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融媒时代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融媒时代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融媒时代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融媒时代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8

传媒论坛传媒热点 第1卷第6期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和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融媒时代的到来对播音行业人员在从业方面会有更高的要求,以及更加优秀的应变能力,这样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

融媒体时代的开始,也就说明传媒行业要开始一个新纪元。传统媒体都需要在新社会的环境下转变生存方式,不然的就会被社会所淘汰。纸媒、电视、广播这些传统的媒体已经顺着发展趋势顺利转型,所以现阶段的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也需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所有大学的教师都会思考:如何真正向传媒行业推送学校里优秀的学生回应社会需求,并为传媒业提供更好的人才。目前我国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如优秀教师缺乏,教育内容陈旧,人才培养力度不足,缺乏新媒体技术等。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考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需要做到改革创新秀。

一、融媒体时代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一)丰富的知识储备

在融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变得越来越快捷。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如果停留在信息的综合传播中,主持人将失去竞争力。对于观众来说,主持人独特和有争议的信息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因此,如果主持人自己的知识不足,在主持过程中就没有原创意见,可靠性就会丧失。另外,目前的观众开始使用投机方式来处理媒体。随着论坛、微博、微信的出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讨论节目和主持人。因此,在节目开始之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实施。凭借自己的相关知识,可以真正做好这个项目并获得观众的信任和认可。

(二)良好的现场控制能力

在整个融媒体时代,主持人不仅需要与来宾和观众进行互动,还需要与网络用户进行交流。频繁的互动和有限的节目时间对主持人的现场反应和控制场景的能力要求更高。特别是对于一些网络广播节目,主持人必须接受用户提出的问题并随时与他们交流。在麦克风和摄像头前执行有效的语言表达,控制节目的进度并顺利完成节目,这些都需要出色的恢复能力和现场控制能力。

(三)采、编、播合一的技能电视节目主持人可分作两类:一种是全能型的,不管是采、编、播那一项都可以出色地完成,换句话说既是节目主持人,又是节目负责人;另一种是专做主持人,对其他的工作都不是很擅长。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传统媒体的变化,媒

体从业者需要在这个时代之前,根据趋势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新时代的主持人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精神,还要有能力发展自己的编辑思维,熟练操作各种专业设备,这样的主持是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二、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一)教学理念落后

现在的高校中,教学观念一直延续着以往的教学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社会的需求。在教学方面,教学内容方面缺乏教学针对性,而且在讲课方面也没有根据学生的特长加以改变,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特长方面不能得到深度挖掘,学生的个性化得不到鲜明展现。虽然在课堂上看不出什么区别来,但是学生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能完全展现出来,由于老师没有因材施教,所以学生的优点在工作中也就显得平平常常,没有突出表现,不能让人印象深刻。而且在有些学校存在某方面的过度教学,例如声音的塑造,还有的学校会过分注重学生的形象问题,而在学生个人的文化素养方面有所忽视。这样的教学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有一定的影响,虽然一些学生在刚开始的时候很容易就能适应工作内容,但是长期下去,不能有其他的创新内容,也就把工作做得死板了,这样就会影响学生在事业上的发展进步。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模式单一

所有媒体所需的播音主持人都来自于高校的配送,在融媒时代的转变中,社会对专业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这也就需要高校老师为社会大量培养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才。但是目前对于高校来讲,最大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短缺,很多学校的老师都是重点大学刚毕业的优秀人才,虽然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学习优异但是他们在任教方面还是有所欠缺。没有实际经验,缺乏理论和实践,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难将现阶段的市场形势与实际结合,所以教学效果也就不是很明显。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不适应融媒体时代

在融媒体时代,高校还是延续着传统的教育模式,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将制约高校学生前进的步伐,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很多高校必修课和基础课的内容陈旧而且设置过多,很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更是过于老旧,没有及时更新。这样的教学课程设置让学生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学生在毕业之后很难适应工作,因为很多新兴的知识学生并不了解,还需要重新学习,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四)实践教学缺乏针对性,不注重语言的训练

播音主持专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严格,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和理论基础,了解这个行业的特(下转第10页)

