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十二五”规划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机遇期。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统筹推进具有甘肃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的关键时期。提高国民素质,更好地发挥优秀人才的作用,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教育科研提出许多新的课题。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及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精神,甘肃省教育规划办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供选题立项参考。

一、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编制总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应用性、对策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为主的研究方向,为教育宏观决策服务,为指导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实践服务,推进教育理论创新,促进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编制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两个面向。一方面要面向全局,注重突出与国家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的对接,将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融入到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中去,新起点,大视野,宽领域,全方位地思考和勾划课题选题方向。另一方面要面向我省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积极引导教育科研紧贴教育宏观决策,紧贴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紧贴学科研究前沿,紧贴热点难点,求真务实,创新管用。

2、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指南》要坚持有限目标,突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德育等重点领域,注意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兼顾传统学科和薄弱学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

3、坚持教育内外部相结合。《指南》既要立足教育但又不局限于教育;既要紧密联系教育来思考教育,又要跳出教育来思考教育。选题既要着重考虑有关教育内部急需研究的问题,同时又要考虑与教育紧密相关的问题把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4、坚持适度超前。《指南》既要着眼当前,尽可能全面准确地提出当前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又要适度提出一些带前瞻性的问题,增强教育科学研究的前瞻性和预测性。

5、坚持继承与创新性相结合。《指南》在注意吸收“十一五”规划指南长处的同时,对一些已经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选题方向做了适当的保留,同时尽量体现时代特征和要求,体现与时俱进,教育创新,尽可能地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

三、课题选题方向与领域(各位教师在选题时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以下课题名称细化出自己的课题名称)

(一)、教育发展战略

1、甘肃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研究;

2、甘肃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研究;

3、甘肃教育发展问题的对策研究;

4、促进甘肃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5、甘肃各级各类教育与建设小康社会关系研究;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教育的关系问题研究;

7、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转变及绩效评价研究;

8、教育与构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关系研究;

9、构建和谐社会与甘肃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10、科学发展观与教育发展观研究;

11、甘肃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

12、教育政策的公平与效率研究;

13、制约和影响甘肃农村教育发展因素与对策研究;

14、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辍学率、流失率、教育质量)研究;

15、构建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科学评价体系,推进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16、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研究。

17、西北经济一体化与教育资源的整合及发展研究;

18、不同类型的经济发展地区教育发展动力和运行机制研究;

19、甘肃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集团化、规模效益、合作办学等)研究;

20、甘肃地方优秀民办学校办学特色研究。

(二)、教育基本理论

1、新时期、新形势下素质教育思想理论与政策研究;

2、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具体内涵与目标研究;

3、社会转型期我国教育的社会功能研究;

4、社区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

5、终身教育思想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

6、当代中国教育价值观研究;

7、当代中国教育思潮与教育流派研究;

8、当代中国教育科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研究;

9、当代中国教育理论的研究范式及其转型研究;

10、科学发展观与教育理论研究;

11、教育理论创新的基本条件研究;

12、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

13、教育科研成果应用转化推广研究。

14、课程改革的基础理论研究;

15、课程改革的哲学思考研究;

16、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研究;

17、课程改革的社会学研究;

18、课程改革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变革的互动研究;

19、课程改革与当代青少年个体社会化进程及其规律研究。

20、终身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研究;

(三)、基础教育

1、基础教育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问题研究;

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3、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4、农村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学校布局调整)研究;

5、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及其标准研究;

6、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7、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多样性问题研究;

8、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与保障机制研究;

9、落实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情况调查与分析研究;

10、分阶段全面推进免费义务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11、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12、农村残疾儿童教育权利保障与实现研究;

13、随班就读的质量保障与监测体系研究;

14、农村学校师资流动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15、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效益研究;

16、薄弱学校改造与示范性学校建设问题研究;

17、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问题研究;

18、农村复试教育问题研究。

1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

20、小学、初中、高中教育阶段课程衔接研究;

21、基础教育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管理研究;

22、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23、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教材多样化研究;

24、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25、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研究;

26、综合实践活动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的立体实施模式研究;

27、中小学各科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发展研究;

28、新课改背景下知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9、中小学校园网的教育功能、应用模式、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30、新课程实施的不同版本教材质量评估研究;

31、新课程实施与学生成绩测评标准及其方式研究;

32、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的障碍及保障机制研究;

33、新课程实施与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研究;

34、新课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研究;

35、全面发展与学生个性关系问题研究;

