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甘肃书法现状及发展思考

甘肃书法现状及发展思考

甘肃书法现状及发展思考
甘肃书法现状及发展思考

文化视点:陇右大地翰墨香——对甘肃书法现状及发展的思考

2010-12-03 02:17:00 来源: 甘肃日报(兰州) 跟贴 0 条手机看新闻

甘肃由于特殊的地理因素,历来在国家战乱时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烽烟战火,羽檄交驰;在国家繁荣昌盛时成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融合,为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物古迹。近百年出土的大量文物对当代的文化、历史和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许多新学科,如简牍学、敦煌学成为世界性的显学,鲜明的地域历史和文化特色成为当代学术领域最为关注的热土。秦汉简牍和敦煌写经的发现弥补了书法史的空白,引发了今人对古代书法文本的重新阐释,也极大地拓展了书法的取法范围。甘肃当代的书法发展也是如火如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要使甘肃的书法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扬甘肃书法传统精神,立足于当代书法发展的大环境,结合甘肃实情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出一条适合甘肃书法发展的道路。

甘肃出土了大约五六十万枚秦汉简牍,占全国出土简牍的四分之三。甘肃简牍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研究隶变的重要资料,通过它们深入分析和研究书体种类,就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各种书体产生和演变的过程及相互关系,也是学习隶书的经典之作。从地域上看,简牍书法遍及甘肃全境。从时间上看,跨越了战国末期到汉末近500年的时间,经历了隶书从篆书中蜕变出来,然后又走向衰退,逐渐向楷书演变的发展过程。从风格上看,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形式多变,体现出天真烂漫、质朴粗犷之气。如天水出土《放马滩秦简》共460枚,上承大篆,下启汉隶,古朴雄浑,绚丽多彩,充分显示了战国晚期篆书向隶书进化的轨迹,是研究古隶不可忽略的资料,也为深入研究秦国书体的演变、小篆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如果与同时代出土的其他简牍帛书进行比较研究,联系《放马滩秦简》的书写背景,可以看出当时的地域书风与时代审美之间的联系。书写在公元前48年至74年的《玉门花海汉简》,古隶中出现了大量的草化笔法,行笔流畅,使转自然,已有成熟的章草,是研究草书演变的宝贵资料。《居延汉简》更是丰富,这些简书年代首尾相衔,既有边塞戍卒的手迹,也有高级文官的手笔,显示出因人不同而出现的风格变化。从书体看,既有规范的隶书,也有草化的隶书,书写者已经熟练掌握了隶书的书写规律,充分证明了西汉时期隶书已经成熟。敦煌也出土了大量的简牍书法,最早的为武帝元狩四年,最晚的为东汉顺帝时期。基本上连贯地反映了从武帝到汉末各个时期字体书风。武威磨嘴子六号墓出土的汉简为西汉成帝时期木简,在这些木简中已经出现类似楷书的笔法,书风端庄秀丽,潇洒流动。《甘谷汉简》用笔流畅自然,结体落落大方。看到《甘谷汉简》,不由得让人与《曹全碑》联系在一起,对我们还原汉碑隶书的书写原貌,体味汉碑隶书的风味提供了借鉴。这些简牍书法的大量发现,不但填补了中国书法史的空白,而且清楚地反映了隶书、行草书、楷书的嬗变过程,并拓展了当今书法创作。

敦煌在十六国时期已是寺院林立,僧侣云集,成为佛教文化传播的中心,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在佛教中尤其讲究抄写佛经,有抄经一遍胜于诵读千遍的功德,所以抄经之风盛行,在敦煌便产生了大量的抄写经卷。随着时世变迁,战争动乱,这个文化重镇曾一度被风沙所淹没,只有千窟百疮的雕塑和壁画在风沙中默默地等待。直到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45000多卷经卷文书震惊了世界。从此敦煌不再寂寞,成为世人关注和神往的地方,由此产生了世界性的敦煌学。这些经卷文书也是宝贵的书法遗产,成了当代书法研究和取法的热点。这些经卷在时间上有700年的跨度,最早的为西晋永兴二年(305年),最晚的是宋咸平五年(1002年)。敦煌书法成为书法史上最能连续反映700年地域书法变迁的宝贵资料,700年不同时期书法审美取向比较完整地显示在这些经卷文书上。考察书写者的身份,有职业的经生,也有僧侣、读书人和佛教信徒,从一个角度显示了民间书法的生存状态和书法在民间传播的方式。从内容上看,约90%为佛教经卷,其他为儒、道典籍和少量官府文书。考察其书风,从二王书风到宋四家风格的雏形应有尽有。从书体上看,包括了篆书、隶书、楷书、章草、行草书。敦煌兴盛之时,“隶变”基本已经完成,所以经书的主流书体是楷书。将敦煌楷书根据书写年代纵向排列,就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楷变”的历程,反映出经典书法与民间书法相互影响的发展情况。尤其魏晋正值隶书向楷书演变期,此时的写经中多种书体的元素共存、融合,不但有丰富的内涵,而且有广阔的创作取法空间。隶书、篆书和行草书虽然比较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同时代这些书体表现的形态,对考察这些时代篆书、隶书和行草的发展状况很有参考价值。敦煌写经是一座无比丰富的艺术宝藏,必将进一步成为书法学习和取法的重点。

甘肃也有比较丰富的碑刻,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陇南成县的《西狭颂》是东汉碑刻中的佼佼者,既有汉碑的精到,也有摩崖的大气,在汉碑隶书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耿勋碑》雄浑自然,古朴大气,亦是汉碑中的佳作。北魏的《南石窟寺碑》结体变化多端,古朴自然。藏于天水市博物馆的《赵佺墓志》结体严谨,清秀流畅,是南北朝墓志中的精品。尤其是散布于河西地区的石塔刻经优为宝贵,如酒泉《回弘石塔刻经》《高善穆石塔刻经》《程段儿石塔刻经》《马德惠石塔刻经》,敦煌《沙山塔刻经》《吉德塔刻经》《索阿后塔刻经》《岷州庙塔刻经》等楷隶融合,率意天真,含有丰富的艺术信息。

