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

一、选择题:

1.共同要素说强调以下哪种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 ]

A.心理官能的发展

B.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

C.概括化的原理

D.对各要素间整体关系的理解

2.不同类型的知识在头脑中以不同方式表征,例如,程序性知识以下列哪个表征? [ ]

A.命题

B.表象

C.概念

D.产生式

3.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 )、学生

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 ]

A.认知心理

B.教学心理

C.教育心理

D.德育心理

4.下列不属于心智技能的特点的是 [ ]

A.内潜性

B.客观性

C.减缩性

D.观念性

5.下列关于专家和新手差异表述得不正确的是 [ ]

A.专家有庞大的知识系统

B.专家是超级的再认者

C.新手从末到头解决问题

D.根据新象棋手的特点发明了象棋的电脑系统——深蓝

6.实验研究可以让教育心理学家确定产生某一行为的原因,实验至少包括 [ ]

A.一个自变量

B.一个对照组

C.一个可变量

D.一个不变量。

7.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发现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案,这集中

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 ]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促进者

D.反思者

8.学习骑自行车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 [ ]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9.下列关于品德描述正确的是 [ ]

A.其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B.品德就是道德

C.品德就是个性

D.品德一定危害社会

10.根据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那些不会遵照教师的要求来完成作业的学生可能更 [ ]

A.创造性智力

B.分析性智力

C.实践智力

D.自我认知智力

11.何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具体的,而非一般的? [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12.激进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为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控制论专家 [ ]

A.维特罗克

B.布鲁纳

C.格拉塞斯费尔德

D.奥苏贝尔

13.将动机划分为内在动机、内化动机和外在动机的理论是 [ ]

A.自我价值理论

B.控制点理论

C.成就目标理论

D.自我决定理论

14.有的人在回答问题时倾向于很快就做出反应,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15.根据斯金纳发明的一种学习装置“斯金纳箱”做的经典实验提出来的学习理论是 [ ]

A.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B.认知同化理论

C.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D.信息加工理论

16.教育心理学家利用某种方式了解儿童和教师的经历、想法和感受的研究方法是 [ ]

A.个案法

B.访谈和问卷调查法

C.观察法

D.人种学研究

17.学习“医生讨厌律师”这句话时,附加一句“律师对医生起诉了”,这采用了 [ ]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18.下列关于元认知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元认知控制包括元认知计划、元认知监察和元认知调节

B.元认知策略属于过程性知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C.时间管理策略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

D.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

19.下面哪个属于早期的迁移理论? [ ]

A.概括化理论

B.强化理论

C.特殊迁移说

D.试误说

20.下面哪个是人本主义的促进道德情感的治疗原则或称教育原则? [ ]

A.谦虚

B.自信

C.自尊

D.移情性理解

21.提出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

当深远的影响的是 [ ]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22.个体具有应用文字思考及使用语言传达意义的能力,这种能力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 [ ]

A.语言智能

B.逻辑一数学智能

C.空间智能

D.内省智能

23.学生在熟悉了“胡萝卜”、“豌豆”和“菠菜”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组合学习

24.皮亚杰认为儿童只做规定的事情,因为他想避免惩罚或者得到奖励,这是道德认知发展的 [ ]

A.自律阶段

B.无律阶段

C.纪律阶段

D.他律阶段

二、填空题:

1.维果茨基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_____。

2.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进行的小型课堂教学,叫做_____。

3.团体智力测验包括_____、库赫曼—安德森智力测验和欧迪斯—列农学生心理能力测验。

4.1989年,布朗、柯林斯和达吉德首次提出并界定了“_____”的概念。

5.技能通常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和_____两种。

6._____ 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7.分合法是_____ 1961年提出的一套团体问题解决的方法。

8.跟随在行为之后能够增强行为再次发生的频率的事件,叫做_____。

9.儿童以成人为榜样,建立了自己所仰望的一种理想的自我,叫做_____。

10.德维克等在社会认知框架的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完善的_____。

11. 是指一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别。

12.认为女性不能成为优秀的工程师表达的是观点,声称男性不能胜任幼儿教师工作也同样如此。

13.威廉·斯登于1912年首次提出了的概念。

14.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有可能被检索出来并回到短时记忆,这时记忆又被称为“”。

15.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论也对当代产生了重要影响。

16. 指对特定的内部和外部刺激模式进行辨认和判断。

17.学生一生都在持续进行着性别角色的过程,即接受并做出被社会认定的性别角色行为。

18. 和平等教育是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

19.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识论与预成论是截然不同的,而是一种。

20.不同地方的人们在行为、态度、衣着、语言和饮食上的差异,这就是。

21. 是反映关于适合男性和女性行为的印象和看法的广义类别。

22.根据的智力三元论,智力表现为三种形式: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智力。

23.皮亚杰的是建立在对西方传统认识论的批判和继承之上的。

24.所谓是指在连续多次的练习过程中所发生的动作效率变化的图解。

25.解决问题的技巧及适应日常生活事件并从中学习的能力,被称为。

26.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这两种与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