36、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学生关系问题研究

37、中小学毕业会考、升学考试制度改革研究;

38、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教育考试制度的科学性研究;

39、中小学考试制度改革方向与发展趋势研究;

40、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制度改革研究;

41、教育评价实践研究;高考模式多样化对高中教育的影响研究。

44、学前教育办学体制现状及对策研究;

45、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与政策研究;

46、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研究;

47、托幼机构办园成本、效益、教育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

48、幼儿教师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的价值研究;

49、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50、幼儿园游戏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51、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与学前教育和谐发展的研究;

52、学前教育机构玩教具、环境与儿童发展关系研究;

53、学前教育与儿童创造性发展研究;

54、国外幼教模式本土化研究;

55、学前儿童营养与发展的研究;

56、托幼机构膳食管理科学化研究;

57、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

58、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研究;

59、幼儿园、社区、家庭一体化的学前教育模式研究;

60、学前教育与幼儿个性社会化研究;

61、陈鹤琴教学法理论的实验与应用推广研究;

62、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整合研究;

63、园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64、新时期师德建设与教师精神培育研究;

65、新课程实施与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

66、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

67、农村学校和教师如何为建设新农村服务问题研究;

68、中小学教师教育、教研、培养一体化模式研究;

69、教师教育专业发展与市县教师培训院校职能转变研究;

70、教师教育模式改革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四)、职业技术教育

1、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2、实施科教兴陇、人才强省战略与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3、甘肃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

4、进一步扩大甘肃职业教育资源,发挥规模效益优势的研究。

5、甘肃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6、甘肃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7、职业教育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研究;

8、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研究;

9、农村职业教育问题研究;

10、中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思想转变与定位研究;

11、高等职业教育综合评估理论研究;

12、职业教育“产、学、研”问题研究;

13、职业教育与构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关系研究;

14、职业教育师生权益的保障研究;

15、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研究。

16、职业教育发展理论研究;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17、职业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研究;

18、职业教育与人的价值选择研究;

19、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国际比较研究。

20、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管理体制研究;

21、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办学模式、办学特色研究;

22、职业教育办学环境研究;

23、高等职业教育推行学分制研究;

24、建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实行弹性学分制,完善学分认证制问题的研究;

25、进一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积极推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的研究;

26、高等职业教育实行模块式教育问题研究;

27、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研究;

28、职业教育依法办学研究;

29、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评价体系研究;

30、高等职业教育学制改革研究;

31、高等职业院校内部管理研究;

32、高等职业院校科研管理问题研究;

33、职业院校管理模式、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34、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研究;

35、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研究;

36、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方式和手段创新研究;

37、职业院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对策研究。

38、技能型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9、职业教育与培训对接劳动力市场案例研究;

40、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观研究;

41、高职教育制度创新与依法治教研究;

42、中、高职教学相互衔接研究;

43、高职高专通识教育研究。

44、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建设研究;

45、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研究;

46、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及保障体系研究;

47、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研究;

48、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

49、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50、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51、职业教育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研究;

52、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

53、职业学校学生学习障碍及对策研究;

54、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研究;

55、职业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研究。

56、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途径和方式研究;

57、职业院校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研究;

58、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59、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

60、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研究;

61、职业院校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内容、形式和途径研究;

62、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63、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64、职业教育教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研究;

65、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素质研究;

66、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管理、利用研究;

67、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研究;职业教育生源问题研究;

68、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69、政府和职业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研究;

70、完善中、高职学生就业政策研究;

71、建立共享、规范、高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研究;

72、完善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和机制研究;

73、高等职业学生就业与创业理论研究;

74、构建职业教育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75、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研究;

(五)、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构建甘肃和谐社会的关系研究;

2、社会经济转型对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

3、社会文化转型对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

4、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和谐发展研究;

5、甘肃高等教育适应“大西北开发战略”行动计划研究;

6、甘肃高等教育生存现状与发展研究;

7、甘肃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现状与发展研究;

8、甘肃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现状与利用研究;

9、甘肃地方高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行动计划研究;

10、高校合并与适度规模研究;

11、甘肃地方高校办学定位与特色的实证研究;

12、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实证研究;

13、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模式和院校特色研究;

14、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15、研究型院校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基本制度研究;

17、现代大学制度研究;

18、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革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19、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20、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的制度化研究;

21、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教育资源学研究;

22、进一步落实高校的办学主体地位,扩大办学自主权问题的研究;

23、高校合并后办学效益评估研究。

24、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

25、建立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监控体系问题研究;

