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久其系统通用公式

久其系统通用公式

久其系统通用公式
久其系统通用公式

一、常见公式举例

使用IF…THEN…ELSE句型:

IF BBLX="0"AND XBYS="1" THEN [2,1]=1 ELSE[2,1]=10。该公式的含义为:如果报表类型(BBLX)为0,并且新报因素(XBYS)为1,那么,单元格[2,1]=1,否则[2,1]=10。 通配符(行通配和列通配)的使用:

i.行通配:对单元格[m,n]进行行通配,应写成[*,n]

[*,5]=[*,1]-[*,4],该公式的含义为:第5栏的数据=第1栏的数据-第4栏的数据。

ii.列通配:对单元格[m,n]进行列通配,应写成[m]

[14]>=[15]+[16],该公式的含义为:第14行的数据>=第15行的数据+第16

行的数据。

iii.[*,3]=ROUND([*,2]/[*,1]*100,2){1~6},该公式的含义为:单元格[1,2]/单元格[1,1]*100,计算出的值,保留2位小数,假设结果为A,那么,单元格

[1,3]=A。

iv.IF BBLX<>"1" AND Z7[*]>0 THEN EXIST(Z17){30,31,38~45}。该公式的含义为:如果报表类型不为1,并且Z7表的30行或31行或38行或39行…或45

行大于0,那么应填Z17表。

v.IF HYDM="3" AND INLIST(BBLX,"0","9") THEN Z18[*]>0{34,40}。该公式的含义为:如果行业代码(HYDM)为3,并且报表类型为0或报表类型为9,那

么,Z18表的34行和40行都应大于0。

vi.IF Z1[*,*]>0 THEN EXIST(Z10){6,7}。该公式的含义为:如果Z1表的6行或7行大于0,那么应填Z10表。

跨期公式:如要定义“本期累计=本期数+上期累计”,应写[1,2]=[1,1]+[1,2].-1。

[1,2].-1表示上期累计。

跨关联任务的公式:

i.Z31[5,1]=Z1[82,2]@1

浮动表的公式:

i.[1]=[2,'']{2~3,5~11},该公式的含义为:浮动行取合计数,第1行第2栏(或

第3、5、6…11栏)=第2行第2栏(或第3、5、6…11栏)的合计数,第2

行为浮动行。

改变单元格显示的颜色:

IF [1,4]>10 THEN SYS_FUI="FontColor=$00FFFF;BackColor=10;Cells=[1,4]"。该公式的含义为:如果单元格[1,4]>10,那么该数据以黄色表示,该单元格以红色填充。

下图中,横坐标的值是BackColor,取值从1至15,纵坐标的值是BackStyle,取值1至8

二、系统公式

在对公式进行定义时,肯定要用到各种运算符和函数,因此“公式生成器”窗口中设置了大量的操作符与函数,规则如下:

(一)代码字段:用来表示此字段的中文含义。

BBLX(报表类型)、DWDM(单位代码)、DWMC(单位名称)、XBYS(新报因素)等。

(二)单元描述:对于较为复杂的含义可用符号来表示。

?表名[单元格标识或编号];例Z1[2,1]:表示Z1表的第二行第一列;Z2[A1]表示:Z2表的A1单元格;

?关联任务的报表指标描述方式:表名[单元标识或编号]@关联任务编号。例如:Z1[2,1]@1表示关联任务1中Z1表[2,1]单元格。

?“*”表示通配符:可代表任一行任一列。

?{}代表区间;例{1~6}表示:只在1到6行或列中起作用。

(三)关系运算符

“=”相等、“<>”不相等、“>”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表示连加符:将两行或两列之间的行或列连加。

例[1]=[2]&[5]表示:[1]=[2]+[3]+[4]+[5]。

(四)数值运算符:“+”加、“-”减、“*”乘、“/”除、“&”连加。

(五)字符串关系表达式

?L$(字段名,m):表示取该字段中编码的左边m个字符。

?R$(字段名,m):表示取该字段中编码的右边m个字符。

?M$(字段名,i,m):表示取该字段中编码的从第i位开始的m个字符。

?$字段名:表示取该字段的枚举含义。

例如:字段DWMC表示单位名称,字段XBYS表示新报因素,那么M$(DWMC,5,4)表示取“单位名称”代码中第五位开始的4个字符;XBYS$="新成立"表示取“新报因素”字段的含义等于“新成立”。

(六)逻辑表达式

用逻辑运算符AND(与)、OR(或)、NOT(反)连接的表达式,组成一个逻辑表达式,操作如下:

?AND:表示“同时成立”,用AND连接所形成的逻辑表达式,只有当AND两端的表达式都成立,该AND逻辑表达式才能“成立”。

?OR:表示“二者取一”,即只要OR两端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成立,该OR逻辑表达式就成立。

?NOT:表示取“反”,取逻辑表达式的反相值。

(七)条件表达式

?IF:如果;THEN:那么;ELSE:否则;

例:IF BBLX="0"AND XBYS="1" THEN [2,1]=1 ELSE[2,1]=10 表示:如果报表类型等

于“0”且新报因素为“1”时,单元格[2,1]=1,否则[2,1]=10。

(八)常用函数

使用函数时,可首先将表达式选中(使其以蓝色高亮显示),再双击使用的函数即可获得函数表达式。

?INT(表达式或数值):求该表达式所得数值数值本身的整数部分

例:[A1]=INT([D4]+[E5])表示:[A1]单元格等于[D4]加[E5]所得数之和的整数部分。

?ABS(表达式或数值):求所得数的绝对值

例:ABS([D5]),如果[D5]=-7,则ABS([D5])=7。

?VAL(代码字段):将代码字段的内容转换为数值

例:VAL(XBYS):如果在此封面代码中新报因素为“1”,VAL(XBYS)=1。

?IDC(长度为8的字符串):取校验位函数,国家技术监督局下发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单位标识码统一为9位,其中最后一位为校验码,使用IDC函数可根据前8位数字运算得到校验码

