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气圈与天气和气候

大气圈与天气和气候

大气圈与天气和气候
大气圈与天气和气候

大气圈与天气和气候》测试一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写在第4页下边)

1、下列各风向示意图中(单位:百帕),表示南半球高空的是()

2、关于气候的变化,下述错误的是()

A 因为影响气候的因素在不断变化,因而地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B 近二十多亿年来的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相同

C 整个地球气候变化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D 十九世纪末以来的气候变化总趋势是:在波动中上升

3、一月份南亚主要风向为()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4、若地球上无大气圈,下列现象不再存在的是()

A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

B 月有阴晴圆缺

C 烈日炎炎似火烧

D 繁星纷呈

5、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区域是()

A 大西洋

B 东北太平洋

C 西北太平洋

D 印度洋

6、下列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 陆上多云的地区

B 陆上少云的地区

C 海上多云的地区

D 海上少云的地区

7、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在()

A秋季和春季 B冬季和春季 C秋季和冬季 D夏秋季节

8、下图表示反气旋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的曲线的是()

9、台风中心的位置移至上海以东洋面时,上海吹()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10、决定风速大小的力是( )

A.摩擦力

B.惯性离心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地转偏向力

11、在夏季风强的年份,我国容易出现

( ) A.南涝北旱 B.北涝南旱 C.西涝东旱 D.东涝西旱

12、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 C.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容易成云致雨

B.高压控制下气温都很高 D.所有气压带都是由冷热不均引起的

1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下列A、B、C、D四个地点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的是( )

14、伦敦燃烧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硫,会在挪威和瑞典降下酸雨,原因是()

A.挪威和瑞典位于西风带内 B.挪古巴和瑞典受副高控制

C.挪威和瑞典距伦敦太近 D.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15、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是( )

A.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B.海平面下降

C.温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

D.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不会发生变化

16、1999年11月21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号”在甘肃酒泉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酒泉建设成为我国航天发射中心的有利条件是( )

A.海拔低、云量少,有利跟踪观测

B.该地附近矿产资源丰富,利于就地取材

C.纬度好,惯性离心力大,可使飞船加速运动

D.地处内陆地区,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17、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非洲撒哈拉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但是气候和自然景观完全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在两地区分布不均

B.海陆位置不同,形成的大气环流不同

C.两地区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不同

D.两地区地形差异明显

18、读等温线图,如果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则正确表示南半球状况的是( )

19、关于太阳辐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南人说,我们这里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最强

B.漠河人说,我们这里夏季的白昼长,太阳辐射最强

C.准噶尔盆地的人说,我们这里气候干燥,云量少,晴天多,太阳辐射最强

D.西藏人说,我们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最强

20、下列现象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太阳辐射②地面吸收③大气逆辐射④大气削弱⑤地面辐射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④③②

C.①④②⑤③

D.①④②③⑤

21、暖锋和冷锋天气的异同点是( )

A.过境前都有云雨产生 C.暖锋降水在锋后,冷锋降水在锋前

B.过境后天气都会转晴 D.我国夏季不会受冷锋影响,冬季不会受暖锋影响

22、对下面两幅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都相同

B.甲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从水热组合状况看,甲地优于乙地,因此甲地更有利于粮食作物和森林生长

D.除南极大陆以外,上述两种气候在六大洲中都有分布

23、与北美洲相比,下列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失的是()

A . 极地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 热带雨林气候 D . 温带海洋性气候

24、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亚热带季风及季风性湿润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5、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首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南北温差大

C.冬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50分)

26、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单位:hpa)

(1)如果不考虑摩擦力,空气做水平匀速运动时,主要受___________ 力和____________ 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相互关系是 _____________ ,这时空气运动的方向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C点吹____________ 风,D点吹___________ 风,其中 ___________ 点风速较大,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压名称:A 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 。(高低压)

(4)在图中虚线F两侧,画出有摩擦力时空气的水平运动方向。

(5)图中虚线F附近,可能出现___________ 锋,当它过境时,一般常出现___________ 天气。

27、读“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示产”回答:

(1)该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主要分布地区是___________。(2)影响该气候区朱利的灾害性天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两例即可)。

(3)该气候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有早于农作物的成熟。

28、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锋面按性质来分应为___________ 锋,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月初,上述暖气团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北方南下的冷气团交汇,该地区在江淮静止锋控制下,会出现“_____________ ”天气。

(3)该锋带来的降水具有____________ 特点,且范围很广,雨量也不小。

(4)图中可见降水区处于锋_________ (前或后)。

(5)7、8月间该锋北进,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_____________”天气。

(6)该锋控制的范围还包括( )

A.日本

B.朝鲜

C.南韩

D.蒙古

(7)给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带来雨水的夏季风包括( )

A.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B.来自内陆的西北季风

C.来自北冰洋的极地东风

D.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

(8)从气候资源的角度来看,上述锋面降水有利于该区何种作物生长( )

A.小麦

B.水稻

C.甜菜

D.大豆

29、读下面两幅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图中分别绘出箭头以表示东亚夏季风、南亚冬季风。

(2)形成东亚冬季风的原动力是__________高压与____________低压之间的______________力。

(3)南亚夏季风是因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__移动,___________气压带移至___________,南半球的___________越过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成的。

(4)东亚的夏季风是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沿着__________ 高压的西部边缘吹来的。

(5)综上所述,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 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

30、右图上部是全球年降水量随纬度变化的一般情况,下部表示大气的运动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气压带名称:A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

(2)填出风带名称: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

(3)气压带、风带是随____________ 的移动而移动的,图示气压带、风带位置大约在 _______________ 日(节气)前后。

(1)从世界降水情况看,A带多____________ 雨;C带多____________ 雨。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案(DOC)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气候学历经经典、天气气候到现代气候学的发展过程是科学观念的革命,它包括认识和研究方法的根本变革,启示我们从系统中学习气候,学习气候又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这个地球表层系统。 一、现代自然地理学与气象气候学 1、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地球表层系统——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任何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子系统 2、气候系统与地球表层系统——几乎相互覆盖的研究客体,但重点不尽相同。 3、气候系统也包括了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几个子系统 4、其中,大气圈与自然地理系统其他圈层相互作用中,大气圈最为活跃,是联系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是形成自然地理要素地 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特点的主要背景之一,也是构成地球表层系统重要圈层 二、大气圈——是处于特定条件下及具有特定成分的气圈 1、气候系统如何起动与运动,其中的热力、动力过程 2、气候系统中各部分的联系,相互作用与耦合的整体过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候的综合性与地域的差异性,以及气候系统的稳定性与敏感性等 三、特定成分及其影响: 1、主要及微量成分 2、微量成分及其特殊作用:—温室气体 —平流层与臭氧层--生命保护层,

—三态共存,参与能量,辐射,及天气 过程 四、重力场对大气层的约束及影响: —在重力的作用下,以地面为下边界,绕地球旋转的圈层。 —影响之一:垂直层结的形成——大气分层: 水平尺度>>垂直尺度。 五、对流层: 是深受下边界(热力及动力)影响的大气最底层,集中了80%的大气质量,也是大气圈层与其它圈层相互作用的主要场所。 六、水汽对大气状态影响之——湿空气状态方程 七、微量气体: 在气候系统中存在着短周期的微循环,成分可变。含量虽少,但对热辐射非常敏感,因而对大气热状态影响很大,人类活动参与了微循环一可造成对大气行为有意或无意的干扰。 影响举例:臭氧层 问题:地面条件如何影响大气活动(热力及动力)—相互作用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气候系统物理过程之一 太阳能启动气候系统的物理过程—形成全球温度差异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以及周期和非周期变化。地气间的热能交换过程是地表系统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它从能量上把几个圈层连接在一起。 一、太阳能进入气候系统 1、主要途径:太阳辐射能地面大气 太阳短波辐射经大气削弱到达地面,吸收成为地面热能