摘 要: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融媒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传统媒体中,纸媒、电视、广播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发生着变化。融媒时代的到来,高校播音主持也需要做出回应,在高校播音主持教育中,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进行教育改革,使广播电台真正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关键词:融媒时代;传统媒体;播音主持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18)06-0008-02融媒时代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汪 俊 郑 帅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作者简介:汪俊,男,汉族,安徽安庆人。研究方向:播音主持。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新华学院质量工程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项目,项目名称:新华小银星艺术教学实践基地,(项目编号:

2016xqjdx01)。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体育论文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体育论文为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水平,我国于2007年开始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程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如何才能使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如何才能真正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最终目标?笔者认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一、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按照一定原理设计的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体育教学模型或策略,它既是体育教学系统与教学过程的具体化和实践化,又是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综合载体。什么是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河南教育学院李小莉将其界定为课余体育与体育课程相互配合,转变原有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使体育教学体育论文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2613292.html,、课外体育活动、群体竞赛、运动训练、健身娱乐有机融合为一体,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新型教学模式。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是把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课堂教学视为一个整体,将体育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注重理论与实践、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课堂教学、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 二、构建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实现高校体育课程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建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发展空间,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与交往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健康发展,使学生体质得到增强,从而实现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2)是营造多元化校园体育氛围的重要保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教学训练,如基础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培训、体育竞赛、健身锻炼指导、裁判员培训等等,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推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促进高校经济体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营造一种高层次的、多元化的校园体育运动氛围;(3)是落实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必然要求。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使体育教学由关心体力发展或技能转变为关心体力、技能与情感意趣协调发展,使体育课程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的过程。 三、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途径 (一)重构课程体系,将课外体育锻炼纳入体育课程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它是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选择具有实用性、健身性、娱乐性、科学性和民族性的教学内容是体育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课程内容的改革是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并以此为出发点,注重体育文化含量,科学对待传统竞技体育,做到吸收精华,放弃糟粕,在继承的基础上追求发展,同时还要结合当今体育运动的发展趋势和新的成果,吸收新知识、新内容,构建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课程内容体系。 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还必须将课外体育锻炼、校外活动(社会、野外)、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体系,这些都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将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校外活动等内容纳入体育课程结构体系已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体育课程的目标分为运动技能目标、心理健康目标、身体健康目标、运动参与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不仅要依靠体育课堂教学,还要注重课外体育锻炼,因

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体育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课程之一,是高校体育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形式。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依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及国家教育部2002年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在总结西华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要求和我院师资、场馆、地域、学生特点等实际情况对公共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和完善,旨在使每位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既能锻炼身体,保持较好身体素质,又能愉悦身心、增长体育知识与技能,同时又能掌握几项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并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目标 1、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同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熟练掌握一至两项健身运动基本技、战术、理论、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以及基层单项比赛的指导方法和组织方法。了解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关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具备健康的体质和心理素质。 二、体育课类型 大学第一学期为身体素质提高期,第二、第三、第四学期采用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每一学期1个学分;三、四年级为体育选修课,修完一学期获得1个选修学分。 三、体育课基本内容 (一)学生分班原则 1 根据进校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分为体育保健班和体育班;对于身体有残疾及有心脏病、哮喘或动过大型手术等不适合进行剧烈运动的学生将之统一编入体育保健班学习和锻炼,并采取与体育班不同的考试办法进行考核。身体健康的学生则统一进行体育班。 2 对体育班学生根据其运动素质情况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一般的学生进入基础班学习、锻炼和考核,身体素质较好、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进入提高班学习、训练和考核。 (二)课程设置及结构 1、体育班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4个学期共计179学时(含8课时体质测试)的体育课程。第一学期为13周,每周2学时,

浅谈高校钢琴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浅谈高校钢琴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随着最近几年,我国教育体制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教育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教学过程中,之所以进行改革是为了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更好的在教育领域推广素质教育。在高校钢琴教育开展过程中,也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现在很多高校开展钢琴教育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及时的解决。本文主要就高校钢琴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钢琴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高校钢琴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帮助。 标签:高校钢琴教育教学改革 音乐教育在很多领域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位置,其涉及到了很多领域,学科知识十分的广泛。在高校阶段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也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在高校进行钢琴教育是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在教学过程中对钢琴教学进行全面的改革和研究,对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此外,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对钢琴教育本身进行研究和分析,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其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专业基础,最终全面促进学生进步。 一、高校钢琴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生钢琴技术参差不齐 音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根据高校钢琴教学大纲中的规定,要求在教学中最终达到的标准是能够培养一些具有熟练钢琴表演技巧,同时还要具备广博的音乐审美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却达不到这个标准的要求,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进入高校之前的钢琴学习能力不同,有的学生是从小就开始练习钢琴,而有的学生是在深入高中之后才开始练习,接触钢琴的时间并不长,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专业性很强的教学还是很难接受的,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区分,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一知半解,对其中蕴含的深刻知识体系不能做到深刻的理解。 2.钢琴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在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总是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现在的钢琴教师多数都担任很多班级的专业钢琴教师,同时很多教师刚刚步入工作,其钢琴演奏的技术很好,但是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和钢琴的演奏技术不协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教材中理论与实际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造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知道按照教材的内容讲解,导致了学生的视野只能停留在课本中,学生缺乏对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的鉴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

