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种群的特征学案

种群的特征学案

种群的特征学案
种群的特征学案

稳态与环境学案——种群的特征

一、课程标准

1、 列举种群的特征。

2、 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知识主线与辐射

调查方法 样方法

种群

取样调查法

标志重捕法

年龄 个体数

年龄

四、基础训练与提高

(一) 选择题

1、下列生物生活在同一座大山中,属于种群的是( )

A .大小山羊

B .各种毒蛇

C .所有杂草

D .数个昆虫

2、能影响种群密度的是( )

A .年龄组成

B .性别比例

C .出生率、死亡率

D .以上都是

3、改革开放近20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如深圳、广州、珠海等城市人口急剧增长,造成

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年龄组成呈增长型B.性别比例发生变化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4、某草原上苍鹰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A.总数量调查法

B.标志重捕法

C.样方法

D.无法估计

5、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 .一平方公里内的人口数量

B .一个池塘内各种鱼的总数

C .一片森林里的全部生物

D .稳定型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

6、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B .人口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

C .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

D .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

7、人口学家统计预测人口翻一番的时间为:墨西哥20—40年、美国40—80年,而、瑞

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这种预测的主要依据是

A .种群数量和密度

B .种群年龄的结构

C .种群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率

8、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

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该种群数量为:

A .88只

B .86只

C .90只

D .92只

9

10、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这两个种群的类型是( )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11、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

度,常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

法来治理,性引诱剂的治理主要是达到( )

A .改变昆虫性别比例

B .降低昆虫的出生率

C .增加昆虫的死亡率

D .改变昆虫的年龄组成

二、填空题

12、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下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

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 老年组

生殖年龄组 幼年组

(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 ____

(3)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

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我国人口的关键是控制人

口的 ,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_________ ____。 (4)若此图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

化,则从图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灭鼠方案_____________。参照该法,据所学知识,写出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写出两种方法) 、 。

13、图8-11为种群的两种存活曲线。请回答:

(1)如果第Ⅰ类是养牛场的牛群,则表

示牧场经营很正常,它属于____________型,

其特点是__________的个体很多,而

___________ ___个体很少,则种群的

____________会越来越大。

(2)如果Ⅱ类是养鸡场的鸡群,则表示

这个养鸡场已陷入危机。经营者必须采取的措

施是:①留下______________鸡;②要保持_______多、__________少的性别比例;③购入或孵化出大量________。加以良好的___________,提高鸡的________,让衰退型转化为_____ _____。

辽宁省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课时分层作业1种群的特征(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一) 种群的特征 (建议用时:45分钟) [基础达标练] 1.甲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甲、乙分别属于( )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C.种群;一条鲤鱼 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B[甲属于物种个体特征,乙描述的为种群的特征。] 2.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 A[年龄组成中的衰退型,其年龄组成的种群密度将越来越小,对应于选项A所示图例。]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2013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 B.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集中分布 D.某种原因导致某害虫种群死亡率升高 C[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2013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属于对性别比例的描述,A正确。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属于对年龄组成的描述,B正确。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集中分布,属于对种群的空间特征的描述,C错误。某种原因导致某害虫种群死亡率升高,属于对死亡率的描述,D正确。] 4. 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 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D[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A项错误。一般而言,北温带地区每个

种群的特征(很实用的学案)

