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年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3年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3年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3年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3年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3年,是近年来陕西省经济发展困难最大的一年。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压力,始终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审时度势,突出重点,综合施策,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力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省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国前列,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全年经济运行情况

(一)从运行轨迹看: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增速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发展仍处上升通道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13年,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普遍下行的影响,全省经济增速较上年也呈回落态势,但总体运行平稳,全年在11%—11.2%之间运行。一季度增长11.2%、上半年增长11%、前三季度增长11.1%,全年依然保持11%的增速,全年上下波幅仅0.2个百分点,为历史年度最小波幅,经济稳定增长特征明显。

发展仍处上升通道。2013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6045.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较2012年回落1.9个百分点,但仍领先全国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6.05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8911.64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5607.52亿元,增长9.9%。11%的增速,从横向看,增速居全国第6位,依然位居经济增长第一方阵;从纵向来看,与改革开放以来1979-2012年11%的年均增速持平,发展仍处上升通道。

人均生产总值位次前移。2013年,陕西人均GDP为42692元,较上年增加4128元,接近 7000美元,在全国的位次超过湖北,前移一位,居第13位。

(二)从实体经济看:农业灾年实现“十连丰”,工业增速位居全国第五,为经济平稳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农业灾年实现“十连丰”。2013年,陕西省出现了50年不遇的持续干旱等自然灾害,在夏粮减产的情况下,省委省政府适时出台以秋补夏措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年粮食喜获“十连丰”,为历史第二个高产年。2013年,粮食总产量1215.8万吨,其中夏粮423.6万吨,秋粮792.2万吨。

果蔬产量稳步增加。在价格提高和政策支持的助推下,陕西省蔬菜、油料、瓜果、肉蛋奶等农副产品产量稳步增加。预计全年蔬菜总产量增长6.8%以上;果业在遭受多重灾害影响下,水果产量依然保持了增长态势,总产量1487.38万吨,增长3.5%。苹果产量942.52万吨,比上年下降2.3%左右,但苹果价格上扬,果业减产不减收。

工业增速位居全国前列。面对市场需求减弱、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严峻形势,陕西省及时跟踪市场趋势,在持续实施“促销稳产保市场”措施的基础上,适时采取财政补贴、建立合理电价区和费收减免等创新性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在煤炭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大幅下跌,能源化工工业增幅回落的情况下,工业依然实现了平稳增长。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58.56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居全国第五位。

非能源工业较快增长。2013年,全省非能源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8.2%,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1个百分点,高于能源工业9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从2011年的44.9%逐年提升至60.2%,超过六成。

装备制造对工业支撑作用提升。1-12月,全省八大工业支柱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2.6%,比上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增长15.9%,加快1.7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明显提升,由上年同期的10.8%提升到14.6%,提升3.8个百分点。其他七大行业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其中能源化工工业增长10.1%,回落2.6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加。2013年,汽车、太阳能电池、钢材等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分别增长21.1%,31.5 %和20.2 %。天然气产量回升,比上年同期增长20%,同比加快6.3个百分点;天然原油增长5%、水泥增长13.6%。

(三)从三大需求看:投资增速高位运行,消费市场稳中趋好,对外贸易增速加快,经济增长的协调性逐步增强

投资增速高位运行。2013年,全省大力推进项目带动战略,坚持以增量调存量的投资原则,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934.20亿元,同比增长24.1%,高于改革开放以来20.8%的年均增速。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15583.58亿元,增长24.7%,领先全国5.1个百分点。从全社会投资的净增量来看,净增3094亿元,依然为历史最高水平。

第三产业投资占比突破六成。2013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三产业投资9419.66亿元,同比增长28.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同比提升4.2个百分点,达60.4%。第二产业增长17.3%,同比回落11.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长47.2%,加快18.1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全年任务。2013年,主要涉及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能源化工综合利用等领域的重点推进项目,完成投资569.27亿元,超

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0.8%。西咸新区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3.25亿元,增长39.4%,高于全省全社会投资增速15.3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稳中趋好。2013年,陕西省消费市场延续了去年的缓慢增长态势,但明显呈现缓中趋稳、稳中趋好态势,特别是进入三季度后,回升势头明显。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8.54亿元,同比增长14%,领先全国平均水平,居全国各省第3位。

居住、金银珠宝消费继续升温。2013年,限上单位(企业)商品零售2980.68亿元,增长18.1%。其中,居住类增长40.5%,同比回升11.3个百分点,金银珠宝类增长21.9%,回升11.6个百分点,增速分别高于商品零售22.4和3.8个百分点。

餐饮收入降幅收窄。今年以来,陕西省限上单位(企业)餐饮收入持续下降,但降幅逐步收窄。2013年,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餐饮收入180.40亿元,同比下降5.7%,降幅从一季度的6.8%持续收窄。

商品房销售明显好转。201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045.70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90.11万平方米,增速由上年同期下降10.2%转为增长10.5%。对外贸易增速加快。陕西省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2013年全省进出口总额201.27亿美元,同比增长36%,加快34.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2.24亿美元,增长18.2%。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省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对外开放为抓手,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2013年,共引进内资418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6.78亿美元,分别增长20.6%和25.3%。