27.设计是奥苏贝尔提出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28.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认为,建构主义学家可以归入两大阵营,一是心理(学)上的建构主义者,

二是社会(学)上的建构主义者。

29. 即各事件发生的过程及其各过程间的关系的图式。

30.技能的活动方式不是动作的随意组合,是技能形成的前提。

31.图式的激活、功能固着性和都反映了灵活性在理解问题中的重要性。

三、名词解释题:

1.高原现象

2.对偶故事法

3.认知结构

4.低个人成就感

5.普雷马克原理

6.表象

7.动作程序图式

8.交互决定论

9.PQ4R方法

10.结构不良领域知识

11.关键期

12.学习策略

13.联结主义

14.移情

四、简答题:

1.观察学习经历了什么过程?

2.简要叙述常见的学生学习风格差异。

3.学习策略的结构是怎样的,三大学习策略之间是什么关系?

4.怎样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内在学习论?

5.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6.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思路和环节是什么?

7.加涅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把学习过程分成哪些基本阶段?

8.人本主义与认知派的意义学习存在什么区别?

9.如何评价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五、论述题:

1.对比初级知识获得与高级知识获得的差别,并分析其教学启示。

2.①说说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观。

②他的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

3.①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②有哪些对策?

4.说说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对中小学教育的影响。

5.①品德心理的结构是什么?

②说说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6.画出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模式图,并加以解释。

7.①不同的归因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

②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B

4.B

5.D

6.A

7.D

8.B

9.A 10.A 11.B 12.C

13.D 14.C 15.A 16.B 17.A 18.C 19.A 20.D 21.C 22.A 23.A 24.B

二、填空题:

1. 内化

2. 微格教学

3. 罗吉—桑代克智力测验

4. 心智技能

5. 情境性学习

6. 学习

7. 戈登 8. 强化物 9. 自居作用 10. 成就目标理论 11. 编码系统 12. 性别歧视 13. 智商14. 工作记忆 15. 建构主义 16. 模式识别 17. 社会化 18. 减少偏见 19. 渐成论 20.文化差异21. 性别刻板印象 22. 斯腾伯格 23. 建构主义 24. 练习曲线 25. 智力 26. 认知风格

27. 先行组织者 28. 菲利普 29. 脚本 30. 合乎法则 31. 反应定势

三、名词解释题:

1.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称之为高原现象。它表现为

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而不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

2.对偶故事法通过向被试讲述包含着道德价值内容的故事,它们以对偶道德故事为主,成对出现,来让

被试判断研究者所涉及哪些行为类型。

3.认知结构是指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

以感知、加工外界信息以及进行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4.低个人成就感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个人成就感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

值的评价下降,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缺乏适应性。

5.在强化时,可以使用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

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如“你吃完这些青菜,才可以吃火腿”。

6.表象是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与现实世界的情境相类似的心理图像,是对事物的物理特征做出连续保留的

一种知识形式,是人们保存情境信息与形象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

7.动作程序图式是一种关于动作程序的认知结构,它是通过多次练习在头脑中形成的,在相似情境的激

发下就会自动地调节以控制人的行为。

8.交互决定论是班杜拉提出的对行为进行解释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个人、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

响、彼此联系的。

9.PQ4R方法是由托马斯和罗宾逊提出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能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的学习技术,PQ4R代

表预览(Preview),设问(Qeustion)、阅读 (Read)、反思(Reflect)、背诵(Recite)和回顾(Review)。

10.结构不良领域知识是指生活中比较复杂的知识,不是简单回答就能理解解决的知识。

11.关键期,只在此期间脑对某种类型的信息输入会产生反应,即在该时期,容易出现和培养儿童的某种

能力,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形成。

12.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13.联结主义是桑代克提出的,认为学习实质上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自动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这

种联结不需要以观念作中介。

14.移情就是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在他人位置,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

和情感的能力。

四、简答题:

1.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经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四个过程。

注意过程:在注意过程中,学习者注意和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

保持过程:在保持过程中,学习者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个体储存他们所看到的感觉表象,并且使用言语编码记住这些信息。

复制过程:在复制过程中,学习者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

动机过程:在动机过程中,学习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

2.常见的学生学习风格差异:

(1)感觉通道:所谓感觉通道的差别是指学习者对于视觉、听觉和动觉刺激的偏好程度。

学习者在感觉通道偏好上存在三种典型类型:①视觉型学习者;②听觉型学习者;③动觉型学习者。(2)认知风格: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认知风格:①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②反思型和冲动型;③整体性和系列性;④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