4.1 种群的特征学案 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知识构建: 一、种群定义: 种群: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总和。 【课堂练习】分析以下是不是一个种群: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某集市上卖的全部的同种白菜。 3.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 4.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 【课堂总结】总结种群概念要点:①;②;③。 二、种群的特征 ☆种群在单位或单位中的个体数称为,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特点: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不一样;同一物种不同环境条件下也不一样。 一、种群密度 (1)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调查方法:___________法,简要写出该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步骤: ①准备、确定调查对象 ② 注意: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见的取样方法有: 取样法取样法样方大小:一般以(填形状)为宜,若该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可适当 ③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做好记录 计数原则:方框内+相邻两边上(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④计算种群密度:取各样方的值。种群密度=(N1+N2+N3+N4+…+N n)/n 本方法的适用范围: (2)如果调查某麦田中田鼠种群密度,应用__________法。 注意问题: 1.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的寿命和行为不会产生伤害; 2.标志物不能醒目,不能影响被标志动物正常的生活; 3.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期内不能脱落; 4.在调查期内应该没有太多个体出生与死亡,同时也没有太多的个体的迁入与迁出。 计算方法: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 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N:M=n:m,可得: 所以本方法的使用条件:①标志个体在种群中分布均匀,机会与未标志个体被捕相等 ②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或死亡及迁入或迁出

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初步把握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 二、预习内容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 1.实验原理:用取样法或取样法,对草地(自确定)双子叶植物进行计数,并计算出其种群密度。 2.目的要求 (1)掌握初步辨别单子哪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方法。 (2)。 3.材料用具 4.实验步骤: (1)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 (2)制定计划: 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调查地点和范围; 确定的调查时间:; 需要携带哪些材料用具; 你在小组内的分工是。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3)能够表达出教材探究实验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

二、学习过程 (一)种群的基本特征 探究一: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呢? 1、回忆初中知识,种群的概念是什么;能否举例说明:。 2、种群的基本特征: 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你能简单说明原因吗? 探究二:种群的各特征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又怎样相互联系的,请完成相关的概念图: 思考完成: 能够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的种群特征是,它又上怎样预测种群密度的,请画出它的类型并加以标注: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 其中样方法适于调查哪些生物 标记重捕法适合调查生物的特点是 2、 假定在调查区域中,捕获M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个体数为m,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合作课堂”小组合作教学 横岗高级中学赵盼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种群密度的概念; (2)分析种群密度的几种调查方法; (3)概述影响种群密度的几个重要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进行某种群密度的调查,能对生活中的各类种群进行描述,并利用种群的各项特征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关注我国目前濒危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关注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对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有一定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必修三)第四章“种群的特征”一节,主要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这两个方面对种群的特征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本节内容在教材的编排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是前三章有关生物个体知识的延续,也是以后学习群落、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等知识的基础。本节教学中应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型教学思想,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描绘样方、设计模拟实验、画脉络图等活动来学习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重点:种群的特征。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2.学生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基础。因此,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的现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在必修1和必修2生物的学习,已经对种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关种群的概念已经掌握。而且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关性别决定、计划生育、数学上比例的知识等内容,可以用来分析和解释本节种群特征内容中的有关问题及用来进行标志重捕法的有关计算;同时利用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性别比例失调等内容,迫切地想用专业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探究的心理,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建构主义的最好诠释,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良好工具。本节课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活动、资料分析等问题,很明显,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对本节课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三)教学过程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合作课堂”小组合作教学 横岗高级中学赵盼盼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种群密度的概念; (2) 分析种群密度的几种调查方法; (3) 概述影响种群密度的几个重要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 尝试进行某种群密度的调查,能对生活中的各类种群进行描述,并利用种群的各项 特征解决生产中的实际 问题。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关注我国目前濒危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关注我国目前 的人口问题,对计划生 育的基本国策有一定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1. 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 (必修三)第四章“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这两个方面对种群的特征进行了全面的 阐述。本节内容在教材的编排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是前三章有关生物个体知识的延 续,也是以后学习群落、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等知识的基础。本节教学中应用“以学生为 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型教学思想,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描绘样方、设计模拟实验、 画脉络图等活动来学习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重点:种群的特征。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2. 学生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生获得 新知识的基础。因此, 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的现有知 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 在必修1和必修2生物的学习,已经对种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 识,有关种群的概念已经 掌握。而且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关性别决定、计划生育、数学上比例的知 识等内容,可以用来分析和解释本节种群特征内容中的有关问题及用来进行标志重捕法的有 关计算;同时利用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 ,性别比例失调等内 ”一节,主要从 “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高中种群的特征学案教案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种群的概念。 2.列举种群的特征,了解四种特征之间的关系。 3.探究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学习重点】种群的特征。【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预习导航】 1.种群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说明:。 因为种群是同种个体通过特定的关系构成的群体,所以种群与个体相比具有数量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 ___、___ _ _、,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2.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中的个体数量。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和。 3.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4.迁入率和迁出率:是指一个种群单位时间内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5.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 6.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 【自主探究】 一、种群思考:判断一个种群的标准有哪些? 【例1】: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 【例2】:单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是() A.个体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D.出生率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一)种群密度: 公式:种群密度= 调查方法: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法。 1.样方法:探究:阅读课本60—61页,回答: ①.简要写出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步骤: ②. 计算种群密度时是随便取一个样方的数目还是各样方的平均值? ③.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取样的关键是什么? ④.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有哪些方法是常用的取样方法?