《肃府本淳化阁帖》是明肃庄王朱瑛受封兰州时,根据朱元璋所赐宋拓《淳化阁帖》真本所刻。此帖历经七年刻成,刻工精细,保存完好,是阁帖中之精品。

还有一些帛书虽然在数量上难以与秦汉简牍、敦煌经书、碑刻无法比较,但在书法史上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写在纺织品上的《张掖都尉蓕信》《武威张伯升柩铭》《武威壶子梁柩铭》三件墨迹,是研究秦汉篆书用墨、用笔和结体的宝贵资料,也是考察秦汉篆书发展的重要依据。

甘肃也有一大批留名于书史的古代书法家,他们在书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们的创作和言论直接影响着后世书法的发展。

诞生于天水境内的伏羲氏,演八卦,创文字,开启鸿蒙,成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虽是远古传说,并非空穴来风,伏羲氏在文字发展中有不可抹杀的功绩。东汉赵壹(今甘肃

天水人)的《非草书》是一篇存世最早、体系完整的书学论文,是中国书法批评史上的开篇之作,他站在儒家立场批评书法的观念成为后人评品书法最基本的标准。东汉时期的张芝(今甘肃酒泉人)被后人尊为“草圣”,所创造的今草是二王行草的源头。同时代著名的书法家还有其弟张昶,追随者姜孟颖(今甘肃天水人)、梁孔达(今甘肃天水人)等人。三国著名书法家梁鹄(今甘肃平凉人)深得曹操喜欢,其书法被曹操悬于帐中随时观赏,当时宫殿题署多出于其手。西晋时的索靖(今甘肃敦煌人)与卫馞俱善草书,皆学张芝,时人称为“一台二妙”。随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东移,唐宋期间,能见于史册的甘肃书法家较少。明代则出现了胡缵宗和王了望两位大家,尽管还没有引起当代书坛的关注,随着对他们认识和研究的深入,他们在书法史上的意义会逐渐显现出来。胡缵宗(今秦安人)取法颜真卿,是明代取法颜体而有创新的佼佼者,形成了自己刚健遒劲、酣畅淋漓的书风,深得颜体精髓。曲阜孔庙第一牌坊“金声玉振”匾、济南趵突泉“第一泉”石牌、镇江摩崖石刻“海不扬波”等书作被后人广为传颂。王了望(今甘肃陇西人)是明末清初人,与王铎、黄道州、张瑞图、付山等人相比,艺术水平在伯仲之间,书风如一脉相承,又有自己独特之处,没有被他人所涵盖,在明末清初的书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清末朱克敏(今甘肃兰州人)的隶书沉着稳健,古朴平实,见大家风范。当代张邦彦取法汉简,是当代汉简书法创作上富有成就的书法家,魏振皆、顾子惠、魏学文、赵正等人,或取法碑刻、或取法汉简,都能深入传统而又能出新。

古代的甘肃,不论是书法资源还是书法家,都是足以让陇人自豪的。当今甘肃的书法现状也有我们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但是,理性而冷静地分析甘肃当前的书法发展现状,还有许多不足。当今书法发展的一些瓶颈和误区同样在我省存在,这些问题将直接制约着甘肃书法的可持续发展。

我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书法家的创作条件难与经济发达地区比较,政府能给书法家提供的帮助很少。我省也缺少在全国有影响的书法报刊和书法高等教育院校。对本土书法资源目前主要是作为书法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具有深度史观的研究还不多。同样将甘肃书法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甘肃书法资源与中国书法史的关系、以及对这些书法资源的横向比较等方面研究的深度不够。其次是中青年书法家在创作中向本土资源的学习、取法不多。虽然像魏振皆、张邦彦、徐祖藩、赵正等先生吸收、取法汉简或敦煌写经,获得了成功。但是我省中青年书法家在创作中学习、取法秦汉简牍、敦煌写经的人很少,主要是模仿当前展览的流行书风。当今书法有快速制造的特性,整个书坛充斥着浮躁之气,跟风现象十分严重,这种风气也影响到我省书法创作风气。我省虽然有比较雄厚的书法理论研究队伍,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但对大课题的研究不多,尤其参与全国性重大课题的研究很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省书法理论研究人员的不断提高,在全国理论研究中的地位还没有凸现出来。

另外,我省虽然有全国出名的书画市场,但还存在书画市场模式单一,大型拍卖行、艺术博览会几乎没有,交易混乱、无序竞争严重,维权意识比较淡薄等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书法消费的积极性,也扰乱了书画市场。

全面发展我省的书法事业,确保我省书法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结合我省实情,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进一步树立省文联和省书协为会员服务的工作作风,创造和谐、有序的书法环境,引导书法朝着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推进。二是加强网站建立,充分利用互联网,把书法网页建成我省书法家交流的重要平台。三是作好书法启蒙和普及教育,建立培训基地网络。要真正实现甘肃书法的大繁荣,首先要从书法启蒙教育和普及教育上抓起。幼儿的书法启蒙教育不仅是技法的训练,更重要的是知识传递,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求真创新的艺术精神。同时,启蒙教育必须形成科学的系统教育,师带徒的传统教育模式很难适应当代书法教育的要求。四是整合书法人力资源,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如充分发挥我省知名书法家的示范效应,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给我省中青年书法骨干提供与外界交流的机会,通过交流拓展视野,提高创作能力;引导和培养对本土书法资源的研究和学习。取法本省书法资源有可能改变我省青年书法家缺少原创性的创作而盲目跟风的现象,要大力鼓励和培养有志于这方面创作的书法家;通过从省上争取项目,省文联设立课题,加强对我省古代书法资源的研究,让我省书法家参与到大课题的研究中来,通过对大课题的研究,提升我省书法家的综合研究能力。五是加大对书画市场的研究力度,引导书画市场向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形成健康的书画消费和投资观念。

