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物质的量教案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物质的量教案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物质的量教案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物质的量教案

第三章物质的量

§1 摩尔

【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摩尔的意义,了解物质的微粒数、

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与

式量的联系与区别,并能较熟练地进行摩尔质量的计算。

2.了解引进摩尔这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

进行计算的能力。

【重、难点】: 1.对摩尔概念的内涵的理解;

2.运用摩尔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实例引入,逐步抽象,揭示实质,清晰脉络关系,结合练习。

【课时安排】:第一节时重点完成摩尔有关概念及内涵;

第二节时解决有关的计算。

【教学过程】: 点燃

●引入:问学生反应 C + O2 === CO2所表达的意义?

一个碳原子一个氧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微观粒子(1)在实验室里,拿一个原子和一个分子反应,容易做到吗?一般用质量是否: 1克 1克 2克呢?

反应是按比例: 12克 32克 44克 --------宏观质量

(2)怎样知道一定质量的物质里含有多少微粒?

(3)微观粒子和宏观质量之间有什么联系?科学家统一确定了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它将微粒与质量联系起来了。

●投影:物理量单位符号

长度米 m

质量千克 Kg

时间秒 s

电流安培 A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K

发光强度坎德拉 cd

物质的量摩尔 mol

●学生阅读:采用多大的集体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呢?请看书本33页

第二自然段。

●分析讲解:

阿氏常数为什么要定12克---数值与原子量同

12克 C-12

6.02×1023学生计算得出N A--- 12/1.997×10-26

阿氏常数(精确值)与6.02×1023(近似值)的关系就象π与3.14一样。

使用时应注意: 1摩尔碳原子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

每摩尔碳原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碳原子。

●学生朗读:摩尔的概念

●展示样品:1摩尔碳;1摩尔水;1摩尔硫酸

●分析讲解:理解摩尔概念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一.物质的量:表示物质微粒集体的物理量。

比喻:一打---12个;一令纸---500张;一盒粉笔---50支

12克碳原子有6.02×1023个,作为一堆,称为1摩尔

有多大?

6.02×1023粒米全球60亿人每人每天吃一斤,要吃14万年。

二.摩尔(mol):物质的量的单位。

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1.微粒:(1)个数-----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约6.02×1023个)举例:1摩尔氢原子含有6.02×1023个氢原子

1摩尔氧分子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

(1摩尔氧分子含有2×6.02×1023个氧原子)

比喻:一打人有12个,每人有两只手,所以有两打手共24只

(2)对象: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

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

这样说法对吗? 1摩尔人;1摩尔米;1摩尔细菌

1摩尔氧中含有N A个氧原子

问: 1摩尔氯中含有多少个微粒?

注意:一般说多少摩尔物质,指的是构成该物质的微粒。

(如: 1摩尔水,指水分子而不指水分子中的原子;

1摩尔铁,指铁原子。)

2.质量:(1)数值-----与该物质的式量(或原子量)相等

以上结论从碳可以推出:

C O 试推:1摩尔铁

1个 1个 1摩尔硫酸

N A个 N A个 1摩尔钠离子

1摩尔 1摩尔

12克 16克

(2)摩尔质量:

概念:1摩尔物质的质量。

单位:克/摩

注意说法的不同: 1摩尔水的质量是18克

(可作为问题问学生)水的摩尔质量是18克/摩

【板书设计】:

一.摩尔

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微粒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物质的量的单位。

(1)个数:阿伏加德罗常数个(1)数值上与该物质的式量(约6.02×1023个)(或原子量)相等

(2)对象:微粒(2)摩尔质量:

(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概念:1摩尔物质的质量。

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单位:克/摩

(第二节时)

●复习:摩尔和摩尔质量的概念。

●学生阅读:课本例题1—例题3,找出已知量和要求的量及其换算关系。

●提问: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应抓住什么?

物质的量与微粒之间的换算应抓住什么?

质量与微粒之间的换算应抓住什么?

●讲解:同种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微粒之间的换算方法,

引导学生找到解决任意两者之间换算的“钥匙”。

×M×N A

n ÷N A N

“钥匙”: M---摩尔质量N A---阿伏加德罗常数

●提问:若在不同的物质间进行换算,又怎样计算呢?

首先应解决同种微粒中更小微粒的计算问题。

●投影:[例题4]

4.9克硫酸里有:(1)多少个硫酸分子?

(2)多少摩尔氢原子?多少摩尔原子?

(3)多少个氧原子?

(4)多少个质子?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抓住物质的分子组成

●投影:[例题5]

与4.4克二氧化碳

(1)含有相同分子数的水的质量是多少?

(2)含有相同原子数的一氧化碳有多少个分子?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微粒数相同即物质的量相同

●投影:[例题6]

含相同分子数的SO

2和SO

3

的质量比是,摩尔质量比是

,物质的量之比是,含氧原子个数比是硫原子个数比是。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微粒数之比 == 物质的量之比

●课堂练习:课本40页第1题(学生回答答案,教师评价)

●师生活动:问:反应 C + O2 == CO2的微观意义是什么?

