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型小城镇的功效——新农村建设的合理预见

新型小城镇的功效——新农村建设的合理预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73321268.html,

新型小城镇的功效——新农村建设的合理预见

作者:王晓文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5期

摘要:农村经济问题一直以来便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当中的重点问题。探究城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缩小当前我国地域性经济差异的有效手段。新农村概念的提出以及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的运行,促使人们不断思考一条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道路——以新型小镇的建设,带动农村经济活性。因此,必须要掌握影响农村经发展的各种因素,并结合预见新农村的功效,在科学总结和分析下,提出未来农村建设的重点,以此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事业进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新农村;农村经济;因素;功效;问题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影响农村经济的因素

(一)居民经济生活意识

居民经济生活意识是指居民对自己经济生活的规划,以及对待生活中经济活动的态度,主要包括其消费价值观、理财意识、对农村市场机遇的把握能力和认知能力等。农村居民传统的生活意识相对保守:在消费上,往往表现得较为不喜消费,除基本生活消费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消费,也有部分居民仍没有能力进行过多的其他消费;在理财方面,农村居民较多的是重视财产的保存即存款,害怕投资害怕蚀本,造成大量的农村经济滞留,资金流动性小;在对市场的认知上,往往由于自身知识能力较低,导致其对市场规律把握不到位,农民眼中的市场犹如一潭深水。

(二)区域性经济结构

我国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地域广阔人数分散、地势偏远等原因,造成其区域性经济结构失调。主要表现在:①农村市场畸形,农村市场上出现的商品普遍质量较低,农民能够出售的商品也多是廉价的初级原料,农村市场管理漏洞较大,农民消费得不到保障;②农村产业结构失衡、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深加工力量不足;③农村信息网络不完善,特别是信息网络方面,由于其地域广阔,人员分布不均衡等原因,以目前的经济实力不能做到“家家通”。上述问题直接将农村变成一个封闭、滞后、独立的空间,农村经济脱离与外界市场的联系,活力较低,因此发展缓慢。

创新思路 多措并举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新农村建设帮扶队调研

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 ——河南工业大学驻濮阳市清丰县高堡乡西侯村帮扶工作队 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河南工业大学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抽调精兵强将进驻濮阳市清丰县高堡乡西侯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确保各项工作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进行,工作队员入驻帮扶村后,以问卷调查、个体访谈、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开展了系统的调研摸底工作,掌握了开展帮扶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提高了帮扶工作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提升效果的角度,现将调研帮扶情况报告如下: 一、西侯村新农村建设现状 西侯村位于清丰县东北部,北距高堡乡政府3公里,西邻106国道。拥有居民260户,人口1110人(党员35名),耕地1450亩,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2009年人均年收入5680元。2007年至今,西侯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科学规划,和谐发展”这个中心,依托河南工业大学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优势,研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积极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带领全村人民走上了工业强村、产业富民的发展道路,使本村的经济状况、村容村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焕然一新。 (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围绕“依托工业优势、发展劳务经济、调整农业结构、构建和谐农村”的经济发展思路,西侯村累计投资超亿元注册成立了河南省天盛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主要生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规模居全国第三,2009年公司年产值达到3亿元,利税3000多万。公司的发展,不仅使本村三分之一的人口由农民转化为月入千元以上的工人,而且带动了附近交通运输、建筑、种植等产业的发展。目前,村内有乳胶粉厂、京风物流、玻璃加工、农产品加工等10多家私营企业,先后发展优质高效农业1200余亩,速生丰产林200亩,建设养鸡大棚2座(年出栏肉鸡50000余只),小型养猪场2个(年出栏成品猪1500余头)。经济的复苏及快速发展,使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在2009年5680,各种家电及现代化产品纷纷涌入西侯村。截至2009年7月,该村手机持有率达93%以上,电视拥有率为100%,拥有私人轿车或农用车180多辆,大型农机具4部,家用电脑35台,农用超市两个,村镇规划率达到了98%。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为提高村民生活的便捷性,西侯村先后筹资600多万元用于村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村内三横两纵五条大街(全长约3500米)及各个胡同,铺设沿街下水道3794米,安装照明路灯65盏,并栽植各种绿化苗木进行环境美化;通过打机井、铺管道等方法完成了安全引水工程,实施了“一池三改四清”工程,使全村人民在吃上自来水的同时用起了清洁能源,为全村接通了有线电视和宽带网;建起了占地15亩,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的村中心小学和中心卫生所;完善了农田灌溉的沟渠连接建设和地埋线水电工程;投资70万元,占地约6000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正在积极建设中。一系列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西侯村的村容村貌,不仅为村民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而且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关系新论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关系新论 摘要: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生产方式和文化观念不断提升、农村转变为城镇的过程;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城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利于城镇 化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者应实现良性互动。 关键词: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关系 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现代化战略布局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就应当将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从而促进城乡统筹、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一、“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1.新农村建设可以推动城镇化的进程 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减少农民数量,使富余农民从土 地上转移出来,让大量农民进入城镇是一种必然。随着农村的进步,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富裕农民必然涌向城镇,推动城镇化进程。 2.城镇化有助于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任务 城镇化程度越高,城镇的第二、三产业越发达,城镇的功

