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形结合专题教案

数形结合专题教案

数形结合专题教案
数形结合专题教案

初三数学复习专题——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理解数形结合的本质:几何图形的性质反映了数量关系,数量关系决定了几何图像的性质;

(2)了解数形结合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化抽象为直观,化直观为精确,从而使问题得到简捷解决.

教学重点

(1)理解数形结合的本质;

(2)能够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难点

在代数与几何的结合点上找出解题思路,从而以简捷途径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引入:数学结合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学们并不陌生。本学期所学习的二次函数相关知识,就由函数表达式与图像性质两部分组成。从图像角度分析,二次函数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具有对称性、最高(低)点等特征;但若要精确获得抛物线上某一点的具体位置,则需要借助解析式求出坐标。下面考考大家的图像分析能力,试着自己从抛物线图像中提取重要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例1. 已知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

①2a +b =0;

②abc >0; ③042

a b c -+<; ④方程20ax bx c ++=的两根之和大于0;

⑤方程2ax bx c x ++=有两个实数根,

正确的是.

【原因】解:①根据图像可知,二次函数对称轴为直线x =1,则

12b a

-= ∴-b =2a ∴2a +b =0 ②观察开口方向、截距、对称轴可知:a >0,c <0; ∵02b a ->,a >0 ∴b <0

③∵当12x =-时,42a b y c =-+且由图像可知:12

x =-时对应的点在x 轴下方 ∴042

a b c -+< ④法一:【数】由韦达定理120b x x a +=-

> 法二:【形】二次函数的零点即为对应的二次方程的两根.根据图像对称轴与图像的一个零点,可知另一个零点为3. 所以1220x x +=>

⑤法一:【数】将原式变形为2(1)0ax b x c +-+=

∵222(1)4124412b ac b b ac b ac b --=+--=-+-

其中,240,20b ac b ->->

∴2(1)40b ac -->

∴方程2ax bx c x ++=有两个实数根

法二:【形】令212,y ax bx c y x =++=,方程2ax bx c x ++=的根即为y 1与y 2图像交点的x 值。由图像可知y 1与y 2图像有两个交点,所以方程2ax bx c x ++=有两个实数根。

例1小结:(1)注意观察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特殊点坐标

(2)函数图像公共点的横坐标,即为两解析式联立后所得方程的解

例2. 如图,已知在点A (0,4)是y 轴上一点,过点C (4,6)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点D ,点B (t ,0)为OD 上一动点(不与O ,D 重合),联结AB ,AC ,E 为DC 上一动点,且90ABE ∠= ,过点E 作EF ∥AB ,

交AC 于点F .

(1)设点E 的纵坐标为y E ,求y E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

并写出t 的取值范围;

(2)若存在一点B ,使四边形ABEF 为矩形,求t 的值.

解:(1)法一:根据题意:AB

AE

=BE

22290,ABE AE AB BE ∠=∴=+ 代入化简得:()2

4044

E t t y t -=<<

法二:90,90ABE ABO EBD ?∠=∴∠+∠= ,

90,90AOB OAB ABO ??∠=∴∠+∠= ,OAB EBD ∴∠=∠

又90AOB EDO ?∠=∠= ,

AOB ∴?∽BDE ?

AO OB BD DE

∴= 4,,4,E AO OB t BD t DE y ===-=

()2

4044

E t t y t -∴=<< (2)法一:若四边形ABE

F 是矩形,则22290,BAC BC AC AB ∠=∴=+ 其中,AC

=BC

代入解得:t =2

法二:过点A 作AH ⊥CD ,垂足为点H

若四边形ABEF 是矩形,则AC ∥BE ,ACH BED ∴∠=∠

∴tan tan ACH BED ∠=∠

AH BD CH ED

∴= 444,2,2E

t AH OD CH y -===∴= 又2

44

E t t y -=,解得14t =(舍),22t =2t ∴= 法三:直线AC 的解析式为:142

y x =+ 若四边形ABEF 是矩形,则AC ⊥AB

∴k AB =-2,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2x +4

令y =0,得x =2 ∴t =2

例2小结:处理垂直(直角)问题的几种方法:

1. 勾股定理

2.锐角三角比

3.三直角型相似

例3.已知例1中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为:223

=--,其图像与x轴交于A、B

y x x

两点(点A在点B左侧),与y轴交于点C. 在该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 AC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考题】(机动)在第四象限内,该抛物线上是否

存在点Q,使得△QBC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

Q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法一:利用两点之间距离公式

假设P(1,t),利用两点之间距离公式表示PC、P A,

进一步将

C△P AC表示为关于t的表达式,但最小值以目前知识无

法求出;

