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网络媒介视阈下的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

网络媒介视阈下的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

网络媒介视阈下的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
网络媒介视阈下的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

大学生面对网络舆论心理特征分析

大学生面对网络舆论心理特征分析 摘要:随着 3G、4G 时代的到来,网络和便携式设备的普及,各类信息向大学生席卷而来。作为网络中活跃的群体,大学生世界观和心理还未真正成熟,为了研究大学生面对网络舆论的心理特征,我们开展了本次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态度与上网时间有关;(2)大学生面对网络舆论所产生的行为与他们对网络舆论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认识有关( 3)面对网络舆论,大多数学生能够保持一定的理性,并肯定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必要 性。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舆论;心理特征 一、引言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年轻力量,具有很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随着信息网络覆盖大学校园,大学生通过手机、网络等渠道获得信息,网络舆论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与其他媒介舆论相比,网络舆论具有不同的特点:多元性的意识形态;包含了互联网中大量的灰色化信息以及庸俗化信息;伦理相对主义强化和伦理基础准则相互冲突等 [1][2] 。因此,大学生群体面

对网络舆论时,其产生的心理影响以及相对独立的思 维方式和性格特征是什么?是需要我们研究的问题。 为此,本研究以“大学生面对网络舆论心理特征分析” 为重点,选择了江苏某高校的大学生为样本,采用了 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四百多位大学生的数据,试图 从数据中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二)大学生 的上网时间和专业有联系吗?有什么联系?(三)当 代大学生网络使用程度与面对网络舆论的心理态度有 关系吗?有什么关系?(四)大学生能够清醒的辨别 网络舆论吗?对网络监督有什么看法? 二、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 由统计数据分析得知,大学生上网时间与专业有 一定的关系,文科类的学生上网时间呈下降趋势,上 网时间小于 2 小时的学生明显比理工科类的学生多, 理工科类有超过 内, 科类的多,而上网时间在 8 小时以上的学 生数量文科 类和理工类相当, 文科类的略多。 由于学科性质不同, 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学科差异和性别差异。文科类女生 居多,并且课业负担相对轻松,然而上网时间却在 两 小以内的学生居多,说明文科类的学生不是很依赖网 半的学生上网时间在 2-4 小时以 网时间在 4-8 小时之间的理工科类的学生比文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心理学习报告 指导老师:孙娟 姓名:周后标 班级:490921 学号:35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今天的大学生身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是一个人际交往频繁的时代。这样一个充满了挑战和机遇的时代对人才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具备那些心理素质才算是一个合格的人才呢?而我个人认为要想在新时代取得成功,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应有如下几点: 第一自信:信是对自己充分肯定时的心理态度,是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积极力量。首先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与其习惯被人是最棒的,还不如认为自己是最棒的。高尔基曾言“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底意志。”自信,不是自恋,更不是自大。你应该对自己的素质、潜能、特长、缺陷、经验等各种基本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自己在社会工作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自信,才不会被人认为是傲气。 第二意志: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坚持、制止、改变等方面的作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会很痛苦,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战胜困难。当幻想和现实面对时,总是很痛苦的。要么你被痛苦击倒,要么你将痛苦踩在脚下。当我们面对痛苦时,有时我们是没得选择的,为了不半途而废,我们不得不坚强。坚强有一种表现叫坚持。

毛泽东说:“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暴十日寒。”这说明坚持就是胜利。谁能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赢家。 第三目标:目标就是人生的梦想、理想。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有什么样的成就,就在于我们有没有定下目标。有了目标,就相当于脚下有了路。有了路,才会知道我们要往哪里走,接下来要做什么,怎么做。人生要有两个目标:一个短期的,一个是人生的大目标。短期的目标,让你时时刻刻都知道你接下来要做什么,充满精力。长期的目标,是你前进的动力。是你人生的追求。在前进中不断修正你的目标,才能更好的达到你的目标。有一句话叫“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长立志”。这说明定了目标,就不要经常以各种理由和接口将你的目标推翻。凡成大器者,都是那些定了一个目标,并为之百折不挠。 第四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一个要成功的人,要有责任感。就懂得哪些是该做的,哪些事是不该做的。做了要承担相应的后果,不做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就看你能否拿得起放得下。自己做的事情要敢于承担,无论对于错,都要担得起。责任感不仅仅是要有担当,而是要有拼搏的精神,那排错了,也要有为之拼搏的精神。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具有驱动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才能感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具有驱动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