3.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区分为三种,并对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从记忆中存取。认知策略可以分为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三种。这三种策略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元认知策略监控和指导认知策略的运用,元认知策略总是和认知策略一道起作用的。如果一个人没有使用认知策略的技能和愿望,他就不可能成功地进行计划、监控和自我调节。也就是说,可以教学生使用许多不同的策略,但如果他们没有必要的元认知技能来帮助他们决定在某种情况下使用哪种策略或改变策略,那么他们就不是成功的学习者。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4.马斯洛认为,外在学习是单纯依赖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学习。其着眼点在于灌输而不在于理解,属于一种被动的、机械的、传统教育的模式。

马斯洛批判传统的学习是一种外在学习,学习活动不是由学生决定的,是由教师强制的。学生只是对个别刺激做出零碎的反应而已,学生所学的知识缺少个人意义。“学生学到的,顶多不过像是在他的口袋里装了几把钥匙或几个铜钱而已。学生所学的一切,对他个人的心智成长,毫无意义”。在他看来,目前学生们浸透着外在学习的态度,并且像黑猩猩对训练员的技巧作出反应那样对分数和考试作出反应。

读一本书的惟一理由可能是它可能带来的外部奖赏。为了获得“一纸文凭”或“赚取学位”可概括为这一外在教育的弊端。

马斯洛认为,理想学校应反对外在学习,倡导内在学习。所谓内在学习就是依靠学生内在驱动,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这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模式。这种内在教育的模式会促使学生自发的学习,打破各种束缚人发展的清规戒律,自由地学他想学的任何课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综合各家理论模式和阶段论,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①识别有效信息;②理解信息含义;③整体表征;④问题归类。

(2)寻求解答阶段:在寻求解答时,可能存在这样两种一般的途径:算法式和启发式。

(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

(4)评价结果阶段

6.建构主义者提出并强调支架式教学: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简言之,是通过教师的帮助(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支架式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预热。这是教学的开始阶段,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供可能获得的工具。

(2)探索。首先由教师为学生确立目标,用以引发情境的各种可能性,让学生进行探索尝试,这时的目

标可能是开放的,但教师会对探索的方向有很大影响。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以启发引导,可以做演示,提供问题解决的原型,也可以给学生以反馈等,但要逐渐增加问题的探索性的成分,逐步让位于学生自己的探索。

(3)独立探索。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探索的方向和问题,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

探索。这时,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探索不同的问题。

7.学习过程是从不知到知的一个单个的活动过程,加涅把它分成八个阶段。

(1)动机阶段。要使学习得以发生,首先应该激发起学习者的动机。

(2)了解阶段。在了解阶段,学习者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注意和选择性知觉。

(3)获得阶段。对外部信息一旦开始注意和知觉,学习活动就可进入获得阶段。

(4)保持阶段。经过获得阶段,已编码的信息将进入长时记忆的储存器。

(5)回忆阶段。也就是信息的检索阶段,这时,所学的东西能够作为一种活动表现出来。

(6)概括阶段。人们常常要在变化的情景或现实生活中利用所学的东西,这就需要实现学习的概括化。

(7)作业阶段。也就是反应的发生阶段,就是反应发生器把学习者的反应命题组织起来,使它们在操作活动中表现出来。

(8)反馈阶段。通过操作活动,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8.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区别。

罗杰斯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所谓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而奥苏贝尔则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它只涉及理智,而不涉及个人意义。因此,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只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并不是罗杰斯所指的有意义学习。因为认知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自己是没有个人意义的,它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因而与全人无关,是一种无意义学习。

9.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及其“患者中心”出发,在教育实际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对传统的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这种冲击和促进主要表现在: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维系于课堂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从而促进了个别化教学运动的发展。

人本主义的观点和主张从理论上说无疑是方向正确的,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实施起来也是相当不易的。即使在人本主义思潮处于鼎盛时期,他们自身的教学主张,如“开放学校”“开放课堂”等也没有得到真正实现。

五、论述题:

1.斯皮罗等人认为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初级知识获得与高级知识获得。

初级知识获得是学习中的低级阶段,教师只要求学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测验中只要求他们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现出来(如背诵、填空、简单的练习题等)。

而高级学习则与此不同,它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到具体情境中。这时,概念的复杂性以及实例间的差异性都显而易见,因而大量涉及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

斯皮罗认为,传统教学混淆了高级学习与初级学习之间的界限,将初级学习阶段的教学策略不合理地推及高级学习阶段的教学中,使教学过于简单化。必要的简单化对教学来说是有意义的,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过于简单化则会使得学生的理解简单、片面和僵化,这正是妨碍学习在具体情境中广泛而灵活的迁移的主要原因。