(四)从经济结构看:服务业、新兴产业发展迅速,非公经济、民间投资比重提升,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2013年,全省上下把稳增长与促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推进方案和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力度。2013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5607.52亿元,占GDP比重为35%,较上年提高0.3个

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9.4%,较上年提高0.3

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发展后劲增强。2013年,文化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0.5%,高于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6.4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完成增加值643.4亿元,增长27.4%,占GDP比重为4%,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非公经济比重提升。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新增中小微企业3万户。2013年,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约8376.22亿元,占GDP比重约52.2%,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大幅增长。2013年,陕西省民间投资增长26.3%,增速高于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2个百分点,领先全国3.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4.7%,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在民间投资中,房地产和制造业合计占六成以上。

(五)从运行质量看:全要素贡献率稳中有升、节能环保成效显著、劳动就业人数平稳增加,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全要素贡献率稳中有升。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地区除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以外,如教育、创新、规模效益、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等要素的产出。初步测算,2013年全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3.2 %,对经济的贡献率达29.6%,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表明陕西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节能环保成效显著。2013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3.6%,比上年多降0.06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全年3.5%的目标任务。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截止2013年底,渭河治污项目完成69%,汉、丹江水质保持优良,“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全面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较上年均有所下降。重点检测的四项减排指标中,二氧化硫排放比上年削减4.5%,化学需氧量削减3.2%,氨氮削减3.9%,氮氧化物削减6.1%,均高于全年目标任务。

劳动就业人数平稳增加。2013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3万人,比全年目标任务多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转移农村劳动力695万人。

(六)从发展效益看:财政收入突破3000亿元、企业亏损额由增转降、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富民强省基础进一步夯实

财政收入突破3000亿元。2013年,全省财政总收入达3003.07亿元,同口径增长11.4%,其中,各项税收收入2511.03亿元,占财政总收入

比重为83.6%。百元GDP创造财政总收入18.8元,创造税收收入15.7元。全省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747.24亿元,增长16.8%。

企业亏损额由增转降。2013年,在国内外市场低迷、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和出厂价格走低等多重因素叠加困境中,全省规模以上工业1-11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687.21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利润1654.96亿元,40个工业大类行业全部实现盈利;亏损企业亏损额由上年同期增长23.5%转为下降4.6%。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3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58元,净增2124元,比上年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03元,净增740元,增长12.8%,增速均领先全国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3.6:1缩小到3.5:1。

(七)从民生保障看:民生支出占比达80.5%、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保障房建设居全国前列,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

民生支出占比达80.5%。2013年,省委省政府继续坚决落实“两个80%”民生政策,在加大已有政策落实的同时相继出台农村“八大员”、失独

家庭救助等新民生政策,全省财政总支出3666.25亿元,其中民生支出2950.5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80.5%,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西咸新区建设步伐加快,重点县城、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顺利推进,大量农村居民进城落户,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程深入实施,陕南6万户住房全面开工,陕北开工率达90%。2013年,全省城镇化率为51.31%,较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

保障房建设居全国前列。2013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继续居全国前列,全年新开工30.97万套,建成21.68万套,带动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2240.17 亿元,增长22%,其中住宅投资受保障房带动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近八成。

(八)从运行环境看:市场物价平稳、客货周转量逐季加快、金融运行稳健、用电量稳步回升,经济发展基本面趋好

市场物价平稳。全年物价基本稳定在3.5%左右的水平,上下波幅1.5

个百分点,整体呈现“高开低走波动上行态势”,受春节因素影响, 2月以3.8%的涨幅开局,3月即回落至2.3%,之后波动上下,10月上涨至3.7%,全年上涨3%。

公路客货周转量逐季加快。2013年,全省公路客货周转量2008.0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从一季度的10%开始逐季加快。其中,货运量11.67亿吨公里,增长11.6%,较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

金融运行稳健。2013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219.84亿元,较年初新增2350.19亿元,同比增加359.83亿元,其中,新增中长期贷款1641.20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达69.8%;新增短期贷款728.70亿元。全省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各项存款