能越键全,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就越强。而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是发展生产,主要解决农村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问题。而城镇化必然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业现代化,吸纳和转移更多农村人口,减少农民,富裕农村,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因此,加快新农村建设,为城镇化推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之源,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反过来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3.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现代化建设必须走城镇化与新农村道路相结合的道路 对我国来说,人口问题始终是我们今后改革和发展不可回避的大问题。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太大,若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峰值16亿人口,按有关学者提出的“合意城镇化率”为65%,则农村人口仍有5.6亿。按照现在能够利用的资源和生态承载能力,不可能在短期内都转移到城镇就业,还会有几亿人口生活在农村,所以,我们要两条腿走路,一面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而且要给农民创造更好的进城条件;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新农村建设,发展新农业,使农民可以获得不断增长的物质收入和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安居乐业。 4.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实践证明,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重要性 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表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国家由工业化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由之路。事实上,新农村建

做大做强县城是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及亮点

做大做强县城是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及亮点 陈前金 内容提要:县城是大中城市之尾、乡村之首,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重要结合部。加速县城城镇化建设,努力做大做强县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有效地推进改革开放,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方略之一,是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及亮点。一是有利带动和促进全县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二是有利集中财力办大事;三是有利充分利用和发挥县城基础设施的作用;四是有利发挥人口的集聚效应;五是有利增加农民收入;六是有利促进城镇化进程;七是有利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八是有利提高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九是有利做好资源保护工作;十是有利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十一是有利促进社会稳定;十二是有利促进经济发展;十三是有利缓解大中城市的人口压力。建议:一、提升县城规格;二、加强领导力量;三、扩大县城规模;四、完善管理体制; 五、大量吸纳人口;六、加大财政投入;七、加强基础建设;八、抓好产业转移; 九、放宽用地政策;十、依靠民众造城。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县城建设意义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县城是大中城市之尾、乡村之首,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重要结合部,加速县城城镇化建设,努力做大做强县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有效地推进改革开放,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方略之一,是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及亮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及重要意义

1.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2.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任务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要解决好这个任务,要做好“五个必须”: (1)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4)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5)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3.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到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应主要用于“三农”。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4.新农村建设的原则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五要五不要”),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

