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病情观察望闻问切试题1

中医病情观察望闻问切试题1

中医病情观察望闻问切试题1
中医病情观察望闻问切试题1

一、选择题

1.左手寸口寸、关、尺三部一般侯()

A.心肺肝

B.肺脾命门

C.心肝肾

D.心脾肾

2. 三部举按皆有力的脉称为()

A.紧脉

B.大脉

C.弦脉

D.实脉

3.面色青,喜食酸味,脉见弦,可诊为()

A.肺病

B.心病

C.肝病

D.脾病

1.( C )2.( D )3.( C )

4、中医全身望诊中,不包括()

A.望神

B.望色

C.望形态

D.望姿态

E.望皮肤

5、在观察面色中,哪一种不属于病色()

A.赤

B.白

C.黄

D.青

E.绿

6、患者表现为:两目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神志清晰,表情自然,反应灵敏。临床可描述为()

A.有神

B.无神

C.少神

D.得神

E.失神

7、垂危病人突然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现象,临床称为()

A.无神

B.失神

C.假神

D.少神

E.回光返照

8、中医学中,针对小儿的特殊望诊内容为()

A.局部望诊

B.全身望诊

C.望小儿指纹

D.望排泄物

E.望小儿口唇

9、午后两颧潮红,属于()

A.湿热证

B.阳虚证

C.阴虚内热证

D.气虚证

E.肝阳上亢

10、关于望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下错误的是()

A.宜在光线充足的室内进行

B.先看舌质,再看舌苔

C.进食桑葚不影响望舌苔

D.避免面对有色的门窗

E.先看舌尖

11、舌质淡、苔薄黄,属()

A.痰湿内蕴

B.风热表征

C.里热轻症

D.正常

E.以上都不是

12、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称为()

A.自汗

B.盗汗

C.绝汗

D.战汗

E.表证汗出

13、口渴而不多饮,属()

A.表征

B.里证

C.湿热证

D.半表半里证

E.表热证

14、胃火炽盛、腐熟太过,可导致()

A.厌食

B.食欲减退

C.消谷善饥

D.饥不欲食

E.口淡

15、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为()

A.里热炽盛

B.瘀血证

C.肾虚不化津液

D.燥热证

E.湿热证

16、患者女性,52岁,主诉心悸,气短,时有咳喘。望诊面色淡白,舌质淡。问诊得知患者平日忧思过度。综合以上可考虑为()

17、患者男性,21岁,主诉近一个月来,睡觉时大汗淋漓,醒后汗止,手心、足心热,大便干,舌红少苔,考虑为()

A.肾阴虚

B.肾精不足

C.肾气不固

D.肾阳虚

E.肺肾阴虚

18、患者女性,5岁,素体虚弱。近日来不思饮食,嗳腐吞酸,大便

量多而臭,脘腹饱胀。考虑为()

A.虫证

B.食积

C.胃火炽盛,腐熟太过

D.肝气犯胃

E.湿浊停滞

19、患者女,31岁,主诉月经量少,乏力,时有头晕,望诊面色淡白,爪甲苍白,考虑为()

A.气虚

B.血虚

C.阴虚

D.肾虚

E.脾胃虚

A.血虚

B.肾虚

C.脾虚

D.胃气虚

E.气虚

20、中医的四种诊法()

A、望、触、问、切

B、视、触、叩、听

C、望、触、叩、听

D、望、闻、问、切

E、望、闻、叩、听

21、中医病情观察的方法是()

A.听取患者主诉,详细了解病情发展

B.运用辩证方法分析病情

C.运用四诊的方法,观察病情变化

D.深入病室观察,获取准

确资料E.观察治疗和护理效果,及时修改护理计划

22、在中医观察舌象的目的中哪项不对:(E)

A.判断正气盛衰

B.辨别病位深浅

C.区别病邪性质

D.推断病情进展

E.了解病位深浅

23、病情观察的目的哪项不妥(E)

A、为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B、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C、及时了解用药反应和治疗效果

D、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

E、及时了解病人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24.正常舌象是(B)

A、淡白舌、厚白苔

B、淡红舌、薄白苔

C、红绛、深黄苔

D、青紫舌、灰黑苔

E、鲜红舌、厚腻苔

25.望诊患者形体消瘦、手足心发热者一般多( )

A.痰湿

B.虚火

C.气滞

D.气虚

26.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属( )

A.脾肾阳虚

B.气血两虚

C.阴虚火旺

D.心脾热盛

27.苔灰黑、舌质谈白润泽的主( )证

A.大热

B.大寒

C.食积

D.气滞

28.患者口气酸馊多见于( )

A.胃热

B.龋齿

C.胃有宿食

D.口腔不洁

29.脉形细小如线属( )脉。

A.浮脉

B.数脉

C.弦脉

D.细脉

(E) 30、下列哪一项为阳黄中热于湿型的黄色?

A. 黄疸急速加深呈深黄色

B. 掉黄或染衣着色

C. 黄色不泽

D. 黄色晦暗

E. 黄色鲜明

(A)31、食滞为病的特点是:

A.便后痛增 B.脘腹胀满 C.舌苔厚腻

D.脉象滑实 E.嗳腐吞酸

32、沉脉主证是()

A、表证

B、里证

C、虚证

D、实证

E、寒证

33、口唇糜烂多为何脏器有热()

A、心肺B、肝胆C、脾胃D、肾E、膀胱

34、口苦属热证多是()

A、脾胃虚热B、气血虚弱C、心火旺盛D、肝胆热E、肾阴虚35、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为何脉()

A、浮脉B、沉脉C、虚脉D、细脉E、滑脉

36、白苔主何证()

A、表证

B、里证

C、实证

D、里热证

E、里热极证

37、三部脉举按皆无力的脉是()

A、涩脉

B、细脉

C、浮脉

D、虚脉

E、儒脉

3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闻诊的内容()

A、听声音

B、听呼吸音

C、听语音

D、听咳嗽

E、望分泌物

39、下列不属于五液的是()

A、尿

B、

C、涕

D、泪

E、唾

40、中医全身望诊中,不包括()

A.望神

B.望色

C.望形态

D.望姿态

E.望皮肤

41.在观察面色中,哪一项不属于病色()

A.赤

B.白

C.黄

D.青

E.绿

42.患者表现为:两目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神志清晰,表情自然,反应灵敏。临床可描述为()

A.有神

B.无神

C.少神

D.得神

E.失神

43.中医学中,针对小儿的特殊望诊内容为()

A.局部望诊

B.全身望诊

C.望小儿指纹

D.望排泄物

E.望小儿口唇

44.关于望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下错误的是()