作者:张永基

(本文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

农村党员管理现状及思考

农村党员管理现状及思 考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农村党员管理现状及思考 党员管理、党员教育是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当前,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党员的流动性增大,给农村党员管理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党员管理、教育出现了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农村党员与机关单位和城市党员相比,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没有人事、工作、工资等方面制约。加之,打工潮的兴起,农村党员外出务工的增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管理真空,制约了农村党员作用的发挥和党员教育管理的困难。 一、农村党员管理教育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社会经济、活动、组织形式、就业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农村党建特别是农村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年龄上看,有八九十岁高龄的老党员,也有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文化程度上看,有大学毕业生,也有目不识丁的文盲。这些差异,客观上使农村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在内容上、时间上、形式上也有着不同的需求。而目前我们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形式往往是“一刀切、一锅煮”,老的、小的在一起,缺少共同语言,组织生活质量不高。而平时各村党组织的活动方式一般也局限于开会读报等活动,缺乏对党员进行个性化教育和面对面的交流,很难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的真实思想动态,管理缺乏有效性。加之,农村农忙,党员教育季节性、随意性大,也难以有较固定的模式。 2、流动党员比例增多,组织生活不正常。我镇共有流动党员105名,虽然能联系上,但能正常过组织生活的仅有5人,占流动党员总数的4.9%;虽然都能交纳党费,但多数需要党组织催交或一次性交纳半年或一年的。在不能正常过组织生活的流动党员中,短的几个月,长的达几年。这些党员在管理上出现了“四难”,即参加组织生活难、交纳党费

城市规划设计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 张刚刚

城市规划设计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张刚刚 发表时间:2017-11-16T16:20:49.3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作者:张刚刚 [导读] 摘要:城市规划设计作为城市经济建设的组成部分,与城市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也正在以快速的步伐向着市场化、生态化发展,城市规划设计要适应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才能实现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生活的舒适等目标。目前我国的科技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建筑企业加强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但其实城市规划设计很复杂,涉及社会、经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乡规划服务中心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城市规划设计作为城市经济建设的组成部分,与城市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也正在以快速的步伐向着市场化、生态化发展,城市规划设计要适应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才能实现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生活的舒适等目标。目前我国的科技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建筑企业加强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但其实城市规划设计很复杂,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综合性较高,所以必须是专业的工作者进行设计,还要深入了解城市的基本情况,只有这样才可以与城市的发展相契合,体现城市特色。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发展;有效途径 1 导言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又具体的工作,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城市规划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城市的功能性,为城市居民打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空间,树立城市自己的文化形象,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重视对城市发展的规划设计工作。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能够对城市中的各项资源等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以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 2 城市规划概述 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位居世界前列的,无论是生产水平还是消费能力的提升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很大,那么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就会增加加大城市规划设计的难度。城市规划,实质上指的就是依据城市目前发展的情况,通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反复的分析以及科学合理化的决策,来统筹规划设计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布局以及资源合理化安排。通常而言,城市规划主要是针对城市布局进行合理安排,将城市中的有效空间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同时,依据城市的真实发展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规划,严格把控城市之中工程建设情况,保障城市空间布局的科学合理性。从这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城市规划实质上就是一项针对城市管理进行的有效方式。 3 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矛盾 当前的城市规划设计中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存在着矛盾,使得城市规划设计的目标难以实现。近些年来,我国资源紧缺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焦点问题。但是,部分工作人员在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没有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保持协调统一。而这也是当前城市规划中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城市的发展都只重视经济的增长,而忽视了对自然环境与资源的保护,而这种做法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以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的经济增长,是不健康的,对城市的发展有着极坏的影响。 3.2缺乏文化特色 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每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部分城市在规划设计时,不注重自己的城市特色挖掘,千篇一律,加之随着城市建设的力度加大,很多现代化风格的建筑物逐渐兴起,取代了以往的传统建筑,破坏了原有城市格局,很多的城市都没有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在其中只能看到现代化的痕迹,而缺乏历史赋予其的意义。这样的城市没有了灵魂,无法体现城市的特色一定承担上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4 城市规划设计适应城市发展的措施 4.1科学进行城市规划设计 设计师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坚持科学性原则。注重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土地的分布、社会经济、文化传承等,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规划,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禁止盲目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规划。结合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调整各个产业,进行城市环境资源承受能力的评估,避免出现土地浪费、污染环境、超出城市发展能力的状况,导致城市的畸形发展。 4.2对城市人口进行合理规划 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工作人员应利用人均粮食指标法、人均耗水量指标法并结合城市实际情况,确定城市的最佳人口容量。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资源和人口都相继涌入城市中,使得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也就给原有的城市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不利于城市发展。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对城市能够容纳的人口数量进行合理的规划与控制,避免因城市人口剧增而引发资源配置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式,对城市空间布局、交通体系以及基础设施等对城市产业以及人口碳排放量的进行分析,然后再对土地分配方式、交通发展模式以及城市布局等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城市规划设计能够适应城市未来人口的发展需求。 4.3城市规划设计要因地制宜,挖掘城市特色 目前,我国部分城市都是现代化风格,无自己的特色可言,所以城市规划设计要统筹考虑城市政治、社会经济条件、人文环境、历史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在城市格局、色彩等方面,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 4.4对城市进行准确定位 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应在上位规划对城市定位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的区位、自然资源、地理条件,细化城市性质与定位,确保城市规划的合理性。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对城市的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进行详细调研,制定出最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对城市内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分配,让城市能够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树立城市的良好形象,促进城市的不断发展。 5 结论 总之,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的不断加快,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不仅影响着城市人口的生活环境,同时还

当前农村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现状调研报告(共5篇) 精品

当前农村现状调研报告农村现状调研报告(共5篇) 一、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作为一个社会发展不可忽视及或缺的社会基层,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2019年,党若干会议指示:当前农村应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位臵,做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了要培养新型农村农民,这就对我国农村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积极响应常熟理工学院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要求,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习要求,我在此次寒假,回到自己的家乡郸城县参加实践,对农村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也对个人能力的提高有了很大的帮助 二、调查目的通过调研农村现在的发展情况,旨在发现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因此,其具有很好的社会与现实意义!同时,从个人来说,深入社会基层能更好的提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自己来自农村,通过调研,自己也能为家乡的发展建设增砖添瓦. 三、调研方式采用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 四、调研地点**市**县**乡的**村庄: 五、调研对象村里各个年龄阶层的村民 六、调研时间2019年1月12日—2019年1月15日 二、农村的经济、教育、生活情况从调研的结果来看,我的家乡所在的村落极其周边的村庄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好,没有达到新农村发展所需要求,经济状况有待提高. 村民的经济基本上是靠外出打工以及地里的农作物.经济作物的收入其实很低,主要是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期间,农民要付出很多劳动,况且现在的各种化肥农药种子价格很高,除去这些费用后,收入就很少了. 相对于种地来说,外出打工成为越来越多村民所追逐的经济之道,这种方式经济流入周期段,经济效益高,对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中青年务工者来说,外出务工很自由,而且还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感受一下大城市的生活氛围,对其个人素养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对农村向城市的迈进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精)