?POS(字符串,字符串):取第一个字符串在第二个字符串中的位置

例:POS("久其",DWMC)>0 表示查找单位名称里存在“久其”这两个字的单位。

?INLIST():对于表达式中“或”选择的条件过多时,可用此函数减少录入量

例:INLIST(HYDM,"01","02","1011"),表示挑选行业代码前两位为“01”或“02”或等于“1011”的单位。

?EXIST(表名):检查报表中是否已经填写数据

?Round(表达式):对表达式数值取四舍五入值

例:round(5.7)=6; round(-5.1)=-5。

?MOD(表达式):返回两数相除的余数

?MAX(表达式):求满足口径的单位数据中的最大值

?MIN(表达式):求满足口径的单位数据中的最小值

?Str(表达式):将数值转化为字符

?POWER(,):返回数的乘幂结果

?DATEVALUE(年-月-日):将文本格式的日期转换为日期型

?DATE(,,):返回特定日期值

?YEAR():取日期值的年

?MONTH():取日期值的月

?DAY():取日期值的的日

?FIRST():统计函数,取满足条件的第一个数值

?LAST():统计函数,取满足条件的最后一个数值

?Getmeaning(字段编码,枚举字典名称):获得枚举字段编码的含义

?Evaluate(唯一主代码,求值表达式):取指定单位的数据

例:Evaluate(SYS_FJD, 'ZCZE') 取上级单位资产总额(ZCZE)

?UnitExist(唯一主代码):判断指定单位是否存在

例:UnitExist(SJDM + "9") 上级单位是否存在(SJDM + "9"是上级单位的代码) ?ChildrenCount(唯一主代码):求子节点单位数目

?ChildLevel(唯一主代码),返回值:0 不是指定单位的下级,1 指定单位的一级子单位,2 指定单位的二级子单位:判断当前单位为指定单位的下级级次例:if (ChildLevel('1111111179') = 2) then 如果是集团1111111179的二级单位

?Stat('求值表达式', '统计条件', 统计方式),其中统计方式必须选SUM,COUNT,AVG,MIN,MAX,FIRST,LAST之一:统计数据

例:Stat('HS', 'ZZXS="5"', Sum) 统计ZZXS="5"的单位HS指标的合计数

?ClassStat('分类指标', '求值表达式', '统计条件',统计方式 ),其中统计方式必须选SUM,COUNT,AVG,MIN,MAX,FIRST,LAST之一:分类统计数据例:ClassStat('HYDM', 'HS', 'ZZXS="5"', Sum) 按HYDM分类统计ZZXS="5"的单位HS指标的个行业内的合计数

?TreeStat('求值表达式', '统计条件',统计方式, 唯一主代码,子节点统计级次),其中子节点统计级次,0: 所有下级,1,2...一级子节点,二级子节点:统计子节点数据

例:TreeStat('HS', 'ZZXS="5"', Sum, Sys_ZDM, 2) 统计一级、二级单位中ZZXS="5"的单位的HS指标合计数

?ISLEAF('数据项值',目录),返回Bool类型

例:ISLEAF([XZBM],SZDQ) 表示:如果[XZBM]是最详细的编码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CharRange(数据项值,起始的值,结束的值):判断数据项的值是不是在一定的范围内

例:CharRange([DHHM],”0”,”9”) 表示:电话号码的值必须在0到9的范围内

电热效率的计算方法

电热效率的计算方法 1.小明家的电热水壶的铭牌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该水壶正常工作时,用l0min 能将 2kg、10℃的水烧开。水的比热容c=4.2×103J/(kg.℃)(1)计算水吸收的热量;(2)计算消耗的电能;(3)水增加的内能比消耗的电能小多少?请结合物理知识,从节能的角度提一个合理化的建议。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某同学对家用电磁炉进行了相关的观察和研究,并记录了电磁炉及她家电能表的有关数据,如下表:请你根据这位同学在活动中获得的有关资料,解决下列问题: (1)电磁炉的功率; (2)电磁炉的热效率;(3)请你将(1)(2)中的求解结果与这位同学在活动中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了什么新问题?并解释其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使用电热水壶烧水,具有便捷、环保等优点。如图是某电热水壶的铭牌,假设电热水壶的电阻保持不 3 变,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c 水=4.2×10 J/(kg·℃)。(1)电热水壶的额定电流和电阻分别是多少? (2)1 标准大气压,将一壶质量为 0.5kg、温度为 20℃的水烧开,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3)在额定电压下,要放出这些热量,该电热水壶理论上需要工作多长时间? (4)使用时发现:烧开这壶水实际加热时间大于计算出的理论值,请分析原因。 2、如图是研究电流热效应的实验装置图。两个相同的烧瓶中均装入 0.1kg 的煤油,烧瓶 A 中电阻丝的阻值为 4Ω,烧瓶 B 中的电阻丝标识已看不清楚。当闭合开关,经过210s 的时间,烧瓶 A 中的煤油温度由 20℃升高到 24℃,烧瓶 B 中的煤油温度由 20℃升高到 22℃。假设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全部被煤油吸收,电 3 阻丝的阻值不随温度变化,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已知煤油的比热容 c=2.1×10 J/(kg·℃)。求:(1)在此过程中烧瓶 A 中煤油吸收的热量; (2)烧瓶 B 中电阻丝的阻值; (3)电源的电压及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3、如图是同学家新买的一台快速电水壶,这台电水壶的铭牌如下表. 为了测量该电水壶烧水时的实际功率,同学用所学知识和爸爸合作进行了如下实验:关掉家里所有用电器,将该电水壶装满水,接入家庭电路中,测得壶中水从 25℃上升到35℃所用的时间是 50s,同时观察到家中“220V 10A 3200imp/(kW·h)”的电子式电能表耗电指示灯闪烁了 80imp.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c 水=4.2×10 J/(kg.℃)] (1)电水壶中水的质量; (2)电水壶烧水时的实际功率; (3)电水壶加热的效率; (4)通过比较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大小关系,简要回答造成这种关系的一种可能原因. 4、某电热水瓶的铭牌如下表所示.若热水瓶内装满水,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外界大气压强为 1 个标准大气压)