A.宜在光线充足的室内进行

B.先看舌质,再看舌苔

C.进食桑椹不影响望舌苔

D.避免面对有色的门窗

E.先看舌尖

45.舌质淡、苔薄黄,属()

A.痰湿内蕴

B.风热表征

C.里热轻症

D.正常

E.以上都不是

46.观察舌象目的,下列哪项除外(A)

A.判断邪气盛衰

B.辨别病邪的深浅

C.区别邪气的性质

D.可推测病情的进展

E.判断正气的盛衰

47.属于实热证得大小便为()

A.小便清长

B.小便带血

C.小便混浊

D.小便短黄

E.小便淋漓

48.患者表现为,神志不清,寻衣摸床,摄控理线,中医学称为()

A.有神

B.无神

C.少神

D.得神

E.假神

49.舌质淡白,苔白腻,属()

A.阳气不足,气血虚弱

B.湿热蕴结

C.心火亢盛

D.气血凝滞

E.脾胃虚弱,痰湿停滞

50.望小儿指纹是针对多大的小儿()

A.5岁以内

B.3岁以内

C.2岁以内

D.7岁以内

E.12岁以内

51.中药问诊中不包括的内容是()

A.大小便

B.月经

C.家族史

D.头颈痛

E.心理情况

52.以下望诊中可以反应脾脏情况的是()

A. 望舌

B.望面色

C.望口唇

D.望头发

E.望呼吸

53.正常舌象是()

A.淡白舌、厚白舌

B.淡红舌、薄白苔

C.红绛、深黄苔

D.青紫舌、灰黑苔

E.鲜红舌、厚腻苔

填空题

1.语声的强弱和语言的错乱属何范围()

2.饮食、口味与睡眠属何范围()

3.患者男性,29岁,因腰部酸痛,伴耳鸣,早泄。考虑患者为()4.舌面的脏腑分布是舌尖应()、舌中应()舌根应肾、舌边应肝胆。

5.正常面色是()、()。

6、在病情观察望神的内容中,神志分()、()和()、( )。

7、问诊内容包括一般情况、____________、现病史、___________、个人生活史、___________。

8、面色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9、舌诊主要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面色青、喜食酸、脉弦可以诊为__________病;面赤、口苦、脉洪数,就可以诊断为__________。

11.腻苔多由_________,湿浊上升所致。

12、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称寒热往来()

13、正常脉的基本形象是: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和缓无力,节律不

14、中医四诊包括()、()、()、()

15.在病情观察望神的内容中,神志分()、()和().

16.问诊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现病史、()、个人生活史、()。18.面色分为()和()两种.

19.舌诊主要观察()、( )。

19.中医把面色分为常色和病色,在病色中,赤色主(),白色主(),黄色主( )、( )。

20.问二便指问病人大小便()、( )、( )、(),量,排泄次数和()。

二、简答题和名词解释

1.舌苔指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由脾胃之气蒸化胃中食浊而产生。2.什么是望神?有神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望神即观察病人表现于外的精神状态及意识思维活动,判断其精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和疾病预后的好坏。有神主要表现为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呼吸平稳,面色荣润,表情丰富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

3.脏腑在舌面上的分属?

答:舌尖反映心肺的病变;舌边反映肝胆的病变;舌中反映脾胃的病变;舌根反映肾的病变。

4.望舌应注意那四个方面?

答:姿势、光线、顺序、染苔。

5.望苔的临床意义?

答:判断正气盛衰,分辨病位的深浅,区别病邪的性质,推断病情的进退。

6.什么是恶寒和畏寒?

答:凡病人主观感觉怕冷,虽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觉寒冷者,称为恶寒。

病人身寒怕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者可缓解者,称为畏寒。

7.询问二便应问清哪些情况?意义何在?

答:主要询问排便的次数,时间,及排便的感觉和伴随症状等。

问清二便情况,可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

8.何谓正常脉象?

答:又称平脉或常脉,基本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不大不小,和缓有力,节律均匀。

9.列出临床常见6种病脉的名称及主病

答: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迟脉,主寒证;数脉,主热证;虚脉,主虚证;实脉,主实证。

10、何为正常脉象?

答:又称平脉或常脉,基本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不服不沉,不快不慢,不大不小,和缓有力,节律均匀。

11.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指高度概括的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三、选择题

【A1型题】 1.E 2.E 3.B 4.B 5.D 6.B 7.A 8.D 9.B 10.C 11.D 12.C 13.A 14.B 15.D 16.C 17.B 18.D 19.C 20.C 21.C 22.D 23.C 24.C 25.C 26.C 27.B 28.E 29.C 30.D 31.B 32.B 33.C 34.E 35.B

【A2型题】1.B 2.E 3.A 4.B 5.A 6.B 7.B 8.D 9.B 10.D

2、(1)有神,(2)暑,(3)湿,(4)燥,(5)寒。

填空题

1.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2.血脉神智舌面小肠

3.集体一切正常水液津液

4.30min——1h

5.主诉既往史家族史

6.常色、病色

7.开泻阳

8.舌质舌苔

二、选择题

{A1型题} 1.E 2.E 3.B 4.B 5.D 6.B 7.A 8.D 9.B 10.C 11.D 12.C 13.A 14.B 15.D 16.C 17.B 18.D 19.C 20.C 21.C 22.D 23.C 24.C 25.C 26.C 27.B 28.E 29.C 30.D 31.B 32.B 33.C 34.E 35.B

{A二型题}1.B 2.E 3.A 4.B 5.A 6.B 7.B 8.D 9.B 10.D

{X型题]1.ACD 2.AC 3.ABCD 4.ABD 5.ABDE

3.望诊首先是望神察色。(√)