心理健康知识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心理健康知识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心理因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人际关系、个人情感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每个大学生都要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大学就像是社会的缩影,里面充满了各色各样的人。 刚进大学的学生一定会对大学感到很失望,因为它并不像老师所描述地那么美好。 大学生活和高中生活的反差确实很大: 生活上没有了家长的照顾,学习上了没有老师的督促。 彷徨、寂寞等各种不良心态一定会干扰我们的生活。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学会独立,学会自觉,要让大学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大学里比你强的同学比比皆是,他们有的多才多艺,有的能说会道,有的成绩优异,这时往往容易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一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 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敢于挑战困难,面对挫折。 在大学里人际交往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 也许你是一个胆小怯懦的人,不敢和别人说话;也许别人无意间的一句话让你觉得如鲠在喉;也许和人在交往中发生了矛盾、摩擦。 这时有些人往往会选择封闭自己,不和人交往,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了一种不合群、孤僻的心理,这会严重影响阻碍今后人生的发展。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勇于克服心理障碍,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发展的关键,拥有健康的心理更是适应社会的需要。 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当今社会人人追求健康,健康不仅仅指具备健康体魄的身体健康,还包括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心理健康。 二者关系极为密切,它们相互作用和影响,任何一方都不可忽视的。 有时,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不次于生理因素。 我国古代医学,对此有过许多研究和论述。 《黄帝内经》中写道: “故喜怒伤气,塞署伤形。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喜怒不节,寒署过度,生乃不固。 ……怒伤肝。 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 恐伤肾。 ”可见,古代医学认为,情绪的过度兴奋或思维的过渡紧张、激烈可使内脏致病。 当今的医学告诉人们情绪变化直接导致人体内分泌的变化,使人的免疾力发生变化,可能使身体发生病变。 对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青年的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性和可塑性,使得青年极易接受外界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报告 摘要: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当代大学生的上网率已接近100%,并且有着越来越广泛的网络应用行为,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具备相应的网络素养。文章以常州某高校为样本,进行了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调查结果显示: 由于从小学到中学的学校教育中缺乏系统的媒介教育,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素养还处于一个自发状态,层次水平较低,个体差异较大。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网络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显著地改善了大学生的学习条件和生活质量,但也给一些大学生带来了信仰危机、网络成瘾、网络低俗、网络犯罪等网络素养问题。本次的问卷调查是在参考专家学者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着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网络知识与技能、网络信息素养、网络道德与安全等方面,采取自编问卷的形式,在网站上发布了问卷调查。 大学生是使用网络普遍性和频率高的群体大学生是一个具有良好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群体,同时,也是网络使用普遍性和技能整体水平较高的群体。目前,在高校里不会上网的大学生肯定是“OUT”了。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使用网络的途径多种多样,通过笔记本电脑、手机、台式电脑、网吧等方式都能上网。网络日渐成了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在使用网络学生中,对网络“密不可分”和“相当需要”的学生占据大多数,而只有26.67%的学生对网络是持“无所谓”态度。高校大学生绝大部分为在校寄宿生,而且享有充裕的自主活动安排时间。调查中,有12.50%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4小时以内,37.50%的学生4-10小时,23.21%的学生10-15小时,15小时以上的学生有26.79%。 大学生是利用网络为个人服务能力强的群体。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利用网络为个人生活和发展服务的意识,能自主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社交、购物、娱乐等具体活动。这些网络活动深刻地改变了高校大学生传统的学习生活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显著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大学生善于利用各种网络软件工具为自身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同时网络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自主抉择的交往方式。 大学生网络接触行为自我管理能力情况大学生网络接触行为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重要内容,一些学生不能自我控制上网时间,在行为和心理上有明显网络依赖倾向,存在过度使用网络、难以自拔的“网络成瘾”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51.79%的学生上网时间“总是”超过原先的计划时间,有23.21%的学生“经常”超过原先的计划时间,19.64%的学生“偶尔”会超过,只有5.36%“几乎不会”超过。。 大学生网络信息免疫力情况网络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全球性,使得各种正面负面、积极消极的信息混杂在一起充满着整个网络世界。大学生在网络信息搜索和浏览网页获取有益信息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负面信息的冲击和考验。在调查中,有大部分学生偶尔会遇见过色情、暴力、反动等不良信息,有小部分的学生经常遇见,当然也有学生从来没有遇见过。大学生应具有信息敏感性,理性批判网络信息的能力,正确处理有害信息。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遇见网络色情图片、暴力、反动等不良信息时,选择“立刻关闭窗口”处理方法的学生占41.07%,选择“点开浏览”的学生占16.07%,选择“没有影响继续上网”的学生占33.93%,选择“其他”的学生有8.93%。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普遍不足,对网络虚假信息、欺骗信息的警惕性和辨别力不高,个别学生往往更加容易在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的网络信息中上当受骗。 大学生网络道德与网络侵权情况部分大学生在利用网络为个人学习生活服务的同时,也存在道德责任、法律意识淡化和网络侵权行为。一些网民利用网络的无约束性、隐蔽性,随意不经思考地在QQ群、微博、博客、网页、贴吧、论坛等网络媒介上发表观点和看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孤独自闭、痴迷网络、 前途迷惑等心理问题。高校应从大学新生开始即加强心理健 康教育,教育大学生戒除网瘾,富课余生活,并注重提高 学生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指导能力,帮助大学生全面认知自 我、实现自我、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高素质创新人才。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基础、专业技术和身体素质,还需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大学生的基本生活都有一定的保障,文化知识、专业水平也有定的提高,然而,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却存在多种问题,其中孤独自闭、痴迷网络、前途迷惑等是最常见心理问题。 如何指导大学生在思想观念、知识基础、综合能力、心 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高校新形势的发展,是高等学校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要采取定的方式,使他们健康成长。通过政策指导、提高学生工作者(辅导员)的心理指导能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多种类型的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来解决学生困惑,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是从不懂事的少年到