当前新农村建设正在积极有效推进,各种新问题、新矛盾逐步显现,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处理好与农村城镇化建设关系,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是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把农村与城市、农业和工业、农民和市民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来统筹协调,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迈向小康目标。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初步实践看,我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还在增强,对新农村建设构成巨大影响。特别是由于城镇化带来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减少,农村出现了“产业无人抓、项目无人做、房屋无人座”的现象,人们对城镇化与新农村关系认识上十分模糊。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的互动关系,为新农村建设找准着力点。 (一)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相互关联。实践表明,城镇化建设是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现代必由之路,与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本质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城镇化大战略的一个重要补充或者重要组成部分。一是目标趋同。城镇化最终目标是要促进城乡之间的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同步及经济发展的协调,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四个融合”,即城乡人口、政治、经济、文明融合,以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重点仍然是改变“农村穷、农业弱、农民苦”的现状,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村社会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及城乡小城镇发展模式,以实现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二是利益相关。城镇化的对象是农民,将城市扩散到农村,满足农村城市生活条件或要素。从城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随着城镇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水平会相应得到提高,又带动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城乡之间的“血缘关系”,决定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面的现代化,没有城市的城镇化、工业化向农村的幅谢,就不可能有农村的现代化和村镇的田园化。三是作用互动。农村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人多地少,几亿农民难以靠种地富起来,解决“三农”问题,从根本上讲确实需要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最直接的效应是比较快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最后实现城镇—乡—村一体化。相反,农村的发展,农村产业的扩大,农民富裕程度的提高,为城镇化奠定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把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对立起来,而是要充分利用城镇化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促进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二)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相互促进。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城镇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农村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进步,城市的延伸、城镇化的浪潮又推动了农村全面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必然相互发生作用,共同促进。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城镇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工商业、交通、金融和信息中心,城市的这些要素,决定农村和农民在经济上要依赖城市,依赖工业和它的集中信贷,形成城市带农村的发展格局。列宁曾说过,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在我们重庆市,实行以现有大中城市带大农村,以县域城镇、百强镇或有条件的乡镇为基础,形成经济、文化、人口、服务中心,幅谢农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吸引农村剩劳动力转移,大部分农民离土不离乡,或既办土又工商,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正如有的农民曾形象地说,“一亩地刨不出新农村,穿草鞋走不出富裕路”、“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难;出路出路,闯出去就是路”,这是城镇带农村的真实感受。同时,新农村建设为推动城镇化提供物质基础,农村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由农村产业化带动工业化,由工业化带动集镇化,从而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二是冲击农村社会结构。城镇化进程中,部分农民改变了自己的身份,一部分农民变成城市人,引起农村经济、社会、人口等结构的变化。新农村建设,发展新乡镇、新集镇、新村庄,将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城里人生活条件,带来农村社会结构的改变。三是释放剩余资源。城镇化的牵引力带给农民的是强烈的自我追求意识。农村长期落后,世世代代的农民渴望过上城市人的生活。对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 作为城市建设的工作者,我们知道怎么样开展城镇化建设行动工作吗?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浙江省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行动实施方案【1】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发改规划〔xx〕1098号),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全面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以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杭州市要区分主城区、郊区、新区等区域,分类制定落户政策,通过流动人口积分落户方式重点解决符合条件的普通劳动者落户问题。大中城市均不得采取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方式设置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不得采取积分落户方式。(省公安厅负责,xx年12月底前完成) (二)全面落实居住证暂行条例。督促各地落实居住证制度,确保居住证领取门槛不高于国家标准、享受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不低于国家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赋予居住证持有人更多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不断提高居住证含金量。(省公安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建设厅、省卫生计生委

负责,xx年9月底前完成) (三)全面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国发〔xx〕44号),研究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建立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结构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情况动态调整机制,加大省级财政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较多地区的资金奖励力度。(省财政厅负责,12月底前完成) (四)全面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结合上年度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情况,调整完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分配办法。研究出台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的实施细则,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合理用地需求。(省国土资源厅负责,12月底前完成) (五)建立进城落户农民农村“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合法权益,鼓励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退出。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省农办、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监局负责) (六)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各地区要有序扩大城镇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坚持“两为主”,落实“两纳入”,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确保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受教育与城镇居民同城同待遇。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

(完整版)建设创新型省份工作指引

建设创新型省份工作指引 为仔细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的打造区域创新示范引领高地,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创新型城市等战略要求,充分发挥地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体作用,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支撑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本工作指引。 一、总体要求 创新型省份是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显著支撑作用的有关省份。科技创新成为区域的重要战略资源,成为产业转型和综合实力的主要支撑,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手段,成为政策制定与制度安排的核心要素,成为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关键内容。能够吸引培养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和高端创新人才,培育集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和持续竞争力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形成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 16 / 1

建设创新型省份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发展新动力,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需要;是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指导思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产业创新发展为战略主攻方向,发挥地方主体作用和特色优势,将建设创新型省份作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推动创新发展的旗帜性抓手,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载体,着力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着力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打造若干区域创新高地和发展引擎,为实现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原则。 统筹布局、试点先行。从支撑建成创新型国家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出发,加强对各地创新发展的引导,进一步加快推