5.舌苔指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由脾胃之气蒸化胃中食浊而产生。参考答案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目的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目的 病情观察是指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病史方面,包括病人患病前后的精神体质状况、环境及可能引起疾病的有关因素等情况;现状是指病人对当前病状的诉述。护理人员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对病人的精神、音容、举止、言谈等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病情观察目的 1、为疾病的诊断和施护提供依据疾病对机体的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后,机体便会产生一定的反应,这些反应以一定形式表现于外,即是症状、体征和证候。由于病性、病位和病因的不同,表现证候亦不一样。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表现及其发展过程的观察、综合分析,判断为何病何证及其病因、病位和病性,医生诊断和拖护提供依据。 2、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做到心中有数病情的轻重与病人的表现有一定关系,藉助于病情观察,可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1)原有症状减轻说明病情好转,反之为加重。 (2)在原有症状基础上又出现新的症状,常说明病情恶化。如神昏病人出现高热、抽搐、呕血、便血等。 (3)病情变化幅度大,如体温骤降、血压忽高忽低、呼吸时快时慢,常为正气虚衰、病情恶化之兆。考试大网站整理 (4)舌象及脉象变化显著,常表示病情轻重。如正常淡红舌转为红色,表示有热,病邪由表入里,苦由红色转为红绛舌,说明邪入营血,病情危重。脉象由浮数转洪数,表示病邪由卫分入气分。反之为病情好转。 (5)一般情况,特别是病人的精神状态、食欲,常是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精神充沛,常是正气未衰,有抗邪能力;精神萎靡,正气已衰,病情重。食欲是表示"胃气"的强弱、有无的重要指征。食欲佳,说明"胃气"和顺,病情不重;食欲不佳,表示"胃气"已伤,病虽轻痊愈也较慢。重病后渐知饥能食,多表示"胃气"来复,病将向愈。 3、了解治疗效果和用药反应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病情的好转常表示治疗护理有效,反之,为无效。用药后常出现各种反应,有些是正常的,如服解表药后的周身汗出,表示为表解之象;服攻下剂后的腹泻,表示已达釜底抽薪之良效。但如果超过一定限度,便会损害人体的正气,成为不良反应。如大汗淋漓会使病人气随汗脱;泻下不止会伤津耗气等。尤其是药物的毒性反应,更应仔细观察。 4、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发症,防止病情恶化疾症治疗中常可能出现突变或并

中医中级B卷试题及答案

2016年北京市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评 (中医专业中级B试卷)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 共100分,60分合格。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实证感冒的治疗原则是( ) A.辛温发汗 B.辛凉清解 C.清暑解表 D.解表达邪 E.调和营卫 2.痰饮的治疗原则是() A.宣肺 B.健脾 C.温化 D.补肾 E.发汗 3.呕吐的基本病机是( ) A.肝气犯胃,胃气上逆 B.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C.食滞伤胃,胃失和降 D.外邪犯胃,胃失和降 E.脾胃受损,胃失润降 4.脱肛及子宫下垂都可采用升提中气法治疗,这属于( ) A.因人制宜 B.同病异治 C.异病同治 D.审因论治 E.虚则补之 5.下列各项,哪项不是消渴发病的主要病机( )

A.燥热 B.气虚 C.阴虚 D.血瘀 E.水停 6.郁证的病位多在( ) A.心、脾、胃 B.肝、脾、胃 C.肝、脾、肾 D.肝、胃、肾 E.心、肝、脾 7.小儿舌苔厚腻垢浊不化,状如霉酱,伴口臭、便秘、腹胀者,提示中医病证是() A.宿食内积 B.寒湿内停 C.湿热内蕴 D.脾虚失运 E.心脾火炽 8.下列哪个是温中祛寒的方剂() A.四逆汤 B.当归四逆汤 C.阳和汤 D.理中丸 E.厚朴温中汤 9. “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是指下列哪个病的病机() A.咳嗽 B.肺胀 C.肺痿 D.喘证 E.哮证 10.下列哪项不是心绞痛的发作特点( ) A.发作多有明显诱发因素 B.疼痛部位多位于胸骨体上、中段之后 C.疼痛多呈压榨、紧缩感 D.疼痛时间一般持续3~5min E.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约30min缓解 11.败毒散的功用是( )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C.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D.散寒祛湿,发汗解表 E.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12.厥阴经头痛的部位是( ) A.头后部,下连及项 B.前额连眉棱骨处 C.头两侧,连及耳部

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

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 意义:病情观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及时、准确的观察病情变化,为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并发症提供依据,也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病情观察的内容:一、一般情况的观察二、特殊系统的观察 一般情况的观察:1.发育与体型;2.饮食与营养;3.面容与表情;4.体位;5.姿势与步态;6.皮肤与黏膜 1.发育与体型:正常人年龄、智力与体格的成长状态处于均衡一致。双上肢展开后约等于身高,坐高等于下肢的长度,胸围等于身高的一半。垂体功能异常出现巨人症、侏儒症,其他如佝偻病、鸡胸、杵状指、梭状指等。体型分为匀称型、瘦长型、矮胖型。 2.饮食与营养:观察饮食有时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一定的作用,可观察患者的食欲、食量、饮食习惯、进食后的反应。 临床上一般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的发育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常用营养良好、中等、不良三个等级对营养状态进行描述。 对营养状态异常包括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3.面容与表情:1)急性病容;2)慢性病容;3)二尖瓣面容;4)贫血面容;5)满月面容;6)甲亢面容;7)肾病面容;8)肝病面容;9)伤寒面容;10)苦笑面容;11)面具面容;12)粘液性水肿面容;13)肢端肥大症面容 4、体位:主动体位;被动体位;被迫体位 5、姿势与步态:蹒跚步态:见于佝偻病、大骨节病。 醉酒步态:见于小脑疾病、酒精及巴比妥中毒 共济失调步态:见于脊髓痨患者 慌张步态:见于震颤麻痹患者。 跨阈步态:见于腓总神经麻痹。 剪刀步态:见于脑瘫与截瘫患者。 间歇性跛行: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 6、皮肤与黏膜: 皮肤颜色:苍白、发红、发绀、黄染、色素沉着、色素脱失。

医学考研:中医的望闻问切

医学考研:中医的望闻问切 古往今来,传统的中医中的望、闻、问、切的检查病人的法子一直延续至今。古时候的大夫通过声音来诊断病情,这个方法就是靠的闻,主要是用声音来得到信息。我们具体来谈一下医学考研中医望闻问切,这学问就十分大了。 关于望诊:1.望诊的概念和原理。 2.望神:得神、失神、假神及神乱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3.望色:常色和病色的概念,面部的脏腑分属部位,五色的主病,望色十法的内容。 4.望形体:强、弱、胖、瘦及常见畸形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5.望姿态: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6.望头面五官:头面与发、目、鼻、耳、口与唇,齿龈及咽喉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7.望躯体:颈项、胸胁、腹、背部、腰部及四肢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8.望二阴:前阴、后阴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9.望皮肤:全身皮肤色泽变化及斑疹、白(疒咅)、痈、疽、疔、疖等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10.望排出物:痰涎、呕吐物、大便、小便等色、质、量变化的内容与临床意义。 11.望小儿食指络脉:望食指络脉的方法及常见食指络脉变化的临床意义。 12.望舌:舌诊的原理;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舌诊的内容,正常舌象的特征及其生理变异,望舌体(舌神、舌色、舌形、舌态及舌下络脉)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舌苔(苔质、苔色)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的临床意义,危重舌象诊法。 (三)闻诊 1.听声音:语声、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呵欠和肠鸣等声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2.嗅气味:病体与病室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四)问诊 1.问诊的一般内容:问一般情况、问生活史、问家族病史、问既往病史、问起病及现在症状。 2.问现在症状 (1)问寒热:寒、热的基本概念,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概念、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 (2)问汗 表证辨汗:无汗与有汗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里证辨汗:自汗、盗汗、大汗、战汗、黄汗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局部辨汗: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阴汗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问疼痛 问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走窜痛、固定痛、冷痛、灼痛、绞痛、隐痛、重痛、疫痛、掣痛和空痛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问疼痛的部位: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背痛、腰痛、四肢痛和周身疼痛的类型及其表现。 (4)问头身胸腹不适: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麻木和乏力等症状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5)问耳目:耳鸣、耳聋、目痛、目眩、目昏和雀盲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6)问睡眠:失眠的概念及常见原因,嗜睡的概念及常见原因。 (7)问饮食口味 口渴与饮水:口不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等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多食易饥、饥不欲食、偏嗜食物等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口味:口淡、口苦、口甜、口酸、口咸、口涩和口黏腻的临床意义。 古时候的望闻问切的方法,现在也还有很多人用。同学们有感兴趣的也可以琢磨一下医学考研中医望闻问切,研究一下可以帮助学习还可以继承传统文化。