成人的过度期,也是学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难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大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环境的不同,承受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压力,心理上出现 些变化,没有及时疏导,长期积累,形成心理问题。 1、孤独自闭 根据心理问题轻重程度的不同,学生心理问题一般可分 为三种类型,心理困扰型、心理障碍型和心理疾病型。其中心理困扰型比较普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短暂的焦虑、时的烦恼等不良情绪,没有构成可辨认的临床综合症,一般通过自我调适可以得到解决。这部分学生在大学生中占有定比例,主要有一些客观原因,比如在高中时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进入大学后优势不在,感觉多方面都落在别人后边。还有同学关系,家庭贫困等现实问题,使得这些学生长期处于自卑的阴影里,甚至觉得是一种打击。由于这些来自各方面的不利因素,对一些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是一种打击,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这些问题,没有一定的自我调适能力,也没有家长、学校老师的心理指导,会使他们感到

90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解析

摘要:积极向上的媒介素养和新闻观对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新生力量的象征的90后,正处于信息爆炸、新兴媒介广泛运用时代,人们的媒介接触行为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本文通过量化研究的方法,对广州地区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了解90后的新闻观以及媒介素养,研究分析90后的大学生在媒介接触与消费能力、媒介批判与质疑能力、媒介的道德规范与认知能力、媒介制作应用能力、新闻观等媒介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为整体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对90后形成正确的新闻观以及媒介素养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闻观;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1-0099-03 一、媒介素养及其内涵 1.媒介素养 1992 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表明, “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本文侧重于研究90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中的接触与消费能力、媒介批判与质疑能力、媒介的道德规范与认知能力、媒介制作能力、新闻观等。 2.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源于20 世纪 30 年代的英国,随后逐渐成为一种公民通识教育,目前西方许多国家已经建立比较成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媒介素养教育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2)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3)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4)了解如何有效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1]。 二、媒介素养状况与分析 为了能够获取更加真实、可靠的信息,笔者在广州大学城校区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本调查采取了随机匿名一对一的投放形式,共发放了300份纸质版的调查问卷,回收了29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到96.7%。 1.媒介接触与消费能力 (1)媒介使用时长。调查显示大学生各种媒介的使用情况极其不均衡。首先,在使用频率上,手机、电脑这两种新媒体使用频率高,而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使用频率低。这说明手机、电脑是大学生接触的主要媒介,获取信息主要的来源。 图1 平时使用最多的媒介与使用时长 90后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不同种类的媒介。媒介类型种类繁多,但是大学生更青睐于新媒介。新媒介以及时、方便、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智能手机更是成为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介。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调研报告1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 近年来,大量的资料与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在心理素质和价值取向上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有的甚至比较严重。按埃里克森理论来看,人生的每一时期,各有其特定的问题和困难,某一时期的困难和问题如果不解决,危机将影响下一时期的发展;如果困难和问题得以解决,那么危机将化解,人生将会继续顺利发展,而且还将发挥良好的基础作用,并有助于后期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解决好我国青年特别是将要担负国家建设重任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歪曲并且存在消极心理,长期积累又得不到缓解和化解,就容易造成心理障碍,轻则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与生活,重则影响他们自身今后的发展,也将进一步影响我国的各项建设。 目录前言 一、调查的背景、方法、目的 二、大学生心理素质和价值取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和价值取向产生问题的探析 四、从根本流转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方法的探讨 五、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的有效途径 六、结语 一·调查的背景、方法及目的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日益进步推动了社会的飞速发展,活跃在当今舞台上的大学生无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处于历史转型期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价值取向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 在新的考验和挑战面前,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价值取向却和社会所要求的背道而驰。心理素质的低下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需要的无私奉献精神严重脱节。这样的大学生价值取向逐渐趋于功利、注重实际,而冷落了理想信念,丢掉了奉献精神。 本次调查旨在贯彻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配合教育

