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零点新金融》电子季刊-2014年第2季

《零点新金融》电子季刊-2014年第2季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零点新金融

2014年第2季

总第5期

新金融

创新实践

互联网金融专题 第三方支付专题

旅游保险专题

行业政策

数据信息

央行定向降准梅开二度

?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定向降准”的领域

将主要指向对发放“三农”、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定向降准”属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正向激励举措,与“全面降准”相比,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将金融资源更好地投放到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

?继央行4月重启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分别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县域农村合作银行

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后,6月9日,央行再次扩大定向降准范围。从2014年6月16日起,央行将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和小微企业等领域。此次定向降低准备金率就是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资金更多地配置到实体经济中需要支持的领域,

确保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更加顺畅。这意味着,存贷比较低、“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较高的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成为最大受益者。

?一来无法改变金融机构惜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阻的事实,二来无法改变存款创造后,货币流入产能过剩和融资平台等强势部门的趋势。

机会 挑战 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信贷结构优化,

实现稳增长调结构双重目标

定向降准并非结构调整“万能药”

银监会新修商业银行内控四原则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和其他监管法规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商业银行内部

控制指引》(2002年制定,2007年修订)在实际执行中已有所局限。对此,银监会于近日起草

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修订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引修订》)。

?新修订的《指引修订》提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遵循四大基本原则:全覆盖原则、制衡性

原则、审慎性原则、相匹配原则,去掉了旧版《指引》中有效、独立两大原则,新增了制衡

性原则和相匹配原则。

?新提出制衡性原则,要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

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制衡性原则被认为是对银行关键岗位有所监督的

一大措施。

?新提出的相匹配原则,要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与管理模式、业务规模、产品复杂程度、

风险状况等相适应,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对重大事项及时开展内控评价,促

进商业银行内控体系建设

?《指引修订》补充完善了内控评价的工作要求,推动内控评价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以利于促进商业银行不断改进其内控设计与运行。

内控实效需持续跟进

?银监会要求,银行要根据业务经营情况和风险状况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频率,至少每年开展一次。

?同时,银监会要求要强化结果运用,将内控评价结果作

机会挑战

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催生存款保险制度

4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2014年将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同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完善市场化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并称将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促进重点行业结构调整;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同时报告表示在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基础上,推进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为金融机构进行资产、负债调整开辟正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在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同时,防范可能的系统性风险。

各级商业银行差异化竞争,重新定位

?在利率市场化之前,我国各级商业银行基本处于同质化的竞争格局,而忽视在银行规模、资金成本、目标客户、风险偏好等方面的差异性,市场利率化将促使商业银行注重起这些差异,并充分扬长避短,术业有专攻,形成差异化的竞争格局,而差异化的竞争格局在初始形成阶段,将带来商业银行的重新定位选择机会,而这种机会由于伴随着市场的重新分配,将能够使商业银行在成熟考虑,郑重选择后,向着对自身发展有利的定位

全面利率市场化时,中小银行挑战严峻

?利率市场化必须要有公平公正的

市场化环境,必须要有科学的市

场化的监管,同时必须要有市场

化的企业制度,这样就从环境、

法律和市场主体上三足鼎立,才

能推动利率市场化;而站在中小

银行的角度来看,由于中小银行

的议价能力低、资源少,利率放

开之后中小银行的生存环境更加

机会挑战

监管部门联合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

?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全面推进,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创新活跃、发展较快,在便利

流动性管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

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充分、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为进一步规

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经营行为,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于5月16

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

?《通知》逐项界定并规范了同业拆借、同业存款、同业借款、同业代付、买入返售(卖

出回购)等同业投融资业务。要求金融机构开展的以投融资为核心的同业业务,应当按

照各项交易的业务实质归入上述基本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同业业务实施分类管理。

同业业务规范性提升

?强化了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内外部管理要求,规范了会计核算和资本计量要求,设置了同业业务期限和风险集中度要求,强调了加强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为金融机构规范开展同业业务开了“正门”,支持金融机构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常规发展,积极参与银行间市场的同业存单业务试点,提高资产负债管理的主动性、