26、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27、高等教育质量观研究;

28、高等学校服务质量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

29、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网络评价模式研究;

30、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

31、现代管理方法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32、高等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研究。

33、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创新研究;

34、大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35、高校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

36、理工科大学课程体系的人文特质研究;

37、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38、高校教学名师的成长规律与实证研究;

39、高校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40、非师范院校和师范院教师教育研究;

41、本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42、现代大学师生关系重构研究。

43、甘肃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研究;

44、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学术争鸣研究;

45、甘肃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发展研究;

46、甘肃高等教育学术期刊发展研究。

47、高等教育多元投资中的政策法规研究;

48、高校债务风险防范与化解问题研究;

49、高等学校融资风险应对研究;

50、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研究;

51、高校贫困学生资助贷款政策及风险防范研究;

52、高等学校生均培养成本与学费研究;

53、研究生教育实施成本补偿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研究;

54、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55、大学生就业政策及保障体系研究;

(六)、德育

1、大中小学德育衔接与整体规划研究;

2、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3、构建和谐社会与当代德育目标与内容研究;

4、德育的生活化研究;

5、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6、社会环境与未成年人德育研究;

7、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德育价值取向研究;

8、新时期青少年行为生活方式研究;

9、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

10、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

11、保障未成年人正当权益研究;

12、学校预防青少年黄、赌、毒、网瘾、暴力问题与对策研究;

13、新时期青少年道德人格及其培养研究;

14、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

15、学校传统德育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研究;

16、青少年德育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17、当前学生价值观问题研究;

18、各种社会问题对学校德育的影响与学校德育的应对研究;

19、虚拟环境下的网络德育研究;

20、学校德育活动形式的多样化研究;

21、班级德育活动研究;

22、家庭、学校、社区相结合的德育活动模式研究;

23、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研究;

24、德育工作者(班主任、辅导员)专业化研究;

25、教师师德和学生思想品德现状调查研究;

26、构建教师育人长效机制的研究。

27、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

28、新时期大、中、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方式、途径改革与创新研究;

29、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

30、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

3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32、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与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

33、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与实证研究;

3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实践研究;

35、特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研究;

(七)、教育经济与管理

1、经济全球化环境与教育对外开放研究;

2、甘肃教育与甘肃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3、教育市场供求关系研究;教育成本研究;

4、教育投资机制、投资效益及效益评估研究;

5、教育投资来源多元化研究;

6、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和审计研究;大学城的经济学分析;

7、教育与人力资本生产问题研究;

8、教育服务研究;教育经营研究;

9、农村和西部地区教育投入和保障机制问题研究。

10、甘肃优质教育资源供求关系研究;

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指标体系与教育发展研究;

12、城镇化对教育的影响研究;

13、农村教育投入、资源配置与提高效率研究;

14、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研究;

15、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16、农民经济收入与教育投入研究。

(八)、教育心理

1、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2、学生学习的适应性研究;

3、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研究;

4、学生的自我管理的心理问题研究;

5、学生学习情绪的调节与自我控制的研究;

6、师生健康自我管理的心理问题研究;

7、各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制约因素研究;

8、高考心理干预研究;考试焦虑研究;

9、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研究;

10、校园暴力的心理研究;

11、中学生上网成瘾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

12、网络环境下教学心理研究;

13、师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研究;

1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15、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研究;

16、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抽样调查研究;

17、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方法和手段研究;

18、大、中、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

19、大学生心理问题防治与矫正研究;

20、现代教师心理素质建构研究;教师心理素质测评研究等。(九)、教育信息技术

1、信息化教育内涵、功能和实践研究;

2、教师教育专业中信息化技术应用设计能力培养的研究;

3、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4、现代信息技术和其他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5、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研究;

6、信息化教育资源和环境建设研究;

7、信息化教育系统工程研究;

8、学校信息化教育管理的研究;

9、中外信息化教育比较研究;

10、与信息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新教育思想的构建研究;

11、教育信息化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12、现代教育技术学原理研究;

13、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定位、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14、校园网的教育功能、应用模式、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15、大中小学教育教学现代化问题研究。

(十)、成人教育

1、以人为本、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成人教育观念、体制、机制及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3、成人教育科学定位研究;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研究;

4、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研究;成人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良性互动机制研究;

5、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成人教育改革研究;

6、成人教育与其它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沟通机制和相关政策的研究;

7、经济转型时期成人教育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

8、非学历成人教育发展研究;