余额25577.19亿元,较年初新增2910.70亿元,同比少增522.97亿元。其中,新增个人储蓄存款1486.62亿元,占全部新增存款的51.1%。

用电量持续回升。2013年,全省工业用电量从2月的下降11.6%转为12月增长9.5%,全年增长6.4%,全社会用电量从2月下降5.5%转为回升,全年增长8%,均呈逐步回升态势。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研究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研究 摘要 在陕西,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也就是说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动没有显著影响。研究陕西省的产业结构现状,能对陕西省目前的经济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发现近年来陕西经济在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所体现的优势;研究其发展前景可以为陕西省产业结构的优化找到合适的目标和方向从而推动陕西经济的发展。 本文所用研究方法主要是阅读文献、资料的对比和目前部分研究结果的综合比对。研究发现陕西省产业结构虽然形成“二、三、一”的态势但仍不尽合理、工业产业缺乏竞争力、未形成明确的主导产业、产业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产业结构的优化可通过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培育主导产业、发挥集群效应等途径实现。 [关键词]陕西省;产业结构;结构优化;产业竞争力 [论文类型]应用型 A R esearch on the P resent S ituation and D evelopment P rosp ects of the I ndustrial S tructure in Shaanxi P rovince ABSTRACT In Shaanxi, cha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economic growth Granger causes cha 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that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growth, cha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Research status of th 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Shaanxi Province, Shaanxi Province, can now have some und erstanding of the economic situation and found that in recent years, Shaanxi's econom ic development in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and advantages embodied; research and its prospects for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o find the ri ght direc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objectives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aan xi.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this paper is to read the literature, data and present some results comparing the overall comparison. Study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formation of Shaanxi Provinc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wo, three, one" of the situation but still qu ite reasonable, competitive industrial property, do not form a clear leading industries, i ndustries with high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is not the problem. Optimization of indust rial structur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n transform traditional industries, cultivating leading industry, and other ways to achieve a cluster effect play. [Key words]:Shaanxi P rovince;Industrial S tructure; Structure Improvement; the C ompetitive P ower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 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解放思想,锐意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进行了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经过三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陕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谱写了三秦儿女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在陕西振兴崛起的历史进程中掀开了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一、社会生产力得到大解放大发展,经济规模、速度、结构和质量实现了历史性跨跃 1978年以来,陕西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全省人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事求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整经济结构,突破了封闭、僵化、单一的经济模式,国民经济生机勃勃、充满活力。30年来,陕西经济总量从不足100亿元到突破5000亿元,实现了三次大跨越。第一次跨跃,从1978-1995年,长达17年之久,跨上1000亿元台阶,经济总量年均增长9.5%;第二次跨跃,从1995-2001年,用了6年跨上了2000亿元台阶,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0.6%;第三次跨跃,是十六大后,从2002年至今几乎每年增加近千亿元的规模,分别跨跃了3000、4000和5000亿元的历史大关,2007年达到5465.79亿元,年均增长12.6%。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16.4倍,翻了4.1番,年均增长10.4%。1994年以来,除2001年增长9.8%外,其他年份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007年增长速度创近19年新高,增速在全国居11位。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7.4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初期,陕西国民经济总量中,一产比重过高,三产比重过低,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30.5:51.9:17.6,第三产业发展非常落后。改革开放后,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加快提升第三次产业。经过三十年努力,陕西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三产业迅速崛起,比重大幅度提高,二产比重稳定上升,一产比重下降,逐步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能源、机械、化工、建筑业为主体的二产和以交通、电信、商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产业结构由"二一三"转变为"二三一",第一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由30.5%下降到10.8%,下降了19.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始终占居主导地位,上升2.4个百分点为54.3%,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占总量的比重突破30%,达34.9%,上升17.4个百分点。 非公制经济崛起,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通过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以个体、私营、外资、合资、联营、股份制等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2007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经济的比重已达45.6%,比2000年的40.1%提高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非公有经济迅速崛起,极大地保障和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对于增强经济活力、维护社会安定、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发展的科学性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初期,陕西人均生产总值仅291元,经历了10年风雨,到1988年迈上千元台阶,到2005年,经过17年奋力拼搏跨上万元大关,2007年,人均生产总值14607元,是1978年291元的50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5倍,翻了3.6番,年均增长9.1%。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2007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21美元,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 财政实力增强。在经济快速增长和企业效益不断趋好等因素的带动下,全省财政收入30年经历了两个飞跃阶段。第一次是1978-1996年,为稳步增长期,全省财政收入由19.76亿元到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7.22亿元,年均增长10.4%,递增速度低于同期经济总量1.1个百分点;第二次由1996-2007年,为快速增长期,以20.3%的递增速度快速增长,比前18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20年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情况简介 香精产业情况: 1988年,岭秀瑶族乡在长洞村和大兴村交界地落富坳首次建成香精生产加工厂,年生产量高峰时期达到200多吨,也实现过产值上百万的辉煌业绩,其山苍籽精油加工曾一度享誉省内外,前来交易香精的客商云集。90年代是岭秀乡乃至全县鼎鼎有名的加工厂,同时,岭秀香精厂也大大提高了瑶乡人民的人均收入。 油茶产业基地情况: 岭秀乡油茶种植基地在省市县三级的支持和引导下,利用当地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抢抓黄金时节,积极引导农村技术能人、产业大户实施山地开发。广泛发动农户以家庭或联营等形式整理改造林地,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同时鼓励农户以“山地入股、集体开发”的形式,推进规模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全乡上下掀起种植油茶的热潮。 徐金凡承包了近500亩荒山种植油茶。承包协议签定后,每户村民不仅获得山地租金,而且参与整地、种植、管理,还可得到可观的劳务收入,村民们种植油茶积极性空前高涨。投资20万元开发高产优质油茶,三到四年挂果,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0万元。