钢琴课程建设改革方案

钢琴课程建设改革方案 (草拟) 钢琴教学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钢琴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质量。钢琴课程的改革应围绕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去着手,即高师钢琴教学使学生学到什么、学会什么、能做什么? 高师的钢琴教学课程的设置应包括:钢琴技术课程、钢琴伴奏课程、钢琴教学法课程、钢琴文献及钢琴艺术史课程等几大模块的学习内容, 结合我系实际,我认为我系的钢琴课程结构需要调整。 一、钢琴技术课(钢琴基础课) 授课对象:音乐系全体学生。开设时间:适宜在大一至大二阶段。考核方式:表演考核,学生在学期末集中在教室里演奏一至两首中外作品,教师根据学生弹奏的完整性、技术性、表现力等诸方面评定成绩。 钢琴技术课是一门以提高钢琴演奏技巧为目的的传统专业基础课授课模式,在钢琴教学中占重要比重。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如何积极调整和充实钢琴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热情和效率,对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和全面,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从以下三方面对原有钢琴基础课进行教学内容的扩展。

1、不断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在钢琴基础课中较为全面展示各种风格、流派的钢琴作品。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技术类型和不同音乐风格、音乐作品作为学习曲目,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弹奏技能,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 2、构建学科交叉平台,为后续学科钢琴伴奏的开设做准备,在钢琴技术课中加入24个大、小调音阶、琵音、简单的I-IV-V-V7-I 的和弦连接基本功练习。(每节课都有,学期考核做为成绩的一部分,占总分的百分之十。) 3、增加简单钢琴小品实践合作曲目教学内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简单合作能力(一学期有一或两首曲目)。 二、钢琴技能课程(钢琴伴奏课、钢琴合奏课) 1、钢琴伴奏课授课对象:音乐系全体学生。开设时间:适宜在大三阶段。 2、钢琴合奏课授课对象:音乐系选修钢琴专业学生。开设时间:适宜在大三阶段一学期。考核方式:表演考核,同钢琴基础课考核方式。 钢琴是一件独奏性很强的乐器,因而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对学生实践合作演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而言,良好的合作能力恰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这一缺憾,我认为应增开钢琴实践合作课,在钢琴合奏实践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合作性曲目,如钢琴四手联弹、双钢琴、钢琴与其它乐器的重奏、钢琴协奏等等。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开始对传统的理论教学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和新要求,并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当前终身体育思想正在逐渐普及,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由传统的“填鸭式”应试教育向注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的方向发展。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终身健身体育改革素质教育 一、体育教学以终身健身为指导思想 终身健身思想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是现代体育教学重要的发展方向,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强调健康第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克服以升学为目标的应试教育体系的历史局限和负面影响,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改革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要重视以终身健身思想为指导,增强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使之不光在学生时代,在进入社会后都具有健身意识,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独立自主地坚持身体锻炼,视健身活动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外,体育教学改革还应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出发点,将传授健身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终生健身的体育观。 二、体育改革向符合现代学生的特点与需求的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高校体育改革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了学习气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日趋成熟,世界观、价值观正在逐步确立,并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规范,有着较强烈的独立意识,具有较高智力发展水平,在教育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实践表明,当前高校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体育知识的需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也得到了逐步增强,他们不但要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他们需要用这些体育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以便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健身的需要。社会各领域的竞争加剧,工作、学习、生活的节奏加快,人们心理承受的压力加大,出现了现代文明病、职业病等现象,这使大学生们开始认识到健身不仅是自己在学习期间的需要和毕业后择业的需要,而且是提高终身生活质量的需要。与此同时,随着“健康第一”“终身健身”教育指导思想的贯彻,大学生的健身意识也有所提高。 3.对健美的追求。随着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增强,健美锻炼,将逐渐成为现代大学生喜爱的一种健身方式。过去,学校体育教学,以传授体育的“三基”为中心,旨在增强学生体质,几乎不向学生传授任何有关健美的知识和技能。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大大提高,在校学生的体育观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健美锻炼在大学校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健美操、韵律操、形体训练以及各种肌体练习,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4.对娱乐的渴望。娱乐性原本就是体育的本质属性之一。大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不仅是为了锻炼身体,而且也是为了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因此,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寻找乐趣,满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5.对终身体育和竞技体育的追求。受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在追求体育锻炼的健康效益时,也开始重视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和特长,学习和掌握一些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以适应将来工作、学习、生活和终身体育的需要。竞技体育则具有鲜明的娱乐性、竞争性和人文性,其表现出来的竞争意识、群体意识、协作精神、拼搏精神、自控能力、抗挫能力以