地理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2018合格考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 2.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地面的保温作用。 3.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及风向的判断。 4.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全球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5.理解冷、暖气团和冷、暖锋的概念,掌握其成因、分布、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6.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气压分布和气流运动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7.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和成因。 8.学会根据图表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9.热点问题:全球变暖,酸雨,臭氧洞,城市热岛和雨岛。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表现形式: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 (2)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深度解析】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CO2、CH4、O3等→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 →全球变暖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二、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但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小于0.6℃或者大于0.6℃。 三、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1.成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 2.形成过程 (1)图解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大气圈的组成 请同学们看课本35页的一二段内容,思考下 列问题。 (1)低层大气组成成分有哪些?各成分的主 要作用又是什么呢? (2)干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气体是什 么?有什么作用?CO2和O3呢? (3)形成降雨需要什么条件? 点拨:固体杂质作为一种凝结核,吸附周围大 气中的水汽,吸收的水汽越多,质量就越大。 当它的质量超过空气的承受力以后就往下落, 形成降雨 承转:我们人类活动会不会对大气产生影响? (连一连(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干洁空气、水汽、固体 杂质) (氮气和氧气) N2 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O2 维持人类和生物生命活动的必需 物质 CO2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 温度 O3大量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 护伞” 不会。(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 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学生回答)(工厂排放的气体废弃 物、乱砍滥伐、含氟的制冷设备) 的外部圈层 通过自 己探索一系 列的问题明 白底层大气 的主要成分 及各成分的 的作用 (强调 二氧化碳所 占比例不是 很高,但是对 我们生产生 活很重要) 树立辩 证的思维,人 类会影响大 气圈 课堂检 测巩固 承转:看来大家对大气的组成掌握的不错,接 下来我们看大气的垂直分层,结合课本36页, 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划分的依 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划分的依据: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 因为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 解释为什么 对流层与人 类的关系最 密切。

层反射) 【板书】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 展示:月球白天、夜晚气温对比图,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月球的昼夜温差那么大呢? 【板书】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云层越厚,反射越强。 教师:空气中的大分子和微小粒尘埃还会散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所以我们看到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颗粒较大的尘埃和小水滴对各种波长的光都具有散射作用,所以阴天天空灰蒙蒙的。 (学生回答) 因为月球没有大气,白天太阳辐射全部吸收,温度高,晚上又把吸收的太阳辐射全部放出,温度急速降低。所以昼夜温差大。而地球表面有大气,白天,大气会削弱一部分太阳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温度不至于太高,晚上大气对地球表面具有保温作用,所以温度不会太低,昼夜温差小。 思考一:夜间,晴朗的天气和多云的天气,那种情况下气温高,为什么?(大气逆辐射) 思考二:比较甲乙两地的昼夜温差大小,并说明原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想一想:深秋到第二年早春,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 北方每到深秋,农民常常在田间燃烧柴草秸秆,人为的制造大量烟雾,这是为什么呢?(大气逆辐射)(学生回答)(多云的天气)晚间天空 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散失的热量少, 气温高。 (学生回答)甲地天气晴朗,乙地天 气多云。甲地昼夜温差大。因为天气 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用弱,气温较高;夜间大气对地面的 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 乙地昼夜温差小。因为多云天气,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气温较低;夜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 用强,气温较高。 通过对 案例学习和 探究,提高观 察问题、分析 问题的能力, 锻炼自主学 习和探究的 能力 巩固练 习,及时反馈 课堂效果