9、成人教育与创建学习型社会研究;

10、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11、成人教育专业开发及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12、成人学校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改革研究;

13、成人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研究;

14、成人教育学生学习特点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体系研究;

15、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

16、成人教育管理及运作特点、规律研究;

17、成人教育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研究;依法规范成人教育研究。

18、成人教育办学条件研究;

19、成人教育的社会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20、成人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研究;

21、建立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研究;

22、成人教育投入与产出效益研究;

23、成人教育学生年龄结构、学习形式变化与就业研究;

24、社会转型期学生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和就业心理适应性研究;

25、成人教育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培养研究。

(十一)、体育卫生美育

1、新时期学校体育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研究;

2、新时期学校体育管理及运作的特点和规律研究;

3、新时期学校体育课程和改革研究;

4、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战略研究;

5、人文主义体育观视野中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研究;

6、终身体育观与学校体育立体化、网络化模式研究;

7、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8、大、中、小学学校体育互联互动协同发展的科学体系问题研究;

9、“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落实研究;

10、大、中、小学体育目标体育框架研究;关于学生体育动机研究;

11、中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监控的研究;

12、校园文化建设与环境育人研究;

13、音体美特长生培养与选拔研究;

14、高校高水平运动员选拔与培养研究;

15、传统体育艺术资源的开发研究。

16、甘肃城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抽样调查与分析研究;

17、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18、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整体改革和发展研究;

19、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测手段、方法及评价标准的科学化问题研究;

20、新时期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新因素及其机制研究;

21、对学生心理障碍实施干预的实验研究;

22、“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放与利用研究。

23、高校体育创新与实践研究;

24、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结合的研究;

25、艺术师范教育培养复合型师资的基本模式研究。

26、高等学校体育教育课程结构、内容、方法的改革、实验与研究;

27、高等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8、高校美育创新与实践研究;

29、学校美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研究;

30、美育对学生人格形成与培养的作用及影响研究;

31、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32、大中小学生审美情操、审美能力培养与激发的研究;

33、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教育课程与教材改革的研究;

34、学校美育、社会美育与家庭美育的关系研究;

35、美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36、美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37、美育与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38、美育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39、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0、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教学与教材建设研究;(十二)、民族教育

1、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2、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3、民族地区教育内部协调发展研究;

4、民族地区寄宿制教育问题研究;

5、学校建设民族地区教育特殊政策与援助机制研究;

6、民族地区学校新课程改革适应性和办学特色研究;(十三)、比较教育与教育史

1、当代西方教育思想、教育流派对我国教育的影响研究;

2、发达国家课程改革比较研究;

3、发展中国家教育改革的经验与教训研究;

4、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教育质量比较研究;

5、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对教育发展影响的比较研究;

6、中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比较研究;

7、当代甘肃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启示研究;

8、甘肃教育发展的互动研究;

9、中外教育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10、中外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11、甘肃与经济发达地区教育差异比较研究;

12、甘肃职业教育与西欧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比较研究;(十四)、国防军事教育

1、大学生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2、大中学校军训理论与实践研究;

3、地方院校培养国防生若干问题的研究;

4、中小学校普及国防教育知识途径与方式研究。

(十五)、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专题

1.新课程实施的背景条件、实施办法及策略研究

2.新课程教学管理与评价研究

3.新课程实验工作评估和反馈机制研究

4.课程改革与创新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5.课程改革与构建特色学校实验研究

6.新课程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研究

7.新课程促使学生获得最佳发展途径的实验研究

8.普通高中新课程与教学的国际比较研究

9.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政策与要求的研究

10.新课程的基本目标与任务的研究

11.课程观和教学观现状的调查与构建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课程观和教学观的研究

12.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改革的思想与方法研究

13.社会环境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

14.校园文化建设模式、策略与效益评价研究

15.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必要性、策略、措施与评价研究

16.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及其对学校教育组织、教育形式、教育方法、师生关系的影响研究

17.新课程条件下建立现代中小学管理制度的研究

18.新课程下学校教学管理运行模式的研究

19.建立普通高中多种办学模式的研究

20.农村高中办学及发展模式的研究

21.示范性高中建设及作用的研究

22.关于普通高中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研究

23.在课程改革中提高中小学校长素质的研究

24.优秀校长的行为特征与培养、管理研究

25.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研究

26.课程管理与课程结构优化的研究

27.学校课程教学安排和组织管理的研究

28.指导高中学生选择课程内容和制订学习计划的研究

29.课程实施中学校和教师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的研究

30.学校教学常规与创新研究

31.课程目标分析及其实现途径的探索研究

32.体现课程多元目标的教学基本特征研究

33.课堂教学落实过程性目标(三维目标)的实践研究

34.学科思想方法与学科能力培养研究

35.学科教学贯彻课程改革思想理念的研究

36.课改背景下构建“理想课堂”、“和谐课堂”的实践研究

37.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研究

38.基于知识综合化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39.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研究