对相关部门的衔接性和一致性要求高

?在分业监管的体制下,监管部门从各自行业监管和风险防范的角度出发,对于其中有相互关联的政策和规定,需要在相关部门之间进行充分的协调和沟通,使之相互之间能够有比较好的衔接和一致性,统一认识,达到明确政策方向、监管规则和监管责任的目的。

机会挑战

新金融

创新实践

互联网金融专题 第三方支付专题

旅游保险专题

行业政策

数据信息

金融热点数据之总体篇

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同比上升

?2014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0.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4146亿元(具体构成见下图)。

?从融资结构看,2014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4.3%,同比增加4.3%。

2014年上半年社会融资金额构成情况(单位:亿元)

2季度贷款总体需求降低,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最高

?央行《2014年二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

71.6%,较上季下降6.6个百分点。 2014年2季度贷款需求指数(单位:%)

57400

4632

13500

4601

7871 13000 2022

人民币贷款 外币贷款 委托贷款 信托贷款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 企业债券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

63.0%

62.0%

57.9%

64.9%

72.9%

50.0%

60.0%

70.0%

80.0%

制造业贷款 非制造业贷款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微型企业

?分行业看,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和非制造业贷款需求较上季分别下降4.7和3.8个百分点;分规模看,大、中、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较上季分别下降2.4、4.8和4.6个百分点。

备注:制造业、非制造业是按行业分类

大、中、小微型企业贷款是按规模分类

10.6万亿

71.6%

金融热点数据之总体篇(续)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5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3%。进入2014年,CPI 同比上涨幅度呈波动态势,5月CPI 同比上涨2.5%。

?PPI 持续下行,但从3月份开始,由于需求回升以及国家对过剩产能的调控,下行趋势递减。

2.1

2.7 2.7 2.6

3.1 3.2 3.0

2.5 2.5

2.0

2.4

1.8

2.5

-2.9 -2.7

-2.3

-1.6

-1.3 -1.5 -1.4 -1.4

-1.6

-2

-2.3

-2

-1.4

-4

-3 -2 -1 0

1 2 3 4 CPI 同比增幅

PPI 同比增幅

2013.5-2014.5全国CPI 、PPI 同比增幅对比图(单位:%)

通胀风险呈波动态势,PPI 下行趋势减弱

50.8 50.1 50.3 51 51.1

51.4 51.4

51

50.5

50.2 50.3 50.4

50.8

49.2 48.2

47.7

50.1 50.2

51.3

50.8

50.5

49.5

48.5

48 48.1

49.7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官方PMI

汇丰PMI 2013.5-2014.5,官方PMI 与汇丰PMI 对比图(单位:%)

PMI 稳中缓慢回升,制造业经济有回暖迹象

?2014年5月,中国制造业PMI 为50.8%,比上月提升了0.4个百分点,自今年2月以来,我国制造业经济暂时结束了下降走势,初步显现出小幅增长迹象,但距去年年末的至高点,仍有小幅差距。

50.8%

2.3%

2014年6月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情况(法人)(单位:万亿元)

?据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6月份,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达141.9万亿;

?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为67.25万亿元,总负债为62.61万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为30.18万亿元,总负债为28.43万亿元;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为16.77万亿元,总负债为15.66万亿元;其他类金融机构总资产为27.69万亿元,总负债为25.68万亿元。 。

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创新高 2014年2季度银行家信心与银行业景气指数(单位:%)

银行家信心与银行家景气指数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2014. Q2银行家信心指数下降为53.7%,较上季

下降13.9个百分点,创近一年来新低。

?2014.Q2银行业景气指数为73.1%,较上季也下降了2.1个百分点。

72.2%

64.1%

61.0%

71.3%

67.6%

53.7%

79.8%

77.3% 76.9%

77.9% 75.2%

73.1%

50.0%

60.0%

70.0%

80.0%

90.0%

2013Q1

2013Q2

2013Q3

2013Q4

2014Q1

2014Q2

银行家信心指数 银行业景气指数

141.9 万亿

53.7%

67.3 30.2 16.8 27.7

62.6

28.4

15.7

25.7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大型商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