2010年全乡油茶林种植基地面积已达到3000亩,油茶基地的建设将积极推进岭秀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山区综合开发和农民增收致富。 程控电话站情况: 岭秀瑶族乡程控电话站于1996年立项建设,建成后健全了通讯网络,可覆盖8个村,程控电话用户一直上升到1300多户。2000年以后,先后建成了移动、联通基站8个,手机信号覆盖全部行政村;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和80%的自然村通电话,大大方便了瑶乡居民的生产生活。 岭秀至黄草公路砂改砼情况: 为加快与东江旅游的衔接效率,更便捷地服务漂流游客从岭秀进入黄草,发挥岭秀岭秀旅游的服务功能,带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2008年,岭秀瑶族乡主动进行跨县合作,向上争取资金110万元,立项加宽和改砼了岭秀至黄草的县级公路,公路全长35公路,岭秀境内6公里。改造后,公路由原来的4.5米加宽到了5.5米,改砼后从岭秀到黄草的行程将缩小到一小时以内。 教育发展情况: 岭秀瑶族乡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大力实施了“一乡一校”学校布局调整,成功撤并了长洞、大兴、古桥等十所小学。2006年乡政府投入10余万元,新建了学校围墙、厕所、球场,添置了课桌。2007年启动了投资50余万元的岭秀中学教学楼建设项目,其中争取中国青少年基会投资20万元。2008年全年投入资金4万余元,用于奖励教师、校舍建设及教学设备购置,稳步提高了教育质量。2009年乡学校中考取得了优异成绩。全校共有103个初中毕业生,其中毕业保送生7人,在全县排名第四。19人考取汝城一中公费生,占总人数的20%,同比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甘肃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横贯全境,成为历史上最早开展东西方经济文化和各民族间交流的开放地区,是西部地区唯一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区位优势的省份,是联结亚太地区和亚欧地区的重要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省会兰州是中国西北的交通、通讯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是全国12大主干交通枢纽之一。全省土地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现辖12个市、2个民族自治州,总人口2600多万,有55个民族成分。其中,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是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 甘肃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省份。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于甘肃。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风格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古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是著名的“黄金旅游路线”,作为中国的旅游标志的铜奔马就出土自甘肃。有敦煌莫高窟等享誉全球的著名旅游景点。甘肃是中国的资源大省,境内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81种,其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镍、钴、硒、铂族金属等10种,居全国前五位的有34种。尤其是金川的铜镍矿,其规模仅次于加拿大的

肖特贝里硫化铜镍矿,居世界第二位。煤炭资源保有储量89.2亿吨,石油资源储量12.4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67.25亿立方米。水利理论蕴藏量为1724万千瓦,水资源居全国第四位,可开发的风能装机容量近2000万千瓦,居全国第五位。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现有药材品种9500多种,是中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草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甘肃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科技水平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甘肃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化工、能源、原材料基地,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是西部的重要工业核心区,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实力,在航天技术、生物制品、精细化工、电子信息、干旱农业、草原生态和沙漠治理等方面具有全国领先水平。 去年以来,我省上下紧紧抓住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省委"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深入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着力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着力加大项目建设工作力度,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全省经济总体平稳较快发展。呈现出投资、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各产业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的总体态势。去年,国务院办公厅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甘肃经济发展进人了新阶段。刚刚过去的2010

绥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区域概况 绥阳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大娄山脉中段,隶属遵义市管辖。全县南北长75多公里, 东西宽56多公里,国土总面积2566多平方公里,占贵州省总面积的1.45%。[1]2010年末总人口53.5万人,面积2566平方公里,全县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6公里。下辖12个镇和3个乡,117个村居,是一个正在遵义中部率先崛起的新型城市。绥阳县平均海拔866米。年平均气温15.1℃,年降雨量1160毫米,全年无霜期283天,年日照时数1114.2小时。绥阳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有28座中小型水库,65条河流,水能蕴藏量8万千瓦,森林覆盖率28.7%,荒山草坡300万亩,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硫铁、钾、铅锌、石膏矿、瓷土矿等几十种,。5.06亿吨煤炭等矿产 经济状况 2011年概况 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02亿元,年均增长15.08%,完成财政总收入4.09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44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9.51%和27.4%,连续五年保持“双二十”增速;完成工业总产值25.5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5.8亿元,年均增长38.19%和42.4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2亿元,年均增长49.5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8亿元,年均增长19.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22元,年均增长19.94%;农民人均纯收5779元,年均增长13.48%。绥阳投资开发前景广阔,该县在进一步审视县情,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绥阳,经过认真分析、反复论证,确定了把绥阳建成“绿色产品基地、特色经济之乡、旅游休闲新区、遵义卫星城市” 的科学定位,围绕此定位,该县将加大对以下产业的开放开发力度。 201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337万元,比上年增长20%。商品销售总额225303万元,比上年增长37.8%,在销售总额中,批发98768万元,同比增长13.8%,零售108063万元,同比增长41%。国地税累计完成31750万元,比上年增收6127万元,同比增长23.9%。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60937万元,比上年增长19.7% 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68亿元,同比增长19.8%;完成财政总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33.98%,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7亿元,同比增长50.7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99亿元,同比增长64.53%。招商引资签约项目71个,签约资金218.5亿元,到位资金68.7亿元。 工业 工业经济不断壮大,煤电化一体化项目顺利推进,青溪河电站投入运行,田湾煤矿、雨润生猪屠宰加工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投入煤矿技改资金5.3亿元,设计产能135万吨。累计投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亿元,入园企业38家,规模企业19家,2011年,绥阳招商签约活动如潮启动,招商引进项目66个在绥阳县落户,共完成签约资金191.66亿元,到位资金31.88亿元。截至2011年9月底,绥阳县已引进的项目中,有工业项目27个、农业项目14个、旅游开发项目10个、交通项目1个、房地产开发项目11个、服务业3个,签约资金完成任务的255.5%,到位资金完成任务的106.2%,工业项目完成任务的378%。其中与中电投公司签约循环经济项目二期总投资20亿元;完成赴港招商签约任务由香港豪德集团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3.28亿美元“新生命”弱碱性水资源利用开发项目;与四川东盛公司签订了总投资1.32亿元金银花深加工项目;并成功引进杭州陶都家园投资公司在绥阳县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400亩的大型农产品商贸物流城项目,该项目已进入规划设计和征地的前期工作,现正着手规划煤炭资源的开发等等。

