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击致脊髓损伤论文

电击致脊髓损伤论文

电击致脊髓损伤论文
电击致脊髓损伤论文

电击致脊髓损伤论文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5岁,电焊工。主因"被电击伤14 h,双下肢无力1 h"入院。患者入院前14 h在工作中不慎触碰破损的电焊钳,被电击伤双手,当时出现头晕、心悸,并自感四肢无力,无四肢抽搐及肢体活动障碍,在当地未做任何处理。患者回宿舍休息后,头晕、心悸、双上肢无力症状较前好转,但双下肢无力症状未见缓解。入院前1 h自感双下肢无力加重,由工友陪同,来我院急诊科就诊。入院查体:意识清,精神不振,无二便失禁。血压130/90 mmHg,周身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头颅无畸形,五官端正,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口唇无紫绀,咽部无充血,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水征阴性,肠鸣音正常存在,脊柱无畸形,椎旁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肌力Ⅱ+级,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四肢末梢感觉正常,血运好,双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正常存在,双侧跟、膝腱反射存在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心肌酶回报(入院辅助检查):谷草转氨酶69 U/L,肌酸激酶378-569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530 U/L;神经肌电图:未见异常;腰椎MRI:脊髓圆锥及椎管内其他结构未见异常。心电图未见异常。入院后及时给予营养神经、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微循环、中医康复及对症治疗。入院第4 d双下肢肌力为Ⅲ+级。入院第21 d双下肢肌力恢复为-ⅴ级,当天痊愈出院。

脊髓损伤后脊髓回路及功能的恢复与重组

脊髓损伤后脊髓回路及功能的恢复与重组 奥地利帕拉塞尔苏斯医科大学脊髓损伤及组织再生研究中心Dr. Raffaele Nardone研究发现,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电生理可检测出三叉神经- 颈反射和三叉神经-脊髓反射,而在健康对照组人群中未检测到这些相关数据。此外,正常人群的颈部肌肉的肌电反应的振幅显著高于脊髓损伤的患者。 Dr. Raffaele Nardone认为,这些结果的获得可能涉及三叉神经传入和颈脊髓运动神经元之间的路 径的功能重组。三叉神经- 颈脊髓反射可用于演示和量化脊髓损伤后脑干和颈水平以下的可塑性变化。此观点发表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上(2015年10卷2期)。 Article: "Reorganization of spinal neural circuitry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by Raffaele Nardone1,2, Eugen Trinka2 (1Department of Neurology, Christian Doppler Klinik, Paracelsus Medical University, Salzburg, Austria; Spinal Cord Injury and Tissue Regeneration Center, Paracelsus Medical University, Salzburg, Austria ; 2Department of Neurology, Franz Tappeiner Hospital, Merano, Italy Nardone R, Trinka E (2015) Reorganization of spinal neural circuitry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Neural Regen Res 10(2):201-202. 欲获更多资讯: Neural Regen Res Reorganization of spinal neural circuitry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The ability of the adult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o reorganize its circuits over time is the key to understand the functional improvement in subjec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SCI). Adaptive changes within spared neuronal circuits may occur at cortical, brainstem, or spinal cord level, both above and below a spinal lesion. The use of electrophysiological techniques to assess these functional changes in neural networks is of great interest, because invasive methodologies as employed in preclinical models can obviously not be used in clinical studies. Dr. Raffaele Nardone, from Spinal Cord Injury and Tissue Regeneration Center, Paracelsus Medical University, found that, the TCR and TSR were examined in a group of patients after traumatic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后得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就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得脊髓结构、功能得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功能改变,导致相应得功能障碍。根据致病因素不同可分为外伤性脊髓损伤与非外伤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主要就是因直接暴力(砸伤、摔伤、刺伤、枪伤等)造成脊柱过度屈曲骨折、脱位伤及脊神经,其次就是因脊髓感染、变性、肿瘤侵及脊髓因损伤水平与程度差异,可见损伤水平以下躯干、肢体、皮肤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脊髓损伤多造成严重瘫痪致残,胸、腰髓损伤引起双下肢与躯干得全部或部分瘫痪称截瘫,颈脊髓以上损伤,上肢受累则称四肢瘫。 据统计,我国SCI原因主要就是高处坠落、砸伤、交通事故等。 一、主要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不同,引起得功能障碍也不同。常见得功能障碍有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部分患者常有并发症,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异位骨化、压疮、关节挛缩等。 二、康复工作内容 脊髓损伤急性期得康复治疗目得就是抢救患者生命,预防及减少脊髓功能丧失,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应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残存得功能,最大限度使患者重新开始自理、创造性得生活。其康复治疗手段有入院前处理与院后急救、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呼吸保障。脊髓损伤恢复期得康复治疗目得就是为了让患者适应新得生活,提高患者得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借助轮椅独立或步行。其康复治疗手段有肌力训练、肌肉牵张训练、坐位及平衡训练、体位转移训练、轮椅训练、站立与行走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等。 三、康复护理措施 (一)配合抢救 配合医生现场抢救时,必须持续固定脊柱,保持脊柱得稳定性,同时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防止窒息。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得神智、呼吸、心率、血压等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二)尽早开始治疗 脊髓损伤后早期(即伤后6~12小时)得改变往往局限于中央灰质,而白质尚无明显改变。此后由于出血压迫、水肿缺氧以及伴发得神经化学改变,使脊髓损伤逐渐加重。因此,应争取在6小时内开始治疗,如局部冷冻、脊髓减压、高压氧、激素及其她药物得运用等,以减少继发性损害,从而有利于脊髓损伤后患者得康复。 (三)体位处理 为防止挛缩畸形,患者宜卧于有垫褥得硬板床上。身体要保持正确位置,其要点就是按照疾病得特点,将肢体安放在与挛缩倾向相反方向得位置上,而且瘫痪肢体不要受压。仰卧膝下不宜放枕踝足要用尺板、沙袋或小腿后夹板保持于功能性 中间位,并注意被褥下压得影响。要鼓励病人多采取俯卧位,逐渐增加俯卧时间,直到能在俯卧位睡眠,还不仅能防止与矫治下肢屈屈挛缩,亦有助于预防褥疮发生与促进膀胱得排空。对痉挛较明显得患者,还要在卧床或长时间坐位时经常用枕头、软垫等将两膝适当分开。(四)皮肤护理 必须经常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要定时为病人翻身,已坐轮椅者要经常自己撑起身体。对有皮肤障碍者,尤其要注意预防褥疮,要经常视皮肤有无变红破坏。褥疮一旦出现,必须及时处理,防止扩大,并促进早日愈合。已允许起床得患者,要注意在治