其他类金融机构

资产

负债

?据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5月,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9765.7亿元,同比增长26.1%;

?其中,产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951.7亿元,寿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855.5亿元,健康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21.8亿元,人身意外伤害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36.6亿元。

2014年1-5月保险市场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率对比(单位:%)

?2014年1-5月,保险业原保费赔付支出共计2958.9亿元,同比增长19.3%。其中,产险业务赔款1416.4亿元,寿险业务给付1275.3亿元,健康险业务赔款和给付217.3亿元,意外险业务赔款50.0亿元。

?其中,健康险给付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健康险业务赔付金额同比增长42.1%,在各险种中增速最快。保险公司的赔付支出上升也表明保险业在更好地发挥对社会的经济补偿功能。

健康险业务原保费增长最高 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增加,彰显风险保障作用

2014年1-5月保险市场原保费赔付支出同比增长率对比(单位:%)

13.3%

19.4%

23.2%

42.1%

产险 意外险 寿险 健康险

26.1%

19.3%

财产险

意外险

寿险

健康险

16.1%

19.9%

28.7%

58.8%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5月份货币型基金规模为19202.56亿元,同比增长240.4%;

?从2013年四季度开始,我国货币型基金规模开始保持逐步上升的态势,但从今年三月起,增速放缓且有波动。

9532.4

14233.8

14577.9

17515.6

19202.6

27.5% 49.3%

2.4%

20.2%

9.6%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2014.1

2014.2

2014.3 2014.4 2014.5

货币型基金 增长率

2014年1-5月 货币基金份额净值概况(单位:亿元,%)

注:增长率为较上月增长情况

?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净值波动不大,并且从2季度开始,这两类型基金净值负增长的压力有所缓和,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

?受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影响,春节后银行资金相对宽松,导致货币基金的回报率大幅回落,所以导致在2月份增长率创新高后,又迅速回落。

?债券型基金,在经历1月份的下降后,2月有所反弹,但状态并不稳定,3月份后才初步呈现稳步回升的迹象。

货币型基金规模持续上升,增速时有波动

注:增长率为较上月增长情况

2014年1-5月 不同投资对象的基金份额净值月份增长率(单位:%)

-40.0%

-20.0% 0.0% 20.0% 40.0% 60.0% 2013.12 2014.1 2014.2 2014.3 2014.4 2014.5

股票型 混合型 债券型 货币型

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相对稳定

240.4%

新金融

创新实践

互联网金融专题 第三方支付专题

旅游保险专题

行业政策

数据信息

我国旅游保险的发展历程

1996.10 1997.9 1999 2001.9 2001.12

?国务院第205号令发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对旅行社投保“旅游意外保险”首次提出了要求,规定“旅行社组织旅游,应当为旅游者办理旅游意外保险”。

?9月1日起施行的《旅行社办理旅游意外保险暂行规定》第二条对

“旅游意外保险”的定义作了明确的界定,指出旅游意外保险是指旅行社在组织团队旅游时,为保护旅游者的利益,代旅游者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一旦旅游者在旅游期间发生意外事故,按合同约定由承保保险公司向旅游者支付保险金的行为。

?1999年,中国人寿在国内首家推出了《旅游意外保险条款》,随后其他公司也纷纷效仿,旅游保险渐成规模。

?国家旅游局第14号令发布的《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要

求旅行社必须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旅行社责任保险,是指旅行社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保险公司对旅行社在从事旅游业务经营活动中,致使旅游者人身、财产遭受损害应由旅行社承担责任,担赔偿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国家旅游局《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进一步规定,旅行社在与旅客签订旅游合同时,应当推荐旅游者购买相关的旅行保险。

