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内容提要:为了办好新世纪的教育,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就必须摒弃传统的落后观念,树立现代的平等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这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时代发展的呼唤。在德育的教育过程中,要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精心设计主体活动,从而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也能够不断的加强、融洽、增进师生关系。这样,就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新世纪合格人才。

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教育新人就是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新关系,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建立个人、集体和社会这种实际联系和关系的体系,以保证个人的社会化。”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利于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看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完成认识性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与“听众”。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程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直接因素,它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有着巨大潜力的人的存在。作为21世纪的现代教育,摒弃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奴化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1、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时代的呼唤

师生关系同一定经济基础和生产力水平相联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这种关系随着社

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会发生质的变化。为了办好新世纪的教育,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就得树立现代教育新理念,高度重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而且建立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应该是树立现代的平等观念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它强调的是师生双方真正的平等、沟通和理解。

2、创立现代的师生关系需要更新观念

作为教育的引导者,在德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旧有的奴化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理念,更新观念,从而创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简单的认知体,要把他们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在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懂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他们的疏导者和助学者。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有意识的人,具有“主体性”。他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否接受教育,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取决于其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就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育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儿童成才,主要决定于少年儿童自身的主观努力。马克思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的理想、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智力、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等方面是学生发展的内因。他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否接受教育,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取决于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或学习的机器。只有唤起学生的

主体意识,学生才能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发展。要推行主体性教育,就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的积极意愿和合理要求,尊重和信任学生的主体设想和原创性,尊重和信任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创造轻松和谐的民主环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发挥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

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感到快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能否使学生快乐地投入学习,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笔者认为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必须做好“五个引导”:

1、引导学生自我定向。思考如何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的目标,安排学习的计划,为自主学习制定方向;

2.引导学生自我探究。思考如何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科学结论。

3.引导学生自主评价。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和自身的评价,对自身的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计划进行反思与评价,进而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

4.引导学生自我调控。思考如何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寻找学习差距,考虑改进的策略,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以促进目标的实现。

5.引导学生自我激励。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

三、精心设计主体活动

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应定位在育人的高度,从育人高度看课堂教学的

德育过程,真正把它看作是德育的教育过程,自觉地将学生看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站在育人高度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掘教材的内在因素,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组织和设计主体活动时,要了解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的情况。根据阶段性教学要求,把各方面的方面情况联系起来,并寻找出三者间相互作用的最佳点,并让学生在主动在参与中得到有效训练。

辽宁省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可以说是成功地开发了学生资源主体,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情感,优化语文教学的光辉典范。他从人的主体性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把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他站在培养21世纪人才的高度,使整个社会和课堂息息相通,他把教育学、心理学、信息论引进课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他加强了德育、智育的互相渗透和影响,形成了培养学生自主的一整套新的教育方法,使语文教学进入一个新天地。

记得一位哲人曾说过:“作为一名教师,他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他只能在这样大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教育的影响,而且必然发生这种影响。”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

一、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素质进而加强师生关系

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具备优良的素质。一位老师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的进行教学,并有坚毅、乐观的性格、严整刚毅的志向与力量,这样通过自己的品行为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当中不知不觉中受教师的影响,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像这样,在教师身体力行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提高,而且使学生受到感染,更加的敬慕教师,也增进了

师生关系。

二、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而融洽师生关系

一位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他自然而然的会要求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这样他便会受到学生的爱戴,赢得学生的欢迎与尊敬,进而才会出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这个教师没有从心底里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那么他便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师生关系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三、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进而增强师生关系

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他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在了解学生方面,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等方面出发来了解学生,并能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在教材内容方面,使教材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使学生顺利的掌握教材。只有这样他才会使学生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进而获得学生的敬爱,师生关系也因此增强。

四、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进而增进师生关系

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在教学中显露出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闪光的哲理、恰当的态势和流畅的表达,这些不仅使学生更加喜爱上他的课,而且增添了学生对他的敬慕,进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合。

五、良好的师德促进教师自我教育进而稳固师生关系

一位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努力不懈的坚持自我教育,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进而纯化和完善自我,良好的师德,不仅促进教师提高了各方面的素质,而且在这个过