最新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pdf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功能改变,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根据致病因素不同可分为外伤性脊髓损伤和非 外伤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主要是因直接暴力(砸伤、摔伤、刺伤、枪伤等)造成脊柱过度 屈曲骨折、脱位伤及脊神经,其次是因脊髓感染、变性、肿瘤侵及脊髓因损伤水平和程度差 异,可见损伤水平以下躯干、肢体、皮肤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脊髓损伤多造成严重瘫痪致残,胸、腰髓损伤引起双下肢和躯干的全部或部分瘫痪称截 瘫,颈脊髓以上损伤,上肢受累则称四肢瘫。 据统计,我国SCI原因主要是高处坠落、砸伤、交通事故等。 一、主要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不同,引起的功能障碍也不同。常见的功能障碍有运动功 能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部分患者常有并发症,出现深 静脉血栓形成、疼痛、异位骨化、压疮、关节挛缩等。 二、康复工作内容 脊髓损伤急性期的康复治疗目的是抢救患者生命,预防及减少脊髓功能丧失,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应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残存的功能,最大限度使患者重新开始自理、创造性的生活。其康复治疗手段有入院前处理与院后急救、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护理、康 复训练、呼吸保障。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康复治疗目的是为了让患者适应新的生活,提高患 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借助轮椅独立或步行。其康复治疗手段有肌力训练、肌肉牵张训练、坐位及平衡训练、体位转移训练、轮椅训练、站立和行走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 练、生物反馈疗法等。 三、康复护理措施 (一)配合抢救 配合医生现场抢救时,必须持续固定脊柱,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同时确保呼吸道通畅,必 要时吸痰,防止窒息。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智、呼吸、心率、血压等病情 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二)尽早开始治疗 脊髓损伤后早期(即伤后6~12小时)的改变往往局限于中央灰质,而白质尚无明显改变。 此后由于出血压迫、水肿缺氧以及伴发的神经化学改变,使脊髓损伤逐渐加重。因此,应争 取在6小时内开始治疗,如局部冷冻、脊髓减压、高压氧、激素及其他药物的运用等,以减 少继发性损害,从而有利于脊髓损伤后患者的康复。 (三)体位处理 为防止挛缩畸形,患者宜卧于有垫褥的硬板床上。身体要保持正确位置,其要点是按照疾 病的特点,将肢体安放在与挛缩倾向相反方向的位置上,而且瘫痪肢体不要受压。仰卧膝下不宜放枕踝足要用尺板、沙袋或小腿后夹板保持于功能性 中间位,并注意被褥下压的影响。要鼓励病人多采取俯卧位,逐渐增加俯卧时间,直到能在 俯卧位睡眠,还不仅能防止和矫治下肢屈屈挛缩,亦有助于预防褥疮发生和促进膀胱的排空。 对痉挛较明显的患者,还要在卧床或长时间坐位时经常用枕头、软垫等将两膝适当分开。 (四)皮肤护理 必须经常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要定时为病人翻身,已坐轮椅者要经常自己撑起身体。对有皮肤障碍者,尤其要注意预防褥疮,要经常视皮肤有无变红破坏。褥 疮一旦出现,必须及时处理,防止扩大,并促进早日愈合。已允许起床的患者,要注意在治 疗和活动过程中避免烫伤和挫伤、擦伤。使用支具或夹板者要警惕压迫和摩擦损伤局部皮肤。