种群的特征教案设计

《种群的特征》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本节课围绕种群这一关键词重点介绍了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及之间的内在联系,着重介绍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本节内容是学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模型”的基础,也是学习“生物群落的演替”的基础;同时也是前面学习生物个体知识的迁移。因此要求学生学会从群体与个体两个水平理解生物,达到深入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已经接触到了生态学方面的知识,在种群和群落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而且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物种保护等内容,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资源与策略 充分利用教材及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每一小节都有问题引领,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让问题链条逐步形成,层层深入,综合提升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本节的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让学生先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引导分析讨论出现的问题,一块总结出样方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掌握种群密度的“标志重捕法”调查方法

(3)利用种群特征来分析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有关概念,培养学生提高形成概念和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2)通过学习种群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研究标志重捕法,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问题,培养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种群概念,使学生树立发展观、统一整体观,认同事物的发展性和多面性。(2)通过学习种群密度、性别特征,使学生认同进行计划生育的生物学和社会意义。 五、教学重点: 1、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是研究种群的基本参数,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迁出,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种群的特征对于了解和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物种的种群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利于对种群特征的理解,而且使学生认识到种群特征的调查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六、教学难点: 1、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结合学生的学情,对生态环境接触较少,对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的学习较为抽象,因此样方的选择和确定是本节学习的难点。 2、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的内容多而复杂,又比较难于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七、教学媒体: 多媒体ppt。

高中生物浙科版高二必修三教学案:第四章_第一节_种群的特征_word版有答案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1.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它由不同性别 和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通常一个物种包含很多种群,种群和种群之间存在 地理隔离,只有同一种群内的个体才能互配繁殖。种群长期隔离会导致亚种 和新种的形成。可见,种群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2.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率、种群 分布型、存活曲线等,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 年龄结构和性比率等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而密度和分布型则是种群 所特有的。 3.出生率、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 群的自然增长率。 4.年龄结构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根据年龄结构可以预 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种群分布型包括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存活曲线包括凸形、 对角线形和凹形。 对应学生用书 P41 种群的数量特征 1.出生率、死亡率 (1)概念:出生率一般用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死亡率一般用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 (2)决定出生率的因素:不同种类的动物,出生率相差很大,主要是由动物性成熟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的。 (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4)作用: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2.年龄结构 (1)概念: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并常用年龄金字塔图形

