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年级上册语文26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26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26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26课

新城学校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上课时间:第_周星期__课题26 科里亚的木匣子主备人陈玲教者

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难点: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

方法

赏文明理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这节课,让我们认识一个可爱的男孩科里亚,走进他的故事。

他有一个木匣,里面有什么秘密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几点: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要注意一些多音字的读音。

2.一边读一边再次思考预习时不懂的问题,看能否在这次读

书时联系上下文读明白。

检查交流:

1.认读生字词,重点指导“盛和量”两个多音字的读音,“匣”

字学生容易读成“甲”,再次强调。

2.课文讲了科里亚和木匣之间的什么事?(引导学生说清楚,

说通顺,相机板书:埋木匣、挖木匣)

3.课文有哪些读不懂的地方?

相机板书学生有价值的问题。从这个故事中科里亚懂得了怎样

的道理,你呢?

三、品读感悟,明白道理

(一)略学“埋木匣”(课文第1-3自然段)

师引导理解:哪些词语写出了科里亚的动作?你模仿着来做一

做,说说透过科里亚的动作,五岁的科里亚给你留下了怎样的

印象?

(二)细读“挖木匣”(8――14自然段)

请大家默读4-12自然段,用笔划出科里亚两次挖木匣的句

子。

科里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

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有找到匣子。他又朝左

个人修订

边挖,又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科里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

木匣子。

1.再仔细读一读,看科里亚的两次挖木匣有什么不同?

2.科里亚第二次准确地找到了埋木匣的地点,挖出了木匣,他

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9-11自然段,看你能读懂吗?

3.放开声音读8-12自然段,想像科里亚的动作,语言,神态,

把他心情的变化读出来。指导学生读好科里亚第一次挖不出时

的纳闷,想出原因时的喜悦。

(三)感悟道理(13自然段)

齐读第十三自然段,感悟科里亚从这件事情中懂得的道理。(抓

住不光……还,还有反问句来进行理解。)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检查作业。

仍然果然

昨天天气预报有雨,今天()下起雨来。

昨天他感冒了,今天()坚持来帮王奶奶做家务。

二、理清脉络,练习复述

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喜欢科里亚吗?想把这个故事

讲给你的家长和朋友听吗?你觉得把故事讲给别人听的时候,

你得讲的怎么样?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每个自然段大致

讲了什么?

自己练习复述课文。

指导学生按顺序说,说清楚,说生动。

三、拓展练笔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

的一切,都在变化。”这是科里亚挖完木匣以后的感受,那么你

呢?请你回忆五岁的你和现在的你相比,你有哪些变化?你的

什么步子在逐渐变大?先自己说一说,再同位说一说,再指名

说一说,写下来

四、实践活动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

反思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微课名称 《海底世界》中说明方法的运用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 □所属章节: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录制工具和方法 录频Camtasia Studio V6.0.2 自己设计、录制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先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文段中描写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再通过例句分析巩固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对课文《海底世界》中的语句解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四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讲解的是在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二课《海底世界》一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课件出示文段) 二.讲授 1.学习说明方法举例子 文中列举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活动特点,(出示图片) 通过这些例子生动真切地说明样的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2.学习说明方法列数据 再看文段中在介绍梭子鱼和海参的活动特点的句子,(师读)在句子中用了“几十千米”“四米”这样的数据的说明方法就是列数据。 3.学习说明方法打比方 作者又是这样介绍深水鱼的活动特点的:“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比喻句。将游动的深水鱼比作闪烁的星星,而在说明文中,修辞手法比喻有个另外的名字,叫做打比方。这是通特征的一种方法。 4.学习说明方法作比较 最后来看这段文字描述梭子鱼的活动特点的句子:“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地说明梭子鱼的游动速度之快,将我们常见的火车的速度与之进行比较,请看,(出示图片)这样的对比是不是了?这种说明方法就叫做作比较。 三.总结 同学们,在课文《海底世界》中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赵州桥试题及答案

19 赵州桥轻松起步 1 我能用“\”划去不恰当的汉字或拼音。 (保宝)贵(遥摇)望 (艰坚)固前爪.(zhǎo zhuǎ) 石栏.(lán nán)洨.(xiáo jiāo)河 2 我会读拼音,还能把词语写得正确又漂亮。 3 汉字双胞胎,比比再组词。 4 我会选词填空。 (1)赵州桥是一座世界()的石拱桥。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