体制改革,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核心,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本课题调查的目的是在以往调研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大学阶段学生价值观的发展,以及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进一步了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及时正确疏导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思想政治和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为突破点,达到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与时代、社会、形势发展相适应的价值取向。 本次调查共分为三部分: 1、资料收集:整理原有材料,查阅相关文献,收集相关信息。 2、调查走访:问卷调查、追踪调查、走访。 3、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在分析思考研究的基础上成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家乡所在的大学生,共收回问卷195份,有效问卷180份。根据经济有效的原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调查问卷进行定量分析和数据汇总。本次调查的方法是采用多阶段、分层次、整群抽样的方法,深入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追踪调查、走访调查等。在分析思考研究的基础上写成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素质和价值取向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心理素质承受能力的弱化 50%的同学认为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般,仅有极少数同学表示心理健康情况良好,与此同时,近大半同学认为需要提高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卫生部发布数据,全国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6%到25.4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处在这种现实中的大学生,面对挫折和失败,感情与心理承受能力往往不堪一击,经常表现出焦虑不安、精神忧郁、自卑等现象。 2.大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令人堪忧 调查中掌握:一是近八成的受调查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是选择了向朋友或是向同学倾诉,半数人还选择了写日记、看电影、听音乐等方式。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现象,因为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排解心理压力的途径。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精选.)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存在对大学环境不适应、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如何促使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青年中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职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进人大学后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思想上,大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但进入大学后,他们感到学习考试的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在生活上,大学生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如何与同学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摆在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学习上,学习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习惯了以往中学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的教育方式很不习惯,以致课业落后,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焦虑、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2.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 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但相对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就更为敏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比城镇学生相对更多一些。 3.恋爱与性心理发生问题 这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后的报复心理等。随着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生理发育、两性关系、恋爱等方面也经常出现心理困惑和障碍。一些大学生因一时冲动,或早婚早恋而荒废学业,或未婚先孕而痛苦不堪,或触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而留下终生遗憾。 4.自我定位出现迷惑大学生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地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的关系

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认知现状分析

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认知现状分析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的定义来源于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也是现代社会成员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各项工作的基本能力之一。而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素养受多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不同因素和信息素养能力的各维度存在着差异。 首先,能否保护个人电脑安全是大学生掌握信息安全知识程度的一个重要体现,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来看,多数大学生会为自己的电脑安装杀毒软件,定时清理上网痕迹。说明大学生能意识到木马病毒的威胁并作出行动,有基本的网络安全危机意识。在存放个人信息的选择上,选择U盘和个人电脑作为隐私信息的存放点的人占了大多数,而在移动端的网盘和手机也占了一部分。个人电脑和U盘作为硬盘,安全系数较高。而网盘则是较为便捷。这正与大多数大学生在网上购物时选择快捷支付的现象和心理相似,大学生们会有考虑信息安全的想法,但是相比较于方便,还是会选择后者。这说明大学生有基本的信息安全判别能力和防范意识,但是对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视还不够。 其次,在个人信息的隐私保密方面的习惯,也能映射出大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在问卷数据中我们发现,当大学生的账号信息被泄露时,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修改密码,更换个人信息等,这是他们面对信息被泄露的威胁时做出的较为有效的措施,