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

第三篇 大气、天气与气候 专题8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C] 一、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微小尘埃 1 、组成: 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氮和氧。作用:氮,蛋白质主要组成成分;氧:地表的 氧化剂,氧气是生物体呼吸不可缺少的气体;二氧化碳:光合作用 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微小尘埃:作为水汽的凝结核,能促进云雾和降水的形成。(城市上空比郊区云雾多) 2、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大气中的少量的粉尘、烟雾、晶体盐和其它一些固态或液态的化学物质。 二、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 1、区别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A、大气圈对地球的保护作用: (1)大气对流星体的阻隔作用—“防弹衣”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遮阳伞” (3)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保温被” (4)适度的大气压是地球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 B、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的一部分射向宇宙空 间,另一部分则反向近地面,人们将返回近地面 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多云的夜晚,有浓密的低云,大气逆辐射强,比 晴朗的夜晚温暖。 中高纬度秋冬季节,水气和云量少,大气逆辐射 弱,常出现霜冻。 专题9 行星风系(C) 一、气压与风 1、气压变化直接原因 ①气压:气压是指某一高度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质量。 ②原因:地表气温的变化引起的大气密度变化是导致气压变化的直接原因。 2、风的形成和风向的确定: ①风的形成:在水平方向,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形成了风。 ②风向确定: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的方向。 3、热力环流:因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热力环流图 山谷风图 海陆风图 4、气压系统: ①高压系统:中心气压值高,气压值向外逐渐降低的一组闭合等压线,构成高气压系统。 ②低压系统:中心气压值低,气压值向外逐渐增高的一组闭合等压线,构成高气压系统。 二、大气环流 1、定义:由于太阳辐射的温度分布不均以及海陆间热力差异,造成地表不同地区的气压差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练习题及答案

当堂检测 1、副热带高气压的形成原因是() A、温度比赤道附近地区低,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 B、温度比赤道地区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 C、赤道上空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能前进,在30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 D、从高纬度来的冷空气在30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 2、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只冷暖性质不同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A、赤道附近 B、南北纬300附近 C、南北纬600附近 D、极低附近 3、下列节气中地球上气压带风带位置最北的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4、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至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和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 A、亚洲低压副热带高压带 B、印度低压副极地低压带 C、亚洲高压副极地低压带 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热带高压带 5、影响三圈环流形成的因素有() A、地区间冷热不均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6、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

A、信风带都分布在副热带高压带南侧 B、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气流都是上升的 C、西风带内的风是寒冷湿润的 D、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是热力因素造成的 7、关于亚洲高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一部分 B、夏季分布于亚洲北部 C、它是极地高气压带的一部分 D、冬季分布于亚洲北部 8、有关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正确叙述是() A、气压带、风带基本保持原位置不动 B、气压带、风带移动方向为东西方向 C、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变化而南北移动 D、气压带、风带冬季北移,夏季南移 9、关于锋面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锋面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很大 B、锋面是倾斜而狭窄的地带 C、冷空气在锋面以下,暖空气在锋面以上 D、锋面附近一定有云、雨雪、大风等天气现象 10、关于大气运动的正确叙述是() A、气流由四周向中心,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空气旋涡叫反气旋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案(第3课时)

高考一轮复习 必修一: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设计思路】 本课旨在通过对“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复习,让学生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天气系统及气候类型的分析与判断等重要考点,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对考点知识进行梳理与拓展;二是建构“大气运动”“气压带与风带”“天气系统”的知识框架;三是进行典型例题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 复习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好课本插图,学会用地理图表来分析掌握大气运动、气候特征、天气变化等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成过程和变化规律。在用图时,坚持图文结合,“以图释文”“以图代文”,从图中寻找地理事实和地理分布、地理概念等,培养读图能力和空间概念。 第三课时: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知识构建】 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气压带与风带”。其具体要求是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 1.读图说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的一般规律、结合气候统计资料说出主要气 候类型的特点。 2.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能够分析主要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3.掌握气候类型判断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够根据气候的分布、成因、特 征等方面判断主要气候类型。 4.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重难点分析】 依据《考试说明》,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掌握气候类型判断 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即根据气候的分布、成因、特征等方面判断主要气候类型”。 1、复习重点: 气候类型判断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即根据气候的分布、成因、特征等方面判 断气候类型。 2、复习难点: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课前准备】 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结 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 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一、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1、 低 干洁空气 __________(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层 __________(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大 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 气 __________(吸收_________线,保护地球生命) 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_______________的必要物质) 人类活动的影响: 燃烧矿物燃料:____增多 —— ____________ 全球性 —— ___________ 大气问题 使用氟氯烃类物质:_____减少 —— 臭氧空洞 2、大气的垂直分层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是__________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______________ ●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__________; ●能量最强的__________部分很少被吸收,绝大部分可以透 过大气射到地面。 3、地面受热释放地面长波辐射——_________是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4、大气受热释放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_________作用 练习: 1、下列选项中,属于对流层特点的是() 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B、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C、含臭氧层,是生物生存的天然屏障 D、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2、北京飞往纽约的飞机,升空半小时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该() A、迅速着陆 B、降低飞行速度 C、保持原高度 D、升到12000米以上高空 3、《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正式生效。目前,已有141个国家签署了该项协议。这些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55%,在2012年之前,他们还要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2%。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直接减弱的主要是( ) A、大气的逆辐射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作用 4、人类排放的氟氯烃,对人类生存环境破坏最大的是()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宇宙空间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案