答:1个原子 1个分子 1个分子

问:同时扩大N A倍,恰好是多少?

答: 1mol 1mol 1mol

问: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答:反应方程式的系数比 == 物质的量之比 == 微粒数之比

讲:利用这个结论可以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投影:[例题7]

6.5克锌和足量的硫酸反应,

(1)能生成多少摩尔氢气?

(2)能生成多少克氢气?

(3)产生多少个氢分子?多少个氢原子?

●学生活动:一人做在黑板上,其他人在草稿上做。

●讲解:解题方法和格式以及注意事项

方法一: 6.5g÷65g/mol == 0.1mol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 H

2

H

1mol 1mol 2 2mol

0.1mol X = 0.1mol Y=0.2克 Z=0.2N A个方法二: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上下单位统一

65g 1mol

6.5g X = 0.1mol 左右关系对应【板书设计】:

二.同种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换算。

×N A

M n ÷N A N “钥匙”: M---摩尔质量N A---阿伏加德罗常数三.不同种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微粒之间的换算。

微粒数之比 == 物质的量之比

四.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1.化学方程式系数比 == 物质的量之比 == 微粒数之比

2.只要上下单位一致,左右关系对应,则可列比例式计算

【教后记】:

1.应加强不同物质之间的质量、物质的量和微粒之间的换算规律的讲解和练习如:《学习指导》页第题和页第题。

2.对“上下单位统一,左右关系对应”的理解应设计一道例题,同时包含有

物质的量、质量、微粒数的计算,使学生看到其优点。

§2 气体摩尔体积

【目的要求】: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学会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2.通过气体摩尔体积及其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

分析推理、解题归纳的能力。

【重、难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以及有关的计算。

【教学方法】: 实例引入,计算导出体积,揭示实质,强调概念要点

形成计算网络。

【课时安排】:第一节时重点完成气体摩尔体积的有关概念和内涵及基础计算;

第二节时解决有关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导出和推论。

【教具】: 固体和液体体积样品;气体摩尔体积模型;投影片。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复习1摩尔物质包含的微粒的属性和质量的属性;

问:1摩尔物质有无体积的属性?

●学生活动:1 请计算课本 <第一节摩尔> 的习题5,

1.计算1mol水和1mol硫酸的体积:

(密度:水---1 g/㎝硫酸---1.83 g/㎝)

2.计算标准状况下,1mol O

2、H

2

、CO

2

和空气的体积

(空气:M=29 g/㎝ρ=1.29 g/L)

●提问:1从上面的计算,你得到什么结论?

2.为什么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各不相同,

而气体的体积却大约都相等呢?(学生讨论)

(1)决定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决定1mol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有什么不同?

(3)决定1mol固体或液体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4)决定1mol气体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分析讲解:以篮球和乒乓球为例子,逐步分析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1)决定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

(2)决定1mol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

(3)决定1mol固体或液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因素

(4)决定1mol气体物质的体积的主要因素

微粒的多少

●讲述: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纯净的和不纯净)的体积约为22.4L。

这个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单位:L/ mol。应注意:

前提条件:标准状况(0℃ 1.01×105 Pa ;1mol)

对象:任何气体(纯净或不纯净)

结论:约22.4L

●投影: [练习]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1mol氢气的体积约为22.4L 。

2.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约22.4L。

3.20℃时,1mol氧气的体积约22.4L。

4.2×105 Pa时,1mol氮气的体积小于22.4L

●引问:我们已经找到了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换算的“钥匙”

那么,物质的量和气体摩尔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N A

n ÷N A N

吗?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例题1-例题3,分别提出以下问题:

[例题1]:生成的氢气中含氢分子多少个?

[例题2]:需要盐酸多少克?生成溶液中含多少个氯离子? [例题3]:从该题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你认为解决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微粒数和标准状况下气体

体积之间的计算应抓住什么?

【板书设计】:

微粒的多少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纯净的或不纯净)的体积约为22.4L。

这个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单位:L/ mol。

应注意前提条件:标准状况(0℃ 1.01×105 Pa ;1mol)

对象:任何气体(纯净或不纯净)

结论:约22.4L

(第二节时)

●复习引入:什么叫气体摩尔体积?为什么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

(纯净的或不纯净)的体积大约相同?

气体分子间的间距有何特点?

●讲解:气体分子间的间距有何特点

(1)(1)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2)(2)分子间距离比分子直径大

(3)(3)与分子的种类无关(相同条件下,间距几乎相同)●师生活动:讨论以下情况并从中得出结论

温度压强物质的量微粒数体积

对A气体 0℃ 1.01×105 Pa 1mol N A 22.4L

2g/mol 对B 气体 ? 1.01×105 Pa 1mol N A 22.4L

20℃ 1.01×105 Pa 1mol N A >22.4L

对C 气体 20℃ 1.01×105 Pa 1mol N A V B =V C

对任何 相同 相同 ? 相同

气体

若 相同 相同 相同 ?