浅谈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浅谈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19XX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该标 准分类对技术性为主的高等教育定义为:课程内容是面向实际的,是 分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 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业的学生一般具 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 教育法》,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并行与普通高等 教育的一种教育,作为职业技术教育,侧重于技术技能培训和就业 指导,是为经济建设服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阵地。与本科院 校高理论素养教育不同,高职教育更注重实际动手能力,更注重将 课堂上的内容直接转化到生产实践中。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性,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动态为风向标,要求教 育的实施者不但要有深厚的理论底蕴,更要具备强大的实践动手能力。 一、高职教育发展现状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课程 设计以职业需求为核心,教学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里交替进行, 约60%-70%时间在企业,40%-30%时间在学校。在培训的组织方式上,采用由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培训学校完成相应的理 论知识的培训,企业与职业学校两方面共同完成对职业学校学生的 培训工作。不同于美、欧,在东方,日本官产学结合模式是由日本 政F及学者专家与企业通力合作,多年来围绕知识生产、知识转移、知识创业的视角进行长期的实践和探索,获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

失败的教训。产官学三结合的体制,也成为日本战后经济起飞的重 要经验。然而,在我国高职院校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双 师型”的教师还是比较紧缺,教师在入职后对本行业的关注度不够。更多的时候,教师还是埋在课本里进行闭门造车式的教育。理论教 学过多、没有实训设备或实训设备严重老化落后、校企信息不对接、上课沉闷学生没有互动反馈、和兄弟院校没有交流……种种状况的 出现,制约着高职教育教学的长远发展。反观师资,能够成为高职 院校的教师,都是本科或研究生毕业,这些教师本身就受到传统的 填鸭式教学影响,教育教学手法相对单一,面对一群学习能力不强,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往往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一个高职院校,如果没有精准把握自己的办学方向,没能意识到实 践教学的重要意义,没有一群潜心钻研行业动态和教学方法的老师,没有形成“理实一体化”的教育理念,那它必将成为本科教学的压 缩版,只能纸上谈兵,无法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挂钩。 二、高职院校改革方案 高职院校在招生是最后一个批次录取,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XX省20XX年高考高职类院校控制 分数线仅为180分,因此,学生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及其他方面素 质相对差一些,差生相对多一些,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学生现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符合社会企业用人 需求,改革传统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显得至关重要。 (一)课堂改革高职教学的课程设置应考虑学生未来的职业,应 按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设置课程。现有课堂普遍存在机械、呆板、 沉闷的教学现状,教师应采取多种措施,实现翻转课堂,以学生为 主导,知识点讲解以就业为导向,改变传统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

