方小学陆琴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初步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 2.使学生从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的情境中知道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体会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 教学重点: 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 教学过程: 游戏:分与合 一、探究理解 1.创设情境、观察列式。 (1)谈话: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植树能绿化家园,改善我们的环境,你们看小朋友也去参加植树活动了。 师:仔细观察,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排队来的有几人?推工具车来的有几人? 帮助学生整理:小朋友们来植树,排队来的有5人,推工具车来的有1人。 (2)师: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都认为是6人?怎样列式?(生列式) 师板书5+1=6 1+5=6 5+1=6这个算式在画面上你是按什么方向观察的呢? 这样列式是用画面中哪一部分的人数和哪一部分的人数合起来?谁能完整的说一说5+1=6表示什么意思?(2人说) 师: 5+1=6表示排队来的5个人和推车来的1个人合起来一共来了6个人。 1+5=6是怎样观察的呢?表示什么意思?6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2.讨论理解。 (1)师:小朋友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用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解决了同一个问题。你发现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不同的地方?1和5交换了位置,得数没变?为什么呢? (2)小结:相加的两个数1、5位置虽然交换了,但都是表示把这两个数合起来的意思,得数都是6。 (3)应用:我们学过的算式中也藏着这样的规律,老师报一道算式,你还能报出另一道算式吗?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两道加法算式吗? 3.完成“试一试”。 谈话:春天悄悄过去了,经过阳光明媚的夏天,我们迎来了丰收的秋天,看,辣椒丰收了! 让学生说说图意。 (1)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辣椒,你能很快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吗?

100以内比较数的大小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设计 高爱华【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1页~32页,例题5,试一试,想想做做1~5题。 【教材简析】这节课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和数的顺序以及20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基础上学习的,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小学阶段整数大小比较的基础和重点。教材通过比较松鼠和小兔连个小动物谁拾到的贝壳多这一情境,引入比较数的大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他们感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现实的。学生有以往学习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遇到并处理过比较大小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自己解决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思考,无论是例题还是“试一试”都注意尊重学生的想法,本节课的重点是组织学生将自己怎样比,怎样想,把以往的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例题,感受四十几比三十几大,初步认识到两位数比较大小时,十位上的数哪个大,那个数就大。 2、通过试一试的学习,感受到53<56,初步认识到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 位上的数一样时,个位上的数的大的数就大;而当100(三位数)和两位数比较时,100(三位数)大,初步认识到位数多,那个数就大。 3、通过想想做做的第一题明确,六十是六十几中最小的数,七十是七十几中最小的数,并以此类推,从而加深对整十数的认识。 4、通过想想做做2~6题的练习巩固学生对100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掌握,进一步将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够清楚而准确地说出具体题目中比较大小的方法,体会不同的题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比较的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

得数是6.7的加法的教案

《得数是6、7的加法》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学科第一册第52、5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一图一式”到“一图两式”的过度学习,让学生初步体会两个加数位置交换得数不变的合理性。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 2.鼓励学生在观看多媒体动画课件中提出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在观察、思考和操作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的意识以及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 3.联系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从多方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啊,聪明的喜羊羊也来参加我们的课堂学习,我们让他跟大家打个招呼吧!他呀,带来了一些口算题,想考考大家。 2+2= 2-1= 5-5= 3+2= 5-3= 2+3= 二、导入: 谈话: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 植树能绿化我们的家园,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所以小朋友们踊跃参加植树活动,你们看又有一群小朋友来植树了。 三、新课: 1.教学例题: 师:你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一来说自己看到的信息。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非常棒,你们想不想听听喜羊羊给我们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想。 师:喜羊羊说“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师生齐读) 师:看到要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这一问题,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