阿克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阿克苏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万平方公里。东南西分别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为临,北以天山为分水岭,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交界,西北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全地区边境线长23 5公里。全地区辖8县1市,84个乡镇,56个农林牧场。总人口万(含农一师万)其中,维吾尔族万,占%,汉族万,占%;农业人口万,非农业人口万),阿克苏市总人口万人。由36个民族组成,是一个以维吾尔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 阿克苏史称“龟兹”、“姑墨”,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公元前60年,西汉政权就在此设立西域都护府,龟兹、姑墨、温宿正式列入汉朝版图。唐朝政府在此设立安西大都护府,管辖西域三十六国,阿克苏是龟兹国、姑墨国、温宿国所在地。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政府在此设置参赞大臣,冠名以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清澈奔流的水”)。 二、资源现状 水土光热资源:“阿克苏”是新疆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共有冰川1298条,冰川面积4098平方公里,储水量21 54亿立方米,境内有大小河流16条,其中流量在10000 以内的河流有15条,塔里木河流量的70%以上为阿克苏河下泄水;地表水年径流量133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7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万千瓦,在全疆仅次于伊犁。现有耕地920多万亩,宜垦荒地4000多万亩,森林资源1000多万亩,草场5000多万亩。阿克苏地区气候宜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2800-3831小时,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昼夜温差大,全年无霜期183-227天,年平均气温。℃,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和林果业的种植。年产原棉1000万担,占全国的九分之一、全疆的三分之一,开工和已落实纺锭规模200万锭;已建成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优质特色林果生产基地,林果面积达407万亩,农民人均林果纯收入1 278元,当年增收571元;高效节水面积达169万亩,种植业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

陕西一线两带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陕西一线两带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产业集群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陕西"一线两带"建设的核心在于培育具有关中优势和特色的产业群。本文首先简介陕西省"一线两带"的概念和范围以及"一线两带"建设的提出的背景,并对"一线两带"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作出分析。 关键词:一线两带背景分析 Abstract:Industrial cluster is th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development, i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dustry of important ways. shanxi"a line two belts" of the construction is the core of guanzhong grow to hav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y group.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tion in shanxis province, "a line two belts" of the concept and range and "a line two belts"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posed, and "a line two belt" economic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make analysis. Keywords A line with two back ground analysis 一、"一线两带"的概念和范围 陕西是中国的腹地,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又是中心的中心。从中国地图上看,陕西的版图很像一个跪式的兵马俑,关中地区似缠绕在兵马俑身上的一条腰带,这就是“一线”的概念。2002年3月和7月,国家科技部相继批准了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国家级关中星火产业带,此为“两带”的概念。 "一线两带"就是以西安为中心,以陇海铁路陕西段和宝潼高速公路为轴线,以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国家级关中星火产业带为依托,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形成的以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为特点的产业经济体系,涵盖整个关中地区。包括关中地区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五个地级市和杨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53个县(市、区),

拳铺镇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全县经济运行会材料

铺镇 2008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中共拳铺镇委员会 拳铺镇人民政府 二○○九年元月 拳铺镇2008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拳铺镇是济宁市新型乡镇建设试点乡镇之一,由原拳铺镇、徐集镇和梁山金三角工业园组建而成,实行“镇区合一”管理体制。全镇辖124个行政村,总人口10.78万人,总面积145平方公里。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拳铺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发展和稳定两大主题,大力实施“工业立镇”、“产业兴镇”发展战略,团结和依靠全镇人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镇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亿元,税收总额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65元。 一、工业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我们立足本镇优势,大力实施“工业立镇”发展战略,按照“规划大园区、建设大项目、带动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专用汽车这个支柱产业,大力度招商引资、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全方位优化环境,全镇工业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2008年,