法二:结合图像性质

∵A、B关于二次函数对称轴对称,∴对称轴上点到A、B两点距离相等

∵AC为定长∴C

的最小值在(PC+P A)min=(PC+PB)min时取到

△P AC

∵两点之间线段距离最短,∴(PC+PB)min=CB=

∴C△P AC

课堂总结:

“数形结合”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借助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二是借助形的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某种关系。

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便于理解;代数方法的一般性,解题过程的操作性强,便于把握。对于例1与例2,我们可以选取两种角度中较为简便的方法解答;但在解决综合问题时,往往需要两种方法的结合。比如例3,单一方向的解法无法解决问题。

介绍华罗庚《数形结合诗》: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

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思考题】(机动)

法一:设Q (a ,223a a --)(0

CQB CQE BQE Q E B C S S S y y x x a a a a a a =+=?-?-=?----?=-+=--+△△△∴ ∴当a =32时,278CQB S △的最大值为,Q (315,24

-). 注:从代数出发,落实到图形

法二:设与BC 平行的直线解析式为:y =x +c (c <-3), 与223y x x =--联立得:2330x x c ---=,

令94(3)0c ?=++=解得:214c =-

, ∴2213304x x --+=解得:x =32, ∴Q (315,24

-) 注:从图形出发,落实到代数

作业布置

配套专题作业

板书设计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结题报告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课题结题报告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课题结题报告》 数学以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也可以说数学是研究“数”与“形”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而在数学教学中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可以说,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范围里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源于在数学教学世界越来越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与应用,我们决定以数形结合思想为研究方向,让其成为我们学校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行为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重要媒介。 一、课题研究背景 “数形结合”可以看成是数学的本质牲特征。“数形结合”是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从这句话中可体现出数形结合对数学教学起着很主要的作用,把数形结合思想贯穿在学习数学过程的始终,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我们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对数形结合不够重视,关于数形结合教学理论缺乏,大部分学生了解数形结合,但未能充分、广泛运用数形结合去解决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目标 1、促进教师教学意识及行为的转变,使教师们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有系统的认识,明确地位、作用。 2、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形成适合不同学段进行的以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指导教学的教学策略。 3、帮助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观点,善于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思想与方法,发展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及辨证思维能力,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全面认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挖掘教材中蕴含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内容,分析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和功能。 2、针对不同的教学问题,探索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 3、探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同时,也学会运用数形结合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途径。 四、课题研究方法

《数与形》公开课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数与形》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107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猜想验证,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以形想数的直观生动性,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发现规律,正确的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难点:经历探索规律及验证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找规律: 2、导入新课:刚才的找规律都是一些简单的图形或数字方面的规律,那么如果咱们把数字与图形结合起来研究,看看会怎样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习《数与形》 3、板书课题。 二、新授 1、首先请同学样观察一下,下面三幅图分别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然后用平方来表示他们的个数? 课件演示 2、再观察,从图一到图二,再到图三,依次增加了多少个小正方形? 课件演示 3、如果继续这样摆下去,同学们想一下,第4个大正方形需要增加几个小正方形?用平方表示是多少?第五个呢? 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感受到在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可利用数的规律来解决图形问题。) 4、咱们现在再把刚才那三个图形的算式放在一起来观察一下,看看等号左右二边的数各有什么特点?再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接下来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小组或个人汇报。 5、教师引导小结数字规律并板书:从1开始,几个连续奇数相加,和就等于几的平方。 6、教师讲结从图形方面发现同样的规律。 7、课件出示规律,齐读规律二遍,师:这个规律同学们认为哪几个关键词比较重要,不可或缺? 8、小结:数形结合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设计意图: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提升从1开始连续几个奇数相加的和这一规律的认识,清晰规律,灵活运用。)

关于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方式浅谈

关于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方式浅谈 资料来源:大学生教育资源 我有幸参加了由省教科所组织的四川省教育教学共同体举办的关于“小学生数形结合能力的研究”论坛,全省30个共同体研究单位进行了三年级和六年级数形结合能力调查与分析,共同体学校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都给出了分析报告。论坛中来自7所学校的一线教师带来了七堂精彩的数形结合课,有以形来揭示数的《路程速度时间》、《相遇问题》、《合理安排提高效率》、《比赛场次》,有以数来表示形的《点阵中的规律》、《组合图形》、《方向与位置》等,七节课为此次论坛数形结合能力研究提供了很多研究素材,特别是经过小组讨论、专家点评、专家讲座后,给我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启发。 通过本次论坛,通过与专家面对面的评课、议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本次对三、六年级的数形能力的调查与分析,主要对以下问题提出了质疑: ●数形结合中“数”与“形”谁先谁后?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通过直观的图形揭示数,是否影响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很好地通过数抽象出图形,看图提问题、解决问题? ●数学课堂中能否建立一种数一形一数或形一数一形的数