关于测距的气象改正

关于测距的气象改正 这是电磁波测距最重要的改正,因为电磁波在大气中传输时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很大。实质是大气折射率对距离的改正,因大气折射率与气压、气温、湿度有关,因此习惯叫气象改正。1有关公式 ⑴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0=299792458±1.2(m/s) (25) 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第十六届年会。 如果测定空气的折射率n,则可求出空气中的光速c=c0/n (26) ⑵光在空气中的折射率与波长关系式(色散公式)柯希(Cauchy)公式: (27) 1963年IUGG决定使用巴雷尔-西尔(Barrell-Sears)给出的实用公式: (28) 上式是在温度00C,气压760mmHg毫米汞柱高(或1013.2mb毫帕), 0﹪湿度,含0.03﹪CO2的标准大气压条件下的单一波长(单位μm)的光折射率与波长关系式,也称巴雷尔-西尔公式. ⑶ (狭窄光谱) 群速的空气中折射率与波长关系式 (29) 在标准大气压条件下 (30) ⑷光(狭窄光谱)在空气中的折射率随着温度、气压和湿度而变化,有如下近似关系,柯尔若希(Kohlrousch)公式 (31) 式中:是温度为t0C,气压为p和水蒸气为e时空气的折射率, p和e的单位为mmHg。 由(30)式计算, α为空气膨胀系数,α=1/273.16=0.003661 2气象改正 将测距仪采用的波长λ代入(30)式可求出 ,再由测边时的气象条件由(31)式可求出大气折射率n,...。 其实在设计测距仪时,都采用假定大气状态,例如DCH2型测距仪,红外光的波长λ=0.83μm,代入(30)式 =1.00029473。假定大气状态是t=150C,P=1.013hPa(百帕),在红外测距仪中(31)式中第三项(湿度)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将 =1.00029473,t=150C,P=1.013hPa(百帕)代入(31)式得 =1.000279。 由(26)式,(1)式写成 (32) 上式对n取微分,并换成有限增量得 (33) 设D/观测得斜距,D//经气象改正后斜距,ΔDn气象改正数, (34) (35) 把有关数据代入得DCH2型测距仪气象改正数计算公式, (36) D/以km为单位,P以hPa(百帕)。 由于各种型号的测距仪所采用的波长和假定大气状态各不相同,所以气象改正公式也不会一样。 又例如DI20测距仪,红外波长λ=0.835μm,

点差法

点差法(选做) 对点差法掌握不太熟练的同学建议阅读例题及变式,选做练习题,注意知二得一。 例题:过点M (1,1)作斜率为﹣1 2 的直线与椭圆C :22221(0)x y a b a b +=>>相交于A ,B 两点,若M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椭圆C 的离心率等于 . 分析:利用点差法,结合M 是线段AB 的中点,斜率为﹣ 1 2 ,即可求出椭圆C 的离心率. 解析:设A (x 1,y 1),B (x 2,y 2),则221122 1.x y a b +=,22 2222 1.x y a b +=, ∵过点M (1,1)作斜率为﹣1 2 的直线与椭圆C :22221(0)x y a b a b +=>>相交于A ,B 两点, M 是线段AB 的中点,∴两式相减可得 22212().02a b +-= ,a ∴= ∴c b ==, ∴2c e a = = .故答案为:2 . 点评:若设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弦的端点)坐标为),(11y x A 、),(22y x B ,将这两点代入圆锥曲线的方程并对所得两式作差,得到一个与弦AB 的中点和斜率有关的式子,可以大大减少运算量。我们称这种代点作差的方法为“点差法”。一般用于已知斜率与中点坐标两者之一或两者都已知或未知,进而求解求解其它参数(离心率)的情况. 结论:在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中,若直线l 与椭圆相交于M,N 两点,点P (x 0,y 0) 是弦MN 中点,弦MN 所在的直线l 的斜率是MN K ,则有:MN K .2 020y b x a =-. 变式一:已知直线与椭圆22 194 x y +=交于A ,B 两点,设线段AB 的中点为P ,若直线的斜率为k 1,直线OP 的斜率为k 2,则k 1k 2等于 分析:利用“平方差法”、线段中点坐标公式、斜率计算公式即可得出. 解析:设A (x 1,y 1),B (x 2,y 2),P (x 0,y 0).则 1202x x x +=,12 02 y y y +=,

粘度定义与换算

粘度 概述 粘度简介 粘度定义 粘度测定 其他概念 粘度单位换算表 概述 粘度简介 粘度定义 粘度测定 其他概念 粘度单位换算表 概述 液体在流动时,在其分子间产生内摩擦的性质,称为液体的粘性,粘性的大小用粘度表示,粘度又分为动力粘度与运动粘度度。 粘度基础知识:粘度分为动力粘度,运动粘度和条件粘度。 粘度简介 将流动着的液体看作许多相互平行移动的液层, 各层速度不同,形成速度梯度(dv /dx),这是流动的基本特征.(见图)由于速度梯度的存在,流动较慢的液层阻滞较快液层的流动,因此.液体产生运动阻力.为使液层维持一定的速度梯度运动,必须对液层施加一个与阻力相反的反向力.在单位液层面积上施加的这种力,称为切应力τ(N/m2). 切变速率(D) D=d v /d x (S-1)切应力与切变速率是表征体系流变性质的两个基本参数牛顿以图4-1的模式来定义流体的粘度。两不同平面但平行的流体,拥有相同的面积”A”,相隔距离”dx”,且以不同流速”V1”和”V2”往相同方向流动,牛顿假设保持此不同流速的力量正比于流体的相对速度或速度梯度,即:τ= ηdv/dx =ηD(牛顿公式)其中η与材料性质有关,我们称为“粘度”。 粘度定义 将两块面积为1m2的板浸于液体中,两板距离为1米,若加1N的切应力,使两板之间的相对速率为1m/s,则此液体的粘度为1Pa.s。牛顿流体:符合牛顿公式的流体。粘度只与温度有关,与切变速率无关,τ与D为正比关系。非牛顿流体:不符合牛顿公式τ/D=f(D),以ηa表示一定(τ/D)下的粘度,称表观粘度。