程中增强了师生关系。

德育最为重要的任务是要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明辩是非的能力。若要实现这一点,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能忽略,因此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只要有心、用心、精心,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在教育教学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构建新世纪的师生关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专业名称:学前教育 准考证号码: 538114400024 指导老师:周煦学生姓名:黄冬玲 论文题目: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联系: 1831 6821 639 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容摘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有很多好处,比如我在文中所提的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的关系,关于“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困惑,强化,“教师的主导性”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等对为什么要在课堂中实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了充足的理由。从而给作为当代教育者的我们划了指向标: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不只是说说而已,在文中,我所概况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选择自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为辅等方法对在课堂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都是切实可行的。所以在将来的教学道路上我们应该坚持在课堂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并不断的从中摸索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尊重学生主体

目录 一、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4)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基础和现状 (4) (二)理解好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4) 二、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优点 (4) (一)了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特点 (5) (二)了解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关系 (5) 三、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正确做法 (5) (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5) (二)选择适合的自主学习方法 (6) (三)教师引导学生为辅 (7) 四、总结 (7) 五、参考文献 (7)

六、致谢 (8) 一、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基础和现状 近年来,我国对“主体性教育”的研究一方面原因是从理论上探讨主体性教育的必要性,阐明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即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出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是进行主体性教育实验,如中央教科所史东根等的《主体教育实验研究》、北京师大教育系与人民大道小学的“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实验” 、华中师大教育系与象山小学的“学生主体性素质的构建实验”……等[1]。他们都大体上都是着力于尊重学生主体性教学的研究,通过对主体性教育课题的研究,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勇于质疑的精神,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不依赖他人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让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二)理解好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学论强调的是教与学二者的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统一,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教学中的学习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即是我们常言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1.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不是一贯就有的说法,而是在教师的主导下逐步确立的。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表现在:受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具有能动性和自觉性;受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意志、思维方式及价值观的影响;教师主导的结果是让学生从依赖向独立发展,从而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 2.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3]

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关键,而课堂教学又是师生实现其生命价值的主要阵地。于是,师生关系的好坏便至关重要了。众多的学生、家长、教师对理想的师生关系的企盼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大家共同期望的师生间应该是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然而,师道尊严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埋藏的也很深,它是制约新型的师生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有些教师“时时摆出一付教师的架子”,像卫道士似的吓唬学生,如果教师的权威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如果教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职业及其生命价值若以这样的方式来实现、来摆阔,那肯定是“活得很累”、“干得无味”,也是难有成效。一、改变学生评价观念,建设新型师生关系1、发挥评价激励功能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但这个积累在个体上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一心只注意学生考试等学习活动的结果,并热衷于按这一结果给学生排序,显然会使评价功能失调。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我们教师认识到,每个学生其实都是可造之材,他们各自有这样那样的潜能,他们各自有着不尽一致的发展需求。教师不应当因某种差异的存在而遮蔽了发现学生潜力的双眼。情感影响着人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积极情感从何而来?途径也许是多种的,但教师的评价应该是最主要也是最能产生效果的一种。因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感是互动的,教师用期冀的眼光、积极的情感给学生以评价,势必会让他们看到学习的希望,一样能给他们带来情感上的愉悦。由此可见,评价的激励功能的发挥能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牢牢牵系着师生间的关系,使师生和谐共生、融洽无间、良性互动,最终使师生关系朝着一个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有一则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次语文期中考试,魏书生老师班上有一学生得了57分。这位学生不敢把试卷带回家,于是就去找魏书生老师求情:“能不能少扣几分?”魏书生老师笑着说:“这样吧,就算老师借给你5分,你以后可要还给我。”这个学生拿着改过的试卷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后来,学生像换了个人似的,学习非常认真,期末考试得了87分。学生又去找魏书生老师,天真地说:“魏老师,我还您10分。”我们不能不被魏书生老师的教育艺术所折服。他“借出”的这5分蕴涵了多少理解、宽容、信任、温情啊!“你是一个语言积累很丰富的孩子,在古诗这个方面尤为突出,每个老师和同学都为你这个方面的才能而赞叹不已……你又是一个爱锻炼、会锻炼、又带动全班同学参加锻炼的孩子。希望你像带动全班同学锻炼那样,做一个班集体中的带头人。”这则评语没有了带有几分师道尊严口气的“该生”一词,取而代之的是亲切的第二人称“你”;没有了刻板生硬的说教,取而代之的是对“孩子”的娓娓而谈,走近了学生。过去不少教师写评语,缺乏对学生情况的细致分析,往往凭印象和感觉,写出的评语笼统含混,有点公式化。这样的评语,学生看了无动于衷,家长看了无可奈何。而一则好的富有激励性的评语,不仅能成为呵护学生优点、开掘学生潜能的途径,而且能充分显示教师善待学生的拳拳爱心和主动与学生沟通交往的诚意。2、关注发展性评价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学生一样活生生地处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间,他们的阅历虽然比较浅,但他们接触面依然广,思想不乏活跃。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生活环境和接触面,因而也有着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动机兴趣、爱好专长,我们要给学生爱心,换言之,就是要真正为学生的未来着想。试看今日学生对电脑的精通,对科技小制作的爱好,我们又怎能以考试成绩的一时好坏来轻易断言学生的前途命运?做好发展性评价,就是要求教师树立科学发展的眼光,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既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要着眼于学生要进行横向比较,又要看纵向的提高;既要肯定学生的努力,又要鼓励他们不断进取。唐代文学家韩愈不早就告诉我们“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吗?过去的“师道尊严”一说显不合时宜,而“尊师爱生”这一人人熟稔的观念在我看来似乎也该做下修正或补充。因为,师生在尊严和情感上是平等的,要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