学教学模式? ●在高段教学中,数形怎样结合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在这次论坛中,通过专家对课例的点评和对数形结合的理解,结合课例对一线教师提出的质疑作出了解答,使一线教师对数形结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使我由最初的迷茫发展至现在的茅塞顿开,达到了参与这次论坛的目的。 一、数形结合是一种数学思考方法 数形结合是数学思考、数学研究、数学应用、数学教学的基本方式,数形结合是双向过程,要处理好数与形的结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水平而定。 1.就教材内容而言,对于较新、较难的教学内容、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先形后数,用形来表示数,学生通过形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对于后继教材和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可先数后形,通过数来揭示形。 2.就学生的年龄特征而言。中低段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实施先形后数,让学生从形中读懂重要的数学信息,并整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中高段学生,应该逐步过渡到先数后形,如在教学分数的乘、除法意义,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拼、截引起的面积变化时,让学生通过画出直观图形,能让学生很快找出面的变化,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专题辅导(1)数形结合精品教学案

专题一】数形结合思想 考情分析】 在高考题中,数形结合的题目出现在高中数学知识的方方面面上,把图象作为工具、载体,以此寻求解题思路或制定解题方案,真正体现数形结合的简捷、灵活特点的多是填空小题。 从近三年新课标高考卷来看,涉及数形结合的题目略少,预测2020 年可能有所加强。因为对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能力的考查,是对学生思维品质和数学技能的考查,是新课标高考明确的一个命题方向。 1.数形结合是把数或数量关系与图形对应起来,借助图形来研究数量关系或者利用数量关系来研究图形的性质,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 ,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可以深刻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 2.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考纲指出“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 ,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思维品质和数学技能。 3.“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用好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需要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理解概念的几何意义和图形的数量表示,为用好数形结合思想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4.函数的图像、方程的曲线、集合的文氏图或数轴表示等,是“以形示数” ,而解析几何的方程、 斜率、距离公式,向量的坐标表示则是“以数助形” ,还有导数更是数形形结合的产物,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数形结合”的知识平台。 5.在数学学习和解题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寻求解题途径,制定解题方案,养成数形结合的习惯,解题先想图,以图助解题。用好数形结合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形结合千般好,数形分离万事休” 。 纵观多年来的高考试题,巧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形结合的重点是研究“以形助数” 。 【知识归纳】 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借助形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作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象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二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 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应注意以下数与形的转化: 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的问题常有以下几种: (1) 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2) 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研究方程根的范围; (3) 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研究量与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4) 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几何意义研究函数的最值问题和证明不等式; (5) 构建立体几何模型研究代数问题; (6) 构建解析几何中的斜率、截距、距离等模型研究最值问题; (7) 构建方程模型,求根的个数; (8) 研究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性质等. 常见适用数形结合的两个着力点是:以形助数常用的有:借助数轴;借助函数图象;借助单位圆;借助数式的结构特征;借助于解析几何方法. 以数助形常用的有:借助于几何轨迹所遵循的数量关系;借助于运算结果与几何定理的结合。数形结合思想是解答高考数学试题的一种常用方法与技巧,特别是在解选择题、填空题时发挥着奇特功效,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准确画出函数图象,注意函数的定义域;(2) 用图象法讨论方程( 特别是含参数的方程)的解的个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首先要把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看作是两个函数的表达式( 有时可能先作适当调整,以便于作图) ,然后作出两个函数的图象,由图求解.这种思想方法体现在解题中,就是指在处理数学问题时,能够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几何图象有机结合起来思索,促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和谐复合,通过对规范图形或示意图形的观察分析,化抽象为直观,化直观为精确,从而使问题得到简捷解决。

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形结合的思想 中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分三类:一类是纯粹数的知识,如实数、代数式、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等;一类是关于纯粹形的知识,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一类是关于数形结合的知识,主要体现是解析几何。数形结合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或者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像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或者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直观,使数量关的精确刻划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得到解决。“数”与“形”是一对矛盾,宇宙间万物无不是“数”和“形”的矛盾的统一。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彻底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几何意义又分析其代数意

义;第二是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由数思形,以形想数,做好数形转化;第三是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本身就可以看作是数形的结合。如: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借助于直角三角形来定义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借助于直角坐标系或单位圆来定义的。

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广角—数与形》优秀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07—108页《数与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 2、使学生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发现规律,正确地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 教具学具: 电子白板、小正方形纸片 教学设计: 一、回顾感知数形结合的应用 (1)课件展示一年级到六年级学过的一些数形结合的例子。[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2)总结: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也可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今天我们来深入研究“数”与“形”(板书) 【揭示课题】 二、通过拼摆小正方形,初步感受到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