病情观察的内容

病情观察的内容 胥旭军 (一)一般情况的观察 1、发育与体型发育状态通常以年龄与智力、体格成长状态(如身高、体重及第二性征)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综合判断。成人发育正常状态的判断指标常包括:头部的长度为身高的1/7—1/8;胸围约为身高的1/2;双上肢展开的长度约等于身高;坐高约等于下肢的长度。体型是身体各部发育的外观表现,包括骨骼、肌肉的成长与脂肪分布的状态等。临床上把成人的体型分为三种:匀称型(正力型):即身体各部分匀称适中。瘦长型(无力型):身体瘦长,颈长肩窄,胸廓扁平,腹上角<90°。矮胖型(超力型):身短粗壮,颈粗肩宽,胸廓宽厚,腹上角>90°。 2、饮食与营养状态饮食在疾病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并在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发挥一定作用、因此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食欲、食量、进食后反应、饮食习惯,有无特殊嗜好或偏食等情况。营养状态通常可根据皮肤的光泽度、弹性,毛发指甲的润泽程度,皮下脂肪的丰满程度,肌肉的发育状况等综合判断。营养状态与食物的摄入、消化、吸收和代谢等因素有关,是判断机体健康状况、疾病程度以及转归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上一般分为良好、中等和不良三个等级。 3、面容与表情疾病及情绪变化可引起面容与表情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健康的人表情自然、大方,神态安逸。患病后,通常可表现为痛苦、忧虑、疲惫或烦躁等面容与表情。某些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特征性的面容与表情。临床上常见的典型面容包括有:急性病容,表现为表情痛苦、面颊潮红、呼吸急促、鼻翼煽动、口唇疱疹等,一般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球菌肺炎的患者。慢性病容,表现为面色苍白或灰暗,面容憔悴,目光黯淡、消瘦无力等,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肝硬化、严重结核病等患者。二尖瓣面容,表现为双颊紫红,口唇发绀,一般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贫血面容,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舌及结膜色淡,表情疲惫乏力,见于各种类型的贫血患者。除了以上这四种典型面容外,临床上还有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满月面容、脱水面容以及面具面容等。 4、体位体位是指身体在休息时所处的状态。临床上常见的体位有: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患者的体位与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疾病可使患者采取不同的体位,有时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如:昏迷或极度衰竭的患者,由于不能自行调整或变换肢体的位置,呈被动卧位;胆石症、肠绞痛的患者,在腹痛发作时,常辗转反侧,坐卧不宁,患者常常采用强迫体位。 5、姿势与步态姿势即指一个人的举止状态,依靠骨骼、肌肉的紧张度来保持,并受健康状态及精神状态的影响。健康成人躯干端正,肢体活动灵活自如。患病时可以出现特殊的姿势。步态是指一个人走动时所表现的姿态,年龄、是否受过训练等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步态。常见的异常步态有:蹒跚步态、慌张步态、剪刀步态、间歇性跛行、保护性跛行等。 6、皮肤与黏膜皮肤、黏膜常可反映某些全身疾病的情况。主要应观察其颜色、温度、湿度、弹性及有无出血、水肿、皮疹、皮下结节、囊肿等情况。如贫血患者,其口唇、结膜、指甲苍白;肺心病、心力衰竭等缺氧患者,其口唇、面颊、鼻尖等部位发绀;热性病患者皮肤发红;休克患者皮肤湿冷;严重脱水、甲状腺

中医病情观察的方法与要求

中医病情观察的方法与要求 病情观察是指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是辨证施护的前提和依据。病史方面,包括病人患病前后的精神体质状况、环境及可能引起疾病的有关因素等情况;现状是指病人对当前病状的诉述。护理人员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对病人的精神、音容、举止、言谈等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望诊 望诊是运用自己的视觉,观察患者全身和局部情况,以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作为分析内脏病变的依据。包括精神、气色、形态的望诊、舌的望诊及排出物的望诊。 (一)望精神 包括精神意识活动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通过神志状况、面目表情、语言气息等观察病人精神状况,意识是否清楚,反应是否灵敏、动作是否协调等,以判断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和疾病的轻重。 1.病人神志不乱,两眼灵活,明亮有神,语言清楚,声音洪亮,为“有神”或“得神”,表示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疾病轻浅,预后好,多属实证、热证、阳证。 2.病人精神萎靡,目光晦暗,反应迟钝,语言无力,声音低微,表示正气已伤,病势较重,多属虚证、寒证、阴证。见于重病及慢性病。 3.神志昏迷、谵语、手足躁动,虽表现为阳证、热证、实证,但正气已伤,邪气过盛,病邪深入,预后不良。 (二)望气色 观察病人皮肤的颜色光泽,它是脏腑气血的外荣。颜色的变化可反映不同脏腑的病证和疾病的不同性质;光泽的变化即肤色的荣润或枯槁,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皆上注于面”,面部气血充盛,且皮肤薄嫩,色泽变化易于显露,故望气色主要指面部的色泽。通过面部色泽的变化,可以帮助了解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发展变化。 1.正常人面色微黄,红润而有光泽。 2.面色红:为热证。血液充盈皮肤脉络则显红色。血得热则行,脉络充盈,