我国旅游保险的分类及内容

游客意外伤害保险

旅游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住宿游客人身保险

旅游救助保险 旅游求援保险 我国旅游保险分类

我国旅游保险保障内容

紧急医疗保障

旅行顺滑保障 个人财物保障

人身意外保障

其他旅行保障

住院医疗费用 门诊医疗费用 医疗运送和送返

意外住院津贴 航班延误 行李延误

旅行缩短 个人现金丢失 旅行证件丢失 行李丢失或损坏

手机损毁或遗失 意外身故 意外残疾或烧伤 急性病身故 公共交通工具意外 个人第三者责任 信用卡盗刷

亲属慰问探望

旅行期间的非法拘禁及绑架

2013中国旅游市场总体情况

2100 2641

2960

3250

133.8 135.4

132.4

129.1

57.4 70.3

81.4

97.3

2010 2011 2012 2013 出境游入境游国内游

2013年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和重大意义的一年;

?2013全年旅游总收入达294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

?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26276亿元,同比增长15.7%;

?入境过夜游客人数5569万人次,同比下降3.5%;旅游外汇收入约517亿美元,同比增长3.3%

?总体而言,以国内旅游为主的新的市场格局已经建立起来,呈现出“三增一减”的趋势,即基于国民消费的国内旅游市场增加,出境旅游市场增加,入境旅游市场相对回缩。

2010-2013,我国旅游市场规模(单位:百万人次)

我国旅游保险投保率横纵均处于滞后水平

83%

17%

19%

81%

VS

发达国家

中国

2012年旅游保险投保率:中外对比

旅游市场规模 VS 旅游保险市场规模

旅游保险市场

旅游市场

?意外险规模461.34亿元;

?投保比例不足20%;

?主动投保不足3%;

?国内旅游人数达32.62亿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达2.63万亿元; ?出境旅游人数约9819万人次;

?欧美国家,出游民众购买旅游保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在日本,购买旅游保险的比例为90%;在中国香港也达到了50%; ?在香港,市民可以直接在网络上选购旅游保险,一些国家可以通过购买自助保险卡或使用“手机钱包”的方式,通过电话、短信进行投保。

我国旅游市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出游形式:旅游市场进入大众化旅游时期,散客市场发力,未来出行形式将呈现半自助游,自由行以及团队游三足鼎立的态势。

1.《中国自由行旅游发展报告(2012-2013)》显示,目前国内出境旅游有超过70%的客源不是由旅行社来服务的;

2. 2012年国内旅游市场接近30亿人次,跟随旅游团的比例预计不足5%;

3. 因此,个人自由行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今后,国内旅游业将向多元化、个性化的休闲度假旅游发展。

渠道触点:电商渠道将逐步取代旅行社传统模式。

1.我国旅行社的传统模式主要围绕团客开展,伴随消费升级、散客比重持续上升,能够率先为出游者提供个性化、休闲化、定制化高端旅游产品,并且能够利用网络平台提高渠道效率的旅行社主体无疑将更具优势,利用电商进行产品设计和渠道营销尤为重要。

2.《中国在线旅游预订行业报告(2012-2013)》显示,随着旅游行业的火热发展态势,在线旅游预订市场也随之水涨船高,截至2013年6月,中国在线旅游预订用户规模达到1.33 亿,网民使用率为22.4%。

中国旅游消费者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由传统的走马观花的观光游向停留时间更长、出游频率更高、消费能力更强、休闲度假游转变。