? 相同 相同 相同

相同 ? 相同 相同

结论:1.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阿伏加德罗定律

2.气体摩尔体积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一个特例

推论一: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 == 物质的量之比

● 学生回答:1.为什么推论一成立?(教师评价归纳)

2.若是气体间的反应,其配平系数与体积有关吗?

此时推论一是否仍然成立?

● 提问:如何求标准状况下H 2和O 2的密度比?

师生活动: ρH 2 = ----------

ρO 2 = ---------- ρH 2 M H 2 任何气体 ρ1 M 1

(相对密度) D = ----- = ----- D = ---- = ----

ρO 2 M O 2

ρ2 M 2

推论二: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 == 摩尔质量之比(即式量之比)

● ● 投影:[例题] 某有机气体A 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0.5,求A 的式量是

多少?

若已知该气体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试推测其化学式。 A 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多少?

(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教师总结) 22.4L/mol 22.4L/mol

32g/mol

●学生阅读:课本例题1—例题3,思考解题思路方法

●提问学生:回答课本例题1—例题3的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

●归纳讲解: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的解题方法并形成网络

×N A

n ÷N A N

●练习:1. 标准状况下,4.4克二氧化碳与多少克氧气所占的体积相同?

2.标准状况下,CO和CO

2

的混合气体质量为10克,体积是6.72升,

求:CO和CO

2

的体积和质量各是多少?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教师总结并介绍练习2的解法二

-----平均分子量的十字交叉法

10÷(6.72÷22.4)= 33.3

CO 28 10.7 2

33.3 ----- = -----

CO

2

44 5.3 1

CO和CO

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作业布置:1.A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66,求:(1)该气体的式量

(2)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2.某CH

4和O

2

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克/升,求:

混合气体中CH

4和O

2

的分子数之比。

【板书设计】:

●气体分子间的间距的特点:

(1)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2)分子间距离比分子直径大

(3)与分子的种类无关(相同条件下,间距几乎相同)二.阿伏加德罗定律

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推论一: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 == 物质的量之比

推论二: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 == 摩尔质量之比

(相对密度)(即式量之比)

【教后记】:

本节教学比较成功,能抓住难重点突破,对计算规律的推导和运用比较落实。

§3 物质的量浓度

【目的要求】: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学会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2.通过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

分析推理、解题归纳的能力。

3.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重、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以及有关的计算。

【教学方法】: 旧知识引入,揭示实质,对比异同,示例及练习

形成计算网络。

【课时安排】:第一节时重点完成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概念和溶液的配制;

第二、三节时解决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教具】: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一套;投影片。

【教学过程】:

●引言:化学实验接触较多的是溶液,我们不但要了解溶液的成分,还要了

解定量的问题。什么是浓度?(一定量溶液中含溶质的量)初中我

们学过什么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这种方法表示浓度有何不方便?

(称没有量方便;不容易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在化学反应中溶质的

质量)

●提问:1.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看书49页)

2.这种浓度的表示方法有何特点?

●投影:物质的量浓度的内涵

1.1.是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2.2.溶质以若干摩尔表示当溶液为一升时,

溶液以一升表示含溶质多少摩尔

3.3.所表示的溶质与溶液并不是实际的数值,而是两者的相对比值。

演示实验:从10L某溶液中倒出1L,比喻:厨师要知道汤的味道,再倒出1mL,(问:浓度有何变化?)只需舀一勺尝试即可

●讨论:比较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有何异同?

●提问:学生回答讨论结果

●投影: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

异:1. 溶质:以质量表示以物质的量表示

以质量表示以体积表示

2. 单位: 1 摩/升

同:都表示溶质和溶液的相对比值

●提问: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讲解:以配制0.05mol/L的溶液250mL为例,讲解有关仪器和步骤以及注

意事项。

【板书设计】:

一.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P49 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 (C) = ----------------------

溶液的体积(L)

2.内涵: 1.是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2.溶质以若干摩尔表示当溶液为一升时,

溶液以一升表示含溶质多少摩尔

3.所表示的溶质与溶液并不是实际的数值,而是两者的相对比值。

3.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异:1. 溶质:以质量表示以物质的量表示

以质量表示以体积表示

2. 单位: 1 摩/升

同:都表示溶质和溶液的相对比值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仪器:容量瓶、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过程:

(1)准备工作:检漏

(2)操作步骤:计算—————

(3)结束工作:存放,整理清洗

(第二节时)

●复习引入: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今天讲有关的计算。

●学生活动:看课本例题1和例题2,分析已知和所求

●教师总结:该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思路方法。

●练习:课本53页第二题的(2)和(4);第三题的(3)

●例题:浓度为1mol/L的酒精(难电离)和硫酸铝溶液(完全电离)

各1L,求它们溶液中含溶质微粒各是多少?