[教学改革,钢琴]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考

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教育方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等也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力求创新。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的钢琴教学存在着较多问题,要想更好的提升钢琴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培养更多钢琴专业人才,就必须不断推进钢琴教育的创新和改革。因此,本文首先从我国高校目前钢琴教学的实际情况入手,分析了钢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简要论述了钢琴教学创新改革的有效策略,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钢琴教学教学改革问题创新思考 经过了长时间的教学实践,钢琴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原有的教学体系存在的弊端逐渐凸显出来,这些问题不仅阻碍钢琴教学水平的提升,同时也不利于培养钢琴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就目前情况来看,钢琴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学内容不合理设置、教学模式缺乏多样性、师生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以及教学脱离实际等,如果不能够正视这些问题,必然会阻碍钢琴教育的长远发展。 一、高校钢琴教学实际状况 (一)学生整体素质在不断提升 在现代教育的大背景下,多种教育处于共同向前发展的阶段,为了顺应时代的需求,各大高校纷纷设立音乐专业,因此,钢琴作为大家较为喜爱的乐器,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同样的,钢琴专业也逐渐成为音乐专业中重点发展的组成部分,就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钢琴学习的人数还是钢琴专业学生的整体素养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不仅对于钢琴演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掌握更加熟练,而且教学效率也大大提升,与此同时,钢琴专业学生也必须对自身更加严格的要求,练习更多难度较高的乐曲,很多学生急于求成的心理最终造成忽视基础的训练,直接影响演奏水平的提升。 (二)重视对社会需求的实时关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钢琴专业也应该不断改革和创新,高校钢琴专业应该对社会的需求给予充分的重视,注重对于学生演奏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巩固基础知识,让学生既有过硬的基础,又有出众的实际演奏能力。 二、高校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不合理设置 就传统的钢琴教学来说,教师更加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演奏技能,对于音乐相关理论知识以及优秀作品的欣赏缺乏重视,这都导致了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缺乏合理性,对于钢琴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更好的掌握钢琴演奏的技巧,首先应该对演奏作品充分理解,如果钢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作品欣赏,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十分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措施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措施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当前高校中的体育教学需要进行一系 列的改革,主要是为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体育课堂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笔者结合工作经历,在本文中分析了当前我国 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以及相关措施。 【关键词】:高校;体育;改革;措施 一、高校教学改革的意义 大学生具有一个强壮健康的体魄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体育教学 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然而当前很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令人担忧,存在各种 各样的问题。当前,在国家十分重视高校体育教学的大背景下,各高校应当抓住 机遇,对体育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建立一个高效科学的体育教学系统,努力提 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体能素质[1-3]。所以,目前进行高校体育改革具 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以及现实意义。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1.创新并改革教学手段 当前,很多的高校体育教学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过于传统的问题,亟需得到改进与完善,进一步的明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目标,更为关键点的是高 校体育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地创新和改革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 主要是填鸭式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改革后的体育教学主要是需要教师发挥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并探索新的知识。另外,高中体育教师还 需要引入和借鉴国外一些较为成熟的教学方式、内容及观念,大胆的创新一些教 学手段[4-6]。笔者认为,创新并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1)体育教学的目标明确;2)创新教学方法。让高校的体育教学更加满足 现代教学的内容以及目标。 2.改革并完善教育评价制度 高校体育教学的良好发展是建立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之上的,这样的教学评 价体系主要是依据大学生的平时表现、学习的态度以及自身的特点来对学生进行 一些奖励与表扬。一个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正能量的,它的作 用在于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体育知识,同时还能够转变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因此,高校体育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给大学生进 行全方位的评价,当前很多的高校教学评价体系实际上未能复合高校的教学要求 以及学生体育学习的要求,同时评价形式相对单一,广大的高校需要积极的抓紧 高校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让隐形和显性的教学模式相融合,眼前和长远 的教学模式并重发展,进而完善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制度,不断的推进高校体育 教学的发展和改革,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7]。 3.努力提升高校体育教师水平 广大的大学生是高校体育教学面对的对象,为了培养大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爱好,高校体育教师的自身水平十分的关键,笔者认为,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具备 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培养与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开发体育课程的能力、训练能 力以及教学能力。同时广大的高校体育教师一定要抛弃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自 身要树立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教师自身的水平及意识提高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 的理解体育的真正意义所在[8-9]。结合高校的教学实际来讲,高校体育教 师还应当具有以下的一些基本素养:专业及专业相关的科学知识、良好的教师行

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 长春理工大学侴朕 摘要: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和社会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已势在必行。而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则是体育教学的课程、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其中心环节应当是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体育成绩评定的改革。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一、基础体育课应逐渐向专项体育课过渡 1979年教育部颁布施行的《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大纲》规定,高等学校开设“普通体育课”。之所谓“普通”,理解其意思是要与“专业”区分,区别于体育院系的体育专业课,而并不是区别于现在的“基础体育课”和“专项体育课”。根据当前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并未预见到会有基础体育课和专项体育课的出现。自改革开放后,普通体育课演变成基础体育课和专项体育课。二十多年来,在高等学校广大体育教师改革探索的基础上,国家教委于1992年8月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比《教学大纲》的灵活性就大多了。但是,因为当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正在探索,新的格局尚未形成,难以 制订一个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从普通体育课到基础体育课和专项体育课,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进步。普通体育课之所以被淘汰,其原因是学生不感兴趣、教师也没有积极性,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规定开设的普通体育课内容繁杂,基础教材达十八个项目之多,而大多是中学教材的简单重复。在两个学期144学时

