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弹力

★整体设计说明★

本课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有关形变的现象入手从而引出弹性及弹力概念的教学,再根据弹力的概念引出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的教学。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又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教材分析★

本节课由弹力、弹簧测力计两部分组成。弹力是三种基本常见力之一,是物体受力分析的基础知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初中力学知识占有重要地位。

★教法建议★

本课有两个内容:知道弹力的概念,认识并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上节力的作用效果入手,结合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形变现象引出弹力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以及它的工作原理,设计实验让学生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这节知识内容较少,第一块知识弹力熟悉抽象,第二块知识弹簧识测力计简单枯燥,如何吸引学生是关键。本着让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自主发展的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扩展学生实践研究的范围,诱发学生主体探究的动机,使学生在深层次的探索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艰辛和成功,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挥;给学生一个困难,让学生自己去克服;并从活动中中不断强化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学法引导★

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弹力概念的教学。然后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来进一步认识弹簧测力计。明确弹簧测力计的作用以及它的工作原理。这样安排学生学习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自然也就加深了理解。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3)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并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2.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2分钟)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请同学们思考下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学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师:给学生准备一个弹簧、一根橡皮筋、一块橡皮泥和一段铜丝。分别请同学上来用力拉弹簧、橡皮筋,挤压橡皮泥和弯折铜丝。松手后,观察他们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弹簧和橡皮筋松手后又恢复了原状;橡皮泥和铜丝松手后不能恢复原状。

教师:请同学们列举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类似现象。

学生甲:射箭时箭射出后弓会恢复原状;

学生乙:跳水运动运在跳板上起跳后跳板会恢复原状;

学生丙:面粉团可以捏成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它不能够恢复原状。

教师: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造成这些不同现象的原因吗?学了这节课之后你们就能够明白了。

【设计意图】从力的效果着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发现力的作用效果能使物体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从而引入对新课的教学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35分钟)

1.弹力

教师:同学们已经观察到了在自然界中有些物体能像橡皮筋一样拉伸后能够恢复原状,这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我们称为弹性;而像橡皮泥一样拉伸后不能够恢复原状的这也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我们称为塑性。

弹性: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特性叫弹性,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塑性: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特性叫塑性,这样的形变叫塑性形变;

教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下具有弹性性质的物体。现在老师手上有两个一样的小弹簧,首先请两个同学上来拉伸它,其中一位同学轻轻的拉伸它,另一个同学用你最大的力去拉伸它。台下的同学请观察下两者的不同。

学生:轻轻拉伸的弹簧松手后它能够恢复原状,并且它的形变比较小;用力拉伸的弹簧松手后未能恢复原状,并且它的形变很大。

教师:可见具有弹性的物体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弹性的,对它来说必须要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可能它就不具有弹性了。那么再请一个同学上来挤压下弹簧,请你告诉同学在挤压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我感受到在挤压过程中弹簧对我的手有力的作用,越往下挤感受到这个力越大。

教师:对于这种具有弹性的物体当我们让他们发生弹性形变时我们会感受到一个力,我们把这样的一个力就定义为弹力。

弹力: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下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首先根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我们知道产生弹力必定两个物体得相互接触,在没有发生形变时,哪怕两个物体接触也不会感受到弹力。可见弹力的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

教师:弹力在生活中的表现有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那么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中的物品和生活玩具,哪些是利用弹性工作的?

学生:弓箭、撑高跳竿、拍打的篮球等都是运用弹力工作的。

2.弹簧测力计

教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弹簧,请一个同学上来用不同的力来拉动弹簧,同学们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学生:在不同的力作用下,弹簧拉伸的长度会不一样长。

教师:那么弹簧拉伸的长度到底和它所受的拉力存在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就设计实验来探究下弹簧伸长量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步骤:(1)将弹簧悬挂在支架上,测量出弹簧原长记录在表格中;

(2)在弹簧上挂一个50g的钩码,计算出钩码的重力,测算出弹簧的长度,并将拉力,弹簧的长度及伸长的长度填表;

(3)在弹簧上加挂一个50g的钩码,重复以上步骤;

(4)在弹簧上再加挂一个50g的钩码,重复以上步骤。

教师:请同学们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学生:弹簧伸长量与拉力大小成正比。

教师:请同学们讨论下能不能根据弹簧的伸长量和拉力大小成正比这一原理制作一个能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呢?