●讲解:[规律] (1)难电离的溶质-----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

(2)完全电离的溶质------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

(离子的数目要看物质的组成)

●学生回答:解决上述例题的思路方法

●教师归纳:有关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的计算

●练习: 1. 0.5 mol /L的下列溶液500mL中含NO3-数目最多的是:()

-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NO

3

A.硝酸钾

B.硝酸钡

C.硝酸镁

D.硝酸铝

2.求等体积的0.5 mol /L的三种溶液硫酸钠、硫酸镁、硫酸铝

中阳离子的个数比?阴离子的个数比?

●例题: 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学生回答:解决上述例题的思路方法

●教师归纳: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练习:课本54页第7题

●演示实验:向体积和浓度都相同的两杯溶液中的一杯加水

●引问:浓度相同吗?体积相同吗?有无相同之处?溶液稀释前后什么不变?

●例题:《学习指导》32页第3题

●教师归纳: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例题:课本52页例题3

●学生回答:解决上述例题的思路方法

●教师归纳: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练习:25mL的稀盐酸恰好中和20克20%的NaOH溶液,求盐酸的物质的量

浓度。(或课本54页第5题)

【板书设计】:

三.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1.根据概念的计算

n m

C = ----- = -----

V V M

2.2.有关溶液中溶质微粒的计算

[规律]:(1)难电离的溶质-----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

(2)完全电离的溶质------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

(离子的数目要看物质的组成)[关键]:微粒的数目 = 物质的n×物质组成中离子数目×N A

3.3.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1000×ρ×a%

C = --------------

M

4.4.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C

1V

1

= C

2

V

2

5.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注意:上下单位统一,左右关系对应。

(第三节时)

●复习:上节课讲了几种计算类型?解题的方法是什么?

●例题:2 mol/L的盐酸溶液200L和4 mol/L的盐酸溶液100L混合

求:混合后溶液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

●教师总结:解题规律

●练习:2 mol/L的盐酸200L和4 mol/L的硫酸100L混合,则混合后

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例题:《学习指导》33页选择题5

●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

●教师总结:解题规律(1体积+700体积=701体积吗?)

●练习:标准状况下,用装氯化氢气体的烧瓶做“喷泉”实验,求所得

溶液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小结:有关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的计算网络----《学习指导》24页【板书设计】:

6.有关溶液混合的计算

n

1 + n

2

C

1

V

1

+ C

2

V

2

C = --------- = ----------

V

1 + V

2

V

1

+ V

2

7.有关标况下气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浓度的计算 V/22.4

C = ---------------------------

ρ

水V

+ (V/22.4)×M

1000 ×ρ

小结:

【教后记】:

本节教学应抓住: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得出抽象的规律,并能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律去解决具体的问题。

§4 反应热(1节时)

【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和反应热的概念,

了解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意义。

2. 使学生初步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有关反应热

的简单计算。

【重、难点】: 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 实例分析,对比异同,总结归纳,巩固掌握

【教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

●引入:化学反应通常伴随有热量的变化,请举例说明。

●讲述:1.例如,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热量393.5KJ,

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要吸收热量131.3KJ。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有热量的变化,化学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称为反应热。

2.反应热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

●提问:1.如何衡量反应热?(学生阅读课本55页第二自然段)

2.什么叫热化学方程式?它与一般化学方程式有何不同?

●投影:对比有何不同:

2H

2(气)+ O

2

(气)== 2H

2

O(气)+ 483.6KJ

2H

2 + O

2

== 2H

2

O

●学生回答:上述反应式的不同点。(教师总结三方面的不同点)●提问:为什么要注明状态?

●投影:比较有何不同?为什么?

2H

2(气)+ O

2

(气)== 2H

2

O(气)+ 483.6KJ

2H

2(气)+ O

2

(气)== 2H

2

O(液)+ 571.6KJ

●提问:反应式中的配平系数表示什么?

能表示微粒数或其比值吗?

能表示物质的量或其比值吗?

●讲解:不能表示微粒数。若2个氢分子放出483.6KJ的热,则2摩尔氢

气放出的热足以将地球烧掉。

不能表示物质的量的比,这样4摩尔氢气和2摩尔氧气反应所放出

的热仍然是483.6KJ,因为都是2:1的关系,这是不对的。

只能表示某一确定的物质的量的物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即

配平能够系数与热量成固定比例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

●提问:如何写热化学方程式?