2021年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xx村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主要从户籍、新农合、新农保、产业发展四个方面进行: 1、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推进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缩小城乡差异、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一是赋予有条件的农民工城镇居民身份,有利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利。二是有利于促进城市人口集聚,加快城市化进程。三是有利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四是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盘活城市资源。五是有利于扩大农村人均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当前,现行户籍制度已不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办事处下达xx村目标任务为130人,为实现目标任务,我村将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与十四个村民小组明确了农转成的任务数,明确“农转成”工作责任。我村今年的农转城任务与XX年5月31日前全部完成。 2、新农合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XX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XX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办事处下达xx村今年的筹资任务指标如下:应参合人数1860个人,缴款金额为111600元。参合率必须达95%以上。 至9月1日起XX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开始,xx村,成立以彭道权为组长的工作小组,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充分调动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迅速行动起来,立即开展农民筹资收费、登记、发证工作;确保XX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顺利进行。 现缴款人数为650人,共计:39000元,未算七类减免人群,此项工作正在正常有序的进行,确保在11月20日之前完成95%的目标。 3、新农保完成良好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通过对农村居民推行普惠制的养老保险和之前的“新农合”双管齐下,有助于减轻农民的生活负担,缩小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也有助于将来实现城乡统一保障体系的链接,从而有益于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正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之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之路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确定的今后一个时期内带全局意义的重大战略任务。黑龙江省海伦市前进乡前胜村是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稳步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探索出了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之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乡村治理机制的发展之路。 1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主要目标,是使新型工业、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在前进乡前胜村相互支撑、互动发展。其基本要求是使该村农业步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良性发展道路。其工作重点,是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

业”,培育和壮大农副产品知名品牌。其指导原则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乃至“一县(市)一品”,形成特色经济,实现增值增效。 2坚定不移的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农”创新发展之路 前进乡前胜村班子成员一致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二农”为对象,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与思想观念的创新,实现以创新促进“二农”问题的解决,以创新引领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农”创新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和标志是: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引导农业走上“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的新路子。其中,”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是现代农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而“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则是现代农业生产关系的基本要求。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注重运用现代物质条件和科学技术装备和}改造传统农业,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及其向现实生产的转化能力;必须注重运用现代经营

实施五大活动 推进新农村建设

实施五大活动推进新农村建设 实施五大活动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构建新机制、创建好班子"的内容,大力实施"五大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实施"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引导新农村建设建设新农村,政府要充分发挥好组织、引导作用。今年3月开始,县委、县政府开展了从县直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抽调干部驻村、全体党员干部共同参与的"千名干部下基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农村宣传政策,发动群众;制定规划,抓好生产;排忧解难,大办实事;消除隐患,维护稳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整合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重点确立了10个示范村、40个整治村进行重点支持,采取县级联系领导、包村县直单位、小康工作队员、驻村干部"四位一体"包联包抓机制,并且县直单位包村要一包三年,每年要进行严格的目标考核;县财政明确今年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重点扶持示范村、整治村建设;同时各级各部门都将不同渠道的支农资金捆绑使用,重点扶持示范村、整治村建设。通过不断强化示范村、整治村在制定规划、推进工作、健

全制度、加强管理等方面的示范引导作用,促进全县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二、实施"园区建设年"活动,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生产发展关键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县委、县政府确立201X年为"园区建设活动年",即通过加快县城新区、坦塘工业园、行廊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行廊生态农业示范园位于桂嘉高等级公路旁,规划面积6000亩,目前已引进投资2.3亿元的香满楼畜牧有限公司、"绿之缘"花卉园、郴州金马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今年要以建设香满楼畜牧有限公司奶牛养殖加工项目为重点,年内完成投资6000万元,引进奶牛4000头,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玉米3万亩;金马牧业供港生猪养殖力争年出栏 1.5万头以上; "绿之缘"新增花卉苗木种植100亩,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行廊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成为草食动物基地、供港生猪基地、花卉苗木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建成湘南一流的生态农业示范园。以行廊生态农业示范园为示范带动,着力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三味食品有限公司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嘉津食用油厂等龙头企业发展,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加快建设4万亩"神农叶"优烟、1万亩三味辣椒、8万亩商品蔬菜、年出栏10万头草食动物、年出栏80万头优质无公害生猪、5万亩优质水果等6大农产品专业生产基地,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 三、实施"万千畅通"活动,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必先行。××县针对农村水利设施老化、渠道不畅,影响农业生产的实际,今年2月下旬,启动了万名党员带动、全县上下联动、千里渠道畅通、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的"万千畅通行动",把推进新农村