1、出示问题情境 电子白板出示1个小正方形、3个小正方形、5个小正方形,可以共同拼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大正方形图,有规律地呈现这些图,让学生说出前后两个大正方形图形相差多少个小正方形?【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正方形图和加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说出每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每行或每列各有几个小正方形?【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能写出等号右边的括号里的数,是几的平方】 3、想象一下,下一幅图会是什么样子呢?需要多少个小正方形? 4、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记录单。 预设:1=1×1=(1)2 1+3=2×2=(2)2 1+3+5=3×3=(3)2 1+3+5+7=4×4=(4)2 ;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 5、汇报交流结果 生1: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7”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凑巧是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生2:左边加法算式里加数都是奇数。 生3: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生4:第几个图形就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6、思考:第10个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第100个图中呢?第n幅呢?【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详尽的例子找到数与形之间蕴藏着的大凡的规律】

沪教版数学复习课:学会“数形结合”,善于“数形结合”教案

学会“数形结合”,善于“数形结合” (课堂教学教案设计) 问题背景: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自1637年,法国的笛卡尔提出了解析几何,把变量引进数学以来,“数形结合”,成为数学发展的动力,《解析几何》成为数学发展的新的转折点。 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直观,使数量关系的精确刻划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得到解决。“数”与“形”是一对矛盾,宇宙间万物无不是“数”和“形”的矛盾的统一。 数形结合不仅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而且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要争取胸中有图,见数想图,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 课题:学会“数形结合”,善于“数形结合” 课堂教学进程 一、问题引入:以形助数,以数辅形 例1、 直线2=y 和函数]2,0[,cos 2π∈=x x y 的图象围成的一个封闭图形 的面积是( )。 解:如图: 例2、已知向量)15sin ,15(cos ),75sin ,75(cos 0000== 那么||b a -的值是 ( )。 代数解法: ||- 2 =(a b -)2

=2a 2·2b b a +-=1(2-cos750cos150+sin750sin150)+1 =1111=+- ∴ ||b a -=1 几何解法:如图:将a 、b 的始点都平移到原点,即a =OA 、b =OB 则||b a -=BA 且∠XOB=150 ∠XOA=750 ∴∠BOA=600 又OA =1 ∴AB =1 二、注意联系,实现转化 例3、若5x+12y=60,求22y x +的最小值。 学生图解(略) 三、加强变式,一题多变,从不同侧面看同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和创造性思维。 例题4: 已知:A (2,-3),B (-3,-2),直线l 过点P (1,1),且与线段AB 相交,求直线l 的斜率范围。 变式:已知:A (2,-3),B (-3,-2),直线l 过点P (1,1),A 、B 两点在直线异侧,求直线l 的斜率范围 解法1:在坐标系内画图,可确定斜率范围是K ≥3/4,或k ≤4;

数学思想方法之数形结合教学设计

函数复习课: 数学思想方法之数形结合 一、教学设计意图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教学建议中说: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学习知识复习阶段创设一节融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于一体的课有其重要价值。而选择良好的知识载体凸现数形结合的作用,又要具备一定思维价值,怎么选择呢?回顾人教版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形结合”是在七年级下册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笛卡儿1坐标的引入让代数和几何连接起来,是代数和几何相结合的理论基础。之后随之而学的函数则是这种数形结合的良好运用,所以选择“函数”内容是最佳的选择。 为了让“数形结合”思想更融洽自然地体现,我们设置有效的问题串来形成学习过程。什么叫“有效”?激发学生思维、数形结合的意识自然渗透、自主选用。我们用递进的问题串让学生找到数形结合的抓手,即解决问题的落脚点。所以我们选择了一条直线分别与直线、抛物线、双曲线结合的图形进行研究其中的形、数关系。 二、学情分析 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学生在《反比例函数》章节止,已经多次经历数形结合的学习过程。但学生是否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真正感悟到数形结合思想, 1坐标系的提出者是勒奈·笛卡尔, 他最主要的成果莫过于“几何学”,准确的说是将代数和几何连接起来。当时,代数还比较新,在数学家的头脑中,几何学的思维仍占据一席之地。笛卡尔一直在思考,能不能把几何学的问题用代数的形式表达出来,打破两者之间的界限。 坐标系创立于1637年,笛卡尔当年创立坐标系还有一个故事。笛卡尔是在参军时,刚刚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又开始思考几何和代数的结合。然而,思绪一时半会理不清,笛卡尔无聊之际看到墙面上忙着爬行织网的蜘蛛,玩心大起,顿时有了兴趣,仔细观察了起来。看着蜘蛛有规律地横竖交替地编织网格的时候,沉思中的笛卡尔灵机一动:蜘蛛运动的轨迹能不能这一条条的线来定位呢?蜘蛛所处的位置是不是也可以用线相交形成的点来确定呢?他仔细观察两面垂直的墙面以及天花板的交线,三平面是两两垂直的。他拿出笔来,仿照着画出了三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分别代表两墙面的交线以及墙面和天花板的交线,在纸上描出一个点代表爬行于墙面的蜘蛛。蜘蛛这个点到三平面的距离自然是可以计算出来的,那么,这个点不就唯一确定了吗?它的位置就能精确唯一地被表示出来了。笛卡尔欣喜若狂,他在日记里写道:“第二天,我开始懂得这惊人发现的基本原理。”此时,他有了将代数和几何相结合的理论基础。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根据这种数形结合思想,他创立了我们现在所谓的“解析几何学”,在平面上,用一点到两条固定直线的距离来描述点的位置;在空间中,就用一点到三个相互垂直平面的距离来精确定位点。此时,几何问题不仅可以用代数形式表示,还可以用代数变换来实现其几何性质。 解析几何的出现,有着跨时代的意义。它改变了自从古希腊以来,几何和代数分离的趋势,将原本对立的两个概念——数与形,完美地统一起来,让几何曲线和代数方程结合起来。这一天才的创新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笛卡尔的发明不仅为牛顿、莱布尼兹发现微积分开辟了道路,还开拓了变量数学的领域。为什么这么说呢?笛卡尔对点的定位从另一方面讲是把曲线看成是点运动的轨迹,这一观点建立了点和实数的对应,将形(点、线、面)和“数”统一起来,将变数引进到数学中,数学不再是由常量组成的,也囊括了时时改变的变量。恩格斯给出了高度评价:数学中的转折点就是笛卡尔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才进入了数学,辩证法才进入了数学,微分和积分也就有了成立的基础。