又称粘性系数、剪切粘度或动力粘度。流体的一种物理属性,用以衡量流体的粘性,对于牛顿流体,可用牛顿粘性定律定义之: 式中μ为流体的粘度;τyx为剪切应力;ux为速度分量;x、y为坐标轴;d ux/d y为剪切应变率。流体的粘度μ与其密度ρ的比值称为运动粘度,以v表示。 粘度随温度的不同而有显著变化,但通常随压力的不同发生的变化较小。液体粘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气体粘度则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对于溶液,常用相对粘度μr表示溶液粘度μ和溶剂粘度μ之比,即: 相对粘度与浓度C的关系可表示为: μr=1+【μ】C+K′【μ】C+… 式中【μ】为溶液的特性粘度, K′为系数。【μ】、K′均与浓度无关。 不同流体的粘度差别很大。在压强为101.325kPa、温度为20℃的条件下,空气、水和甘油的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为: 空气μ=17.9×10^-6Pa·s,v=14.8×10^-6m/s 水μ=1.01×10^-3Pa·s,v=1.01×10^-6m/s 甘油μ=1.499Pa·s,v=1.19×10^-3m/s 由于粘度的作用,使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受到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造成机械能的损耗(见流动阻力)。 各种流体的粘度数据,主要由实验测得。常用的粘度计有毛细管式、落球式、锥板式、转筒式等。在工业上有时用特定形式的粘度计来测定特定的条件粘度。如炼油工业中常用恩氏粘度(或恩格拉粘度)作为石油产品的一个指标,它表示某一温度下200cm油品与同体积20℃纯水,从恩氏粘度计中流出所需时间之比。恩氏粘度与动力粘度的关系可按经验公式换算。又如橡胶工业中常用门尼粘度为衡量橡胶平均分子量及可塑性的一个指标。 在缺少粘度实验数据时,可按理论公式或经验公式估算粘度。对于压力不太高的气体,估算结果较准;对于液体则较差。对非均相流体(如低浓度悬浮液)的粘度,可以用爱因斯坦公式估算: 式中μm为悬浮液的粘度;μ为连续相液体的粘度;φ为悬浮液中分散相的体积分数;μd为分散相粘度。当分散相为固体颗粒时,μd→∞,;当分散相为气泡时,μd →0,μm=(1+φ)μ。 粘度是流体粘滞性的一种量度,是流体流动力对其内部摩擦现象的一种表示。粘度大表现内摩擦力大,分子量越大,碳氢结合越多,这种力量也越大。粘度对各种润滑油、质量鉴别和确定用途,及各种燃料用油的燃烧性能及用度等有决定意义。在同样馏出温度下,以烷烃为主要组份的石油产品粘度低,而粘温性较好,即粘度指数较高,也就是粘度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幅度较小;含环烷烃(或芳烃)组份较多的油品粘度较高,即粘温性较差;含胶质和芳烃较多油品粘度最高,粘温性最差,即粘度指数最低。粘度常用运动粘度表示,单位mm2/s。重质燃料油粘度大,经预热使运动粘度达到18~20mm2/s(40℃),有利于喷油嘴均匀喷油。

点差法公式在椭圆中点弦问题中的妙用

点差法公式在椭圆中点弦问题中的妙用 定理 在椭圆122 22=+b y a x (a >b >0)中,若直线l 与椭圆相交于M 、N 两点,点) ,(00y x P 是弦MN 的中点,弦MN 所在的直线l 的斜率为MN k ,则22 00a b x y k MN -=?. 证明:设M 、N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1y x 、),(22y x , 则有???????=+=+)2(.1)1(,122 22 2222 1221 b y a x b y a x )2()1(-,得.022 22 122 22 1=-+-b y y a x x .22 12121212a b x x y y x x y y -=++?--∴ 又.22,21211212x y x y x x y y x x y y k MN ==++--= .22 a b x y k MN -=?∴ 同理可证,在椭圆122 22=+a y b x (a >b >0)中,若直线l 与椭圆相交于M 、N 两点,点) ,(00y x P 是弦MN 的中点,弦MN 所在的直线l 的斜率为MN k ,则22 00b a x y k MN -=?. 典题妙解 例1 设椭圆方程为14 2 2 =+y x ,过点)1,0(M 的直线l 交椭圆于点A 、B ,O 为坐标原点,点P 满足 1()2OP OA OB =+ ,点N 的坐标为?? ? ??21,21.当l 绕点 M 旋转时,求: (1)动点P 的轨迹方程; (2)||NP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1)设动点P 的坐标为),(y x .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点P 是弦AB 的中点 .

水的粘度计算表-水的动力粘度计算公式

水的黏度表(0?40 C)

水的物理性质

F3 Viscosity decreases with p ressure (at temp eratures below 33 Water's p ressure-viscosity behavior [534]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in creased p ressure (up to about 150 MPa) caus ing deformatio n, so reduci ng the stre ngth of the hydroge n-bon ded n etwork, which is also p artially res pon sible for the viscosity. This reduct ion in cohesivity more tha n compen sates for the reduced void volume. It is thus a direct con seque nee of the bala nee betwee n hydroge n bonding effects and the van der Waals dis persion forces [558] in water; hydroge n bonding p revaili ng at lower temp eratures and p ressures. At higher p ressures (and den sities), the bala nee betwee n hydroge n bonding effects and the van der Waals dis persi on forces is tipped in favor of the dis persion forces and the rema ining hydroge n bonds are stron ger due Viscous flow occurs by molecules movi ng through the voids that exist betwee n them. As the p ressure in creases, the volume decreases and the volume of these voids reduces, so no rmally in creas ing p ressure in creases the viscosity. |:| k -二 _ r 1 3ire S C 去 * . i i screr - 丁" \ . / . 一 '气:r J J: V .; r "舄 ■ 3 口二 K n PV ■ ■ L T 三 n 曲 ? ■ 5 M r 丐 町寸 -; J 百* " T N ; 【 I bl ■呻口 " 口寸津 a “ d c i 0 290 八 rao 800 i woo Pressure, MPa g 亠 C) Co? 4 — □ ] J %一 M J s 」气1 □ u 古 气 a 15 ?” ”〕 阳 "1 ■ \ ■ ID % ;: s' ¥ 口『 屮 n ◎ 9 r 奇 * =' f f- ::[ 丄 备 IT 记 |B - 3 D ■i 电- 'u O 丰759勺; 】I -一 11 L . P

