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讲;工程问题 2(吴文文)

第十讲;工程问题 2(吴文文)

第十讲;工程问题 2(吴文文)
第十讲;工程问题 2(吴文文)

第十讲 工程问题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工程问题中三个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工作总量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工作效率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

2. 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3. 掌握解决工程问题中的拆合思想。

4. 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的式子。

2. 教学难点:如何找出对应的工作效率和工作量,从而求出工作时间。

三、教学用具:无。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元旦就要到来了,为了迎接新年,老师给明明和芳芳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求他们为我们班做450面小红旗。根据去年的统计,芳芳如果单独做要15天做完,明明单独做要10天做完。为了尽早完成,老师要求他们两人合作,那么,需要多少天他们就可以做完呢?

师:老师先请同学们回答下面的问题? 生:

(1)芳芳一天可以做多少面小红旗? 450÷15=30(面)

(2)明明一天可以做多少面小红旗? 450÷10=45(面)

(3)如果合作,他们一天可以做多少面小红旗? 30+45=75(面)

(4)一共需要多少天? 450÷75=6(天)

师:同学们很快能回答出老师的这几个问题的答案,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所涉及到的数量关系:450面小红旗是老师安排的总任务,我们称它是工作总量,15天和10天分别是芳芳和明明完成这项任务的工作时间,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们每天完成的量,这个量我们称之为工作效率,简称工效。在实际生活中,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之间关系的问题我们统称为工程问题。根据上面的例子我们发现这三者之间存在这样的数量关系:

生: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师:实际的工程问题往往不知道工作总量的实际数量,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工作总量看做单位“1”。通过下面的例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根据单位“1”求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

例题讲解

例1.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现在两队合作,需要几天完成?

[分析] 这项工程的总量未知,我们把工作总量看做单位“1”,工作效率=工作时间1 1÷(101+15

1)=6(天) 答:两队合作,需要6天完成。

师:解决工程问题基本的思路是先求各自的工作效率,再求合作的工作效率,然后根据题意去寻找未知量所涉及到的数量关系式,例如,例1合作的工作时间=合作的工作量÷合作的工作效率。通过掌握这个思路,我们来看例2.

例2.一件工作,甲独做12小时完成,乙独做10小时完成,丙独做15小时完成。现在甲先做2小时,余下的由乙丙两人合作,还需几小时完成?

[分析] 根据题意,完成这项工作,是甲先做,乙丙后做,那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等量关系:甲的工作时间×甲的工作效率+乙丙的工效和×乙丙的合作时间=“1”,要求乙丙的合作时间我们必须先算出他们合作的工作量=1-甲的工作量

甲的工作量:

121×2=6

1 乙丙合作的工作量: 1-61=6

5 乙丙合作的工作时间:65÷(101+151)=5(小时) 答:余下的两人合作,还需要5小时。

师:通过例2我们发现,列出了等量关系后,思路就清晰了,下面我们继续学习通过列出等量关系,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

例3.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需12天完成,乙丙两队合作需15天完成,甲丙两队合作需20天完成,如果由甲、乙、丙三队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

[分析] 通过题目我们还是先看工作效率,单个的工作效率未知时我们就先看合作的工作效

率。显然,工效和有这样三个等式:甲+乙=

121 ①,乙+丙=151②,甲+丙=20

1③。 ①+②+③=(甲+乙)+(乙+丙)+(甲+丙)=2×(甲+乙+丙)=121+151+20

1 甲乙丙的工效和:(121+151+201)÷2=10

1 甲乙丙合作需要的时间:1÷101=10(天) 答:甲乙丙三队合作需要10天完成这项工程。

师:我们现在学习了怎样通过求出工作效率再求工作时间,现在通过练习巩固所学。 学生做A 组练习第一题和第二题。

例4.老刘和小李合作一件工作,要12天完成,如果让老刘先做8天,剩下的工作由小李单独做,小李还要14天才能完成。小李单独做这项工作需几天完成?

[分析]题目要求小李单独做需要的时间也就是要先转化为求他的工作效率。我们发现这项工作是这样完成的:老刘的工效×8+小李的工效×14=“1”. 单独的工效都未知,但是合作的工效已知,通过这个条件我们可以把小李的工作时间进行这样的拆分:14天可以看做是有8天和老刘合作,剩下的6天单独做,即老刘的工效×8+小李的工效×8+小李的工效×6=两人的工效和×8+小李的工效×6=“1”。

两人合作8小时完成:

121×8=3

2 还剩: 1-32=3

1 小李的工效: 31÷(14-8)=18

1 小李单独做这件工作需要:1÷181=18(天) 答:小李单独做这项工作需要18天完成。

师:这是工程问题中拆合法的应用,在工效和已知的情况下,把某一个的时间拆出一部分同另一个合起来从而求出合作的工作量,由此也可以计算出单独完成的工作量,从而求出单个的工作效率。接下来我们探讨工程问题中有休息的情况。

例5.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30天完成。现在他们两队一起做,其间甲队休息了3天,乙队休息了若干天。从开始到完成共用了16天。问乙队休息了几天?