高考数学复习数形结合教案

数形结合思想教学设计 一、考情分析 在高考题中,数形结合的题目出现在高中数学知识的方方面面上,把图象作为工具、载体,以此寻求解题思路或制定解题方案,真正体现数形结合的简捷、灵活特点的多是填空小题。 从近三年新课标高考卷来看,涉及数形结合的题目略少,预测2013年可能有所加强。因为对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能力的考查,是对学生思维品质和数学技能的考查,是新课标高考明确的一个命题方向。 1.数形结合是把数或数量关系与图形对应起来,借助图形来研究数量关系或者利用数量关系来研究图形的性质,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可以深刻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 2.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考纲指出“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思维品质和数学技能。 3.“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用好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需要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理解概念的几何意义和图形的数量表示,为用好数形结合思想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4.函数的图像、方程的曲线、集合的文氏图或数轴表示等,是“以形示数”,而解析几何的方程、斜率、距离公式,向量的坐标表示则是“以数助形”,还有导数更是数形形结合的产物,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数形结合”的知识平台。 5.在数学学习和解题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寻求解题途径,制定解题方案,养成数形结合的习惯,解题先想图,以图助解题。用好数形结合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形结合千般好,数形分离万事休”。 纵观多年来的高考试题,巧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形结合的重点是研究“以形助数”。 二、思想方法概述 1.数形结合的含义

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

数与形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章数学广角——数与形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数与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帮助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数与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帮助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启发法,探讨法。 教具准备: 挂图,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平时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样解决的呢? 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解决办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小结:说得很好,你们在遇到困难时都能勇敢面对,并且想方设法去解决。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问题,看看大家是否能像自己说的那样去做。

2、设疑。 (1)按规律填空: ○1 5 10 15 20 ()○2 1 3 6 10() ○3 2 3 5 6 9 10 14 15 ()() (2)计算: 100+101+102+103+…+2018=() (3)填空:(出示挂图) 小明用吸管和图钉钉三角形形状(如图,线段表示吸管,黑点表示图钉)。 如果小明钉100个三角形,那么又需要_____个图钉和_____根吸管。3、教师小结:以上问题,如果用常规方法,解决起来会很困难和繁琐,但是如果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就能使问题更简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形结合的方法。 4、板书:数形结合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例题1——数转为图形。 1、计算。 1+3=() 1+3+5=() 1+3+5+7=() 1+3+5+7+9+11+13+15+17+19=() 观察这些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连续自然数) 2、观察一下,上面的图和下面的算式有什么关系?把算式补充完整。