●投影:1克CH4在空气中燃烧,恢复常温下测得放出热量55.625KJ,试写出

热化学方程式。

●师生活动:学生上黑板写,教师评价和总结。

【板书设计】:

一.反应热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通常伴有热量的变化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反应热: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通常以一定量物质(用摩为单位)在反应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来衡量的。

二.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

2H

(气)+ O2(气)== 2H2O(气)+ 483.6KJ 2H2 + O2 == 2H2O 2

不同:(1)注明物质的状态无

(2)注明反应热无

(3)系数只能表示物质的量,可用分数。既可表示物质的量

有可表示微粒数【教后记】:

1.本课的引入可随意多样:化学史实验旧知识等都可以。

2.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教学,更直观生动。

3.尽可能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物质的量教学案

02 物质的量 【学习目标】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理解 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物质的量电流强度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单位米千克秒摩尔安培开尔文坎德拉 符号m kg s mol A K cd 在化学反应中的微粒质量很小但数目很大,如何把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宏观物质联系起来呢?所以引进一个新的基本物理量——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___________,表示 符号: 2、物质的量的单位:______,简称为_______,符号:_______(例:n(H2O)=1mol) 1mol 某种微粒集合体中所含的微粒数与相同。使用物质的量的注意点: 3、阿伏加德罗常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及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是七个国际基本物理量之一。 B.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g碳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C.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D.物质的量就是物质所含微粒数目的多少E.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mol-1 F.摩尔是表示物质粒子多少的物理量G.物质的量适用于计量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 【归纳】 4、物质的量(n)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6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年级高中化学必修一 授课对象授课教师刘时间2016年月日 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加深对基本的理解和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学习重点难点钠的物理性质和钠的氧化、铁的化学性质、Fe与水反应原理、铝和强碱的反应 教学过程 S (归纳)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钠( sodium)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是热和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2、钠与氧气的反应: (1) 缓慢氧化:4 Na+O2==2Na2O [探究实验3-2]钠在空气中加热(2) 2Na +O2 △ Na2O2 [科学探究]铝的性质探究 3、其它常见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2Mg+O2点燃2MgO 4 Al+3O2点燃 2 Al2O3 3Fe + 2O2点燃Fe3O4 规律小结: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3Fe + 2O2点燃Fe3O4 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2Fe +3Cl2点燃2FeCl3 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Fe +S 点燃FeS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观察实验3-3]钠与水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2 Na +2H2O ==2NaOH +H2↑ 2 Na +2H2O ==2NaOH +H2↑ 离子方程式:2Na +2H2O==2Na++2OH―+H2↑ 2、金属铁与水的反应:3Fe +4H2O (g) △ Fe3O4 +4H2 失2 e- 得2e-

3Fe + 2O2点燃Fe3O4 [讲]除了能被氧气氧化外,金属还能被氯气、硫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所氧化,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或硫化物。 [概念]规律小结: 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 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 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 例如:3Fe + 2O2点燃 Fe3O4 2Fe +3Cl2点燃2FeCl3 Fe +S 点燃FeS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金属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的反应情况。同时我们利用铝在空气中的化学特性,可以把铝制成日常用的铝制品。 钠与水反应 实验步骤: 1、用镊子取一小块钠置于滤纸上,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绿豆大的一粒,其余放回原瓶。 2、在小烧杯中加一小半水,并将切下的钠粒投入小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3、反应结束后向烧杯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观察溶液的变化。 [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 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成银白色小球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且反应放热 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响声生成气体推动小球游动反应剧烈且放热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有碱性物质生成[概念]1、钠与水的反应 2 Na +2H2O ==2NaOH +H2↑[问]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反应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②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氢 ③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 ④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知识点讲解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也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 3.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二、摩尔 1.物质的量的单位单位:克/摩符号:g/mol 数值:等于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原子团的式量。 2.符号是mol。 3.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例如:1molH表示mol氢原子,1mol H2表示1mol氢分子(氢气),1mol H+表示1mol氢离子,但如果说“1mol氢”就违反了使用标准,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 4.计算公式: n=N/NAn=m/M 5.气体的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m。(提问:为什么液体、固体没有摩尔体积) n=V/Vm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使用“物质的量”与“摩尔”时的注意事项 (1)物质的量 ①“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如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 ②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同“时间”,“长度”等一样,其单位是摩尔(mol)。 ③物质的量表示的是微观粒子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的集合体,不适用于宏观物质,如 1 mol苹果的说法是错误的。 ④物质的量中所指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团等微观粒子