活动:学生自制弹簧测力计

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室里的弹簧测力计。

(1)构造:弹簧、指针、挂钩、刻度盘

(2)单位:标识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上方,是“N”

(3)量程:弹簧测力计刻度盘上的最大示数

分度值:从0N到1N之间有十个小格,每一小格代表0.1N

(4)制作原理:弹簧伸长的长度和拉力成正比

(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便于读数;

2.观察指针是否在零点,否则要调零;

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

4.测力时,要使弹簧的方向和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5、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

教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分组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的物体,看看哪个小组

测得又快又准。

三、课堂小结(2分钟)

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

四、课堂例题(5分钟)

1.用手拉弹簧测力计越来越费力,是因为()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因为人是受力的物体,所以感到费力

C.弹簧越来越紧,阻力大,拉起来费

D.弹簧的伸长越长,所需拉力越来越大

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3.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B.只要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C.只要物体发生运动就一定受到弹力作用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产生弹力

五、达标测试(5分钟)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单独完成达标测试的8道题,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

六、布置作业(1分钟)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设计★

1.弹性: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特性叫弹性,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2.塑性: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特性叫塑性,这样的形变叫塑性形变。

3.弹力: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4.弹力的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物理 教案

目录 第七章力 (4) 第一节力 (4) 第一节弹力 (7) 第三节重力 (9) 第八章运动和力 (11)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11) 第二节二力平衡 (13) 第三节摩擦力 (17) 第九章压强 (20) 第一节压强 (20)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23) 第三节大气压强 (25)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8) 第十章浮力 (30) 第一节浮力 (30)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33) 第三节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 (39)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44) 第一节功 (44) 第二节功率 (48) 第三节动能和势能 (51) 第四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54)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56) 第一杠杆 (56) 第二节滑轮 (58) 第三节机械效率 (60)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二)讲授新课 1.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 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 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 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初二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课题:怎样认识力 主备人:于斌第6章第1课时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会说出力的定义、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 2、会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生活现象 学习重点、难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问题导学: 1、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认真阅读课文2页 6-1图要求举例生活用 力的单位、符号、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概念。 力产生的效果是:(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2、认真看课本5、6页仔细分析课本中的例子 (1)完成填写5页空白处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甲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2)、记住力的三要素 自学检测: 1、在6-2图中写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 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 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总结: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说明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 3、如图1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总结: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方法:1.看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 2.看物体的形状是否改变 达标测评: (一)必做题(共20分)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 B 小孩用力推墙,他同时也受到墙的推力 C 人坐在软沙发上,可发现沙发凹下去,还表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 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图 1 (a)、(b) 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 1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图 1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 变。[均选填“(a)”、或“(b)”] 3.人用绳吊着铝桶从深井里提水,手 受到向下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铝桶 C.绳子 D.手 4.力是_ ___对__ _作用,力不能脱离____而单独存在,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____物体和____物体.。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____N. 5.对于磁铁和铁钉之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明中正确的是( ) A.施力物体只是磁铁,受力物体只是铁钉 B.只有当磁铁与铁钉接触时,它们之间才有力的 作用 C.磁铁和铁钉不接触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D.磁铁对铁钉有吸引作用,铁钉对磁铁没有吸引 作用 (二)选做题: 用力划水,船才能向前进,划水的方向应该向哪个方向?为什么?

八年级下册物理弹力教案

第2节弹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2.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玩具弓(或弹弓)、钢尺(或废钢锯条)、弹簧、橡皮泥、橡皮筋、小车(带有弹簧)、拉力计、弹簧测力计、钩码、硬纸板等.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教师出示弹弓,并用力拉弹弓上的橡皮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用力拉橡皮筋时,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 师弹弓上橡皮筋的变化说明力可以产生什么作用效果? 生: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师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看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性质.