全镇民营经济总收入达到63亿元,上缴税金1.0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5% 和48%;全年共实施项目80个,其中续建项目22个,新上和技改项目58个,总投资22.62亿元,其中利用外资18.51亿元,实际到位外资10.34亿元;合同待建项目15个,合同利用外资13.08亿元;在谈项目12个。项目投资涉及挂车制造、医药化工、太阳能利用、再生资源、汽车贸易、配件铸造等多个领域。在今年实施的项目中,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共有76个,其中1000-5000万元的项目有41个、5000- 10000万元的项目有9个、1亿元以上的项目有6个、1000万元以下的项目有20个。目前,全镇民营企业达207家,规模以上企业达60家,其中专用汽车制造及配件企业达108家。 一是大手笔规划建设。我们委托国家发改委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对镇域和梁山工业园,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进行整体规划,委托济宁市规划设计院进行乡镇建设总体规划,把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与园区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统一编修、一步到位。 二是大力度招商引资。我们借鉴苏北地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做法,将招商任务分解到副科级干部,成立专业招商队伍,围绕专用汽车及配件、医药化工、纺织、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积极实行专业招商、产业招商、展会招商,中钢物流、柳汽中转库、富华车桥、华润再生资源、万事达专用车、金宇商贸、南通华伟等一批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相继落户我镇。特别是在第四届车博会期间,全镇共签订5个合同项目,计划总投资4.8亿元。 三是大力培植百亿产业。根据县委、县政府“百亿产业”工程建设要求,我们提出了争创“中国专用车第一镇”的发展目标,通过创建中国专用汽车产业园,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条,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范文最新推荐------------------------------------------------------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县督查调研组: 根据县委《关于对2018年经济发展情况督促检查的通知》明传电报的通知要求,我局认真总结了今年工作落实情况,重点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当前实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与州人民政府签订的“移民开发工作目标责任书”,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和“发展库区经济、改善移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围绕“库区长期稳定、工程顺利施工、移民平稳搬迁、经济长远发展”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8年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移民基础性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1、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落实目标管理。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水库、电站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工作,**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发改、财政、移民、水利、国土、农业、林业、扶贫、俄垤水库管理局及涉及移民工作乡镇等部门为成员的移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移民开发局。为我县移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 / 20

按照“政府领导、分级负责、乡镇为基础、项目法人参与”的管理要求。为扎实推进移民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县人民政府分别与有移民工作的迤萨镇人民政府、阿扎河乡人民政府、甲寅乡人民政府、宝华乡人民政府签订了移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目标管理。确保移民工作的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 2、加强政策法规学习,结合实际贯彻实施。 一年来,我局认真组织学习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的实施意见》、《**州移民安置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并结合实际积极向移民群众做好移民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3、强化监督职能,认真做好移民资金财务管理。 为了加强对俄垤水库库区移民补偿资金的管理,确保库区移民补偿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广泛征求县财政、审计等部门意见,组织制定了俄垤水库库区移民补偿资金管理办法,为规范俄垤水库库区移民补偿资金管理提供制度依据。同时,加强资金的管理及内部审计监督检查工作。 按照移民工作编制年度资金使用计划,做好移民工程项目预算、核算和决算工作,加强移民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管理;专款专用,不挤占、不挪用、不截留移民资金;对移民资金定期、不定期开展审计工作。 4、建立健全移民工作档案。

乐业2017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乐业县2017年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7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乐业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进经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良好态势。从总体来看,GDP、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的增幅都已向中上游迈进;但GDP总量、财政八项支出和“四上”企业在库数都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具体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25.18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比全市低1个百分点,在全市排第六,完成全年任务的101.01%。其中,一产完成7.12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比全市低0.1个百分点,在全市排第五;二产完成5.60亿元,增长13.4%,增速比全市高3.9个百分点,在全市排第三;三产完成12.46亿元,增长7.57%,增速比全市低2.23个百分点,在全市排第九。三次产业的结构为28.6:22.2:49.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7%、34.56%、47.74%,分别拉动GDP1.38、2.69、3.73个百分点。 2、构成地区生产总值的18个行业增加值完成情况:一产:农业完成3.55亿元,同比增长4.92%,林业完成0.87亿元,同比增长5.85%,牧业完成1.22亿元,同比增长0.25%,渔业完成1.48亿元,同比增长6.78%;二产:工业完成1.94亿元,同比增长8.5%,建筑业完成3.66亿元,同比增长15.8%;三产:批发业完成1884万元,同比增长5.7%,零售业完成25525万元,同比增长8.2%,住宿业完成1321万元,同比增长30.8%,餐饮业完成8520万元,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尊敬的**** 现将****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向您作以简要汇报,请您批评指正。一、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1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同比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元,同比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单位能耗预计下降**。总体来看,2012年是我区转型升级迈出重要步伐的一年,是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的一年,是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最好的一年。主要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注重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以****、****为主的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达到****。****公司跃居世界轮胎行业20强,****公司被评为河南省化工行业20强企业,****公司进入全省百强百高企业,****等企业成功入选省定上市预备队企业。二是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围绕****大产业园,谋划实施了****个工业项目,总投资达****亿元。集聚区新入驻企业****家,总数达到****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家,总数达到****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家,超10亿元企业达到****家。三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企业技术认定中心****家;申请专利****

