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半岛危机四伏

半岛危机四伏

半岛危机四伏
半岛危机四伏

半岛危机四伏,朝鲜不怕打仗的三个理由和中国态度

天安舰沉没事件的调查结束了。韩国和美国把屎盆子扣朝鲜脑袋上,还逼中国表态。而中国前些日子没有接受朝鲜金正日来访提出的经援要求。中国总理访韩表态是反对和谴责任何破坏半岛和平稳定的行为。下一步事态到底会怎么发展?目前还不知道。现在韩国非常关心中国的态度和立场。美国当然更关心,因为韩国是他盟国,朝鲜是他的最恨,而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心病和未知数。

虽然目前半岛形势还是扑朔迷离,可不管天安舰是不是朝鲜击沉的,有一点半岛所有相关国家都要认识到,即在半岛国家中,最不怕打仗是朝鲜。朝鲜非但不怕打仗,而且把打仗看成是转变他自己被动地位,得到主动的最好方式。朝鲜新近表态,如果半岛打仗,朝鲜将乘机统一朝鲜半岛。朝鲜这不是虚张声势,他有这个动机。朝鲜为什么不怕半岛打仗?说是光脚不怕穿鞋这太浮浅。朝鲜不怕打仗有三个理由:一、朝鲜的国家体制实际是军事优先的体制。朝鲜穷,朝鲜人民没粮食吃,为什么?钱全在养军队,在研制武器。朝鲜为什么这么干?就是在准备一场战争,准备有一天由他来统一半岛。有人说,朝鲜的状态有点像中国的五六十年代,一切军事优先,军事的弦绷的十分紧,其实不一样。中国五六十年代主要投入是工业化建设。军队是以防御为主。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战争在境外打,目的就是不想破坏国内和平

的经济建设。中国其实是不想打仗。可朝鲜不一样,他随时想打仗,击败韩国,统一国家和民族。朝鲜为此牺牲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推迟了现代化建设。他投资军队,就是想通过战争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二、朝鲜与韩国在经济上没法比,韩国现在是富国,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了,可朝鲜却是当今世界最穷的国家。朝鲜怎么才能扭转这一被动?学中国改革开放?朝鲜不学,太慢了,朝鲜的如意算盘是统一韩国。半岛两兄弟一个是财主,另一个是贫民。可如果贫民统一了财主,贫民不就成财主了。没什么比这更快的暴富了。朝鲜为什么举国试验原子弹?就是想通过核武征服韩国。不要以为这做不到,中国的宋朝是世界首富,可却被马上的民族蒙古亡国。元朝就蒙古贵族享受汉族灭国财富的朝代。据有人计算,如果朝鲜统一了韩国,平均GDP 比中国还要高。中共过去打土豪分田地做的都小,朝鲜劳动党打的最大土豪是韩国,一次就可以把自己变成财主。我们也可以把朝鲜比作一个半岛占山为王最大的胡子,他几十年的准备,就是扑下山把韩国这个财主给平了。现在他把原子弹顶韩国腰眼上,进行威胁,韩国非常痛苦,也非常害怕,人穷不怕死,人一富,不但怕死,连吃苦都发怵。韩国举国上下没有战心,而朝鲜面对韩国这头肥猪,全国磨刀霍霍,齐心的很。

三、朝鲜有个主体思想,是金日成留下的精神遗产。这个主体思想是什么内容?其实就是挑动大国争斗,朝鲜从中受益的思想。金日成在世时使的相当纯熟。比如,他私自进攻韩国,导致朝鲜战争,不但把

中国、苏联拉进战争,还把美国及联合国军20多个国家全拉入战争。中国为战争死子50万,苏联也死了不少人(主要是飞行员),美国死了30万,而战争的成本也是由三个大国承担。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朝鲜建国成功,六七十年代,朝鲜摇摆在中苏之间,利用矛盾,两边吃经济援助。70年代的朝鲜比韩国富有,那是因为中苏两国争着拉拢他,给他钱,自然肥的他流油。朝鲜的危机是出在苏联90年代解体之后。苏联一解体,朝鲜不但少了一个依靠,同时也少了一个利用矛盾的机会。近二十年朝鲜为什么穷困?因为俄国连自己都顾不上自己了,一点援助也给不了他了,而中国与美国友好,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拒绝再当冤大头。朝鲜的经济体制不是自力更生的体制,因为他过去遵从苏联的国际大家庭的经济分工,即用自己轻纺工业换取东欧和苏联的化肥和能源,当社会主义大家庭解体后,他连农业必须使用的化肥都没有,粮食连年减产。金正日忠实于老子的主体思想,他仍然想调动大国来为朝鲜所用,可结果是俄国已经不是社会主义了,对他没感情了。中国也与俄国没矛盾了,无法利用。这时他唯一的策略,就是挑起中国与美国、日本和韩国的矛盾,来进行利用。可以说,他这个空子钻的很准,因为美国对中国不友好,时刻想颠覆中国,中国对美国有提防,而中国与日本的民族血仇更是不共戴天。所以中国近十多年一直援助朝鲜,不让他崩溃,因为有这个缓冲国与没有大不一样。但中国不想打仗,不想激化中美关系,也不想激化中日关系,与韩国的经贸利益也不想放弃。朝鲜缺乏进一步利用的契机。可朝鲜仍然有信心,因为美国颠覆中国的想法存在一天,中美的矛盾就可以借