学生思考、讨论: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压缩弹簧,弹簧缩短. 师日常生活中类似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很多,如弓箭、钢尺、撑竿跳高的撑竿等.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弹性形变视频)学生观看并思考. 【进行新课】弹性和弹力 1.弹性 师请同学们就刚才看到的视频,结合观察教材P6页图7.2—1“撑竿跳高”思考,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撑竿等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师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叫做弹性. 板书:弹性:直尺、橡皮筋等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性质. 2.弹力 师请同学们自己弯曲钢尺、拉长橡皮筋(或弹簧)来感受下,体会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动手实验感受弹力(拉弹簧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 师刚才大家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弯曲钢尺、拉长橡皮筋、弹簧时,感受到钢尺、橡皮筋、弹簧对手有力的作用,即钢尺、橡皮筋、弹簧也在拉手,这表明橡皮筋、弹簧等在发生形变时产生了力,我们把这种力叫做弹力.我们用力拉弹簧、橡皮筋时,当超过了弹性范围后,弹簧被损坏(不能恢复原状)、橡皮筋被拉断,这时就不再是弹性形变.因此,我们把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板书:1.弹力:物体在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2.弹性形变: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的形变. 3.塑性 师请大家捏、拉橡皮泥,并想一想,橡皮泥与橡皮筋有什么不同? 学生动手实验,并回答:橡皮泥用力捏(拉)后发生变形,撤去力后不能恢复原形. 师像橡皮泥这样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做塑性.塑性不同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教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教案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 整体设计 生活中力的现象非常普遍,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有大量关于力的“概念”的认识,学生似乎对力是很熟悉的,但力是一个基本的物理概念,它有特定的物理内涵,有丰富的物理内容。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大量的生活、生产实例为基础,让学生从感觉力的作用效果人手,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一概念。 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要求不宜过高,力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逐步深化。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三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科学归纳就是要对各种不同的事物进行认真观察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和共性。力的概念的形成就是科

学归纳的一个好案例。本节的重点是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分析,发现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时,都要受到力的作用,从而得出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和形状改变的原因。本节的难点是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教学中引导学生归纳时,可以对归纳的方法进行一些点拨和提示,也可以在形成力的概念之前先做一些铺垫。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作力的示意图;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片或生活、生产中的力现象,以及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力的主要特征,从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3.通过探究活动感悟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弹力教案苏科版

力弹力 课题8.1力弹力(2) 课型新授课、习题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弹力及弹性势能。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会正确使用。 【情感与态度】: 对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通过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力的概念的建立。 2.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力的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弹簧弹簧测力计塑料尺铁丝橡皮筋(共5组) 教学课时 2 教学过程(第1课时)二次备课 一、问题引入,激发兴趣 大家会鼓掌吗?请试一试。 师:若大家只用一只手,请鼓掌。 为什么听不到掌声呢?我们学习第八章以后大家就会明白原因了。 二、学生自学: (任务一)认识什么是力: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上P44的内容,重点观察图8-1真的四幅图片, 思考以下问题: 1.结合具体的用力实例说明:什么是力?有力的作用至少要几个物 体?请解释“孤掌难鸣”。

2.请指出P44中图8-1各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除课本上的用力的实例外,请你再举出2-3个用力的实例,并指 出其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任务二)认识形变和弹力: 一。观察与实验:利用手边器材进行下列实验:手压气球;手压弹簧;手拉橡皮筋;手弯铁丝。并仔细观察气球、弹簧、橡皮筋、铁丝有何变化。 分析与思考: 1.力作用在物体上,可能会对这个物体产生什么效果? 2. 气球、弹簧、橡皮筋和铁丝的形变撤去外力后能不能恢复原状? 探究结果:叫弹性形变。 二、探究弹性形变与外力的关系: 观察与实验:利用手边器材按照课本P45活动8.1的要求进行实验,用大小不同得力压塑料尺和拉弹簧,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与思考: 1.对比分析上述实验现象,并完成P45活动8.1的中的填空。 由此可见: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 2. 当你的手压塑料尺时,弯曲的塑料尺对你的手有力的作用吗?当你的手拉弹簧时,伸长的弹簧对你的手有力的作用吗? 3.什么是弹力?哪些力属于弹力? (任务三)认识弹簧测力计 观察与思考:仔细观察你手边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刻度盘,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初二物理下册力 弹力 知识讲解

力弹力 撰稿:冯保国审稿:史会娜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 2、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4、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要点梳理】 要点一、什么是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要点诠释: ①从字面上看“物体对物体”说明有力的存在时,至少需要两个物体,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这就是力的物质性。“对”字前面的物体,我们常把它叫施力物体(因为它施加了力),“对”字后面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受力物体。有力存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例如:人推车,人对小车施加了力,小车受到了力,所以人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 ②物体间只有发生相互作用时才会有力,若只有物体,没有作用,也不会有力。 例如:人踢球,使球在草坪上滚动,人踢球时,人对球施加了力,人是施力物体,球是受力物体,当球离脚之后,人不再对球施力,球也就不再受踢力。 要点二、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两方面: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要点诠释: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三种情况: ①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例如:刚驶出站台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②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例如:匀速行驶的汽车拐弯了。 ③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改变。例如,向斜上方抛出的铅球,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发生变化。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例如用力捏橡皮泥,使橡皮泥变成各种形状;用力拉弓,使弓张开;将尺变弯等。都是在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要点三、弹力 概念: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力图恢复其原来的形状,而对另一个物体产生力,这个力叫做弹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教科版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用具: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休的吸引力。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 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推土机对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 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是力。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实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 2、演示实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 四、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 教师: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 (2)实验: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 教师: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2)教师:乒乓球向我们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五、练习 五、小结,练习(略) 第八章第一节什么是力