之内完成所有教材,只不过是“蜻蜓点水”,走过场而已。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学生什么都学过,什么也没学好,脱离了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实际。基础体育课之所以被取代,其原因是跳不出普通体育课的框框,虽然它不像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校教学大纲》统得那么死,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指导大纲》则要求既要巩固和提高学生在中学时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又要加强身体全面训练,基础体育课实际上是普通体育课的改头换面,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基本没变,不过换了个称呼而已。而且只有一学年72学时,要考虑选择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三基”教材,又要考虑选择《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达标测验项目的教材,还要求“实践”部分中用于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学时应不少于教学时数的50%,教材选编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教材的内容又要“少而精”,还要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要求,教材确实难以选择,难以取舍。而且再上一学年的体育基础课确实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已经打了十二年的基础,再上一年的基础体育课又起到什么作用呢?还不如利用这有限的课时,多满足一些学生的兴趣爱好,多激发一点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多培养一些体育意识,以学生受欢迎的专项体育课来取代基础体育课。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专项体育课被正式确定为高等学校体育课的一种类型。但究竟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上还是二年级以上上为好。本人认为大学生一年级就应该上专项体育课,在目前情况下,高等学校体育课难以争取较多课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指导大纲》也只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开题报告书

项目编号:103443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开题报告书 项目类别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高职院校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项目主持人_ 徐江涛 起止时间__ 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_ 学校名称_____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______ _ 通讯地址_ 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一村 邮政编码400037 联系电话_ 65210591 ________ E-mail 填表时间_____ _ 2010 年 11 月________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印 制

一、开题会议简况 1.开题时间:2010 年 12 月 23 日 2.开题地点: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3.评议专家 施金良(专家组组长)教授重庆科技学院教务处处长韩 西教授重庆交通大学实验教学及设备管理处处长冉学农 副教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丛连钢副教授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 李北平教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质与测绘工程学院4.参加人员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亚杭、教务处处长唐继红,学院教务处 相关人员。 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 徐江涛(项目主持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刘琼荪重庆大学数理学院,教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重庆赛区组委会秘书 郭思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讲师燕 长轩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讲师陈善 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讲师罗淑君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副教授徐敏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副教授张婧怡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讲师陆海重庆电子工程职业 学院数学教研室主任,讲师

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计划

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计划 (2010.9——2012.7) 《公共体育》课程是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也是四川省省级教学团队,曾经连续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一至六届教学成果省级奖,拥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60%,是一支在省内外同类课程中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的教学团队。为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7〕8号)的精神和要求,在认真总结研究过去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体育系的实际,为进一步提高《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特制定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落实学校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巩固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取得的成果,开展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二、建设目标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在同类课程教师中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力争再次获得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率达到90%;使公共体育课在四川省高校和全国农业院校同类课程处于领先地位。 三、主要内容和主要措施

要紧紧围绕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战略,以“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计划”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和载体,切实推进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一)实施公共体育教学改革计划 1、在全面实施“211工程”学术支撑人才的专项科研支持计划的同时,利用学校的相关政策,每年稳定资助2-3名骨干教师10000元的教学、科学研究经费,促进教师教学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增强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以此带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促进教学骨干的迅速成长。首先加强对“计划”入选人员的目标管理和年度考核;其次是有计划地对“计划”候选教师进行培养,争取每年有3-4位教师入选。 2、加大研究项目的组织力度,组织学术团队或课题组积极申报省级以上教学科研课题,拓宽项目申报渠道,争取每年有2-3个项目获得省级以上立项;团队成员在核心期刊上每年至少发表1-2篇学术或教研论文。 做好新一轮校级教改项目的立项工作,积极组织申报省级、国家级教改项目。拟申报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1-2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3项。团队成员每两年至少撰写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一篇。 3、实施科研支持和奖励制度。计划每年投入1万元,对教师申报科研教研课题、出版教材专著、发表教学论文给予大力支持和相应奖励。 4、计划每年投入3-4万元,邀请国内知名教授到学院给教师开设高层次的学术讲座或讲学1-2次;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和交流,每年派10-12名教师参加国内大型的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工作,进一步加大团队成员到国内著名高校进行教学交流的力度,为团队建设储备丰富的人力资源。