来表示。 (2)年龄结构的类型[连线]: (3)作用:可带给我们关于种群未来数量动态的信息。 3.性比率 (1)概念: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2)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4.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密度是指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 (2)作用:是决定生物的益或害、狩猎或禁猎、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也是检查保护效果和防治效果、进行害虫预测预报及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 1.试判断下列各项所述是否是种群。为什么? (1)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2)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种子的玉米。 (3)一个班级中的所有同学。 提示:(1)不是;(2)不是;(3)不是。因为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必须保证“同种”和“总和”,必须由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 2.种群m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数如下图所示,试预测该种群未来的数量动态趋势。 提示:该种群未来数量动态趋势为增多。因为种群m的生殖前期个体数多,生殖后期个体数少,即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3.根据种群密度的概念判断“一块麦田中所有蝗虫的数量”是对种群密度的描述吗? 提示:不是。因为种群密度的概念强调的是“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种群的个体数”,而一块麦田不是对“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描述,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 4.某种群在一年时间里新增个体数为356个,则该种群的出生率为356,对吗?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4.1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年级高二科目生物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杨秀梅审核人于永强教学时间 4、22 【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重点难点】 重点:种群的特征。 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学法指导】 通过讨论、自主学习、反馈练习等活动,逐步深入掌握知识点并加以运用。 【课堂导学】 旧知回顾: 1、回忆初中知识思考,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苗、小鱼和大鱼 B.校园内的所有乔木 C.棉田由幼蚜、有翅蚜和无翅成熟蚜组成的全部棉蚜 D.一个池塘里的所有草履虫 概念:在一定的内,的的总和。 2、思考: (1)种群是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 (2)个体我们可以研究:形态、颜色、习性、捕食等特征。种群我们研究什么?

【新课导学】 一、种群密度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 2. 表示方式:种群密度= 。 3.调查方法:________________ _。(1)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之一) ①假设图一为一块面积为2m2的草地,图中每个圆点代表一株蒲公英,三角、方块代表其他植物,怎样计算这块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计算一下: ②假设图二为一块面积为100m2的草地,图中每个圆点代表一株蒲公英,三角、方块代表其他植物,怎样计算这块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计算一下: ③关系式:种群密度= 。 ④你在模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或者你想到的问题:

(2)标志重捕法 ①应用范围:活动能力,活动范围的动物。 ②关系式: ③你如何给动物做标志呢?需要注意什么? 【问题导学】 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自主学习】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问题探究: 1.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密度变化有何影响? 2.我国为什么要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3、你的问题或想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264100)都文广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从本节课开始学生将在群体水平上探讨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发展变化规律。教材着重介绍了种群的5个数量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其中样方的选择和确定是本节课的难点。要求学生学会从哪些方面来了解种群并体会群体与个体间的差异,深入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学好本节课不仅为后面探讨种群数量的变化做好铺垫,也为学习群落和生态系统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及必修2生物的进化部分对种群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物种保护等内容,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 (2)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3.2 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2)利用种群的特征来分析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同事物的发展性和多面性 (2)体会“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4.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教材及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将学生引入所设计的教学情景,每一小节都有问题引领,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让问题链条逐步形成,层层深入,综合提升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本节课的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让学生先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引导分析讨论出现的问题,一块总结出样方法的注意事项。标志重捕法的教学可设计一个数豆子的小实验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河北省唐山市高中生物 第4章 第1节《种群的特征》(第2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 种群的特征(第2课时) 班级 姓名 学号 知识导航 四、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出生率: 。 死亡率: 。 2.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出生率 > 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_; 出生率 < 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_; 出生率 = 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 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五、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 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分析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迁入率 > 迁出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_; 迁入率 < 迁出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_; 迁入率 = 迁出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 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六、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 (1)概念: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 (3)意义:通过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_________该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2.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雄性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2)类型 ①雌雄相当型,如人类; ②雌多雄少型,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猪、鸡)等; ③雌少雄多型,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3)性别比例的应用:控制虫害。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 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达 A B C