说明大学生有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对上网痕迹的清理也能证明大学生对个人隐私的重视程度较高,在面对陌生邮件时删除或阅后删除的做法也表明大学生对垃圾邮件的警惕也有所提高。 再次,当人们迎来这一信息爆炸时代信息数据的传输速度更快更便捷,信息数据传输量也与日俱增,传输过程便易出现安全隐患。保障人们在网络活动中对自己的信息和一些相关资料的保密的要求,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就显得越来越急切了。由问卷中第8和第9题的统计回答来看,当今大学生会网络信息的传输方式方面的知识过于匮乏,他们不知道信息流通中的信息加密手段,就无法知道他们的信息是否安全,同时也让商业黑客有机可乘。尤其是在校园网,明文传输的加密方式几乎很少有大学生知道。由此可知,大学生缺乏对网络信息传输方式的了解,并较少在平时接触到这类知识,因此,在这方面的信息安全素养,还更需普及与提高。 最后,我们通过各方面的回答统计及分析得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认知现状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基本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并且重视个人信息的安全,并能在发现问题后采取一定措施,但是不少大学生处于被动保护个人信息的状态,对网络技术知识的缺乏也使他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个人信息被泄露,隐私被窃取等非法行为时防不胜防。能在平时保持良好的信息管理习惯的人不多,大学生整体网络信息安全素养有一定的基础,但

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研究-毕业论文

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研究 ——以大学生接受网络谣言的状况为例 摘要: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是指在大学生面对网络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在校大学生是了一个最活跃、最重要的网络群体,网络媒介素养是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因而有必要对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法、理论分析法、个例研究法、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访谈、跨学科等研究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网络成为大学生追求娱乐的重要平台,不少大学生倾向于虚拟的网上交流,能够认识到网络是不健全的,这是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状况。大学生面对网络谣言表现出来的态度较常见的有三种,新奇、怀疑、半信半疑,随着网络谣言的不断散布,大学生也能够被动地相信谣言。大学生接受网络谣言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经验缺乏、另一方面是自我价值的迷失。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网络媒介素养,对网络谣言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也存在着缺乏社会责任感、娱乐至上是非观念淡薄、偏听偏信、辨别能力差、对网络形成依赖等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加强大学生自身道德建设,改变大学生用网习惯,提升大学生社会经验,加强网络监管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谣言

目录 一、绪论 (4)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4) (二)文献综述 (5) (三)研究方法 (7) 二、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状况 (8) (一)网络成为大学生追求娱乐的重要平台 (8) (二)不少大学生倾向于虚拟的网上交流 (9) (三)能够认识到网络是不健全的 (10) 三、网络谣言与当代大学生 (11) (一)网络谣言形成的原因 (11) (二)大学生对网络谣言的态度 (12) (三)网络谣言在大学生中的传播 (13) (四)大学生接受网络谣言的原因 (14) 四、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总体结论 (15) (一)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网络媒介素养 (1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7) (三)对问题的解决思路 (19) 参考文献: (21)

