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灵石

灵石

我的家乡—晋中灵石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南端,地处晋中盆地与临汾盆地相接处。县域东与沁源县隔山相望,西和交口县毗连,南以霍州市、汾西县为邻,北同孝义市、介休市接壤。

灵石地域,新石器时期为部族方国的属地,夏、商两代为冀州之域,西周时期为并州领地,春秋时期归晋国,战国前期属赵国,后期改属魏国;秦以后在介休方舆之内,先属太原郡,后属西河郡;直至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文帝北巡太原,云辇难行,遂傍汾开道,获一巨石,似石非石,似铁非铁,其色苍苍,其声铮铮,上有"大道永吉"四字,文帝以为瑞,遂割平昌县西南地置县,命县名为"灵石";时隶西河郡,后隶霍山郡。此后,至中华民国建立前的1320年间,或属汾州,或归霍州;民国时期,为省属县治(其中有16年隶属河东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归榆次地区、晋中专区(辖介休县域)、晋中市管辖

灵石县国土面积1206km2,辖12个乡镇,319个行政村,598个自然村。3个管委会, 17个居委会,人口24.3万(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境内物阜民丰,人杰地灵。县人民政府驻翠峰镇。

灵石县地处黄土高原的汾河峡谷中,太岳、吕梁两大山系在境内相汇,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穿境而过;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山地丘陵面积占90%以上,制高点牛角鞍海拔2566.6m,为晋中市最高峰。

灵石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总的气候特征是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凉气爽、冬寒少雪。年平均气温为9.9℃-10.6℃,平均无霜期为162天,年平均湿度为9.0毫巴,年平均降水量为520mm。

灵石县资源丰富,物产众多,素有"矿藏之乡"美誉。特点是储量大、分布广、品质好、易开采。现已探明的主要矿藏有煤91亿t,其中主焦煤14亿t,为全国重点主焦煤产区之一;石膏17.2亿t,平均纯度为95%以上,为华北第二大矿床;硫铁矿2亿t,矿石品位高,成品纯度高于99%;石灰石为26.4亿t,为山西重要的建材、化工原料基地。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乔、灌木有180余种,其中荆条为全省三大荆花蜜源地之一;草本植物有150余种,其中有上百种药用植物。动物种类有近百种,其中有数种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灵石县区位特殊,地势险要,扼三晋南北咽喉,素有"燕冀之御,秦蜀之径"之称。古代有千里径、雀鼠谷、韩信岭古道,特别是韩信岭古道,自汉以来已成为通都御道,轮蹄不断。如今,同蒲铁路、东夏公路(108国道)、大运一级公路、二连浩特至黑河口国际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国际高速公路在境内留有两个出口(静升、仁义);县城有通往各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柏油路,各乡镇政府所在地正在向所属各村修建油(水泥)路;灵石北距省城太原120km,南距古都西安550km,距首都700km。京-太-西通讯光缆穿境而过,程控电话、移动通信、无线寻呼、图文传真等可直达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

灵石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一万年前,先民们就在灵石地域劳动、繁衍、生息;到了新石器时期,已有族徽为·W·的部族在这块沃土上耕耘、狩猎。史前文化女娲补天、禹王治水,为灵石留下了美丽的传说;天外来客"灵石",文帝因以置县又为灵石披上了神奇的色彩;石膏山下,植自周初的古槐,至今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县城东陲,缘自春秋的绵上,介林、介庙,遗址尚存,正在修复,不久将成为凭吊介子、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胜地;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