在高级知识获得阶段,学习者开始涉及大量的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这时的教学主要是以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为基础,着眼于知识的综合联系和灵活变通,面对复杂多变的任务情境,灵活地理解问题,灵活地解决问题。而建构主义就是要寻求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途径。

2.(1)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基础上,将生物学的原则和方法引入人类发展的研究中,形成了迄今为止极具影响力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他的发展理论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在皮亚杰看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操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促进了其内部心理结构的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不是简单地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加上新的事实和思想,而是涉及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

皮亚杰认为智慧是有结构基础的,而图式就是他用来描述智慧(认知)结构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皮亚杰对图式的定义是“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全部遗传图式的综合构成一个初生婴儿的智力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机能的成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儿童通过同化、顺应及平衡化作用,使得图式不断得到改造,认知结构不断发展。

(2)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②前运算阶段(2~7岁)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④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

(3)关于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皮亚杰提出四个基本因素。

①成熟②练习和经验③社会性经验④平衡化

(4)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心理发展研究与课程论都是建立在皮亚杰理论基础上的。他的理论对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有重要的价值。皮亚杰从发生认识论的观点出发研究人类个体的心理起源和心理发展,并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来充实和验证其学说。他所强调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思想,活动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关于个体心理发展各个阶段间的质的差异和对各阶段的具体阐述等,都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并揭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某些规律,有助于人们预测儿童的发展并施以正确的教育影响。

3.教师职业倦怠是在长期的工作环境及伴随的压力中积淀下来的,因此,职业倦怠的形成机制是较为复杂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也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进行探讨。(1)社会因素:社会各方面对教师的要求在逐渐提高,工作压力、精神压力日益加剧。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异常繁重,日平均工作时间远远长于其他一般职业。如果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与其劳动强度不成正比,极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导致心理上的极度疲劳。

(2)组织因素:学校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学校的组织氛围和谐,则教师心情愉悦,效率较高;

如果领导专制,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关系紧张,则教师就会感到压抑、烦躁和忧郁。同时,学校对教学的评价机制是否科学也会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在这种工作压力下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3)个人因素:研究表明,那些具有A型人格、低自尊或外控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这类教师常常抱有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对外界干扰容易妥协,在人际交往中体验到无能感,这种不能客观评价自我使得他们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对策:(1)缓解教师职业倦怠,需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支持网络。首先要给教师合理的角色期待,引导教师合理的定位;其次,国家切实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维护教师权益,使教师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尊重;最后,教育部门应该探索出有效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将职前与职后培训有机结合,提高教师智力与非智力能力,重视教师承受工作压力和自我缓解压力的训练。(2)改善学校领导方式是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学校领导要关心教师生活,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生活困难,协调好教师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在教学管理方面,学校要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提倡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另外,要为教师提供深造及参与学校民主决策的机会,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尊心,有效地防止职业倦怠的发生。(3)教师本人应认识到倦怠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解决的最好途径是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增加自己工作的内部动力。此外,教师了解自我,培养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多参与社会活动,也可以减轻工作压力。对于已出现倦怠症状的教师,也可借助于他人的力量,找朋友倾诉、找专家咨询都是缓解倦怠的有效途径。4.埃里克森把发展看作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各个阶段互相依存,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埃里克森还指出,不仅所有的发展阶段是依次地相互联系着的,而且最后一个阶段和第一个阶段也是相互联系着的。

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以下8个阶段:(1)信任对怀疑(0~1.5岁)。(2)自主对羞怯(1.5~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6)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7)繁殖对停滞(30~60岁)。(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

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学校教育中,小学生正处于第四阶段(6~12岁),中学生正处于第五阶段(12~18岁),埃里克森的理论有助于我们的教育适应中小学生的发展。

(1)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

教师一定要意识到他们的学生总是在努力保持着积极的自我概念,认为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个体。所有入学的儿童都相信自己能学,他们满心期望在学校里获取成功。但他们马上就不得不面临现实。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通过这一个危机。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评价以及课堂组织的方法,对儿童的自我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

马西亚等人研究发现,青少年个体面临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之间的冲突和选择时,会产生四种可能的情况。同一性危机在儿童中是较常见的,只要教师能积极帮助学生处理这种危机,学生大多会较顺利地获得同一性。教师通常是最合适和最有可能帮助学生获得同一性的人。学生选择某一特殊的专业,往往

是受这一专业的教师的人格力量的影响。一个教学卓有成效、热情的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且这种教师往往能对学生在该专业的成就给予及时合理的反馈和强化,进而影响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和同一性的形成。