2.2.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难点】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读课本35-36页文字部分和图2-2-2了解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2、通过动画演示大气的受热过程,使学生直观的了解、理解大气的保温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对大气环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气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格陵兰岛冰川融化”视频。教师提问全球气候变暖的形成与哪些因素相关?设疑导入。 〈二〉预习交流 多媒体显示: 1、低层大气成分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其中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固体杂质各有什么作用? 2、大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否会发生变化?请举例说明。 3、根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大气可分为几层?各层的气温变化有何特点? 教师板书:大气——组成 学生活动:小组内交流,并展示预习情况

教师点拨: 、屏幕显示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并点拨重点掌握臭氧、二氧化碳、水汽1 的作用;、点拨“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的读法。2 教师板书:结构大气——〈三〉合作探究探究一 多媒体显示: 大气结构总结表格

特点与人类的 关系天气现气温垂气流运动状况直变化象 对流层平流层大高层气 学生活动:小组内合作探究,讨论完成表格内容,并展示讨论的成果。 教师点拨:对流层中地面是低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气温上冷下热——对 流运动,并且多固体杂质和水汽,所以天气现象多变。 抢答:展示的题目,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过渡:对流层及平流层气温变化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大气层的热量主要来自哪 里?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的能量源泉,让我们来了解太阳辐射的一些特性。 1 : 知识补偿太阳辐射指导学生提取地理信息: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是可见光部分,属于短波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探究二 多媒体显示:大气削弱作用动画; 1、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哪三种形式?、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主要物质有哪些?分别吸收了太阳辐射的哪部分能2 量?? 3、为什么多云的白天通常气温较低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小组讨论完成探究二。教师点拨: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被吸收得很少,绝

最新地理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2018合格考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 2.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地面的保温作用。 3.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及风向的判断。 4.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全球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5.理解冷、暖气团和冷、暖锋的概念,掌握其成因、分布、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6.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气压分布和气流运动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7.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和成因。 8.学会根据图表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9.热点问题:全球变暖,酸雨,臭氧洞,城市热岛和雨岛。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为主 高层大气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 2. (1)表现形式: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 (2)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深度解析】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CO2、CH4、O3等→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 →全球变暖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二、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但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小于0.6℃或者大于0.6℃。 三、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1.成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 2.形成过程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学案及答案