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教育以人为本,而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受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千百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信息传输的速度和效率;是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它的特征是教育民主、教学相长、尊师爱生。 自古以来,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就是很有权威的,由于这种权威,生出敬爱与信赖,同时也会生出惧怕与疏远。我们知道,师生关系的基本状况是决定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老师关起情感的大门,痛快一点的,也是半开半闭。显而易见,老师如不能了解、不能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的难度,素质教育无形中就被架空了。从有关调查报道中可以看出,"知识传授的渠道在拓宽,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却在不断缩小。"这种现象已非常普遍。现实需要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必须努力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涉及到一个方法问题,方法对头了,才有可能达到目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为营造一个适合学生身心和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必须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将新的师生关系引进课堂,带入生活,建立和维持与学生亲密无

间,融洽协调,相互信赖的关系。每个教师都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网络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处于中心信息源地位,控制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现在,教育教学实际上已经有了若干个中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教师和学生是站在同一个平台上的学习者,以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因此,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花了几十年时间,从9万个学生的“心目中喜欢的教师”信中概括出教师的12个特点,孩子们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这些特征,其中有三点是这样的:(1)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有如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2)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3)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新型的、最佳师生关系,其核心应该是现代的平等观念,它强调师生双方真正的平等、沟通和理解。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最佳的师生关系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师生关系是朋友关系,他们希望教师课上是高水平的严师,课下是他们的朋友,与他们打成一片。只有少数的学生希望师生关系是兄长关系,还有更少的学生希望教师像长辈。 如何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呢 一、课上要多些微笑 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如果学生怕答错问题被老师批评而不举手或站在那里有话不敢说,那么这常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这必然会妨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