浅谈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浅谈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摘要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当前终身体育思想正在逐渐普及,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改革应向注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终身健身;体育改革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实施以来,高校体育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认识,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继续进行下去。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课教学时间一般为两年,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为: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等;体育理论内容为:体育锻炼方法、体育卫生保健、体育竞赛规则、体育的价值和功能、体育的休闲娱乐以及体育运动的技术原理。体育课程设置老一套,教学形式单调枯燥、过于严谨,教学内容陈旧,课的结构过于单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结构没有质的变化。 (二)体育工作在一些高校中仍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对体育工作普遍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目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优秀人才匮乏和人员过剩的问题,一方面急需的人才难以引进,原有的人才不断的流失,造成骨干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另一方面,人员过剩富余人员难以流动;竞争激励机制滞后。没有形成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人才不能合理流动、配置和使用。 (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实践课课时占较大的比例,而理论课的课时相对比较少,甚至忽略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了“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体育教学只强调提高学生的体质,而忽略素质教育,脱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观念,使学生体育意识淡薄,没有自我锻炼的习惯,从而导致观念滞后。 二、提高认识,才能加大改革力度 《体育大词典》将体育定义为:“以身体练习(体育动作)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全面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供运动成绩水平,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按其主要任务和形式、方法的特点,可分为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群众)体育等”。 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健身因此体育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生物结构及其功能的不断完善,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健康状况;体质的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是主要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把体质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高校钢琴教学改革探讨

高校钢琴教学改革探讨 一、高校钢琴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大部分高校的钢琴教学方式都非常传统单一,我们都清楚,每一个学生的基础,能力以及接受领悟能力都是不同的,我们需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但是,现在许多高校都是在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无论怎样的教学体制,专业建设,不管是怎样的学生基础,老师都只是用一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注定是失败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导致学生之间越来越拉开距离,也会是很多学生都对钢琴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高校钢琴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首先,高校在招聘老师的时候就应该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招聘,切不能让没有能力没有资历没有能力的人进来鱼龙混杂,影响教育。其次,学校应该定期老师进行培训,培训他们专业的知识和技巧,培训他们关于钢琴教育改革的教学模式,让老师能够积极参与到钢琴教育的改革工作当中去。但是,最重要的是高校要定期对老师进行审查考核,鼓励激励老师能够不断的对钢琴课程进行学习研究,以提升资历的专业水平。高校也可以派遣有资历有能力的老师去其他有资历的模范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借鉴人家有优势的方面,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提升自我,并且带领学校的其他老师共同努力对钢琴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的改革。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音乐学习是钢琴学习的基础,老师要想教好学生的钢琴,首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音乐教学,老师在教音乐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让学生能够真切的理解和感受到音乐本身的情感,这样,在弹奏钢琴时学生就可以渐渐的带入自己的情感,这样演奏出来的音乐将会有更好的效果。此外,老师也应该给学生创造适合音乐学习的良好环境,让学生能够在适当环境中,能够真正的体会到音乐的情感。 (三)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技巧 老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心理、基础、能力、以及领悟能力等等,制定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方案对学生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普通高等院校钢琴教学改革探讨