用。朝鲜断定,一旦朝鲜半岛出现战争,中国不会允许一个亲美的韩国统一半岛,觊觎中国的东北,甚至山东半岛,中国宁可支持朝鲜统一半岛,也不会支持有野心的韩国统一半岛——这就是朝鲜在半岛战争发生最大的信心和依靠。

现在最难受的是韩国。韩国过去对朝鲜的对策是和平演变朝鲜,所以,韩朝有一个时期人员交往频繁,韩国给予朝鲜经济援助,朝鲜向韩国开放旅游景点。韩国希望朝鲜也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因为那样一来,他就可以通过进入朝鲜投资,对朝鲜公开进行经济渗透了,和平演变的过程会加快,可朝鲜不傻,他不全面对外开放,搞特区在中朝边境搞,只对中国开放,韩国没机会。另外通过外部施加政治和军事压力,让朝鲜崩溃也是韩国的上佳选择。近年来韩、美、日频频联手在半岛进行军事演习,通过六方会谈向朝鲜施加政治压力,就是想让朝鲜挺不住,自我崩溃。可实际上,朝鲜没有想像那样豆腐渣,朝鲜以硬对硬,两弹一星上马,备战更加坚决,韩国还是没机会。韩国不想与朝鲜开战,一个民族血肉相斗,是自我亡族灭种的行为,另外韩国富有,他怕战争一打响,韩国倒退三十年。现在朝鲜对准首尔的远程大炮,三天内就可让首尔退回到80年代,韩国能不怵嘛?更何况朝鲜已经有了原子弹,他急了一扔,朝鲜半岛将退回史前状态。日本也难受,朝鲜半岛一开战,日本也要受威胁,如果出现核武战,日本没法活啊?日本让原子弹炸怕了!美国也难受,因为今日美国已经无力再打一场朝鲜战争了,他还没摆脱金融危机。

当然,中国也难受,因为半岛动乱会影响中国稳定,中国不想在家门口打仗。可中国的难受是最轻的。因为中国的选择最多。对中国来讲,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永久的朋友,唯有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如果美国和韩国不可信任,中国宁可出兵帮助朝鲜统一半岛。如果美国和韩国能诚心友好中国,中国也可以默许韩国统一半岛。中国也可以在朝鲜和韩国两败俱伤时,支持亲中国力量重建半岛国家,永久解除半岛对中国的威胁。如果养活一个朝鲜的成本,大于加强东北边境守备的成本。即使不友好的美韩意外统一了半岛,中国也未必有失,只要在东北屯以重兵,中国东北也是安全的。仅有野心对中国构不成威胁。越南曾经想霸占中国的西南,打一仗不就全清醒了?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上世纪50年代积贫积弱的中国,中国完全可以按自己意志行事。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说课稿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敬请批评指正!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的第一课。选修一是以改革为主题,介绍了中外古今重大改革事件。第四单元主要内容是王安石变法,详细讲述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中心内容,结果及其影响。《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主要讲的是王安石变法的背景,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与第二课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学生通过感受北宋初期的历史现状,更加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方向,理解变法的历史意义。这一课结构严谨,从社会矛盾激化,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庆历新政三个方面反映北宋社会危机四伏,也反映王安石变法的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的基础,对本单元下面课程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根据教育学理论,教师的教学任务首先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我设立以下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和表现。 ○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其具体表现。 过程与方法 分析图例、问题探究北宋阶级矛盾以及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力,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正确对待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改革。认识当今中央重视三农问题,费改税对稳定政局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了解掌握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包括了社会矛盾的体现,激化的原因,积贫积弱的局面等问题。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于深入学习王安石变法有着重大作用。) 2、教学难点 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北宋中期社会危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的形成过程,庆历新政是一个不同于王安石变法的一次改革,学生对于细致的分析,准确的理解这些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三:学情分析 经过对必修一、二、三的学习,高二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已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开始出现辩证思维。那么我们教师在组织、引导的同时,积极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本课内容历史故事多,与现今我国推出各种政策有很大联系,因此