因首级埋在灵石,为淮阴侯墓的保护、韩侯祠的修复、韩信岭的开发具备了基本的条件;孝文山、秦王岭、贾胡堡、雀鼠谷留下了汉、唐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踪迹、传说、诗文、墨宝;张说、李商隐、于谦、傅山、吴雯、李梦阳、翁方纲、祁隽藻、刘墉、姚鼐······为灵石写下了数十篇诗文,题书了许多匾额、楹联、碑碣,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唐代古刹资寿寺以其精美的彩塑、壁画、藻井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以十八罗汉头像失而复得的资寿寺蜚声海内外;元代建筑静升文庙、后土庙、马和晋祠成为省级重点文物;特别是清代灵石四大望族之一的静升王家,为后世留下了15万㎡的民居建筑,它以其建筑规模宏伟、规划布局合理、装饰艺术精湛、文化内涵深邃、功能设施齐全、南北风格融合等特色名闻海内外,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已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成为国内不可多得的民居建筑群,目前,被列入世界文化后备名单;荟萃历史文化遗产的静升镇被首批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省级风景名胜区—石膏山森林公园,为太岳山的主峰之一,自然风光别有情趣。山上有石灰岩溶洞地貌,构成不同景点,山上奇峰壁立,松柏苍翠,树木葱郁,山中云雾环绕,蓝天红日,青山雪帽,尉为壮观,被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翡翠。

灵石县地灵人杰,人才辈出。灵石置县后的1400多年来,有过许多先烈为民族的解放献出了生命,有过许多豪杰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过贡献。据不完全统计,灵石有革命烈士928人,有高中进士者47人。古代有为民请命的师范、秉公除恶的梁中靖,有学贯中西的杨尚文、藏书万卷的耿文光;近代有科学兴晋、实业救国的耿步蟾,有辛亥元老、爱国忧民的何澄;当代有法学泰斗张友渔兄弟、著名版画家力群、牛文,著名作家胡正;特别是两渡何家,自清乾隆中期到光绪初年,有15人高中进士,太学生、举人不计其数,以至后来,出现了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何泽慧、著名固体物理学家何怡贞、医学专家何泽涌、生物学者何泽瑛······如今,灵石儿女遍及祖国各地,有的旅居海外,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无愧家乡的哺育,无愧灵石的父老乡亲!

灵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名列全省前茅。30年来,城东街建设、改造面积是原来的15倍,成为灵石县城繁华的商贸区和优雅的住宅区;投资5000万元、历时6年,占地上千亩的华北最大的人造山顶公园--翠峰公园,为县城居民提供了一个游览、晨炼、休闲、健身、娱乐、集会的好地方;继常青小区、灵石一中、安居小区、灵石一幼之后又筹资近3亿元,将一个狭街窄巷、低凹潮湿、破烂不堪、乌烟瘴气的旧城改造成为现代化、园林化、艺术化、人性化的天石新城,浓郁的现代气息、鲜明的时代特色、精湛的建筑艺术、和谐的区苑风格为灵石的城市建设平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08年12月5日,由宏源选煤公司独资兴建的宏源五星级国际饭店在灵石县落成。翠峰山庄、麒麟大酒店、宏源酒店、天星宾馆三星级酒店、晋汾酒店、长运宾馆、君悦、保鲜等一大批酒店运营良好。同时,城市建设的配套设施建设前所未有:管网入地,地面绿化,集中供热、供气、供水、供电,城周"三山"(翠峰山、清凉山、十八甲山)绿化等,使县城真正达到地面硬化、绿化、美化、香化,县城的面貌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民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

改革开放30年来,灵石县发生了史无前例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人民

在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在县委、政府的带领下,抢抓机遇,与时俱进,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使县域经济步进了快速、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时期。

近年,灵石县投资84.7亿元、建设的126个重点项目,目前已有52个竣工,累计完成投资43.1亿元。中煤化工30万t甲醇、银亿宏峰10万t甲醇项目又开工奠基。随着这些涵盖工业、农业、交通、城建、社会事业等领域的项目竣工,将为灵石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为全县的安全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夯实基础。

与此同时,灵石县把植树造林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来抓,确定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思路,连续投入巨资用于生态建设,使昔日的一座座荒山秃岭披上绿色盛装。2008年,该县投资2.17亿元实施了永吉大道绿化、区域生态修复治理、育苗基地建设、汾河绿化、厂矿区绿化、干果经济林建设等“八大林业工程”,使得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3.93%。在农业项目上,该县至今累计完成投资3.96亿元,完成了“八大水利工程”,促使全县的水利基础设施更趋完善,河流水体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工农业用水、居民饮水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今年,到目前为止,累计交通建设项目投资2.75亿元,全面提升了全县交通道路综合服务能力。并投入3.58亿元,对县城城区的‘两桥三路’、热电联供三期、绿地建设、静升河城区段集中整治和污水处理厂进行全面改造,使城区基本形成了‘三纵七横’、‘四通八达’的交通循环网,让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1%,供气供暖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截至到11月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349元,同比增长25.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6189元,同比增长24.1%。截至11月底,灵石县财政收入完成24.8亿元,同比增长82.9%。今年到12月4日,城区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96天,这是一年前不敢想象的,但理想已变为现实。