锅炉效率计算

单位时间内锅炉有效利用热量占锅炉输入热量的百分比,或相应于每千克燃料(固体和液体燃料),或每标准立方米(气体燃料)所对应的输入热量中有效利用热量所占百分比为锅炉热效率,是锅炉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它表明锅炉设备的完善程度和运行管理水平。锅炉的热效率的测定和计算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 1.正平衡法 用被锅炉利用的热量与燃料所能放出的全部热量之比来计算热效率的方法叫正平衡法,又叫直接测量法。正平衡热效率的计算公式可用下式表示: 热效率=有效利用热量/燃料所能放出的全部热量*100% =锅炉蒸发量*(蒸汽焓-给水焓)/燃料消耗量*燃料低位发热量*100% 式中锅炉蒸发量——实际测定,kg/h; 蒸汽焓——由表焓熵图查得,kJ/kg; 给水焓——由焓熵图查得,kJ/kg; 燃料消耗量——实际测出,kg/h; 燃料低位发热量——实际测出,kJ/kg。 上述热效率公式没有考虑蒸汽湿度、排污量及耗汽量的影响,适用于小型蒸汽锅炉热效率的粗略计算。 从上述热效率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正平衡试验只能求出锅炉的热效率,而不能得出各项热损失。因此,通过正平衡试验只能了解锅炉的蒸发量大小和热效率的高低,不能找出原因,无法提出改进的措施。 2.反平衡法 通过测定和计算锅炉各项热量损失,以求得热效率的方法叫反平衡法,又叫间接测量法。此法有利于对锅炉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影响热效率的各种因素,提出提高热效率的途径。反平衡热效率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热效率=100%-各项热损失的百分比之和 =100%-q2-q3-q4-q5-q6 式中q2——排烟热损失,%; q3——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q4——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q5——散热损失,%; q6——灰渣物理热损失,%。 大多时候采用反平衡计算,找出影响热效率的主因,予以解决。

实习十四 测距仪常数的测定

实习十四测距仪常数的测定 电磁波测距仪是光、机、电三者的统一体,仪器构件的位移与元件的老化都可能带来常数的变化,而常数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因此作业前应对仪器常数进行精确测定。 测距仪加常数是测距信号在传输路径上起、迄零点与仪器几何中心不一致(包括反射镜)而产生的。用户所指的加常数,实质上是剩余加常数。 乘常数是一个与距离成正比的比例因子,其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频率漂移、相位不均和幅相误差等影响。对于长距离的测量影响特别显著。 测距仪常数的测定主要是剩余加常数(也称加常数)和乘常数两项。测定仪器常数的方法很多,在此仅以解析法测定加常数为例。 一、实习目的 1.了解用六段解析法和六段比较法测定仪器常数的作业过程。 2.学会六段法测定仪器加常数的记录和测距改正计算。 二、实习要求 1.要复习好有关内容,做好作业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2.每个人要有明确分工,各自完成所承担的任务,要服从统一指挥。 3.每人作一份记录表格并作测距改正计算。 三、仪器及工具 领用全站仪主机一台、反射棱镜(单棱镜)二个、脚架七个、基座六个、电池一个、温度计一支、气压计一个、记录板一块、测伞二把、细麻绳七根;自备铅笔、小刀、记录手薄。 四、实习步骤 六段解析法是在一个长度为未知的直线上进行,全长划分为六段,应用全组合观测法观测21个线段,经过平差计算,求得仪器的加常数。 1.置一条直线(其长度大约几百米至一公里左右),将其分为六段(见图2-6)。 图2—6 分段原则: (1)21个被量测的长度应均匀分布于仪器的整个测程以内。但考虑到需要获得最佳的观测成果(为了避免气象条件对长测线的影响,整个测线长度最好选取仪器的最佳测程之内),故不宜过长。 (2)应使21个被测距离的不足半波长的尾数(即各段距离的米、分米数)尽可能均匀分布在半波长内,以便由平差所得的距离改正数的分布图象,可以粗略判断仪器的周期误差是否明显存在。 2.观测 将仪器设置在基线的0号点,棱镜依次架设于1号点、2号点、……、6号点,分别测

点差法弦长公式

点差法 1.过点(1,0)的直线l 与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且离心率为 2 2的 椭圆C 相交于A 、B 两点,直线y =2 1x 过线段AB 的中点,同时椭圆C 上存在一点与右焦点关于直线l 对称,试求直线l 与椭圆C 的方程. 命题意图:本题利用对称问题来考查用待定系数法求曲线方程的方法,设计新颖,基础性强,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待定系数法求曲线方程,如何处理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对称问题. 错解分析:不能恰当地利用离心率设出方程是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恰当地利用好对称问题是解决好本题的关键. 技巧与方法:本题是典型的求圆锥曲线方程的问题,解法一,将A 、B 两点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两式相减得关于直线AB 斜率的等式.解法二,用韦达定理. 解法一:由 e =2 2 =a c ,得21 222=-a b a ,从而a 2=2b 2, c =b . 设椭圆方程为x 2+2y 2=2b 2,A (x 1,y 1),B (x 2,y 2)在椭圆上. 则x 12+2y 12=2b 2,x 22+2y 22=2b 2,两式相减得,(x 12-x 22)+2(y 12-y 22)=0, .) (2212 12121y y x x x x y y ++-=-- 设AB 中点为(x 0,y 0),则k AB =- 2y x ,又(x 0,y 0)在直线y =21 x 上,y 0=2 1x 0,