浅谈大学生恋爱和性心理

浅谈大学生恋爱和性心理 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恋爱是追求爱情的举措,但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大学生恋爱和性心理是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永恒问题。正值年轻期的大学生,随着性生理的开窍和性心理的进展,盼望爱情,想谈恋爱已成为大学生中较为全面的心理形式。但是,由于大学这个异样的社会环境,以及大学生自己的一些因素,许多人在承受学习压力的同时也承受着恋爱与性有关的各类问题的骚扰。 大学生主要处于大学生性心理和爱情心理发展的异性相吸阶段,主要面临的爱情体验是“初恋”,如果能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这种情感,才会为步入真正的爱情伊甸园开辟道路。初恋,即是指人生旅途中的初次恋爱,也就是常言所说的“情窦初开”。 一、初恋的四个方面特性。 1、纯洁性 (1)初恋是人从未体验过的,初恋者感情是一张白纸,一笔未划过。这是年轻纯洁的男子和同样纯洁的少女由于相互爱慕而发生的特殊关系。甚至可以达到某些美妙的情愫——“只要远远看见她白围裙的时候,一切东西在他眼里就借读费都被太阳照亮,一切都变得更有趣,更快活,更有意义”。 (2)初恋中理想的色彩、精神的内涵很浓,而色情的、市俗的成分较少。初恋的青年心理上都有对性的羞怯感和对爱情的神圣感。特别在刚产生这种感情时一般不愿意以直接的肉体接触来表达爱情,他们更喜欢以高尚的精神内容如兴趣、理想、情操等,来向对方表达自我。更加上青年一般都涉世不深,沾染社会习气和阴暗面的东西较少,眼睛里看到的多是社会中的真善美,因而这种感情中市俗的成分较少。当然,这个特性与青年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有关。而大学生总体来说属于社会的佼佼者,其初恋的感情一般而言是高尚的,偏重理想和精神,正像有些大学生所说的那样“不但没有肉体上占有她的欲望,而且一想到那样的念头反而感到害怕”。 2、强烈性 即初恋的感情来势汹涌,如急风暴雨。它震撼着人的心灵,震撼着人的生活。相恋者精疲力尽,单恋者心力交瘁。这也正是初恋者心理张力释放的结果。一位大学生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正在影响着每一个人,大学生接触互联网的比例大大超过了社会中的任何一个群体。网络虽然带来了便利,但也存在着威胁,网络素养教育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构成,指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方法,即把握好网络素养的涵义、优化网络道德环境,加强高校数字图书馆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将网络素养教育工作和课堂教育工作相结合,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问题对策 当今社会,传播系统圈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的信息被人们从各种渠道进行传播,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媒介运用其巨大的优势,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自进入21世纪以来,呈现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全方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网络素养教育是网络迅速发展下出现的命题,但网络素养的发展却没有跟上网络发展的步伐,网络素养问题已成为人们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构成 网络素养是指在整个网络社会中的受众在对网络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利用,客观理性地对网络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判断的能力。网络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于网络的识别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对于网络的道德伦理进行正确有效的利用、拥有对网络的运用和分析能力,以及在网络当中有很强的创新性等。网络素养的概念是从媒介素养中衍生而来的,特定的环境是网络环境,特定的人群是网络受众,专指在网络环境下的网络受众的媒介素养。网络素养包含的内容相对来说更加具体,发展所指的目标更加明确。 网络素养的形成是在网络技术的发展下诞生的,其内涵也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同步发展的。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从内涵上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技术方面和文化意识方面。从技术的层面出发思考,网络素养包括的内容是对网络的最基本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对网络运用的操作能力。从文化意识的角度出发考虑,网络素养更加注重对网络信息的理解和批判能力,还有网络安全意识,网络中的伦理道德和如何利用网络媒介进行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对于网络的认识能力包括将网络的理论和技术双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和了解,对于网络媒介使用者,应该充分发挥其技术性优势,对于网络中庞大的信息系统地进行处理和利用。网络虽然有很多正面的作用,但也还充斥着许多负面的内容,网络的受众不能够一股脑地全部接受,需要有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在网

浅析大学生沉迷网络心理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浅析大学生沉迷网络心理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摘要:自21世纪以来,网络渐渐从空中楼阁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使得每个家庭、每个成员都能近距离地体会到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可正当社会踏上信息高速公路,飞速向前发展之际,伴随而来的是一些诸如网络成瘾、信息泛滥和忽略现实等诸多弊端,产生一些有碍于当代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不良因素。通过网络对人们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以华侨大学为例,针对大学生沉迷网络这一现象展开调查和论述,旨在为高校、为社会寻找一条有利于大学生实践与创新,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出路。 关键词:网络沉迷;华侨大学;大学生;现状调查和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5-0153-02 一、大学生与网络之间的关系调查 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早已融入高校教学以及传统教育之中,国内高校大多采用网上教学,并且都表示在实践的过程中硕果颇丰,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时间。可与此同时,一些相伴而来诸如学生沉迷网络造成学业荒废等问题也渐渐显露,据国内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约为3.60%~12.90%。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差于非网络成瘾者;而具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大学生更容易形成网络成瘾行为。正是在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中,大学生更是陷入网络的泥沼不可自拔。面对此类问