(完整版)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练习题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练习题 1.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A.陈桥兵变 B.唐后期藩镇割据 C.唐末农民战争 D.五代的频繁更替 2.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 A.辽夏经常攻宋 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土地兼并严重 D.财政入不敷出 3.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得政府的官俸和军费开支越来越大,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由此可得出的教训是() A.机构改革必须增加财政开支 B.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证 C.改革必须重视精兵简政 D.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扩大政府机构和军队 4.北宋初年立“更戍法”,其后果是() A.“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B.“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C.“方镇相望于内地” D.“老弱事耕嫁,丁壮从征役” 5.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 A.辽、西夏的威胁 B.土地荒芜、水利废毁 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D. 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6.北宋诗人苏舜卿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在《原弊》中写道:“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 A.冗官 B.冗兵 C.积贫 D.积弱 7.辽宋间澶渊之盟使() ①双方维持了较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②贸易往来频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③技术和文化交流加强,促进双方的进步④北宋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8.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 A.减轻徭役 B.提倡农桑

C.加强军事 D.整顿吏治 9.庆历新政最终以失败而结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B.损害大官僚、大地主利益 C.与统治者的要求不符 D.用人不当 10.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集中军权为首,这是因为() A.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秩序 B.先易后难,经济问题复杂 C.赵匡胤是后周统兵大将 D.北方游牧民族威胁中原 11.宋太祖下列改革措施中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A.行政权改革——机构重叠——财政困难 B.财政权改革——机构臃肿——财政困难 C.军权改革——兵将不识——战斗力削弱 D.军权改革——藩镇消失——外部威胁消失 (摘自《试题与研究》) 参考答案 1.B 2.B 3.C 4.B 5.C 6.D 7.D 8.D 9.B 10.A 11.D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新部编本]【人教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三单元王安石变法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北宋中期社会矛盾表现的几个方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 (2)理解三个原因: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实施庆历新政的原因; (3)探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探究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及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讲述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时,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归纳出社会危机的表现,并从中得出改革的原因。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知识和分析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和根本目的,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4)学生课外查找资料,实事求是地评价王安石变法,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当今中央重视三农问题,费改税对稳定政局的重要作用;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澶渊之盟的历史评价; (3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力,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庆历新政的夭折。这些背景一方面表明宋朝中期社会危机四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王安石的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由于北宋中期危机四伏的文字与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进行补充,增加学生对这一时期社会危机的感性了解,为深入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意义奠定基础。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利用教材的引言导入: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重点: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难点: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和启示 二、【必修回顾】 1、关于必修一: 北宋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又是如何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的? 2、关于必修二: 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如何? 3、关于必修三: 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的思想有哪些?如何评价宋明理学? 三、【自主学习】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改革的急迫性 1.原因 (1)阶级矛盾: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 (2)民族矛盾:辽、西夏和北宋之间战争不断,民族矛盾激化。 (3)自然灾害频繁,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2.表现:农民生活困苦,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 [深度认知] 北宋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实质上体现和维护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必然会导致兼并严重,使贫富分化更为激烈,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阶级矛盾激化。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改革的必要性 1.原因——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积弱”: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澶渊之盟”就是“积弱”局面的典型体现。 (2)“积贫” ①冗兵:扩充军队和“荒年募兵”,军队数量激增。 ②冗官:机构重叠,官职混滥。 ③冗费:军费开支高涨,岁币和官费开支庞大。 [深度认知] 北宋初年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地方割据势力,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是,其消极作用同样突出,“三冗”“两积”局面的出现就是其制度弊端的重要体现。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变法的借鉴性 1.背景 (1)社会矛盾激化,积贫积弱的局面比较严重。 (2)范仲淹认为根本原因是吏治不整。 2.推行: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人以整顿吏治为中心进行改革。 3.措施 (1)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定期考核政绩,依照政绩提拔官员,淘汰冗员。 (2)严格“恩荫”制。 (3)改革贡举制。 (4)慎选地方官吏。 (5)减轻徭役。 (6)重视农桑。 4.结果: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而夭折。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 49“学思之窗”,思考: 想一想,这种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恩荫制度指官宦子弟、亲属及门客不必通过科举即可做官。其影响是使官员人数增加,出现冗官现象;造成政府效率低下,加重财政负担,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深度认知] 冗官、冗兵、冗费现象,最终导致了北宋中期的积贫积弱局面,而庆历新政就是在积贫积弱的局面下统治阶级内部采取的一次改革自救运动。 【史海钩沉】 1.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实质上体现和维护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必然会导致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2.宋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却埋下了积贫积弱的隐患。 学习目标 概括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掌握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和启示