论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论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黄祖辉 [摘要]城市化战略和新农村建设战略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持续发展的两大重要战略,两者并不存在替代关系,而是相互包容的统一体。本文指出了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必须互动共进以及实施两大战略互动共进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要以农民身份的“三分离”为前提、以农民权益的“四可以”为原则,户籍制度改革要以土地制度、社保制度、产权制度、住房制度改革的“四配套”为突破。 [关键词]城市化 新农村建设 互动共进 户籍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70(2011)—06—0003(03) [作者]黄祖辉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浙江杭州 310027 一、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是我国两大重要战略 从人均收入、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现状以及转型发展的要求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到了从工业化推动发展转向城市化引领发展的新阶段。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中国的城市化不仅是人口与产业的空间集聚过程,而且也是广大进城农民的市民化过程。换句话讲,中国现阶段的城市化,应该是人口集聚、产业集聚、进城农民市民化的“三位一体”的过程。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高速增长的粗放性和资源要素配置、收入分配中的偏差,尽管我国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城乡关系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城乡差距,尤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呈不断扩大的态势,我国“三农”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在当前中国,也是重中之重、急中之急。 可以说,城市化战略和新农村建设战略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持续发展的两大重要战略,两者并不存在替代关系,而是缺一不可。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能否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和把握好这两大战略,将这两大战略有机结合、有效结合起来,而不是将这两大战略相互替代、相互割裂,甚至于相互对立起来。 二、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是相互包容的统一体 事实上,我国的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应该是一个相互包容的统一体,它们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性。关键是要正确认识我国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准确内涵。对我国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相互关系的准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应该成为各级政府在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时的重要考量。 就新农村建设而言,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应包含村庄空间布局的变化过程,而且也包含着农村人口的减少过程,从这一意义上讲,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必须放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框架中进行,必须以城市化来引领、来推进,必须与城市化进程有机结合、有效结合。 就城市化而言,既然城市化体现的是人口与产业的集聚过程,那么城市化就不应仅仅指大城市的 专家视点 农村经济 2011年第6期

全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全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提升城镇发展水平,根据《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X政发〔X〕35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省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让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安居乐业为目标,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打造关中西部城镇群为重点,以国家和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为抓手,着力增强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优化城镇布局和体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优社区,推动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坚持点面结合、统筹推进,深化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坚持纵横联动、协同发力、完善推进机制,优化政策组合,推动户籍、土地、财税、住房等相关政策和改革举措配套。

——坚持补齐短板、重点突破,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确保改革措施和政策落地生根。 (三)主要目标 年均实现1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到X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以上。“一市一区一路”城镇空间格局和“X镇级市—西周文化景区(县城)—重点镇—一般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市环境更加生态宜居;中心城区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改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 二、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根据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逐步剥离户籍上附着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确保进城落户人员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三个1亿人”战略和《X市推进“三个1亿人”城镇化实施方案》,加快落实《X县推进“三个1亿人”城镇化实施方案》,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逐步放宽落户限制条件,允许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优先解决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一定年限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落户问题。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职学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优秀农民工凭相关证件和证明可在

PPP项目成功案例分享-新型城镇化案例-新农村建设的奇迹

PPP项目成功案例择抄 【新型城镇化案例】“楼兰古村”—新农村建设的奇迹 “楼兰古村”项目是一个典型的以旅游发展带动新农村发展的案例,依托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文化背景,通过吸引旅游人群和影视 拍摄人群,来提升当地的旅游人气,带动当地村民的经济发展和生活 改善。通过旅游景区发展发挥景区周边新农村旅游设施,与景区本身 形成良性互动,并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蒲昌村位于城市郊区北部,紧邻AAAA级旅游景区库木塔格沙漠,是城市、景区、乡村的交汇节点,非常适合做旅游开发。2007年底,全经联会员企业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受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 县委、县政府的邀请,对其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改造工程,负责整个项 目的方案设计及后期施工监理工作。 设计手法和目标是:用独特的地域性语言展示城市的历史渊源和 人文景观、用原生态的建造手法塑造独一无二的城市形象和旅游品牌、用真心为农的设计理念诠释新农村建设的精髓、用多样化的生活情景 体现城市的活力和生命的传承。 一、用独特的地域性语言展示城市的历史渊源和人文景观——打 造“楼兰古村” “鄯善”县大家一定感到很陌生,但提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 驿站“楼兰”古城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的。“楼兰”姑娘的传说几近家