浅谈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策略

浅谈师生交往的策略 鲁军霞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反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尊师爱生就是学生应当尊重老师,老师应当热爱学生,这是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也是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民主平等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指教师的教育应建立在民主、平等、友善的基础上,以说理疏导、循循善诱的方法,促使学生学业的进步和思想水平的提高;教学相长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它包括教可以促进学、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学生可以超过老师。 现代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怎样才能搞好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工作中我总结了如下几点经验: 一、让爱在孩子心田播下回敬的种子。 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爱学生,老师就会思考、、去学习,为学生的成长不断改进教育方法。爱生是尊师的前提,尊师是爱生的结果。 我教过一个学生,他的父亲因病欠下一堆债务离去,无奈的母亲为他找了继父。生活的负担令其母亲脾气暴躁,使本来学习基础薄的他更无心学习,为了召回他那颗散漫的心,我像大姐姐那样去安慰他,给予他温暖;像朋友似的关心他,与其谈心,解决其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我常邀其到我家吃午饭,双休日我单独地为他补习……我对他的爱令他格外地尊重、喜欢我,课上他积极发言,课下认真完成作业,他经常对学生说,他最喜欢鲁老师,喜欢上语文课。期末,他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初中。 对孩子诚挚的爱,换回的是孩子对老师真正的尊重。每当教师节来临,我都会收到张张祝福的贺卡;一封封学生的来信,捎来各个佳音,亲切的问候与祝福,还有请求援助的呼声。我依旧用师爱温暖着每一个心灵。 二、沟通致使言无不尽。 爱学生,要与每个学生进行沟通。沟通是心与心的桥梁,它能使师生真正成为朋友。沟通首先就要了解学生。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的学生,家庭环境不同、脾气秉性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同。针对学生个体的不同问题,老师要为其配置不同性能的“钥匙”。家访、谈心及写悄悄话是我了解学生、做好工作的有效途径。(1)家访有利于老师全面了解学生,也是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的好方法。家访的时机但要掌握得好:最好放在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如学生的生日或学生生病在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当前,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师生伦理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较混乱,学生权利经常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许多教师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个人权利的社会人来对待,经常有意无意地侵犯学生的个人权利,特别是侵犯学生人身方面的权利和自由以及学生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忽视、侵犯学生的权利,必然会导致师生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紊乱。师生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紊乱,还表现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为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这从表面上看是教师事事关心,实质上是忽视学生的独立性,不让学生履行自己的义务。不论是侵犯学生权利还是包办代替,都不是恰当的师生伦理关系。 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民主思想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其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第二,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法制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学生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是侵犯学生权利现象屡屡发生和广泛存在的内在原因。所以,教师一定要提高法制意识,明确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时,也要加强教育制度伦理建设,使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加明晰并转化为具体的制度规定,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第三,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即一种具有道德纯洁性的特殊社会关系。我们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抵御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积极性和能力,同时,也要更新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而为师生关系的纯化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 总之,师生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面向新时代,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这将成为本次课程改革最亮丽的风景线。 师生情感关系问题虽然比较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做了一些有效的探索,但是,从整体上说,师生情感关系的状况仍难以令人满意,师生之间情感冷漠、缺乏沟通的现象比比皆是。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联系,不仅使得一直为人们所珍视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事业早期主要的倡导者,他的生利主义职业教育观,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劳力上劳心理论,对我们现在的职业教育仍然具有启示作用。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施项目化教学,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教学形式,对于培养学生动手的实际操作能力,重视学生的主体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职业学校比较可行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行知思想;职业学校;教学;启示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就是陶行知先生。 陶行知先生(1891-1946),只活了56岁,但为中国的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一生留给我们的教育思想精华至今仍散发着无尽的光辉。在他的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中,职业教育思想贡献尤为突出。无论在他所主持的师范教育、职业教育、还是社会大学,都对职业教育进行过积极认真的探索和深刻的理论研究。他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事业早期主要的倡导者,我们学习和研究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我国当今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然具有启示作用。 职业教育的理念 1.职业教育以生利为目的

陶行知对职业教育的关注最早见于1918年11月3日写的《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该文认为职业教育应有其自身之特点,“有关于职业之生活,即有关于职业之教育”,“职业以生利为作用,故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什么叫做“生利主义”?也就是“生有利之物”与“生有利之事”,用今天的话来解说,就是生产出有利于社会与人群的物质财富,培养出服务于社会与人群的技术本领。“凡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谓之职业教育”。这是整个职业教育的宗旨与关键。为了实现这个宗旨,陶行知提出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要培养一支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要成为职业教育的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生利之经验”、“生利之学识”和生利之教授法”。(2)要创建职业教育的教学设备。职业教育教学设备的来源可有两种,一种是学校自备,一种是利用职业界固有的设备。特别是第二种,经费可省而成效又著。(3)要制订“按事施教”的职业课程。职业教育的课程安排,应以培养学生的“生利”能力为标准。要执行自易至难、从简入繁的原则,学成一事,再学一事。课程教学的最佳方法,是将学理与实习二者“联络无间”地结合起来。(4)要做好职教学生的择业工作。陶行知认为,择业的标准,“不在适与不适,而在最适与非最适”,而所谓“最适者”的标准有两点:一是才能,二是兴味。这就是说,应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同时也是自己最喜欢的职业为职业。“故能选最适