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特别提醒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还与气候、食物、天敌有关,譬如遇到剧烈的气 候变化,可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此外种群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 相关。 八、种群的空间特征概述(选学)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随机分布:指的是每一个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点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容易产生。例如,森林地被层中一些蜘蛛的分布与面粉中黄粉虫的分布,以种子繁殖的植物在自然散布于新的地区时也经常体现为随机分布。 均匀分布: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均匀的间距。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内个体之间的竞争。例如,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树冠)和土壤中营养(根际),沙漠中植物为竞争水分都能导致均匀分布。虫害或种内竞争发生时也可造成种群个体的均匀分布。地形或土壤物理性状呈均匀分布等客观因素或人为的作用,都能导致种群的均匀分布。均匀分布在自然种群中极其罕见,而人工栽培的种群(如农田、人工林),由于人为保持其株距和行距一定则常呈均匀分布。 集群分布:种群个体的分布很不均匀,常成群、成簇、成块或成斑块地密集分布,各群的大小、群间的距离、群内个体的密度等都不相等,但各群大都是随机分布。其形成原因是:①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丰富与贫乏镶嵌;②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 ③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集群分布是最广泛存在的一种分布格局,在大多数自然情况下,种群个体常是成群分布,如放牧中的羊群,培养基上微生物菌落的分布,另外,人类的分布也符合这一特性。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个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 2.下图是一个种群的年龄分布图。哪个种群绝灭的机会最大 A B C D 3.下列对种群密度无直接影响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B.迁入率和迁出率 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D.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 4.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

种群的特征教案设计

《种群的特征》教案 第一组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的角度来学习生命系统的特征。讲述了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内容,为下一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即是本书前几章内容的升华,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已经接触到了生态学方面的知识,在种群和群落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而且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物种保护等内容,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重点: 1、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是研究种群的基本参数,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迁出,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种群的特征对于了解和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物种的种群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利于对种群特征的理解,而且使学生认识到种群特征的调查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四、教学难点: 1、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结合学生的学情,对生态环境接触较少,对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的学习较为抽象,因此样方的选择和确定是本节学习的难点。 2、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的内容多而复杂,又比较难于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和举例判断,能理解和识记种群的概念。 2、通过阅读、自主学习、动脑计算、观看教学视频等,能了解样方法,并尝试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锻炼实验探究能力。 3、根据老师讲解、分析归纳,能列举种群的特征,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七、教学媒体: 多媒体ppt。 八、教学方法:

《种群的特征》教学案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学案 【新课自主学习】 (一)种群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种群。 (二)种群的特征 正因为种群是同种个体通过特定的关系构成的群体,所以种群与个体相比具有数量特征。而种群的种群数量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1.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概念:种群密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不一样;同一物种不同环境条件下也不一样。 调查方法: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法。 (1)如下图如果要调查面积为100m2草地中播娘蒿这种杂草的种群密度,可用_________法,根据样方法步骤算出该杂草的种群密度: (2)如果要调查某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应用___________法。 计算公式:N/a=b/c 例:在1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被标记的鼠15只,那么该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_只/公顷。 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原则 ①随机取样。 ②计算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2)适用范围: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同时调查某种昆虫卵、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用样方法。 (3)常用的取样方法

高中生物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一、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的密度 二、学习重点种群的特征 三、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四、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1、种群的特征包括、、,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 2、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值。 3、常用的取样方法有法和法。 4、对于的动物可采用法来估算种群密度。 5、比较几种年龄型种群的特点:类型种群构成特点发展趋势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二)典型题例分析 1、下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

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 C、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类 D、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 2、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的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3、加拿大一枝黄花属双子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作为观赏植物引人我国,现已在一些地区蔓延成灾,有“植物杀手”之称、严重威胁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为了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某地区的分布与危害性,有人做如下调查:将调查的地块划分成10等份,每份内取1个样方,分别统计各样方内的植物种类和数量,计算各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近五年植物种群变化的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单位/株m-2)年份种名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加拿大一枝黄花 1、 95、 19、4 15、1