[分析]这项工作是这样完成的:甲的工效×甲的工作时间+乙的工效×乙的工作时间=“1”。

甲的工作量: 13×

201=20

13 乙的工作量: 1- 2013=20

7 乙的工作时间:207÷301=10.5(天) 乙休息了: 16-10.5=5.5(天)

答:乙队休息了5.5天。

师:工程问题中我们要注意这项工作是如何完成的,根据这一点列出等式,从而让思路变得更加清晰。

练习:一件工程,甲队单独做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30天完成.现在两队合作,其间甲队休息了2天,乙队休息了若干天。从开始到完工共用了11天的时间,问乙队休息了多少天?

师:工程问题中不仅存在休息的情况,还涉及周期问题,我们看例6.

例6.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12小时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8小时完成。若甲先做1小时,然后乙接替甲做1小时,再由甲接替乙做1小时,......,如此交替工作,请问完成任务时,共用了几小时?

[分析]甲和乙按一定的顺序轮流交替工作,此时需要弄清一个循环周期的工作量,从而求出完成全部工作量需要多少个循环周期。

一个循环周期的工作量:

121+181=36

5 需循环的次数:1÷365=75

1(次) 循环7次完成的工作量:7×365=3635 余下工作量由甲单独做需要的时间:(1-3635)÷121=3

1(小时)

一共需要的时间:7×2+

31=1431(小时) 答:完成任务时共用了143

1小时。 练习: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10小时完成。如果按甲、乙;甲、乙……的顺序交替工作,每次1小时,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完成?

师:在周期工程问题中先弄清一个循环周期的工作量,利用周期规律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要注意的是最后不满一个周期的部分所需要的工作时间。

例7.一个水池,单开甲管5分钟灌满,单开乙管10分钟灌满,单开丙管15分钟可将水池水放尽。现在,甲乙丙三管齐开,2分钟够关闭乙管,再过3分钟后,还差0.8立方米的水灌满全池。水池的总容量是多少立方米?

[分析]这里要注意的是开丙管是放水,三管齐开时的工效和不再是三个的工作效率相加,而是把放水看做做减法。

甲乙丙三管齐开的工效和:

51+101-151=30

7 2分钟后放水: 307×2=15

7 甲管注水,丙管放水3分钟: (51-151)×3=15

6 5分钟共后还剩: 1-(157+156)=15

2 水池的总容量: 0.8÷152=6(立方米) 答:水池的总容量是6立方米。

师:这是我们分数应用题量率对应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单位“1”起了重要作用。接下来的例子我们来看单位“1”如何帮助我们思维。

例8. 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甲需10小时,乙需12小时,丙需15小时。有同样的仓库A 和B ,甲在A 仓库,乙在B 仓库同时开始搬运货物,丙开始帮甲搬运,中途又转向帮乙搬运,最后同时搬完两个仓库的货物,丙帮甲搬运了几个小时?

[分析]解决这类工程问题,我们需要从题目的条件中找出隐含的信息。甲乙丙同时开始搬运同时结束,在这个过程中,三人共同搬完了两个仓库的货物,如把其中一个的货物量看做单位“1”,那么两个仓库的总量为2.

甲乙丙搬完共需要的时间:2÷(

101+121+15

1)=8(小时) 甲在A 仓库搬运的工作量:101×8=5

4 丙帮助甲的时间:(1-54)÷151=3(小时) 答:丙帮甲搬运了3小时。

总结:今天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不同类型的工程问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要谨记工作总量未知时把工作总量看做单位“1”,在据此列出等式,根据等式转换求出要求的量。 作业:A 组第3题,4题; B 组第5题,6题,7题。C 组第8题。

板书设计:

工程问题

总结知识点 例题讲解过程 分析过程

作业:

1. 一段公路长30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1÷(101+15

1)=6(天) 答:两队合修6天可以完成。

2. 加工一批零件,由一个人单独做,甲要12小时,乙要10小时,丙要15小时。如果由甲乙丙三人合作,几小时可以完成这批零件的

4

3? 43÷(121+101+15

1)=3(小时) 答:3小时可以完成这批零件的43。

3.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0天完成,乙单独做15天可以完成,现在甲、乙合作,中途乙因病休息了几天,所以完成这项工作共用了8天,中途乙休息了几天?