完整word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

《弹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二节弹力 二、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基础研究方法之一是实验.自主学习,团结协作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观察和测量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2、设计理念 本节课设计理念是让学生边探究边思考边试着应用,因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的场合是很多的.这种科学探究精神和对未知事情的探索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3、教材地位分析 本章是在前一节学过力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力学中常见的弹力、重力和摩擦力,本章知识是学习后续知识以杠杆、滑轮、压强、功、机械效率的基础,因此本章是初中物理基础的一章。本节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具体类型的力──弹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教学实践表明,弹力的概念难已概括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并不难学,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

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4、学情分析 本节课通过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到弹性形变是物体的一种特性,进而自主弹力概念,通过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尽量学生边思考边操作,自己摸索,从中学到规律性的东西,因为在新的课程理念中,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一个教学内容,同事还是一种精神---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究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并会使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关系;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理论服务于2.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弹簧伸长与受力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3.关注日常生活,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

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节弹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的探究,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过程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难点: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及使用。 【教法与学法】 1.教法:“探究式”教学模式,边实验、边总结并应用启发式的综合性教学法。 2.学法:学案导学自学、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 【探究新课堂】 【课前准备】 弹弓、气球、弹簧、橡皮泥、塑料直尺、弹簧测力计、钩码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教师让一个学生用弹弓打粉笔头,学生操作后,教师提出问题:是什么力把粉笔头打出去?学生凭感觉回答,教师由此引入新课。 【新授课】 (一)认识弹性和塑性 1.学生体验:让学生分别挤压气球、拉伸弹簧、挤压橡皮泥等物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1)手施加的力产生的效果是什么?

(2)撤去手上的力,物体的形状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弹性和塑性。 2.弹性和塑性 弹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则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我们把像弹簧这类物体所具有的这种特性,叫弹性。发生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注意: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形变就无法自动恢复,我们把这个限度叫作弹性限度。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二)认识弹力 1.学生体验:用手拉弹簧,弹簧发生形变,体验弹簧对手有力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接着提问:这个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观看撑竿跳的视频和再次体验用弹弓打粉笔头后回答。 2.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产生的这种力叫弹力。 (2)分析定义:教师提出问题: 由定义可知: 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什么? 弹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受力物体是谁? 弹力的方向怎样? 在学生讨论分析后回答。 (3)认识拉力、压力、支持力 教师通过一个图片,如图,引导学生认识支持力和压力都是弹力,通过拉弹簧,体验、认识拉力是弹力。 教师强调: ①弹力的大小是随着物体形变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②对同一物体而言,发生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③具有弹性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弹力,弹性物体只有在发生弹性形变时才具有弹力。 (三)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作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一、电压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 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重、难点: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课时:2时(1复习电路及学电压表的使用,2读数及实验)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 复习电流、电路知识,为新课做准备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荷的运动是靠什么做动力的呢?……电压 进行新课:1、电压:电压的作用就是使电荷做定向运动。 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有电源 电路必须闭合 其中电源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导体要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1)、符号:U (2)、单位:伏特,符号V,还有千伏(kV)、毫伏(mV)1kV=1000V 1V=1000mV 例:U=220V=kV= mV 2、电压的测量:用电压表,符号V (1)、电压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压表的使用:电压表必须和用电器并联(等于一断开的开关) 电压必须红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负极。 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 量程,并进行试触。) (3)、读数:确定量程……选择示数确定分度值…… 读数,写上单位 例: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 练: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 3、动手做: (1)、让学生连一电路,并连上电压表测电压。 (2)、读出电压的大小。 3、达标练习:课本后7页“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1、重点是电压表的使用,由于部分学生还是连错电路……串、并联混淆,教师可示范一遍或让学生先化出电路图。 2、读数应多练习几遍,学生使用的电压表量程有所不同, 最好要提示一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实验教案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条件。 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重点难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头发丝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说说弹簧测力计在使用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2.你能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根头发能承受的拉力? 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实验目的】 学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头发丝 【实验步骤】 1、观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最大刻度),认清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检查弹簧测力计不受力时,指针时否指在零刻度处。 2、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5N、10N等处,感受一下1N、5N、10N 的力有多大。

3、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质量已知(约1kg)的物体,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察 4、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匀速前进,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5、在倾斜放置的长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木板匀速上升,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6、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手拉头发,逐渐加大拉力,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实验记录】 【评估与交流】 能否用弹力橡皮筋制作测力计?为什么?