16、5狗牙根 8、06、 25、 63、 91、6巢菜 3、02、 11、 10、20车前草 3、02、00、400婆婆纳3、 22、 81、 71、30泽漆 2、 11、 81、 51、00小蘖 2、 21、 91、 51、 21、0狗尾草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合作课堂”小组合作教学 横岗高级中学赵盼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种群密度的概念; (2)分析种群密度的几种调查方法; (3)概述影响种群密度的几个重要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进行某种群密度的调查,能对生活中的各类种群进行描述,并利用种群的各项特征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关注我国目前濒危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关注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对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有一定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必修三)第四章“种群的特征”一节,主要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这两个方面对种群的特征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本节内容在教材的编排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是前三章有关生物个体知识的延续,也是以后学习群落、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等知识的基础。本节教学中应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型教学思想,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描绘样方、设计模拟实验、画脉络图等活动来学习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重点:种群的特征。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2.学生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基础。因此,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的现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在必修1和必修2生物的学习,已经对种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关种群的概念已经掌握。而且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关性别决定、计划生育、数学上比例的知识等内容,可以用来分析和解释本节种群特征内容中的有关问题及用来进行标志重捕法的有关计算;同时利用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性别比例失调等内容,迫切地想用专业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探究的心理,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建构主义的最好诠释,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良好工具。本节课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活动、资料分析等问题,很明显,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对本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一 轮 复 习 教 学 设 计 王乐增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一、课程分析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这个专题是人教版必修三生物第四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内容,在一轮复习中本专题是在复习了个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从群体水平来研究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在知识上比较基础,使学生由简入难的复习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本专题主要包含两个考点:种群的特征涉及的主要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需要理解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种群的数量变化内容比较重要,主要是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J型增长曲线和S型增长曲线形成的原因,特点,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判断,特别是J型曲线中倍数的应用,S型曲线中K值,K/2值的应用以及曲线分析。本专题是高考常考的考点,考查的角度侧重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的取样调查,种群数量增长类型的曲线分析,准确记忆各特征具体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并把握种群密度调查的两种常用方法,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本专题的重点是:1.种群的特征。2.种群数量的变化。 难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由于本专题是学生在高一学习的,与现在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对过去学习的知识大部分已经遗忘了。对于基础好的学生,通过自己看笔记和书,可以回忆起绝大多数的知识点,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就需要参与到小组中,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自己复习总结的任务。 能力基础:大部分学生具备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还是欠缺自我总结知识与规律的能力,不能把零散的知识点汇总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复习了个体水平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种群和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定义在必修一就已经学习掌握了,但是它们的特点是什么?稳态的维持与个体稳态的维持有什么区别?这是本专题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 三、设计思路 本节的引入思路是:从问题出发,落脚于对科学方法的学习: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复习本专题知识,先通过学生自己的复习回顾基础知识,尤其是一些易混的概念的比较,将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再利用典型实例,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总结规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典型例题,迁移应用,当堂消化吸收,真正做到先学后教。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资料,引导学生复习课本,逐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评价以及让其他学生指正补充,真正的理解基础知识。 四、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种群的概念,学会分析种群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通过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和“S”型曲线,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以及建立数学模型的观念。 3、通过对种群动态规律的研究,使学生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五、教学流程

必修三种群的特征学案

第4章种群和群落 第1节种群的特征 灵璧一中赵斌 教材预览 导言 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具有一定的,而且在下能够,并能够产生出的一群生物个体。 种群:生活在一定的个体的总和。 思考:①马和驴是同一物种吗?为什么?②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吗? 提示:①不能产生可育后代。②不是,鱼有许多种。 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中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思考: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一般适用于调查什么生物? 提示:植物;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和腹足类等 2.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3. 迁入率和迁出率 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 预览答案自然区域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自然状态相互交配和繁殖可育后代自然区域同种生物单位面积(或体积)数量特征新产生死亡迁入和迁出个体数目的比例比例 问题探讨 怎样估算这地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 提示:可采用课本介绍的两种取样方法取样,用样方法进行估算。也可以将模拟草地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求得其中一份的数量后,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本节聚焦 本节学习重点是:种群的特征;学习难点是:样方的选择和确定。学习时要从探究方法着手,理解种群的概念和特征,发展探究能力。 学习过程 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作为一个种群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具有一定的结构,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间具有交换基因的能力。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一)样方法 样方法的方法繁多,依生物种类、具体环境不同而有所不同。样方的面积有大有小,样方形状也有方形、长方形、圆形、条带状等多种,但是各种方法的原理却是相同的。首先,在要调查的生物群落中,确定一个或数个范围相对较大区域作为样地;再在样地中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然后计数各样方中的全部个体数量;最后,计算全部样方个体数量的平均数,通过数理统计,对种群总体数量进行估计。 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高中生物《4.1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4.1种群的特征》导学案新人教版 必修3 4、1种群的特征》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种群的特征。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自主探究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问题探讨:观察课本P60中的模拟草地,思考如何估算这块草地上蒲公英的密度?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最常用的方法为_________, _____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探究:阅读课本61页,回答: 1、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取样的关键是什么? 2、有哪些方法是常用的取样方法? 3、计算种群密度时是随便取一个样方的数目还是各样方的平均值?结论: 1、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______; 2、和__________都是常用的取样方法。 3、计算种群密度应取。标志重捕法阅读课本62页1-2自然段,回答: 1、对于植物我们用样方法来调查种群密度,哪些动物我们也可采取样方法?