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司司长祝晏君 我国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处于不同所有制经济中的种种劳动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增多,劳动关系问题日益突出。为适应变化的劳动关系需要,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在借鉴市场经济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以劳动法律和政策基准、劳动合同管理、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劳动争议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一、我国劳动关系现状 (一)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 我国现阶段的劳动关系状况还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具有以下特征。 1. 劳动关系主体地位初步得到确立。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基本明确。国有企业在用人、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逐步扩大,已成为劳动关系的一方主体。 劳动者拥有了较大的择业自主权,初步成为能够拥有并自主支配自身劳动力的独立主体。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通过双向选择来建立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地位和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 2. 劳动关系格局初步呈现多元化。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所有制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格局已经形成。与 此相对应,我国的劳动关系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劳动关系相互交错,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3. 劳动关系的建立初步实现契约化。随着劳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企业用的制度方面,通过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来替代固定工制度,使劳动关系逐步由过去的行政隶属关系向契约关系转变。 4. 劳动关系的运行初步实现市场化。劳动就业逐渐从过去的统包统配转向就业市场化和失业公开化,劳动关系的变更与终止逐渐从过去的行政管理方式转向市 场调节方式,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主要由主体双方按照市场规则自行决定,市场机制对劳动力资源的基础调节作用开始得到发挥。 5. 劳动关系主体的利益逐步清晰化。企业与劳动者之间逐渐弄成主体明晰、利益多元的新型劳动关系,企业产权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 提下,局部利益的矛盾开始出现并且显形化,劳动争议逐渐增多 (二)我国劳动关系调整体制的改革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针对劳动关系领域发生的变化,我国积极推进劳动关系调整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了符合经济体制转轨要求的,以劳动法律和政策基准、劳动合同管理、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劳动争议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为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加强劳动法制和劳动标准体系建设,使劳动关系调整初步纳入法制化轨道。目前,已形成了以《劳动法》为主体,有关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资分配、工时 休假、劳动争议处理等相配套的劳动关系调整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了内容比较完善的劳动标准体系,初步实现了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制化、规范化。 2. 实行以劳动合同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用人制度,实现劳动关系法制化。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法实 施以来,签订劳动合同作为贯彻劳动法的核心,首先在企业普遍实施。到目前,全国城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基本与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并 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依法履行和管理;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半数以上的从业人员签订了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制度的普遍实施,实现了中国企业劳动关系由行 政管理向依法管理的转变,强化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 3. 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探索建立以集体协商为主的劳动关系自我协调机制。做为企业自主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环节,我们大力推进企业建立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为贯彻实施劳动法,推动集合同制度的建立,劳动部制定了集体合同规定,并对集体协商的具体程序、主体、管理和争议处理等作出了较完整的规定。几年来,企 业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到2002年底,全国企业签订的集体合同达60多万份,涉及职工8000余万人。通过推选集体协商和集体合 同制度,强化了工会组织代表职工参与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的职能,从整体上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了劳动争议的发生。 4. 恢复和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将劳动争议纳入依法解决的渠道。为完善劳动关系高速体制,依法解决劳动争议,1987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劳动争议 处理暂行规定》,重新建立了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1993年国务院颁布《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特别是《劳动法》的实施,使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在国家法

农村社区管理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农村社区管理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城关镇李海英董亚丽社区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做好社区管理与服务,既是维护好广大社区居民权益的有效途径,也是扎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基础。农村社区管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有不同于城市社区管理的特点。结合所在乡镇社区建设实际,就农村社区管理的现状与发展思路谈几点体会。 一、农村社区的特点 农村社区是相对于城市社区而言的,我县的22个社区都是农民转为居民,撤村建居而成的村居混合型社区,其特点如下:一是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人群比较单纯,居民一般以农业生产为主,自我服务意识较强;二是生活方式简单,人际关系比较和谐,乡村文化色彩浓:三是组织程度不高,形式单一化。由于农村社区不同于城市社区,社区服务管理的现状、方式和效应也就有所不同,因而正确认识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的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的服务管理功能,将对农村社区建设发展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二、农村社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脚步的加快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农村村改

居越来越多,社区建设管理不断深入发展,农村社区在建设管理方面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从我镇社区建设发展情况来看,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建设未完全达标。随着新农村建设脚步的加快,我镇社区的数量由原来的六个增至现在的11个,但按照社区建设“三有一化”要求,只有城区6个老社区活动室面积和室外活动广场面积基本达标,5个村改居的社区不同程度存在活动室面积不达标和没有室外活动广场的问题,再加上社区办公经费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社区服务和管理。 2、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有待提高。从我镇社区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县、镇党委、政府在社区建设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完善了社区党建、文化等各类活动室,改善了社区基础设施,配齐配足了党支部、居委会、监委会班子,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乡镇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社区组织的不断扩大,社区管理人员的观念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文化素质、法制观念、服务意识和管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且“行政化”色彩较浓,其管理方式、活动开展、服务实效等还是被动沿用老一套方法,严重制约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很好的服务于广大居民。 3、社区服务不能满足居民需求。目前,农村社区管理普遍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提供的服