5.一般的都认为道德品质包括着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式三种基本心理成分。

道德认知是对于行动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既包含着对一定的道德知识的领会(如道德概念与道德行为准则等),也包括着以这些知识变成自己的行动指南,变为信念并且以此来评价自己和别人的道德行为。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知而产生、对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与道德信念紧密联系,而且道德情感与道德认知往往结合在一起,构成人的道德动机。

道德行为是道德动机的具体表现与外部标志,它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作为道德品质的几个基本组成部分,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而且,这三者本身又各自有其不同的等级水平。在德育活动中,必须全面兼顾品德的各个侧面,不能简单让学生记忆各种社会规范,也不能只是靠纪律、惩罚等约束儿童的行为,必须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结合起来。

皮亚杰以独创的临床研究法(谈话法)为研究方法,即先给儿童讲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然后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向儿童提出一些事先设计好了的问题,分析儿童的回答,尤其是错误的回答,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揭示了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及其影响因素。皮亚杰从认为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在此之前,儿童还经历一个具有自我中心的规则概念的阶段——前道德阶段。

(1)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

5岁幼儿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他只做规定的事情,因为他想避免惩罚或者得到奖励。因此,这一阶段的儿童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

(2)他律阶段

5~8岁的儿童处于他律道德阶段,这一阶段的道德认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

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3)自律阶段

9~11岁儿童进入自律阶段,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不再无条件服从权威。有人称该时期为道德相对主义,合作的道德。

总的来说,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他律道德是根据外在的道德法则而作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外在结果,而不考虑行为的动机,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成人的命令或规定,这是一种受自身之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自律道德已能从主观动机出发,用平等不平等、公道不公道等新的标准来判断是非,这是一种受儿童自身已具有的主观价值支配的道德判断,皮亚杰认为,儿童只有达到这个水平,才算有了真正的道德。

6.1974年,加涅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如图),这一模式展示了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流程。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这一模式表示,来自学习者的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他的感受器,并通过感觉登记器(记录器)进入神

经系统。信息最初在感觉登记器中进行编码,最初的刺激以映像的形式保持在感觉登记器中,保持0.25~2秒。当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它再次被编码,这里信息以语义的形式储存下来,在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也是很短的,一般只保持2.5~20秒。但是如果学习者作了内部的复述,信息在短时记忆里就可以保持长一点时间,但也不超过一分钟。经过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等编码,信息被转移到长时记忆中进行储存,以备日后的回忆。大部分学习理论家认为长时记忆中的储存是长久的,而后来回忆不起来的原因是由于“提取”这些信息的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并非不同的结构,它们只不过是同一结构起作用的不同方式而已。同样也应该注意,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有可能被检索出来并回到短时记忆,这时记忆又被称为“工作记忆”。当新的学习部分地依赖于对学生原先学过的东西的回忆时,这些原先学习的东西就从长时记忆中检索出来并重新进入短时记忆。

从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中检索出来的信息要通过反应发生器。反应发生器具有信息转换或动作的功能,从反应发生器中传来的神经传导信息使效应器(肌肉)活动起来,产生一个影响学习者环境的操作行为。这种操作使外部的观察者了解原先的刺激发生了作用——信息得到了加工,也就是说学习者确实学了点什么。

在这个信息加工过程中,一组很重要的结构就是图上的“执行控制”和“期望”。“执行控制”即已有的经验对现在学习过程的影响,“期望”即动机系统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这两个结构的作用下进行的。

7.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

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在稳定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生气。在控制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积极地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是最大的问题,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韦纳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得出一些关于归因的最基本的结论:①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感则较少。而归因于努力相对归因于能力,无论成功或失败都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这种看法与我国传统的看法一致。②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③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而能力高却不努力的人则受到最低评价。因此,韦纳总是强调内部的、稳定的和可控的维度。

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往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左右着学生日后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归因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对下次成功的高期待;不良的归因模式不仅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相反还会因为学生总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差,而产生习得性无助的现象,因而使学习一蹶不振。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归因,尽量地将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即努力不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树立对下次学习成功的期望,不放弃自己的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获得成功。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V2.0)