项,授权专利****项,巩固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先后引进培养科技人才****余名,****团队被评为全市首批科技创新型团队,全国****行业首个院士工作站落户****公司。二注重产业集聚区建设。2012年,是产业集聚区实现整体突破、加速发展的一年。主要抓了两项工作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亿元,****路建成通车,****路开工建设,初步形成了****纵****横的道路框架;铺设各类管网****公里,归并电力线路****条,污水处理厂试水运行,项目建设和企业入驻的先决条件得以有效解决。二是实施整村搬迁。投资****亿元、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的和顺小区已建成投用,安置群众****户****余人。投资****亿元、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的****小区****栋安置楼主体基本完工,可安置群众****户****余人;投资****亿元、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的和祥安置小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三注重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强了与央企、省企的战略合作,成功举办了全国****年会,积极参加了第七届****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承接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对接洽谈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取得了显着成效。2012年,全区共引进项目****个,总投资达****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亿元,同比增长****。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个,10亿元以上项目****个。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实施****投资计划,全年共实施重点项目****个,总投资达****亿元,完成年度投资****亿元,占年度计划的****。新开工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个,****亿元以上项目****个,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均创历史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最全版)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陕西省人民政府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战期,是加快推进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期。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本规划纲要。 第一篇努力实现追赶超越 全面总结“十二五”发展成就和经验,科学审视省情特征,准确把握发展阶段,客观研判环境变化,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努力实现新跨越。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紧扣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积极应对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主动适应新常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陕西稳步迈入中等发达省份行列。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经济总量达到1.82万亿元,位次前移至全国第15位,人均生产总值7721美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8万亿元,是“十一五”的3倍;财政总收入3301亿元,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000亿元,翻了一番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 2.6万亿元,是“十一五”的2.25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数预计达到87.38%,五年提高

17.6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陕西本色”,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 产业结构得到新优化。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明显,粮食生产实现12连丰,苹果、猕猴桃产量全国第一。能源化工高端化步伐加快,延长靖边煤油气综合利用、中煤榆横60万吨煤制烯烃、未来能源100万吨煤制油等标志性项目建成投运,新增煤油气产量1.21亿吨、720万吨和192亿立方米。非能源工业增速连续4年高于能源工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10%,旅游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倍,物流、文化、金融成为支柱产业。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8∶51.5∶39.7,第三产业占比提高3.3个百分点。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 基础设施成为新优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西安至郑州、太原等高铁建成投运,铁路营业里程4900公里,西安地铁1、2号线建成投运;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顺利完成,旅客吞吐量突破3300万人次,国际航线达到36条。水利建设五大体系、十大工程全面展开,王圪堵、南沟门水库等建成投运,渭河综合治理、引汉济渭、东庄水库、斗门水库等加快建设,新增供水能力15.4亿立方米。电力装机超过4000万千瓦,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横贯关中、连接陕北的750千伏电力骨干网架全面建成,油气管网达到7400多公里。西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沣西新城大数据中心加快建设,信息化指数西部第一。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协调发展取得新提升。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关中年均增长11.7%,占全省比重65%,引领支撑作用继续增强;陕北年均增长8.9%,占全省21.3%,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加快建设;陕南年均增速超过全省2个百分点,占全省13.7%,循环经济体系日趋完善。宝鸡副中心、渭南东大门、铜川资源转型等“一市一策”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形成了多点支撑、多元带动的发展格局。大西安建设稳步推进,西咸新区获批国家级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报告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时代主旋律,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作为县级政府,在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唱响这一主旋律,顺应这一现实要求,谋大局、定举措、聚民心,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以新思维谋定经济发展大局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发展空间、发展模式、发展质效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要实现县域经济良性发展,就必须用新的思维谋定经济发展大局。 谋大局要谋大势。谋定县域经济发展大局,首先要认清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形势。当前要特别关注国家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所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和措施,这是统筹县域经济发展的指示灯和引路牌。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区域经济,已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以行政区划为框架的条块经济结构,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作为湖北东大门,黄梅正是认清自己处在湖北“两圈一带”、江西昌九经济走廊、安徽皖江经济带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结合部的位置。结合本县的经济发展现状,在推进“四个黄梅”建设进程中,适时提出“农业

建‘六县’,工业抓‘四园’,旅游创‘4a’”的经济发展战略。 谋大局要谋思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市场经济规律,探寻到一条好的经济发展思路,对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更新观念。当前要做到“三破一立”,一是要突破传统观念,下决心打破传统的产业结构,就黄梅而言,就是要实现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活的目标;二是要突破无为观念,面对市场经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有人惊慌失措不敢作为,有人认为不能作为,其实,面对这种局面,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更多更强,因而也更有作为,也更会有作为;三是突破侥幸观念,面对市场的变化,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为此,我们必须自我淘汰落后产能,对一些落后产业尽快转换升级,对此不能抱丝毫的侥幸心理,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国家产业调整步伐,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一立”就是要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全县的产业定位和布局,黄梅适时提出了“一带三区”的经济发展思路。 谋大局要谋大事。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不可能在一个期间内齐头并进,而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变化,培植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黄梅在谋划全县经济发展中重点抓“两业、三沿、四区”。“两业”即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禅宗文化