如何做好城市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

如何做好城市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3-04-01T15:38:11.31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12月供稿作者:徐春禄 [导读] 在当今的中国,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机动交通和停车场渐渐蚕食了街道和广场。 徐春禄 连云港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 222000 摘要: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城市规划所遇到的几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个人解决措施。 关键字:城市规划;住宅区的设计;空间人性化;措施 城市规划是决定城市市容市貌、城市公共交通运输能力、城市宜居水平的关键。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规划设计。 一、公共空间设计的人性化 城市是人的城市,是人口聚集的中心,因为它能为工作提供便利,为文化发展提供动力。城市是交流、学习和发达的商业活动中心,它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家庭,也汇聚了物质、精神和创造的能量。正因为“城市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一种相对永久性的大型居民点”,从城市产生那一刻起,公共空间就是城市组成要素中不可能缺少的一部分。从中国古代的市、坊、园林到当代的公园、绿地、步行街、广场等等,无不体现了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中的重要性。 在扬?盖尔和拉尔斯?吉姆松著的《新城市空间》中,他们通过对公共空间利用现状的分析,将城市分成了以下几类: 传统的城市———在这类城市中,聚会场所、市场和交通仍然在某种程序上得到平衡。 受侵蚀的城市———在这类城市中,某种单一的功能,通常是机动交通,以牺牲其他城市功能为代价支配了整个城市。 被遗弃的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完全消失的城市。 复兴的城市———在这类城市中,人们以极大的努力在城市的聚会场所、市场和交通空间三种功能之间寻找一种新的、切实可行的平衡。 在当今的中国,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机动交通和停车场渐渐蚕食了街道和广场,城市空间越来越小。随着其他限制和诸如废气、噪声、视觉污染之类对人体有害因素的增加,城市生活在慢慢消失了。步行不再是一件乐事,甚至令人望而怯步。由于缺少空地和环境恶化,在公共空间中休闲不再可能。我们要在发展机动交通的同时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通过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创造一个全新的、属于未来的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 二、城市规划中的住宅区设计 1、好的住宅区设计对人心情影响的重要性。一个城市最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就是人,而居住区,可以说是人们休闲、娱乐、生活最主要和集中的地方,它包含了无数大大小小个“家”和“家庭”,包含了人们众多的感情和寄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住区不单是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充分营造一个好的、人性化的住宅区空间环境,对人的心情以及人们生活将有着积极的影响。 2、好的住宅区设计对整个城市形象的重要性。一般而言,城市建设用地平衡中居住用地比例在25%-40%左右,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20m2/人-45m2/人,居住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占着如此大的比例,足可见其对整个城市环境及形象影响很大。在每一个住宅区内,须根据影响每个地区生活情况的因素,制订各种不同的人口密度。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我们应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建造建筑间距较大的高层集体住宅,这样才能留出必需的空地,作为公共设施娱乐运动场所之用,使得住宅可以得到阳光、空气和景观。 三、城市规划要突出地方特色 一个城市的特色是这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形态特征,它不仅包含城市的形体环境形态,而且包括城市居民的行为活动,当地风俗民情反映出来的生活形态和文化形态,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概括性。现代城市更注重其自身独有特色。 四、城市滨水地区设计的积极作用 临水地区往往是一座城市发展最早的地区,人与水的和谐共生,关系融洽。在我国古代城市,不少滨水区都曾经是异常繁华之处。然而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工业的发展,滨水地区因其交通优势,成为工业、港口的聚集区,空间繁荣,对经济效益的狂热追求往往造成对环境的破坏;而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重工业的衰退,许多城市滨水地区走向了萧条的境地。但随着“以人为本”价值的回归,也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的要求,滨水地区终将会再次成为城市的重要区域,承担起城市的重要功能,变成环境优美,公共活动集中的地方。滨水地区的发展方向及其所起到的作用如下: 1、历史保护。主要针对至今仍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城市滨水地区,重在修缮、复原、维持原有的格局,保护历史风景。 2、发行及再开发。由于城市的发展,原有的滨水地区相对于城市的区位、其形态、职能等均发生了变化,滨水地区在城市中的作用需要重新定位,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再开发等,使其成为城市的重要场所。 3、新区开发。随着城市的拓展,城市化地区的扩大,原有的并不承担城市重要功能的滨水地区,需要从头开始,创造出一个满足现代城市功能、市民生活需要的滨水地区。 4、空间整合。通过城市设计建构完整的滨水公共空间,完善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体系。 5、景观环境。改善滨水地区地带环境,提升景观品质,创造更吸引人的城市环境面貌为城市的各项功能服务。 五、城市规划所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对于城市规划在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找出它的缺点的根本,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从而实现城市的适居功能。 1、城市规划设计上,建立一套完善灵活的监管机制。城市规划是一项公共政策管理体制系统,它要有效发挥作用需要借助有效的实施体制。因此,要建立适合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规划的实施体制,建立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社会基础,实现城市规划多元利益的协调

(完整版)中国劳动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劳动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司司长祝晏君 我国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处于不同所有制经济中的种种劳动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增多,劳动关系问题日益突出。为适应变化的劳动关系需要,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在借鉴市场经济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以劳动法律和政策基准、劳动合同管理、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劳动争议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一、我国劳动关系现状 (一)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 我国现阶段的劳动关系状况还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具有以下特征。 1. 劳动关系主体地位初步得到确立。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基本明确。国有企业在用人、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逐步扩大,已成为劳动关系的一方主体。劳动者拥有了较大的择业自主权,初步成为能够拥有并自主支配自身劳动力的独立主体。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通过双向选择来建立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地位和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 2. 劳动关系格局初步呈现多元化。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所有制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格局已经形成。与此相对应,我国的劳动关系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劳动关系相互交错,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3. 劳动关系的建立初步实现契约化。随着劳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企业用的制度方面,通过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来替代固定工制度,使劳动关系逐步由过去的行政隶属关系向契约关系转变。 4. 劳动关系的运行初步实现市场化。劳动就业逐渐从过去的统包统配转向就业市场化和失业公开化,劳动关系的变更与终止逐渐从过去的行政管理方式转向市场调节方式,