于是- 02y x = -1,k AB =-1,设l 的方程为y =-x +1. 右焦点(b ,0)关于l 的对称点设为(x ′,y ′), ?? ?-='='???????++'-='=-'' b y x b x y b x y 11 1 22 1解得则 由点(1,1-b )在椭圆上,得1+2(1-b )2=2b 2,b 2=8 9 ,1692=a . ∴所求椭圆C 的方程为2 29 1698y x + =1,l 的方程为y =-x +1. 解法二:由 e =21 ,22222=-=a b a a c 得,从而a 2=2b 2,c =b . 设椭圆C 的方程为x 2+2y 2=2b 2,l 的方程为y =k (x -1), 将l 的方程代入C 的方程,得(1+2k 2)x 2-4k 2x +2k 2-2b 2=0,则 x 1+x 2= 2 2 214k k +,y 1+y 2=k (x 1-1)+k (x 2-1)=k (x 1+x 2)-2k =- 2 212k k +. 直线 l :y =2 1x 过AB 的中点( 2 ,22 121y y x x ++),则 2 2 22122121k k k k +?=+-,解得 k =0,或k =-1. 若k =0,则l 的方程为y =0,焦点F (c ,0)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就是F 点本身,不能在椭圆C 上,所以k =0舍去,从而k =-1,直线l 的方程为y =-(x -1),即y =-x +1,以下同解法一. 2.(★★★★★)已知圆C 1的方程为(x -2)2+(y -1) 2 =3 20,椭圆 C 2的方程为2 2 22b y a x +=1(a >b >0), C 2的离心率为 2 2 ,如果C 1与C 2相交于A 、B 两点,且线段AB 恰为 圆C 1的直径,求直线AB 的方程和椭圆C 2的方程.

气象数据处理方法

(1)复杂地形下气温空间化模拟模型 首先考虑海拔高度、经度、纬度对气温空间分布影响,再进一步考虑坡度、坡向这些微观地形因子对气温空间分布的影响。根据地形调节统计模型,即在考虑微观地形(坡度、坡向)情况下,面辐射与地形存在着函数关系,其实际气温可表示为: T T=T H cosi/cosz (1) 式中,T T为地形调节统计模型模拟的气温;T H为常规统计模型模拟的气温;i为地球面法线与太阳光线之间的角度。其中,T H可根据式(2)求得,i可根据式(3)求得 T H=a0+ a1λ+ a2φ+ a3h (2) 式中,λ为经度,φ为纬度,h为海拔高度,a0为常数,a1、a2、a3为偏回归系数。 cosi=cosαcosz+sinαsinzcos(ф-β) (3) 式中,α为坡度,z为太阳天顶角,ф为太阳方位角,β为坡向。 对于中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和气温模拟方法,可将太阳天顶角z设为45°,太阳方位角ф设为180°(为正午时间),所以公式(1)归纳为: T T=T H(cosα-sinαcosβ) (2) “回归分析计算+残差插值”模型构建用于降水数据处理 以2006年4月为例,得到各气象站点4月降水量与经纬度、海拔高度的线性关系式: P=-66.840+4.518*lat-1.324*long+0.001*ele(r2=0.456) (4) 式中:lat为气象站点的经度,long为气象站点的纬度,ele为气象站点的海拔高度,P为月降水。 由DEM提取经度、纬度、坡度、坡向 1.dem栅格转点 2.把Data frame propoties显示单位设置为度分秒 3投影

4生成经纬度 5点转栅格(生成经度)

抛物线点差法

抛物线点差法

————————————————————————————————作者: ————————————————————————————————日期:

点差法————抛物线中点弦问题中的妙用 定理 在抛物线)0(22 ≠=m mx y 中,若直线l 与抛物线相交于M 、N 两点,点),(00y x P 是弦MN 的中点,弦MN 所在的直线l 的斜率为MN k ,则m y k MN =?0. 证明:设M 、N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1y x 、),(22y x ,则有?????==) 2(.2) 1(,2222121 mx y mx y )2()1(-,得).(2212 221x x m y y -=- .2)(121 21 2m y y x x y y =+?--∴ 又0121 21 22,y y y x x y y k MN =+--= . m y k MN =?∴0. 注意:能用这个公式的条件:(1)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2)直线的斜率存在. 同理可证,在抛物线)0(22 ≠=m my x 中,若直线l 与抛物线相交于M 、N 两点,点),(00y x P 是弦MN 的中点,弦MN 所在的直线l 的斜率为MN k ,则 m x k MN =?01. 注意:能用这个公式的条件:(1)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2)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等于零. 典题妙解 例1 抛物线x y 42 =的过焦点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12 -=x y B. )1(22 -=x y C. 2 1 2- =x y D. 122-=x y 解:2=m ,焦点)0,1(在x 轴上. 设弦的中点M 的坐标为),(y x . 由m y k MN =?得: 21 =?-y x y , 整理得:)1(22 -=x y . ∴所求的轨迹方程为)1(22-=x y .故选B .

火力发电厂热效率计算

火力发电厂 火力发电厂简称火电厂,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气作为燃料生产电能的工厂,它的基本生产过程是:燃料在锅炉中燃烧加热水使成蒸汽,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蒸汽压力推动汽轮机旋转,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然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 热电厂经济指标释义与计算 1.发电量:电能生产数量的指针。即发电机组产出的有功电能数量。计算单位:万千瓦时(1×104kwh) 2.供电量:发电厂实际向外供出电量的总和。即出线有功电量总和。计算单位:万千瓦时(1×104kwh) 3.厂用电量:厂用电量=发电量-供电量单位:万千瓦时(1×104kwh) 4.供热量:热电厂发电同时,对外供出的蒸汽或热水的热量。计量单位:GJ 5.平均负荷:计算期内瞬间负荷的平均值。计量单位:MW 6.燃料的发热量:单位量的燃料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热量成为燃料的发热量,亦称热值。计算单位:KJ/Kg。 7.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单位量燃料的最大可能发热量(包括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所放出的汽化热)扣除水蒸汽的汽化热后的发热量。计量单位:KJ/Kg。 8.原煤与标准煤的折算总和能耗计算通则(GB2589-81)中规定:低位发热量等于29271kj (7000大卡)的固体燃料,称为1kg标准煤。标准煤是指低位发热量为29271kj/kg的煤。不同发热量下的耗煤量(原煤耗)均可以折算为标准耗煤量,计算公式如下:标准煤耗量(T)=原煤耗量x原煤平均低位发热量/标准煤低位发热量=原煤耗量x原煤平均低位发热量/29271 9.燃油与标准煤、原煤的换算低位发热量等于41816kj(10000大卡)的液体燃料,称为