1.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 (1)独立学科的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一书,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末)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4)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4.心理发展的概念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5.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 (1)认知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根本过程是连续的,但有阶段性的表现) (2)认知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3)认知发展具有不平衡性(0-6,青春期是加速期) (4)认知发展的普遍性与个别差异性 6.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出现客体永久性和心理表象 前运算阶段(2~7岁):能够进行符号表征、假装游戏,但自我中心、单一维度、不可逆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具有可逆性、守恒性,但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能够进行假设演 7.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因素。 成熟:由遗传提供的发展基础 练习和经验:物理经验+数理逻辑经验 社会性经验: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 平衡:不断成熟的认知结构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 8.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四个概念。 图式:动作的组织或结构;或者说是行为以及思维的方式。(最早来源于遗传) 同化:根据已有图式来理解新事物或者事件的过程。 顺应:有机体调节自己图式结构来理解新事物或者事件的过程。 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滤的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2.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5.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a2-2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 A.一般问题 B.有结构问题 C.无结构问题 D.特殊问题 6.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l司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10.创造性的基本结构中不包括( )。 A.创造性人格 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意识 D.创造性勇气 1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12.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13.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 A.有结构的问题 B.无结构的问题 C.简单问题 D.复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A )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3.(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D )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C )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 )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 ( B )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1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 D )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 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1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 C )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13.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 B ) A.态度 B.习 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14.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 C )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15.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 A )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D.信息加工过程16.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B ) A.消 退 B.泛化 C.获得 D.分化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二)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二) 第二节学习策略 一、概述 (一)含义&特点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名词解释 特点:操作性和监控性(学习策略的基本特征)的有机统一;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 (二)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 自我调节学习:指学生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的,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 学生要进行自我调节学习,必须具备四个条件:a.能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b.能够意识到自己拥有的学习策略并确信他对自己学习的价值;c.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自我调节学习;d.具有为自己学习的意识、愿望与动机,并把学业作为一个积极的过程去探究、追求与享受。 二、分类 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认知策略是信息加工的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则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填空题 ★★(一)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 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1. 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言语在大脑中重现学 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学习方法。它是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常用的复述策略有:在复述时间上,采用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在复述的次数上,强调过度学习;再复述的方法上,包括排除相互干扰、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复习形式多样化等。……名词解释、填空 2. 精加工策略……填空、名词解释 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 的深层加工策略。它常被描述成一种理解理解记忆策略,其要旨在于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联系越多,能够回忆出信息原貌的途径就越多,即提取的线索就越多。精加工越深入越细致,回忆就越容易。 具体来说,精加工策略有以下几种: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 3. 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指: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知识结构的 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语词、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一种是纲要策略,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结构的把握。 ★(二)元认知策略 1. 元认知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调节,主要包括 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教育的特质是( )。 A.认识活动 B.生存活动 C.传递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3.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 B.霍尔 C.利托尔诺 D.华生 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社会活动 7.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8.“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情境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别性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A.关心学生的学习 B.教书育人 C.班主任工作 D.教学 10.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本 1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 A.法国的左拉 B.英国的斯宾塞 C.中国的孟子 D.苏格拉底 12.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13.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14.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教育心理学复习试题

《心理学》复习资料(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学生在课外看电视时,喜欢唱歌的学生很容易看到娱乐新闻,喜欢运动的学生很容易看到体育消息。这主要是因为人的注意受到( A )的影响。 A、人的兴趣 B、人的知识经验 C、人对事物的期待 D、人的情绪状态 2、吃过苦药之后喝白开水,会觉得水是甜的。这属于感觉的( D ) A、适应现象 B、融合现象 C、掩蔽现象 D、对比现象 3、在黑板上用白色粉笔写字,字迹显得非常清晰。这是因为知觉的选择性受到(B)的影响。 A、对象与背景的组合关系 B、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C、人的需要 D、人的兴趣 4、思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其基本过程是(A)。 A、分析和综合 B、比较和分类 C、抽象和概括 D、系统化和具体化 5、表象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表象具有( D )特点。 A、理解性和概括性 B、整体性和直观性 C、整体性和理解性 D、概括性和直观性 6、学生对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的声音记忆,属于( B )。 A、形象记忆 B、语词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7、“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落一叶而知秋”,反映的都是思维的( A )。 A、广阔性和深刻性 B、独立性和批判性 C、灵活性和敏感性 D、逻辑性 8、具有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特点的情绪状态是(C)。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9、“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活动特征,属于( C )气质类型。 A、多血质(强、平衡、灵活) B、胆汁质(强、不平衡) C、粘液质 D、抑郁质(弱、不平衡) 10、动机和兴趣是( B )的组成要素。 A、个性心理特征 B、个性倾向性 C、认识过程 D、意志过程 11、马虎粗心属于人的性格特征中的( B )。 A、性格的情绪特征 B、对待客观现实的态度 C、性格的意志特征 D、性格的认知特征 12、上课时,学生依据老师的描述,头脑中出现相应的人物和情节的形象,这是一种( C)。 A、幻想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空想 13、条件反射原理的提出者是(C)。 A、弗洛伊德 B、冯特 C、巴甫洛夫 D、笛卡儿 14、班杜拉称之为“无需练习的学习”也称(A)。 A、观察学习 B、接受学习 C、发现学习 D、自学 15、共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B)。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华生 16、发现遗忘规律,提出遗忘曲线的是( C )。