(3)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 5 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并用所填的词造句。 (1)这种设计,()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2)这座桥()坚固,()美观。 造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我能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财富。() (2)牢固,结实,结合得紧密,不易被破坏。() (3)在正式动工前,根据预定的目的、要求,制定的办法、图纸等。() 7 细读课文,我会填空。 (1)赵州桥又叫___________________,是隋朝的石匠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___________________年了。 (2)赵州桥桥面两侧有___________________,栏板上雕刻着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刻着___________________,嘴里吐出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刻着___________________,前爪相互抵着,各自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刻着___________________。 8 我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赵州桥最大的两个构造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提升 桥 中国的大桥可真神奇啊!瞧:隋朝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我还知道现代的南京长江大桥,它建于1968年,是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一座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横卧在长江之上。正桥的路栏上,镶嵌着百幅浮雕。大桥建成后,毛主席题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它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第一站短文中介绍的两座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站我会找朋友,连一连。 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南京长江大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赵州桥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微 课教案 微课名称 《海底世界》中说明方法的运用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 □所属章节: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录制工具和方法 录频CamtasiaStudio 自己设计、录制?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先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文段中描写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语

句来理解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再通过例句分析巩固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教学设计 ? 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对课文《海底世界》中的语句解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四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讲解的是在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二课《海底世界》一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课件出示文段) 二.讲授 1.学习说明方法举例子 文中列举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活动特点,(出示图片)通过这些例子生动真切地说明了海底动物活动各有特点。这样的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2.学习说明方法列数据 再看文段中在介绍梭子鱼和海参的活动特点的句

子,(师读)在句子中用了“几十千米”“四米”这样的数据来说明它们的游动速度;这样的说明方法就是列数据。 3.学习说明方法打比方 作者又是这样介绍深水鱼的活动特点的:“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这句话单从修辞的角度说就是比喻句。将游动的深水鱼比作闪烁的星星,而在说明文中,修辞手法比喻有个另外的名字,叫做打比方。这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

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大字体) (1)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大字体)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

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吴然,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2花的学校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是印度的泰戈尔,译者郑振铎,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3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 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

新编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附译文注释》

4古诗三首 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微课教案-3.爬天都峰

《爬天都峰》 ——通过人物对话,反映人物情感变化微课目标:通过“我”和老爷爷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 微课内容: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这些对话中可以看出“我”有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喜悦的心理变化过程。我们一起品读人物对话,用心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吧! 犹豫,没有自信 我爬得上去吗? “我”看到天都峰又高又陡,心生畏惧,是否爬天都峰变得犹豫,能否爬上去也没有自信。 2 倍受鼓舞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也”表现出老爷爷看到“我”这么小的年纪来爬天都峰不太相信,同时表达出老爷爷对“我”的羡慕、敬佩之情。 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我”不太相信老爷爷这么大年纪了,还来爬天都峰。虽然言语中流露出惊讶与不相信,但也表达出对老爷爷的赞叹和敬佩。“我”

此时也倍受鼓舞。 3 坚定信心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这句话写出老爷爷看到“我”这么小也来爬天都峰,产生了爬天都峰的勇气和动力,也下定决心爬天都峰。此时的“我”也坚定信心爬天都峰。 4 战胜困难,欣喜致谢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老爷爷感谢“我”的勇气鼓舞了他,他对自己能爬上天都峰感到出乎意料,十分惊喜。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我”战胜困难,爬上天都峰顶,感谢老爷爷给了“我”爬天都峰的勇气,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通过老爷爷和“我”的对话,将“我”爬天都峰的心理活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即犹豫、倍受鼓舞、战 胜困难、欣喜致谢。小朋友你体会到了吗?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四课时分配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 ________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灰雀》优质教案

26 灰雀 【教学目标】 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那些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引起别人的喜爱。()(2)令人惋惜。()

(3)抬着头向上看。() (4)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2.看拼音写汉字。 huī què yǎnɡɡǔ lì nán ()()鱼()()孩参考答案 1.(1)惹人喜爱(2)可惜(3)仰望(4)自言自语 2.灰雀养谷粒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语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海滨小城》优质教案

19 海滨小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炼主要问题。 3.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 通过质疑提炼主要问题。给课文分段。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放海浪的录音)同学们,你们听出这是什么声音了吗?对,是海浪翻滚的声音。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咱们现在就去广东的一个海滨小城看看,那里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齐读课题:《海滨小城》 二、在预习中,哪一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就读那一段。自由读后,指名读。 三、检查预习情况。 1.音、形 老师出示所有生字,让学生找一找哪些字是形声字。 2.义 海滨:靠近大海的地方。(沿海) 喧闹:喧哗,热闹。 寂寞:不答理,没有人理睬。 每逢:每次遇到。 3.还有一些词语是经过查字典理解的,向同学们汇报。 四、读熟课文。 1.自由读生字新词所在的句子。 2.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同桌互读互查。