2-1 脊髓损伤概述

脊髓损伤 一、基础解剖结构 (一)脊椎节段 图1 脊柱的节段 1、颈椎7块,以C为开头字母,后使用数字标明节段,如颈椎第5节段为 C5; 2、胸椎12块,以T为开头字母,后使用数字标明节段,如胸椎第3节段,为 T3; 3、腰椎5块,以L为开头字母,后使用数字标明节段,如腰椎第2节段,为 L2; 4、骶椎5块,合并为一块骶骨,以S为开头字母,后使用数字标明节段,如 骶椎第4节段,为S4; 5、尾椎4块,合并为一块尾骨 (二)神经系统解剖与生理 1、神经系统分类 神经系统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和外周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PNS)。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为整合与协调神经信号的输入与传出;承载高级精神功能,例如思考、学习等。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之外的神经纤维与细胞体,或自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纤维或细胞体,如12对颅神经,31对脊柱神经根及相应的外周神经。

2、脊髓 脊髓共包括31对脊神经,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1对尾神经。脊髓终止于第2腰椎上缘,以下为马尾神经。 脊髓包含灰质与白质。脊髓的横断面解剖显示,灰质位于脊髓横断面的中部,呈H 形区域,外周包围着白质。灰质内主要为神经细胞,H 形的四周支柱成为角(horn )。灰质包含有左、右两侧前角和后角。 灰质外周包围着白质,白质内包括神经纤维、神经胶质和血管。神经纤维组成了脊髓传导通路,包括上行通路、下行通路和节间通路(具体功能详见图2与表1)。 表1 脊髓通路的定位与功能描述 图2 脊髓的横断面解剖 薄束 楔形束 脊髓小脑束 皮质脊髓外侧束 脊髓丘脑外侧束 脊髓小脑腹侧束 脊髓丘脑腹侧束 皮质脊髓前侧束

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

脊髓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呼吸道感染和呼吸衰竭 这是颈椎损伤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人体有胸式和腹式两种呼吸,第3、4、5颈椎组成支配腹式呼吸的膈神经,而第4颈椎是最主要的成分,而在第四颈椎损伤后,腹式呼吸是否存在决定了患者是否能存活。而第1、2颈椎损伤后患者往往是当场死亡。在第4、5颈椎以下的损伤,也会引起患者呼吸功能的障碍。呼吸道的阻力增加,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除,就很容易形成坠积性肺炎,一周后就会引发呼吸道感染,必要时要做气管插管或是器官切开。一般 气管切开的适应症有以下几条: 1、患者是上颈椎损伤,患者的呼吸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时; 2、出现呼吸衰竭时; 3、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不易排除时; 4、已经出现窒息现象时; 褥疮 脊髓损伤患者由于受伤后长期卧床,骨隆起部位的皮肤就会长期的受压,限制皮肤正常的血液循环,使皮肤缺血,出现坏死,就是褥疮。最常见的部位肩胛骨部、骶骨部、股骨大粗隆和足跟等部位。 常见的褥疮分为四期: 第一期:又称淤血红润期,皮肤出现红、肿、热麻木或是触疼,这时症状最轻,应该积极的采取措施,防止症状的发展; 第二期:又称炎性浸润期,此时皮肤红肿现象加重,皮肤会变为紫色,还会出现小水泡,如不及时处理,极易出现溃烂,此时应该重点保护皮肤,要避免创面感染; 第三期:又称溃疡期,此时皮肤的血液循环严重受阻,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患者皮肤的浅层组织已经感染,有脓液流出,形成溃疡,严重者组织坏死而且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而且有臭味。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感染面会向四周及深部扩展,到达骨骼,甚至会引起败血症。 预防褥疮发生的护理措施有: 1、保持患者床褥的平整柔软,也可选用气垫;