2020年4月浙江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4月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守恒性的形成在以下哪个阶段?(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桑代克 B.西蒙 C.加涅 D.奥苏伯尔 3.下面对加涅的学习记忆模型描述正确的是( ) A.学习是S-O-R简式 B.学习是学、思、习、行的循环整合 C.学习是由加工、预期和执行控制三个系统协调活动的过程 D.学习是选择性地知觉新信息,然后进行主动的建构并生成意义的过程 4.原有知识为下位概念,新知识的概括性和包容水平比原有知识高,新旧知识之间构成总括关系,这种学习称为(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发现学习 5.学习准备的重要标志是学生的( ) A.身心发展水平 B.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 C.心理因素的发展水平 D.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 6.世界上第一个学习理论是( ) A.联结说 B.概括说 C.顿悟说 D.同化说 7.奥苏伯尔根据学习的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 A.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C.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D.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8.幼儿学习的基本形式和方法是( ) 1

A.认知 B.思维 C.游戏 D.操作 9.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叫( ) A.迁移 B.正迁移 C.负迁移 D.零迁移 10.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是指(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1.象征性游戏的萌芽从何时开始?( ) A.1岁左右 B.2岁左右 C.3岁左右 D.4岁左右 12.以下不属于游戏的认知特性的是( ) A.自我导向 B.心理主动性 C.灵活性 D.内在动机 13.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是( ) A.想象 B.记忆 C.表象 D.形象 14.儿童智力技能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出现了( ) A.形象思维 B.表象性思维 C.抽象思维 D.具体思维 15.下面不属于幼儿创造性的测量方法的是( ) A.主观评定法 B.作品分析法 C.观察法 D.测验法 16.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主要借助什么来实现?( ) A.记忆 B.游戏 C.思维 D.想象 17.根据知识的分类,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是( )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实践性知识 18.下面不属于幼儿发展性评价的是( ) 2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67452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67452

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1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 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P14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 P42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P48-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 运动阶段( 0-2 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 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 4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P58-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P65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 6 、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P76

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形成了的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观察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暗中摸索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 ( 或称“榜样” ) 的行为 ( 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 ) ,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察榜样示范就能够进行,因此,对于人类来说,观察学习更为重要。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他认为:( 1 )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 2 )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7 、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P88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8 、简述奥苏泊尔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 P83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类属学习:又称下位学习,是把新观念归入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其中原有观念是总观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 )。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皮亚杰 2.下列概念中,( D )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反射 3.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A )。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4.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C )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A.学习行为 B.社会理论 C.社会生活实践 D.文化视野 5.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6.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7.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C )。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8.( B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D.加涅 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C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1.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 A )。 A.促进者和引导者 B.领导者和参谋 C.管理者 D.示范者 12.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测验是( B )。 A.标准参照测验 B.常模参照测验 C.描述性测验 D.团体测验 1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C )。 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14.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D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一反应联结 15.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C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16.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7.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C )。 A.斯金纳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一)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一) (注意:红色部分为重点题目)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 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 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 A、系统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 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 D)。 A、霍尔(Hall,G.S.1844—1924) 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 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 D、桑代克(Thorndike E.L.1874—1949) 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D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D、实验室实验 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 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B )。 A、简便易行 B、严格控制 C、定量研究 D、探讨相关关系 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 B )。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

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 B )。 A.自然实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 B )。 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 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C )。 A.卡普杰烈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乌申斯基 D.布隆斯基 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B)。 A.观察法实验 B.自然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1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C)。 A.冯特 B.比奈 C.桑代克 D.班杜拉 15、在学校教育中,使能力、品格、个性得以成长,学生也是学习中有能动性的主体,指的是(B)。 A.教 B.学 C.环境 D.氛围 16、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有何区别及其作用?属于教育心理学任务是( C)。 A.应用任务 B.学习任务 C.理论任务 D.教学任务 二、多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因素是( ABC)。 A、环境 B、学 C、教 D、教材 2、与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有关的陈述有(ABDE )。