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如NaCl、Na2SO4等)。 (2)摩尔 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必须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如1 mol H表示1摩尔氢原子,1 mol H2表示1摩尔氢分子,1 mol H+表示1摩尔氢离子。不能说1 mol氢,应该说1 mol氢原子(或分子或离子)。 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单位是mol-1,而不是纯数。 不能误认为N A就是6.02×1023。 例如:1mol O2中约含有个6.02×1023氧分子 2mol C中约含有1.204×1024个碳原子 1mol H2SO4中约含有6.02×1023硫酸分子 1.5mol NaOH中约含有9.03×1023个Na+和9.03×1023个OH-; n mol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6.02×1023。 由以上举例可以得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微粒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式?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如果用n表示物质的量,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N表示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N = n·N A,由此可以推知n = N/N A N A = N/n 3.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②“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一定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这句话对否?为什么? 不对。因为摩尔质量的单位有g·mol-1或kg·mol-1等,只有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才与微观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③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有何关系?为什么? 相等。因为任何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是以12C质量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所以,任何原子的质量之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4.物质的量n、质量m、粒子数目N之间的关系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及教案设计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及教案设计 如何让学生更好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物质的量教案》,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物质的量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4.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5.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这是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本节还涉及了相关的计算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 本节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本节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教法建议 1.在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时,可以从学生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可以适当举例说明。 2.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不能拆分。它和物质的质量虽一字之差,但截然不同。教学中应该注意对比,加

2019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Na2O和Na2O2性质的探究,掌握Na2O2的重要化学性质及用途。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初步学会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对比的方法,学会从同类化合物找出性质的差异性、相似性,形成规律性的知识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对比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教学与探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运用对比教学,培养学生对比研究的思维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善于合作的科学品质,树立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Na2O2与H2O,Na2O2与CO2的反应及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同学们,俗话说“水火不相容”。水可以用来灭火,那水可不可以用来生火呢?今天,我给大家做一个小魔术,叫“滴水生火”,大家看好了 【实验演示】滴水生火 【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讨论】叙述观察到的现象 【引入】奥妙是什么?——过氧化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钠的重要化合物。首先学习钠的氧化物 【提问】(1)钠有哪些氧化物? (2)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以及化合价是怎样的? (3)氧化钠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书写氧化钠与水、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种钠的氧化物,接下来继续学习钠的另一种氧化物——过氧化钠 【问题引导】过氧化钠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实验3-5:探究Na2O2和水反应 操作+现象 初步结论 把水滴入少量的Na2O2中,现象_____________;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浓度 【学习过程】 【思考】两瓶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为什么会不相同? 思考1:取多少10%的盐酸刚好有0.1mol的HCl?怎么表示溶液的浓度更方便呢? 一、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单位是,计算公式:。想一想:1.1mol/L NaOH溶液的含义是什么? 2. 100mL1mol/L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是多少?从该溶液中倾倒出20mL,此20mL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还是1mol/L吗?为什么? 3.将10gNaOH溶解在250m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吗? 练习:1.用40gNaOH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 _ ____mol/L 2.58.5gNaCl配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 ____mol/L 3.标准状况下,22.4LHCl配成0.5L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___ _____mol/L 4.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250mL,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 _____mol 5.(展示矿泉水商标)假设某矿泉水中K+含量为27.3mg/L,则该矿泉水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mol/L? 思考2:1mol/L的氯化钠和氯化镁溶液各1L,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吗?溶液中有哪些微粒?微粒的数目是多少,相同吗? 。 练习:1.0.5L 2mol/L K2SO4溶液中,含有K+的物质的量为,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含有SO42-的物质的量为,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1mol/L Al2(SO4)3溶液中Al3+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 思考3:已知37%的H2SO4溶液的密度为1.28 g/ml,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I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情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 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 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 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浓度 教案

高一化学备课组材料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浓度 许德聪 一、教材分析: 1、在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必须能够领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还有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四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依据: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同时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采用主体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实物展示、问题探讨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等多种手段,并将生活中各种

高一化学上学期教案-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3)用完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并盖两次。 (4) 不慎洒出的酒精若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谎,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盖。 3.着火和烫伤的处理、化学灼伤的处理、如何防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等。 着火烫伤时应该先冷敷。浓硫酸灼伤时先用干布小心拭去浓硫酸,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讲]刚才同学们发表了很多关于实验安全应该注意的事项,那么大家还要注意常用的危险化学标志。请见课本P4。 [讲]实验安全是为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要想我们的探究实验取得成果,我们还必须遵守实验的有关原则、安全措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板书]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过渡]以上是我们做实验必须遵守的一些注意事项,正确我们学习几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思考与交流]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方法和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如果有铁屑和沙混合物,你用什么方法将铁屑分离出来? (沙里淘金是从含金量相对较大的沙里淘金。根据金是游离态存在,密度比沙大的性质,可以用水洗法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 如果是沙和铁屑的混合物,可以用物理方法用磁铁吸取的方法将二者分离出来。) [过]以上我们用的都是较简单的物理方法,大多数分离与提纯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一些新的方法。 [板书]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基本概念: 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中各物质通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把各成分彼此分开的过程。物质的提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物的过程。 2、操作原则: 四原则: (1)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 (2)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一些安全内容的记录,学生能认识到安全实验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实验安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认识各图标的意义。 学生阅读P4注意问题1、2、3,学生回答实验注意问题,教师穿插、补充、完善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案设计