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重点 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教学难点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小的,这里有两个金属球,一个大一个小,我们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把这两个金属球放在手心感觉一下。 【师】这两个金属球哪个质量大? 【生】大金属球. 探究重力和它的质量是什么关系? 【提出问题】 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或假设】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照图23-1那样,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2、在图23-2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连接这些点,你发现它们落在一条什么样的曲线或直线上?你认为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77705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 力》教学设计77705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11 《弹力》教案 河北省任丘市某中学物理组:滕薏泽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一个物体受到力,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生: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下面请大家跟随老师 一起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层面出发做几个小实验。实验前请同学们听清 两个要求:一是用老师给你准备好的弹簧、橡皮筋、气球、橡皮泥、面团5种器材来 做实验;二是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注意分析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 点。好,开始实验(按压器材……撤去力……)。 生:根据要求开始实验,并观察现象。

(三)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师:下面请同学展示你的实验操作。 生:(学生上讲台演示自己设计的实验) 1.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撤去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 2.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被拉长;撤去力,橡皮筋恢复原状。 3.用力压气球,气球变形;撤去力,气球恢复原状。 4.用力压橡皮泥,橡皮泥变形;撤去力,橡皮泥没有恢复原状。 5.用力压面团,面团变形;撤去力,面团没有恢复原状。 师:请各小组(每3人一组)讨论这几种实验现象分类,并说出分类时的特点。 生:第一类:弹簧、橡皮筋、气球特点:受到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恢复原状。 第二类:橡皮泥、面团特点:受到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原状。 师:像弹簧这类物体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大家能给这种性质起个名称吗?(如学生想不 出来,可引导:用手按皮肤,皮肤凹陷;撤去力,恢复原状。这叫皮肤有) 生:弹性!(板书弹性定义) 师:像面团这类物体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叫做塑性。 弹性和塑性的应用非常广泛。请举出生活中应用弹性和塑性的例子。 生:弹性:弓箭、弹簧、蹦极、拉力器、跳跳床、弹簧门、跳板、撑杆跳、拍皮球…… 塑性:用橡皮泥捏小动物、揉面团、折纸、沙滩上留下脚印…… 师: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弹性。 师:请同学们拿好弹簧,听我的口令:拉长!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生:有点疼。说明伸长的弹簧对手有力的作用。 师:为什么有力的作用呢? 生:伸长的弹簧要恢复原状。 师: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弹力》。(板书本节课标题)(板书弹力定义)师:再次拉动弹簧,分析总结两物体(弹簧与手)之间,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生: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板书弹力产生的条件) 师:分析:贴在墙壁上的球是否受到弹力(不受) 其实除了刚才说的弹簧、橡皮筋能产生弹力以外,我们平时说的推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其实质都是弹力(同时具备产生弹力的两个条件)。 师:让学生轻轻拉弹簧,观察弹簧的变化。再用力拉弹簧,观察弹簧的变化。生:根据要求开始实验,并观察现象。 (教师补充:刚才我看到有的同学因为听了老师的话用力拉弹簧,就把能用的最大的力都用上了。模拟实验。结果弹簧被拉直了,再也回不去了。属于搞破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弹力、重力》知识点讲解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弹力、重力》知识 点讲解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弹力、重力》知识点讲解 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 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 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 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 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 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优秀教案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就是相互的。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就是相互的 教学用具: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就是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就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就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就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与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大家瞧,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就是也有力存在不?(演示)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吸引、拉、举等等就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就是吸铁石对铁休的吸引力。运动员举杠铃,举就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火车头拉车箱,拉就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 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组物体就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就是受力的。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与受力物。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推土机对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 教师: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就是力。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尤其就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就是受力物体。 三、物体间力的作用就是相互的 1、演示实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 2、演示实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 四、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 教师: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 (2)实验: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 教师: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2)教师:乒乓球向我们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五、练习 五、小结,练习 第八章第一节什么就是力 一.什么就是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弹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弹力教案 弹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应用也很广泛,我们最深入学习弹力是在八年级的物理课上。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 2.通过自制测力计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法:通过学生实验,感悟弹力的概念,了解测力计的原理.