2、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那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方法来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结论: 1、对于、等,也可以采用样方法,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_________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2、对于活动能力强的动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阅读课本62页3-4自然段,回答: 1、为什么东北虎和大熊猫被列为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后数量仍然不能迅速增长? 2、为什么有些动物如蝗虫等尽管人们采取各种防除措施,却仍然数量繁多? 3、我国为什么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结论:出生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死亡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迁入率和迁出率阅读课本62页最后一自然段,回答:为什么每年冬季都有一部分乌鸦飞入这个城市生活,又有一些乌鸦离开这个城市?对于一个种群来说,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_______,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观察课本63页图4-3,思考: 1、哪种种群的数量会越来越大,属于何种类型? 2、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越来越小,属于何种类型? 3、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属于何种类型?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学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学案【学习目标】 1.能说出种群的概念。 2.列举种群的特征,了解四种特征之间的关系。 3.探究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种群的特征。 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自主学习】 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最常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______;和__________都是常用的取样方法。 3、计算种群密度应取。 4、对于、等,也可以采用样方法,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 _________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5、对于活动能力强的动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是。 【合作探究】 1.种群概念及其实质 (1)两个要素:_______和_______ (2)两个条件:_______和_______,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_______和_______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方面 宏观方面:种群是生物_______的基本单位。 微观方面:种群是生物_______的基本单位。 特别提醒: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 而是一个有机单元,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可以有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同为一物种。 2.问题探讨 观察课本P60中的模拟草地,思考如何估算这块草地上蒲公英的数量? 3.探究:阅读课本P61,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取样的关键是什么? (2)有哪些方法是常用的取样方法? (3)计算种群密度时是随便取一个样方的数目还是各样方的平均值? 结论: ○1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都是常用的取样方法。 ○ ○3计算种群密度应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标志重捕法 阅读课本P62 1-2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我们用样方法来调查种群密度,哪些动物我们也可采取样方法?

高中生物 4.1.2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4.1.2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2 新人教版 必修3 4、1、2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学习重点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学生活动教学设计自主研讨目标与导入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中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自学与诊断(步骤:取样 计数 求平均值) 样方1样方2样方3样方4……样方nN1N2N3N4……Nn(注意:这里的N 1、N2指的是样方的种群密度,而不是样方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N1+N2+N3+N4+…+Nn)/n①点取样法:调查群体为非长条形时用②距取样法:调查群体为长条形时用③数方法:方框内+相邻两边上(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合作互动互动与展示【例1】

XXXXX: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 4、6、8、8、9只。那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单位:只/hm2)? 【探究】 XXXXX: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某物的种群密度讨论 1、实地调查与本节“问题探讨”活动中的模拟调查有什么异同?讨论 2、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讨论 3、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讨论 4、比较各小组对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就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调查一般的植物种群、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都可以采用样方法。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密度。 如果一些动物活动性很强,活动范围大,还能用样方法吗?精讲与点拨 2、志重捕法: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等动物种群数量的估计。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作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