谈小学阶段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谈小学阶段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德宏州芒市第三小学甘菊香 摘要:本文针对课题《小学阶段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进行实践,主要论述新型师生关系的四种类型,以及影响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几点因素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几点体会。 从古至今,“老师”一直是权威的化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时候常把老师的地位与双亲并立,或只位于双新之后,即使在现在尤其在小学时代,学生更是惟命是从。但是随着旧的社会观念的过时,在新教育的提倡下,老师权威的偶像渐被打破,在社会普遍追求“民主”、“自由”的价值观之下,传统老师“权威”的角色也受到严峻的挑战。因此,建立健全符合的时代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当前教育界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新教育的必然趋势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 师生关系必然同一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在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大部分时期,教师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主宰、是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教育途径的不沁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教育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步被学生占领。因此,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习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让“预设”和“生成”共精彩 师:同学们,19世纪的法国,有很多举世闻名的作家,雨果就是其中之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根据一个真实故事创作的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投影出示课题)我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请认真地自读这篇小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完后,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并写在纸上,注意把六要素交代清楚。 (生自读。师巡视。) 师:我看了一下,同学们都在认真地自读,下面,我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他们写的内容。 生1:1870年3月17日夜晚,英国的“诺曼底”号船行驶在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的航线上,被“玛丽”号船撞伤了。船长哈尔威镇定自若地指挥救援工作,最后把60个船员和乘客全部救出去,他自己与船一起沉入了海中。 师:这位同学概括的情节比较完整,但有两点要注意。一,请大家仔细读课文开头部分,看看事件发生的时间他说得具体、准确吗?二,语言是否还可以再简洁一点呢? 生2:1870年3月18日凌展四时,“诺曼底”号轮船在英伦海峡上被“玛丽”号船撞沉了。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救援,把60人全部救了出去,他自己却与船一起沉入了海中。 师:很好。同学们经过认真自读,理清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有不理解的地方吗?如果有,现在可以提出来。 生1:第35节的“肇祸”是什么意思? 师:有哪位同学能解释这个词的意思吗?(没有人举手)“肇祸”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闯祸的意思。比如制造交通事故叫做“肇事”。 生2:课文最后一句“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师:班上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吗?(不少人摇头)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时候你们能拥有选举的权利? 这是一位老师上公开课《诺曼底号遇难记》时的一个教学片断。由于他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火花被点燃,因而学生能有效地挖掘文本资源,整堂课在简单、平易的问答中逐步升华,使教师的“预设”和语文课堂的“生成”共精彩。 新课程强调动态生成,呼唤生成的语文课堂,那么是否可以淡化预设呢?实质上,新课程下不仅不能淡化预设,而应该加强。因为生成的前提是预设,生成是一种充分预设后的精彩。因此,只有成功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而成功的“预设”,除了对文本透彻解读之外,更重要的是来自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他们的体验、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习惯,他们初步接触文本的感受和问题,才是教学的起点。教学的过程更是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的过程,不顾学生感受,没有学生参与的“预设”只能“生成”麻木呆滞、无奈沉寂的课堂。 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充分肯定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不把学生看作是无知的白纸。 学生并不是在零的起点上学习语文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总是将起点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而应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出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原有知识能力的学习(活动)环节。针对这篇小说文字浅近易懂,故事情节简单清晰,而初一学生也有一定概括能力的情况,我将这节课的第一个教学环节设计为通过自读整体感知内容,而后概括小说主要情节。事实证明,这一设计使课的推进很快,能争取到更多时间展开下面的学习环节。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我也注意从学生的已知出发,尽可能地关注学生的生活积累,以期“触类旁通”,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或者伙伴间的互

关于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关于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迎来了新的挑战,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有较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学水平,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此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化为强大的力量,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教师运用各种教育教学的手段提供条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教育学家指出学生学好的十个因素,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师生关系融洽。 首先,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转变思想观念: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由此就决定了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 1、导师。教师应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应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改变单纯灌输的落后方法,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教师应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生学会做人。 2、朋友。与学生交朋友,这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一个标志。师生关系发展的趋势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从原本的教与学转为合作共事。要关心热爱每个学生,用爱心去理解、去尊重、去温暖、去感化;教师不仅能教书,而且是师德高尚、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才华横溢、乐于并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朋友,和学生有共同语言,是学生依靠的良师益友。教师是学生的老师,那么学生也同样可以是老师,在很多方面,学生比老师要有优势。这也是很多人总说,不要用老眼光看新问题的原因了。 3、助手。教师应放下姿态,淡化权威的角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历的坎坎坷坷,都是老师从前经历过的,或许学生和老师当年所犯的错误还是一样的,那么,作为一名老师,他就应该主动去帮助学生,了解和改正错误,避免下次再犯了。学生在一些方面的进步,老师也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并且激发其他的同学向他学习。对待差生,时不时的也要采取正面引导,这样也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4、模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最直观、最生动、最重要的师表。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素质,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去影响、感召、激励学生成才。这个人格魅力主要的体现出了在教学过程中,还体现在生活中,一名教师如果要去要求自己的学生注意仪容仪表,那么,他自己首先要多加注意,这样,学生自然而然会心服