五、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哪几个自然段是同一个意思,关系最密切,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3):写海滨的美丽。 第二部分(4—6):写小城的美景。 第三部分(7):总结海滨小城美丽、整洁的特点。 六、再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画出来。 七、小组讨论,互相解答问题,归纳出解答不出的问题。 八、小组代表发言,提出不懂的问题同学帮助解答。 九、老师与同学一起,归纳出2-3个重点问题。 1.海滨是沿海地带,书上应该只描写海滩,而不应该描写大海。 2.为什么说贝壳是寂寞地躺在那里。为什么用寂寞这个词? 3.为什么说凤凰树开花是“热闹”?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之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2.学习课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并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 3.使学生从对海滨小城的介绍与描绘中,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问题导入课文(如果问题都解决了,可由第一段开始学习。) 二、深入理解课文并有语气地朗读。 (一)学习第一部分(1—3自然段),理解海滨的美丽,并有语气地朗读。 1.默读第一部分,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 2.把书扣过去,说说这一部分描写了哪些景物。 (天、海、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渔民、战士、贝壳、鱼、虾、蟹、海螺) 3.帮助学生理清顺序,体会课文是由远及近、由上到下地描写,先描写海面,再描写海滩。 4.再默读第一部分,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用波浪线画出。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

1、《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原文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2、《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3、《爬天都峰》电子课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微课教案-7奇怪的大石头

7奇怪的大石头 ——如何彰显人物品质 微课目标:通过具体事例,体会李四光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微课内容: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疑问。通过捉迷藏产生疑问、向师长请教、在英国留学、回家乡考察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反映了李四光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分析吧! 捉迷藏产生疑问 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产生了疑问: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其实这石头放在那儿几百年了也没有人感到奇怪。可见李四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2 向师长请教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李四光按照老师的推测进一步思考:大石头从天而降力量

一定非常大应该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为什么没有卧 进土里去。李四光的问题很有逻辑性,从中看出他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他对别人的答疑不轻信、不盲从、具有刨根问底的精神。 3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巨石的由来连大人都弄不清楚,真是奇怪。李四光从老师那儿没有找到答案,又去问爸爸,表现李四光具有执著的精神。 4 在英国留学 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童年的疑问使李四光爱上了地质学。在学习地质学的过程中,他懂得了冰川的知识,初步推测出家乡的那块大石头可能是冰川推到那里的。 5 回家乡考察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 “专门”“考察”“终于”“进一步”等词语,进一步体现了李四光锲而不舍、执著追求的精神。 6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翠鸟》微课教学设计

翠鸟》微课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年级:三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三年级下册5《翠鸟》 知识点描述:讲解如何按顺序进行观察并抓住事物的外形特点描写预备知识: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翠鸟 教学类型:(待定)讲授型启发型问答型 设计思路:小学三年级学生对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他们对如何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来品析课文缺乏比较系统的认识。同时,小学三年级学生在习作上 刚刚起步,为了让学生能在有感情地朗读过程中体会作者抓住描写事物的外形特点按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并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鉴于在教学中融入习作方法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这个微课。其思路是这样的: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翠鸟的外形,逐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按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翠鸟,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本节课老师就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新的鸟类朋友!好吗?(出示翠鸟课题图片),这种漂亮的鸟叫翠鸟,我们一起和它打声招呼吧,齐读课题,再亲切一点。 师:读完课题,你们觉得翠鸟长得怎样?想不想知道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翠鸟的?(想)是呀!既然同学们这么想了解它,那就请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了解翠鸟吧! 二、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文美 师:好,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第一自然段写了翠鸟的什么?(外形----- 板书)具体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呢?(爪子,羽毛,眼睛,嘴----------- 板书)那么 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的呢?(爪子红色,羽毛鲜艳,眼睛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好,太棒了!请大家一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翠鸟外形图)。师:好了,孩子们,下面请孩子们思考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的颜色的呢?为什么作者要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呢?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是按照从头,背,腹部这样的顺序把翠鸟的颜色写具体的,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灰雀》优质教案

26 灰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谷粒、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指导“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惹(rě)人”、“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宁”“诚”都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明确:2—13自然段是课文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4.巧设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提示: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3.学生描红、摹写。 4.抄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2.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2—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提前备课】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电子备课完整版可下载

【提前备课】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电子备课完整版| 可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完整版 | 可下载 01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精品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科利亚的木匣》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科利亚 的木匣》原文及教案 【导语】《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事物都会变化,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变化。以下是老师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科利亚的木匣》原文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原文】 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了。科利亚和妈妈、奶奶决定离开村子,到喀山城去躲避。家里的东西不能都带走。妈妈把有些东西放进箱子里,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向前走了十步,埋下他的木匣。 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到喀山去了,在那儿住了差不多四个年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

