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教育学期末考试题和答案

大学教育学期末考试题和答案

一、填空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学记》。
2.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
3.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4.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5.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是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
6.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7.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是以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8.传授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主。
9.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度。
10.德育过程是出境学生的知、情、意、行综合发展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不断激发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相结合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作用。
二、判断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错)
2.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大教学论》。(错)
3.早在封建社会就有了终身教育的概念与实践。(错)
4.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对)
5.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说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错)
6.终身学习是当代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对)
7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独立个体和发展之中的人(对)
8.现代学校有了开发课程的权利(对)
9.教学就是上课。(错)
10.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是有条件的。(对)
11.巩固性原则要求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教育学生。(错)
三、名词解释
1.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收的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个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又有非正规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2.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所有参与教育活动的主体对教育的结果的期望,即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
3.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和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名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是指把知识经验传授给学习的人,使其由此得到提高,这种活动就是教学。狭义教学是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

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与技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过程。
5.知行统一原则:是指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既要重视道德知识的学习,向学生传授系统的道德规范与价值体系,更要重视道德行为的实际锻炼,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便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品德。
四、简答
1.学校教育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的条件
答:学校教育的个体发展特种功能的发挥,不是没有规律的,它要求学校按照教育办事,它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活动的价值。
从宏观上看,教育发展规模层次和水平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的需求,要考虑生产力发展和政治经济对教育的要求。要考虑社会发展的状况。
从微观上看,教育要发挥它的育人作用,也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教育自身的条件、家庭和家长的影响等等。包括人的可教育性和教育需求,学校教育者的高素质和教育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教育环境的许可和积极协调的多方面影响等。
2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育对经济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1)教育在生产劳动力:育与人的素质提高有密切的联系,它对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具有全面的有效的影响和作用。它可以改变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是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简单的劳动力成为复杂的劳动力从而提高和发展科学知识的物化程度。
(2)教育积累传播发展科学技术通过教育,原来人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为更多的人掌握,因而是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可以说教育是科学技术得以在生产中运用的中介和桥梁。
3.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
(1)创造性。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虽然需要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但决不能单纯模仿和机械重复,教师必须根据社会的要求,遵循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律,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最能奏效的方法和途径来实现教育目的。
(2)复杂性。从教师的劳动任务上看,教师劳动的目的不是生产某种物质产品,而是要生产一种新人,一种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新人。从劳动对象上看是复杂的,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从劳动方式上看,教师劳动方式是复杂多变的。
(3)长期性、连续性、广泛性、间接性,教师的劳动不是一种一蹴而就的活动,是一种具有长期性特点的劳动过程。
(4)协作性和个体性。教师的劳动主要表现为个体劳动。
(5)示范

性和主体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要带有强烈的示范性。
4.现代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民主平等性,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尊重学生是对现代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师和学生在政治地位上,在人格上,在真理面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2)尊师爱生。学生应该尊重和爱戴教师,教师应当热爱关心学生,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友爱,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3)教学相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提高的。
5结合你对中小学师生关系的了解,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树立教育民主思想。(2)提高法制意思,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3)提高业务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4)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6.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a演示法b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a练习法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d教学实践活动法e研究性学习方法
7教师如何备课
(1)备教材(2)备学生(3)备教法(4)制定教授计划a学期学年计划b单元课题计划c课时计划教案
8.德育过程的特点或规律
(1)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综合发展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不断激发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相结合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引导学生多方面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高的过程,是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据有渐进性、长期性、反复性。

论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