灵石是一块资源丰富,山河壮丽的宝地,又是一块充满魅力,极待开发的热土。党的十七大以来,灵石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开放的软硬环境全面优化,基础设施完全适应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需要。热忱欢迎海内外各界人士惠顾灵石,投资开发,观光揽胜,经商贸易、携手创业,共展宏图,同享灿烂似锦的明天。

朋友,改革开放的灵石欢迎您!

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南端,距省会太原市150公里,北临介休市,南接霍州市,东靠沁源县,西连交口县、孝义市,有“燕冀之御、秦蜀之经”之称。全县总面积1206平方公里,东西宽53.5公里,南北长39公里。总人口23.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万人,乡村人口17万人,人口密度为184.2人/平方公里,辖8镇10乡319个行政村598个自然村,15个居委会。境仙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大运公路、南同蒲铁路沿汾河并行而下,是山西南北交通运输之要冲。

灵石县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置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隋初

属平周县(今介休市),隋开皇十年,隋文帝杨坚北巡挖河开道,获一巨石,似铁非铁,似石非石,色苍声铮,以为灵瑞,遂命名为“灵石”,割平周县西南地置为灵石县。1948年6月灵石解放,成立县人民****,属榆次专署。1958年灵石、介休、孝义三县合并为介休县,灵石县改为灵石镇。1961年恢复灵石县建置,属晋中行署管辖。县域境内地下矿藏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物有煤、铁、石膏、硫铁矿以及铜、钼、钛、钒、钨、稀土等32种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其中煤炭、石膏、硫铁矿储量丰富,品质优良。全县含煤面积86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1.3%,地质储量为91亿吨,且品种齐全,多为肥煤、焦煤、瘦煤和气煤,尤为突出的是含灰份在10%以下,含硫1%以下的优质主焦煤达12亿吨,被誉为“煤海瑰宝”。石膏储量达17.2亿吨,矿石纯度达90%-98%,为特级品和一级品,享有灵石“雪花膏”之称,是华北地区第二大石膏矿床。硫铁矿储量达2亿吨,是全国煤系硫铁矿的主产基地之一。灵石县属旱作农业区,平均海拔800米,平均气温界于9.9℃-10.6℃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320-738毫米,平均无霜期界于144-184天之间。全县国土面积180.21万亩,其中农用地86万亩,含耕地52.7万亩(水浇地2万亩),林地32.46万亩,牧草地81万亩;建设用地6.5万亩;未利用地87.5万亩,人均占有耕地约2.2亩森林覆盖率为18.01%。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谷子、高梁、豆类、薯类为主,正常年景粮食产量为每亩260斤左右,总产5000万公斤上下。

灵石县历史悠久,名胜荟萃,风景独秀。全县共有文物古迹46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属国家级文物保护的有旌介古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王家大院、资寿寺、文庙、晋祠庙、后土庙、灵石,石膏山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明清时期灵石县有四大家族,分别为两渡何家、夏门梁家、静升王家、蒜峪陈家。何家以礼传家,以文为业,因此人才辈出,较著名的有被誉为“何氏科苑三姐妹”的何泽慧(高能物理学家)、何泽贞(化学硕士、物理学和哲学博士)、何泽瑛(植物与种子专家)、夏门梁家以学优而仕,全族共有生员107人,贡生47人。举人7人,进士2人,监生142人,最大官至二品。王家以耕读传家,由商宦发家,发迹后大兴土木,现存住宅王家大院有4.5万平方米。陈家为官宦人家,世代为官,在蒜峪村建有十幢院落,人称“十宅”。当代灵石著名的人物有法学家张友艳,版画家力群、牛文,作家胡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