40.课堂教学中“多元智能”开发的策略研究

41.课程改革中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典型案例研究

42.课程改革与学科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

43.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进程中生成和调控关系的研究44.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机智典型案例研究

45.基于互动的(生成的、差异的)课堂教学范式应用研究

46.课堂问题式(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与实效性实验研究

47.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生成与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

48.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的教学策略研究

49.学科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研究

50.学科教学中学生能力发展的研究

51.学科教学中渗透探究教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52.课堂教学中创造教育原理应用策略研究

53.各个学习领域内科目之间的综合与渗透研究

54.高中课程中模块的价值与教学特点研究

55.科目、模块的典型教学案例分析及教学模式研究

56.新课程实施中学校编排课程和指导选课研究

57.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的应用研究

58.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的调查研究

59. 课程的开放性与开放性教学研究

60. 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的关系研究

61.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62. 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的研究

63. 中小学课程联系现代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成果的研究

64. 学生生活经验的分析运用与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65.新课程条件下学生认知特点与学习心理的研究

66.学生多元化学习方式的应用研究(接受学习与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与合作习、有意义的学习、发现学习等

67.自主学习与探究习的要素与基本方法研究

68.促进学生有效习的行动研究

69.培养学生发展性学习能力和适应新课程的学习方法的实验研究

70.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研究

71.学生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培养的研究

72.大班额环境下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73.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实验研究

74.学生信息素养、艺术素养、文化素养的培养研究

75.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作业设计研究

76.学生学业失败现象分析及教育教学应对策略研究

77.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相关研究

78.德育活动与学校课程的有机整合研究

79.学校建立全员德育机制的相关研究

80.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研究

81.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与优良思想道德品质的研究

82.学校思想品德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研究

83.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及其形成、评价与干预策略研究

84.适应新课程的班主任工作策略的研究

85.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影响研究

86.特殊家庭(成长困难)学生教育的对策研究

87.学生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相统一的实验研究

88.学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的相关研究89.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的研究

90.中学时事政策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91.针对学生的网络道德与教育策略的研

92.学科教学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实验研究

93.提高思想政治课与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研究

94.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评价方式的研究

95.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96.课程改革与督导评估体系创新的研究

97.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的研究

98.以校为本教研制度下教研组、年级组活动评价的研究

99.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的研究

100.高中选修课程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的研究

101.学校、教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评价研究

102.新课程与教师评价体系改革的实验研究

103.适应新课程的教师自我评价的研究

104.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及应用研究

105.学生学习评价的功能与手段研究

106.学生学习中“三维目标”达成评价研究

107.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模块评价方法与工具的开发研究

108.课堂非正式评价的实验研究

109.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办法及其监督、管理体系的研究

110.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的方法与工具研究

111.学生学习评价软件的开发应用研究

112.高中生学科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113.新课程条件下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

114.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命题改革研究

115.高中生毕业会考的功能、作用及其改革研究

116.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设计思想及原则的研究

117.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功能、内容、途径、模式与策略研究

118.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师素养的研究

119.校本课程的管理与评价研究

120.资源型(课题型、研究型、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行动研究

121.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开发利用的实践研究

12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验研究

123.高中教育中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

124.师生教学活动中生成性资源的运用研究

125.自然生态资源、校外人力资源和民间传统文化资源课程化研究

126.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课程和教学资源库的建立研究

127.片区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机制研究

128.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研究

129.学科主题学习资源、学科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开发、建设与应用研究130.高中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应用与评价研究

131.多种形式的教学课件的开发、应用与评价研究

132.国家课程标准的分析与实施研究

133.国内外各学科不同教材的评价与比较研究

134.不同版本教材特点的比较分析及其与课程标准吻合度、科学性、适应性研究

135.新课程环境下教科书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研究136.课改背景下区域师资队伍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137.课程改革与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138.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研究

139.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140.优秀教师培养个案分析及规律性研究

141.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与教师培养途径、研修模式的研究

142.综合课程开设与复合型教师培养的研究

143.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144.教师教育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研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