分析归纳法:通过观察及实际使用测力计归纳出正确使用测力计的一般方法,并学会使用测力计. 教具准备 弹弓、钢尺、钢锯条、拉力器、弹簧、木板、钩码、铁架台、投影仪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出示玩具弓箭或弹弓)这是同学们小时候玩过的玩具.拉橡皮筋,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请同学们利用你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特性. (学生活动后汇报) [生]钢尺或钢锯条,在用力弯时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恢复原状, [生]我们平时用的橡皮用力扭时也会发生形变,松开手后又会恢复原状. [生]女同学扎辫子用的橡皮筋也是用力拉时能变长,松手后恢复原状. [生]用力按皮球时,球会凹下一个坑,松手后恢复原状. [师]同学们举出了这么多的例子,这些例子中物体的共同特性是什么? [生]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师]我们把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物质表现的是和弹性不一样的特性呢? [生]玩橡皮泥时,橡皮泥变形后就不能恢复原状.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节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2、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提起一桶水。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 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 (2)学生用图12.4-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3)学生看课文图12.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指物体的运动速度或方向发生了变化。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 (6)学生看课本图12.4-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弓被拉开了,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7)让学生再举些例子然后自己根据上述事件概括力作用的另一类效果。 *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八年级物理下册 弹力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2节弹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 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严谨细致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 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具准备 橡皮泥、气球、橡皮筋、弹簧、刻度尺、木板、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 播放视频:蹦床、蹦极、撑竿跳高、跳水等场景。

思考:撑竿跳高、跳板跳水比赛中,运动员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蹦极中的选手为什么下落到醉低点后又会上升?今天我们旧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弹性与塑性 1.活动: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器材进行实验。 实验1.用力压尺子,体会尺子对手的作用力,松手后,观察尺子的变化。 实验2.用力拉橡皮筋,体会橡皮筋对手的作用力,松手后,观察橡皮筋的变化。 实验3.用力捏橡皮泥,有何感觉?松手后,有何变化?用力握白纸呢? 问题:什么样的物体,摘挤压时,会明显地感觉它对我们的手有作用力? 2.学生先动手实验,探究完毕,学生间进行交流,互相解决问题,将不能解决的共同性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醉后得出结论。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并分析弹性和塑性的区别。 演示实验:用力拉弹簧,弹簧会伸长,松手后弹簧可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粗导线用力掰弯,松手后不能恢复原状。 归纳总结:(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如:橡皮筋、气球、弹簧等。 (2)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如:橡皮泥、粗导线等。 探究点二:弹力 活动:找一名学生演示用橡皮筋将粉笔头弹出去。 思考:不让橡皮筋发生形变,能把粉笔头弹出去吗?当使橡皮筋、弹簧、气球发生弹性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何感觉?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归纳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旧一定会产生弹力。物对支持面的压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活动:取出废旧圆珠笔里的小弹簧,先用较小的力拉,再用较大的力拉,观察发生形变后的变化。观察后一种情况下,撤去力后弹簧还能恢复原状吗? 总结: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旧不能恢复到原状。 弹力产生的条件:1.物体互相接触;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案讲解

丰南四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教学案 第七章力 课题:第一节力课型:新授教材内容:2页-5页总序第_____ 课时 主备人:___________ 副备人: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提示: 1. 课标要求: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认识力的三要素。 2. 结合所学知识,阅读课本2页-5页内容,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 状。认识力的三要素。 3. 结合自学将学案中的问题独立解决,将学习中的疑问和联想到的与本节有关的知识写在“学习拓展”栏中。

(五)、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1. 活动二:感受力的作用 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物体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也施 了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的。 讨论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并请试着加以解 释? 四、拓展提升: 1. 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 物体发生____________ ,二是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勺。此外,网拍击球的结 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使物体的生改变。 2. 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受力物是_____ 书对桌面也会产生压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受力物是。 3.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A. —个巴掌的力太小 B. 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4?请判断:“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这句话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 5?请大家回忆“神舟七号”升空的情景,试着说出其中所蕴含的力的知识。 6、画出一辆马车收到的力的示意图。马车收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为500N, 同时收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500N. 7、一个物体收到与水平方向成30度角向右上方的拉力,大小为300M画出力的示意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