旅游需求:处在从“单一观光型”到“观光度假”再到“需求多元化”的多层次并存和逐步过渡的阶段。

消费者旅游险投保,“习惯性”是主因

?携程最新发布的《旅游意外险投保理赔报告》显示:当问及

“什么情况下购买旅游保险”时,超过七成的旅游者表示

“习惯性购买,出行有保障放心”(73%)。其他动机依次

是,在旅途中有高风险项目(29%)、目的地不安全

(26%)、出游中有老人和小孩(24%)等情景中也有一定

的购买旅游保险需求。

?由此可见,习惯性购买旅游保险的游客占大多数,并认为购

买后出游有保障,更放心;同时,担心目的地以及旅行过程

中是否安全,也是重要影响因素;此外,旅途中若有老人和

孩子的,也会关注旅游保险。

旅游“裸奔”人群,多心存侥幸

在零点最新的搭车调研中,询问未购买过旅游保险(“裸奔”)的消费者,不购买的原因。62名受访者,

24.2%的人心存侥幸,认为出去玩发生险情的几率很小;有22.6%的受访者表示已经购买过其他的意外保

险,无需重复购买;另外22.6%表示对旅游保险不了解,所以没买;21.0%的受访者表示不买的原因是理赔会比较麻烦。

心存侥幸

不了解已有其他保障

怕理赔麻烦

24.2% 22.6% 22.6% 21.0%

我国人寿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 12页)

我国人寿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 12页)

我国寿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杨舸 1,田澎1,叶建华2 (1.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上海200030;2.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34) 摘要:应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我国寿险需求进行了实证研究。与已有的研究相比,本文消除了保费收入数据中因统计口径变化带来的影响,建摸时考虑了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而且考查了更长的时间跨度。研究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寿险业自身的发展是寿险需求增长的根本原因,实际利率和少年儿童赡养(抚养)率对寿险需求也有显著的影响,社会的老龄化、预期通货膨胀率和不断提高的教育水平对寿险需求的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寿险需求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平稳时间序列 中图分类号:F840.62 JEL: G22, C22 文献标识码:A Empirical Study on Effect Factors of Life Insurance Demand in China Yang Ge1, Tian Peng1, Ye Jian-hua2 (1.Antai 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杨舸(1972-),男,贵州贵阳人,讲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风险管理与保险、应用统计与决策分析、金融系统工程。

虚假回归。 本文克服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上述缺点,运用自回归分别滞后模型,对影响我国寿险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此外,本文使用1982-2002年全国寿险保费收入年度数据,与已有的实证研究相比,所涉及的时间跨度更长。 二、文献回顾 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上看,对寿险需求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对寿险需求的理论研究。这类研究通常在不确定性理论基础上,研究寿险需求动机,从理论上分析人们在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时,风险态度、遗赠动机、通货膨胀、财富等因素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针对寿险需求的实证研究。这类研究通过实证数据,建立寿险需求与相关影响因素间的计量经济模型,应用多变量解释影响寿险需求的因素。 寿险需求的理论研究是实证研究的基础,它揭示寿险需求的根本原因。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Yaari在1965年的一篇文章算是较早的文献。在期望效用理论的范式下,Yaari[4]从理论上研究了保险的需求,尤其是人寿保险的需求。他的 研究表明,由于未来寿命的不确定,人们更倾向于现在消费而不是选择以后消费(也及Fisher所说的“不耐”心理,Yaari 从理论上说明了它的影响。),保险的作用在于消除了这种寿 命不确定带来的影响。Yaari的研究成为很多寿险需求理论研究的起点。在他的基础上,Hakansson[5]、Fischer[6])、Karni 和Zilcha[7]进行了扩展。他们的研究表明,风险资产的存在不会改变人们对保险的需求或消费,人寿保险的需求主要是为了消除由于寿命的不确定带来的收入风险,而不是为了消除资产的风险。这个结论说明,寿险的作用主要是储蓄和保障,而不是投资。Lewis[8]则拓宽了研究视角,从被抚养人的角度而不单单从投保人的角度研究寿险需求。他认为保险的购买不仅仅是出于投保人自己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其被抚养人(如妻子、子女)获得保障的需要,投保人家庭成员的风险偏好也会影响保险需求。 在寿险需求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近半个世纪来对寿险需求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主要对影响寿险需求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在实证研究中分析的影响因素很多,但概括起来可以分成两大类:人口因素和经济及金融因素。人口因素主要指年龄、期望寿命、教育程度和赡养(抚养)率等与人口结构相关的因素;经济及金融因素主要包括收入、财富和价格水平等与经济有关的因素。这些因素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尤其是涉及经济及金融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实证研究取得了一些较为一致的结论。但实证研究中也留下一些相互冲突的结论。有些因素在某些实证研究中与寿险需求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在另一些研究中这种相关关系并不显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趋势及改革重点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国内的资金流、客户流和信息流将发生跨国界的流动,这意味着我国的金融市场将成为一个面向全球的开放市场。因此面对“入世”后各方面的挑战,国内商业银行将加快调整发展战略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其他商业银行及各类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更进一步的改革深化,挑战与机遇并存,这就有必要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制的现状及如何发展作一些分析。本文从不同方面讨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就此提出改革重点,讲述商业银行下一步改革的具体措施和目标。 关键字:商业银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改革重点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在短短20年里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了市场化的金融体系,而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发展对金融体系的改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我国银行业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自由化、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和改革开放的推动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入世以后,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趋向倍受关注。因此,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和改革的趋势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间业务仍存在创新不够、产品档次不高等问题。因此,改革商业银行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进一步加大中间业务创新力度,推动中间业务发展。 2 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在银行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信用活动中占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商业银行存贷业务在银行体系的存贷业务中占最大比重,是企业贷款的主要供应者,它的业务活动影响着企业经营的方向和规模,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并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密切联系;它们通过办理非现金结算加速了货币的周转,起着创造存款货币的作用;它们为客户提供多种服务,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便利。虽然商业银行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已日趋消失,但在许多方面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能替代的,仍是银行体系的基本环节。 下面是五大商业银行1998年和2009年营业状况的对比。 表1 1998年我国五大商业银行状况 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1998年卷) 表2 2009年我国五大商业银行状况 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2010》 根据以上两表的数据,我们将资本总额和存款分别进行时间上的对比,观察1998到2009这12年间五大商业银行资本总额和存款的增长态势,得出了下表的结果