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领导中心。从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战斗生活13年,在这里指挥了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里领导指挥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是位于陕西甘肃两省之间,处于黄土高原上的子午岭腹地上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中共党支部遗址。 该县与一省四县八乡镇相毗邻。总土地面积810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110个村民小组,2045户12061人,其中农业人口11852人。全镇有党支部23个,党员447名。现有学校17所,其中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3所、幼儿园1所。 在人们印象中陕北应该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山坳坳。但其实不然,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艰苦实干、奋发图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由国定贫困县向西部百强县、陕西十强县的历史巨变。不再像解放时那样挣扎在温饱线上,而是干部人民一条心,为奔赴小康在努力奋斗着。。但其中也是存在这问题和困难。 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三农”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老区农村发展变化大。从纵向对比来看,老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民收入逐年提高,现代特色农业得到了发展,近年来,老区依托资源优势,通过加大扶持力度,紧抓基地建设,强化优质服务等措施,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从而形成规模,发展成自成一体的经济体系。在民生方面,新农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粮食农资综合补贴直补、农村低保一等系列惠农政策,是群

陕西的地缘经济优势和发展策略

陕西的地缘经济优势和发展策略 本文为2015年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关于西安“长安号”铁路贸易与地缘经济研究》阶段成果本文分析了陕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理位置优势、经济发展优势,探讨陕西如何通过经济带的优势带动自身经济发展:加强交通枢纽建设和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联通东西方向开放经济的战略格局;加强高新科技产业发展和经济技术合作;加强服务性产业,开展文化旅游教育合作。 标签:陕西;经济;优势;地缘;发展策略 一、陕西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理位置优势 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汉代张骞在2000年前从长安出发,历尽艰辛打通了中国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陕西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往来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作用。 1、铁路建设 西安铁路枢纽目前已经拥有陇海、包西、侯西、西康、宁西等铁路,同时已经开通了郑西高铁、西宝高铁,在未来两三年内将建成西成和大西客专,并开始设计施工西平线、银西线、宁西铁路的增建项目,届时西安铁路枢纽将形成4条高铁客专、8条干线的连接东西南北大型铁路枢纽和关中城市群特大环形铁路枢纽,成为新时期“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真正的“钻石”。 2、公路建设 陕西省全省的公路建设基本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两环六辐射三纵七横高速网”,陕西四通八达的运输网密度已经达到0.804公里/平方公里,通车直抵全省91个县、市区,与周边省份的省会城市实现当日抵达。 3、航空建设 截至2013年底,陕西的航线里程达到7064万公里。航线条数632,国际航线24条,港澳航线14条。随着西安港务区的建成和常态化使用,从2013年开始陕西省内的航空运输货物额迅速上升,2014年全年陕西通过空运进出口的货物额占总额的69%。 4、水路建设 2012年之前,水路运输是陕西省进出口货物采用的主要运输方式,占到全省货物进出额一半以上。截至2013年的统计数据,陕西省的航道主要集中在长江水系的汉江和黄河沿岸,航道里程1100公里,28个港口和61个港区。

XX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XX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一、XX县发展概况 XX县辖14个乡镇,397个行政村,60万人,土地面积7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万亩,属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以建设XX重要的盐化工基地、力争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快县”为目标,坚持集中精力抓经济、不遗余力办实事、统筹推进促和谐三项原则,深入推进工业经济、对外开放、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事业五项重点,集中精力谋发展,改革创新求突破,保持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8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7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亿元,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2.67亿元,增长2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02亿元,增长16.3%,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等64项荣誉;成功承办了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9次现场会。2008年3月,省委XX徐光春在XX调研时指出,XX作为贫困县,近年来发展很快,主要得益于有一个好的工作思路,特别是走出的“就地寻宝”、“无中生有”、改革重组三条路子,符合XX实际,

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今年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省委、省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建设全省重要的盐化工基地为主要目标,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以城乡一体化为基本方向,以投资拉动为主要手段,以项目建设、特色工业建设、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为工作重点,以产业集聚区和全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建设为主要载体,坚持深入具体,狠抓落实,努力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健发展。第一季度,全县完成GDP18亿元,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亿元,增长7%;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亿元,增长2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6.5元,增长23.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07.6元;增长17.4%。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45万元,增长0.3%。可以说,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全县上下加快发展的信心没有改变。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坚持投资拉动,狠抓项目建设,扩大投入促发展。更加注重投资拉动作用,加大投入力度,上大项目、育大产业,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千方百计抓引资。紧抓中央扩大投资保增长的机遇,围绕上级项目资金投放重点,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