当前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当前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把好质量关。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真正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践 行科学发展的本领,助推医疗工作迈上新台阶。 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为总抓手,通过实 施劳动保障“一体执法”,全面整合执法资源,提高劳动保障执法效能,集中力量解决劳 动保障领域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促进企 业依法经营,健康发展。 研究当前劳动关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依法协调劳动关系、为企业的发展创造 和谐稳定的环境,既是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工会组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的重要途径。 当前劳动争议的主要特点 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有哪些限制试用期用人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的现象严重。有 些单位利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相对容易的情况,任意解除,走马观花式地更换试用人员。 一是劳动争议呈利益化。在经营活动中,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而劳动者则追 求自身经济价值的最佳实现,由此构成的劳动关系具有一定的矛盾性。二是出现集体争议 的苗头。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全民所有制的职工在劳动待遇、福利、休 假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变化,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及关系到职工切身 利益的重大事项不经过民主决策程序,很容易导致集体争议发生,争议人数也有所上升。 三是劳动争议处理难度不断加大。随着多元化劳动关系格局的形成和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因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而引发的劳动争议大多靠裁决方法结案,职工绕开企业和工会组织 直接投诉,导致企业劳动争议调解机制无法按调解的正常程序进行运作。四是管理不到位 引发劳动争议。在调整机构和清理劳动合同过程中,许多历史性不规范的操作问题凸现出来,使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 引发劳动争议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是企业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淡薄,导致侵权现象发生。有些企业行政领导还习惯于用 行政手段处理劳动关系中发生的纠纷和争议,不能自觉执行劳动法律政策规定。 二是劳动者观念不适应形势需要,也是产生劳动争议的重要原因。在施工企业低价中 标成本经营的情况下,一些职工对自己享有的权利记得很牢,而对自己应尽的义务不甚了解,思想观念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导致发展为劳动争议,甚至是集体争议。 三是基础工作不规范而造成误解,直接产生劳动争议。有些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着随意性、无序性,缺乏规范有效的管理,致使劳资双方发生矛盾进而产生劳动争议。

网吧的管理现状与思考

浅谈网吧现状与管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吧作为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给人们精神层面以及视野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但是,网吧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给网吧业造成了负面影响。如何通过细致、认真的调查研究,查找出困扰网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全面改善网吧的管理,充分发挥网吧在方便人们工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尽最大努力降低网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成为网吧经营者、管理者以及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网吧是随着人类智力成果的的日益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快速进步应运而生的,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经历了无序、规范到法律约束的过程。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网吧作为信息交换中心和休闲娱乐场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网吧为工作、学习带来方便的同时,其消防安全隐患也日益显现。北京“蓝极速”网吧发生特大火灾事故后,网吧的消防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通过对网吧的消防监督检查发现,网吧的消防安全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业主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管理水平落后,网吧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安全出口经常上锁或封堵,消防设施及器材配置不符合要求等,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网吧的消防安全问题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一、网吧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1. 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荷载大,明火多。在网吧中,电脑台数少则五六十台,多则四五百台,用电负荷大,加之大功率空调、照明等电器,用电量大,而电气线路敷设大都采用直埋式,甚至有的直接将电气线路敷设在可燃材料上,极易引起线路过负荷、短路、接触电阻过大等发生火灾。 2. 安全疏散设施不符合规范要求。一是安全出口数量不足、封堵、上锁。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 3.1条的规定,“网吧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其建筑面积不大于50平方米,可设置一个疏散出口”。一般网吧的电脑台数不得低于60台,一般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但检查中发现,部分网吧只有一个安全出口,有的虽然设置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但营业期间大都上锁,有的出口处堆放杂物,导致疏散不畅。二是疏散楼梯、走道及宽度不符合规范要求。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6和5.3.12条的规定,“网吧等歌舞娱乐游艺放映场所其疏散出口总宽度,应根据其通过人数按不小于1.0米/百人计算确定”,“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楼梯门和走道的净宽度不低于0.65米/百人。”部分网吧只对出口做要求,没有对楼梯、走道宽度做要求,有的网吧甚至采用木质楼梯。三是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缺少、设置位置不当、采用非标产品。 3. 未设置必要的建筑消防设施,有的设置部位不当。有的网吧面积设置在建筑的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或设置在建筑的首层、二层和三层,且一个厅、室的面积超过300平方米,未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防排烟等系统,还有的网吧依然设置在明令禁止的场所,如住宅楼、地下二层、毗邻重要仓库、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等部位。 4. 建筑内装修采用大量易燃可燃材料。为了追求室内造型美观、舒适及档次,许多网吧经营者在装修上煞费苦心,采用胶合板、塑料壁纸、化纤地毯等大量易燃可燃材料装修,本身场所布置的沙发、座椅、窗帘、幕布及地毯等都是可燃物,这样一来极大地增加了火灾荷载,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产生大量有毒的烟气和有害气体,易造成人员重大伤亡。设有网吧的建筑物,除应具备上述安全条件外,防火间距、防火分区等其他方面,还应符合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一些具体的消防技术要求,可参照相应的

村级班子现状分析.doc

村级班子现状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政策意识不断加强,农村的民主氛围日益浓厚,民主管理、依法办事成为当前村级工作的主旋律。 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对村级班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面分析当前村级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对促进农村发展、保持农村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当前村级班子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村级班子在工作方法、方式和内容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一些多年的老书记、老村主任由于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法制观念、政策观念淡薄、没有及时转变工作方法,致使一批“老红旗”纷纷倒下,而一些新上任的村官坚持新形势下的农村管理新体制,善于依法依规治村,服民心、合民意,而成为“新典型”。 村级班子因史情、民情、村情及自身素质等原因,在工作的切入点、侧重点以及工作业绩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根据调查,我们把村级班子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优秀型。 其主要特点是村级班子成员具有较高的素质,村两委关系尤其是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关系协调,整个班子遵循市场规律,认真落实一制三化、两委联系会制度,党支部村委会责任明确、权利清晰,坚持走依法治村之路,善于谋事、干事和干成事,带领广大群众在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等工作中率先垂范,锐意进取,成绩较为

