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运用多种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运用多种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作者:杨敏娟麻德检

工作单位:广西桂平市厚禄乡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152********

【内容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也处于一种核心地位。它不仅是实际教学的需要,也是新课改的需要。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将课堂教学置于问题情境中,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反思概括来引导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并能及时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评价。从而提高解题的能力。

【关键词】

培养解决问题意识能力

【正文】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因此,将问题贯穿教育过程,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目标,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爱因斯坦说:“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的冲动。”那么,怎么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数学与现实世界是紧密相连的,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数学情境,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在新课改理念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大亮点。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要解答的问题大多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直接提供给学生的,学生一般不容易感受到“我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价值或意义?”教

学实践表明: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一种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是被动的传统教学。新课程强调开放性、生成性教学,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勇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进教师,走向社会,这样可以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学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

1、精心设置问题情景,使学生想问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智力活动必须是为一种情感性力量所激发的,一个人从来不想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想问。

(1)用故事创设情境

小学生都是很喜欢听故事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把故事带进课堂,用故事来创设情境。比如教学《十几减几》时我们就可以用《小猫钓鱼》的故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故事中帮小花猫和小黑猫解决问题,这样学习氛围就会更加愉悦。

(2)模拟生活创设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等教学手段,从生活实际中引入一些实物、场景,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依托这些情境进行分析比较;使抽象的数学问题能具体化,以更便捷的方式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师生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抢答”竞赛,由学生任意报出一些数,大家来判断能否被3整除,看谁答得又快又正确,结果都是教师取胜。好奇心迫使学生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能被3整除

的数有什么特征?这样学生在强烈的问题意识驱使下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规律,学起来特别感兴趣,特别认真。

(3)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内容充实形象,有“声”有“色”,给师生们创造了一个更大的时空范围,让原有的模式化教材变为“开放的”、“参与式的”、“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活教材。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更能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创设良好的民主氛围,使学生敢问

学生问题意识的强弱与课堂的气氛有密切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萌发的各种问题,或是学生提出的不着边际或不切主题、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应给予赞许的目光、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的成功和乐趣,而当他们的才能得到老师的认可时,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充分发挥他们好学、勇于探究的天性,大胆探索发现,敢于提出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中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就得到了提高。所以,发扬民主意识是学生敢于提问的前提,是开启思维之门器官的钥匙。

二、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善于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仅仅是教学的开始,“问题解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灵活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地、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大胆的猜想、推测、探究,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独立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

1、教学方法多样,鼓励策略多样化

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由于学生生活的背景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当一个数学问题出现的时候,他们都会联系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因而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想出不同的方法。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策略多样化。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潜在的创造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分析、解决问题。承认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使学生通过交流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使他们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完善解题策略。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2、对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尝试解题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大胆地联想、推测、探索,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决思路,引导学生独立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主题图中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两个花坛,并提问:这两个花坛的面积,哪个大?这一问题的提出,既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必要性,同时也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大胆猜想,在已掌握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联系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提出“这两个花坛的面积一样大”的猜想,为下一步学生动手验证奠定了基础。

3、运用不同方法验证猜想

任何一种猜想都要通过“验证”这一环节,不能轻言它的正确性。在验证猜想时,学生应该运用观察、实验、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

辅以画图、计算、拼搭等操作方式来进行验证。例如:在学生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一猜想时,以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数一数、剪一剪、量一量,引导学生想办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通过想、看、操作、争论、概括等形式,在两图形间找到它们的“变”与“不变”的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思想,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会利用旧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形成积极主动的探究氛围。

三、联系生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运用数学的角度从所学知识和方法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提高和发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意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活动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一定是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如中高年级的学生数学知识及生活经验相对较丰富,可设计一次“我帮妈妈管家”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家了解家里一个月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分类整理,如食品类、家具类、学习用品类、水电类等支出,并提出有关的问题。低年段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接触社会的范围比较窄,应采用模拟现实活动与数学游戏相结合的形式。通过了解,培养学生从身边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以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在应用中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中感受学好数学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关键,教师的点拨是保证。教师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地鼓励不同层次的

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问题,以小组合作形式,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另外教师还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有意识地捕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肯定和称赞,让其在评价中产生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把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培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覃素红,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形成[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10期

(3)马国杰,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J];吉林教育;2011年13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