中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一个联立方程计量模型的经验解释

中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一个联立方程计量模型的经验解释 2008-9-12 [摘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长期以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与金融中介体及股票市场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并用广义矩的系统估计方法(GMM),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金融中介体市场尤其是存款货币银行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存款货币银行效率的提高却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用;股票市场的规模及流动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很明显;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联立方程,广义矩阵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回顾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Schumpeter,1911)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论断:金融中介提供的服务(推动储蓄、评估项目、管理风险、监督管理者及便利交易等)是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所必需的,也就是说金融的发展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希克斯(Hicks,1969)的研究发现金融创新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作用与技术创新同样重要。戈德史密斯(Goldsmith,1969)和麦金农(Mckinnon,1973)对一些国家所做的经验研究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金和莱文(King and Levine,1993)建立模型对80多个国家1960年到1989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熊彼特的论断是正确的,即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也有很多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在经济增长中是一个相对不重要的因素。Levine和Zervos(1998)用41个国家1976—1993年的面板数据做回归,得出结论认为银行和股票市场的指标与当前及以后的经济增长率有很强的相关性。罗宾逊(Robinson,1952)提出金融仅仅是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卢卡斯(Lucas,1988)提出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被“过分强调”了。他们认为经济发展会创造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这种需求导致金融部门的发展,是经济增长带动金融部门发展而不是金融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Arestis和Demetriades(1997)分别对德国和美国两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因果关系不仅因国家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可能有本质的区别。 国内学者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很多的研究,采用的方法及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国内学者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块:金融中介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股票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中一部分是把两块结合在一起研究,还有一部分则是分别研究金融中介及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谈儒勇(1999)用1993—1998年的季度数据分别验证了我国金融中介市场及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金融中介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有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他认为这意味着金