物质的量一、教材简析与教材处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选自必修1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物质的量》。他是高中阶段重要理论部分的内容之一,将贯穿今后学习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是mol气体摩尔体积、在化学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物质的量的概念,可以导出摩尔质量、的全过程,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因此,物质的量被广泛的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B、通过联系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能力与方法目标(2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该你那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 、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A 、养成自然学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B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集合粒子、A在“物质的量”教学中,隐含着这种思想:粒子粒子,即把单个粒子的称量转化为粒子集合的称量,从而间接地求出单个粒子的质量。以“称量一粒米”为背景,建立微观与宏观的联系,设制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 具体思路: 如何称量一粒米的质量学生提出可能的答案归纳处理粒子计算方法 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联系其他物理量掌握微粒数的计算 提出摩尔质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 B、物质的量对学生来说是个全然陌生的概念,以旧的物理量引入,进入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命题网络。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旧的知识体系中形成新的概念。培养学生学习概念的能 力。. 引 入物质的量的概回忆原有的物理 掌握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强调概念的内涵 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引入摩尔质量的概念 三、主要教学程序设计)物质的量的引入(1情景1

高一化学教案范文必修一

高一化学教案范文必修一 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化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常见危险化学品 爆炸品:KClO3KMnO4KNO3易燃气体:H2CH4CO易燃液体:酒精苯汽油等自燃物品:白磷P4遇湿易燃物品:NaNa2O2氧化剂:KMnO4KClO3 剧毒品:K砷的化合物腐蚀品:浓H2SO4,浓NaOH,HNO3 2.物质的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大小100nm 3.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区分溶液与胶体:丁达尔效应(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分离浊液与胶体、溶液:滤纸(只有浊液不能透过滤纸)

分离胶体与溶液:半透膜(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 4.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KClHCl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 酒精SO2CO2NH3等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强酸HClH2SO4HNO3 强碱NaOHKOHBa(OH)2 大多数的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酸HClOH2SO3 弱碱NH3·H2O 5.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水 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如 粗盐的提纯

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过滤和蒸发(例如:粗盐的提纯) 除去NaCl中含有的CaCl2,MgCl2,Na2SO4等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NaOH→BaCl2→Na2CO3→过滤→HCl可以;改为:BaCl2→Na2CO3→NaOH→过滤→HCl也可以.改为:BaCl2→NaOH→Na2CO3→过滤→HCl 也可以. 但要注意,BaCl2溶液一定要在Na2CO3溶液之前加入,且盐酸必须放在最后. 蒸馏: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适用于分离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自来水得到蒸馏水,汽油和煤油的分离等。 蒸馏需要的仪器:酒精灯,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温度计 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1.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2.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3.冷凝管下口进水上口出水;4.蒸馏前先通水后加热;蒸馏结束后,先撤灯后关水

高一必修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人教版

2、学生情况 在学习本章知识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及其变化”和“碱金属”两章内容。在这两章中讲授的知识和学生在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已给学生学习物质的量的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教材的意图、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节的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1、了解引入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准确掌握物质的量、摩尔以及摩尔质量等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联系与区别。 4、了解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5、初步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2)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去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3)德育渗透点 1、通过指导学生准确、深入、全面地理解本节涉及的新概念,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思维方式。 2、通过设问、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3、通过对“物质的量”、“摩尔”等概念的引入、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思想。 一、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可根据其特点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事实材料,以原子结构中适当的观点和概念作为学习新概念的支点,突出背景知识在思维过程中的作用,经过师生双边活动,共同分析、比较、逐步揭示概念的本质。学习摩尔之前,布置学生对物质结构初步知识进行比较系统的归纳复习,形成一个较好的知识“铺垫”。教师运用多媒体,通过列表类比的方法突破“物质的量”、“摩尔”这个概念,用论证法推导出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教案《金属的化学性质》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教案《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钠的性质 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过程 【复习】初中所学有关铁的性质。 【学生】探究、回顾。 【学生探究】教材P38 思考与交流 金属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 1.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下图是一些化学反应的照片,请分析这些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言】在人类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大约有4/5是金属元素(引导学生看元素周表),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都比较活泼。因此,绝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总是以化合态存在。但亦有游离态存在的金属(如,Ag、Cu、Au、Pt)。今天我们学习一种常见的活泼金属——钠 【板书】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一、金属钠(Na) 【学生探究】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其化学性质。 (复习: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板书】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探究钠的物理性质,探究实验(教材P39实验3-1) 【板书】2.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问题】刚才切开钠时看到银白色,但很快就失去光泽,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探究,推导出钠的化学性质) 【板书】3.钠的化学性质 【板书】(1)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O(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

高一上册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doc

高一上册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特别是一份优秀的化学教案是教师课堂讲授的高度浓缩,是化学教师设计课堂的综合体现。为此,下面我整理了人教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1、在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必须能够领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还有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四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