临清实验高中高一年级地理新授课学案 编写人:冯继贞审核人:高一地理组使用日期:2013-11- 11序号:9 课题: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 【学习目标】 1、记住大气圈的概念、组成与结构 2、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自主学习】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2.干洁空气的成分及作用 (1)____:含量最多,生物体内_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氧:维持________________必需的物质。 (3)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________________。 (4)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紫外线,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气的垂直分层 依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________、________和运动状况的差异。 1、吸收:具有 太阳辐射: 2、大气保温作用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3、意义: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升高了晚上的最低气温;降低了气温的日较差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精讲点拨】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A________________到达地面,地面吸引A而增温。 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放出B______________(长波),大气强烈吸引B而增温。3.“大气返大地”:C________________把热量返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探究材料】 据报道,俄罗斯20XX年首艘货运飞船“进步号”,于20XX年2月5日与国际空间站实现自动对接。国际空间站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为昂贵的项目”,运行轨道高度为397千米。 1.飞船“进步号”穿过的大气圈是由哪些物质组成? 2.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以将大气层分为哪几层?“进步号”运行轨道在哪层? 探究点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探究材料】 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第23集有这样的场景:深秋季节广袤的东北平原上,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霜就要来了,为了不让农作物受冻害,主人公朱开山一家决定堆草薰烟防霜冻。众乡里来帮助朱家抗霜,他们把农作物的秸秆和杂草运到田间地头,一堆堆放好。在霜头来临时,点燃一堆堆秸秆,田野上空弥漫着一层浓浓的烟雾,众人齐心协力抗击霜冻成功了。霜冻会对农作物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导致植株死亡。当地农民一般采取覆盖抗霜、喷水抗霜、加热抗霜、烟雾抗霜等方式,减轻霜冻造成的损失。 1.利用熏烟的方法防霜冻的原理是什么? 2.为什么旭日和夕阳、朝霞和晚霞呈橘红色?

完整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练习与解析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练习与解析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关于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B.几乎全部的大气质量都集中在此 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D.大气平稳,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答案:C 点拨:对流层由于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下热上冷,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越往上气温越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因此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下列干洁空气的各种成分中,构成生物体基本成分的是………………………()A.氧气B.氮C.二氧化碳D.臭氧 答案:B 点拨:生物体当中有大量的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氮是构成氨基酸的主要成分之一。 3在大气成分中,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A.氮B.臭氧C.二氧化碳D.氧 答案:C 点拨: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同时二氧化碳又可以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将热量保存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4低层大气中,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A.氧和臭氧B.氧和二氧化碳 C.氮和一氧化碳D.氮和氧 答案:D 点拨:干洁空气当中,氮约占其体积的78%,氧约占其体积的21%。 5有关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有……………………………………………………()A.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下降 B.由于上部冷下部热,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C.由于上部热下部冷,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D.有臭氧层,是该层大气的热量来源 答案:D 点拨:由于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大量地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大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而增温,所以说臭氧层是平流层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越往上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多,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造成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6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 答案:B 点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吸收很少,可直接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向外辐射能量,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使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圈与天气和气候测试题

《大气圈与天气和气候》测试一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写在第4页下边) 1、下列各风向示意图中(单位:百帕),表示南半球高空的是( ) A B C D 2、关于气候的变化,下述错误的是( ) A 因为影响气候的因素在不断变化,因而地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B 近二十多亿年来的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相同 C 整个地球气候变化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D 十九世纪末以来的气候变化总趋势是:在波动中上升 3、一月份南亚主要风向为( )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4、若地球上无大气圈,下列现象不再存在的是( ) A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 B 月有阴晴圆缺 C 烈日炎炎似火烧 D 繁星纷呈 5、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区域是( ) A 大西洋 B 东北太平洋 C 西北太平洋 D 印度洋 6、下列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陆上多云的地区 B 陆上少云的地区 C 海上多云的地区 D 海上少云的地区 7、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在( ) A 秋季和春季 B 冬季和春季 C 秋季和冬季 D 夏秋季节 8、下图表示反气旋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的曲线的是( ) A B C D 9、台风中心的位置移至上海以东洋面时,上海吹( )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10、决定风速大小的力是( ) A.摩擦力 B.惯性离心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地转偏向力 11、在夏季风强的年份,我国容易出现( ) A.南涝北旱 B.北涝南旱 C.西涝东旱 D.东涝西旱 12、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 C.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容易成云致雨 B.高压控制下气温都很高 D.所有气压带都是由冷热不均引起的 1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下列A 、B 、C 、D 四个地点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的是( ) 800 805 810 810 805 800 1010 1005 1000 1000 1005 1010 气压 日期 气压 日期 气压 日期 气压 日期