喻户晓,“楼兰”城更是每个旅行者心中的“圣地”。在两千多年前的一场战役中,“楼兰”国被“且末”所灭,从此灰飞烟灭,当时的一部分楼兰人就迁移到了今日的鄯善地区。所以充分反映鄯善和楼兰的渊源,充分利用楼兰的神秘和沧桑打造鄯善的厚重与醇美的人文景观是进行主题定位的不二首选。 项目组据此决定,这个村子的改造工程以楼兰文化为主题,为项目注入灵魂,为静态的建筑和景观注入耐心寻味和体验的血肉,让曾经鲜活的历史和传说重新丰满起来。 二、用原生态的建造手法塑造独一无二的城市形象和旅游品牌——建设“生土村落” 通过反复的选择和比较,我们最终确定用极具当地特色的建造手法——生土建筑的形式作为主要的建造工艺。生土建筑是指主要用未焙烧而仅作简单加工的原状土为材料营造主体结构的建筑,始于人工凿穴,历史悠久。当地拥有交河古城、高昌古城等生土城市遗址,现存的吐峪沟麻扎村也是生土建筑的代表作。 这种建筑形式具有极强的地域特征和形式美感,也与楼兰文化的主题契合,同时恢复和挖掘这种几近绝迹的建筑样式也是最好的旅游价值所在,可以为今后旅游品牌的建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用真心为农的设计理念诠释新农村建设的精髓——民俗街区与民俗客栈

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及其意义

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及其意义 新农村建设的优势: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产业化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国一盘棋,是整体推进农村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发展农村的五项要求中,生产发展是基础、是前提、是根本。如何发展生产,如何实现多元化农业经济,这正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起决定性的重大决策。 我们认为新农村建设可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下列支持:(一)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随着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成功和全面铺开,“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甚至“多乡一品”的农业生产经营格局将逐步出现,农业产业化企业所需的各种原料,可以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下,就近得到充足的低廉的供给。这降低了原料成本,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发展壮大。(二)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由于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倾斜,农村的交通、通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将明显改善。这一方面可推进现有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上档升级,另一方面可吸引更多的企业将资金投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活动中来,有利于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三)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相当多的农民通过乡村文化活动室、“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接受更多的教育和培训。一旦他们掌握了实用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他们就会自觉地加入到再就业的队伍中,经过企业的专业培训、现场观摩与实习,就会成为合格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员工。(四)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空气环境、水资源环境和土地资源环境都将逐步优化,呈现自然生态,走上良性循环,这十分有利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生产。(五)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广阔的消费市场。通过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水平会大幅度提高,能有效地刺激消费市场。农业产业化企业为适应城乡需要,做大做强本地消费市场。(六)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新农村建设促使了农村经济社会更加和谐、更加进步。在这种条件下,有利于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新的飞跃。 二、农业产业化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作用,体现为五个方面:第一是有利于“两进两出”的问题解决。农业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解决“两进两出”的问题。两进是技术和信息进农村,投资进农村。两出是农产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出农村。龙头企业把技术和信息带到农村去,劳动力和农产品也通过市场机制进入龙头企业,这正是新农村建设的软件目标。第二是能创新农村的经营体制。现在农村经营模式有三种。一是家庭承包经营;二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的入股经营;三是“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第三种是当前农村呈现出特色经济效益的比较高级的、创新意识较强的一种,也正是农业产业化起步或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通过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协会+农户”等方式来推进农村的经营体制创新性的发展。第三是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在农业企业中,农民就业容量比较大,就业农民就多了一份工资收入。另一方面,农产品作为生产原料进入农业企业,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第四是培养新型农民。通过龙头企业,培养农村的科技示范户、种养专业户,以及对农民员工的培训,都为造就新型农民提供了舞台。第五是有利于农村资源的整合。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土地使用权、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转,对农民合作能力和农村环境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有利于农村资源的挖掘和整合。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今天,县委、县政府在杭垓镇召开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县四副班子领导、各乡镇(开发区)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都参加会议,这样的会议规模和层次充分说明县委、县政府对以建设用地复垦工作为抓手加快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视。今天参观的xx镇xx村这个点做得很好,已经远远超出了纯建设用地复垦的范畴,全部完成之后,可以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刚才,xxx同志通报了全县建设用地复垦工作进展情况,提出了下步工作要求,两个乡镇作了经验介绍,三个部门作了表态发言,都讲得