纳、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依据: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同时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采用主体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实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教案 一、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3、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其应用。 4、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两个基本公式的应用。课时安排:约15~20分钟二、教学目标知 识与技能: 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认识到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 2、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过程与方法: 1.培养逻辑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 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在讲解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请问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啊?学生答: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嗯,是这样的!物质就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那么这些粒子之间有什么 共同点呢?学生答: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 对!它们都很小!我们知道,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但是这些微粒都太小,显然我们是不能一个一个将它们取出来进行反应吧!那大家告诉我,在实验室里我们是怎 样取用物质来进行化学反应的啊?学生答:天平称固体的质量,量 筒量液体的体积。嗯,虽然我们说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微 利之间按一定比例进行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是称取一定质量(g)或者量取一定体积(mL)的化学物质来进行我们需要的化学反应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微观粒子的数目和物质宏观的质量或者体积之 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探讨它们之间的 这种联系!板书课题:物质的量嗯,老师现在遇到了一个小麻烦,现在老师的粉笔用完了,所以呢,只有再买一些。可是粉笔好小啊,一支支的数好麻烦啊!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学生答:买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①是物理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是国际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②概念: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 ③符号:。 ④单位: 2.摩尔:①概念: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是一个基本单位, 是国际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②简称摩 ③符号为。 【立竿见影1】思考: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mol人 1 mol苹果 1 mol氧气分子 1 mol质子1mol氢 ☆使用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要注意: ①只能用来描述原子、、、、、电子、原子团等微观粒子或微粒的特定组合,不能指宏观物质; ②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它们的关系正如长度与米,质量与千克一样; ③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应该指明粒子种类,而不能只用名称。 。否则,概念模糊,意义不清。例:1mol H表示1mol氢原子,而不能说1mol氢。 二、阿伏加德罗常数 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粒子数与0.012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把1mol任何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单位为。N A=mol-1。 例如:1mol O2中约含有个6.02×1023氧分子 2mol C中约含有1.204×1024个碳原子 1mol H2SO4中约含有6.02×1023硫酸分子 1.5mol NaOH中约含有9.03×1023个Na+和9.03×1023个OH-; n mol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6.02×1023。 【立竿见影2】请根据上述说明回答下列问题:

(1)1 mo1 O2的分子数约为___________,2.5 mol SO2的分子数为___________; (2)3.01×1023个CO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mol,其中碳原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3)1.204× 1023个H2O的物质的量是_____mo1,其中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4)N个C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mol。 根据以上四个小题,能否得出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与粒子数(N)的关系?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 (1)概念: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符号:n (3)单位:mol (4)计量的对象――微粒:分子、原子、离子、中子、电子、原子团等 (5)是一个专有名词,由固定字数组成,不能分割、不能增减。 (6)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用化学式表示。 [设问]:物质的量的1个单位即1mol所表示的微粒数目是多少呢? 2、摩尔 (1)概念: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 (2)符号:mol (3)标准: 以0.012kg 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标准的,也就是说,如果在一定量的粒子集体中所含有的粒子数与0.012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相同,则它的物质的量为1mol (4)数值:阿佛加德罗常数,用N A表示。单位是:mol-1(5)规定: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佛加德罗常数。 (6)近似值:6.02×1023 (7)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符号为N)之间的关系: 例题 【练习】填空: 1、1mol H2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 2、2mol氢分子含个氢原子。 3、1mol SO42-为个SO42-。 4、1mol Na+含个电子。 【练习】根据摩尔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 ②5mol的O2中有多少个氧气分子? ②1.204×1024个H,合多少mol?

高一化学第一单元教案:物质的量教案

高一化学第一单元教案:物质的量教案 课题第一节物质的量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3. 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摩尔质量的概念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式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什么是摩尔?它们的使用范围 是什么? [回答]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粒子多少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物质的量和摩尔都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于宏观物体。在使用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引言]既然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那么如何通过物质的量求出物质的质量呢?也就是说1mol物质的质量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先填写下面的表格,看是否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得出有用的结论。 粒子符号物质的 式量每个粒子的质量 (g/个)1摩尔物质含有的 粒子数(个)1摩尔物质质量 (g) [答案]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mol碳原子含有个碳原子,1mol碳原子的质量为个。同理Fe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1mol铁原子含个铁原子,是56g。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8,1mol硫酸含个硫酸分子,是98g。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1mol水含个水分子,质量是18g。电子质量过于微小,因此失去或得到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所以的式量是23。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课标内容】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4.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6.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7.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标解读】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是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又可以让学生从分子层次上对化学物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单元教材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化学物质的一般属性为主线进行编写的。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变化;物质的量是将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相联系的基本物理量,帮助实现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定量研究;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和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基本概念;物质的分散系也涉及分子等微观粒子。所以本单元内容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使学生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这样编写一方面可以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又为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本单元中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