普通高等院校钢琴教学改革探讨 随着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浪潮不可避免地冲击着普通高等院校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音乐钢琴教学强调了教师不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教学目的,关键就是如何适应未来素质型人才在质与量方面的要求,改革钢琴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师专业结构等方面的阿题迫在眉睫。 标签:高等院校;钢琴;教学;改革 中圈分類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2-0214-02 普通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一直存在很大的误区,孙维权先生2Q03年发表了《钢琴的即兴弹奏为什么在我国发展缓慢?》的文章,他指出:“针对参加全国比赛的选手,在参赛曲日中演奏技巧很高,但在自弹自唱中却相形见拙。由此反映出传统教学的弊端,大专院校也普遍存在着不会即兴弹奏的问题”。魏廷格先生在《有关即兴伴奏问题的商榷》一文中,对孙维权先生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但他也认为,即兴伴奏是一门新的学科,需要认真编写一部教材,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这两篇文章是针对钢琴专业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思考。受过钢琴专业教育的学生都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更何况普通高职院校的学生呢? 1适应社会的需要,紧紧抓住高职院校特殊的音乐人才培养目标 国家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修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与音乐学院、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相比,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对学生培养目标坚持钢琴教学“以美育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高等音乐院校要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就要通过教学和实践,以美育人,完善美的人格,净化美的心灵,掌握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知识,以及音乐教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得我们的学生将来具有成为中小学音乐工作者作好准备;在钢琴教学中要把钢琴课与其他相关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全面发展复合型钢琴教学人才,有效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之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的文艺工作者和中小学教育者。 2提高钢琴课程教师的水平 强化对钢琴教师教学的考核和管理,具体措施应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规定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老教师要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钢琴教师要进行教学法的研究和学习,定期开设钢琴教学讲座及公开课;二是要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外出学习和进修,以提高钢琴教师的业务水平;三是要积极鼓励教师举办备种形式的个人钢琴演奏会;四是加强对教师教学的考核和监督,内容包括课程完成情况、

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选题指南

附件1 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选题指南 一、本科教育综合改革 1-1 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应用技能型本科教育综合改革1-2 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发展定位与结构优化研究 1-3 构建高等学校全方位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1-4 校企、校院(所)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1-5 基于自主学习的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的研究 1-6 跨校、跨学科(专业)培养人才的试验研究 1-7 本科专业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二、高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 2-1 高校管理中的分类指导实践体系建构 2-2 本科高校分类管理与分类指导的比较研究 2-3 高校分类体系和分类标准设置研究 2-4 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分类管理与评价研究 2-5 地方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研究 2-6 对高年级明确毕业去向的学生按类管理分类指导 2-7 高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实施路径研究 2-8 应用转型背景下高校分类管理实践运行模式的构建 三、高校转型发展 3-1 高校转型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3-2 中外高校转型发展的比较研究

3-3 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保障与激励机制研究 3-4 多元化办学模式下高校转型机制研究与实践 3-5 高校转型发展评价体系与推进路径研究 3-6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策略研究与实践 3-7 高校转型办学定位和特色研究 3-8 高校转型后教师教学发展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3-9 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融合研究 3-10 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换和重构3-11 校企合作办学对高校转型发展促进作用的研究 3-12 普通高校转型发展思路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1 以“三农”建设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2 为新型城镇化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3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4-4 基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4-5 地方高校“教师.辅导员.家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研究4-6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4-7 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制机制研究 4-8 校企合作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4-9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及效果评价研究 4-10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与运行机制研究 4-11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4-12 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研究与实践 4-13 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14 创业教育与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4-15 特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4-16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指南

附件2 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立项指南 一、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研究 1.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健康中国”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研究 3.“双一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应用技能型本科教育综合改革 5.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发展定位与结构优化研究 6.构建高等学校全方位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7.校企、校院(所)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8.基于自主学习的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的研究 9.跨校、跨学科(专业)培养人才的试验研究 二、高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 10.高校管理中的分类指导实践体系建构 11.本科高校分类管理与分类指导的比较研究 12.高校分类体系和分类标准设置研究 13.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分类管理与评价研究 14. 地方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研究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15.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培养方案的研究 16.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17.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研究 18.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19.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研究 20.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1.大学生创业实训平台建设与实践 2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3.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与评价机制研究 24.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25.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共同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协同机制研究

26.基于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创业教育模式探索研究 27.创新创业案例教学改革与建设 28.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研究 29.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30.以“三农”建设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1.为新型城镇化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2.服务“一带一路”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 33.基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34.地方高校“教师.辅导员.家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研究 35.高校关于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36.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制机制研究 37.校企合作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38.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及效果评价研究 39.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研究与实践 40.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1.创业教育与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42.特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43.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五、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研究 44.有利于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学科基地建设模式改革与实践 45.特殊人才专业教育标准建设与实践 46.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 47.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设置与调整 48.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 49.高等学校专业建设评估体系研究 50.本科专业质量标准建设与综合改革实践 51.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实践 52.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 六、教学信息化改革研究与实践 53.通识课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54.面向数字化学习方式的电子教材设计 55.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56.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课程资源的建设与研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