临床护士病情观察技巧

临床护士病情观察技巧 一.概念 ?病情观察:即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积极启动视、听、嗅、触等感觉器官及辅助工具来获得有关病人及其情境的信息过 程;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系 统工程,它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 二.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1)广博的医学知识;(2) 严谨的工作作风;(3) 高度的责任心; (4)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5) 五勤:勤巡视、勤视察、勤询问、勤思考、勤记录 三.病情观察的方法 a直接观察法:利用感觉器官观察病人的方法包括视诊、听诊、触诊、叩诊、 嗅诊护士用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鼻子嗅、双手触摸来观察患者的意识、行为、生理、病理变化等,这是观察病情最基本的方法. b间接观察法:医生、家属交流、交接班阅读病历、检验报告借助仪器,如 心电监护仪,血糖检测仪. 1.视诊:定义:是用视觉来观察病人的全身或局部表现的方法。 方法: 通过医务人员的眼睛直接观察, 特殊部位借助仪器进行 内容:病人的外观、行为、意识、各系统的生理、病理变化 2.听诊:定义:用听觉听取身体各部发出的声音而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方法。 方法:用耳或听诊器 内容:语声、呼吸声、咳嗽、呃逆、嗳气、肠鸣、关节活动间、骨擦音、呻吟、啼哭、呼(尖)叫等身体所能发出的任何声音 3触诊: 定义:通过手的感觉进行判断的一种诊法 方法: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 内容:体表温湿度、弹性、光滑度、脏器外形、软硬度、移动度 4.叩诊: 定义:用手指叩击身体表面某部,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震动和音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 方法:间接叩诊法,直接叩诊法。 内容:常用于对胸腹部做评估,如心界大小、腹水检测等。

2007_中医学(本科)中医试题补考答案

中医学(本科)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首先确立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中脏经》 答案:A 2.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包括下列哪项。 A.对立制约 B.消长平衡 C.生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互根互用 答案:C 3.先天之本是指 A心B肝C脾D肺E肾 E 4.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是 A津液B水谷精微C气D血E以上均非 C 5既是六腑之一,又是奇恒之腑的是 A胆B胃C大肠D小肠E膀胱 A 6情志致病中,怒伤 A心B肝C脾D肺E肾 B 7人体体质形成的重要因素是 A后天调养B地理环境C先天禀赋D季节气候E人文环境 A 8因情志刺激,突然出现下焦胀满,甚至小便失禁。此因:A.怒则气下B.喜则气缓C.惊则气乱D.恐则气下E.思则气结 答案:D 9湿邪致病往往缠绵难愈,是由于 A.湿为阴邪 B.湿性重浊 C.湿性粘滞 D.湿邪犯脾 E.湿性趋下答案:C 10痰与饮的主要区别是: A. 热者为痰,寒者为饮。

B.得阳气煎熬而成者为痰,受阴气凝聚而成者为饮。 C. 浓度较大,较粘稠者为痰;浓度较小,较清稀者为饮。 D.色黄者为痰,色白者为饮。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11.下面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是: A.七情 B.六淫 C.疫疠 D.瘀血 E.饮食 答案:D 12.不是六淫一般特点的是: A.外感性 B.地域性 C.气候性 D.相兼性 E.季节性 答案:C 13.诊断为正常舌象,哪一项是错误的。 A.舌质淡红B.舌苔薄白C.舌体活动灵活D舌体柔软E.舌质娇嫩 答案E 14.望舌以辨别疾病虚实属性,主要观察。 A.舌质的老嫩B.舌体的肥瘦C.舌苔的厚薄D.舌质的颜色E.舌苔的润燥答案A 15.舌质红,苔黄腻,多见于。 A.里热炽盛B.湿热内蕴C.阴虚火旺D.寒湿阻滞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16.证见壮热,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洪数,属A.表邪入里B.里热炽盛C.热入营血D.心火亢盛E.阴虚火旺 答案B 17.下列哪种治法属于反治法? A.热因热用B.热者寒之C.阳病治阴D.阴中求阳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18.患者神疲乏力,自汗,动则益甚,易感昌,多属 A.卫气虚弱B.肺气虚弱C.中气虚衰D.营卫不和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19.患者发病三天,咳嗽少痰,口咽干燥,微恶风寒,苔薄少津,证属 A.肺热伤津B.肺阴亏虚C.风热犯肺D.风寒犯肺E.燥邪犯肺 答案E

病情观察的内容

---------------------------------------------------------------最新资料推荐------------------------------------------------------ 病情观察的内容 第十四章第一节病情观察的内容 1/ 31

?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患者的接触最密切。 ?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

---------------------------------------------------------------最新资料推荐------------------------------------------------------ 病情观察的内容?▲一般情况的观察;?▲生命体征的观察;?▲意识状态的观察;?▲瞳孔的观察;?心理状态的观察; ?特殊检查或药物治疗的观察。 3/ 31

一、一般情况的观察(General observation)发育与体型饮食与营养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姿势与步态皮肤与粘膜

---------------------------------------------------------------最新资料推荐------------------------------------------------------ ㈠、发育与体形(Development and shape)1、成人发育正常状态的判断指标:头部长度为身高的1/7~1/8; 胸围约为身高的1/2;双上肢展开的长度约等于身高;坐高约等于下肢的长度。 2、体型的分类:(1)均称型:身体各部分匀称适中(2)瘦长型:身体瘦长,颈长肩窄,胸廓扁平,腹上角<90o (3)矮胖型:身短粗壮,颈短肩宽,胸廓宽厚,腹上角>90o 5/ 31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姓名:科室: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70分) 1、在中医观察舌象的目的中哪项不对:(E) A.判断正气盛衰 B.辨别病位深浅 C.区别病邪性质 D.推断病情进展 E.了解病位深浅 2、春季人体肝气、脾气相对不足,易精神倦怠,嗜睡,应适当控制睡眠时 间,起居方面应遵循:(C) A.早卧早起 B.早卧晚起 C.夜卧早起 D. 夜卧晚起 E.以上均不对 3.入秋后,白昼渐短,夜来提前,人身阳气渐内收,阴气渐长,秋季起居 方面应遵循:(A) A.早卧早起 B.早卧晚起 C.晚卧早起 D.晚卧晚起 E.以上均不对 4.护理人员应设法消除病室嘈杂之声不能超过(C) A、60-80分贝 B、20-40分贝 C、40-60分贝 D、40-50分贝 E、50-70分贝 5.普通病室的室温应在(B) A、16~20℃ B、18~22℃ C、20~24℃ D、24~26℃ E、26~28℃ 6、老年患者、新生儿、沐浴者、阳虚证、寒证病人的病房的室温应在(E) A、18~26℃ B、18~28℃ C、20~24℃ D、24~26℃ E、20~28℃ 7.病房的温度最好维持在(C) A、30%-40% B、40%-50% C、50%-60% D、60%-70% E、70%-80% 8、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作用强,并可根据病情变化加减使用的中 药剂型是(D) A.散剂 B.丹剂 C.冲剂 D.汤剂 E、丸剂