经济学金融学数据库

经济学金融学数据库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https://www.wendangku.net/doc/c25235103.html,,中国商务部、中国证监会网站等,各种证券软件。 中国股票市场交易数据库(CSMAR)是国泰安公司联合香港大学,针对高等院校、金融证券机构的专家学者,对于中国股票市场分析研究的需要,而设计研发的高级专业金融会计数据库系统,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中国证券市场交易数据。 世华资讯 ? ?IMF的国际金融数据库免费注册 ?IMF的国金年鉴数据资源可以通过免费注册在线获取。请先打开页面: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25235103.html, ,然后用你的电子信箱进行注册,进入信箱收到IFS发出的确认邮件并点击相应的链接激活你的ID。现在你可以享受60天的试用服务了。现在重新进入https://www.wendangku.net/doc/c25235103.html, ,进行登录,有35000个时间序列(包括200多个国家地区)供你使用,而且查找的数据可以根据你的不同需要,选择: ?1、不同的周期频率的数据(如以年、季、月为周期) ?2、生成不同的下载文件格式(html 、xls等等) ?3、设定不同的起止时间 ?!全球各国及地区的统计年报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25235103.html,/unsd/methods/inter-natlinks/refs3.htm ?各国宏观数据的主力网站。 ?!BEA 经济分析局(美国)https://www.wendangku.net/doc/c25235103.html,/ 档次高,数据很多 ?!亚洲开发银行*** *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25235103.html,/ 数据和文章。 ?!美国商业部统计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25235103.html,/ ?!东盟官方网站***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25235103.html,/13100.htm ?有各国的宏观数据,还有相关的论文。对研究东亚货币很有用。 ?!经济研究(美联储系统)***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25235103.html,/ ?有关于货币的一些历史数据。 ?!经济统计情况(美国白宫)***https://www.wendangku.net/doc/c25235103.html,/fsbr/esbr.html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

1996年第12期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 易 纲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一、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概况 中国金融资产主要分为:流通中现金、金融机构存款、金融机构贷款、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表1列出了1978、1986、1991、1995年中国主要金融资产分布情况(见表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资产由单一的银行资产向市场化、多元化方向发展。1981-1995年累计发行国债4794139亿元,国家投资债和投资公司债共313198亿元,金融机构债1182197亿元,企业债173813亿元,股票(A股面值)119156亿元,大额存单1796128亿元(中国证监会,1995)。这些金融工具的出现为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中国金融资产的大部分仍是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存贷款。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占金融资产总量的比例1978年为93%,1986年为87%,1991年为84%,1995年为83%。这一比例改革开放以来虽呈下降趋势,但90年代以来下降缓慢,说明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尽人意。中国金融资产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94%上升到1995年的221%,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中金融深化(货币化)的过程。80年代这一比重上升较快,进入90年代上升速度慢了下来。 中国的储蓄主体在改革中也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政府和国营企业变为现在的老百姓。据世界银行专家估计,中国改革前政府积累占总积累的比重一直在70%以上。1978年国内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15%,其中居民储蓄占112%,政府储蓄占1514%,企业储蓄占1819%。也就是说,1978年社会总储蓄的9617%来自政府和国营企业。1978年末,中国居民储蓄余额只有21016亿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19%,占当年社会存款总额的1612%。 改革前,国家是储蓄主体,也是投资主体,因而不需要金融中介。国有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来自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主要作为流动资金。银行的贷款也主要来自政府和国有企事业的存款。1978年,企事业存款和财政存款之和为108919亿元,占银行存款总额的8318%。 1995年底中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514万亿,其中近3万亿是居民储蓄。储蓄者和投资者分离了,最大的储蓄者是老百姓,最大的投资者是国家。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变得非常重要了。国家通过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控制,用老百姓的钱投资建设国有企业。因此,国营企业的真正所有者,可以说是在国家银行里存款的老百姓。 宏观的金融资产结构必然反映到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上来。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是中国企业资金来源的主渠道。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来获得资金。从1986年开始发行企业债,到1995年,共发行企业债173813亿元。1995年末,股票市值(A股)约4500亿,其中只有1/3上市流通的个人股。国家股大多是靠过去已有的投入和土地价值折算