2021新高考数学二轮总复习第2讲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学案含解析.docx

第2讲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函数与方程思想,渗透到中学数学的各个领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一般通过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数列及解析几何等知识运用的交汇处,思想方法和相关能力的结合处进行考查. 思想方法诠释 1.函数的思想:是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是对函数概念的本质认识,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2.方程的思想:就是分析数学问题中变量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或者构造方程,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或者运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转化问题,使问题获得解决.方程思想是动中求静,研究运动中的等量关系. 3.函数思想与方程思想的联系: 函数思想与方程思想密切相关,对于函数y=f(x),当y=0时,转化为方程f(x)=0,也可以把函数y=f(x)看作二元方程y-f(x)=0. 函数与方程的问题可相互转化.求方程f(x)=0的解就是求函数y=f(x)的零点.求方程 f(x)=g(x)的解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求函数y=f(x)-g(x)与x轴的交点问题. 思想分类应用 应用一函数思想与方程思想的转换 ,g(x)=ax2+bx(a,b∈R,a≠0),若y=f(x)的图象与y=g(x)的图象有且【例1】设函数f(x)=1 x 仅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A(x1,y1),B(x2,y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当a<0时,x1+x2<0,y1+y2>0 B.当a<0时,x1+x2>0,y1+y2<0 C.当a>0时,x1+x2<0,y1+y2<0 D.当a>0时,x1+x2>0,y1+y2>0 思维升华求两个函数f(x),g(x)图象的交点问题通常转化为求函数F(x)=f(x)-g(x)的零点问题.而函数F(x)的零点问题也可以转化为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 【对点训练1】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R,且有2f(x)+f(x2-1)=1,则f(-√2)= . 应用二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例2】为了竖一块广告牌,要制造三角形支架,如图,要求∠ACB=60°,BC的长度大于1 m, m,为了稳固广告牌,要求AC越短越好,则AC最短为() 且AC比AB长1 2 )m B.2 m A.(1+√3 2 C.(1+√3)m D.(2+√3)m

《数形结合》教学设计

《数形结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咱们一起研究(齐读课题)——数形转化(课前板书)转化策略我们非常熟悉,请看,研究分数加减法时,通常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这是数与数之间的转化。 师:研究圆的面积时,是将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从而得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是形与形之间的转化。 师:“数”和“形”是数学中最主要的研究对象。(板书:数形)那么,数和形之间有没有关系呢?这节课咱们就重点来研究研究。请看 二、初步感知 出示例题1/2+1/4…… 师:观察这个算式,他有什么特点? 生:后一个分数是前一个分数的一半(1/2)(分子都是1;分母依次乘2……)师:一起看看,1/4是1/2的一半,…… 师:你想怎么算? 生:通分(可能有同学会找规律) 师:这里是四个分数相加,如果再继续加上前一个数的一半,(是多少)再加呢,再加呢,再加呢,出示……,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生:后面还有很多数,无数个 师:“无数个”就是没有尽头的意思,按照这样的规律没有尽头的加下去,它的和等于多少呢? 师:看到数,咱们还可以想想形!请,大家借助图形找找感觉。打开练习纸(出示练习纸)请你从这三个图形中任意找一个,然后在你选择的图形中找到它的1/2,在1/2的基础上再加上它的1/4,再加上它的……,按算式要求一直加下去,看看能不能找到和

是多少。 生:操作,师巡视 师:我们来看几个同学的作品,出示圆的,如果继续加下去,下一个数在哪里 生:加在空白部分。 师:算式的意思就是在空白处不停地加下去。再看这个同学的 出示线段图,算式中的省略号在哪里 生:空白处 师:感受一下,这样加下去,和应该是多少? 生:有人说1,有人说无限接近1 师:老师用正方形再来演示一下加的过程。【演示】按这样的规律加下去,和是多少? 生:有人说1,有人说无限接近1 师:意见不统一了,我们不急着得到最终答案,先来看看同学们画图的收获。刚开始大家看到这个算式一点感觉都没有,不知道和是多少。通过画图,现在同学们知道它的和与谁有关系? 生:1 师:无论觉得等于1,还是接近1,比1差一点,起码我们有了一个方向。但是,我们还是有困惑,结果到底是等于1,还是接近1?你觉得图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生:不能 师:这就是图的缺陷,它不能准确地、精细化的表示结果。当图解决不了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再用数来进行推理。既然“和”与1有关系,我们就从1开始想。 课件出示:1= + 师:我们可以把1换一种表示方式,转化成 + ,然后把第二个再转化成 + 。课件演示: 师:继续将第二个转化成……生: +

《数与形》教案6

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 教学设计 执讲教师:高凤琴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107页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例1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2.体会数与形的联系,进一步积累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意识。 3.体验数形结合方法的价值,激发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体会数与形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意识。 教学难点:借助数形之间的联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形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调节气氛,缓解紧张 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新的一周开始了,很高兴看到精神焕发的你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那我们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说反话”。什么意思呢?比如,我说“我看天”,你就回答“我看地”;我说“我朝左”,你就回答“我朝右”。听懂了吗?谁想来试一试?(请一名男生)准备好了吗? ①我看天②我朝左③我张嘴④我越活越年轻⑤我是大美 女 师:谁还想试一试。 ①我站着②我举左手③我是女生④我越来越漂亮 师:有的同学可能觉得不公平了,刚才游戏中有个人总占便宜,谁呀?(老师)想不想反过来?你们先说,我再说。(想)说来试一试。 二、探究新知