9、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有密切的关系,最好选用(B) A、铁锅 B、瓷罐 C、铝锅 D、搪瓷锅 E、不锈钢锅 10、煎中药时,一般第一煎加水量应淹过药面(A) A、3-4cm B、4-5cm C、5-6cm D、6-7cm E、8-10cm 11、煎中药前需将中药用凉水浸泡,一般,根茎种子、果实宜浸泡(E) A、2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50分钟 E、60分钟 12、煎药的火候应(B) A、先文后武 B、先武后文 C、直接用文火煮沸 D、直接用武火煮沸 E、文武交替使用 13、下列哪味中药需先煎(C) A、茯苓 B、白术 C、石膏 D、甘草 E、大黄 14、下列哪味中药需包煎(A) A、旋覆花 B、陈皮 C、连翘 D、甘草 E、黄芪 15、关于“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 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的说法,出自医家(B) A.徐大椿 B.李时珍 C.张仲景 D.孙思邈 E、朱丹溪 16、中医的四种诊法(D) A、望、触、问、切 B、视、触、叩、听 C、望、触、叩、听 D、望、闻、问、切 E、望、闻、叩、听 17、病情观察的目的哪项不妥(E) A、为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B、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C、及时了解用药反应和治疗效果 D、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 E、及时了解病人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18、在四季环境适宜避外邪中哪项不妥(B) A、春防风 B、夏防热 C、长夏防湿 D、秋防燥 E、冬防寒 19、中医用药“八法”中不包括:(E) A、清法 B、吐法 C、下法 D、和法 E、热法 20、服用滋补药一般宜在:(E) A、饭后服用 B、饭后二小时服用 C、饭前二小时服用

中医科护理常规doc资料

中医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学是运用中医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1.入院护理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应热情主动迎接,准备好病床单位,做好入院宣教,建立住院信息,并通知管床医生。 2.饮食护理辨证施食,合理调配,五味不偏,注意饮食禁忌。 3.分级护理根据病情和自理能力,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病情观察 (l)生命体征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天测1次。体温超过37.5℃者每天测量4次,体温超过39℃者,每4小时测量1次,正常后连测3次,改为每天1次。入院时测量体重、血压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色、精神、睡眠、饮食、主证、舌象和脉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药物应用正确指导服药,观察服药后反应和治疗效果,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6.心理护理保持心态平和,做好情志的转化和调护,避免情志内伤。 7.起居护理顺应四时,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8.排便护理落实排便护理,观察其形状、色泽、气味、量。便秘3天以上者,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缓泻药或灌肠处理。 9.健康指导讲解治病防病及科学养生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酒,多运动,增强机体正气。 第二节不同病证护理常规

一、咳嗽 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的病变。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咳嗽病变有虚实之分。外感咳嗽属邪实,有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有痰湿蕴肺证、痰热郁肺证、肝火犯肺证、肺阴亏耗证。 1.按中医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环境:病室内空气新鲜,绝对禁止吸烟,防止刺激性气味。 3.饮食护理:进高热量、富含蛋白质的流食或半流食,风寒咳嗽忌食生冷瓜果及肥甘滋腻之品;风热咳嗽忌辛辣、肥甘、厚味,可食梨、枇杷等水果;风燥咳嗽可食用川贝、百合、银耳、梨子等;痰湿蕴肺咳嗽可食用薏米、赤豆、山药,忌食黏甜食品及肥厚油腻之品。 鼓励病人多饮水。 4.病情观察:观察咳嗽的频率、声音及痰液的性质、颜色、气味,咳嗽的伴随症状,准确留取标本并及时送检。5.呼吸道护理 (1)痰液黏稠者,行雾化稀释痰液。 (2)咳痰无力者应协助排痰,必要时吸痰。 (3)咳嗽剧烈时遵医嘱给予化痰镇咳药,慎用作用强的镇咳药,配合针刺肺俞、列缺等穴。 6.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病人咳痰、排痰和饭前、饭后均应充分漱口。 7.健康指导:指导病人加强锻炼,正确的养生指导,合理膳食,戒烟戒酒。 二、哮病

中医学试题库

中 医 学 试 题 库 一、单选题 1、提出“郁症”,认为“气血流畅,则百病不生,一有郁滞,则诸病生焉,治当解郁”的医家是: A、李杲 B、张从正 C、朱丹溪 D、刘完素 E、李中梓 [参考答案]C 2、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形成时期是 A、晋、隋、唐时期 B、先秦、秦、汉时期

C、宋、金、元时期 D、明清时期 E、近代和现代 [参考答案]B 3、中医理论体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期是 A、晋、隋、唐时期 B、先秦、秦、汉时期 C、宋、金、元时期 D、明清时期 E、近代和现代 [参考答案]C 4、标志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诸病源候论》 [参考答案]A 5、在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攻下派”代表人物的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丹溪、陈无择 [参考答案]C 6、在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寒凉派”代表人物的是: A、刘完素 B、李呆 C、张从正 D、朱丹溪 E、陈无择 [参考答案]A 7、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创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是 A、叶桂 B、刘完素 C、吴瑭 D、薛雪 E、吴又可 [参考答案]A 8、改正了古籍中在人体解剖方面的某些错误,并发展了瘀血理论的医家是 A、叶天士 B、王清任 C、王叔和 D、刘完素 E、张介宾[参考答案]B 9、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气血 E、形体[参考答案]A 10、确立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诸病源候论》[参考答案]D 11、在中医学中,最早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书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小儿药证直诀》 E、《温病条辩》[参考答案]C 1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主要是 A、阴阳五行与脏象经络 B、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C、以五脏为主的整体观 D、望闻问切与辨证论治 E、辨证求因与审因论治[参考答案]B 13、"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名称 B、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 C、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 D、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E、体征[参考答案]D 14、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是:

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望闻问切

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望、闻、问、切 中医诊病,主要有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简称为四诊。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内脏的病变,可以从五官四肢体表各个方面反映出来。所以,通过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断方法,诊察疾病表现在各个方面的症状,就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性质和它的内在联系,从而为进一步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望诊,就是医生用眼睛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神色、形态的变化。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认识到人体的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内在脏腑有密切关系。如果五脏六腑产生了病变,就必然反映到体表。因此,通过望诊可以了解机体内部的病变。医生一开始接触病人,看到病人的病情虽然重,但是如果病人精神很好,说明病人正气还旺盛,治疗起来效果必然较好;相反,病情看来不太重,但是精神已经萎靡不振,这就说明正气已经衰退,治疗效果可能就不如前者好。面部的不同色泽可以反映不同脏腑的病变。青、红、黄、白、黑五色,相应地配合肝、心、脾、肺、肾五脏。如出现脸色发青,可能是肝脏的病变;脸色发黄,可能是脾胃的病变。从人的形态,也可以看出病情变化。肥胖的人,容易出现阳气不足和痰湿停留的症状;消瘦的人,容易出现阴血不足和阳盛火旺的症状。 中医望诊中最有特色的是舌诊,舌诊包括看舌质和舌苔。舌质,指的是舌的本体;而舌苔是舌质表面覆盖着的苔垢。看舌质可以了解正气的盛衰,看舌苔可以知道邪气的深浅;正常人舌面上有一层薄白的苔,叫舌苔。如果外来的邪气侵入人体,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苔就要变厚。舌面光滑如镜,那是因为正气太虚的缘故。舌苔之所以能反映疾病,是因为它通过胃气与五脏六腑发生密切的关系,胃气就是脾胃的功能状态,它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对于其他各脏的活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医对舌象的观察,包括观察舌质的颜色、舌苔的颜色和厚薄,以及舌体的形态等。在临床中,由于舌象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所以有人认为舌象是人体生理和病理状况的一面镜子。 闻诊,就是医生用耳朵来听病人的语言声息,用鼻子来嗅病人身上或者排泄物、分泌物的气味。这些对辨别病情的状态也很有价值。 问诊,它在中医临床上是很重要的。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过去得过什么病,患者病痛的部位,以及生活习惯、饮食嗜好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都要通过询问病人或家属才能了解。古代医生为了强调问诊的重要和概括问诊的主要内容,还编了一首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这说明,中医看病,问诊是非常重要的。 切诊的切是用手触摸病人身体的意思。医生用手指在病人身上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或者按压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它包括切脉和按诊两个部分。按诊就是医生手按病人的胸腹和触摸病人其它部位的诊法。切脉,平常又叫摸脉。全身的脉络在人体内是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它四通八达,像网一样密布全身。在心气的推动下,血液在脉管里循环周身。所以,只要人体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病变,就会影响气血的变化而从脉搏上显示出来,中医摸脉能诊病,道理就在这里。 中医切脉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叫遍诊法,就是触模全身各处特定部位的动脉;另一种也是中医经常采用的,即寸口脉法。寸口在手腕后的挠动脉表浅部位,如果手指轻轻地摸着皮肤,就感到脉搏在跳动,好像木块漂在水面上一样,这叫浮脉。见到这种脉,一般是比较轻浅的外感病。如果重按才感到脉搏在跳动,这叫沉脉,一般是内在脏腑的病变。正常成年人的脉搏一般在每分钟70次左右,略微慢一点和快一点都不能算病态。如果成年人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这是数脉,就得考虑是热证;脉搏每分钟不足60次,这是迟脉,就要考虑是寒证。浮沉的脉象可以辨别疾病的部位,迟数的脉象可以辨别疾病的性质。要辨别疾病的虚实,可以从脉搏是否有力来区分,比如实证的脉就有力,虚证的脉就无力。因为疾病.

精神疾病患者病情观察

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影响,有可能不能正确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维和情感,而且还会出现一些怪异的、令人难以琢磨的言语和行为,甚至出现冲动伤人、毁物行为;有些患者则出现淡漠、不愿与人交往等表现。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细致的观察和准确及时的记录,便于医护人员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适时地进行各项护理和治疗,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1 观察内容及范围 1.1一般情况:对人的态度冷淡或热情、粗暴或抗拒;接触主动与被动;有无伤人倾向;个人卫生及生活自理程序;睡眠、饮食和一般情况;对住院和治疗态度。 1.2精神状态:有无自制力;有无意识障碍;有无妄想、幻觉、错觉及感知综合障碍;有无自杀、自伤、毁物及逃跑企图;情感稳定性和协调性,意志行为有无目的性;有无思维联想散漫、不连贯;有无破裂性思维和强迫观念;有无愚蠢、离奇、刻板,模仿动作;有无本能活动增强,精神状态周期性变化。 1.3躯体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否正常。一般健康状况如何,有无呼吸、消化、循环、内分泌、免疫等系统疾病。 1.4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病人治疗的态度、治疗效果,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皮疹、锥体外系反应,嗜睡、体重增加等。 2 观察方法 观察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首先应深入病房,对病人各种表现综合分析,才能得到观察结果。 2.1从与病人的交谈中了解病人的思维内容:可正面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思维内容,也可以启发病人自己述说,从谈话中可以了解到病人的思维是否正常,答话是否切题,注意力是否集中,情感是否淡漠,还可以为病人安排一定的活动,从侧面观察病人与周围交往情况,如探视时病人对亲友的态度,与亲友谈话的内容或通过日记、书信、绘画等了解病人的思维内容。 2.2从病人异常的表情、行为中观察病情:如果病人表情紧张、恐惧或是侧身倾听、双目圆睁,提示病人有幻听,注意防止幻听支配下的意外事件发生。病人睡眠时,应观察熟睡程度,辨别病人异常呼吸。如果病人拒食,注意是否有被害妄想,疑食物有毒,若抑郁病人一反常态,病情突然好转,情绪豁然开朗,恢复期病人突然情绪突变,往往有意外发生的

与中医知识有关的中国成语----望闻问切

中医知识中国成语 与中医知识有关的中国成语----望闻问切 中国的成语“望闻问切”,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中医诊病必经的步骤,也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指观察气色,是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等;闻,指听声息,是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问;指询问症状,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指摸脉象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望闻问切合称四诊。 望诊包括一般望诊和舌诊两部分内容,一般望诊又包括望神察色,望形态望五官等,舌诊包括望舌质望舌苔。望诊首先是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如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反应灵敏,称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轻浅的表现。如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称为无神,表示病情较重。通过望神可以对病人的病情和预後,做一个估计,做到心中有数。 中医经验认为五脏开窍於五官,五官内应於五脏,通过望五官可以了解一定的内脏病变,如目赤红肿,多为肝火或风热,两目上窜,直视或斜视为肝风内动,耳轮干枯焦黑为肾精亏耗,鼻翼煽动为邪热蕴肺,牙龈肿或兼出血属胃热亢盛。 望舌诊病是中医长期实践积累的独特察病手段,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临床上通常把舌质和舌苔变化联系起来,综合判断,中医经验,一般是急性病重舌,慢性病重