金融发展_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_协整分析及其Granger因果检验

中国农村观察2005.2金融发展、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 )))协整分析及其Granger因果检验 姚耀军 (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VAR模型及其协整分析,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中国1978~2002年金融发展、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作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且两者具有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金融发展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且两者也具有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城市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且前者是后者的Granger原因。 关键词:金融发展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 一、文献综述 很多文献指出,中国严重的收入不均状况与日益扩大的地区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有关(Yao&Zhu,1998;Khan&Riskin,1998;李实和赵人伟,1999;Yang,1999;Kanbur&Zhang, 1999;李实,2003)。而且地区收入差距本身也与城乡收入差距有关(Tsui,1993;Hussain,et al., 1994;Kanbur&Zhang,1999)。Yang(1996)、Ye(1996)、Xue(1997)、Yang(1999)、Kanbur& Zhang(1999)、李实(2003)报告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许多研究(Shi、Sicular&Zhao,2002; Shi,2002;Lu,2002;Yang,1999;李实、魏众,1999;李实,2003)认为,农副产品价格、农村不合理的税赋安排、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歧视,这些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和变化均有重要影响。不过从现有文献看,基于金融发展与城市化视角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作出实证研究的文献尚不多见。 一个基本的判断是,中国金融系统在金融资源的分配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城市化倾向(Wei, 1997),在信贷配置中倾斜于国有部门(Park&Sehrt,2001)。按照这种逻辑,中国金融在城乡是非均衡发展的,而且这种非均衡发展应该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章奇等(2004)首次对中国各省以银行信贷占GDP的比重所衡量的金融发展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金融发展显著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并且金融发展的这种负面作用主要体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章奇等人的研究也注意到了城市化或许与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某种关系,由于考虑到内生性问题,城市化指标并没有被纳入到他们所构建的模型中,但他们断言,城市化指标是否被纳入到模型中不会影响该项研究的结论。 尽管一些文献(蔡继明,1998;Yang,1999;Chen,2002)注意到了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然而,陆铭、陈钊(2004)的研究是第一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Panel data)的实证研究文献。该研究表明,城市化对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作用,而金融发展水平作为模型中的控制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之令狐文艳创作

《金融工程学》课程结课论文 令狐文艳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 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 05305 李丹 [摘要]:从1980年第一次股票发行算起,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有近27年的历史。这段历史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1980年至1991年的初步发展时期,1992年至1997年的快速发展时期,1998年至今的调整和规范时期。在这二十余年中,我国股票市场可以说是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尽管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曲折,但总的来说,是不断发展壮大和不断完善的,股票市场的复兴和发展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充分认识和尊重市场规律,政府才能有效地稳定和调控股票市场,好的服务于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 [关键词]:中国股票市场 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变迁,是诱致性和强制性变迁的结合,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八十年代是股票市场的初步发展时期。九十年初期到1998年前后是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时期。1998年,尤其是2001之后,制度缺陷导致了股票市场的长期低迷,但从制度变迁来说,这也就是股票市场走上市场化道路的开始。 一、80年代:初步发展及其问题

其一、股票市场的初步发展。改革开放使很多曾经被计划经济所消灭的东西纷纷重新出现在中国,各种思想和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摆脱经验价值观的束缚而在试错性改革思维模式的支持下得到生存和发展的制度空间。这种环境为股票市场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体制改革的核心部分即产权制度的变迁,逐渐产生了发展股票市场的需要。 对改革派来说,虽然对政府所倡导的“公有制主导地位”有不同的理解,但对国有产权的相对低效率问题却大都有着相似的认识。对于大多数改革者来说,在实现公共产权从竞争性领域的退出、培育真正市场化的经济主体问题上也就几乎形成他们的共识。尤其在国有银行制度下信贷并没有硬化国有企业预算约束的时候,经济学家在渐进过程对股份制的作用有越来越多的认知。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和不堪重负的巨额财政补贴也使政府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替代国有银行、促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途径。由于“没有一个初步形成的股票市场,市场融资不能成为基本的融资方式,社会资本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配置”。正是基于股票市场对于解决国有企业的高负债和资金困难的问题、降低国有银行信用风险方面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功能之认识,政府逐渐开始重视股票市场的发展问题。可贵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股票市场也持肯定态度。他的开明态度,加上变迁初期较为开放的思想,曾经在中国存在过然后又被认为其具有资本主义性质而被消灭的股票终于重新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1983年深圳宝安县联合投资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