(1-101×8)÷15

1=3(天) 8-3=5(天)

答:中途乙休息了5天。

4. 修一条路,甲队每天修8小时,5天完成,乙队每天修10小时,6天完成,两队合作,每天工作6小时,几天可以完成?

581?+10

61?)×6=41 1÷41=4(天) 答:4天可以完成。

5. 一项工程,甲单独干需要20天,乙单独干需要30天,现在由他们两人合作,又知甲在工作途中先请了3天事假,后因公出差了2天,求他们完成这项工程从开工到结束一共花了多少天?

1-301×(3+2)=6

5

65÷(201+30

1)+2+3=15(天) 答:一共花了15天。

6. 一个水池装了两种不同粗细的水管,甲种水管2根,乙种水管3根。甲种水管单独开一根12小时可把水池注满,乙种水管单独开一根18小时可把水池注满,如果2根甲水管先开,放了若干小时后,再打开3根乙水管,2小时将水池注满,问2根甲水管放了几小时? (1-181×3×2)÷(12

1×2)=4(小时 ) 答:2根甲水管放了4小时。

7. 某工厂预计30天完成一批加工零件,先由18名工人干了12天,完成了任务的31,现在因任务紧急,需要提前6天完成全部加工任务,问需要增加多少个工人?

(1-31)÷[(3

1÷18÷12)×(30-12-6)]-18=18(个) 答:需要增加18个工人。

8. 早上8点,甲乙两人在A 地,丙丁两人在B 地,四人同时出发,向对方出发,10分钟后,甲丙在途中相遇,8:12分,乙丙相遇,3分钟后,甲丁相遇,请问再过多长时间乙和丁会相遇?

8:12-8:00=12分钟

12+3=15分钟

101+121+151)-2×101=20

1 1÷201=20分钟 20-15=5分钟

答:再过5分钟乙和丁会相遇。

第六章-2夫琅和费多狭缝衍射和衍射光栅

§6.2夫琅和费多狭缝衍射和光栅 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衍射屏为平面透射振幅型黑白光栅,即由周期排列的狭缝构成,如图6-18所示,透明线条的宽度为a ,不透明线条的宽度为b ,光栅常数为d=a+b 。实验装置如图6-19所示. 图6-18 多缝衍射屏 图6-19 夫琅和费多缝衍射实验装置 由公式(6-1)可以导出夫琅和费多缝衍射的光强公式 (6-14) v Nv u u I I 22220sin sin sin ?= 式中 λθπsin a u = λθπsin d v = θ为衍射角 光强公式中的22sin u u 与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光强公式的形式相同,称为衍射因子,v Nv 22sin sin 是由通过各缝的光相互作用的结果,称为干涉因子。 多缝衍射光强的讨论 将光强公式(6-14)绘制成光强I 随sin θ变化的曲线,如图6-20所示,不难看出光强极 大位置主要取决于干涉因子v Nv 22sin sin ,当),2,1,0(,L ±±==k k v π时,有 222sin sin lim N v Nv k v =→π 说明在满足 dsin θ = k λ 的衍射方向上,光强为 2 202sin u u I N I = 在屏幕的中心θ=0处 1sin lim 2 20=→u u θ

光强取得极大值 .0 2I N I = 图6-20 多缝衍射光强分布曲线 在光强公式中,两因子中任一因子为零,P 点的光强都会为零。 当sinNv=0,sinv ≠0时, ,0sin sin 22=v Nv π)(21N k k v +=光强为零,光强极小的位置为,1,±,±,…;2,,…,。央零级极大不分开外, 其它各级次的不同干涉极大分布在不同的射方向上,形成光谱。 光栅性空间结构和光学性能(透射率或反射率或折射率)的衍射屏均称为光栅。 光栅镀反射膜的方法加工光栅,则这种光栅通过对光波振幅的衰减产k =012k =12N-1) 若入射为复色光,除中衍 具有周期的种类 按光的传输方向分类,有透射光栅和反射光栅。若用既可以当透射光栅使用,又可以当反射光栅使用。 按光栅表面形状分类,有平面光栅和凹面光栅,还有印在透明薄膜上的光栅。 从介质光学特性分类,有振幅型光栅和相位型光栅,振幅型光栅是生衍射效应,相位型光栅是通过改变光波的相位产生衍射效应。 有的光栅做成黑白光栅,或称矩形光栅、Ronchi 光栅,二值光栅,一个周期内可以清

工程经济学1-2

工程经济学 f 王贵春 a ?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 204 0年9月 蛛第一讲工程经济学概论 e第二讲工程经济基础知识—时间价值 o第三讲工程经济的确定性分析o第四讲投资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总第五讲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 轸第六讲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第七 讲工程经济的不确定性分析