1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北宋中期社会矛盾表现的几个方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 (2)理解三个原因: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实施庆历新政的原因; (3)探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探究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及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讲述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时,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归纳出社会危机的表现,并从中得出改革的原因。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知识和分析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和根本目的,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4)学生课外查找资料,实事求是地评价王安石变法,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当今中央重视三农问题,费改税对稳定政局的重要作用;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澶渊之盟的历史评价; (3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力,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利用教材的引言导入: 师: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米。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有“洞 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 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从这句引言内容中你能够获 得哪些历史信息? 生1:表明作者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负(以“古仁人”为楷模,忧国忧民), 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 生2: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 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 师:说得很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中的“忧”,到底他“忧”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课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一)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北宋中期”的概念:一般认为宋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是北宋的中期。 宋真宗赵恒(998-1022),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在位25年,宋真宗统治时 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北宋 比较强盛,史称咸平之治。在位期间,以每年向辽纳白银十万良、绢二十万匹 来收买与辽的和平,定澶渊之盟。这是宋朝向番方纳岁币换取和平的开始。 宋仁宗赵祯(1010—1063年),宋真宗的第六子,北宋第四代皇帝,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1063年病死开封,享年54岁,在位41年。宋仁宗是宋代帝王中的明君圣主,在位时间最长,其间国家太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完美版

第10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1、课前导学 [课程标准]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 1.原因 (1)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______态度。 (2)地主隐瞒田产,少交赋税. (3)北宋中期,政府不断增加赋税. (4)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原因:宋朝建国后,最高统治者吸取教训,采取措施加强皇帝的专制集权,首先集中______,其次集中______. 2.影响:虽然加强了封建统治,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1)积弱: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了________局面。 (2)积贫:官职混滥,形成了________局面,更加重了财政负担,形成了_______局面.同时,招流民进军队,军队数量急剧增加,形成了________局面,军费开支高涨,加剧了冗费局面.北宋逐渐形成_______局面.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背景 (1) 社会矛盾激化,北宋积贫积弱局面比较严重. (2) 范仲淹认为根本原因是________. 2.推行:1043年,宋仁宗任用_________宫弼等人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 3.内容 (1)定期考核政绩,依照政绩提拔官员,淘汰冗官. (2)严格_______. (3)改革_______. (4)慎选地方官吏. 2、课堂识真 1.造成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官僚队伍庞大②募兵、养兵政策③“岁币”支出④“辽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造成这种统治的根源是() A.统治衰退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D.吏治腐败 3.《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B.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C.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4.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高中历史选修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北宋中期社会矛盾表现的几个方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 (2)理解三个原因: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实施庆历新政的原因; (3)探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探究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及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讲述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时,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阅读 课文,概括、归纳出社会危机的表现,并从中得出改革的原因。培 养学生概括、归纳知识和分析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和根本目的,培 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4)学生课外查找资料,实事求是地评价王安石变法,培养学生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当今中央重视三农问题,费改税对稳定政局的重要作用;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澶渊之盟的历史评价; (3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力,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利用教材的引言导入: 师: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米。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从这句引言内容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生1:表明作者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负(以“古仁人”为楷模,忧国忧民),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 生2: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 师:说得很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中的“忧”,到底他“忧”什么呢?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课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一)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第1课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临高中学历史组符琴 课程标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北宋中期社会矛盾表现的几个方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理解两个原因: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 (3)探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以及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讲述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时,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归纳出社会危机的表现,并从中得出改革的原因。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知识和分析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力,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清明上河图》, 看了这画,你们对宋是什么印象?(繁荣) 展示材料:邓广铭说:“两宋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可是这么繁荣的宋朝为什么要改革呢?繁荣的背后隐藏什么危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北宋中期”的概念:一般认为宋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是北宋的中期)(997年—1085年) (过渡)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北宋中期有哪些危机?(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展示材料: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相吕夷简任用亲信,又上书讥切时弊,希望宋仁宗不要一味信任吕夷简。为此,范仲淹被吕夷简指责为离间君臣、引用朋党,被罢官。从此朋党问题成了宋朝统治集团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范仲淹遭受排斥时,有欧阳修、蔡襄等一批位居政要并以文学知名的人士支持他。当时尽管支持范仲淹的人都被罢官,但不断有人上疏要求复用范仲淹,反对用“朋党”的罪名堵塞言路。朋党之争实质是当时要求革新朝政的势力同守旧势力的斗争。 从这个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宋的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什么问题?(朋党之争)(板书) 1: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