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河南省永城市高级中学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情境型名句默写练习3

【最新】河南省永城市高级中学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情境型名句默写练习3

情境型名句默写练习3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自己对不合礼义的高官厚禄的否定态度。

(2)杜牧《阿房宫赋》一文用比较法突出表现阿房宫中音乐声之繁多的两句是“,”。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将自然景观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李白在《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诗中用“,”两句表达了乐观和自信。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

(2) 《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3)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两句以孩子梦中蹬破被的描写来表现当时诗人一家生活条件的艰苦。

1)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3)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1)李商隐的《锦瑟》中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两句中苏轼洒酒祭月,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3)“推己及人”这种替别人着想的道德情怀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据说国际红十字总部里,就悬挂着孔子“,”的语录,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堪称“壮词”:既有“沙场秋点兵”的壮阔场面,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也有“可怜白发生”的悲壮情怀。

(3)《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①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达对后人讽谏意味的两句是

“,”。

②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③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揭示汉朝兴盛衰败原因,对今天的管理者仍具指导意义的名句是“;

。”

、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⑶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①《诗经?氓》中用起兴手法表现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的两句是“,”。

②晏殊《浣溪沙》中“,”两句表达了人生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③韩愈的《马说》中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两句是“,。”

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②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③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李煜在他的《虞美人》中.以水写“愁”一问一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斌》中苏拭用大胆的想象来描绘笛声超强感染力的两句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直抒胸怀抱负的名句是“_____ __ ____?_____ ______”。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杜牧在《赤壁》中,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表达作者对周瑜侥幸取胜的看法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翁老人的矛盾心理,请在《观刈麦》一诗中找出与此相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1、《醉翁亭记》中描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中写莲质朴、高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书·宗传》里“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豪言在李白的《行路难》中演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并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⑴温家宝总理在第19个教师节前夕接见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对《师说》中“。”句作了全新的解读。他说,今天我们的老师就是要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之道,就是要教学生建设祖国的知识和技能,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创新,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1分)

⑵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

。”语句描写了庭中月光澄澈之景。(3分)

⑶曹操《观沧海》中“,;,。”语句勾勒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创造出宏伟意境,表现出作者的博大胸襟。(2分).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3、《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

,。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1、《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会让人想起《琵琶行》中那两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的感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5、《醉翁亭记》中作者含蓄深沉,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的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7、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出师表》中诸葛亮阐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2《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13《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4《陋室铭》中描写清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5《陋室铭》中写主人公与文人雅士交往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6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7人们常引用孟子的" , ",强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国恒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9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话:,。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