1.过渡导入 师:同学们开心吗?(开心)快乐吗?(快乐)带着开心、放松的心情,我们开始上课好吗?(好。上课!)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数与形的世界。请看。(播放课件,课件出示松果螺线排列图、玫瑰花、海螺)植物果实顺时针、逆时针两条螺线的交错排列,让我们感叹大自然中数与形的完美结合,玫瑰花瓣的排列绽放着数与形合璧的美丽,海螺平滑的弧线中蕴藏着数与形结合的神奇与奥妙。在数学学习之旅中,数与形的结合是我们的好助手。一年级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小棒和计数器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及我们刚刚学习的分数乘除法,直观的形使抽象的分数问题变得一目了然。线段图的使用让复杂的数量关系清晰可见。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中,数与形总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好搭档!那在今天的数学课堂,数与形又将进行怎样的对话?我们去一同去探究。(板书:数与形) 2.探究例1。 ①师:老师带来几幅图形。 依次出示: 图1 图3 总个数吗? 生:1、1+3=4、1+3+5=9。(要求学生边指边说,从形中抽象出数) ②师:如果老师继续往下摆,(师在黑板板依次摆出 1、3、5的小正方形)猜一猜,第4个图形至少再添上几 个这样的小正方形就能拼成更大的正方形? 生:至少再填7个。 问:为什么是7个。 生可能:因为我看到前面几幅图,后一个加数总比前一个多2,比5多2是7,所以至少添7个小正方形。 生也可能:我发现前面的加数都是1、3、5连续的奇数,所以这次应该添7个。 师:我们摆摆看(教师依次摆出7个绿色的),的确是

高三数学教案 数形结合思想

第十三专题 数形结合思想 考情动态分析: 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思索,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可使复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总是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一般地说,“形”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易于整体上定性地分析问题.“数形对照”便于寻求思路,化难为易;“数”则具有严谨、准确的特点,能够严格论证和定量求解.“由数想形”可以弥补“形”难以精确的弊端.恰当地应用数形结合是提高解题速度、优化解题过程的一种重要方法. 纵观多年来的高考试题,巧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抽象数学问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形结合的重点是研究“以形助数”,但以数解形在近两年高考试题中也得到了加强,其发展趋势不容忽视. 数形结合在解题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如在解方程和解不等式问题中,在求函数的值域和最值问题中,在三角函数问题中都有充分体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不仅直观易于寻找解题途径,而且能避免繁杂的计算和推理,简化解题过程,这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中更显优越. 第一课时 方程、函数中数形结合问题 一、考点核心整合 利用“形”的直观来研究方程的根的情况,讨论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解变量的取值范围,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考查化归转化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能使烦琐的数量运算变得简捷. 二、典例精讲: 例1 方程的实根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无穷多个 例 2 已知函数x x x g x x f 2)(|,|23)(2 -=-=,构造函数)(x F ,定义如下:当)()(x g x f ≥时,)()(x g x F =;当)()(x g x f <时,)()(x f x F =.那么)(x F ( ) A 、有最大值3,最小值1- B 、有最大值727-,无最小值 C 、有最大值,无最小值 D 、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 例3 已知0>x ,设:P 函数x c y =在R 上单调递减;:Q 不等式1|2|||>-+c x x 的解集为R .如果P 和Q 有且仅有一个正确,试求c 的取值范围. 例 4 已知0>a ,且方程022 =++b ax x 与方程022 =++a bx x 都有实数根,求b a +的最小值. 三、提高训练: (一)选择题: 1.函数||x a y =和a x y +=的图象恰有两个公共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 、)1,1(- C 、),1[]1,(+∞--∞ D 、),1()1,(+∞--∞ 2.已知],0(π∈x ,关于x 的方程a x =+)3 sin(2π 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则实数a 的 取值范围为( )

(江苏专用)201X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八 第1讲 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学案 理

第1讲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高考定位函数与方程思想一般通过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知识进行考查;数形结合思想一般在填空题中考查. 1.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含义 (1)函数的思想,是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是对函数概念的本质认识,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想方法. (2)方程的思想,就是分析数学问题中变量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或者构造方程,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或者运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转化问题,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想方法. 2.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1)函数与不等式的相互转化,对于函数y=f(x),当y>0时,就转化为不等式f(x)>0,借助于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可解决有关问题,而研究函数的性质也离不开不等式. (2)数列的通项与前n项和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函数,用函数的观点去处理数列问题十分重要. (3)解析几何中的许多问题,需要通过解二元方程组才能解决,这都涉及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有关理论. 3.数形结合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①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象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②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 4.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彻底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几何意义又分析其代数意义;第二是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由数思形、以形想数,做好数形转化;第三是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本身就可以看作是数形的结合. 热点一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应用 [应用1] 不等式问题中的函数(方程)法 【例1-1】 (1)f(x)=ax3-3x+1对于x∈[-1,1],总有f(x)≥0成立,则a=________. (2)设f(x),g(x)分别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当x<0时,f′(x)g(x)+f(x)g′(x)