浅谈如何建立好新型的师生关系

浅谈如何建立好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育活动中的“教”与“学”两大主体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来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同时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即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从巩固执政党的执政社会基础,从实现党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出发,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科学命题,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到全党面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对学生的教育关系到我国的未来和前途。从这一层面来看: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学校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的需要。 现实中,有部分教师总是埋怨如今的孩子厌学情绪严重,动辄骂学生、请家长,更有甚者千方百计挤兑后进生。孩子因害怕而表面听话,骨子里却厌恶老师,骂老师。这样恶劣的教育环境和师生关系,怎能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怎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那么如何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呢? 一、教师善于转变角色,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几千年来,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师生关系中的主宰、权威,学生得被动地接受。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对教和学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社会内在要求。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模式已经阻碍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进程。要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老师得转变思想观念,致力于打造自由平等的环境氛围,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意开发学生的潜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时,它要求我们一定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正确引导学生的个性向社会需求的方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核心,让他们平等、合作、全面的发展,而不是主观地以组织或管理者的意识来约束和限制学生的发展。此外打造和谐高效课堂,老师应把“把课堂还给学生落到实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和主人。书让学生自己去读;问题让学生自己来提;规律让学生自己去找;错误

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3274158.html, 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作者:李凤玲 来源:《学习导刊》2013年第12期 摘要: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改革高中教学方式、方法。 关键词:转变方式学习主体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第一,要结合政治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真实地感受到政治理论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从而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比如,在高一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谈自己在经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的学生会遇到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问题,甚至会涉及到外汇的兑换比率的问题,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帮助学生找到答案。作为当代中学生,在金钱面前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学生中存在很多看法,教师可采取自主学习、综合探究等活动,一方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反映学生对金钱的思想状况;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在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价值判断的同时,为学生提供鲜明的基本价值标准,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学习。 第三,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的讲授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图表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辩论、讨论、社会调查等。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编号 毕业论文 课题名称: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学生姓名: 专业:教育管理 单位: 联系电话: 年月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师生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结合师生关系的现状,认识师生关系的概念和内涵,分析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论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和应遵循的原则,探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具体措施,让祖国的教育在和谐、融洽中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新型师生关系平等关系和谐