法西斯终于被赶走了。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回到了故乡。他们家的房子还在,屋里的东西却被法西斯抢走了。 妈妈说:“不用难过,我们还有一些东西埋在地下哩。” 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她高兴地说:“算术真有用。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 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小伙伴们围上来,都朝着科利亚笑:“你的算术不管事啦!也许,法西斯把你的宝贝挖走了。” 科利亚说:“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突然他笑起来,对小伙伴们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课文原文及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课文原文及教案 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课 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课文原文 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人们走到街道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远处响起了汽笛声,那是出海捕鱼的船队回来了。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

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教案 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3.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按不同角度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仿照某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第19课赵州桥

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第19课赵州桥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一、填空 1、天边的云霞不但美丽,而且神奇有趣。有的像______,有的像_____,还有的像_____。 2、用“既……又……”“不但……而且……”说一句话。 1、课文第二自然段共有句话。 第一、二句写桥的_______________;第三、四、五句写桥的 __________和__________;第六句写这种设计是__________。 2、请你用“‖”把这一自然段分为三层,再反复朗读,写出这一自然段的段意:__________。 三、按原文填空,并回答问题 这座桥不但(),而且()。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的图案:有的刻着(),(),();有的刻着(),(),();还有的刻着()。.所有的(),()。

1、这段话是围绕什么内容写的? 2、这段话中用什么句式,分别写出了哪三种不同姿态的龙? 3、这段话的第一句话在《赵州桥》这篇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设计】 〖理解〗 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 〖例句〗 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专门设计了草案。 【参加】 〖理解〗 本课指加入某种组织或活动。 〖例句〗 艺术团全体成员参加了昨天晚上的演出。 【雄伟】 〖理解〗 雄壮而伟大。 〖例句〗 雄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 【创举】 〖理解〗 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 〖例句〗

聋校语文三年级上册电子课文

1、我们的学校 1、这是我们的学校。走进学校门,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坛。大花坛后面,是整洁明亮的教学楼。穿过教学楼,是一片宽阔的操场。最后面是一排宿舍楼,宿舍楼旁边是食堂。 2、学校里种了许多树木花草,像个美丽的花园。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生活的很愉快。

2、拔河 1、操场上,六(1)班和六(2)班的同学正在举行拔河比赛。 2、哨子声响了,双方比赛的同学都蹬住脚跟,抓紧绳子,用力向后拉。 3、同学们站在旁边,高兴地挥动着双手,大声喊着:“加油!加油!”

3、这是我应该做的 1、有一次,李小鸥被石块半倒了。 2、王小芳看见了,马上跑过去,把李小鸥扶起来。李小鸥对王小芳说:“谢谢你!”王小芳说:“不用谢!” 3、老师在班级里表扬王小芳,同学们热烈鼓掌。王小芳:“这是我应该做的。”

4、我选我 1、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前几天,他转到别的学校上学了。 2、今天开班会,林老师让大家补选一名劳动委员。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3、大家都愣住了。林老师亲切地说:“王宁,说说吧,你为什么选自己?”王宁说:“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爱劳动,爱集体。我要像他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4、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5、蒋小芸洗手帕 1、蒋小芸的手帕脏了。 2、她端来了一盆水,先把手帕放在水里浸湿,再在手帕上擦肥皂,用力搓手帕,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最后将手帕拧干。 3、洗完手帕,蒋小芸把手帕晾在竹竿上,用夹子夹住。

6、我自己做 1、上课了,秦老师叫大家做六道数学题。韩小宁做好了五道题,还有一道题没做出来。 2、放学了,韩小宁还在做数学题。郑敏花看见了,说:“韩小宁,我做好了,你抄我的吧。”韩小宁说:“不,我自己做。”韩小宁认真地看了题目,想了又想,就做出来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5、26课

课题 25、矛和盾的集合(页)三年级班主备人授课人

课题 26、科利亚的木匣(页)三年级班主备人授课人

过 程 (4)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嘛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5)课件出示对比表格:四年前: 妈妈 埋大箱子 走30步 科利亚 埋小匣子 走10步 2.学生默读课文4-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1)课件出示对比表格:四年后: 妈妈 走30步 挖到大箱子 科利亚 走10步 没有挖到小匣子 (2)用线段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联系上文 理解“果然”一词的意思,并用“果然”练习说句子。 3.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1)指名读这一段,读后评议。 (2)分男生、女生赛读这一段,读后再评议。 (3)随文理解“不光……还”。 (4)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围的一切在发生变化? (5)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上一课时作业或其它课外文章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 在变化。” (6)再读最后一段,试着背下来。然后把它摘抄到“好词佳句”记录本中,边抄边体会这段话的内容。 【关注学生是这一环节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用表格、线段图等帮助学生 突破难点;二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 系生活来理解课文内容。】 三、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指导复述。 四、拓展延伸,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1.课件出示填空题:课文记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了我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