题愈演愈烈的现状,预防问题、采取防治措施解决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 为深入了解华侨大学在校大学生对互联网的接触程度,研究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与网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346份。在这些学生中,男生占52.4%,女生占48.6%(含境外生)。在被调查者中,100.0%的学生有过上网经历,其中45.2%的同学自认为是网民。调查对象每天上网一小时的占12.4%,两小时的占30.7%,三小时的占26.6%,半天以上的占9.8%;其中68.5%的喜欢晚上上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4.7小时。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上网主要是满足学习、看新闻、交友、娱乐等需要。对于“上网的最主要收获”这个问题,学生的选择依次为“休闲娱乐”(30.5%)、“与朋友交流”(24.6%)、“获取信息”(20.6%)、“学习知识”(14.2%)等,可以看出上网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知识、与他人交流、丰富业余生活的重要方式。可与此同时也看到了大学生上网真正进行学习的人群并不多,休闲娱乐还是占据了上网的大部分时间,那么这会不会是大学生上网成瘾的主要原因呢,为此笔者进行了更深一步的调查和访问。 二、大学生沉迷网络原因分析 即使在华侨大学仍旧存在着一些学生因为上网成瘾而放弃学业,或是因为上网过度使自己心力交瘁,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

有关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养方式研究浅析

有关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养方式研究浅析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呈现出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这种“新”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媒介环境之新。大学生是使用网络媒介的主要群体,他们对社会事件、公共 事件有着更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但他们对社会真实现状的了解和判断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他人思想言论的影响,特别是受一些网络媒介固有特点的影响,在利用网络媒介参与公共 事件时常常不能明辨是非,而是情绪化地发表一些不恰当的言论,造成某些事件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提升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引导大学 生正确利用网络媒介带来的传播力,是思想引导工作者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培养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必要性 1.从媒介获取、甄别信息的能力亟需提升 新媒体使人们越来越处于海量信息的包围中,信息格局逐渐由信息短缺转变为信息过剩。随着现代生活特别是技术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远距离的信息传递愈 发成为必要,媒介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此时媒介也就变成了人们的“耳朵”和“眼睛”。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不再受到报纸版面或者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时间的限制,媒介的信 息承载量得到极大的提升。为此,人们需要培育并具备媒介素养,以满足自身对基本信息的获知需求。 网络媒介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自媒体的兴起。从传播主体来看,自媒体传播者不再限于专业化媒介机构,更多的草根平民也开始获得话语权。从文明进步的意义来说,普通人能 够获得自媒体中的话语权,体现了鼓励言论自由、推动传播权利平等的重大进程。但是,也由此引发了难以对自媒体中传播主体进行有效约束的问题。自媒体对传播者要求的低门槛 导致了传播主体素质的参差不齐,加之身份验证手段尚未完善,很难继续采取事后问责的管理方式,这一特点就反映出自媒体中把关机制的缺位。完善这种把关机制就技术层面而言 也是比较困难的。网络媒体巨大的信息承载量和传播主体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的特点,使得自媒体的信息呈现出真假并存、泥沙俱下的现象,这就要求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在使用网 络媒介时增强是非观,提高辨识甄别的能力。 网络媒介环境下的信息传递还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即“浅阅读”的兴起和对影像资料的偏好。面对海量信息,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浏览”信息而非“阅读”信息,喜欢直观 的影像资料甚于间接的文字资料。相比于文字资料,影像资料是“表现”式的符号而非“再现”式的符号,受众无需再在头脑中进行深加工即可直接理解所表现的内容。但实际上, 经由媒体呈现出来的影像资料,即使眼见也未必为实,或者说即使是事实也未必是事实的全部,因为制作者常常通过影像的剪辑和编排,以实现某种服务于制作者自身目的的逻辑。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 查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社会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使得当代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如果大学生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那么后果不堪设想。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情况的调查,分析其情况,从而探究出其解决对策,希望能帮助大学生有效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为其拥有美好的未来打下好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心理素质原因对策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大学生面临学习生活、就业以及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如果大学生不能将这些压力化为动力反而是让它左右自己的情绪,那么会对他们的学习和交往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现在一些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受到家长的溺爱,就读大学对他们来说是第一次独立地生活,在人际交往上可能过于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出现交际困难。同时又害怕遇到困难,虚荣心有强烈,对一些细小的问题无法进行冷静的处理,所以容易在心理上走先偏激。还有很多大学生上了大学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优越感的丧失使得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再加上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是很感兴趣,随即产生抑郁,茫然,焦虑等不良情绪。有一些学生来自农村的,要靠国家的贷款才能维持学业,为此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而不愿和他人交往,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的同时,还担心学习成绩和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考虑这些,就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等不良状况,出现心理障碍。从这些可以看出,大学生已经成为心理弱势群体,他们急需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次调查是以4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的。针对“你有自己的特长并对未来充满设想吗“这个问题有%的同学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有%的同学有目标但经常换,仅有%的同学完全没有考虑过这个事。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待生活特别积极,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也说明大多数大学生意志健全,并没有让大学环境将自己的激情消磨殆尽。值得重视的是针对”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绪“这个问题时大多数大学生表示经常会出现郁闷、茫然和焦虑的情绪甚至有些出现敌对情绪,只有极少数人保持愉快并对未来充满希望。这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享受所谓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活,相反他们因为诸多原因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这同时也表明了帮助大学生缓解压力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 要想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探究其原因是最关键的步骤。针对“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有哪些“这个问题,大多数大学生的观点集中在经济以及人际交往、自我形象、将来就业这几个问题上。确实大学生处在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旦处理欠妥,就会出现心理问题,产生不可忽视的危害。在面对巨大经济压力的同时还担心着自己的学习成绩以及将来的出路问题,考虑这些很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出现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对心理压力的态度和处理方法 心理压力对于大学生而言有利有弊,关键在于大学生本身对于压力的态度和处理方法。针对“你认为心理压力的作用“这个问题上,有%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压力有较为负面的影响会产生情绪,有%的学生认为会产生动力仅有%的大学生认为会产生完全负面的影响以至于无心学习。这表明大多数大学生的情绪会