脊髓损伤术后护理

健康教育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毛丹易蕊夏薇孙云熊敏*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脊柱外科,湖北十堰 442000) 作者简介:毛丹(1983-)女护师 通讯作者:*熊敏(1964-)男教授硕士生导师 EMAIL:xiongmin1964@https://www.wendangku.net/doc/c91790702.html, 脊髓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创伤,损伤原因多为交通事故伤、坠落跌伤及重物压伤等,由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痛苦及沉重经济负担,因此大多数患者产生了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1-4],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本研究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7月至2011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82例,男61例,女21例,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颈髓21例,胸髓22例,腰髓39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4例,对照组38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对患者进行卫生知识宣教,介绍并发症的发生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让患者能了解相关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2)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①在生活上给予患者帮助,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及氛围:病房内应宽敞,病床之间的间隙应不少于1.5米,方便轮椅的出入和上下床;地面应防滑,厕所应宽大均以坐式马桶为主,两侧要有扶手,洗澡间应有软管喷头,同样应有扶手;床应有护栏,可摇起,床垫应有适当弹性,必要时配备防压疮垫;病房内要有空调,患者体温调节能力差,出汗少,防止高温时体温控制不良。②要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通过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负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支持和调适,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做好家属的配合工作,应选择病人最信赖且对病人最具影响作用的人来陪伴。陪护者要同医护人员步调一致,谈病情及预后要说法一致,说话要慎重,不应有暗示性,主要从细节的照顾上来体现亲情,爱护与鼓励,从而坚定

脊髓损伤的护理

脊髓损伤的概述 (一)概述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或脱位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颈髓损伤造成上下肢瘫痪时称为四肢瘫,胸段以下脊髓损伤造成躯干及下肢瘫痪而未累及上肢时称为截瘫。SCI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 (二)致病原因 主要见于车祸伤、坠落伤、运动性扭伤、脊柱损伤、过重负荷等。 (三)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临床表现 1.脊髓震荡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 2.脊髓休克以迟钝性瘫痪为特征,病理反射消失、二便功能丧失,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通过X线片基本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 2.CT检查有利于判定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程度及发现突入椎管的骨块或椎间盘。 3.MRI(磁共振)检查对判定脊髓损伤状况极有价值。 4.脊髓造影对陈旧性外伤性椎管狭窄诊断有意义。 (四)治疗原则 脊柱脊髓损伤治疗原则已有共识,即早期用药、早期手术(彻底减压、

合理固定和有效融合)、早期康复。脊髓损伤24小时内属于急性期,此期内治疗都属于早期治疗。 早期用药 由于脊髓血运障碍及代谢产物等对脊髓造成的继发性损伤是可以阻止或预防的,临床常联合应用药物来阻止或减少继发性损害,或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 1.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被认为是目前治疗急性SCI经典有效药物。冲击疗法是指利用极短时间内超过通常口服剂量约20倍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充分发挥其抗炎及免疫抑制效应,强烈地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趋化分子等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阻断炎症细胞活化及其黏附和在组织中的聚集,使炎症反应得到控制。 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减轻水肿,增加脊髓血流量,抑制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稳定溶酶体膜,增加NaK依赖式ATP酶的活性增大静息电位和脊髓运动纤维的兴奋性,促进脊髓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快速、强大,甚至在若干小时内病情可以得到改善。 尽早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进行冲击疗法可预防脊髓水肿及缺血造成的继发损伤。脊髓损伤时不能用于低于L2或马尾神经的损伤。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规定,对脊髓损伤进行治疗必须在8小时之内,3小时最好,持续24小时。 (1)方法如下:[准备好输液泵→前15分钟按30mg/kg的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