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

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 专题8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组成——作用;。 1、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微小尘埃组成的混合物。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等。 2、作用:氧——生命活动必须的物质;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温室气体;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水汽、尘埃——成云致雨的物质条件。 二、垂直分层——特点 4、对流层、平流层的主要特征: 5、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 “防弹衣”——阻止“天外来客”对地球生命的伤害

“遮阳伞”——削弱到达地表的强烈太阳紫外线辐射 “保温被”——通过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辐射损失,使地表昼夜温差较小。 (重点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的示意图”,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6、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是因为大气逆辐射更强,大气返还给地面的热量更多,从而补充了因地面长波辐射损失的热量。在中高纬度地区的秋冬季节,晴朗的夜间水汽和云量稀少,大气逆辐射较弱,地表热量损失较多,常出现霜冻。 专题9 行星风系 / 专题10季风 大气运动的判断的基本原理: ①气压——单位面积以上空气柱的重量。 ②热力环流:在受热地区,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上空空气聚积,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在冷却地区,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上空形成低气压。 ③风——总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④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1、画出热力环流方向,并标注近地面和高空的高压区和低压区(思考: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参考教材80页) 冷热冷 2、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地表不同地区的冷热差异。 3、海陆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山谷风: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 在下列空白处,绘制海陆风、山谷风在白天及晚上的风向: 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分布、性质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案 鲁教版必修1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教学目标: 1、认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形成的原因,了解气压带和 风带的形成和分布,理解海陆分布的影响及其季风的形成,掌握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 2、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 布;移动规律机器对气候的影响;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的特点 3、通过合作学习、实验、集体讨论,增强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地理探究、 学科迁移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用具:水、水杯、酒精灯、铁架等 教学重点、难点: 1、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形成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王老师乘飞机到外地出差。在机场时还是细雨蒙蒙,起飞后不久后却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 问题:你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2、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带着暴风雨席卷墨西哥湾,以超过两百公里的时速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南部海岸登陆,包括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马州和佛罗里达州在内的南部4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飓风过后,新奥尔几乎变成一座废城,重建工作将难以展开。据所知,飓风目前已造成数千人死亡。那么这种飓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老师相信:通过本节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背景设置:1、回忆初中化学学科中介绍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你能说出还有哪些对地球生命产生重要影响的大气成分?对生命有什么影响? 2、宇航员进入太空所穿的宇航服有哪些功能?为什么需要这些功能? 3、飞机为什么常常在1万米左右的高空飞行? 学生广泛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出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特点。 教师总结。(课件展示)

高中地理 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精品导学案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一中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 2.2大气圈与 天气气候 ( 学案)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及季风的成因。 3、通过绘制风的形成示意图和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掌握风的形成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一、[课前先学] 1、将下图左图用箭头补充完整,熟练记忆右图中气压带、风带的名称、方向。

2、季风环流,读图回答问题 (1)形成原因:、 成因: 东亚季风 风向:夏季盛行、冬季盛行 夏季风: 成因: 南亚季风冬季风: 风向:夏季盛行、冬季盛行 二、问题与例题 【导入】情景导入:挪威森林大面积遭受酸雨危害,却将英国告上法庭。你认为是否有道理?【问题一】三圈环流是如何形成的?构成三圈环流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成因。 [例一]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的移动情况。我国白昼最短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另外要注意风带中信风、西风的方向。A、D明显不对,B项中风向应为西北风。 正确答案:C [变式训练] 1.读下图,并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地说,A地比D地降水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_____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C、D之间形成的气压带是________,该气压带是_______原因形成的。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________ 和_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_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 【问题二】全球地表面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海洋和大陆相间分布,受其影响下的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是怎样的变化的? [例二]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 (3)受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_____风,D点盛行______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 (4)D点7月盛行_______风,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季风的成因除了__________外,还有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答案:(1)亚洲高压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副极地低压带 (3)西北东北寒冷干燥(4)西南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右偏形成西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变式训练]右图为“大气活动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