很好。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一、要抓住建设用地复垦机遇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用地复垦是缓解用地矛盾、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方法。为什么说建设用地复垦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次极好机遇,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在没有此项政策之前,我们建设新农村,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完全要靠政府补助农民的拆迁安置费用,这是政府财力所不能承受的,也是不现实的。有了政策,我们可以通过对节余土地指标的市场化运作,筹集相当资金补助农民的拆迁安置,如果运作科学,还可以有部分节余。二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土地保障。农民异地安置需要一定的土地指标,在国家土地政策异常严格的形势下,如不进行建设用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地复垦,农民异地安置土地指标几乎是不可能得到的。20xx年我们就在梅溪、高禹进行了异地致富工程试点,但

到现在还没有成效,主要就是无法解决异地安置土地指标问题。有了建设用地复垦政策后,我们就可以拿出整治中的一部分土地指标用于农民异地安置。比如:杭垓中潭宅基地整治项目就拿出20余亩土地指标用于农民安置。三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后续支持。通过建设用地复垦获取的土地指标将全部向县城和周边城镇集中,用于城镇的工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按国土资源部门的预测,如果今年6801亩的建地用地复垦能全部完成的话,可获得指标1800亩左右。并且建设用地复垦指标是1:1可以使用,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明年全县的用地矛盾。有了土地指标,我们可以落实更多的工业项目,通过发展工业,增加财政收入,我们又可将更多的财力用于新农村建设。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建设用地复垦都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次极好机遇,在当前政策明朗稳定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用好这次机遇,切实加大建设用地复垦力度,

浅析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结合的发展趋势——1215

浅析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结合的发展趋势 姓名:王典班级:城市规划10701 提起城镇化,很多人喜欢用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比重来衡量城镇化的发展程度。然而,单一进行城镇化的发展,不仅容易造成大城市就业压力过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大,还会造成农村人才外流严重,发展动力不足,最终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加强中小城镇的建设,让进城的农民能有稳定的收入,留守的农民能因为农村资源的集中而实现收入的大幅提高,这样才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新农村建设并不是要放慢城镇化,更不是要否定城镇化,而是有利于更好、更健康、更扎实地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生产资料利用率的最大化,保证城乡之间的均衡和协调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城乡的共同富裕。 一、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紧密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 1、从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内涵看二者紧密结合的客观必然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新农村建设方针,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内容涵盖了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实现科学合理规划,城乡差别得以缩小;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城镇化是指社会生产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聚的过程,体现出非农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重,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率越高,其城镇工业化、信息化程度就越高,非农人口的比重就高,社会的现代化程度也就越高。城镇化具有阶段性的发展规律:发达国家的进程表明,当城镇化率达到20%以后,城镇化进展呈加快趋势,城镇化率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当城镇化率超过70%后,其速度又趋减缓,最终稳定在80%至90%之间。二者内涵的目标同向,任务一致,目的相同,要求一样。因此,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伴随于我国现代化全过程,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支点,二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2、从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具体实践看二者紧密结合的客观必然性。城镇化过程是农民不断向城镇迁移的过程,农村富裕人口转移到城镇,直接减少农民,达到富裕农民的目的。城镇化程度越高,城镇的二、三产业越发达,城镇的功能越键全,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就越强。而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是发展生产,主要解决农村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问题。而城镇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也称为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或城镇转移的过程。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已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应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存在差异。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规模扩大,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顺应发展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重大意义 城镇化的推进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重要保证。以往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具有明显的“三高一低”的特点,且经济增长方式过于单一,片面依赖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从而导致了城乡发展不均衡。未来我国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必须重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全面刺激内需,而扩大内需的潜力在于城镇化。2013年,我国常住城市人口比率达到了53.72%,而其中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却只有36%,这远远低于与我国人均收入接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会有更多的农民转移到城镇就业,从而使城镇消费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也将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同时,也将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的巨大投资需求,这将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城镇化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目前,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居高,而忽视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46.1%,远远低于中等收入国家53%的平均水平。城镇化的推进与服务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城镇化过程中人口不断集聚,将会扩大居民的消费服务需求,带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