物第八讲价值工程 o第九讲设备的经济分析

e工程(Engineering): Jt指人们应用科学的理论. 的手段和先进的设备来呢成的大而复杂的其体实践活动,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交通工程. 水利工程、港口工程乐 e 工程常常和技术联系在一握。 e 技术(Technology):Jt指人类活动的技能和人典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e 狭义的技术,一般Jt指劳动工*的总称,或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能力。 a 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a 经济(Economic):源于19世纪后半页。有多种含义: 1、经济長指生产关系 经济是指_ 民经济的总称 3、经济Jt指社会生产和歼生严,即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 现象和过程。 4.经济是指节约。 ?总结:经济是指用有限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严出或收益

&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e 经济的发展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 经济的彌耍足技术发展的前提和动力, 技术是达到经济的的手段和方法 e 技术的发展耍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 技术进步不仅取决于经济上的卿耍,还 耍考虑采用某项技术的相应的物质条件及经 济条&技术与经济是统一的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 正确处理技术与经疥的关系,JL研究技术经济的出发点 e 一方面,工程中包含了经济。工程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必 耍条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技术手段的运用O

021941610 工程经济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程经济》试题 课程代码:02194 一、单项选择题 1.现金、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资产属于(B) A.固定资产B.流动资产 C.无形资产D.其他资产 2.总成本费用中的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A) A。销售费用B.燃料费用 C.动力费用D.制造费用 3.能够反映收益和劳动耗费的综合指标是(D) A.产量B.生产率 C.投资总额D.设备利用率 4.从国民经济出发来考虑方案的经济效益称为(A) A.宏观经济效益B.直接经济效益 C.微观经济效益D.间接经济效益 5.资金的等值计算公式P=F(1+i)-n表示的是(A) A.一次支付现值公式B.一次支付终值公式 C.等额分付偿债基金公式D.等额分付资本回收公式 6.通货紧缩时,通货膨胀率为(B) A.正B.负 C.0 D.不确定 7.当计算出某项目的投资回收期Pt与基准投资回收期Pc比较时,若希望项目是可以接受的,则Pt 与Pc应满足(D) A.Pt+Pc B.Pc—Pt C.Pt>Pc D.Pt≤Pc 8.在计算净现值时,折现计算的基准时点一般为(B) A.建设期B.建设期初 C.生产期D.试生产期 9.线性盈亏平衡分析可以确定项目的(C) A.最大规模B.最佳规模 C.起始规模D.最优规模 10.研究项目的主要因素发生变化时,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预期值发生的变化,以判断这些因素对项目经济目标的影响程度称为(A) A.敏感性分析B.动态分析 C.静态分析D.风险决策分析 11.BOT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与项目投资企业签订一份特许经营权协议,政府授给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权,项目公司按照协议要求进行融资、建设、运营和项目管理,通过项目运营收入偿还贷款,在规定的特许经营期之后,此项目(D)

工程经济学的公式

公式 第二章 1.折旧的计算-直接上题 有一机器,原值10000元,残值为0,有效使用年限5年,求年折旧额. a.直线折旧法 年折旧额= (元) b.双倍余额递减法 第1年折旧额= 第2年折旧额= 第3年折旧额= 第4年折旧额= 第5年折旧额= (注:从到数第二年开始按直线计提折旧) 年限总和法 第1年折旧额= 第2年折旧额= 第3年折旧额= 第4年折旧额= 第5年折旧额= 2.总成本TC=TVC(固定成本)+TFC(可变成本) 3.边际成本曲线MC、平均成本曲线AC、平均变动成本曲线AVC、平均固定成本曲线AFC的 形状

※MC、AC、AVC、AFC关系注意:边际成本曲线MC穿过平均总成本曲线AC、平均变动成本曲线AVC的最低点 4.债务税后成本= (利息费用) X ( 1 - 所得税率) 5. NCF(净现金流量)=CI(现金流入量)-CO(现金流出量) 第三讲资金时间价值及等值计算 1. 单利 ●In =P · n · i F = P(1+i ? n) 式中,I表示利息总额,P表示本金现值,i表示利率,n表示计息期数,F代表本利和的未来值。 复利 ●F n=P ·(1+ i)n I = P(1+i)n – P ●存定期1年期,到期自动转存,就是复利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换算:实际利率i,名义利率r,每年计息次数为m。 i=(1+r/m)m-1 m=1,名义利率=实际利率,m>1,实际利率>名义利率。 连续计息:设名义利率为r,每年计复利n次,当n →∞时,连续复利一次性支付计算公式为: 2. 已知现值求终值: 是现值P与终值F的等值变换系数,称一次支付 复利终值系数,一次支付终值系数,记为(F/P,i,n)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