数形结合思想教案

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图象变换,能迅速作出给定的函数图象; 2.让学生了解用数形结合法解决方程、不等式、含参问题的讨论; 3.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 【教学难点】1.各种图象变换之间的区别及灵活应用; 2.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题. 【例题设置】例1(平移易错点剖析),例2、4(函数作图),例3(找中心),例5(图象法解不 等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九种基本函数及圆锥曲线的图象. ⑴ 正比例函数 kx y =,)0,(≠∈k R k ⑵ 反比例函数 k y =, )0,(≠∈k R k ☆ 其图象是以原点为中心,以直线y x =和y x =-为对称轴的双曲线. ⑶ 一次函数 b kx y +=,)0,(≠∈k R k ⑷ 一元二次函数 )0(2≠++=a c bx ax y ⑸ 指数函数 ,0x y a a =>且1≠a (特征线:1=x ) ⑹ 对数函数 0,log >=a x y a 且1≠a (特征线:1=y ) ⑺ 正弦函数 R x x y ∈=,sin ,周期π2=T ⑻ 余弦函数 x y cos =,R x ∈,周期π2=T ⑼ 正切函数 ),2(,tan Z k k x x y ∈+≠=π π 周期π=T ☆一个小结论:在区间)2, 0(π上恒有x x x sin tan >>(证明文科留至《三角函数》一节再给出, 理科用导数证明如下) 证明:① 记()tan f x x x =-,则21()10cos f x x '=->在)2,0(π上恒成立,故()f x 在)2 ,0(π上为增函数,所以()(0)0f x f >=,即当(0,)2x π ∈时,恒有tan x x >

《数与形》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P107数学广角——数与形。根据教材例题的具体内容及形式,本课时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重视“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规律。 教学伊始,从观察、分析例1中图与算式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算式左边的加数与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的关系,发现“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在体验用形表示数的直观性的同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借助“数”“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例2时,从观察抽象的算式特点开始,先通过简单的计算找到得数规律,再借助多种几何图形直观验证计算过程及结果,使学生在初步了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极限思想。 3.通过举一反三,培养数学能力。 在巩固练习时,充分利用教材习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举一反三地运用所学,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认识图形和相应的数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3、让学生在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大胆猜想、细心验证、灵活运用的能力。 4、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等基本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发现算式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PPT课件、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未知。 认真观看屏幕上的这几幅图。这些图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只有将数与图形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最直观、最美妙的效果。我国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这样的话,投影出示,生齐读。 现在,我们就在带着华老先生的这句名言,一起走进奇妙无穷的数形世界。 (板书课题:数与形)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教学例1

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文档

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引言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以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作为其研究的对象,而数和形是相互联系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把问题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结合起来考察,或者把数量关系转化成图形的性质问题,或者把图形的性质转化成数量关系问题,这种处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就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早在数学萌芽时期,人们在度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过程中,就把数和形联系起来了.我国宋元时期,系统地引进了几何问题代数化的方法,用代数式描述某些几何特征,把图形之间的几何关系表达成代数式之间的代数关系.17世纪上半叶,法国数学家笛卡儿以坐标为桥梁,在点与数对之间、曲线与方程之间建立起来对应关系,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从而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后来,几何学中许多长期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三等分任意角、化圆为方等问题,最终也借助于代数方法得到了完满的解决.即使在近代和现代数学的研究中,几何问题的代数化也是一条重要的方法原则,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智慧的数学方法.我们在研究抽象的“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直观的“形”,在探讨“形”的性质时,又往往离不开“数”.通过.

“数”与“形”的结合,我们对事物、规律的把握就能既容易又 细微、深刻. “数形结合”的应用大致又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以 数解形”,而第二种情形是“以形助数”.“以数解形”就是有些 图形过于简单,直接观察却看不出什么规律来,这时就需要给图 形赋值,如边长、角度等等.“以形助数”是指把手抽象的数学 语言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可避免繁杂的计算,获得出奇制胜的解法. 沟通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不仅使几何学获得了代数化的有力工具,也使许多代数学和数学分析的课题具有了明显的直观性,在 数学解题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形,或 者把图形性质问题转化成数量关系来研究,后者把数量关系问题 转化成图形性质来研究,以便以数助形或以形助数,使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二)问题研究的意义 数学学习,不单纯是数的计算与形的研究,其中贯串始终的是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中学数学里所接触到的一些思想方法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无疑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形结合是根据数 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 示其几何直观,使数量关系的精确刻画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 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得到解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