09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09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1) 2008-12-10 21:44:35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文字大小:【大】【中】【小】 填空题:1.在宏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四种主要的变量。2.根据国内外有关教师教育的研究,新教师一般都关心以下八大问题:课堂纪律 ... 填空题: 1.在宏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四种主要的变量。 2.根据国内外有关教师教育的研究,新教师一般都关心以下八大问题:课堂纪律、激发学生动机、因材施教、评价学生的学习、与家长的关系、教学组织和管理、备课不充分和处理学生的个别问题。 3.在教育心理学整个发展过程中有两条线索;一条为在实验室中研究人类及动物学习的规律,另一条则为在学校和社会现实情境中探索人类学习的规律,并提出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主张。 4.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此书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 5.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的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6.1877年,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卡列杰夫出版了俄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7.系统性原则主要表现在整体性、层次结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和自组织性五个方面。 名词解释: 1.变量:所谓变量是指在量上或质上可以有变异的因素或特征。 2.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观察被试的行为和行为特征,并予以记录,以便提供可用作分析的素材的一种方法。研究者对观察情境不加任何控制条件,不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 3.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实际情境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变化。 简答题: 1.舒尔曼(Shulman,1987)认为,专家教师具有哪几个方面的专门知识?(7分) ①所教的学科知识。 ②教学方法和理论,适用于不同学科的一般教学策略(诸如课堂管理的原理、有效教学、评价等)。 ③课程材料以及适用于不同学科和年级的程序。 ④教特定学科所需的知识:教某些学生和特定概念的特殊方式,例如以最佳方法对能力差的学生解释什么是负数。 ⑤学习者的性格特征和文化背景。 ⑥学生学习的环境——同伴、小组、班级、学校以及社区。 ⑦教学的目标和目的。 2.请简述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所传递信息的主要部分,是教学中的客体,它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 (2)学生特点 学生除了有年龄、性别等差别以外,还有个别差异。年龄的差异意味着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而个别差异则意味着思维发展的水平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智力的差别、原有知识结构的差别、性格的差别——外向或内向、场依存性或场独立性等等、以及家庭的文化背景、种族等差异,所有这些都会对教育进程产生影响。 (3)教师特点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讲都起着主导作用。这里并不否定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问题是作为学校的教育过程,它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最有效地组织教学,而教师起着关键作用。 (4)教学环境 包括教学媒体,学校物质环境、教室里的布置、温度等等以及集体的气氛、同学之间的关系、家庭成员间关系、班级之间的关系、校风、舆论——校内以及社会上的舆论等等。可以说,教学环境是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3.简述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既然有它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同时也有适合于它自己的研究方法,因而,它构成了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独立的分支。但是,正如我们在分析对象任务时已提到,它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中其他的一些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时甚至有交叉、重叠。 (一)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二)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关系 儿童心理学为教育心理学提供基础,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各年级阶段发展的规律。 (三)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关系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综合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以及理工科的知识研究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优手段、方法的一门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根据;而反过来,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又为学习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四)教育心 09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2) 2008-12-10 21:44:35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文字大小:【大】【中】【小】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定稿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汇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自我中心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内外 B.内部 C.外部 D.以上都不对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一)

学习理论 一、填空题 1、学习是的变化。 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的基本规律包括:习得、消退、刺激的泛化与。 3、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逐渐变弱并最终消失,这种现象称为。 4、“一着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指的是条件刺激的。 5、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的过程是。 6、桑代克关于学习的三条定律是:、、。 7、华生曾经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做了一个形成的实验。 8、斯金纳将行为分为两类:应答行为和。 9、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作。 10、实施正强化的做法是给予一个刺激,实施负强化的做法是一个不愉快刺激。 11、惩罚的目的是为了。 12、班杜拉认为个体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13、是指观察者通过看到他人受强化而间接地受到相应的强化。 14、苛勒是学派的代表人物。 15、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学习是由而实现的。 16、是动物在头脑中形成的对环境的综合表象,包括路线、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等信息。 17、布鲁纳认为,是指一种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系或关系的内部认识系统,或者说,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 18、布鲁纳提倡学习法。 19、奥苏伯尔从两个维度上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与发现学习;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将学习分为和。 20、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建立和 的联系。 21、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由、、和四个阶段组成。 22、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它比学习内容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 23、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有三个记忆系统,分别是:、和。 24、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和社会互动过程。 25、建构主义的许多观点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出的,传统教学的弊端有: 26、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和。 27、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和。 28、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二、选择题 1、学生的学习不具有哪个特点() A、属于接受学习 B、具有直接性的特点 C、受多方面多层次的因素影响 D、按预定教学计划系统连续地进行 2、以下哪种因素引起的变化是学习() A、适应 B、疲劳 C、经验 D、成熟 3、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蜜蜂采蜜 B、猴子练攀爬 C、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 D、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 4、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只是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A、顿悟说 B、认知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67452

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1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 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P14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 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 P42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 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 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P48-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 运动阶段( 0-2 岁)主 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 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 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 4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P58-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 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P65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 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 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 6 、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P76 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形成了的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人类 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观察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暗中摸索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观察学习就是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 ( 或称“榜样” ) 的行为 ( 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 ) ,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 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察榜样示范就能够进行,因此,对 于人类来说,观察学习更为重要。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他认为:( 1 )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 2 )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7 、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P88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 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 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A )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3.(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

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D )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C )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 )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