大学生常见性心理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常见性心理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常见性心理问题及对策 罗朝阳 【摘要】当代大学生在性心理发展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生理发育提前,心理发展前倾,性观念开放和性行为公开化。大学生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常见的性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性意识如有被异性吸引、常想到性问题、性幻想及性梦等的困扰,性行为如自慰性行为、边缘性行为和婚前性行为等的困扰。大学生性心理困扰的原因主要与青春期提前、性知识的匮乏、性诱惑与性观念的混乱、性知识的渴求与教育的滞后等有关。解决大学生的性心理困扰,应该注意传授科学的性知识,打破性神秘感,男女生共同活动,满足与异性交往的需求,培养选择信息的能力,抵御不良性刺激,充实精神生活,转移兴奋点,增强自制力,用意志调节情感并应控制性冲动。 【关键词】大学生; 性心理; 对策 一大学生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常见性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性体像意识的困扰

这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男女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其第二性征。如唐爱武( 1989)的调查报告中就有50 %的女生和16 %的男生对青春期出现的第二性征感到害羞、不安和不理解;女性对自己的乳房发育不满意,为形体的胖瘦而烦恼。有的青少年由于片面追求苗条而形成体像障碍,男性对自己的生殖器不满意,为身材矮小而苦恼。有的青少年认识不到生长的突增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并不同时开始,因而产生体像和自信心方面的问题。 2 、性意识的困扰 个体在进入青春期后,伴随着生理的发育成熟,性意识也开始觉醒。大学生的性意识常见的有被异性吸引、常想性问题、性幻想及性梦等。这些性心理活动在大学生中十分普遍,许同学也能正确对待,但在一部分大学生中,性心理活动却成了困扰其心理、行为的不良因素,并且发生率极高。 3 性行为的困扰青少年的性行为主要是自慰性行为、边缘性行为和婚前性行为,其中以自慰行为最为常见。自慰行为(手淫)是构成心理困扰的重要原因之一。曹汉宾等报道,在被调查的600名大学生中, 79.5%有过手淫,手淫者中73.9%有自卑心理, 13.4%担心日后性功能障碍和影响生育。青少年常常为自己染上手淫习惯而担忧,不知道手淫是否会对身体和情感产生有害的影响,不知道这是否是一种少有的或不正常的活动,不知道其它人是否也有过手淫,也不知道这是否会损害以后的性生活。关于手淫会产生痤疮、精神失常或不育等种种荒诞的神话仍然到处泛滥。有调查发现,有35.8%的中学生有过约会,有20.1%的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