突出,深受村民的拥护。 XXXX年换届选举以前,甄庄村是一个“乱村”,换届选举后,新一届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产生。 通过坚持和完善各项制度,走依法治村之路,党支部充分行使领导权利和监督权利,村委会认真履行法律所赋予的职责,村级班子达到了空前团结,党支部书记善于想事、谋事,敢于放权;村主任善于干事和干成事,懂得用权;两委工作比较顺利,三年时间在集体无一分钱资金的情况下,经过多方筹集,累计投资30多万元,打深井搞配套一眼,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 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与乐百氏公司合作建挤奶站一个,使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奶牛专业村”;依托镇司法所和法庭,解决了13个遗留多年的村内矛盾,稳定了村情,促进了全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2、进步型。 随着农村民主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村干部尤其是村委成员表现出更换较为频繁的特点,这些新上任的村干部往往具有较高的工作的热情、较大的治村抱负,但由于上任时间较短,在工作方法、方式和理顺班子关系、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等方面表现出不足,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这类班子经过磨合,表现出不断进步的特点。 3、“一言”型。 表现为党支部书记,尤其是任职时间较长的党支部书记,片面强调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无视法律赋予村委会的职权,以党代政,

关于城市规划体系的思考

关于城市规划体系的思考 冷继顺 作者简介: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1 问题的引出 2000年广州首先开展编制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也称概念规划)。在方案编制阶段,邀请中规院、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广州规划院等五家单位在三、四个月内各自提出规划方案,并经过专家评审,之后,又用了一年时间编制深化方案,并准备报请审批。随后,杭州、合肥等城市效仿广州先后编制了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但由于该类规划不是我国现行规划体系中的一部分,我国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此类规划未能认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处境较为尴尬。此外,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或称概念规划,是研究还是规划在理论界也引起争论。这些问题与概念规划存在的客观性对我国城市规划体系提出了一个问题。 2 几个概念的辨析 2.1“概念”的含义 “概”即要略、总括,“念”即考虑、想法。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形成概念的过程是从一般到抽象的过程,而把已经形成的概念落实到实际对象中,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规划、研究到具体实施就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概念性到具体化的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也是一个概念分解的过程。从规划建设的整个过程来看,基本要经过这几个阶段:问题的提出———基本构想(尚未经过严格论证)———分析研究(论证过程)———规划部署(综合选择过程)———规划的政策化过程(法定过程)———规划实施(操作过程),这个过程中,前几个阶段以概念性为主,并逐步分解,最终落实在具体的建设中。 2.2“规划”与“研究” “规划”即谋划、策划,“研究”即钻研、推究。规划是确定性,是对未来的安排,需要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许多可能变化中作出选择,其规划成果是供相应的主体提供行动依据;研究是多义性,主要是通过研究历史和现状,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其研究结果可能是多选择的,并不是确定性的,这在软科学中尤为突出。 实际上,规划与研究是密不可分的,研究是规划的基础,而研究落实到具体的规划安排中,才能起到作用。区分研究和规划,主要应该看立题的出发点,若是为制定行动纲领,即便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应该是规划;如果为了找出问题或发展选择并提出建议,就应该是研究。但在实际的城市规划体系中,由于存在法定程序,即经过审批的规划才具有行动依据的性质。因此,也可用是否符合法定规划体系所规定的内容来确定规划还是研究。 3 概念性的研究、规划与设计 概念与规划、研究属于不同的范畴,但结合起来却能够较清楚的分析日前城市规划体系。 3.1 概念性规划 概念性规划也即概念规划,由于许多城市编制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概念规划的概念已为规划界所熟知,但也因为如此,对概念规划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固定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层次上。从上面的分析中,概念与规划的结合应该是多层次的,实际上,概念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战略性、目标性的规划,由于城市规划是多层次的,概念性规划也应该是多层次的。广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深化方案是一种宏观层面上的概念规划,工业区、居住区规划也存在概念性规划内容,只是由于问题简单,概念的确定较为容易而简化。如房地产策划中某开发地段的基本定位,发展策略就是概念性规划的基本内容,也是具体规划的依据。 3.2 概念性研究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状况、特点、问题及对策措施(论文)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状况、特点、 问题及对策措施 【摘要】: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关系是稳定和谐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着劳动领域改革的深入进行,劳动关系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疑虑。本人试图就劳动关系的内涵、我国当前劳动关系的状况、特点以及如何发展和完善我国新型的劳动关系等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劳动关系状况;特点;问题及措施。 【正文】: 1、劳动关系的内涵 在我们看来,劳动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它指所有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可称为社会劳动关系。从狭义上说,劳动关系则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运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关系,如在工作任务、工作条件、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关系。在狭义的劳动关系中,特别是工业、企业中的劳动关系是重要部分,也是需要着重分析的方面。 2、对当前劳动关系现状及其变化的分析 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基本格局由原来长期的、固化的劳动关系逐渐向相对松动的劳资关系转变。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国有企业大多对原来的劳动关系进行了调整,逐步解除、终止或变更原来国有企业劳动合同,重新签订新的中短期劳动合同,使员工从“企

业人”变为社会从业人员,逐渐改变了原来那种固化的、权利义务模糊的劳动关系,使之逐渐让位于相对松动的、双方权责对等明确的劳资关系。 由再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组成的相对弱势劳动关 系群体初步形成。这两类人员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一个普通的劳动岗位,通常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一些合法权益,以至出现了许多“有劳动没关系”的现象,初步形成了一个相对弱势的劳动关系群体。 就业形式日趋多样化导致动态的、不稳定的劳动关系比重明显上升。非全日制、小时工等就业人员大幅增加,这类人员的劳动通常时间性较强、工作成果易量化,雇主和劳动者双方只在提供劳务期限内存在简单的权利义务关系,不需要长期固定的劳动关系。加上原来缺少相关法规政策,致使灵活多样就业形式下的劳动关系呈现出非正规、动态和不稳定等特点。 劳动力流动频率加快,劳动关系短期化趋势明显。一方面,高素质劳动者由于供不应求,为便于随时离开原单位,他们大多希望并尽量 与企业签订短期劳动合同;另一方面,低素质低技能劳动者供过于求,用人单位为了控制、降低人工成本,大多与劳动者签订短期合同。这两方面情况导致当前的劳动关系出现明显的短期化态势。 企业内部调整岗位、变更劳动关系的频率明显上升。岗位的稳定性下降导致劳动关系的稳定性下降,大量原在岗劳动者需要与企业重新确立劳动关系。这种岗位变动、劳动关系变更的频次在各类企业中都明显增多。