高一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单元练习鲁教版

江苏省新沂市第三中学高一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单元练习鲁 教版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①和②较小 B.②和③较小 C.③和④较小 D.③和⑤较小 2.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 ) A.①小②大 B.①大③小 C.③小⑦大 D.④大⑥小 3.当大气中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 ①箭头1可能增强②箭头2可能增强③箭头3可能增强④箭头5可能增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右图所示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读图回答4~5题。 4.有关右图描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 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5.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因为①的作用 B.秋末傍晚施放烟雾能预防农作物遭受冻害是因为②的作用 C.青藏高原比同纬度四川盆地昼夜温差大只是因为③的作用 D.夏季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④的作用 6.下列图中的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7.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与极地间的闭合环流是实际存在的B.副热带高压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高压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之间吹的是西北风 D.大气环流分为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两部分 读下图,回答8~9题。 8.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a>b>c>d B.气压:d>a>b>c 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9.若此图为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 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 C.降温、减湿 D.减湿、减温 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完成10~11题。 10.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11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状况正确的是( )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上升气流 D.30°~40°盛行西南风 13.下列各图与上图中P点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 )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我国的古代诗歌中有不少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有些与天气系统有关。据此回答14~15题。 1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此诗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案

【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作用;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以及各层大气的特点;能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训练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的原理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出示神舟十号发射升空的视频。向学生提出问题:神舟十号距离地面的飞行高度大约343公里,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神舟十号有没有飞出大气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的第一课时。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多媒体课件展示知识点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要求学生阅读课本35及36页第一段,参照35页表2-2-1,分析低层大气的组成和作用。并完成幻灯片的相关表格。生:(读图文,分析) 学生回答表格的问题,教师边播放幻灯片的文字,边讲解。 并影响到地球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出示探究题:举例说明人为活动对大气成分有怎样的改变?这些改变对环境有什么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大气环境问题,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多媒体展示图2-2-2大气的垂直分层,学生参照37页图2-2-2大气的垂直分层,阅读37页2-5小节。在阅读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 1、地球大气共分哪几层? 2、每层的气温变化有何特点? 3、每层的空气运动有何特点? 4、每层的天气变化有何特点?

降至—180°C以下,而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比月球小得多,原因何在?好,接下来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大气的受热过程。 阅读教材36-37页“大气的受热过程”内容,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大气对太阳辐射起吸收作用的物质主要是什么? 2、地面辐射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它是长波辐射? 3、为什么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4、大气对地面辐射起吸收作用的物质主要是什么? 5、什么是大气逆辐射?它有什么作用? 6、综上所述,大气的保温效应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回答有关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问题,教师点评并纠正答案,接下来教师边播放幻灯片边深入讲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①氮(占78%)是地球上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②氧(占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③二氧化碳(含量少),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④臭氧(含量少),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水汽、固体杂质一——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①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②厚度随纬度而变化,低纬厚,高纬薄;③特点:地面是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海拔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oC;④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①在22-27千米高度处,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③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④天气晴朗大气平稳(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①气压低,空气密度小;②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的波长:红外区﹥可见光区﹥紫外区(热短波,冷长波)。 ①吸收作用:有选择(二吸一不吸: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能量强的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厚反射作用强,夏天白天多云不太热,因为云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易被散射,故天空成蔚蓝色)。 ④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大,削弱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反之少(各纬度削弱不同)。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保温: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地面(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②大气的温室效应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大气辐射→地面增温。 ③晴朗:白天气温高(大气削弱少),夜晚气温下降快(大气逆辐射弱),日温差大。 阴雨:白天气温低(大气削弱多),夜晚气温下降慢(大气逆辐射强),日温差小。 3.意义:①减少了气温日较差;②保证地球适宜温度,形成了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③维持全球

天气与气候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一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的要求本课将重点安排在对读图技能的训练,以及人地协调观念的树立等方面。读图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无论是了解大气的组成还是大气的垂直分布,还是大气的受热过程都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感性知识入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分析大气各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各层大气气温分布特点以及大气运动状况、大气的受热过程与人类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作用;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以及各层大气的特点;能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的道理 2.能力目标: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训练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的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的原理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对知识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可借助教具或电脑模拟演示,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并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与大气的受热过程、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