距离观测值的改正等

4.3距离观测值的改正和光电测距仪的检验 第一类仪器本身所造成的改正:加常数 置平 乘常数(频率) 周期误差 第二类大气折光而引起的改正:气象 波道弯曲 第三类归算方面的改正:归心(下册P95) 倾斜和投影到椭球面上(下册P25) 说明:由于现在测距仪的性能和自动化程度不同,测距仪的精度要求也各异,故有些改正可不需进行,有的在观测时只需在仪器中直接输入有关数值或改正值即可。 光电测距仪的检验 《光电测距仪的检定规范》CH8001。 4.3.1气象改正n D ? 这是电磁波测距最重要的改正,因为电磁波在大气中传输时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很大。实质是大气折射率对距离的改正,因大气折射率与气压、气温、湿度有关,因此习惯叫气象改正。 1有关公式 ⑴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 0=299792458±1.2(m/s) (25) 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 )第十六届年会。 如果测定空气的折射率n ,则可求出空气中的光速c=c 0/n (26) ⑵光在空气中的折射率与波长关系式(色散公式)柯希(Cauchy )公式: 421λ λC B A n +++= (27) 1963年IUGG 决定使用巴雷尔-西尔(Barrell-Sears)给出的实用公式: 4 7 2 7 7 10136.010288.161004.28761λ λ ---?+ ?+ ?+=n (28) 上式是在温度00C ,气压760mmHg 毫米汞柱高(或1013.2mb 毫帕), 0﹪湿度,含0.03﹪CO 2的标准大气压条件下的单一波长(单位μm)的光折射率与波长关系式,也称巴雷尔-西尔公式. ⑶ (狭窄光谱) 群速的空气中折射率与波长关系式 42531λ λC B A n g +++= (29)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5.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1)熟悉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基本原则 气象观测资料的调查要求与项目的评价等级有关,还与评价范围内地形复杂程度、水平流场是否均匀一致、污染物排放是否连续稳定有关。 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包括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包括年平均风速和风向玫瑰图,最大风速与月平均风速,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量,降水量极值,日照等。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还应调查逐日、逐次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其他气象观测资料。 (2)熟悉一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 1. 两种情况 (1)评价范围小于50km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并按选取的模式要求,补充调查必需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2)评价范围大于50km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2.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 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3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还需要进行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3.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高空气象探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3年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如果高空气象探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高空气象资料可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的50km内的格点气象资料。 (3)掌握二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基本要求同一级评价项目。对应的气象观测资料年限要求为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4)熟悉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的主要内容 1.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1)时次:根据所调查地面气象观测站的类别,并遵循先基准站、次基本站、后一般站的原则,收集每日实际逐次观测资料。 (2)常规调查项目:时间(年、月、日、时)、风向(以角度或按16个方位表示)、风速、干球温度、低云量、总云量。

精密导线测量 边长改正 高程归化 投影改化

精密导线测量边长改正高程归化投影改化 (2011-07-30 23:03:29) 转载▼ 标签: 分类:工程测量 精密导线 测量 边长 改正 杂谈 整个地铁建设过程中,测量起到关键的作用,它相当于人的眼睛

指引着开挖方向,测量方法与精度直接关系到隧道最终是否能够按照要求贯通。地面控制网在整个测量过程起到框架作用,对精度要求高,工作量大,其中精密导线测量(包括近井导线测量)几乎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 精密导线网边长应进行气象改正、仪器加(乘)常数改正、平距改正、边长的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 1、气象改正,根据仪器提供的公式进行改正;也可以将气象数据输入全站仪内自动改正。 2、仪器加、乘常数改正值S,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So——改正前的距离 C——仪器加常数 K——仪器乘常数

3、利用垂直角计算水平距离D时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K:大气折光系数;

S:经气象改正、加(乘)常数改正后的斜距(m); R:地球平均曲率半径(m); f: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垂直角的修正量("); p:弧与度的换算常数,206265(") 4、高程归化。归化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距边长度D,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测距两端点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距离(m);

Ra:参考椭球体在测距边方向法截弧的曲率半径(m); Hp:现有城市坐标系统投影面高程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线路 的平均高程(m); Hm:测距两端点的平均高程(m); 地铁工程精密导线网高程归化的影响非常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5、投影改化: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Dz,按下式计算: 式中: Ym: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平均值(m); Rm:测距边中点的平均曲率半径(m); :测距边两端点近似横坐标的增量(m)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上式中的Y值的几何意义是:该点到城市坐标系投影子午线的距离(并非是该点的城市坐标的Y值)。这个距离可以用近似公式计算:

点差法公式在双曲线中点弦问题中的妙用

点差法公式在双曲线中点弦问题中的妙用 广西南宁外国语学校 隆光诚(邮政编码530007) 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是高考常见的题型,在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中都是命题的热点。它的一般方法是:联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方程,借助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中点坐标公式及参数法求解。 若已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弦的端点)坐标,将这两点代入圆锥曲线的方程并对所得两式作差,得到一个与弦 的中点和斜率有关的式子,可以大大减少运算量。我们称这种代点作差的方法为“点差法”,它的一般结论叫做点差法公式。本文就双曲线的点差法公式在高考中的妙用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以飨读者。 定理 在双曲线 12 22 2=- b y a x (a >0,b >0)中,若直线l 与双曲线相交于M 、N 两点,点 ),(00y x P 是弦MN 的中点,弦MN 所在的直线l 的斜率为MN k ,则2 20 0a b x y k MN = ? . 证明:设M 、N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1y x 、),(22y x ,则有???????=-=-)2(.1)1(,122 2222 22 1 221 b y a x b y a x )2()1(-,得 .02 2 2 2 12 2 2 2 1=-- -b y y a x x .2 21 2121 212a b x x y y x x y y = ++? --∴ 又.22, 00 02 1211 212x y x y x x y y x x y y k MN = = ++--= .2 20 0a b x y k MN =? ∴ 同理可证,在双曲线 12 22 2=- b x a y (a >0,b >0)中,若直线l 与双曲线相交于M 、N 两点, 点),(00y x P 是弦MN 的中点,弦MN 所在的直线l 的斜率为MN k ,则2 20 0b a x y k MN = ? . 典题妙解 例1 已知双曲线13 :2 2 =- x y C ,过点)1,2(P 作直线l 交双曲线C 于A 、B 两点.