目录 一、师生关系的概念及其内涵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 1、新型师生关系左右教学过程 (1)、师生关系影响教与学的积极性。 (2)、师生关系影响教学信息传输。 (3)、师生关系影响课堂教学与管理。 2、新型师生关系对学生成长起重要作用 (1)、对学生性格发展的影响。 (2)、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对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影响。 三、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应遵循的原则 1、民主的原则。 2、平等的原则。 3、尊重的原则。 4、赏识的原则。 5、理解的原则。 6、宽容的原则。 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具体措施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要尊重和热爱学生。 3、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4、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师生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给学生生命以活力。能否处理好师生关系就成为教育成败的一个关键。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还存在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的诸多因素,这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障碍。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意识地研究新型师生关系,摆正教师的位置,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生命活力。。 一、师生关系的概念及其内涵 师生关系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是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是师生关系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特殊的交往关系。1、不可否认,教师和学生之所以产生联系,形成师生关系,是因为教学过程这个媒介所起的作用,但是教学结束以后是不是师生关系就终结了呢?理论上可以确定,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始终和部分老师保持联系,请教各种问题,因而师生关系就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上升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从把学生当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对象进行教育到专业化的师生关系再到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发展,师生关系实际上经历一个发展的、动态的上升过程。因此,研究师生关系不能仅仅静态地考察,还要全面、发展地看待。那么师生关系的确立就能促就教育教学的发展吗?显然不是。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关系发展的完美阶段,这种和谐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努力的结果,而是经过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相互作用达到协调、满意的结果。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全面地认识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2、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要依靠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努力,但学生由于自身的限制,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与教师的关系,因此发展和谐师生关系的主导权就落入教师手中,教师在掌握权利的同时也要明确身上的责任,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发展作为一个重点进行探索。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师生关系,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首先是体现在人格上的平等,其次是在学问上的平等。虽然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要强于学生,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做到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和高效的必要保证,因为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下进行的。现实的师生关系中往往出现不平等现象,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民主权利。 1、新型师生关系左右教学过程 (1)、师生关系影响教与学的积极性。新课改后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和建立,就会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重要的教学变量,对教学活动的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的影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刘伟 “态度决定一切。”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和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也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当前,在学校教学与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师生伦理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师生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较混乱,尽管不少学校口头上说“以人为本”,可实际工作中许多老师根本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个人权利的社会人来对待,经常有意无意地侵犯学生的个人权利。现在各中学特别是高中面临的升学压力很大,不少学校为了满足学生和家长的升学心愿,违背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行事。这样,学生的权利得不到保护,由此必然导致师生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混乱。这种混乱还表现为老师为学生包办一切,事事越俎代庖,这从表面上看是教师关心学生,实质上却是忽视学生的独立性,不让学生履行自己的义务,不论是侵犯学生权利还是包办代替,都不是恰当的师生伦理关系。新课程的改革与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自立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 一、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们的身份是教育者,是传播知识、教人立身的人。师生关系是教育关系,这种教育关系应该是一种非常纯洁的关系,除去“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句话的封建色彩,这正是师生纯洁关系的折射。不知从何时起,师生关系被涂上了一层人为的灰暗,遮掩了师生纯洁关系的光芒。为了重新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的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抵御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力,拒腐防变;同时,我们还要更新管理观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从而为师生关系的纯洁创造有利的环境。 二、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部分。教育实践中,有些老师总是设法维护着“师道尊严”的面子,认为学生都是孩子,都要服务于“我”的管理与教育。这是对教育民主的严重扭曲,要彻底打破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要求我们的老师首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其次要求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既表现为对学生独特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为创设良好环境,让学生自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思茅二小振兴校区卢永珍 摘要:要真正让教育良性发展,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张扬学生个性, 全体教育工作者思想上要改变,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已任。以德育为首,做到五育并举。做到育人教书并重。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知道应该怎么做,还要知道不该怎么做。 关键词:师生关系方法 一、前言 新世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个性发展的要求日益强烈。未来网络教学组织形式将是研究性教学为主, 加上个性化的集体教学,人们开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新型师生关系开始形成。但也必须看到,旧师生关系依然存在,且有它的顽固性,其主要表现为“一压、二包、三放弃”。因此,有必要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下面是本人几点拙浅的心得和体会。 二、怎样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教师思想观念转变,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突破口 1、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本校时常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使之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水平,认真改进教育方法,真正地尊重、信任学生。同时对学生也要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理解教师的看法,这种谈话无

形中成为知心朋友之间的体己话,这就是所谓“润物细无声”之谓也。然而教师终究是教师,学生终究是学生,除了自我教育之外,还需有道德高尚、知识广博的长者的指引。因此,要重塑教师的形象,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培养良好的人格素质,对学生严而有格,亲而不俗。 2、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由此就决定了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角色,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 (1)导师。教师应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既关心学生吸取知识,更注重丰富学生情感,健全学生的身心,完善学生的人格,教学生学会做人。教师应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应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改变单纯灌输的落后方法,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导演、引导、指导、辅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而不是单纯品尝前人创造的成果。 (2)朋友。与学生交朋友,这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一个标志。教师这个神圣庄严的词汇快要和“朋友”划上等号了。师生关系发展的趋势是合作的朋友。学生迫切要求架起与老师的友谊之桥。要关心热爱每个学生,用爱心去理解、去尊重、去温暖、去感化;教师不仅能教书,而且是师德高尚、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才华横溢、乐于并

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表时间:2017-02-14T14:37:39.15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2月总第218期作者:马艳青[导读] 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 山东省平邑赛博中学273300 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 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地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三、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1.教会学生“看”书。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地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 2.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地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答题。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致失分过多。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