浅析当今农村婚姻家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当今农村婚姻家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民乐县人民法院 李荣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这不仅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亿万人民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这不仅是政府的任务,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因为社会是否和谐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家庭来维持和决定的。现今全国上下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我国有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广大的农村。那么农村家庭中的婚姻家庭的和谐不仅关系到农村社会和谐,而且还关系到整个社会和谐的大局。据我院和相关部门2010年1----12月份来收到的有关婚姻家庭的纠纷情况如下:我县法院今年1—11月共受理民事案件件,其中离婚纠纷案件件,抚养纠纷案件件,遗产继承纠纷案件件,因非婚同居而引发的纠纷件,除了件为城镇居民外,农村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占总受案数的 %,比去年同期增加 %。比较近3年我县法院的受案情况,农村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比例均偏高,且逐年呈上升趋势。从司法、公安、妇联了解的情况来看,全县共接待来访的婚姻家庭问题的案件近余件,占总来访的案件的20%,内容多为家庭暴力、离婚居高不下、老人和小孩的抚养等。从民政部门了解的情况来看,基本上是每20对新人结婚,就有1对离婚。近年来,因为婚姻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农村,因各方原因,所受教育和经济的限制,走上犯罪道路的比较多。这样不但影响了家庭和谐,而且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纵上情况归纳为:当今农村婚姻家庭

的首要问题是婚姻;其次是老人赡养;再次是离异小孩与女孩的抚养;最后是同袍兄弟的亲情问题。 一、夫妻离异增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婚姻离婚率最高。 1、婚恋快来快去。此类婚姻的特点是快速,快速相恋、快速结婚、快速离婚。整个婚恋过程完全是由感觉做主,喜欢就结婚,不喜欢就“拜拜”。甚至还来不及了解对方就已经各走各路。这类婚姻的主角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后出生的潇洒男女。他们的感觉是没有悲伤,但是双方的父母亲友大多会因此成为陌路人,双方的家庭也会因此背负较重经济负担。如我县南古镇的肖女与王男,俩人在广东打工,春节回家时在车站相识,一路结伴,到家时已是相见恨晚。考虑到请假不易,两人便决定在休假期间把婚结了。双方父母花费了六万余元,喜气洋洋筹办了婚礼。但喜气未过,一对新人就因春节给亲友拜年而闹起了别扭,吵吵闹闹过了春节,双方均感觉很累,便在去广东打工之前到法院办理了离婚手续。俩人了了,但双方父母却相互指责、埋怨个不休。 2、无所谓型婚姻可合可离。此类婚姻对象对与谁结婚抱无所谓态度,反正合则和,不合则离。因此在选择婚姻对象时,不主动,一味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县法院受理的殷某离婚一案,赵某常年在外打工,父母在家为她物色了对象,匆匆见面之后,便任由父母安排婚事。婚后一月多,夫妻双双各自在外打工。3年后,殷某向本院请求离婚时,才道出双方缺乏了解,婚后没有夫妻感情的事实。 3、打工族婚姻无保障。由于我县地处西北,农村经济相对沿海城市落后,农村家庭在外务工者居多,因客观环境限制,夫妻未能经常共同生活,聚少离多的夫妻生活和外界的诱惑,使打工族的婚姻家庭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这种婚姻家庭一旦出现问题,由于缺乏恢复

网吧对学生危害情况的调查、思考与建议

网吧对学生危害情况的调查、思考与建议 网络,是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娱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积极作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但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生、未成年人沉溺于网吧弊大于利,已成了不争的事实。目前,学生沉溺网吧现象日渐严重,社会各界十分关注。许多教师、学生和家长甚至发出呼吁--“网吧祸害猛于虎,谁来救救孩子”。 网吧对学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摧残身心。由于对网络游戏的痴迷,许多学生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癫疯地步。玩游戏时精力高度集中,伴随着血液加速、心跳加快,人的体力、精力消耗很大。再加上电游、网吧人口密度大,空气混蚀,卫生、环境条件极差,严重影响着身体健康。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平均每10名经常进网吧的学生中,至少有近50%的造成视力下降、有30%的学生心理偏差,10%的学生心态严重扭曲。某中学一高中生,痴迷上网,无法自拔,2009年一天在天地网吧上网长达十几个小时,最后疲劳过度昏倒在网吧后死亡。不仅如此,网迷对上网有着很强的心理依赖,严重者还会致使心理变态、心态扭曲。由于沉迷于网吧的虚拟世界,有的学生缺乏与真实社会、家庭的交流,造成性格孤僻、自闭,有的学生在网络的暴力、恐怖中学会了暴力、残忍,有的在网络聊天交友中学会了早恋,等等。 二是影响学业。一位中学教师说,学生一旦进入网吧,成绩就会直

线下降;学生一旦迷上上网,就是对人生追求的放弃。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许多进网吧的学生上课睡觉,有的甚至旷课上网,由于精力和时间的分散,成绩都有不同程度地下降。如学生甲,17周岁,3年网龄,高一入学时成绩优秀,居重点班前10名,后来染上了网瘾,平均每天上网至少2-3小时,成绩不断下滑,高二时降至40名。又如学生乙,17周岁,2年网龄,酷爱网络游戏,经常有通宵史,每天必上网2小时,学习成绩大幅下降。更严重的是,学生进网吧有“羊群效应”和“从众效应”,一名学生进网吧会带动几名、甚至十几名学生进网吧,使学生上网人数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因此,学生上网吧不仅是学生个人的事,还会影响整个班级、学校,乃至影响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三是滋生是非。有的网吧经营者唯利是图,向过夜未成年人提供饮食住宿,导致这些网迷夜不归宿,给家庭、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由于进出网吧的大多是中小学生,他们大多没有收入,为了弄到进网吧的钱,有的结伙敲诈,有的打架斗殴,有的偷盗抢劫,从而走上了犯罪道路。由此可见,网吧已成为滋惹是非的一大聚集地。 网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学生的影响与危害 1.网吧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网吧经营者执行《条例》不到位。未成年人上网,特别是学生上网现象较为严重,抽查发现,未成年人包括学生占一半以上;网吧均超时营业,容留学生通宵上网;网络信息安全存在漏洞,网络色情、黄色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