常规气候类环境试验规范V3.0

常规气候类环境试验规范 拟制: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规范化审查: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更改信息登记表 规范名称: 常规气候类环境试验规范规范编码:TS-S100002015

目录 1.目的 (4) 2.适用范围 (4) 3.定义 (4) 4.引用/参考标准或资料 (4) 5. 规范内容 (4) 5.1 试验分类 (4) 5.2 环境条件等级 (5) 5.3 对试验箱的要求 (5) 5.4 环境试验方法 (5) 5.4.1低温工作试验 (5) 5.4.2高温工作试验 (7) 5.4.3 高温贮存试验 (9) 5.4.4 低温贮存试验 (10) 5.4.5 恒定湿热试验 (12) 5.4.6 交变湿热试验 (14) 5.4.7 温度循环试验 (16) 5.5 判定标准 (17) 5.6 试验中断处理 (18) 5.7 试验报告 (18)

1.目的 1) 评定产品在常规气候类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及其组合的规定限值内的工作能力,评定产品对贮存、使用环境的适应性; 2) 暴露产品薄弱环节,为改进产品设计提供信息。 2.适用范围 二次电源和通迅电源、一次电源、变频器、监控产品、UPS、空调、蓄电池及PLC等硬件产品的开发试验、型式试验、批量抽样试验、质量检查试验等类型试验。 3.定义 引用IEC60068-5-2 《环境试验第5部分:试验方法编写导则-术语与定义》。 4.引用/参考标准或资料 IEC60068 《Environmental testing》 IEC60721 《Class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GR-63-CORE 《NEBS Requirements: Physical protection》 MIL-HDBK-338B 《Electronic Reliability Design Handbook》,1998.10 5. 规范内容 5.1 试验分类 本规范的内容只涉及常规气候类环境试验。 气候类环境条件包括:高温、低温、湿度、气压、风、雨、阳光辐射等。相应的环境试验分为单因素试验和综合试验。本规范的内容包括了我司产品在有关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经常采用的试验项目,主要包括:

热效率计算

1.“热得快”是一种插在保温瓶中烧开水的家用电器,你利用课内学过的仪器,设计一个测定“220V 1000W”“热得快”的热效率的方案,要求: (1)写出所需器材、测量步骤及操作中为了减小误差而需注意的事项; (2)用字母代表物理量,写计算“热得快”热效率的公式.(设测量时照明电路电压为220伏) 考点:能量利用效率.专题:实验题;简答题;设计与制作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热得快”的热效率是热得快有效利用的热量与所消耗电能的比值. 有效利用的热量是水吸收的热量,要掌握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同时要知道消耗的电能的计算公式W=Pt.根据所需测量的物理量选择合适的工具.根据热效率的概念得出热效率的计算公式. 解答:解:(1)需要用热得快加热水,所以要用到水,为了减少热量的散热损失,需要用到保温瓶.根据公式Q=cm△t,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天平测量水的质量. 根据公式W=Pt,还要用手表测量加热所用的时间. 用到器材:水、保温瓶、湿度计、手表. 测量步骤:①用天平测出一质量为m的水,装入保温瓶;②用温度计测出水的初温t0;③开始加热,同时计时;④经过一定时间t1后,测出水的末温t;⑤利用效率的公式代入数据求出“热的快”的效率. 2.(2008?宜昌)电磁炉是一种新型灶具,如图所示是电磁炉的原理图:炉子的内部有一个金属线圈,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又会引起电磁炉上面的铁质锅底内产生感应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锅体铁分子高速无规则热运动,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迅速使锅体及食物的温度升高.所以电磁炉煮食的热源来自于锅具本身而不是电磁炉本身发热传导给锅具,它是完全区别于传统的靠热传导来加热食物的厨具.请问: (1)电磁炉与普通的电炉相比,谁的热效率更高?为什么? (2)某同学用功率为2000W的电磁炉,将1㎏初温为25℃的水加热到100℃,需要的时间为2分55秒,则消耗的电能是多少?电磁炉的热效率是多少?(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考点:能量利用效率;热量的计算;电功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应用题;信息给予题;推理法. 分析:(1)电磁炉煮食的热源来自于锅具本身而不是电磁炉本身发热传导给锅具,它是完全区别于传统的靠热传导来加热食物的厨具,热散失少,电磁炉的热效率更高; (2)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求水吸收的热量(有用能量);知道电磁炉的电功率和加热时间,利用W=Pt求消耗的电能(总能量),再利用效率公式求电磁炉的热效率. 解:(1)因为电磁炉是利用锅体本身发热来加热食物,没有炉具向锅体传热的过程,热散失少,所以电磁炉的热效率更高; (2)加热水消耗的电能: 答:(1)电磁炉与普通的电炉相比,电磁炉的热效率更高; (2)消耗的电能是3.5×105J,电磁炉的热效率是90%. W=Pt=2000W×175s=3.5×105J, 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水△t =4.2×103J/(kg?℃)×1kg×(100℃-25℃) =3.15×105J, 3、电热沐浴器的额定电压为220V,水箱里装有50㎏的水,正常通电50min,观察到沐浴器上温度示数由20℃上升到46.4℃.求: (1)在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C水=4.2×103J/(Kg·℃)】 (2)若沐浴器内的发热电阻产生的热量由84℅被水吸收,那么发热电阻的阻值多大?工作电路的电流多大? (3)请你说出热损失的一个原因,并提出减小热损失的相关建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