脉,因为舌象能比较准确及时反映机体生理病理状况。熟练运用望诊,对疾病的诊断既快又准,所以中医说“望而知之谓之神”。 根据中医的“全息理论”,脸上的“五官”(口、眼、耳、鼻、舌)表现与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健康状况息息相关。通过望五官而知五脏。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问诊,指询问症状;通过问诊了解既径病史与家族病史、起病原因、发病经过及治疗过程,主要痛苦所在,自觉症状,饮食喜恶等情况,结合望、切、闻三诊,综合分析,作出判断。《素问·三部九候论》:“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素问·疏五过论》:“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后世医家将问诊主要内容归纳为“十问”,编有十问歌,简便易记。 问诊是了解病情和病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位臵。真正的中医是只问大小二便的情况(性状、次数等),不会问病人患的是什么病。张景岳创“十问歌”,提出问诊的要领颇具规范性,但临证不可刻板对待。应有目的地重点探问,围绕患者主诉,突出的主要症状、体征,深入查询其特点,及可能发生的兼症,了解病情发展及诊治经过,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特别要理解中医问诊的目的,问诊主要是为了辨证,不同于西医学的完全辨病。如问寒热,要问清是恶寒发热及寒热的轻重主次,还是但寒不热,但热不寒,或寒热往来,发热是壮热还是潮热、身热不扬等,以辨病位、病性。问疼痛要问清是胀痛、走窜痛、刺痛、固定痛、冷痛、灼痛、绞痛、隐痛、空痛及拒按、喜按等。以辨寒热气血虚实,从而为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同时还须注重内外环境、气候、居住地区、生活及饮食嗜好、性格情绪、体质类型等与疾病的关系,针对妇女、小儿等不同对象,详察细辨。 在问诊时切忌给病人以暗示和误导,尤其与情志病人的交谈,“诈病”者的假诉,要有所识别取舍。

病情观察护理

病情观察护理 观察是指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病史方面,包括病人患病前后的精神体质状况、环境及可能引起疾病的有关因素等情况;现状是指病人对当前病状的诉述。护理人员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对病人的精神、音容、举止、言谈等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病情观察目的1、为疾病的诊断和施护提供依据疾病对机体的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后,机体便会产生一定的反应,这些反应以一定形式表现于外,即是症状、体征和证候。由于病性、病位和病因的不同,表现证候亦不一样。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表现及其发展过程的观察、综合分析,判断为何病何证及其病因、病位和病性,医生诊断和拖护提供依据。 2、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做到心中有数病情的轻重与病人的表现有一定关系,藉助于病情观察,可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1)原有症状减轻说明病情好转,反之为加重。 (2)在原有症状基础上又出现新的症状,常说明病情恶化。如神昏病 人出现高热、抽搐、呕血、便血等。 (3)病情变化幅度大,如体温骤降、血压忽高忽低、呼吸时快时慢, 常为正气虚衰、病情恶化之兆。

(4)舌象及脉象变化显著,常表示病情轻重。如正常淡红舌转为红色, 表示有热,病邪由表入里,苦由红色转为红绛舌,说明邪入营血,病情危重。 脉象由浮数转洪数,表示病邪由卫分入气分。反之为病情好转。 (5)—般情况,特别是病人的精神状态、食欲,常是病情变化的重要 标志。精神充沛,常是正气未衰,有抗邪能力;精神萎靡,正气已衰,病情重。食欲是表示胃气”的强弱、有无的重要指征。食欲佳,说明胃气”和顺, 病情不重;食欲不佳,表示胃气”已伤,病虽轻痊愈也较慢。重病后渐知饥能食,多表示胃气”来复,病将向愈。 3、了解治疗效果和用药反应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病情的好转常表示治疗护理有效,反之,为无效。用药后常出现各种反应,有些是正常的,如服解表药后的周身汗出,表示为表解之象;服攻下剂后的腹泻,表示已达釜底抽薪之良效。但如果超过一定限度,便会损害人体的正气,成为不良反应。 如大汗淋漓会使病人气随汗脱;泻下不止会伤津耗气等。尤其是药物的毒性反应,更应仔细观察。 4、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发症,防止病情恶化疾症治疗中常可能出现突变或并发症,应严密观察随时捕捉其先兆。例如高热病人突然出现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的亡阳证候;胃脘痛病人出现呕血、便血等症。如观察细致,发现及时,抢救护理得当,可使病人转危为安。否则,后果严重。 病情观察要求1、既有重点,又要全面病情观察应根据不同的病证有不同的重点。如体温变化是外感温热病的重点内容,而对高血压病人来说,

《中医学基础》期中考试试题.doc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中医学基础》期中考试试题 A.稼穑 B. 炎上 C. 曲直 D. 从革 E. 润下 ()10. 下列“五行”相生关系错误的是? A.木生火 B. 水生木 C. 土生木 D. 金生水 E. 火生土姓名: 学号:成绩: ()11. 下列“五行”相克关系错误的是? A.木克土 B. 火克水 C. 水克火 D. 金克木 E. 土克水一、单项选择题 (总分50 分,每题 1 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 ()12. “后天之本”是指?()1. 刺痛多因? A.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A.气滞 B. 血瘀 C. 痰湿 D. 血虚 E. 气虚 ()13. 五脏中“五行”属“木”的是?()2. 以下哪本著作 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A.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A.《伤寒论》 B. 《难 经》 C. 《黄帝内经》 D. 《金匮要略》 E. 《诸病源候论》 ()14. 五脏中“君主之官”是?()3. 下列选项属于 “阴中之阴”的是? A.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A.上午 B. 下午 C. 前半夜 D. 后半夜 E. 都不是 ()15. 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4. “阴在内, 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阴阳什么关系的高度概括? A.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A.对立制约 B. 互根 互用 C. 消长平衡 D. 阴阳转化 E. 都不是 ()16. 下列哪条经络为“阳脉之海”?()5. 五行中哪项是 “木”的“所不胜”? A.任脉 B. 督脉 C. 冲脉 D. 带脉 E. 阳跷脉A.木 B. 火 C. 土 D. 金 E. 水 ()17. 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6. 根据五行相侮 的规律,下列哪项可能会侮“金”? A.胃 B. 胆 C. 脉 D. 骨 E. 髓A.木 B. 火 C. 土 D. 金 E. 水 ()18. 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7. 阴阳在一定范 围内的消长保持动态平衡称为? A.阴邪 B. 易伤阳气 C. 凝滞,主痛 D. 收引 E. 以上均是A.阴阳离决 B. 阴平阳秘 C. 阴阳对立 D. 阴阳转化 E. 都不是 ()19. 以下情志影响脏腑气机错误的是?()8. 中医“五官” 中什么“五行”属“火”? A.怒则气上 B. 喜则气消 C. 思则气结 D. 恐则气下 E. 惊则气乱A. 口B 目 D. 鼻 E. 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